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找一部電影
應該是《希特勒嬰兒》:他們以超人和世界未來統治者的名義降生到世上,卻在孩提時代就開始背負納粹崽子的恥辱烙印。被生身父母遺棄,被歷史遺棄,半個多世紀以來,沒有人願意提及他們的存在。他們就是希特勒瘋狂種族計劃的產物,雅利安嬰兒。這些被無根的孤獨和納粹血統的負罪感折磨了大半生的人,終於在花甲之年鼓起勇氣,首次向世人講述自己的故事。
B. 電影《我的姐姐》票房口碑雙豐收,為何會引發爭議
在影院看完這部電影後,我去網上找了很多關於這部電影的評價,發現這部電影爭議最大的點是:到底是親情偉大還是道德綁架?下面我就此事,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
影片妙就妙在明明是一部親情電影,確沒有刻意的煽情沒有骨肉分離,沒有姐妹情深,姐姐和姑媽的對話,和舅舅的對話,和弟弟的對話才是真正打動人的點。當然影片結局感覺是姑媽用自己的經歷打開女主的心結,但是女主是否又成為了第二個姑媽?這里是親情的偉大還是道德綁架?這就需要大家自己去解讀了。
最大爭議:主要是引用原型的問題,原型對親情的漠視和影片對親情的強行升華,同樣的經歷,不同的結局,反差太大。
電影《我的姐姐》確實有些「親情綁架」了至於親情偉大有些過頭,可是和原型進行對比,張子楓飾演的姐姐顯得很高尚,至少知道留一套房子給弟弟,把他送個好人家,至於以後全看緣分;反觀原型,房子財產歸自己,弟弟送到窮人家,斷了後來絕了未來,可謂之自私利己之極,當然原型也承認這一點,並感覺良好。
C. 《母親》這部影片讓你想到其他同類作品
《密陽》中的這位年輕母親,在丈夫去世後帶著兒子回家鄉,兒子卻在綁架事件中被殘忍殺害。整部片子展現一個母親在喪子之後人生怎麼逐漸崩壞的過程,非常沉重。全度妍的表演是本片最大看點。(棒子為什麼老拍這種苦大仇深壓抑到死的片子?= = 可怕的民族性。。。)
《熱烈傷痕》中的母親強悍得像個大男人,她數十年含辛茹苦養育女兒成才。也正是她,為了保護當年青春期的女兒不受親生父親的侵犯,不惜在日蝕之日謀殺親夫。上天庇護了這個苦難深重的母親,讓她得以逃脫法律追究。可是母親的行為深深傷害了不明真相的女兒,讓她的成長之路布滿荊棘,母女之間的感情千瘡百孔。當塵封的記憶被喚醒,女兒終於明白母親當年的苦心,她的回歸成為母親最大的救贖。
《母女情深》中這位單身母親,始終看不慣女兒的對於人生的選擇和做法。女兒從未聽取過她的意見,我行我素地追尋自己心愛的男人,只在受傷時回家。而母親在女兒得病之後放棄了好不容易獲得的幸福,一心一意地照顧女兒。母親一直固執地認為她們母女不和,直到女兒臨終前她才意識到女兒從未認為自己和母親之間有過矛盾。看著曾經健康開朗的女兒一步步憔悴衰弱,走向死亡,世間沒有比白發人送黑發人更痛。但這個母親堅強地陪著女兒走到最後。
全世界最胖的母親,也許就是《不一樣的天空》中這位。一座山一樣胖得快走不動路的母親,不可否認給孩子們的生活造成了負擔,可是她的存在就是家的存在,她讓孩子們緊密地團結起來。在她的孩子被人欺負的時候,山也會挪動,顯示出驚人的震懾力。在她離開人世的那一天,孩子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不願卸下這世界上最溫暖幸福的負擔。他們搬不動母親的遺體,只好把她連同著充滿回憶的家一起付之一炬。
D. 十部二戰期間猶太人遭遇的電影,部部令人深思!你看過哪幾部
第一部《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推薦指數★★★★★
推薦理由:這是為數不多的儀兒童的視角來看二戰的電影,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9分。故事發生在,男主一家都是柏林人,男主的父親德國高級軍官,因為升職,一家人來到了一個偏僻的地方,可見男主父親的工作是不能被外人所知道的,在新家。男主發現所有的僕人的衣服下面都穿著條紋衣,眾所周知,這種衣服是給犯人穿的,但是因為男主的年齡還很小,只是將這種衣服當做是一種睡衣而已。
E. 軍迷們如何評價韓國電影《鐵雨》
韓國電影鐵雨說的是。1943年。二戰的時候韓國被日本侵略的故事。說的是一個韓國人,為了打敗法西斯啊。深入敵人腹地與敵人斗爭的故事。還是非常不錯的,值得一看吧!
F. 《唐山大地震》電影 人物特點,要短些,再談談看完這部影片的感受。 急啊 謝謝啊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
昨日是電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與家人朋友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周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後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麼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為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後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沖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於大製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來上這么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准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再者唐山大地震時當時交通不發達,只有軍隊能進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後死了24萬人。在汶川地震的時候,全國都動員起來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直升機飛進來了,挖掘機進來了,全國各地的志願者都來了。時代不同了!唐山的觀眾看完以後是感動,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G. 來幾個傷感的電影
《巴薩提的顏色》《曾經》《第六感生死戀》《夜訪吸血鬼》《愛再來一次》
H. 哪部電影是關於南北朝鮮問題造成骨肉分離的題材
應該還是比較多的,我印象較深的是《太極旗飄揚》,張東健和元彬主演的。
I. 韓國電影 名字
悲傷電影
愛情,親情,生離死別,骨肉分離.一部電影在短短的100分鍾里,講述了四段不同的故事:游樂場里的愛情萌芽;消防員始終沒能實現的求婚;三年愛情長跑因窮困的現實面臨分手的戀人;渴望忙碌母親關懷的孩子。韓國電影的魅力集中體現在這部電影上:畫面艷麗,音樂輕快,人物單純,情節簡潔,結局悲傷。
http://ke..com/view/268520.htm
J. 悲傷電影
媽媽再愛我一次。
如果一部電影讓我們淚流滿面,我們很容易覺得它是一部好電影,雖然這樣的判斷未必准確。觀眾的眼淚,是他們投入劇情的標志,是與銀幕之間的情感潤滑劑,也常常是票房的有力保障。比如,剛剛上映的國產電影《我的兄弟姐妹》,賣點就在眼淚上,首映式還向觀眾發放手絹。煽情的手段,中外皆有,以下「十大哭片」,就是例證。
《紅樓夢》:這部越劇電影1962年公映,徐玉蘭、王文娟扮演的寶玉、黛玉讓無數人淚下,「文革」之後重映時電影院里仍然一片抽泣聲。特別是黛玉含恨而死,寶玉哭靈的經典場景,讓人有撕心裂肺之痛。
《賣花姑娘》:70年代放映的經典朝鮮電影,深深刻在一代人的記憶中。伴隨著著名的主題歌優美的旋律,眼前浮現出女主人公單薄的身影、凄慘的命運,眼淚就不可抑制地流淌。
《忠誠》:這部埃及電影映於80年代。女主人公一方面與她照料的男病人暗生情愫,另一方面堅定地保持著對丈夫的忠誠,受盡煎熬。觀眾攥緊手絹的原因除了感動和同情,恐怕還因為它觸及了心中的痛楚。
《搭錯車》:一個老人靠拾破爛養大了女兒,女兒成了當紅的歌星,虛榮心妨礙了父女的感情,女兒悔悟的時候,父親卻已告別人世。應該說,《酒干倘賣無》、《一樣的月光》、《請跟我來》、《是否》這些動人的歌使觀眾的眼淚更有價值。
《媽媽再愛我一次》:比父女情更動人的一定是母子情。母親被迫與相依為命的兒子分離,變成了瘋子。這部80年代放映的台灣電影讓觀眾們哭濕了一塊塊手絹,母子分離時,「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聲響起,銀幕上下一片號啕聲。此片讓觀眾第一次有了進電影院帶手絹的准備。
《廊橋遺夢》:觀眾們把看小說時尚未流出的淚水都攢到了電影院里。這部電影的轟動在於它觸及了當代中國人普遍要面對的倫理問題,讓人觸景生情,眼淚是為自己流的,不是為伊斯特伍德和斯特里普。
《泰坦尼克》:90年代美國電影煽情的手段益發成熟,幾乎能准確地估計到觀眾不同階段的生理反應。此片把全劇的高潮放在片尾,傑克與露絲在冰冷的海水裡訣別,愛情到頂點了,生命升華了,觀眾的眼淚也像「海洋之星」一樣在影院的黑暗中閃耀。不中計的人,往往被認為「鐵石心腸」。
《小鞋子》:似乎只有伊朗電影能把窮人的心靈描繪得如此美好,把樸素的情節連綴得如此動人。小男孩千方百計只是為了給妹妹贏得一雙鞋子,當他沖向終點的一刻,觀眾為他喝彩也為他流淚。這是真正的感動。
《黑暗中的舞者》:力量也是能讓人流淚的。這部電影講的不僅是一個善良的女性含冤而死的故事,不僅是偉大的母愛,它的背後,是黑暗的人性和政治。黑暗讓人絕望,而黑暗中的歌聲和舞蹈就只能讓人流淚。
《我的兄弟姐妹》:延續了父女情、母子情的是手足情。這部電影的構思並不新奇,不過骨肉分離永遠是勾眼淚的題材。小演員們憨憨的,比較動人。他們成人了,感動就消失了。所以,這類影片的定律是一定要有孩子,要有幸福的童年,要有天倫之樂,然後橫禍襲來,骨肉離散,哭天搶地,最後加一個團圓的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