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推薦一些優秀的法國電影
虎口脫險,暗渡陳倉,美食家,警察結婚記,警察與女兵,警察在紐約,警察與外星人,佐羅,黑鬱金香,三劍客
虎兄虎弟,芳芳鬱金香,埃及艷後的任務,勇士斗凱撒,第五元素,這個殺手不太冷,碧海藍天,盧浮魅影,執迷的愛,親愛的我決定留下,放牛班的春天,藍色篇,白色篇,紅色篇,天使愛美麗,完美結局,你呀閉嘴,耳光,地鐵,企業戰士,鳥與夢飛行,喜瑪拉雅,熊,微觀世界,尼基塔,瑪爾哥皇後,芳芳,朱利安黨人,初吻,新橋戀人,屋頂上的輕騎兵,大鼻子情聖,情證今生,漂亮媽媽(不是鞏俐,呵呵),茶花女,上帝創造女人,西班牙旅館,安琪狂想曲,多情的帽子,瘋狂約會美麗都
㈡ 求幾部最近好看的法國動畫片或動畫短片,有點哲理點
《狐狸夫人狗獾先生》一個法國的動畫片,很可愛
主角和小夥伴們都是各種居住在森林中的小動物,因而他們的行為和日常生活中也包含了許多動物界的小常識,比如狗獾和狐狸都是居住在洞穴中的動物、松鼠喜愛囤積松果、野豬會洗泥巴浴來趕走跳蚤……
將知識點巧妙融進故事情境
動物家長們會依次給森林裡的小動物們上課,教會他們不同的生存本領:野豬媽媽教大家洗泥巴浴去跳蚤;狐狸奶奶帶大家去清理動物們的糞便;狗獾爸爸教大家要活用耳朵來聆聽周圍的聲音……
擬人化了的小動物也保持了原有的習性,譬如狗見到狐狸會去追趕,小松鼠也能用牙齒啃木頭幫助露露製作小板凳……像這樣藏在劇情中的知識點還有許多。這些大人眼裡的常識,在孩子眼中卻能生出一個個奇奇怪怪的「為什麼」,比如:那隻狗為什麼要去追狐狸爺爺?所有動物都會長跳蚤嗎,人呢?為什麼松鼠的牙能啃木頭我的牙不行?
狐狸相對還比較常見,狗獾卻是一種在國內知名度不太高的動物。為了解答小朋友的「十萬個為什麼」,我可是好好地惡補了一番自然科學,也是經由此才知道原來狗獾還是一種保護動物。
㈢ 推薦些法國電影,懸賞100分
盡管看的法國電影不是很多,也對法國的那種所謂的「浪漫」不是很「感冒」,不過看到這樣對法國電影的大方,確實佩服
我的推薦 :迪士速逮2,《女王任務》還有被電影界「法國電影三天才」拍的<《地下鐵》《早晨37度2》《新橋戀人》>
(瘋狂夜》《沒有憐憫的世界》克里斯蒂安·文桑的《謹慎的女人》《哨兵》《怒火青春》和弗朗索瓦·奧松的《犯罪情人》《人性》《芳芳鬱金香》
《的士速逮》 還有一個看的很很讓人頭疼的片子《巴黎小情歌》裡面歌很好聽不過
㈣ 求一部法國短片電影的名字,講人性的 特好啊!
法國電影《零錢》 ,但我也一直找不到重新看的地址,以下也是網上找的
它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高樓林立的街區里,有一個跛足的老乞丐,每天都倚著一根柱子,站在路邊乞討。他頭發蓬亂,表情木訥,總是瞪著一雙深陷的眼睛默默地注視著過往的行人。他的手中拿著一隻變形的紙杯,行色匆匆的行人中,常會有慈善的人駐足掏出零錢放入紙杯中。他從不哀求別人施捨,對施捨的好人,也從不道謝,連個謙卑的笑臉都不給。
有一個成功人士,他擁有自己的公司,擁有豪華的寫字間,擁有高檔的轎車。他每天下班走過乞丐身邊的時候都會掏出一枚零錢扔進乞丐的紙杯中。這已成了慣例,乞丐注意到這位成功人士的車,由於地下車庫尚未修好,只好露天放在附近的空地上。也許是為了感謝這位每天都施捨與他的恩人吧,他默默地為這位恩人擦起了車。這一切都被這位成功人士透過落地窗看見了,不知是於心不忍,還是怕乞丐沾上了他,或不想欠這位可憐又可嫌人的人情,在下班走過乞丐時,他在照例往紙杯中放入一枚硬幣後還惡狠狠地對乞丐說,這錢是送給你的,不是擦車的工錢,請你以後不要碰我的車!乞丐什麼話都沒說,第二天還是執拗地為他的恩人擦車。
於是成功人士還是每天給乞丐一枚零錢,乞丐每天都為恩人擦車。這似乎成了兩個人生活中的必修課。成功人士在閑暇時,會舉著高倍望遠鏡站在落地窗前觀望乞丐給他擦車,鏡頭中的乞丐擦車是那麼賣力,連反光鏡中的一個斑漬都不放過。
可是有一天,當成功人士下班掏出錢包準備拿零錢給乞丐時,卻發現沒有零錢。他覺得像欠著乞丐債似的,居然無法從乞丐面前堂而皇之地走過。不過,企圖靠行人身軀掩護自己逃跑的成功人士還是被乞丐發現了,他一反常態地舉著紙杯追了上去。成功人士憤怒了,開著車子絕塵而去。盡管從反光鏡中看到乞丐摔倒在地上,卻連油門都沒有松一松。
一連幾天,成功人士的車都沒人幫他擦,他的車上積滿了灰塵。每天下班那根柱子前,再也不見乞丐的身影。有一天下班後,他再也憋不住了,開著車子穿街走巷尋找那位乞丐。終於在一個鬧市區,他看到了那個熟悉的身影。當他拿著一張大面額的鈔票迎上去的時候,乞丐卻冷冷地看了他手中的鈔票一眼,傲慢地背過身疾步走開了。
㈤ 法國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劇情片
《男人的野心》
《潛水鍾與蝴蝶》講述讓·多米尼克·鮑比突發性血管疾病陷入深度昏迷,身體機能遭到嚴重損壞後用眼皮與世界交流的故事。該片的成功不僅僅只是表達積極的態度,還有整體的風格以及獨特的拍攝手法,本片以勵志作為基調,闡述了愛,也是可以拯救疑難雜症的。
㈥ 這是什麼電影 法國的應該是 一部短片
我是歐嘉
導演: Petr Kazda / Tomás Weinreb
編劇: Petr Kazda / Tomás Weinreb / Roman Cílek
主演: Michalina Olszanska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捷克 / 波蘭
語言: 捷克語
上映日期: 2016-02-11(柏林電影節) / 2016-03-24(捷克)
片長: 106分鍾
又名: I, Olga Hepnarova / 無人知曉的七月十日(台) / Já, Olga Hepnarová
1973年,七月十日的布拉格,剛滿22歲的歐嘉開著一輛失速的卡車沖上人行道,造成八人死亡。歐嘉對警察說,她是故意的!
幾天後,地方的報社收到了歐嘉在案發前寄出的自白書,字里行間不只是她的冷漠與殘酷,更透露出了一個被世人所拒絕的破碎靈魂:中產階級的家庭中她有衣食,卻沒有雙親的關愛,精神狀態與孤獨令她在工作與生活上屢屢碰壁,渴望愛情的她,幾次親密接觸卻無法填補她內心的巨大空虛。她以銳利的目光直視著這個她所不愛的世界,求救的信號來不及抵達,瀕臨極限的歐嘉於是踩下油門。她的沖撞與報復,也將她和人們都推上了無法回頭的道路…
㈦ 推薦一些法國電影
2011年票房冠軍電影《觸不可及》
藍/白/紅三部曲(三部電影)
《小淘氣尼古拉》
《第八日》
《巴黎我愛你》
《火車上的男人》
㈧ 推薦幾部法國電影
1.這個殺手不太冷,我看片無數,這是最經典的,我看過很多很多很多遍,非常的棒!!!!是說一個中年殺手和一個十二歲小女孩之間的愛情故事,非常朦朧感人的愛,一點都不變態,你會被感動的!由娜塔莉波特曼、加里奧德曼、讓雷諾演。我第一眼看這部片子就愛上它了。特別是最後的音樂響起,劇中雖然沒有一點情愛鏡頭,甚至男女主角連親吻都沒有過。女主角對男主角說我愛你的時候,那是來自心裡的感動
2.還有一部就是<Helen of troy>(不是Troy),它比布拉德彼特的特洛伊好看很多,但在國內沒有名氣,但是非常非常地好看,什麼叫史詩片,就是它這種,畫質很美的愛琴海,非常棒的片子
3.97版的洛麗塔(一樹梨花壓海棠),這部小說很有名,整部電影是到最後一句話被打動的
4.昨天看的《夢想家》(戲夢巴黎),很有哲理的,很有不一樣的情調,在威尼斯電影節大放異彩,斷臂山今年也是在威尼斯出盡風頭,非常浪漫的片子
5.肖申克的救贖
6,今天剛看了一部《21克》覺得很不錯,據說一個人死的那一刻她的體重會減少21克,而21克就是人靈魂的重量,劇中的三個主角卻因為這21克承受了多大的壓力!
7,美國麗人很不錯,講述了現代美國家庭中年人,年輕人的關系對毒品性等看法,很有哲理又不失趣味
另外羅伯特德尼羅和阿爾帕西諾片子千萬不能錯過,盜火線、女人香、計程車司機、美國往事都是影史經典,都是在探討人性!!還有獵鹿人和好傢伙,有探討越戰給人帶來的心靈創傷的,雖然戰爭場面不多可是你可以真正用心去感悟電影的精髓,感悟戰爭的痛苦,獵鹿人,千萬不要錯過!!!
㈨ 法國電影!!
一 導演 呂克·貝松 1959年3月18日生於法國巴黎,法國導演,兼任製片、編劇、演員、剪輯等,因為屢創票房佳績,被譽為法國的斯皮爾伯格。作品節奏快捷、風格奢華,極具商業價值。有人稱他的電影實際上是美國片,只不過是在法國拍攝而已。父母親都是水上運動的高手,母親還是潛水教練。青少年時,他夢想成為海洋、海豚專家,但是因為一次潛水意外,讓他不得不放棄這個願望,轉向電影,17歲高中未畢業便進入高蒙電影公司任助理,19歲那年來到美國洛杉磯,學習了3個月的電影製作課程。並開始拍攝一些試驗短片後,回國後擔任副導演。1983年,貝松的電影處女作《最後的戰斗》問世,這部多次獲獎的黑白、寬銀幕的無聲科幻片,據說是23歲的他用3法郎六蘇拍成的。呂克·貝松似乎向世人證明了,在法國即使沒有受過專業的電影教育,找不到投資,依舊可以拍出與眾不同的電影。也正因如此,貝松曾經一度被奉為法國年輕導演的開路先鋒,不管他樂意不樂意這一稱呼。 《地鐵》和《碧海藍天》為呂克·貝松在國內和國際贏得了聲譽。雖然當年的法國凱撒獎有點吝嗇地僅僅將「最佳錄音」和「最佳音樂」獎授予《碧海藍天》.但是貝松卻公開表示這部影片是其導演生涯中最為得意的作品。畢竟,這部作品傾注了貝松少年時的激情和夢想,貝松終於可以用他的攝影機捕捉他童年時代所看到的海洋的光影和生命。影片中的潛水員傑克最後葬身大海,更確切的說,那是他真正的生存,傑克莫不就是貝松理想中的化身?
呂克·貝松這位影壇孤獨的探索者,即使是在他的商業巨片中,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他對歷史和生命的終極認識,觸摸到他作為一名法蘭西戰士的心路歷程。無論是《碧海藍天》中的傑克,是《殺手萊昂》中的殺手,還是《聖女貞德》中貞德,我們都會感到:這就是呂克·貝松。
導演作品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天使A Angel-A (2005)
聖女貞德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1999)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1994)
亞特蘭提斯 Atlantis (1991)
尼基塔 Nikita (1990)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地下鐵 Subway (1985)
最後決戰 Dernier combat, Le (1983)
編劇作品
颶風營救 Taken(2008)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2006)
的士速遞4 Taxi4 (2006)
天使A Angel-A (2005)
玩命快遞2 The Transporter 2 (2005)
狼犬丹尼 Danny the Dog (2005)
俠盜魅影 Bandidas (2005)
13區 Banlieue 13 (2004)
的士飈花 Taxi (2004)
暗流2:天使啟示錄 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 (2004)
鬱金香芳芳 fnfan la tulipe (2003)
車神 Michel Vaillant (2003)
的士速遞3 Taxi 3 (2003)
換命快遞 The Transporter (2002)
龍之吻 Kiss of the Dragon (2001)
企業戰士 Yamakasi - Les samouraï des temps modernes (2001)
綠芥刑警 Wasabi (2001)
光芒萬丈 Dancer, The (2000)
的士速遞2 Taxi 2 (2000)
聖女貞德 Messenger: The Story of Joan of Arc, The (1999)
的士速遞 Taxi (1998)
第五元素 The Fifth Element (1997)
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1994)
不歸路 Point of No Return (1993)
妮基塔 Nikita (1990)
碧海藍天 Grand bleu, Le (1988)
地下鐵 Subway (1985)
最後決戰 Dernier combat, Le (1983)
二、導演 雅克·貝漢
英文名: Jacques Perrin
性 別: 男
生 日: 1941-07-13
星座:巨蟹座
角 色:編劇,導演,演員
同為喜劇演員的父母似乎賦予了雅克·貝漢天生的電影天賦。1960年加入電影業後,開始了他在電影領域的豐富經歷。1966年,由於主演《男人的一半》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金獅獎。在此後的20多年裡,他先後擔任了《Z》、《專門通道》、《生命之外》、《喜馬拉雅》等影片的製片。2001年,由他導演、編劇、製片的《遷徙的鳥》宣告了一位紀錄片大師的誕生。 對於雅克·貝漢來說,紀錄片為他贏得了另一種不可替代的聲譽(30年前,他曾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演員)。
演員作品
Enfer, L' (2005)
《放牛班的春天》(原名:Les Choristes)(2004)
深藍 Deep Blue (2003)
狼族盟約 Pacte des loups (2001)
鳥的遷徙 Peuple migrateur, Le (2001)
Rien que des mensonges (1991)
《天堂電影院》(1989)
Année des méses, L' (1984)
Raoni (1978)
蟹鼓 Crabe-tambour, Le (1977)
Home Sweet Home (1975)
Blanche (1973)
大風暴 Z (1969)
柳媚花嬌 Demoiselles de Rochefort, Les (1967)
處女作 Compartiment tueurs (1966)
半個男人 Uomo a metà, Un (1966)
三一七小隊 317e section, La (1965)
家庭日記 Cronaca familiare (1962)
導演作品
鳥的遷徙 Peuple migrateur, Le (2001)
編劇作品
鳥的遷徙 Peuple migrateur, Le (2001)
三、著著國著名喜劇大師雷諾勃拉姆
主要作品《虎口脫險》《大飯店》《在樹上》《浪尖上的美麗》等
他的法語名字是 Louis de Funès, 翻譯成中文是路易·德·費內斯,但不知為什麼習慣上都叫他雷諾勃拉姆。
過去那些老一代喜劇明星們,與其他演員最大的不同,就是不論他們扮演過多少個不同的角色,留在觀眾心中的卻永遠是一個模樣,彷彿他們天生就是如此。像勞埃德永遠是戴著小圓眼睛弱不禁風的樣子,基頓則總是拉長這一張木無表情的臉,還有瘦勞萊與胖哈苔,卓別林就更是讓人過目不忘……
而喜劇大師路易·德·費內斯,觀眾則會想到那個矮小暴躁、小眼睛大嘴巴的禿頂法國小老頭。就算他在《虎口脫險》中穿起寬大的德國軍裝、戴上蓋到眼睛的鋼盔,也還是那副模樣。《虎口脫險》在我國公映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多年來觀眾通過電視一遍遍重溫這部佳作,其中很多精彩的對白直到現在還會時時在耳邊響起。這既要歸功於上海電影譯制廠的藝術家們,也與片中演員的精彩表演是分不開的。其實在我國共映的由費內斯主演的最早的影片是《瘋狂的貴族》,但遠不如《虎口脫險》那樣深入人心。因為此片曾在法國創下票房收入過億的記錄,並使費內斯成為公認的法國頭號喜劇演員。
費內斯生於1914年,年輕時干過手工匠、會計之類的工作,這段生活為他後來的表演積累了大量的素材。在舞台劇中擔任喜劇配角,又為他磨練演技創造了機會。雖然從1945年他就已涉足影壇,但一直演配角,直到1957年他43歲時,才成為主角,這時他已經是那個「法國小老頭」的模樣了。在他的表演生涯中,塑造了許多不同職業、不同時代的人物,但人物性格卻始終如一。他通過誇張的形體動作和表情,生動地刻畫出了法國市民階層的典型性格:善良熱性卻又自私多疑、精明能幹卻又狡猾多變。
除了《瘋狂的貴族》、《虎口脫險》兩部片子外,費內斯還有三部電影曾在我國公映:在《總統失蹤記》中他扮演尋找總統的餐廳老闆,在《歡喜冤家》1中他扮演唯利是圖的工廠主;而在《好漢還是孬種》2中他扮演的美食家,在該片結尾處失去了味覺,僅能靠眼睛來品評一杯酒,表演時費內斯表情嚴肅,目光炯炯地盯住杯中酒,滔滔不絕地說出酒的質量、產地,臉上不時閃過一絲滑稽的自負,絕好的展現了他的表演功力。他的名作還有從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拍攝的警察系列片,從第一集《聖·特魯佩斯的警察》到最後的《警察與女兵》公拍了6集。聖·特魯佩斯本來就是法國的旅遊區,被當作片中外景的那個警察局因此成了新的旅遊景點。這套系列片在我國主要是以錄像帶的形式與觀眾見面的。
1983年,他因心臟病發作去世,死前正准備主演影片《鱷魚》,該片的拍攝從此被擱置,因此費內斯是無人可以取代的:他不僅在銀幕上令人捧腹,在拍片現場也總能讓工作人員和圍觀的人大笑不止,這樣的一個人,就算在自己的葬禮上可能也想聽到人們的笑聲
四姓名:讓-保羅-貝爾蒙多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33.04.09 英文名:Jean-Paul Belmondo
星座:白羊座 血型:
嗜好: 身高:180cm
國籍:法國 籍貫:
作品:《精疲力盡》《小丑奇謀》《二者必居其一》
讓·保羅·貝爾蒙多(JEAN·PAUL BELMONDO),1933年4月9日,讓·保羅·貝爾蒙多生於巴黎的一個藝術之家,父親是雕刻家,母親是畫家。年紀稍長,他對藝術的興趣日趨濃厚,並考入音樂戲劇學校進行專門學習。1956年,他以優異的成績從該校畢業後,曾隨地方業余劇團到各地巡迴演出。同年,開始涉足影壇,並成功地主演了現代派導演讓·呂克·戈達爾攝制的「新浪潮」影片《精疲力盡》(又名《喘息》)。在影片中,他維妙維肖地扮演了一個偷汽車、槍殺警察、追逐少女的流氓而在法國影壇一舉成名。
他的戲路很開闊,文戲武戲,悲劇喜劇都同樣在行。是當時歐洲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並走紅了幾十年,是銀幕上的常青樹。他的演藝生涯是法國電影的一個縮影,他塑造的形象代表著法國人的面孔。
㈩ 求介紹法國的視頻短片,有趣或者浪漫都可以~
強烈推薦《巴黎我愛你》。這是一部電影,但是它是由很多小短片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