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羅斯帝國
也叫沙皇俄國
B. 俄羅斯帝國是怎麼興起與滅亡的
由於東歐的偏僻、寒冷、人煙稀少,所以那裡的文明起步較晚。而居住在黑海以北的第聶伯河流域到伏爾加河流域一帶的廣大地區的東斯拉夫人,直到公元9世紀,才結束氏族部落生活。聯合建立起了許多小國家,稱之為公國。862年,留里克率兵攻佔了諾夫哥羅德。建立了諾夫哥羅德公國。822年。諾夫哥羅德的王公奧列格是個野心勃勃的傢伙,他沿第聶伯河南下。征服了其他公國,以基輔為中心,建立了基輔羅斯公國。基輔羅斯的統治者則被稱為羅斯大公。
13世紀前半葉,莫斯科公國在各勢力的夾縫之中孕育而成,首都莫斯科城建於1147年。由於莫斯科公國位於東北羅斯中央,四周有許多小公國作屏障,不易受蒙古、立陶宛等的直接威脅,因此,經濟發展迅速此外,莫斯科公國的歷代統治者利用蒙古統治者的勢力,欺壓其他公國,壯大自己的力量。1328年,莫斯科王公伊凡一世用重金賄賂金帳汗國的王公貴族,將負責為金帳汗國徵集貢賦的「弗拉基米爾及全羅斯大公」頭銜爭到了自己頭上。人們稱他為「伊凡·卡里達」(卡里意為錢袋)。在伊凡的統治時期,莫斯科成為了全羅斯最強大的公國。
莫斯科公國的強大引起了金帳汗國的不安。在伊凡之孫底米特里·伊凡諾維奇執政時,雙方開始產生沖突。隨著金帳汗國內部產生分裂,莫斯科公國在伊凡三世的帶領下擺脫了長達200餘年的蒙古統治。隨後,伊凡三世分別於1487年和1500年,徹底擊敗了波蘭和立陶宛。奪得德斯納河流域的廣闊土地。為俄羅斯的獨立和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伊凡三世的兒子瓦西里三世即位後,先後於1510年和1521年又將普斯科夫和里亞贊並入莫斯科版圖。最終完成了俄羅斯的統一大業。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一向與拜占庭帝國關系良好的俄羅斯帝國自視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首都莫斯科號稱「第三羅馬」。
C. 俄羅斯帝國的歷史階段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為「沙皇」,其國號稱俄國。16—17世紀,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各族先後加入俄羅斯,使它成為一個多民族國家。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羅斯帝國國在軍事上的慘敗以及之後的內戰,俄國二月革命終於在1917年爆發,俄羅斯帝國滅亡。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自留里克王朝起首都為莫斯科。17世紀中期地處歐洲東部的東正教國家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並為統一的國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親政。1712年後俄國沙皇彼得一世遷都至聖彼得堡,並以自己的名字改名為彼得格勒,以窺視歐洲大陸。經過1700—1721年的北方戰爭,俄羅斯從瑞典王國得到了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羅斯從內陸國變為瀕海國。17世紀它擊潰了波蘭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721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自稱彼得大帝。1812年俄羅斯帝國打敗了入侵的法蘭西帝國的拿破崙一世皇帝軍隊。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1825年12月貴族革命者在彼得堡舉行起義(即十二月黨人起義),被鎮壓。
俄羅斯帝國在18世紀開始現代化並到處擴張,成為歐洲列強之一,並與中國清朝發生沖突,俄國先通過《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與後來的《塔城界約》(同治三年,1864年)、五年後的《塔城界約續約》(同治八年,1869年)和《伊犁條約》(光緒七年,1881年)不平等條約,分別割佔中國大西北以及「唐努烏梁海西北部十佐領」之地(現分屬蒙古、俄羅斯圖瓦共和國),總計70多萬平方公里,《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把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100萬平方公里土地割讓給俄羅斯帝國。然而20世紀初開始,俄羅斯帝國的實力開始下降,人民也對現狀日漸不滿。1914年,處於內憂外患的俄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從1915年處於戰爭劣勢階段,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革命一觸即發。1917年3月(俄歷2月),俄國二月革命爆發,俄國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俄羅斯帝國滅亡。11月,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爆發,推翻了二月革命後成立的臨時政府,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向敵國德國賠償巨款,並割讓俄國西部領土100多萬平方千米。列寧改國名為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維埃俄國或蘇俄)。為了打擊反蘇維埃的勢力,列寧下令處死已退位的皇帝尼古拉二世一家。1922年,蘇俄和烏克蘭、哈薩克等國組成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成立了。 俄羅斯民族的祖先是成長於東歐平原的東斯拉夫人的一支。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善於流動的民族,索洛維約夫稱之為具有「液態因素」。作為東斯拉夫人的一支,早期的俄羅斯人生活在西起德涅斯特河、東到第聶伯河以及黑海北岸的廣袤的東歐平原上。這塊土地的地理概貌是:森林與沼澤交錯、河流縱橫、土質以砂質黏土為主,同時遠離海洋、與大草原連接。
在公元初,東斯拉夫人還保留著氏族制,每個部落由幾個氏族組成。他們砍伐森林,平整土地,從事耕作,集體飼養牲畜,狩獵和打魚,一切問題由氏族大會決定。 伊凡四世·瓦西里耶維奇,瓦西里三世與葉琳娜·格林斯卡婭之子,是俄國歷史上的第一位沙皇。1533年至1547年為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為沙皇。伊凡四世三歲即位,母親暫時攝政,卻苦於大貴族們的橫暴。當時各集團激烈爭權、傾軋和謀殺,對伊凡四世性格的形成及其活動產生了深刻影響。1547年加冕稱沙皇。
在俄羅斯歷史上有著深遠影響,關於伊凡雷帝的神話傳說在俄羅斯多得不勝枚舉,至今還在廣為流傳。他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作家,是國家明哲的楷模,但他近乎是一個瘋子。 俄國開始只是一個在莫斯科附近的小國,其帝國的地位並不被歐洲承認。1696年,年輕的彼得一世成為沙皇,一開始他為了保護南方的國界而開始對抗信奉伊斯蘭教的韃靼和奧斯曼帝國。為了繼續與奧斯曼帝國的戰爭,彼得開始到歐洲尋找盟友並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拜訪了勃蘭登堡(普魯士)、荷蘭、英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等。
為了增加與西方交流的機會和尋找俄國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在1700年與奧斯曼帝國停戰,並對當時歐洲最強國家之一的瑞典宣戰。在芬蘭灣的納爾瓦,瑞典軍證明了俄軍完全不是他們的對手。幸運的是,瑞典在這時陷入了波蘭王位的爭奪當中。在這喘息的時間,彼得建立了一支新式西方化的軍隊;當兩支軍隊在1709年在波爾塔瓦再度相遇時,俄國擊敗了瑞典,1712年彼得遷都到了他新造的聖彼得堡,致力於俄國的西方化。
北方戰爭一直持續到了1721年,瑞典簽署了《尼斯塔得條約》,俄國終於得到了在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以及與西方交流的窗口。 早於17世紀,俄國已積極向遠東擴張,並與中國清朝發生沖突。中俄分別於1689年和1727年簽署《尼布楚條約》和《恰克圖條約》確立邊界,但這並未阻止俄國的野心。1858年5月,俄國乘英法聯軍侵略中國之際,俄國以武力威脅清政府簽署《璦琿條約》,以黑龍江為邊界。1860年簽訂的《中俄北京條約》,沙皇俄國更把整個外滿洲(包括庫頁島)吞並,並獲得海參崴這個不凍港,以擴展其於西太平洋的影響。另一方面,俄國亦企圖將勢力染指庫頁島及千島群島,與日本展開爭奪。1875年5月7日,日本與俄國簽訂《庫頁島千島群島交換條約》,俄國把千島群島南部給予日本,換取庫頁島的主權。
19世紀末期,俄國向清廷租借大連,成立關東州。俄國亦藉得到了東清鐵路的建築權對內滿洲(即東三省)進一步侵略,意圖建立所謂「黃俄羅斯」。旨在將土地廣袤,人口稠密的內滿洲也轉變為俄國的殖民地。此為俄國遠東大戰略的最終目的。1900年的庚子俄難(即俄國加入八國聯軍侵略中國,製造海蘭泡慘案等外交事件,洗劫內滿洲諸多城鎮)之後該戰略的實施步伐被大幅度的加快。但由於俄國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惜敗於日本帝國,並且本國也爆發革命,該項戰略計劃遂成畫餅。
俄羅斯在北美洲亦曾經於1787年佔有土地,但在1867年將其以七百二十萬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即今日的阿拉斯加州。 16世紀中期俄國成為地處歐洲東部邊陲半亞洲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盛行封建農奴制。由於封建農奴制的阻礙,到19世紀中期,俄國的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緩慢,落後於西方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俄國農奴境況十分悲慘,暴動頻繁。
面對嚴重危機,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簽署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能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
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因為農奴制的廢除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俄國發展成近代資本主義強國,成為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但是這次改革不夠徹底,保留了一部分封建殘余。
1905年日俄戰爭的失敗使得民眾對沙皇制度的不滿大增,在首都彼得格勒發生了大規模的民眾的反戰請願,由於軍警擅自開槍鎮壓造成了所謂的「流血星期日」,此事件成為了1905年全俄大革命的導火索。此次革命雖然成功被鎮壓,然而嚴重撼動了沙皇的權威。並且也使得改革迫在眉睫。於是沙皇啟用斯托雷平進行改革,斯托雷平上任後推行土地改革制度並嚴厲鎮壓農民運動,盡管頗具成效,可惜仍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社會問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大陸爆發,俄國加入英法對德奧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大戰後期,1917年3月,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沙皇俄國長達長達三百多年的的專制統治被推翻。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俄國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它與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同時存在。因此它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俄國臨時政府掌握著主要政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顧人民死活,繼續進行世界大戰,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並且大肆逮捕和殺害布爾什維克黨人。布爾什維克黨被迫轉入地下狀態。由於形勢發生了變化,布爾什維克黨在8月確定了武裝起義的方針。
1917年11月6日晚,列寧秘密來到彼得格勒的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領導起義。1917年11月7日晚9時45分,隨著停泊在俄國首都彼得格勒附近的軍艦「阿芙樂爾」號的幾聲炮響,起義軍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最後據點——冬宮發起了總攻。最終,武裝起義取得勝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俄國「十月革命」。
D. 俄羅斯帝國的興起
俄羅斯帝國(英語:The Russian Empire,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簡稱為沙皇俄國、沙俄、俄國或帝俄,是1721年彼得大帝加冕為皇帝後,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為止的俄羅斯國家,同時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由羅曼諾夫家族統治。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俄羅斯帝國」真正誕生是沙皇伊凡三世征服諾夫哥羅德共和國或伊凡四世征服喀山,根據另一個角度來看,長期沙皇制度 (Царство),這是在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後已經帝國的當代俄語單詞。也許羅曼諾夫王朝的彼得一世稱帝是為了讓歐洲承認俄羅斯作為一個歐洲的君主制國家。17世紀俄羅斯的擴張,最終導致在17世紀中葉,俄羅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亞之後,俄羅斯的領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戰爭(1654—1667年)之後的左岸烏克蘭;這個標志著俄羅斯帝國的成立。
俄羅斯帝國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紀後期的歐洲相繼進行工業革命時沒有緊隨時代的步伐,導致經濟實力在20世紀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時代遠不及其它歐洲幾大國。1914年8月,政局動盪不定的俄羅斯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堪的戰局直接導致了在1917年爆發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俄羅斯共和國成立,但同年就被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推翻,被蘇維埃俄國與蘇聯取代。
E. 蘇聯或俄羅斯拍攝的二戰電影(蘇德戰場)有哪些在哪些網站能用迅雷下載
斯大林格勒戰役
主演:托馬斯.克蘭特曼恩
簡介: 在希特勒和斯大林發生沖突的第一年,從任何角度看來都是德軍勝利的一年。盡管沒有佔領莫斯科或列寧格勒,但他們卻占據了這兩個...
F. 《古羅馬 一個帝國的興起和衰亡》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古羅馬 一個帝國的興起和衰亡》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PWyp-6fH8ppDRkihDBvBHA
G. 想深入了解俄羅斯帝國的彼得大帝有什麼電影或者電視劇嗎
彼得大帝:1937年符·彼得洛夫執導電影,影片展現了沙皇俄國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彼得大帝當政初期的事跡。該片改編自阿·托爾斯泰所著同名小說《彼得大帝》。
除此之外,還有紀錄片《彼得大帝和他的王朝》,耶魯公開課《歐洲文明:彼得大帝》等等。電視劇沒有找到。應該還有一部以《彼得大帝》為名的紀錄片,也是沒有找到資源。
H. 求《世界帝國史話俄羅斯帝國》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世界帝國史話俄羅斯帝國》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fapwk07NSQm_z8g3EcQilA
I. 請問在哪能下電影:(希特勒,邪惡帝國的興起)。謝謝
有迅雷或哇嘎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