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部二戰蘇德戰爭初期的電影,講的是德軍突襲一個要塞,然後蘇軍守軍抵抗,最後突圍失敗全軍陣亡,只有一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裡面的要塞指的是「布列斯特要塞」位於現在的白俄羅斯境內,是當時蘇聯邊境的第一道防線,納粹德國發動閃擊戰時,這里最先受到攻擊。另有一部《兵臨城下》描寫的是蘇聯傳奇狙擊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在戰場上的故事。
2. 問一部電影的名字
是電影 《反抗軍》吧, 英文片名:Defiance中文別名:反抗 / 挑戰 / 挑戰納粹 / 聖戰家園(台)影片類型:劇情 / 戰爭本片根據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樁真實故事改編。克雷格飾演的猶太家庭里的長子帶著兩個弟弟從納粹德國佔領的波蘭逃往白俄羅斯荒無人煙的大森林。兄弟三人加入前蘇聯反抗軍對抗納粹出生入死,克雷格最終成長為一個抗擊法西斯的游擊隊長。二戰期間,他們在密林中建立起一個村莊,拯救了超過1200餘名猶太人的性命。 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在歐洲實行慘無人道的種族清洗政策,許多猶太人成為德國軍隊的槍下亡魂。但是,並非所有被希特勒鎮壓的猶太人都是被動的受害者,他們當中,也有頑強的反抗英雄。在波蘭有一個猶太人家族,長子圖維那(丹尼爾·克雷格飾)在德國入侵之時,父母均被德國軍人殺害的情況下,圖維那帶領兩個弟弟祖斯(列維·施瑞博爾飾)與阿斯貝(傑米·貝爾飾)躲過了德國納粹的鐵騎,逃出了生靈塗炭的波蘭。三兄弟並不清楚他們將來將何去何從,他們從波蘭逃到了白俄羅斯的森林裡,面臨著糧食和物資的短缺。三兄弟克服重重困難,開始在森林中自食其力,度過了最初缺糧缺水的日子,三兄弟漸漸的適應了森林中的艱苦生活,開始為他們的將來做打算。德國軍隊佔領了波蘭,開始入侵白俄羅斯,圖維那決定組織起所有藏匿在森林中的人,對抗德國軍隊。經過幾次成功的偷襲行動,圖維那率領的反抗軍成功的奪取了德軍的物資,他們的隊伍越來越大,這時候,弟弟祖斯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三兄弟在數年的反抗行動里,先先後後解救了上千名猶太群眾。德軍對於森林的反圍剿幾次失敗,德軍將領惱羞成怒,決定對該地區實施一次大的清剿。而為這次清剿,德軍制定了一個引誘反抗軍深入重圍的計劃。偏偏祖斯又是一個沖動的人,他帶領反抗軍走進了德軍的包圍圈,而這時候蘇聯軍隊也對反抗軍虎視眈眈。圖維那腹背受敵,他必須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解決目前的危機。 一群猶太人拿起武器,在崇山峻嶺中拯救同胞……這個聽上去就讓人熱血沸騰的故事,乃是根據涅查瑪·泰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對於新片《反抗軍》,曾經執導過《最後的武士》、《血腥鑽石》的導演愛德華·茲威克說:「這個故事跟戰爭有關,但他跟那些類似題材的電影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核心思想包含了一份親情,主角三兄弟在戰爭中並肩作戰,擁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運,但他們都有著同一種理念,這份跟親情有關的信念,非常的令我感動。而且,他們也代表了那個時代光明的一面,在對抗納粹的人里,《反抗軍》中的主角特殊卻又普通,他們成為反擊侵略者的一份子並非偶然,正因為有著越來越多這樣的人,戰爭的結果才得以最終逆轉,所以,他們代表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他們是英雄的一份子。」電影里有大量在山林中拍攝的鏡頭,導演愛德華·茲威克坦言為這些戲份,沒少吃苦頭:「影片拍攝是在東歐完成,那裡的氣候並不好,而最難的則是影片的拍攝在山裡中,對於攝影師來說,機位的擺設成為一個最棘手的問題,為了追求一個好的鏡頭效果,我和攝影指導常常要討論一下午。我並不想把本片拍成DV式的手提效果,攝影執導也是這個意思,但面對實際拍攝地的情況,我們又不得不去考慮這種拍攝的必須性。所以最後我們還是採取了一些折中的辦法。而整個團隊的互相協作都很好,我們前前後後有數十人,在山林里的拍攝過程,很難得的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面對很多困難都應付過去了。這點很讓我欣慰,在影片結束外景的那天,我們在回家的路上都非常的開心,我相信大家跟我都有一個想法,『痛苦的日子終於過去了。』」談及影片的主題,愛德華·茲威克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二戰中居然有這么傳奇的故事,第一次讀原著小說的時候,讓我大開眼界,當時我就萌發了把這本小說改編成電影的念頭,當我把這個想法跟電影公司溝通之後,他們也支持了我的做法。我在將小說改編成劇本的時候,盡量保留了原著的情節,不過小說里還是有一些故事我沒法放到電影里,畢竟這只是一部2個小時長的電影,雖然我盡可能的把很多內容都放到了裡面,但我不想觀眾看到的一部戰爭鏡頭的拼盤,所以我在原著的基礎上,還是做出了一定的改編。這個改編也得到了原著作者涅查瑪·泰克的認可,所以我還是很放心的,至少作者對目前的電影是感到滿意的。」新任007的轉型之作丹尼爾·克雷格,這位剛剛憑借007最新一集風靡全球的男星,為了避免銀幕形象定格於007而止步不前,兩年來他也接拍了不少其他類型的電影。對於《反抗軍》中這個猶太人的角色,丹尼爾·克雷格說:「這個故事的主角非常讓人敬佩,他一生的經歷很傳奇。我在拿到劇本的時候很認真的想了一下,這個人物究竟適合不適合自己去演。後來大概是心中的虛榮心作祟(笑),我決定要演這個角色。圖維那身上有很多東西,電影中展現了他的信念,還有他對親情的態度,以及非常浪漫的軍旅生涯。初期圖維那的生活過得很艱苦,我曾經問導演,這么苦的人,如何『浪漫』得起來?導演對我說,你要是在那種情況下,你得學會苦中作樂,這樣才能生存下去。我覺得導演說得很有道理,因此在影片中,我會經常微笑。這個角色,不但自己要有足夠的信心,他也應該帶給其他人信心,所以在影片中的圖維那,更具有一種領袖氣質。」關於本片所在的年代,還有影片中主角之間的親情、友情、愛情,丹尼爾·克雷格說:「這部電影實在講了太多的東西,拍的時候我在想,愛德華你怎麼才能把那麼多故事在那麼短的時間里講清楚?我很喜歡和列維·施瑞博爾、傑米·貝爾合作,他們都是很有趣的人,這次能在銀幕上共同演出,我感到非常的開心。影片里,我和列維·施瑞博爾有不少的對手戲,在拍攝的時候我常常對他怒吼,不過都是故事需要,影片外,我倒也經常叫他弟弟,不過他卻不叫我哥哥(笑)。這個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那是一段包含很多悲痛的時代,關於猶太人抗擊納粹侵略者的故事也很多,而《反抗軍》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講述了一群非常勇敢的猶太人,他們拿起武器捍衛著自己的尊嚴,而且多次成功的回擊了納粹,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人,值得所有人對他們抱以尊敬。」
以上回答你滿意么?
3. 求一部反映二戰德軍暴行的電影
《布列斯特要塞》 我剛看的這片,是俄羅斯拍的
4. 有哪些是反映二戰納粹內容的電影
您說的那個是電影《紅櫻桃》
《刺殺希特勒》(Valkyrie)
◎片 名 Valkyrie
◎年 代 2008
◎國 家 美國/德國
◎簡 介
本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成。故事發生在二戰期間,湯姆·克魯斯在片中扮演德國陸軍上校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施陶芬貝格當時擔任柏林預備軍總長,是德國反抗力量中最有機會接近藏身於「狼穴」內(納粹指揮部)的希特勒的人。施陶芬貝格和一群德國高官策劃刺殺希特勒,從而結束戰爭、拯救德國,該計劃被命名為「瓦爾基里」(Valkyrie)。1944年7月,施陶芬貝格試圖通過藏炸彈的公文包殺死希特勒,結果隨後希特勒雖然也受了傷,卻幸運逃過一劫。刺殺計劃的相關人等皆被處死。
中文名: 希特勒:惡魔的崛起
英文名: Hitler: The Rise of Evil
發行日期: 2003年
◎簡 介
1889 年,希特勒出生於奧地利布勞瑙鎮一個公務員家庭。青年時期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動盪不安的亂世中,他的出現與崛起是希望的開端、還是災難的開始?這個看似平凡的小男孩,長大後卻指揮了德國軍隊大規模入侵各國,掀起了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
中文名: 暗殺希特勒
發行日期: 2004年2月25日
國家:德國
史道芬貝格上校帶頭策劃的「七月陰謀」(The July Plot),是幾乎成功暗殺阿道夫·希特勒、一舉推翻納粹政權的暗殺密謀。
納粹德國國防軍中有許多高層軍官,對於向人民犯下的可怕罪行感到驚愕,他們認為這樣做違反了道德。很多軍官相信,德國會傷亡殘重,都是因希特勒堅持採用災難性的攻擊戰略。
越來越多的軍官認定拯救德國的唯一方法,就是消滅希特勒和他的支持者,掀起一場政變。此外他們期盼和盟軍達成停戰協議。1944年7月,盟軍已經從法國登陸攻擊,他們懷著一些希望,也許有機會可以阻止斯大林在「東部戰線」的進攻。
暗殺任務十艱巨,因為獨裁者身邊都有保鏢,行動也飄忽不定。過去所有的刺殺行動不是中途放棄就是失敗。因為行蹤神秘的希特勒總在最後一刻更改計劃。
◎譯 名 拜見希特勒/關於希特勒的真正最真實真相/我的元首
◎片 名 Mein Fuehrer
◎年 代 2006
◎國 家 德國
◎類 別 喜劇/劇情/戰爭
◎簡 介
劇情:
希特勒因為在孩子時代遭受過虐,就讓世界遭受苦難。他喜歡在浴缸里玩耍玩具戰艦,總是尿床,性無能,沉溺在毒品里不能自拔。希特勒常常把毒品放在大型地球儀中。
這部新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1944年年底,希特勒已經對自己失去了信心,但納粹時期的宣傳部長保羅·約瑟夫·戈培爾還不放棄任何希望。戈培爾從一個集中營里叫來希特勒的前猶太籍表演指導阿道夫·格林巴姆,讓他打扮成這位獨裁者的樣子,到一個盛大集會上去鼓舞德國人。當瘦弱的格林巴姆進入元首府時,戈培爾對他說:「不要親自做出決定。」
納粹軍官擠滿了辦公室,舉起手臂興奮地高呼「萬歲,希特勒!」每隔幾秒就有一次舉手禮。格林巴姆殺死希特勒的計劃連續多次都以失敗告終,於是他辭去這位獨裁者表演指導的職務,最後還變成一個有點像精神病專家的人。他在一個偶然機會竟然發現一個秘密:希特勒從來都沒有博得嚴厲父親的喜歡,這一直都是他內心的一塊心病。
希特勒躺在元首辦公室的睡椅上,回想起一件使他煩惱的童年往事。他的腦海里浮現出這樣一幕:「我的父親曾經給我一個彈弓。他抬頭看了看,並對我說『殺死那隻鴿子!』我彈出子彈,死掉的鴿子落到他的腳上。父親說『真倒霉!』然後就憤然離開了。」這時眼淚從希特勒的臉上靜靜滑落。
影片的另一個畫面顯示,愛娃·布勞恩說「我不覺得你是元首」時,躺在她懷里的希特勒顯得有些不安。在故事結尾中,希特勒的理發師無意中剃掉了他的一部分小鬍子,使這位獨裁者火冒三丈。幾分鍾後,希特勒又不得不按捺住暴躁的脾氣去發表演講。
片 名】Der Untergang
【譯 名】帝國的毀滅 *加長版
【年 代】2004
【國 家】德國/義大利/奧地利
【片 長】155Mins
【類 別】劇情/戰爭
【語 言】德語/俄語
獲獎紀錄:
第7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29屆多倫多電影節參展影片
德國巴伐利亞電影觀眾選擇獎
影片簡介
德國電影《帝國的毀滅》將鏡頭對准——希特勒一生中的最後12天
在獲得本屆奧斯卡獎提名的外語片中,沒有一部如《帝國的毀滅》一般在全球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在這部德國影片中,以往只是作為背景人物的希特勒,首次當了一回主人公。
影片把鏡頭對准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後的12天,再現了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同新婚妻子愛娃·布勞恩自殺於地下掩體等歷史事件。執導該片的是德國著名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希特勒的扮演者是曾出演過獲獎影片《柏林蒼穹下》的德國傑出演員布魯諾·岡茨。該片在德國取得了3000萬歐元的驕人票房,同時也引發了評論家的眾多非議。觀眾普遍認為,《帝國的毀滅》對希特勒的描寫過於人性化,有美化納粹之嫌,不過也有為數不少的電影專家對這部冷靜客觀、以人文主義表現手法拍攝的電影盛贊有加。
導演奧利弗·西斯貝格說:「我的電影非常有爭議。作為電影人,我們向當年的受害者展示的不是一個魔鬼,而是一個人。我很為這部電影自豪。」該片贏得了德國頂級電影榮譽獎之一的巴伐利亞電影觀眾獎。
幾天前,由奧利弗西斯貝格導演的德國影片《毀滅》(Der Untergang)開始在法國公映。電影院場場爆滿,巴黎媒體更是持續高燒,每天都有人議論這部富有爭議的影片。趁熱看完之後,筆者相信這是迄今為止反思納粹罪行的最好影片之一。理由是該片將希特勒還原成一個普通人,而不再讓所謂的「魔鬼」充當人類良心的替罪羊。
該片去年9月份在德國甫一公映便引發爭論,因為它打破了一個禁區,「打開了重評納粹的潘多拉盒子」——西斯貝格將希特勒從魔鬼還原成了人,還原成一個「可能引起人們同情的末路英雄」。在媒體熱炒的影響之下,短短一個月內有300萬人被勸進了電影院。當月,《漢堡周刊》為這部影片做了17頁的專題報道;德國歷史學家第45屆大會上甚至同意專為該片舉行一天辯論;德國前總理科爾也斬釘截鐵地說,這部電影拍得很值,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
《毀滅》的創作來自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的《希特勒的末日》(2002)和希特勒最後的女秘書特勞德爾瓊格的回憶錄《直到最後時刻》(2002)。瓊格生於1920年的慕尼黑,22歲時被希特勒選作私人秘書。她一直供職到希特勒自殺並記錄了希特勒的遺囑,最後和一支小分隊一起逃出地堡。令許多人不安的是,在這個打字員的記憶里,希特勒是個有教養、受人尊敬,做事斯斯文文的領袖。當她打錯了字或做錯了其它什麼事,希特勒總能寬大為懷。所以,直到希特勒自殺,瓊格對他始終心存敬意。該書還透露,希特勒是一個素食主義者,是一個對狗有著深情厚誼的人。與情人愛娃布勞恩結婚前,他還當眾吻了她。希特勒多少有些多愁善感,他不讓別人在他的辦公室里放花,因為花會凋謝,他不喜歡看到死去的東西。影片從瓊格的書里提取大量素材,賦予了希特勒極其人性化的一面。
中文名: 德意志的勝利
英文名: Triumph des Willens
別名: 1934/2004
1934年,當希特勒和他的黨羽們在紐倫堡舉行閱兵典禮時,32歲的萊妮·雷芬斯塔爾被選中,指揮全部電影拍攝工作。納粹黨為她提供了任何一個導演都會為之咋舌的工作條件:無限制的經費,一百多人的攝制組,36架以上的攝影機同時開工,再加上無數的聚光燈隨時聽候調遣--希特勒投下這么多的馬克,為的就是要把納粹黨變成銀幕上最美和最有力量的形象。雷芬斯塔爾做到了這一點。《德意志的勝利》在經過長時間的禁止後,重新發行了DVD並在電視上公映。她在這兩部紀錄片中創始的技法,被無數後人或巧妙或拙劣地反復模仿著。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和喬治·盧卡斯都曾公開地向她表示過同行的敬意。在這個意識形態對立逐漸淡化的時代里,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這兩部作品中強大的力量、秩序和美。中國的學院教授們甚至不敢把《德意志的勝利》在課堂上全部放完,他們說:"它的力量太強大了,我擔心我的學生如果把片子看完,就會變成真正的納粹。"
反映納粹的外國紀錄片更是數不勝數。
您可以在電驢搜索獲得
5. 請推薦10部關於二戰時期德國打蘇聯的電影
1、《決戰斯大林格勒》
是由Bavaria Film等公司於1993年1月21日推出的戰爭片,該片由約瑟夫·維爾斯麥爾執導,多米尼克·霍衛茲、托馬斯·克萊舒曼、約哼·尼克爾等人主演。
6. 求這部電影名字,是蘇德戰爭的,記得蘇聯好像都用上了板凳
這部電影是《決戰要塞》。
以下是《決戰要塞》的相關介紹:
《決戰要塞》是由俄羅斯導演亞歷山大·科特執導拍攝的戰爭電影,由安德烈·馬斯連基、葉甫蓋尼·塞格諾夫主演。該片於2012年3月16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片改編自俄羅斯作家謝爾蓋謝爾蓋的小說《布列斯特要塞》,講述二戰歷史上著名的布列斯特戰役。
反映蘇德戰爭的電影《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冷靜的視角再現了戰爭中幾個小人物的特寫畫面,以此來回顧戰爭之殤,提醒人們珍惜幸福生活、和平年代。 逼真細節戳中觀眾淚點。
在影片《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中,導演亞歷山大·科特,以幾個小人物輪流作為主角從微觀切入反映真正的慘烈。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決戰要塞》
7. 這部電影什麼名字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場最初的經典而殘酷的戰役改編成的電影。蘇德戰爭爆發,靠近波蘭邊境的白俄羅斯小城布列斯特要塞最先遭受德軍炮火突襲,但守衛部隊於彈丸之地牽制了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兵力。
8. 問問一部電影的名字,急!
是電影 《反抗軍》吧, 英文片名:Defiance中文別名:反抗 / 挑戰 / 挑戰納粹 / 聖戰家園(台)影片類型:劇情 / 戰爭本片根據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樁真實故事改編。克雷格飾演的猶太家庭里的長子帶著兩個弟弟從納粹德國佔領的波蘭逃往白俄羅斯荒無人煙的大森林。兄弟三人加入前蘇聯反抗軍對抗納粹出生入死,克雷格最終成長為一個抗擊法西斯的游擊隊長。二戰期間,他們在密林中建立起一個村莊,拯救了超過1200餘名猶太人的性命。 二戰期間,德國納粹在歐洲實行慘無人道的種族清洗政策,許多猶太人成為德國軍隊的槍下亡魂。但是,並非所有被希特勒鎮壓的猶太人都是被動的受害者,他們當中,也有頑強的反抗英雄。在波蘭有一個猶太人家族,長子圖維那(丹尼爾·克雷格飾)在德國入侵之時,父母均被德國軍人殺害的情況下,圖維那帶領兩個弟弟祖斯(列維·施瑞博爾飾)與阿斯貝(傑米·貝爾飾)躲過了德國納粹的鐵騎,逃出了生靈塗炭的波蘭。三兄弟並不清楚他們將來將何去何從,他們從波蘭逃到了白俄羅斯的森林裡,面臨著糧食和物資的短缺。三兄弟克服重重困難,開始在森林中自食其力,度過了最初缺糧缺水的日子,三兄弟漸漸的適應了森林中的艱苦生活,開始為他們的將來做打算。德國軍隊佔領了波蘭,開始入侵白俄羅斯,圖維那決定組織起所有藏匿在森林中的人,對抗德國軍隊。經過幾次成功的偷襲行動,圖維那率領的反抗軍成功的奪取了德軍的物資,他們的隊伍越來越大,這時候,弟弟祖斯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三兄弟在數年的反抗行動里,先先後後解救了上千名猶太群眾。德軍對於森林的反圍剿幾次失敗,德軍將領惱羞成怒,決定對該地區實施一次大的清剿。而為這次清剿,德軍制定了一個引誘反抗軍深入重圍的計劃。偏偏祖斯又是一個沖動的人,他帶領反抗軍走進了德軍的包圍圈,而這時候蘇聯軍隊也對反抗軍虎視眈眈。圖維那腹背受敵,他必須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來解決目前的危機。 一群猶太人拿起武器,在崇山峻嶺中拯救同胞……這個聽上去就讓人熱血沸騰的故事,乃是根據涅查瑪·泰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對於新片《反抗軍》,曾經執導過《最後的武士》、《血腥鑽石》的導演愛德華·茲威克說:「這個故事跟戰爭有關,但他跟那些類似題材的電影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核心思想包含了一份親情,主角三兄弟在戰爭中並肩作戰,擁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運,但他們都有著同一種理念,這份跟親情有關的信念,非常的令我感動。而且,他們也代表了那個時代光明的一面,在對抗納粹的人里,《反抗軍》中的主角特殊卻又普通,他們成為反擊侵略者的一份子並非偶然,正因為有著越來越多這樣的人,戰爭的結果才得以最終逆轉,所以,他們代表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他們是英雄的一份子。」電影里有大量在山林中拍攝的鏡頭,導演愛德華·茲威克坦言為這些戲份,沒少吃苦頭:「影片拍攝是在東歐完成,那裡的氣候並不好,而最難的則是影片的拍攝在山裡中,對於攝影師來說,機位的擺設成為一個最棘手的問題,為了追求一個好的鏡頭效果,我和攝影指導常常要討論一下午。我並不想把本片拍成DV式的手提效果,攝影執導也是這個意思,但面對實際拍攝地的情況,我們又不得不去考慮這種拍攝的必須性。所以最後我們還是採取了一些折中的辦法。而整個團隊的互相協作都很好,我們前前後後有數十人,在山林里的拍攝過程,很難得的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面對很多困難都應付過去了。這點很讓我欣慰,在影片結束外景的那天,我們在回家的路上都非常的開心,我相信大家跟我都有一個想法,『痛苦的日子終於過去了。』」談及影片的主題,愛德華·茲威克說:「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二戰中居然有這么傳奇的故事,第一次讀原著小說的時候,讓我大開眼界,當時我就萌發了把這本小說改編成電影的念頭,當我把這個想法跟電影公司溝通之後,他們也支持了我的做法。我在將小說改編成劇本的時候,盡量保留了原著的情節,不過小說里還是有一些故事我沒法放到電影里,畢竟這只是一部2個小時長的電影,雖然我盡可能的把很多內容都放到了裡面,但我不想觀眾看到的一部戰爭鏡頭的拼盤,所以我在原著的基礎上,還是做出了一定的改編。這個改編也得到了原著作者涅查瑪·泰克的認可,所以我還是很放心的,至少作者對目前的電影是感到滿意的。」新任007的轉型之作丹尼爾·克雷格,這位剛剛憑借007最新一集風靡全球的男星,為了避免銀幕形象定格於007而止步不前,兩年來他也接拍了不少其他類型的電影。對於《反抗軍》中這個猶太人的角色,丹尼爾·克雷格說:「這個故事的主角非常讓人敬佩,他一生的經歷很傳奇。我在拿到劇本的時候很認真的想了一下,這個人物究竟適合不適合自己去演。後來大概是心中的虛榮心作祟(笑),我決定要演這個角色。圖維那身上有很多東西,電影中展現了他的信念,還有他對親情的態度,以及非常浪漫的軍旅生涯。初期圖維那的生活過得很艱苦,我曾經問導演,這么苦的人,如何『浪漫』得起來?導演對我說,你要是在那種情況下,你得學會苦中作樂,這樣才能生存下去。我覺得導演說得很有道理,因此在影片中,我會經常微笑。這個角色,不但自己要有足夠的信心,他也應該帶給其他人信心,所以在影片中的圖維那,更具有一種領袖氣質。」關於本片所在的年代,還有影片中主角之間的親情、友情、愛情,丹尼爾·克雷格說:「這部電影實在講了太多的東西,拍的時候我在想,愛德華你怎麼才能把那麼多故事在那麼短的時間里講清楚?我很喜歡和列維·施瑞博爾、傑米·貝爾合作,他們都是很有趣的人,這次能在銀幕上共同演出,我感到非常的開心。影片里,我和列維·施瑞博爾有不少的對手戲,在拍攝的時候我常常對他怒吼,不過都是故事需要,影片外,我倒也經常叫他弟弟,不過他卻不叫我哥哥(笑)。這個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那是一段包含很多悲痛的時代,關於猶太人抗擊納粹侵略者的故事也很多,而《反抗軍》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講述了一群非常勇敢的猶太人,他們拿起武器捍衛著自己的尊嚴,而且多次成功的回擊了納粹,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人,值得所有人對他們抱以尊敬。」
9. 德國入侵蘇聯的影片有哪些
摘要 晚上好,《將軍日,NIKOLAYEV 尼克諾耶夫,主演:V.TSVETKOV 特斯維科夫,A.SAFONOV 薩佛諾夫;
10. 求一部二戰電影名字
你說的這個片叫《自己去看》蘇聯1985年的影片導演伊里姆·克里莫夫
主人公是個小男孩吧呵呵
裡面剛開始有個少女最後出現時已經很慘
還有一段森林裡的游擊隊員唱神聖的戰爭的鏡頭
那個小男孩最後出現時臉上鄒紋密布象老人一樣
這個片子在網上就有在風行上叫《炎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