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二戰電影 > 法國序曲電影

法國序曲電影

發布時間:2022-07-19 11:47:05

『壹』 Meg Ryan有沒有演過一部在法國拍攝的電影叫什麼

French Kiss (情定巴黎,法蘭西之吻)

————————————————————————————————
梅格·瑞安可算是當今好萊塢的文藝片皇後了,她清新可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屏幕上,梅格·瑞安飾演的形形色色的小女人形象不但得到了所有男士的認同,女人們也對有她出演的影片情有獨衷。數不清的人只要看到她出現在錄影帶的封面就會毫不猶豫地買回家。是呀,誰知道她這次又會有怎樣出色的表現呢?

梅格·瑞安出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一個小鎮上。小鎮上平靜友好保守的生活養成了瑞安坦誠,純真的性格。瑞安並不象很多演員一樣,從小就想實現自己的明星夢。相反,她從小就不希望走演員的道路,而是立志要當一個作家或記者。因為一個很偶然的機會,瑞安踏入了演藝圈,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最初,她只是在電視劇中出演一些角色,打打零工,目的是賺點錢交學費。而瑞安的表演天賦卻是無法掩飾的,逐漸地展現出來,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1981年,她出演了影片《名與利》(《Rich and Famous》),正式進入電影圈。雖然此後,她拍攝了不少影片,像《壯志凌雲》(《Top Gun》1986),《Armed and Dangerous》1986,《內層空間》(《Innerspace》1987),《諾言之地》(《Promised Land》1988)等,但都未引起太多注意,必竟,好萊塢光彩奪目的明星太多了。即使有著出色的演技,沒有好的機會,也很難為人們所注意。

1989年,機會終於降臨了。梅格·瑞安與女編劇諾拉·艾弗倫合作,出演了艾弗倫的新片《當哈利遇見薩利時》(《When Harry met Sally》)。瑞安在片中飾演了那個頗為情緒化,干起事來馬馬虎虎,說起話來口沒遮攔的女主角。瑞安將這樣一個既非常可愛又有著很多小缺點的小女人形象塑造得真實可信,十分逼真。她在片中幽默風趣的表演更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讓人對她真是愛也不是恨也不是。影片中由梅格·瑞安飾演的女主角「薩利」可算是八十年代好萊塢影壇上最可愛的一個女性形象。影片在票房上也是獲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隨著影片的走紅,瑞安也從此一鳴驚人。隨後,瑞安嘗試了幾個不同以往風格的角色。在影片《喬對抗火山》(《Joeversus the volcano》1990)中,她一人飾演了三個角色。並在1992年出演了影片《接吻序曲》。

1993年,梅格·瑞安與諾拉二度合作,與湯姆·漢克斯聯袂出演了愛情文藝片《西雅圖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影片一經上映,便大獲成功,觀眾反映非常熱烈,票房也創下輝煌佳績,並榮獲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稱號。梅格·瑞安憑借本部影片奠定了她在觀眾中的票房號召力,並一躍成為好萊塢愛情文藝片的女王。

隨後,梅格·瑞安在影片《當男人愛上女人時》(《When a man lovesa woman》1994)和《IQ情緣》(《I·Q)1994)中均有出色的表演。1995年,瑞安主演了浪溫愛情喜劇《法蘭西之吻》(《French kiss》)。影片中的瑞安是一個生平最懼怕坐飛機的人,為了尋找移情別戀的未婚夫不得不壯起膽子坐上飛機到法國去,在飛機上遇到了一個因躲避警察追蹤而一直利用瑞安的小偷。兩人之間發生了一系列令人捧腹的故事……瑞安在片中的形象清新、亮麗,燦爛的微笑讓影片處處洋溢著溫情。她輕松自然的表演也為影片增色不少。1997年,瑞安主演了影片《Addicated to Love》。瑞安在影片中飾演那個被男友拋棄,因而心生抱負,執意要拆散那對新戀人的前女友。雖然瑞安本人與片中這個「反叛的壞女孩」的形象有很大差距,但表現的依舊十分出色,游刃有餘。

1996年,梅格·瑞安出演了影片《生死豪情》,並在片中飾演一位在海灣戰爭中為救戰友勇敢犧牲的女軍官--卡倫·法頓。瑞安以她出色的演技完成了這個難度非常大的角色,並得到了一致好評。瑞安以自己的實力再一次向觀眾證明了,她不僅是一個文藝片女星,而是一個具有著出色演技的實力派演員。此片為瑞安出演其他性格跨度較大的角色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98年初,梅格·瑞安與尼古拉斯·凱奇共同主演了愛情文藝片《天使之城》(City of Angels),兩人出色的表演和強大的票房力是影片成功的保證。以近十億的票房圓滿收場。歲末,梅格·瑞安又與老搭檔湯姆·漢克斯合作出演了聖誕大片《郵件情緣》(You've got Mail)。這次他們一起詮釋了一個在網上發生的愛情故事。影片在推出後票房成績喜人,已創下超過十億美元的佳績。這次,梅格·瑞安會笑得更加開心。

『貳』 求法國電影《藍白紅三部曲之藍》的觀後感 2000字左右 需要2篇...謝謝大蝦們...急要...

基耶斯洛夫斯基自稱是「專業的悲觀主義者」,他的悲觀在於深刻的懷疑與反思,而他的專業則體現在他懷疑與反思的是人類精神世界永恆的困惑。《三色》探討的是三色所象徵的自由平等與博愛,導演沒有從政治、社會的角度出發,卻是著眼於現代社會個體生命的細微感受,憂傷或歡喜,屈辱或尊嚴,低頭神傷或淚眼朦朧隔窗相望的的姿勢,都是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或有可能經歷的細小感觸。
藍色象徵著自由,失去親人的朱莉失去了家庭同時也失去了義務,生活優渥,沒有責任,有著新鮮愛情的無限可能。這樣的朱莉理所當然是完全自由的,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卻向我們展示隨這自由而生的束縛,他探討的不是自由,而是自由的缺失:朱莉被往日的情感與記憶所囚困,無法脫身,她所作的所有便是無所作為,她拒絕去墓地,拒絕看舊照片,扔掉亡夫留下的曲譜,拒絕知道有關亡夫的消息,甚至拒絕哭泣。婆婆與她擁抱,那麼用力地哭泣,朱莉問她為什麼這樣哭泣,她說,因為你不哭。
「在某種意義上,朱麗處於靜態的處境,她不停地等,等待一些事情發生變化。她極度脆弱——因為她決定這樣——因此某種意義上,電影只好追隨她,跟隨她的生活方式和她的舉止。」
白色代表著另一個美好而具有魔力的字眼:平等。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此片中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情中個體地位不平等的故事,卻是為了質疑平等對純粹情感關系的必要性。正如芝華士的廣告語無比狂妄卻又無比真實地叫囂的那樣,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又是一個令人心驚肉跳不敢正視的事實。卡洛爾因性無能而被妻子拋棄,對妻子的愛令他受盡侮辱,當他偶然發財之時,不僅性能力重新恢復,妻子的愛也隨之而來。愛情彷彿由財富與生理條件的平衡為前提,一旦失去平衡,愛情就變成一場沉重的災難砸將下來。
紅色的主題是博愛。瓦倫丁像傳說中的天使的那樣,美麗而善良,一心想為別人著想。只是,「她一直從自己的角度來為別人著想」。一場車禍讓她結識了一直坐在屋子裡竊聽電話的脾氣古怪的老法官。老法官偏激的行為觀點對於瓦倫丁生命中一直堅持的愛的原則無疑是一場沖擊。哲學家都有點多慮,基耶斯洛夫斯基也一樣,他被一個問題苦苦困擾,「我們自己有些東西可以付出的這個事實中就有美的東西存在,可如果我們的付出是為了給自己更好的評價,那麼這種美就有了瑕疵。這種美純潔嗎?或者是有點被破壞了?」瓦倫丁無疑就是這個充滿矛盾與不確定的美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疑問與希望。最終瓦倫丁逐漸理解了老法官,老法官也受其愛的感召,決然地作出了自我檢舉的決定。
自由平等和博愛是現代自由主義社會的意識形態,哲學家劉小楓稱基耶斯洛夫斯基「用對個體命運忠心耿耿的目光深情地注視現代社會中破損的個人道德感覺」,其敘事思想「緊緊盯著不放的個體生命的偶在與道德的關系問題,乃是現代性的基本問題」。然而影片對這個問題的探討卻又是從這三者的反面開始的。可以說,他所探討的,都是這三個誘人字眼在現實生活中的缺失及其存在的可能。
光影總如水。朱莉在受傷時總躲進藍色的游泳池,讓水淹沒自己的身體和靈魂。無法拋棄記憶。因此無法自由。
因為音樂一直在響,音樂響起,記憶重生,畫面在瞬時變成寂靜無聲的漆黑,時間靜止。只有音樂一直在響,最終終於變成恢宏壯大的合唱,每個人在音符的流轉里各自生活,微笑或若有所失,做愛或靜靜死去,所有人的人生都變成朱莉生命的一部分,朱莉的眼淚終於可以靜靜流下。之前朱莉的任何作為都無法到達自由,順應內心的聲音而生活是不可能的,你所能做的,只是順應生活本身。愛是囚牢還是自由?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在電影最後庄嚴而偉大的音樂中向我們提出的問題。
在《白》中,基耶斯洛夫斯基講述了一個關於平等的故事,但平等並非真正的表現主題,這是一個取得平等的故事,是關於報復的故事。他相信我們應該追求平等,但要明白永遠不會完全實現。歌德說性格決定命運,性格又有何決定?一個人從小的生活環境與他有生以來的境遇。這些又豈能是平等如流水線上的產品。每個人大概生來就各有其命運了:生理有所區別,生活的環境也各有差別。有如原本電腦被安裝上不同的操作系統,一個個原本應該沒有差別的肉體被社會倫理安插進不同的靈魂。更諻論在政治經濟因素的作用下,脆弱的情感更有如風雨飄搖中的一葉扁舟,隨時都有傾覆的可能。在《白》中,愛情中個體的尊嚴完全與愛情無關而與愛情之外的東西如性能力與金錢有關。因不平等而生的屈辱感,卻才是愛情的真正面貌。不平等的愛情,或者愛情的不平等,才是永恆平等的東西——對所有人,所有愛情。基耶斯洛夫斯基想說的不是平等的重要性,而是不平等的無法改變。
基耶斯洛夫斯基說,《紅》的真正主題是,「人們有時候會不會生錯時代?」「我們可能修正老天爺犯下的錯誤嗎?」究竟什麼對於他人才是合適的,是讓他遵從自己的意志墮落向死亡的深淵,還是讓他得救卻以放棄自己的選擇屈從於他人的意志為代價?沒有誰可以是那個上帝,可以代別人思考,代別人做出選擇。而站在大眾所認為的正義的立場改變他人,是否又是一種對他人自由權利的褻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悲觀在這里暫時止步,他給了《紅》一個充滿希望的結局,在對人類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與懷疑之外表達了對人性的堅定信仰。
「在不計其數的撥、插、按以及諸如此類的動作中,攝影師按快門的發明尤其富有成效。用手指觸一下快門就能將一個事件永久地固定下來。照相機賦予了瞬間一種追憶性的震驚。這種觸覺經驗同視覺經驗聯合在一起,就像報紙廣告或大城市交通給人的感覺一樣。在其中穿行便會給個體帶來一系列驚恐與碰撞。在危險的十字路口,一系列神經緊張會像電流沖擊一樣急地通過體內。波德萊爾說一個人扎進大眾人流中就像扎進蓄電池中。不久,為了描述驚顫經驗,他稱這種人為「一個裝備著意識的萬花筒(kaleidoskop)」。當坡(愛倫•坡)的「過往行人」還顯得漫無目標地東張西望時,當今的行人卻是為了遵照交通指示而不得不這樣做。因而,技術迫使人的感覺中樞屈從於一種復雜的訓練。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一種對新刺激的急切需要使電影得以誕生。在電影里,驚顫式的感知成了一個有效的形式原則。那種在流水作業的傳送帶上決定生產節奏的東西正式電影得以立足的基礎所在。」
本雅明的這段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體會貌似沉悶的基耶斯洛夫斯基電影的美學特質。在基耶斯洛夫斯基電影里,主要進行敘事的不是故事情節,而是人物內心世界與外界發生碰撞所產生的「驚顫式的感知」。這一點在《藍》中表現得尤為出色。
藍色的光閃耀在朱莉的臉孔上,有一種使人心驚肉跳的憂郁。波德萊爾說憂郁即美。藍色的光閃耀在朱莉的臉孔上,如同小女孩死之前手中飛揚的棒棒糖紙的光芒閃耀在風中,沈從文說殘忍是一種美。這美的殘忍的光變成一道沉重的陰影,使朱莉無法從往事中脫身。在電影中多次出現的藍色光芒經常是很突然地就閃耀在朱莉的臉上,這突兀的晃動的光芒,正象徵了朱莉內心情感的顫抖。自由。自由何在。自由,自由是沒有東西可失去的代名詞。
此外,在《三色》中玻璃與玻璃的反光成為一個重要的隱喻。無數的玻璃,玻璃與玻璃的反光,這脆弱而堅強的透明而無法逾越的物質正有如影片中每一個人的內心與他人之間的距離。玻璃那種混合了脆弱與堅硬的特質正很恰當地揭示出了人物敏感而矛盾的內心。人物內心情感的隱喻表達與技術手法的完美結合保證了「驚顫式的感知」的「驚顫」度,給觀眾以一種心靈上的沖擊力。
「三部電影講述的都是一些有某種知覺或感覺的人,一些有魅力的人。」事實上,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許多電影都是以這種知覺或感覺為基礎的,「驚顫式的感知」可以說是整個基耶斯洛夫斯基電影的價值所在。這種奇異的感知既是電影的表現內容,又是電影與它的觀眾之間發生感應與傳遞情緒的基礎。比如那一部《維羅尼卡的雙重生活》,鏡子、窗戶上、門上和汽車上的玻璃的反光與折射中的「鏡中」維羅尼卡與現實中的維羅尼卡同時存在,電影中的人物被一種奇異的心靈感應主導著命運,而光影班駁,金黃色的溫暖色調里,我們內心最隱秘的部分,也被一種熟悉而奇異的憂傷與溫暖圍繞,那新鮮的柔嫩的顫抖的感覺,如靈魂的存在般神秘敏感。
這種「驚顫式的感知」存在於電影人物心靈之中的同時存在於觀眾與電影人物之間,成為基耶斯洛夫斯基電影中最終完成它的表達的最後關鍵。即基耶斯洛夫斯基選取了我們每個人生命和思想中共同存在的最細小最敏感的情感樣本,當我們被電影中的人物所感動,也即產生共鳴式的驚顫感知之時,我們其實是被自己感動了。正因為如此,劉小楓才敘說自己在基耶斯洛夫斯基過世時,感到「思想的在世孤單」。基耶斯洛夫斯基正有如我們思想世界裡一位不可失去的生活同伴,他的電影熨貼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孤單靈魂,光影之間令我們感受到一點細小卻灼熱的溫暖直抵靈魂深處。而無疑,《三色》正是他眾多作品中人文關懷的出色代表。

『叄』 義大利序曲和法國序曲的異同

義大利序曲和法國序曲的異同主要在於節奏的快慢。具體如下:

所謂法國序曲,是法國民族歌劇的奠基者呂里Lul1y(1632—1687)所創立的。這種序曲從一段宏偉、壯嚴、緩慢,而且往往是進行曲式的引子開始,當中接上快速、活躍的一段音樂,多半用復調的風格寫成,最後重復開頭那段慢速度的音樂,或用慢速度的小步舞曲作為結束。法國的這種歌劇序曲具有「慢-快-慢」的結構。

義大利序曲則相反,它也可以分成明顯的三段,但是它的開頭一段速度疾快、活躍而有力,當中則插入一段緩慢如歌的旋律,最後又是快速度的舞曲性段落,而且時常運用義大利民間的塔蘭台拉舞曲或基格舞曲的節奏。這樣,義大利序曲構成的是「快-慢-快」的結構。

這種義大利的歌劇序曲主要是由義大利作曲家阿·斯卡拉蒂(A.Scarlatti,1660-1725)創立的,這種序曲可以說就是在一個世紀之後出現的多樂章交響曲的雛型。

與序曲相對的——序言

除了歌劇序曲之外,十九世紀許多作曲家還熱衷於創作一種並非起「序言」作用的新型序曲,這種序曲並不從屬於任何戲劇作品,但它往往帶有標題,同一定的詩意內容、如古典文學或民間創作的形象和情節以及民間生活的畫面有聯系。

這種獨立的標題性序曲叫做音樂會序曲,它的創始者是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第一首專為音樂會演奏而寫的這種序曲,便是他的《仲夏夜之夢》序曲。標題性音樂會序曲的數量很多,如門德爾松的《芬格爾的岩穴》序曲、格林卡的《西班牙序曲》。

『肆』 音樂高手進來~!!!快,我馬上要考試咯~

奏鳴曲是由一件獨奏樂器演奏,或由一種獨奏樂器與鋼琴合奏的器樂套曲,由三或四個樂章組成。用鋼琴演奏的稱鋼琴奏鳴曲,用小提琴與鋼琴合奏的稱小提琴奏鳴曲。
奏鳴曲的第一樂章通常採用奏鳴曲式,奏鳴曲因而得名。它誕生於法國大革命以後,當時需要表現人與人之間更加尖銳的關系和社會的戲劇性沖突,於是出現了這樣一種樂曲結構形式。
在奏鳴曲式的呈示部中一般要有兩個相互對比或矛盾的主題;在展開部中展開矛盾的沖突和斗爭;在再現部中則要顯示斗爭的結果。只有按照這個原則寫成第一樂章的器樂套曲,才能稱為奏鳴曲。
貝多芬一生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是鋼琴音樂中的經典作品,其中以《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暴風雨》奏鳴曲、《黎明》奏鳴曲和《熱情》奏鳴曲最負盛明。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是每一個鋼琴學生必彈的。近代作曲家也都寫了不少奏鳴曲,但形式比較自由,如李斯特的奏鳴曲,只有一個樂章。

交響曲是用大型管弦樂隊演奏的奏鳴曲(如上表),叫交響曲。交響

樂形成是海頓完成的,後來由貝多芬在形式和內容上發展到最高峰。

然後由浪漫派作曲家繼承,一直到現代。雖然形式和內容都有了變化

,但仍保持其在器樂作品中最顯著的地位。交響曲具有豐富的思想內

容,強烈的戲劇性和絢麗的管弦樂色彩。交響樂的四個樂章和奏鳴曲

一樣,是按照一定的關系排列起來。

協奏曲---Concerto,原意是競賽。十六世紀義大利的協奏曲多指有樂器伴奏的合唱曲,以別於無伴奏合唱。十七世紀後半葉起,指由幾件或一件獨奏樂器,與一小型弦樂隊互相競賽的器樂套曲。用幾件樂器者稱「大協奏曲」。義大利作曲家托萊里和科萊里是大協奏曲的創始者。亨德爾和巴赫都作有大協奏曲。巴赫的《勃蘭登堡協奏曲》就是大協奏曲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由一件樂器(有時還帶有伴奏)與樂隊競奏的古協奏曲,叫做「獨奏協奏曲」,如維瓦爾第的協奏曲。
維也納古典樂派大師莫扎特以大量的創作—二十多首鋼琴協奏曲,六首小提琴協奏曲,以及長笛、單簧管、小號、圓號等為獨奏樂器的協奏曲—確立了至今還被襲用著的協奏曲形式。這種協奏曲由一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協同演奏,獨奏部分具有鮮明的個性和高度的技巧性。樂曲通常包括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用奏鳴曲式,第二樂章多為抒情的慢板,第三樂章常用回族曲式或奏鳴曲式。第一樂章的後部有一個華彩段(第二、三樂章有時也插入較短的華彩段)。起初,華彩段由演奏家根據樂曲的基本主題作即興發揮,到十九世紀後則由作曲家寫成固定的曲譜。現代音樂家演奏古典協奏曲時所用的華彩段曲譜,是由後來的作曲家寫成的。貝多芬為協奏曲形式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內容,並使獨奏部分與樂隊部分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共同實現交響性的發展,使協奏曲的思想性、藝術性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他的小提琴協奏曲,五首鋼琴協奏曲,都是對協奏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傑作。
浪漫樂派以及後來各國民族樂派作曲家的作品中,獨奏樂器更富於鮮明的表現力、感人的歌唱性和高難度的技巧性,整個樂曲往往也具有更強的動力感和交響性。肖邦的鋼琴協奏曲,門德爾松、勃拉姆斯、帕格尼尼等人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及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協奏曲,格里格的鋼琴協奏曲,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小提琴協奏曲等都成為世界音樂文化寶庫中獨樹一幟的珍品。李斯特把多樂章套曲的藝術構思集中凝聚起來,創造了單樂章的協奏曲形式,他的兩部單樂章的鋼琴協奏曲成為儈炙人口的名著。二十世紀以後,如蘇聯的格里埃爾的聲樂協奏曲,則以人聲與樂隊結合而成。西方現代主義音樂流派的某些協奏曲,則更顯出「濃縮」、簡短的特點,「新維也納樂派」韋伯恩以無調性的十二音序列形式寫成的協奏曲,現今仍居同類型作品的「鰲頭」地位。

交響詩是交響音樂中後起的體裁,又有"交響音詩"、"交響音畫"、"交響幻想曲"、"交響傳奇曲"、"交響敘事曲"等別稱,從這些名稱即可看出交響詩同文學、藝術具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確實,交響詩是音樂與文學、繪畫、哲學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具有描述性和抒情性的單樂單的標題交響樂。交響詩的創始人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詩。他迫切希望找到一種載體來表達他對文學的理解、對人生和法、對哲學的思索。他把詩與標題交響音樂聯系起來,稱"交響詩"這個體裁為浪漫主義藝術的"藝術綜合"主張提供了自由的空間,成為標題音樂卓越的裹程碑。繼李斯特之後,歐洲各國的作曲家們在其影響下相繼創作出一批交響詩。其中著名的有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謳歌祖國光榮歷史、壯麗山河的由六首交響詩組成的[我的祖國],有芬蘭作曲家西貝柳斯反抗帝俄統治、推動民族解放運動的愛國主義作品[芬蘭頌]、有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基根據民間傳說創作的[荒山之夜],有柴科夫斯基取材於莎士比亞劇作和但丁的[神曲]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弗蘭切斯卡],有德國作曲家理查.施特勞斯取材於匈牙利詩人列瑙的同名詩的[唐璜]等。進入二十世紀,仍有不少作曲家喜歡運用這一體裁來創作,如德彪西、拉赫瑪尼諾夫、斯特拉文斯基等。

序曲是最古老的器樂體裁之一,它對其他一些器樂體裁的發展,特別是交響曲和交響詩,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顧名思義,序曲可以比其他一部作品的序言或緒論,它在音樂中最初是指歌劇、清唱劇、大合唱、舞劇或其他戲劇作品演出之前的一段前奏式的器樂曲,即主要是一種鬧場性質的音樂。但是,這種早期的鬧場音樂非常簡單,實際上只是幾聲響亮的號聲而已,相當於現今劇場演出之前的三遍鈴聲。最古老的民間市集戲台或木偶戲演出就是這樣,甚至十七世紀初在義大利歌劇中,象蒙特威爾第(Monteverdi,1567-1643)的歌劇作品,有時還是這樣。
十七世紀末,開始出現兩種不同范型的戲劇序曲:法國序曲和義大利序曲。所謂法國序曲,是法國民族歌劇的奠基者呂里(Lully, 1632-1687)所創立的。這種序曲從一段宏偉、庄嚴、緩慢,而且往往是進行曲式的因子開始,當中接上快速、活潑的一段音樂,多半用復調的風格寫成,最後重復開頭那段慢速度的音樂,或用慢速度的小步舞曲作為結束。法國的這種歌劇序曲具有"慢-快-慢"的結構。義大利序曲則相反,它也可以分成明顯的三段,但是它的開頭一段速度疾快、活潑而有力,當中則插入一段緩慢如歌的旋律,最後又是快速度的舞曲性段落,而且時常運用義大利民間的塔蘭台拉舞曲或基格舞曲的節奏。這樣,義大利序曲構成的是"快-慢-快"的結構。這種義大利的歌劇序曲主要是由義大利作曲家阿·斯卡拉蒂(A.Scarlatti, 1660-1725)創立的。這種序曲可以說就是在一個世紀之後出現的多樂章交響曲的雛形。由於當時的法國歌劇主要用於波旁王朝的節日慶典,而義大利歌劇卻擁有更廣大的觀眾,因此很自然地,義大利歌劇序曲在風格和內容方面都不如法國序曲那般"雍容高貴"。不過,十七至十八世紀的這兩種歌劇序曲,同歌劇本身的內容和情緒沒有深刻的聯系。因為當時輕浮的觀眾在角色出台之前,總是忙於應酬他們的朋友,劇場秩序安靜不下來,而作曲家也知道觀眾從不注意序曲的演奏,因此也不想在這方面多花功夫。這樣一來,一首歌劇序曲多次被用於不同的歌劇,已經司空見慣,無論是作者或是聽眾,誰也不在意。 序曲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成為戲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始於十八世紀下半葉。那時,德國歌劇作曲家格魯克在進行歌劇改革時,曾為序曲定出一條劃時代的准則――他在自己的歌劇《阿爾刻提斯》的序言中寫道:"我認為,序曲應該暗示出作品的主旨,為觀眾即將觀賞的戲劇先在情緒上做好准備。"格魯克的歌劇《伊菲革涅亞在奧利斯》序曲,就是當時這種歌劇序曲的範例之一。由格魯克始創的這種古曲歌劇序曲,直到十八世紀末才最後定型,基本上採用奏鳴曲形式的結構,莫扎特的歌劇序曲多半屬於這一類。
所謂奏鳴曲形式,是古典音樂作品的一種基本曲式,無論是奏鳴曲、交響曲、協奏曲和重奏曲中的重要樂章,或者是交響詩和大多數歌劇序曲和音樂會序曲,都得應用它。但是更確切地說,奏鳴曲形式首先是一種戲劇性的樂曲形式,它以兩種不同樂思(主題)或形象的對置和沖突為基礎,便於非常強烈而緊張地展示各種戲劇性的事件或場面。我們知道,大多數戲劇總是先介紹人物和故事背景,然後展示矛盾沖突,並通過最緊張的轉折時刻(高潮),最後得到解決;一般的戲劇發展雖然多樣而復雜,但它基本上不逃出上述這三個進程。奏鳴曲形式同這樣的戲劇結構最為相似。奏鳴曲形式也有三個大段落,即呈示部、發展部和再現部,它不同於一般的三段體形式(ABA形式),主要在於它的發展部不僅限於同前後兩段形成對比,而是戲劇性地發展呈示部中的那些素材,因此整個發展部如同戲劇中的第二幕那樣,或者是同樣的人物在不同的場面中出現,或者是在同樣的場面中出現不同的人物。作曲家用奏鳴曲形式構成的戲劇性範式,就是這樣同劇作家筆下的三幕戲劇相一致的。下面我們剖析奏鳴曲形式中的這三大段落。
奏鳴曲形式的第一個大段落 D―呈示部,常常可以比作戲劇的第一幕。在呈示部中,作曲者展示他的樂思,就象劇作者讓他的人物一一出場似的:他確立一個基本調性,同時用以陳述樂曲的第一主題,在這基本調性已經確立、基本主題也已經能給聽者留下印象之後,作者便用新的、但同基本調性相近的第二個調性來呈示樂曲的第二個主題。呈示部的這兩個主題是對比性的,一般第一主題總是比較雄壯有力,即時常被稱為"陽性"的,而第二主題則比較歡愉和抒情,即所謂"陰性"的。然而這兩者的明顯區別首先卻在調性方面:如果第一主題是大調,第二主題往往轉入它的屬調(上方五度);如果原調是小調,新調往往轉到它的關系大調。呈示部兩個主題之間的調性轉換,往往還有一段過渡,即通過穿插在兩個主題之間的連接段來實現。因此,這種調性的變化比較自然、平順和不明顯;但是盡管如此,在呈示部中,移調始終是戲劇性的最主要因素。當然,這里所說的只是一種古典的範式,浪漫樂派作曲家運用奏鳴曲形式就要自由得多。呈示部往往用一段小尾聲――結尾段作為結束。
發展部是奏鳴曲形式的核心,或者說戲劇發展進程中的關鍵時刻,它的篇幅可長可短,作者可以在這里引入新的主題,也可以局限於運用呈示部中的素材,發展其中的這個或那個主題。如果說作曲者在呈示部中悉心把他所構築的素材搬上舞台,使其中的主題旋律與和聲融洽地結合在一起的話,那麼,在發展部中作曲者則自由地處理這些素材,用盡一切可能的技巧手段、根據需要去發展它。一般說來,不協和音和移調,容易使音樂增加一種緊張度和動勢,主題分割成越小的單位,音樂的情緒也越激越。因此,在發展部中往往看不到象呈示部中那般平衡的主題旋律,這發展部變成了從主題中分割出來的短小動機(少數幾個音、一小節或者兩小節)任意馳騁的寬闊天地,但見它或者移上移下模進反復,或者把原型倒轉,或者放寬其節奏型,或者加以壓縮,或者改換調式,或者變化音響色彩―有時幾乎變的不可復識。在調性布局方面,這發展部往往從第二主題的調性出發,離開樂曲的基調越來越遠,然後逐步回歸。由於發展部具有上述特點,聽者很容易辨認出它,很容易把它同後面的再現部區分開來。
奏鳴曲形式的發展部兩側因各有一段呈示部或再現部而保持了曲式的戲劇性平衡。再現部主要重復呈示部的素材,但從來並非一成不變,它同呈示部的區別首先在於:這里兩個主題都保持在同一個主調上,它的第二個主題並不變換調性。有時候在再現部之後還用一段尾聲以結束全曲,這尾聲多半由原有的主題構成,但有時也可以引用新的音樂素材,例如,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就是用新出現的勝利進行曲作為結束的。還有,在呈示部前有時也可以添上一段引子。
奏鳴曲式可以用圖例說明如下:
奏鳴曲形式(標准範式)
引子 呈示部 發展部 再現部 尾聲
(慢速度) 第一主題 第二主題 發展旋律的手法: 第一主題 第二主題
連接段 結尾段 對位,分割,模進, 連接段 結尾段
反復,擴充,壓縮,倒轉等
從主調轉入關系調 和聲和調性充分變化, 兩個主題都保持在
呈示部本身常作反復) 然後轉會主調 主調上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繼續敘述歌劇序曲在下一階段的發展。歌劇序曲要同歌劇本身保持有機的聯系,在簡變不過的方法,就是直接摘用歌劇中間劇情發展關系最密切的片斷或者最能體現歌劇主角的性格的旋律(如詠嘆調等)作為主題。莫扎特的歌劇《唐·璜》序曲和格林卡的歌劇《魯斯蘭與柳得米拉》序曲,都是這方面的範例。但有的序曲同歌劇本身並沒有主題上的聯系,例如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序曲和羅西尼的歌劇《塞維勒的理發師》序曲等。貝多芬的序曲在音樂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在序曲這種規模不大的體裁中,用朴實簡潔和高度概括的音樂形象,表達出深刻的思想內容;他的戲劇序曲已經遠遠超過一般的"緒言"作用,而變成了整部戲劇作品的集中體現。
然而,貝多芬的才華畢竟還是集中反映在交響曲方面,序曲的發展終於落到了他的年輕的同時代人、德國浪漫主義歌劇之父威柏身上。威柏的歌劇序曲無論是主題,或者是情緒色彩,都同歌劇本身密切相關,成為一種精緻的音畫,把聽者引入歌劇的情緒氛圍之中。威柏的歌劇《自由射手》、《奧布朗》和《優蘭蒂》序曲,都是這類作品中的傑作。
十九世紀上半葉是浪漫主義歌劇序曲的黃金時代,隨後,序曲的影響便明顯消退了。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十九世紀下半葉有些作曲家,例如瓦格納,認為歌劇本身已經足以說明戲劇故事的情節,序曲無需在涉及故事的內容,因此,許多作曲家傾向於壓縮序曲的規模,寧願改用前奏曲這種比較簡短的體裁,只限於在幕前醞釀一種情緒;第二,當時抒情劇院的新觀眾,一般都是真心來看演出的,而且也有一定的欣賞能力,因此也沒有必要用很響的音樂去延遲開幕的時間。結果是:象十九世紀末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劇《波希米亞人》,幾乎只有幾個小節的引子,便立即轉入歌劇的第一幕。
除了歌劇序曲之外,十九世紀作曲家還熱衷於創作一種並非起"緒言"作用的新型序曲,這種序曲並不從屬於任何戲劇作品,但它往往帶有標題,同一定的詩意內容、如古典文學或民間創作的形象和情節以及民間生活的畫面有聯系。這種獨立的標題性序曲叫做音樂會序曲,它的創始者是德國作曲家門德爾松,第一首專為音樂會演奏而寫的這種序曲,便是他的《仲夏夜之夢》序曲。標題性音樂會序曲的數量很多,如門德爾松的《芬格爾的岩穴》序曲、格林卡的《西班牙序曲》、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庄嚴序曲和《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等,這類序曲有的實際上是標題性交響曲或交響詩的一個變種.

組曲是一種套曲形式的器樂曲或交響曲,即各自獨立的不同樂曲的組合,在巴洛克音樂時代為古典組曲,所有套曲都是同一調式,都是從舞曲演變來的。18世紀以後為現代組曲。

古典組曲包括四首舞曲樂章,
#阿拉曼德舞曲,是一種四拍子中速的德國舞曲;
#庫朗特舞曲,是一種三拍子快速的法國舞曲;
#薩拉班德舞曲,是一種三拍子慢速的西班牙舞曲;
#吉格舞曲,是一種快速極快的英國舞曲。

組曲形式是17世紀在法國開始發展起來的,後來加入了英國的吉格舞曲。許多作曲家寫過組曲,巴赫的鋼琴曲《英國組曲》和《法國組曲》,亨德爾著名的《水上音樂》和《焰火音樂》也是用組曲形式寫的。他們經常在薩拉班德舞曲和吉格舞曲中增加新的內容。巴赫為大提琴、小提琴、長笛和其他一些樂器都寫過組曲。亨德爾寫過22種調式的組曲。

17世紀以後,組曲被認為是一種過時的老形式,很少有人再寫組曲。19世紀時,組曲又重新流行起來,但已經演變成現代組曲。

現代組曲一般只保留一首舞曲,其餘的有從歌劇、舞劇和其他戲劇配樂中選出的樂曲片段,如《天鵝湖組曲》等,甚至可以從電影音樂中選出。樂章的數目也是自由的,只是最少得有兩個樂章,最多甚至達二、三十個。調性也可以改變。所以有很多民族音樂家採集民歌曲調寫組曲,著名的如芬蘭的西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和俄羅斯的柴可夫斯基等都寫過組曲形式的著名樂曲。

演奏交響樂的樂器是交響樂器。
交響樂器分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四組。
交響曲什麼最重要?響最重要。
海頓是「交響樂之父」

『伍』 一部法國電影的名字

空中決戰
原文片名 :LES CHEVALIERS DU CIEL

中文譯名 :空中決戰

英文名稱:Sky Fighters

出品國家 :法國

出品年代 :2005年

影片長度 :102分鍾

首映日期 :2006年6月23日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引進

中國電影集團電影發行放映分公司 發行

北京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協助推廣

影片導演:吉拉爾·皮雷(Gérard Pirès )

影片主演 : 伯努瓦·馬吉梅 Benot Magimel .....Capitaine Antoine "Walk'n" Marchelli
科洛維斯·科爾尼拉 Clovis Cornillac .....Capitaine Sébastien "Fahrenheit" Vallois
阿麗斯·塔格里奧妮 Alice Taglioni .....Lieutenant Estelle 'Pitbull' Kass
Géraldine Pailhas .....Maelle Coste
菲利普·托雷頓 Philippe Torreton .....Bertrand
Rey Reyes .....Leslie 'Starst' Hedget
Jean-Baptiste Puech .....Ipod
Christophe Reymond .....Stan
塞德里克·舍瓦爾姆 Cédric Chevalme .....Bandit
Frédéric Cherboeuf .....Tala
Yannick Laurent .....Grizzly
Alexandre de Seze .....Bunker
Axel Kiener .....L'Ankou
Mathieu Delarive .....Wanai
Simon Buret .....Jackpot
Vincent Cappello .....Jeff
Eric Poulain .....Capitaine Kleber
Laurent Jumeaucourt .....Lt Boutier
Philippe Herisson .....Colonel Esbly
Jean-Michel Tinivelli .....Colonel Farge
Olivier Rabourdin .....General Commission
Sidney Wernicke .....Lavigne
Jean-Yves Chilot .....Houdon
Pierre Poirot .....De seze
Omar Berdouni .....Aziz Al Zawhari
Peter Hudson .....General Buchanan
Hervé Berty .....Roger
Jean-Raoul Lacote .....A Fighter Pilot
Oulage Abour .....Kawaj
Tony Amoni .....Altilaiti
【內容簡介】
在英國法保羅夫(Farnborough)航空展上,一架幻影2000在飛行表演時突然在北海上空神秘失蹤。安東尼· 馬歇里和塞巴斯蒂安·瓦盧瓦上尉奉命率巡邏小隊立即出發尋找失蹤的飛機。很快,他們發現了幻影2000的蹤跡,它躲到了一架法航波音747客機的下面。駕駛員很快發現了安東尼和塞巴斯蒂安,並且進入了戰斗狀態。安東尼和塞巴斯蒂安奉命立即放棄跟蹤,但是已經為時過晚。幻影2000即將攻擊塞巴斯蒂安。安東尼為了保護隊友不得不向幻影2000發動攻擊。
這次事故不過是一場巨大陰謀的序曲,恐怖分子的最終目標是法國國慶日香榭麗舍大街上空的航空演習……
【關於導演】
本片由法國著名導演吉拉爾·皮雷傾力執導。1998年,吉拉爾·皮雷執導的驚險喜劇影片《的士速遞》(TAXI),曾一舉拿下當年的法國票房冠軍,觀影人數高達640萬,票房過億。之後,他一直未有新片出籠,直到2001年拍攝了和《的士速遞》題材類似的《極速騎手》(Riders),影片於2002年在法國上映後引起新一輪的急速電影風潮。同一年,吉拉爾又拍攝了一部極盡幽默搞笑、驚險動作於一體的《法國間諜》(DOUBLE ZERO)。該片是對美國間諜喜劇片《Spies likes us》(《像我們這樣的間諜》)的重新翻拍,法國電影人的精心製作和法國演員的精彩演繹為影片注入了特有的法國式喜劇風格。
【關於主演】
片中安東尼·馬歇里上尉的扮演者是法國一線紅星伯努瓦·馬吉梅。12歲時他在《解放報(Libération)》看到「La Vie est un long fleuve tranquille」(Life Is a Long Quiet River,生命是一條靜靜的長河,1988)的試鏡廣告,參加了這次角逐並成功贏得主演機會。在這部Étienne Chatiliez執導的電影中,他塑造的Momo一角極為成功,令他一舉走紅,獲得廣泛關注。
此後他參演了一系列電影和電視表演。16歲時他決定從學校輟學,專心從事表演事業。由童星起步,他順暢地完成了從青少年到一些更成熟的角色的轉換。
在演技方面,他是個完美主義者。他和許多世界級的導演合作過。André Techiné的「Les Voleurs」(The Child of the Night,夜夜夜賊,1996)一片使他獲得當年愷撒獎最值得期待男演員獎的提名;Michael Haneke的「La Pianiste」(The Piano Teacher,鋼琴教師,2001)則幫他贏得了當年戛納影帝的桂冠。他和Juliette Binoche共演了1999年的「Les Enfants Siecle」(The Children of the Century,史詩情人),演繹喬治•桑和繆塞的愛情故事。在現實生活中他同樣與這位長他10歲的女演員墮入情網。
在出演了許多知名或重要的文藝片之後,他近年來對動作類型的電影發生了興趣,如「Nid de guêpes」(The Nest,獵豹行動/奪命蜂巢,2002)和「Rivières pourpres 2 - Les anges de l'apocalypse」(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the Apocalypse,暗流2:末日天使,2004) 等。

『陸』 求一部法國電影名字

空中決戰 內容簡介在英國法保羅夫(Farnborough)航空展上,一架幻影2000在飛行表演時突然在北海上空神秘失蹤。安東尼· 馬歇里和塞巴斯蒂安·瓦盧瓦上尉奉命率巡邏小隊立即出發尋找失蹤的飛機。很快,他們發現了幻影2000的蹤跡,它躲到了一架法航A340客機的下面。駕駛員很快發現了安東尼和塞巴斯蒂安,並且進入了戰斗狀態。安東尼和塞巴斯蒂安奉命立即放棄跟蹤,但是已經為時過晚。幻影2000即將攻擊塞巴斯蒂安。安 東尼為了保護隊友不得不向幻影2000發動攻擊。 這次事故不過是一場巨大陰謀的序曲,恐怖分子的最終目標是法國國慶日香榭麗舍大街上空的航空演習……

『柒』 這兩部動畫電影的名字是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國王與小鳥 《國王與小鳥》基本信息 法文名:Le Roi et l"Oiseau 英文名:The King and the Mockingbird 中文名:國王與小鳥 片長:87分鍾、彩色動畫片 上映時間:1980/3/19(法國) 【內容簡介】 作為一部動畫片,〈國王與小鳥〉在成人和孩子的世界中都取了巨大的成功。該片改編自安徒生童話〈牧羊女和掃煙囪工人〉。在導演Paul Grimault和天才的Jacques Prevert完美合作下, 全片活潑生動,自始至終貫穿著智慧、幽默和政治色彩。故事發生在虛構的Takicardie王國中,一個迷人的牧羊姑娘和一個掃煙囪工人墜入愛河,但是國王卻想霸佔牧羊女。一隻小鳥意識到了險情,千方百計幫助這對戀人逃跑,但結果和掃煙囪工人一同被捕並被關入獅籠。兩人最終合力組織獅群救出牧羊女,擊敗了國王。 故事講的是一個虛構的機械科技極其發達的王國,國王性格乖戾,至尊無上,窮奢極欲卻又生性多疑,動輒就將人打入地牢(是用按鈕和活動地板,讓人跌入地牢),就連他的心腹密探探長也在劫難逃。他喜歡收集畫作,也愛讓人給他畫肖像,但可惜他是瘸子又是斗雞眼,為他畫像的畫師因為畫的太真(腿和眼都畫)或因為畫的太假(畫的很完美),所以總是下場悲慘地被打入地牢,只有一個畫師把他畫成了一條腿踏在石頭上舉槍瞄準獵物方才倖免於難。某天在國王的秘密公寓里,一個畫家正為國王肖像加上最後的筆觸,但是他忘了先畫一個籠子,所以這幅肖像被已故國王的靈魂所佔據。霎時,所有神秘的現象出現了:國王畫室里的畫作上的兩個人物——牧羊女和掃煙囪的小夥子從畫里活起來,互相坦承對彼此的愛。但國王的肖像卻逼迫牧羊女與自己結婚,雙方的爭吵把真國王引來。諷刺的是,真的國王卻被畫里的國王也打入了地牢,假國王的脾氣性格和真國王完全一樣,但統治手段更為邪惡,他派出pol.ice追捕同樣逃出畫作的這對戀人。於是為了逃避pol.ice的追趕,掃煙囪的小夥子和牧羊女這對戀人在小鳥的幫助下開始驚心動魄的逃亡之旅……最終由於小鳥被抓,小夥子和小鳥也被關進地牢。他們團結了在那裡的老百姓,沖出了地牢,在國王與牧羊姑娘的婚禮上推翻了國王。 【導演簡介】 Paul Grimault 出生日期:1905年3月23日 出生地:法國Neuilly-sur-Seine 法國動畫界的重要人物之一,1905年出生在法國的Neuilly-sur-Seine。最初在廣告公司擔任設計,之後開始製作動畫短片,最終投身動畫電影事業,執導了著名的〈La Bergere et le Ramoneur〉 (1952)和〈國王與小鳥〉(1979)等電影。1936年,他在live-action 黑色幽默片〈Le Crime de Monsieur Lange〉中擔任一個小角色。1948年,Grimault 的〈Le Petit Soldat〉榮獲第一屆威尼斯電影節電影獎。 【作曲家簡介】 Wojciech Kilar 出生時間:1932年7月17日 出生地:波蘭里沃夫(現屬烏克蘭) Wojciech Kilar是波蘭最為傑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樂榮獲無數國際大獎,包括波士頓Lili Boulanger Memorial Fund Award (1960) 和兩次波蘭文化部長獎(1967、1976)。受John Cage 的音樂影響,Kilar 將波蘭民間音樂和古典音樂很好的進行了糅合。他最有影響力的作品包括一段短序曲Ode to Bela Bartok in Memoriam, and Exos。1962年Kilar為電影「Glos Z Tamtegoata(The Voice From Beyond)」譜曲,之後開始大量創作電影音樂。他經常與波蘭的電影導演象Krysztof Zanussi、Andrzej Wajda等合作, 同時也偶爾為國外作品創作。他為Francis Ford Coppola"s的電影「Bram Stoker"s Dracula (1992)」 贏得了ASCAP獎。 Joseph Kosma 出生名:Jozsef Kozma 出生日期:1905年10月22日,1969年卒 出生地:匈牙利布達佩斯 匈牙利出生的作曲家Joseph Kosma為30-50年代的法國電影譜寫了許多動人的樂曲,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他為Jean Renoir的電影譜曲。同時他與Jacques Prevert 合作,創作了著名的「Autumn leaves(秋葉)」(1948年首次出現在電影「Gates of the Night」中。

『捌』 序曲的序曲發展

17世紀早期歌劇的序曲是一種簡短的開場音樂,沒有固定的形式。A.斯卡拉蒂的序曲,定型為由「快板—慢板—快板」3段組成,除了開頭的快板常用模仿復調技術外,其餘兩段都用主調體制。這一形式的序曲史稱義大利序曲,又稱交響曲,如G.B.佩爾戈萊西的《女僕夫人》序曲、C.W.格魯克的《帕里斯與海倫》序曲。創始於J.-B.呂利的法國序曲,則包含壯嚴緩慢的引子(常用附點節奏)和賦格式的快板,最後以悠長緩慢的尾聲或舞曲結束。G.F.亨德爾和J.S.巴赫的序曲都屬這一類型。巴赫的4首樂隊序曲(又稱組曲)是冠以法國序曲的組曲。
18世紀後半葉以後的古典序曲,大多採用奏鳴曲式的戲劇性結構。歌劇序曲必須起著暗示劇情和引導聽眾進入戲劇的作用,是格魯克從事歌劇改革的目標之一。他的《伊菲格涅亞在陶羅人里》序曲,預示了第1場的暴風雨氣息。其後的多數歌劇序曲都採納了格魯克的這一原則。莫扎特的《唐璜》和《女人心》序曲,還採用了歌劇中的音樂主題。貝多芬的3首《萊奧諾拉》序曲、C.M.von韋伯的《魔彈射手》序曲和R.瓦格納的歌劇序曲,又進一步加強了表現劇情的功能。
反之,19世紀法國大歌劇的序曲,往往只是把歌劇中的曲調串連在一起的集成曲。貝多芬的《埃格蒙特》序曲開了為話劇寫作序曲的風氣之先。繼起者有F.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序曲。19世紀浪漫派作曲家,把序曲發展為一種獨立的標題性管弦樂曲,世稱音樂會序曲,如門德爾松的《赫布里底群島》、《平靜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美麗的梅露西娜》,H.柏遼茲的《羅馬狂歡節》、J.勃拉姆斯的《學院節慶序曲》和《悲劇序曲》,都是交響詩的先驅。

『玖』 尋找一部飛行的電影

◆原 名:Sky Fighters
◆譯 名:空中決戰
◆導 演:吉拉爾·皮雷
◆演 員:伯努瓦·馬吉梅
科洛維斯·科爾尼拉
阿麗斯·塔格里奧妮
◆類 型:冒險/動作
◆片 長:96分鍾
◆上 映:2005年
◆國 家:法國

◆簡 介:

在英國法保羅夫(Farnborough)航空展上,一架幻影2000在飛行表演時突然在北海上空神秘失蹤。安東尼·馬歇里和塞巴斯蒂安·瓦盧瓦上尉奉命率巡邏小隊立即出發尋找失蹤的飛機。很快,他們發現了幻影2000的蹤跡,它躲到了一架法航波音747客機的下面。駕駛員很快發現了安東尼和塞巴斯蒂安,並且進入了戰斗狀態。安東尼和塞巴斯蒂安奉命立即放棄跟蹤,但是已經為時過晚。幻影2000即將攻擊塞巴斯蒂安。安東尼為了保護隊友不得不向幻影2000發動攻擊。

這次事故不過是一場巨大陰謀的序曲,恐怖分子的最終目標是法國國慶日香榭麗舍大街上空的航空演習……

影片幕後

《空中決戰》的拍攝始於2004年法國國慶日。導演吉拉爾·皮雷的計劃得到了法國空軍的大力支持,影片的第一組精彩鏡頭便是空軍在香街上空演習時拍攝下來的。吉拉爾動用了十台攝像機,其中四台聚焦一架幻影2000殲擊機,其餘六台攝像機則拍攝下「協同」軍用運輸機,阿爾法式噴氣式飛機等機型在空中飛行的精彩瞬間。

《空中決戰》取材於法國家喻戶曉的經典漫畫,這部被視為法國版《壯志凌雲》的影片在法國上映時,曾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績……

主創簡介

本片由法國著名導演吉拉爾·皮雷傾力執導。1998年,吉拉爾·皮雷執導的驚險喜劇影片《的士速遞》(TAXI),曾一舉拿下當年的法國票房冠軍,觀影人數高達640萬,票房過億。之後,他一直未有新片出籠,直到2001年拍攝了和《的士速遞》題材類似的《極速騎手》(Riders),影片於2002年在法國上映後引起新一輪的急速電影風潮。同一年,吉拉爾又拍攝了一部極盡幽默搞笑、驚險動作於一體的《法國間諜》(DOUBLE ZERO)。該片是對美國間諜喜劇片《Spies likes us》(《像我們這樣的間諜》)的重新翻拍,法國電影人的精心製作和法國演員的精彩演繹為影片注入了特有的法國式喜劇風格……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7/01/10/0000135108.html

『拾』 急!!!誰知道這個電影的名字

《空中決戰》:法國版的《壯志凌雲》
Les Chevaliers Du Ciel

片名:Les Chevaliers Du Ciel
譯名:空中決戰
導演:吉拉爾·皮雷(Gérard Pirès)
主演:伯努瓦·馬吉梅
科洛維斯·科爾尼拉
阿麗斯·塔格里奧妮
類型:冒險/動作
片長:102分鍾
出品國家:法國
引進: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發行:中國電影集團電影發行放映分公司
協助推廣:北京保利博納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國內首映日期:2006年6月22日

劇情簡介
在英國法保羅夫(Farnborough)航空展上,一架幻影2000在飛行表演時突然在北海上空神秘失蹤。安東尼·馬歇里和塞巴斯蒂安·瓦盧瓦上尉奉命率巡邏小隊立即出發尋找失蹤的飛機。很快,他們發現了幻影2000的蹤跡,它躲到了一架法航波音747客機的下面。駕駛員很快發現了安東尼和塞巴斯蒂安,並且進入了戰斗狀態。安東尼和塞巴斯蒂安奉命立即放棄跟蹤,但是已經為時過晚。幻影2000即將攻擊塞巴斯蒂安。安東尼為了保護隊友不得不向幻影 2000發動攻擊。
這次事故不過是一場巨大陰謀的序曲,恐怖分子的最終目標是法國國慶日香榭麗舍大街上空的航空演習……
詳細內容

影片幕後
《空中決戰》的拍攝始於2004年法國國慶日。導演吉拉爾·皮雷的計劃得到了法國空軍的大力支持,影片的第一組精彩鏡頭便是空軍在香街上空演習時拍攝下來的。吉拉爾動用了十台攝像機,其中四台聚焦一架幻影2000殲擊機,其餘六台攝像機則拍攝下「協同」軍用運輸機,阿爾法式噴氣式飛機等機型在空中飛行的精彩瞬間。
《空中決戰》取材於法國家喻戶曉的經典漫畫,這部被視為法國版《壯志凌雲》的影片在法國上映時,曾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績……
詳細內容

主創簡介
本片由法國著名導演吉拉爾·皮雷傾力執導。1998年,吉拉爾·皮雷執導的驚險喜劇影片《的士速遞》(TAXI),曾一舉拿下當年的法國票房冠軍,觀影人數高達640萬,票房過億。之後,他一直未有新片出籠,直到2001年拍攝了和《的士速遞》題材類似的《極速騎手》(Riders),影片於2002年在法國上映後引起新一輪的急速電影風潮。同一年,吉拉爾又拍攝了一部極盡幽默搞笑、驚險動作於一體的《法國間諜》(DOUBLE ZERO)。該片是對美國間諜喜劇片《Spies likes us》(《像我們這樣的間諜》)的重新翻拍,法國電影人的精心製作和法國演員的精彩演繹為影片注入了特有的法國式喜劇風格……

閱讀全文

與法國序曲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fter3免費完整下載 瀏覽:946
監獄暴力犯罪電影 瀏覽:568
韓國電影愛情片打電話邂逅 瀏覽:817
北京送快遞小哥電影 瀏覽:640
金希貞的全部韓劇電影在線觀看 瀏覽:285
以前有部電影裡面有個女鬼 瀏覽:548
木星上行國語版在線免費觀看 瀏覽:421
《飛奪瀘定橋》電影 瀏覽:478
1905下載的視頻在哪個文件夾 瀏覽:972
美片 瀏覽:150
外國一個電影騎著發火的摩托 瀏覽:1000
晚上我經常和我的父母一塊看電視英語 瀏覽:631
韓國阿強和阿珍是什麼電影 瀏覽:312
看電影九排 瀏覽:308
天主教宗教題材電影 瀏覽:417
二戰電影虎虎虎國語版 瀏覽:332
戰斗機 電影 瀏覽:937
成龍教外國小孩功夫電影叫什麼 瀏覽:672
看電影怎麼英文怎麼翻譯軟體 瀏覽: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