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俄羅斯電影我們扎米亞京

俄羅斯電影我們扎米亞京

發布時間:2022-07-18 00:26:40

A. 急需兩本電子書,〈老人與海〉和〈我們〉作者:[俄] 尤金·扎米亞京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193554.html

B. 蘇聯從成立到解體,做出了那些人類的福祉

蘇聯的教育普及率非常高,在全國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並基本消除了文盲。蘇聯著名的大學有莫斯科大學、國立帕特里斯·盧蒙巴人民友誼大學(蘇聯解體之後更名為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列寧格勒大學(蘇聯解體之後更名為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哈爾科夫大學、基輔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等。
蘇聯科學研究中心是蘇聯科學院。作家機構為蘇聯作家協會。官方通訊社為塔斯社。蘇聯共產黨機關報為真理報,其他主要報刊還有消息報、共青團真理報、文學報、勞動報、紅星報等。
蘇聯科學技術取得了許多重要成就:
1922年,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前蘇聯科學家亞歷山大·弗里德曼指出,宇宙依然處在膨脹之中。
1934年,蘇聯科學家帕維爾·契忍可夫發現,運行速度接近光速的粒子,當它穿過液體或半透明物體時發光。這種現象被後來物理學界稱為「契忍可夫輻射」。隨後這個原理被廣泛應用於高能物理中,用於檢測帶電粒子並測量它的速度。
1954年,蘇聯在奧勃寧斯克建立了世界第一座核電站,標志著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開端。
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此標志著人類活動進入太空。
1959年,蘇聯空間探測器月球2號發回第一張月球背面的圖片。人類第一次了解到月球背面的景象。
1961年,蘇聯英雄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1」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
1962年,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因凝聚態特別是液氦的先驅性理論,被授予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4年,蘇聯物理學家尼古拉·巴索夫、亞歷山大·普羅霍羅夫和美國科學家查爾斯·湯斯共同獲諾貝爾物理獎。表彰他們分別獨立製成微波激射器,並導致了激光器的發展。
1978年,蘇聯物理學家彼得·卡皮查因從事低溫學方面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1986年,蘇聯發射了和平號太空站,在2001年墜毀以前,它是人類最大的飛行器。

蘇聯的文學、藝術、電影、出版工作由蘇聯共產黨控制,在避免批評政治、作品經過審查的情況下允許自由創作。但是所謂「消極」、「頹廢」的作品(相當於西方的先鋒派藝術)受到限制和被禁止。盡管如此蘇聯時代一些文學家和藝術家仍然取得了偉大成就,例如,詩人葉塞寧,阿赫瑪托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和詩人帕斯捷爾納克,小說家肖洛霍夫,導演塔可夫斯基,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普羅科菲耶夫,舞蹈家烏蘭諾娃等等,他們中許多人不僅在蘇聯國內,而且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蘇聯的文化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在十月革命後的第一個十年氛圍相對自由,藝術家們運用不同風格進行試驗,以創作出獨特的蘇維埃藝術。列寧同時希望藝術能為俄羅斯人民所理解。而另一方面,上百名知識分子、作家和藝術家被流放或被處決,並將他們的作品查禁,例如葉夫根尼·扎米亞京和尼古拉·古米廖夫。[34]
政府鼓勵不同流派的藝術風格,一些實驗性質的作品被大量創作出來。此時比較活躍的作家有馬雅科夫斯基和高爾基。由於電影對識字不多的人群具有巨大影響力,故政府鼓勵電影創作,此時艾森施泰因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
隨後在斯大林時期,蘇聯文化主要為由政府主導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藝術,其他的藝術流派受到了嚴重的打壓。許多作家也被監禁並處決。[35]
1950年代後期到1960年代早期為赫魯曉夫的政策緩和時期,審查大幅減少。此時的蘇聯文化更為關注個人生活,一些實驗性質的創作又重新被允許,此時出現了一些批評角度的作品。政府更放鬆了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強調,一些小說的主人公轉而更關注自身生活的問題而不是建設社會主義,一些不同政見的地下小說也被創作出來。在建築風格方面,赫魯曉夫時期的建築更重視功能性的設計而舍棄了斯大林時期繁復的裝飾。
1980年代後期,隨著戈爾巴喬夫提出經濟改革和開放政策,藝術領域和媒體的言論自由進一步擴大。

從維基網路復制的

C. 扎米亞京的簡介

葉夫根尼·伊萬諾維奇·扎米亞京(Евгений Иванович Замятин)(1884.02.01—1937.03.10)白銀時代作家。 蘇聯作家、造船工程師。是十月革命後對蘇維埃文學具有巨大影響的作家之一,以其風格獨具的民間口語敘述文體和幽默諷刺的筆墨馳譽文壇。
扎米亞京生於俄羅斯頓河河畔的列別甸鎮。1902年進入彼得堡工學院攻讀造船工程學,其間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兩次被流放。1912年,扎米亞京發表了《外省小城》,備受文學界關注。1914年創作了《老遠的鬼地方》卻遭查禁。被譽為「語言藝術大師」的扎米亞京在1916年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被派往英國學習造船時,創作過《島民》諷刺英國社會。他把這種集象徵、幻想、現實於一身的手法,稱為「新現實主義」。1917年秋,他回國追隨高爾基投人革命後的文化建設工作,1920年完成了《我們》的創作,但國內卻無法出版。1924年英譯本《我們》在國外的出版,迫使他退出作家協會,流亡法國,最後客死巴黎。
扎米亞京的不少作品如《島民》《我們》和《洞窟》等均可歸入科幻小說之列。而最成功之作便是「白銀時代叢書」所要介紹給讀者的他的《我們》(1920)。作品運用象徵、荒誕、幻想、意識流等手段,描寫一個發生在一千年後的幻想故事,敏銳地涵納著對人類未來的深沉思考,被世界文壇稱為反烏托邦三部曲之一。

D. 俄羅斯白銀時代著名作家及作品的簡介

著名作家有普希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等。

一、屠格涅夫

1、作家介紹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屠格涅夫出生在奧廖爾省一個貴族家庭,但自幼厭惡農奴制度。曾先後在莫斯科大學、彼得堡大學就讀,畢業後到柏林進修,回國後和別林斯基成為至交。

從1847年起為《現代人》雜志撰稿,出於自由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立場反對農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學時代就開始創作。

19世紀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旺盛時期,他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與子》(1862)、《煙》(1867)、《處女地》(1877)。

從19世紀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時間在西歐度過,結交了許多作家、藝術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龔古爾等。

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文學大會」,被選為副主席(主席為維克多·雨果)。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於法國巴黎。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處女地》,中篇小說《阿霞》、《初戀》等。

2、作品介紹

①、《獵人筆記》

《獵人筆記》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過獵人的狩獵活動,記述19世紀中葉俄羅斯農村生活的隨筆集。最初發表時,有21個短篇小故事;

1852年出單行本時,增加1篇(《兩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編輯文集時.又收進3篇(《切爾托普哈諾夫的結局》《車輪的響聲》和《活骷髏》),共25篇。

作品採用見聞錄的形式,真實、具體、生動、形象,體裁風格多樣,語言簡練優美,可謂散文化小說、詩化小說的範例。《獵人筆記》是作者成名之作,對俄羅斯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②、《父與子》

《父與子》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該作發表於1862年。

貴族子弟基爾沙諾夫大學畢業後,帶著他的朋友、平民出身的醫科大學生巴扎羅夫到父親的田莊作客。

巴扎羅夫的民主主義觀點,同基爾沙諾夫一家、特別是同阿爾卡狄的伯父巴威爾的貴族自由主義觀點發生了尖銳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巴扎羅夫佔了上風。

有一次,巴扎羅夫和阿爾卡狄到省城去參加舞會,遇見貴族寡婦奧津佐娃,巴扎羅夫對她產生了愛情,但是遭到拒絕。最後巴扎羅夫回到父母家中,在一次解剖屍體的時候感染病菌而死。

小說反映了農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義陣營和自由主義陣營之間的尖銳的思想斗爭。巴扎羅夫是一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他具有堅強的性格和埋頭工作的習慣。

在政治上,他反對農奴制度,批判貴族自由主義,否定貴族的生活准則;在哲學上,他是個唯物主義者,重視實踐,提倡實用科學;但是他也表現出某些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例如否定藝術的作用,等等。

二、萊蒙托夫

1、作家介紹

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俄語: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是繼普希金之後俄國又一位偉大詩人。被別林斯基譽為「民族詩人」。

1814年10月15日生於莫斯科, 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塔爾罕內度過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資聰穎通曉多種外語,在藝術方面也很有天分。後來考入莫斯科大學,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轉入聖彼得堡近衛軍騎兵士官學校。

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皮亞季戈爾斯克療養,和這里的退伍少校馬丁諾夫決斗而死,年僅27歲。 外祖母將其安葬在塔爾罕內。

代表作品有《鮑羅金諾》,《祖國》,《當代英雄》等。

2、作品介紹

①、《當代英雄》

《當代英雄》是俄國作家萊蒙托夫創作的長篇小說。1839年至1840年萊蒙托夫在《祖國紀事》雜志上發表了小說《貝拉》、《塔曼》和《宿命論者》。

1840年5月萊蒙托夫將這幾篇小說同未曾發表的《馬克西姆·馬克西梅奇》、《梅麗公爵小姐》合在一起發表,這便是長篇小說《當代英雄》。

該作講述主人公畢巧林是青年貴族軍官,過著空虛無聊的生活,然而他內心深處似乎埋藏著有所作為的渴望。

這是一個冷酷自私的利己主義者。 萊蒙托夫選取了畢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斷,從不同角度予以再現。

②、《兩兄弟》

《兩兄弟》是俄羅斯作家米哈依爾·尤利耶維奇·萊蒙托夫創作於1836年的同名五幕劇本。

全劇以梁兄的爭風吃醋為沖突的中心。尤里從彼得堡回莫斯科省親,巧遇從前的戀人薇拉,於是便欲重溫舊夢,不料此時薇拉已嫁給一位富有的公爵。

其兄亞歷山大也與薇拉有過一段愛情糾葛,這時也對薇拉糾纏不休,且用盡心機,百般阻撓尤里與薇拉敘舊。薇拉雖對尤里舊情未泯,卻礙於妻子的義務,狠心斬斷情絲,隨丈夫去了鄉下。

作者通過這場愛情糾紛,批判了當時俄國社會中自私、守舊的思想對真正愛情的蝕害和扼殺。

三、普希金

1、作家介紹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羅斯著名文學家、詩人、小說家,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羅斯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

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准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青銅騎士」,代表作有《自由頌》《致恰達耶夫》《致大海》等。

他創立了俄羅斯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創立了典範。普希金還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

出生於貴族家庭,童年開始寫詩,在俄羅斯帝國政府專為培養貴族子弟而設立的皇村高等學校學習。學習期間受到當時進步的十二月黨人及一些進步思想家的影響。

後來發表的不少詩作抨擊農奴制度,歌頌自由與進步。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詩歌以外,主要還有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歷史紀實語的創始人,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別爾金小說集》等。

普希金在創作活動上備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布置的決斗中遇害。他的創作對俄羅斯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深刻。

2、作品介紹

①、《葉甫蓋尼·奧涅金》

《葉甫蓋尼·奧涅金》(也譯作《歐根·奧涅金》)是俄國作家普希金創作的長篇詩體小說,寫於1823~1831年,發表於1831年。

該作寫的是彼得堡貴族青年奧涅金,他厭倦了上流禮會生活,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到了俄國的鄉村。在那裡他結識了地主拉林家的長女達吉雅娜。達吉雅娜對奧涅金一見鍾情。

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她給奧涅金寫了一封深表愛慕之情的信。而奧涅金卻根本不能理解達吉雅娜的真摯情意,竟輕浮地當面表示拒絕,說什麼自己不宜享受家庭幸福等等。

後來,奧涅金在決斗中殺死了自己的好友連斯基,便離開了鄉村。幾年之後,奧涅金在彼得堡上流社會的一次交際活動上又遇見達吉雅娜。此時的達吉雅娜已從一個純朴的農家少女出落成上流社會「女神」般的貴婦人。

奧涅金為虛榮心所驅使,為她神魂顛倒,拚命追求達吉雅娜。而達吉雅娜則真誠地告訴他:此刻她仍然愛他,卻不能屬於他,因為她要忠於自己的丈夫。

普希金在奧涅金身上准確地概括了當時一部分受到進步思想影響但最終又未能跳出其狹小圈子的貴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劇命運,從而塑造出了俄國文學中的第一個「多餘人」形象。

②、《黑桃皇後》

《黑桃皇後》是俄國作家普希金創作的短篇小說。

故事發生在18世紀末的彼得堡。出身貧寒的青年軍官格爾曼愛上了上流社會的麗莎小姐,但由於他們的階級地位不同。他無法娶貴族小姐為妻。

格爾曼偶然了解到麗莎小姐的祖母伯爵夫人有賭博致勝的三張王牌,他妄想探出其中的奧妙,以求賭博發財。

其實,這三張王牌不過是一種謠傳,格爾曼致富心切,千方百計,費盡心機,不僅殺死了麗莎的祖母——伯爵夫人,還使得知真相後的麗莎小姐也深感愛情的破滅而自殺,格爾曼本人也因在賭場上輸了個精光,在絕望和悔恨中拔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說的主人公格爾曼開創了俄國文學中追求個人財富的早期資產者形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銀時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

E. 1984諷刺的是哪三個國家

1984諷刺的是大洋國是美國,歐亞國是俄羅斯,東亞國好像是日本吞。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國左翼作家喬治·奧威爾於1949年出版的長篇政治小說。

在這部作品中奧威爾刻畫了一個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來社會中,獨裁者以追逐權力為最終目標,人性被強權徹底扼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受到嚴酷鉗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下層人民的人生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

這部小說與英國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麗新世界》,以及俄國作家扎米亞京著作的《我們》並稱反烏托邦的三部代表作。這部小說已經被翻譯成62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3000萬冊,是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英語小說之一。2015年11月,該作被評為最具影響力的20本學術書之一。

1984年的世界被三個超級大國所瓜分——大洋國、歐亞國和東亞國,三個國家之間的戰爭不斷,國家內部社會結構被徹底打破,均實行高度集權統治,以改變歷史、改變語言、打破家庭等極端手段鉗制人們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監視與監聽功能的「電幕」控制人們的行為,以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和對國內外敵人的仇恨維持社會的運轉。

在大洋國「真理部」從事篡改歷史工作的外圍黨員溫斯頓因為在工作中逐漸對其所處的社會和領袖「老大哥」(Big Brother)產生懷疑,並與另一位外圍黨員裘利亞產生感情,因而成為思想犯,在經歷了專門負責內部清洗的「友愛部」的思想改造之後最終成為了「思想純潔者」。



F. 想要熟知外國的文學需要讀什麼書呢

簡愛。百年孤獨。

G. 急求20篇關於國外的文章

-

網路知道 >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外國文學作品有哪些?
2010-04-21 16:39 奢侈你的愛1 | 分類:小說 | 瀏覽32340次| 該問題已經合並到>> 分享到:
2010-04-25 13:16 提問者採納
1、十四行詩集 [意]彼得拉克《抒情詩集》;(運用十四行詩體最主要的代表哦,最早的人是他不是莎士比亞哦~~) [意]但丁的《花》; [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 [英]勃朗寧夫人《葡萄牙十四行詩集》(Sonnets from Portugue, 1850); 2、寓言集 [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 [俄]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 [法]拉封丹《拉封丹寓言詩全集》; 以上是三大寓言家。下面再列一個東方的: 古印度,作者不考《五卷書》Pa?ca-tantra; 3、長篇歷史小說 [英]司各特的《艾凡赫》; [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意]司湯達的《帕爾馬修道院》、《紅與黑》;(他其實是個法國人,但是他自稱是米蘭人,並且他的主要作品都是以義大利為背景的多) [法]雨果的《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 4、偵探小說 [美]愛倫·坡,西方偵探小說的鼻祖,《莫格街謀殺案》、《馬里·羅蓋特的秘密》和《被竊的信件》; [英]柯南.道爾(A.Conan Doyle)的福爾摩斯探案;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慘案》; [日]橫溝正史的「金田一」系列; [日]江戶川亂步的「明治小五郎」系列; 5、流浪漢小說 [西班牙]《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漢譯《小癩子 》); M.阿萊曼的《古斯曼·德·阿爾發拉切》;烏維達的《流浪女胡斯蒂娜》;克維多的《騙子手》 上面的是嚴格意義上的流浪漢小說,但是說到在文學史上有影響力的反而是不是流浪漢小說卻繼承了它的結構的《唐吉柯德》和[英]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 6、意識流小說 [愛爾蘭]喬伊斯的《尤利西斯》; [法]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 [英]吳爾夫的《到燈塔去》、《海浪》; [美]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 7、書信體小說 [英]理查遜的《帕梅拉》、《克拉莉莎》(第一個以書信體寫小說的); [德]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 [法]盧梭《新愛洛綺絲》; 8、烏托邦小說 摩爾的《烏托邦》; 貝拉密的《回顧》; 威爾斯的《現代烏托邦》; 9、反烏托邦學說 反烏托邦(Dystopia)又被翻譯作「反靠反烏托邦」、「敵托邦」或"廢托邦"。是文學,尤其是科幻文學中的一種文學體裁和流派。反習托邦主義反映的是反面的理想社會。在這種社會中物質文明泛濫並高於精神文明,精神依賴於物質,精神受控於砩質,人類的精神在高度發達的技術社會並沒有真正的自由。這一類小說通常是敘述技術的泛灄,在表面上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耠本質上掩飾著虛弱空洞的精神世界。亠被關在親自製造的鋼筋水泥牢籠里,迠里陰暗冰冷、精神壓抑。在這種生存犠態下,物質浪費蔓延,道德淪喪,民主受壓迫,等級制度橫行,人工智慧背叛人類,最終人類文明在高科技牢砼中僵化、腐化,走向毀滅。 反烏托邠主義的代表作是: 1932年英國赫胥黎 著作的《美麗新世界》; 英國喬治·奧威爾的《動物庄園》和《一九八四》; 以及俄國扎米亞京的《我們》。 10、中古英雄史詩 英國的《貝奧武甫》; 冰島的《埃達》; 法國的《羅蘭之歌》; 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 俄羅斯的《伊戈爾遠征記》; 11、荒誕派戲劇 〔愛爾蘭〕貝克特的《等待戈多》; 〔法〕阿達莫夫的《一切人反對一切人》、《塔拉納教授》; 〔法〕尤內斯庫的《禿頭歌女》、《椅子》; 〔法〕熱內的《女僕》、《陽台》、《黑人》; 12、為父復仇悲劇 〔古希臘〕埃斯庫羅斯的《俄瑞斯忒斯》三部曲:《阿加門農》、《奠酒人》、《歐墨尼得》; 〔英〕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 〔法〕薩特的《蒼蠅》;

H. 反烏托邦電影 一九八四 是不是在諷刺當年的前蘇聯呢

最明確地諷刺蘇聯的反烏托邦小說應該是1921年蘇聯作家扎米亞京寫的《我們》,喬治奧威爾寫《1984》受了扎米亞京的影響,也不完全是諷刺蘇聯,而是在諷刺某種極端集體主義,所以現在也有很多人會拿《1984》和我國某段時期對號入座。

I. 《我們》全集_by[俄]尤金·扎米亞京_txt下載免費全文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EdX-EQCdmht5nHz6cGFWjQ

提取碼: mif7
小說名稱:我們
作者:[俄]尤金·扎米亞京
類型:科幻
連載狀態:已完結
字數:119008字
簡介:世界科幻大師叢書之34——《我們》譯者:殷杲《我們》是三大反烏托邦作品之一(另兩部是《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全書充滿了諷刺,讓你在笑的時候看到一把鋒利的匕首。作者用一位未來社會模範公民D-503的筆記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完全由數字和極權建立的城市。在他在靈魂覺醒的掙扎中討論了自由與幸福,理性與非理性,人性,靈魂,存在,覺醒等等哲學話題。難怪奧威爾說這是「焚書年代裡的文學奇品」。作者簡介:扎米亞金,青年時積極參與俄國十月革命,成為推翻舊制度,建立蘇聯的革命過程中的一員積極的鬥士。蘇聯成立之後,他敏銳地感覺到新制度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寫作了一系列作品對之予以針砭,《我們》就是其中的一部力作。

J. 《反烏托邦三部曲1984+美妙的新世界+我們》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反烏托邦三部曲》([俄羅斯] 葉夫根尼·扎米亞京)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E7YfPWsx3T5EqRLKrTuMoQ

密碼:vxtz

書名:反烏托邦三部曲

作者:[俄羅斯] 葉夫根尼·扎米亞京

譯者:孫仲旭

豆瓣評分:9.2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2

頁數:973

內容簡介:

本套書由最經典的三部反烏托邦小說《1984》《美妙的新世界》《我們》組成,被稱為「反烏托邦三部曲」,都描繪了在一個技術極端發達的未來世界,精神世界的扭曲,對人類文明提出了警示,是對人類社會最深沉的反思。

作者簡介:

喬治•奧威爾(1903—1950)英國著名作家,社會評論家,英語文體家。年輕時曾赴緬甸加入帝國警察部隊,後因厭倦殖民行徑而返回歐洲,開始文學創作。後參加西班牙內戰,並在二戰中積極投身反納粹活動,1950年死於困擾多年的肺病。著有《1984》《動物庄園》等十餘部作品,其中充滿了社會關懷、人類理想和反極權的思想,被稱為「一代人冷峻的良心」。

阿道斯•赫胥黎(1894—1963)英國著名作家,著名的赫胥黎家族最傑出的成員之一。曾立志從醫,卻因為視力障礙改變初衷,從事了文學創作。著有小說、詩集、文集、劇本等五十餘部,曾獲得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等文學獎,因代表作《美妙的新世界》贏得巨大聲譽。

葉甫蓋尼•扎米亞京(1884—1937)表現主義和新現實主義文學大師,作品涉及小說、詩歌、戲劇等多種體裁,主題多為對現實社會的諷喻。早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卻因為與當時主流思潮相左的政見和批判主義的文風遭到政府的封殺,多部作品遭禁。於1931年上書斯大林本人,請求離開蘇聯,在高爾基的多方斡旋下,終於獲准出國,同年與妻子在法國巴黎定居,1937年因心臟病去世。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電影我們扎米亞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