A. 電影《冰山上的來客》的故事情節,歷史背景
解放初期,解放軍進駐新疆
B. 《寂靜的哨所》觀後感
《寂靜的哨所》是今年新推出的小成本製作,趕在建軍八十周年的當口應時而生。按照常理來講,這樣的電影是規劃創作,有著數不清的束縛與桎梏,很難吸引觀眾視線,也很難做到精緻。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清新氣質與文學化的影像將舊有的主旋律味道掩蓋,不僅可看,而且可貴。我說它是我這幾年中所看到的「最舒服的一部電影」,確實是由衷之言,發自肺腑。
影片的故事很熟悉,很多年以前,曾拜讀過幾篇與其類似的報告文學,其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兩棵樹》。小說中講述的是一個學業無成的知識青年,被父母要求參軍,並被發配到了條件最為艱苦的邊防哨所值勤。那裡荒無人煙,陪伴他的除了手裡的鋼槍之外,陪伴他的就只有門口的兩棵大楊樹。這與影片很相似,不同的就是影片中的主人公是將軍的兒子,而且,他的哨所前也沒有樹,只是有兩根光禿禿的通訊架線桿罷了。
我不知道劇本是否有創作原型,也不清楚是否也是由軍旅文學作品改編而來。但影片自一開場,由很多年之後的第一人稱的「我」娓娓道來,並以大量的回溯貫穿始終,其委婉的風格與淡淡的調子,還就真有了那麼點文學電影的味道。現在的我與從前的我,兩種境域與心曲,為影片締造了一種滄桑的時代感。還有人與人之間那種從陌生到相互依偎的情感,也在孤獨的環境中被無數此升華,友誼與愛,都被裝點得象詩一樣。
開場時,在主人公的回憶中,鏡頭給出八十年代初的城市影像。高牆、甬道、廠房、馬路,都顯露著一種創痕感十足的破敗。「我」,作為那剛剛從時代深淵中攀爬出來的一份子,有藝術夢想、有知識情懷,還有,對美的追求與對純潔愛情的嚮往。與小婷的邂逅是唯美的,但那種瞬間的沖動與希翼卻又顯得那麼短促。當主人公身披軍裝重回故地時,告別的序曲已經在她那宛爾一笑間被拉響。這幾組戲是全片的亮點之一,不僅鋪陳了一種淡淡的感傷情懷,同樣也讓影片的後話均在「且行且珍惜」的語境中被良好陳述。照相機捕捉的瞬間,在剎那的黑白轉換中淪為記憶的一部分,頃刻間,讓沉浸於其間的觀者在遺憾中牢記了那短暫的美,更在其後風雪連天的他鄉異地復制了一種事過境遷的感動。
老班長的執拗曾讓人討厭,「我」在負氣後才發覺,在這塞外的冰天雪地里,他的存在居然是自己孤獨內心溫暖起來的理由。影片在闡述「我」與老班長的友誼是很有智慧的,並沒有使牛馬不相及的兩者直接交流,而是沿自哨所到深山老林中的尋邊之路,通過一根根被起了名字的通訊架桿。「我」在那段路上發現了老班長的可愛,同樣也察覺到了他的細膩本質。他有自己的情感,卻被寄託在那風雪漫天的大山裡,責任與愛,也是他反復矛盾卻又難以割捨的一處癥候。
老班長這個角色煞是可愛,不光是那詼諧的西北腔調,還在於他那隨時綻開的笑臉與滿懷熾熱的心胸。電影中的「我」,如果不是因為一個崗位與這個哨所,本不該相處在一個天地里。一個是將軍世家,一個是田間莽漢;一個是城市文學青年,一個是見識有限的大老粗。可是,短暫的相處卻令兩人產生了一種親人般的關系,可以說自精神意義上的相互依偎。那不僅僅是他每個月都能從遠方開車送來蔬菜給養,也不僅因他能帶來遠方小婷的來信……
自己在哨所獨處後,打發閑暇時光的段子可是既愜意又輕松,學《林海雪原》中的楊子榮,砍了兩塊木板做滑雪板,可又總是摔得人仰馬翻。唱著那走了音的樣板戲調子,自己出操生國旗,練著攀爬豎桿,學著與通訊桿聊天說話,夜晚,除了給她寫信之外,就是讀那本發黃發舊的《林海雪原》小說。一種孤獨的浪漫,在漸漸隨風雪迷茫的白山黑水間蔓延開來。理想、愛、友誼、希望,都在那被詩意化了的語境中被小心呵護。
可以說,老班長的意外死亡以及小婷的凄然離去,為故事的最終營造了一種決絕的氛圍。「我」在成長,卻要先忍傷忍痛,這不僅是一個兵的人生心路,同樣也是所有曾經年少的我們所必須經受的苦澀。大年夜將至,暴風雪卻來臨,父親那拒絕他回家探親的電話,讓正深陷悲苦中的「我」更加冰冷。忘了那些帶傷帶痛的情感,那就只剩餘下手裡的槍與肩上的責任。風雪夜,通訊故障,他奔向深山,脫下外套大喝一聲,徒手攀到電桿頂上,死死地攥住斷線的兩端……
看到這時,內心深處泛起了很多的感慨,頗為觸動。假如,我是把這部電影看作是一首長詩的話,那他是潛藏著哀傷的,雖然它未能歇斯底里。眼前這隨風雪漸模糊的一切均復制著人間最質朴的情感,而那走音的唱腔與那悠揚的信天游小調,也開始在回憶的影像里變得生動。孤單的哨所、寂靜的遠山、喧囂的時代、奔走的人流。即時,我開始發覺,導演並未刻意去鋪陳一個孤單個體的逝去情感,而是對那個舊有時代做了一次感人至深的祭祀。如果我願意相信電影中所裸現的人性都是最單純、最質朴的,那我必須承認那個關於回憶的回憶,是布滿了創痕的。
這是張力所導演的第二部劇情片,之前,曾看過他的一個小成本作業《洗手》。影片的成熟超出了我的想像,劃一的節奏與純熟的影像,讓這原本很簡單的故事擁有了一份深邃的質感。映後,很多人都不相信這是出自一個新導演之手,倒是自里至外顯現出一種接近於第五代甚至第四代電影人的大氣。雖然,它只是一個小成本的實踐,只有一百多萬的投入,但他卻以穩健的作風賦予了該片無數可看的理由。
主演郭曉峰對角色的拿捏很可信,對於這種有著三種年齡段與心境跨度的嘗試,他在有限的條件下已然做得極其出色。我可把這個角色稱作是他演藝生涯中的代表作,雖然,受於成本以及發行的局限,影片未必能帶來更廣泛的影響與社會效應。但是,他扎實的演技與樸素無華的演繹,是無法被塗抹掩蓋的。一時間,我開始重新認識眼前這個削瘦而謙遜的大男人,開始忘了以往對他的印象——郭曉冬的哥哥。在這部影片中,他除了表演之外,更是承擔了大量的幕後工作與籌備工作,可謂是辛苦之極。在從影片的外景地——內蒙古洪山軍馬廠趕回後,他曾坦言說,自己雖然挺了下來卻再也不想經歷第二次了。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溫,大山口的狂風與暴雪,給了他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人生洗禮。對於這種經歷,開始我尚覺得夠神奇,很不可思議,可之後我卻不得不承認,他的這次苦旅很值得,是有特殊意義與價值的。
如果你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切莫被它的主旋律標簽所影響。它的不同意義就在,沒有持過多的篇幅替政治說教,也沒有借著一切可稱之機狂起高調子,而只是一個對人生、對人性蛻變的一次單純的反溯。詩一樣的鏡頭語言與詩一樣的調子,使其更為文學化,卻又未覺枯燥與羅累。假若你想借電影換一種心情,在淡淡的語境中尋找些人生感悟,那你該走近它、看到它、不帶任何情緒與負擔地去欣賞它。然後能與我一樣,記住那首人生之詩,記住這部《寂靜的哨所》。
C. 應該是選自俄羅斯的戰爭片:這哥們牛逼,開個破坦克硬闖敵人重兵把守的哨所 這部電影叫什麼名字啊
這是電影——人煙之島(俄羅斯2008年費奧多爾 .邦達爾丘克執導電影)
請搜索網路同名詞條。
D. 誰看過這樣一部國產的電影,講的是中蘇邊境上一個邊防哨所和一隻小狗的故事
我看過,最後鏡頭是小狗脖子掛著心臟在即將融化的黑龍江江面上蹣跚渡江,為了這個我還哭著問媽媽最後小狗怎麼了。兒時的記憶啊。報告!!!我找到了!!!!!叫《那年的冬天》是個兒童片,怪不得我小時候會哭
E. 找一部俄羅斯老電影---也許是前蘇聯時期的
這部電影的名字應該叫《上尉的女兒》,這部電影我沒有看過,但根據你說的情節,我敢肯定這部電影是根據普希金的小說《上尉的女兒》改編的,因為我看過這部小說。
這部小說的情節大致如此:貴族青年軍官格里尼奧夫到邊防炮台就職,中途為暴風雪所阻,偶然和農民起義領袖普加喬夫結識,並送給他一件兔皮襖。後來,格里尼奧夫愛上了駐地上尉司令米隆諾夫的女兒瑪麗亞。普加喬夫率領農民起義軍,攻破炮台,殺死了司令夫婦,格里尼奧夫也被義軍俘獲。普加喬夫很重舊情,把他釋放,並成全他的婚事.普加喬夫起義失敗後,格里尼奧夫因此事受到懷疑,被政府逮捕。上尉的女兒瑪麗亞謁見女皇葉卡捷林娜二世,澄清了懷疑,格里尼奧夫被釋放。
你可以看看是不是這部電影。
根本不是有些人說的是什麼《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或《列寧格勒保衛戰》,這些人估計也就知道這幾部蘇聯電影。這兩部電影我都看過,完全不是一回事,時間更差了一百多年,葉卡捷琳娜二世是什麼時候的人,二戰又是什麼時候??這些人完全沒一點歷史常識,就是在騙經驗值。
F. 邊境哨所敵襲,狙擊手扭轉戰局是什麼電影
雪域雄鷹(2015)
導演:羅雷鈞
編劇:羅雷鈞
主演:肖順堯/馮丹瀅/盛冠森/孟阿賽/周密
類型:劇情/動作/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首播:2015-11-04(中國大陸)
集數:33
又名:8848
G. 尋找一部蘇聯後期(80、90年代)的電影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秋天的馬拉松>
<機組乘務員>
<一個人的遭遇>
<士兵的父親>
<第四十一>
<士兵之歌>
<晴朗的一天>
<睛朗的夏天>
推薦給你看,喜歡的話,記得跟我討論哦。
呵呵。
H. 俄羅斯拍的30人在山上打300人的影片是什麼電影
安靜的前哨
《安靜的前哨》是2011年上映的俄羅斯電影,講述戰斗在莫斯科邊境的塔吉克共和國邊防支隊的故事。
中文名:安靜的前哨
製片地區:俄羅斯
導 演:Sergei Makhovikov
類 型:劇情 / 戰爭
片 長:90分鍾
上映時間:2011年1月20日
I. 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故事內容(越簡單越好)
〖劇情介紹〗
1951年夏,新疆薩里爾山口牧民納烏茹孜從外地娶來一個冒名古蘭丹姆的新娘子,她實為匪首熱力普逃跑時潛伏下來的女特務古里巴兒。新娘子的來到,勾起解放軍哨所新戰士阿米爾的一段辛酸回憶。他和古蘭丹姆自小青梅竹馬,情深意篤,後因古蘭丹姆被她的叔叔賣給江罕達爾和熱力普為奴僕,改名買日烏莉,從此杳無音訊。
晚上,阿米爾隨同楊排長前去參加婚禮。假冒古蘭丹姆的古里巴兒知道阿米爾和古蘭丹姆的童年往事,便對阿米爾顯得分外親昵。此後,為了刺探邊防軍情報,假古蘭丹姆不分白天黑夜,多次到哨所尋找阿米爾,要求與他重溫舊情。阿米爾雖再三以解放軍紀律相拒,但仍擺脫不了她的糾纏 。這一現象引起楊排長的高度警覺。
不久,熱力普、江罕達爾根據「新娘子」的密電報告,率領小股特務偷越邊防,被解放軍冰峰哨所全殲。但敵人仍不死心,一個一向偽裝成熱力普的奴僕,騙取了買日烏莉信任,暗號叫「真神」的特務阿曼巴依仍企圖混入邊防軍哨所駐地活動。當假古蘭丹姆的身份已暴露時,即派人將她殺害,並策劃在巴羅脫節的刁羊比賽時,里應外合,襲擊邊防哨所。楊排長將計就計,布下天羅地網,將這伙武裝特務一網打盡。阿米爾和真古蘭丹姆也得以重逢,他倆的心願終於實現。
1951年的夏天,我邊防軍某邊卡得到一群匪特潛入金沙川的情報。一日,牧民尼牙孜老漢的兒子納烏茹孜從葉城娶來一個新娘子,她是匪特熱力普和江罕達爾逃往國外時有計劃潛伏下來的女特務——江罕達爾的小老婆古里巴兒,冒名古蘭丹姆。在迎親途中,遇見到邊卡報到的新戰士阿米爾。而阿米爾的初戀情人也叫古蘭丹姆。假古蘭丹姆假借這層關系,對阿米爾糾纏不休。這種反常現象立即引起楊排長的注意。並且很發現她並不是阿米爾所愛的古蘭丹姆。次日,邊防又發現兩個不速之客。男的叫阿曼巴依,女的叫古蘭丹姆。她確是阿米爾所愛的古蘭丹姆。但是楊排長發現了阿曼巴依是特務的真面目,他只是利用真古蘭丹姆。於是楊排長精心策劃了真古蘭丹姆和阿米爾的重逢,在童年的歌聲中他們幸福地相見。阿曼巴依為了滅口,派人殺死假古蘭丹姆,又以為真古蘭丹姆和阿米爾舉行婚禮為名,企圖在巴羅脫節的叼羊比賽上,乘搶奪制高點的機會,以槍聲和火把為號,里應外合,接應熱力普沖過邊防線,實現他們的美夢。豈知楊排長早已將計就計,為他們布下了天羅地網,將敵人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