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布魯斯威利斯一部關於談判的電影
電影名:火線對峙(又名:人質)
是威利斯05年的作品。
似乎有點轉型之作,因為那電影中威利斯不是打不死的硬漢,甚至還留了淚水。
劇情簡介:
在一次失敗的人質解救行動導致一位年輕的母親和孩子喪生之後,洛杉磯警局的談判專家傑夫·泰利(布魯斯·威利斯飾)離開了勾起他痛苦回憶的洛杉磯,而轉到一個人煙稀少、犯罪率極低的小鎮當起了警察局長。試圖以此來懲罰自己的過錯,免遭良心譴責。
一天,當三個魯莽的年輕人跟隨一個家庭回家,並企圖偷走這家人的車時,他們顯然在一個錯誤的日子闖進了一個錯誤的地點。三個人發現他們被困在了一所地處窮鄉僻壤、但卻價值百萬的房屋中,而房屋的主人是一個長年來貪污腐敗的會計師史密斯(凱文·波拉克飾)。由於驚慌失措,三人將史密斯一家劫持,此舉無疑將泰利再次拉入他曾經試圖永遠逃避的境地中。
很快地,泰利將這個人質劫持案件轉交給另一個警局,並離開現場。但是神秘的疑犯似乎另有打算,他們企圖用各種方式將泰利牽入其中,包括挾持泰利的家人,逼迫他取消放棄的打算。事情變得遠遠超乎於泰利的想像,更多的意外於恐懼向他襲來。泰利是否能再次提起勇氣,面對他一直以來迴避的過去呢……
2. 東京談判這部電影是真實的嗎
東京審判是真實的,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在日本東京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首要戰犯的國際審判。1946年1月19日,遠東盟軍最高統帥部根據1945年12月16—26的莫斯科會議規定,發表了特別通告,設置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同時頒布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其內容與英、美、蘇、法4國在倫敦簽署的《歐洲國際軍事法庭憲章》基本相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由中國、蘇聯、美國、英國、法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菲律賓各1名法官組成,共11名;11國又各派檢察官1人。澳大利亞法官 W. F. 韋布任庭長,美國律師J.基南任檢察長。中國委派法學家梅汝璈為法官。由11國檢察官組成的委員會於1946年4月29日向法庭提出起拆書。被告28人,除松岡洋右等3人已死亡或喪失行為能力外,實際受審25人。起訴書控告被告自1928年1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期間犯有破壞和平罪、戰爭罪和違反人道罪。審訊自1946年5月3日開始。1948年11月12日法庭宣布判處東條英機、廣田弘毅、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松井石根、武藤章、木村兵太郎絞刑,木戶幸一等16人判處無期徒刑,東鄉茂德判處20年徒刑 ,重光葵判處7年徒刑 。7人絞刑於1948年12月23日在東京巢鴨監獄執行。絞刑於1948年12月22日執行。自1950年起美國不顧世界輿論的反對,將判刑的首要戰犯陸續釋放出獄。這次審判並不能代表所有被侵略國家人民的意志。但確認侵略戰爭為國際法上的犯罪,策劃、准備、發動或進行侵略戰爭者列為甲級戰犯,是對國際法戰犯概念的重大發展。
有以下論定:
1日軍入侵並佔領南京是事先預謀的
2:在日軍佔領後六個星期內,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殺的平民和俘虜,總數達20萬人以上。這個數字還沒有將被日軍燒棄了的屍體,投入到長江,或以其他方法處分的人們,計算在內
3日軍在佔領南京期間對南京進行了 強奸 搶劫 焚毀房屋等罪行
電影中肯定有藝術加工
3. 一部外國片子兩幫人在個小屋子裡談判一共七八個人都有槍,然後開槍射擊貌似都死掉了。是部什麼片子
威爾 史密斯 的《國家公敵》,最後在賓特羅的俱樂部里的橋段,威爾飾演的律師躲在桌子下面活了,其餘一方是政客另一方是黑幫全死了。
98年的片子,當時的大片很紅的,電影頻道播過不止一次,給分給分,哈哈
4. 推薦幾部談判類題材的電影
肯定是《王牌對王牌》
一個談判專家被誣陷了 奮起反擊 劫持了人質
這時候他只能相信陌生人
兩個談判專家的針鋒相對 精彩之極。
5. 在影視劇中有哪些經典的談判片段
《生死時速》基努·里維斯主演的經典動作電影《生死時速》,其實也是一部典型的談判電影,由丹尼斯·霍珀飾演的反派在由他精心設計的恐怖行動中,一直都是處於上風,除了能夠遠程遙控整輛巴士的人質外,更是縝密的攻擊敵手,殺害了基努·里維斯的搭檔,不過這個悲劇也是本片的重要轉折點,基努突然發現了他為何可以精準的知道車內發生的事情以及桑德拉·布洛克飾演角色的衣服,證明他臨危不亂同時處變不驚,利用這點讓整起事件逆轉。
6. 一個關於中國在巴黎和會上談判的電影
《我的1919》,陳道明主演。http://ke..com/view/107448.htm?fr=aladdin
7. 關於談判的好電影/電視劇有哪些
電視劇《談判專家》《怒火街頭》(香港)《金裝律師》(美劇)個人覺得律師類的都有談判情節
電影《王牌對王牌》(個人覺得經典)
《永不妥協》
《燃眉之急》
《人質危機》
望採納~~
8. 電視劇或電影中有哪些商務談判的片段
關於談判的電影
《王牌對王牌》又譯作《談判專家》,這部驚險的動作懸疑片是根據美國聖路易斯警察局處理過的一個真實案件改編而成,由加利·格里導演,塞繆爾·傑克遜,凱文·斯帕西聯袂主演。能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制服罪犯,僅此一點,便足以令本片主人公丹尼引以為豪了。然而,誰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由談判專家搖身而變為劫持人質的「罪犯」?幸有另一位高手從天而降,與丹尼過足「談癮」,洗清不白之冤。王牌對王牌的挑戰,是智力與勇氣的角逐,是正義與良知的體現!
關於電影的理解
美國學者Fred Charles Ikle曾說過,不管背景或實質性問題如何,要舉行談判,通常必須要有兩個要素:必須要有共同的利益,必須要有沖突的問題。
《王牌對王牌》便將沖突與利益呈現出來,在談判中進行問題的解決。兩個頂級談判專家在這場談判中互相博弈,智慧交鋒,最終解決問題抓出幕後真凶。同時,影片也展現了作為談判者應具有的素質與技巧。
在影片中,丹尼是芝加哥警察局的談判專家,解救過無數人質,同時也拯救了無數罪犯,丹尼在影片開頭的一次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作為一個談判專家應該具有的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豐富的知識。談判專家用看似普通聊天的方式,實質上卻在爭取著解救人質的時間,轉移著劫持者的注意力。
當然,整片的重點在於丹尼將利邦劫持後,丹尼與克里斯的談判。在這場談判過程中,丹尼充分展現了他的良好的心裡素質和豐富的知識,更要重的是他的談判能力和技巧。
丹尼的談判特點有4個:
1、丹尼要求與陌生人克里斯進行談判。即在談判中,丹尼選擇了一個合適的位置,這是丹尼的立場。因為他知道芝加哥警方早已是腐敗黑暗,警局中存在著想要治他於死地的人,既然有人能殺了尼克也就能至他於死地。正如丹尼在片中說的一樣,選擇克里斯是因為對於克里斯來說,丹尼是個陌生人。也就是說,選擇合適的對象,談判才能順利進行,丹尼才能達到他的目的。
2、利用情感因素,獲取他人同情。在交涉過程中,丹尼通過表達自己與警員的關系,生死與共博得了警員們的同情。在克里斯趕路的同時,丹尼再次表明自己想要證明自己清白的強烈願望與現實中警局內部治他於死地的現狀。丹尼的強硬向這群人施加了壓力,不敢輕舉妄動。這也使得Palermo沒有扣動扳機來殺他。
3、獲得輿論的支持。丹尼讓公眾的壓力迫使對手無法輕易打倒自己。盡管知道自己在公眾的嚴重因莫須有罪名成為眾矢之的,丹尼仍然讓人們站在道義與人質的角度上思考。他喊道;「我只需要多一點時間,他們就想殺死我,這就是芝加哥警方解救人質時最大限度保護人質生命的政策!」
4、找到利益的共同點,為談判創造條件。影片中丹尼與克里斯的兩次正面對峙的幾個細節體現著這一點。克里斯在進入丹尼劫持人質的房間之前下令將暖氣關上,迫使丹尼以一個人質交換。並且克里斯也提出自己的要求——人質安全,否則將終止談判。兩次談判中,兩人的共同利益就是需要談判這個平台,丹尼需要同克里斯談判拖延時間,找出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的清白;而克里斯需要盡全力保障人質的安全。
同時,影片還展現了其他的談判技巧。例如,丹尼要求克里斯20分鍾內趕到市政大樓,但是聽見克里斯的手機發出電池不足的聲音,丹尼知道克里斯並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並向克里斯提出,表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拆穿克里斯的小把戲,來震懾對手,使自己在談判中處於強勢地位。還有,丹尼假裝殺死攻擊他的人以此威脅暗處的壞人不要以為他不敢殺人,以此威脅。目的也是為了給自己的談判的優勢地位增加籌碼。在談判過程中,克里斯急於結束談判,讓人冒充告密者,想要騙丹尼,卻被丹尼揭穿。可見兩個兩個談判專家都在用著各種技巧——顯示強硬,威脅,騙局與揭穿騙局,迫使對方有求於自己使談判的優勢在雙方之間轉移。
從《王牌對王牌》這部影片,我們可以學到以下談判技巧: 1.確定談判態度;2.充分了解談判對手;3.准備多套談判方案;4.建立融洽的談判氣氛;5.設定好談判的禁區;6.語言表述簡練;7.做一顆柔軟的釘子;8.曲線進攻 ;9.談判是用耳朵取勝,而不是嘴巴;10.控制談判局勢;11.讓步式進攻。
談判是一門學問。在此片中我深有體會。片中的兩位王牌的談判對決用到了上課講到的許多內容,在談判中對彼此內心的揣摩與博弈讓此片變得異常精彩,同時在結合課中內容再次觀看這部影片時,我對影片有了更專業的理解,更加專注於王牌的談判過程,欣賞並學習他們的談判技巧,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