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電影 兩小無猜
吉列姆·卡內(Guillaume Canet)
法國男演員、導演,1973年4月10日出生於法國Boulogne。 作為馴馬師的兒子,Guillaume的童年就是在巴黎近郊的馴馬場里度過的。而他和法國新星Gaspard Ulliel 同來自一個地方.年輕時代,成為一個職業騎馬師成了他的志向,並且在專業教練的培養下,他表現相當的出色。你有聽說過有名的騎馬師Guillaume Canet嗎?沒有。傑出人士的故事總沒有這么快就end,總是有著曲折和波瀾的。在一次事故中,成為騎馬師的夢想被破滅了。但也是正因為這場事故使Guillaume走上了演藝道路。經過藝術學院的學習,他的演藝生涯就此展開並且非常的成功。這在多部得獎的影片中得到證實。 作為法國新生代偶像巨星,Guillaume在參與電影演出前,早已主演多部電視連續劇和舞台劇紅遍全法國。一出道即飾演叛逆少年,演技生動自然,完全不見新人的生澀。他喜歡挑戰性格沖動的角色,不將自己局限在青少年戲路,漸漸向有深度的實力派演員靠攏,他還說最想演的是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壞痞子。 吉列姆的演技備受肯定,2000年好新銳導演力邀他與李奧那多-狄卡皮奧共同主演【海灘】(The Beach),讓國際影人頓而發現這顆閃亮的明日之星;而後吉列姆與蘇菲-瑪索同台演出【忠貞 】(La Fidelite),還獲得得盧卡諾影展最受歡迎的浪漫電影大獎,再創演藝事業高峰。除演戲之外,Guillaume也不忘創作自己的劇本作品,同時更嘗試朝全方位的電影人邁進,除了電影導演,更執導過多部舞台劇,2003年他自編自導自演的第一部電影處女作【我的偶像】(Mom Idole),大受好評並獲得歐洲電影獎提名。2007年2月24日,吉約姆.卡內(Guillaume Canet)憑借自己的第二部長片影片《Ne le dis à personne/不可聲張》拿到了法國電影界最高獎項--凱撒獎[César(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院獎)]最佳導演獎,這個很多老導演奮鬥了很久才獲得的榮譽,證明了除了英俊的外表,他更想做的是一個全方位的電影人。 Guillaume Canet 最為大家熟識的角色,莫過於《兩小無猜》中的朱利安。 Guillaume Cane 與戴安·克魯格(Diane Kruger)在2001年9月1日結為連理,2006年卻宣告分手。Diane Kruger在出道的短短四年時間里,就參演了八部影片,其中四部是好萊塢影片。這一切是從2001年的巴黎開始的,曾經從事模特行業的她當 時在呂克·貝松(Luc Besson)的建議下,剛開始在著名的佛羅朗戲劇電影學院(Cours Florent)接受表演藝術培訓。同年,她與演員兼導演吉約姆.卡內(Guillaume Canet)結為夫妻,而在2002年,她則在丈夫的指點下以其擔綱的首部法國電影《我的偶像》受到廣泛關注,被認為是大有前途的年輕演員。2004年, 她的名字與兩位美國巨星聯系在了一起,她與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主演了《國家寶藏》,又在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主演的《特洛伊》中出演美女海倫。2005年又與丈夫合作了《聖誕快樂》。 Guillaume現在伴侶是Marion Cotillard,兩人曾在《兩小無猜》里飾演情侶,2007年走到一起。 2007最新電影 與「天使艾米莉」奧黛麗·塔圖主演 《巴黎夜未眠》 (又譯 只要在一起 Ensemble, c'est tout)
B. 前幾年 有個法國電影叫 13區,呂克貝松的,主演就是現在的酷跑創始人
大衛.貝爾David Belle
生於1973年4月29日
出生在法國
身高 1.81
體重 144斤
小時候常喜歡在學校的屋頂上跑跑跳跳.他的父親事一位軍人 , 他受到父親的啟發,進而開創出PARKOUR這種運動.主演過電影Banlieue 13(B13區、暴力街區)現在進軍演藝圈 .
《Rush Hour》、《Banlieue 13》、《YAMAKASI》等影片,可能比較冷門,但如果看過的朋友肯定會被影片中超眩的啃跳躍動作所吸引。現在,影片中的動作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運動,迅速在全世界風行起來。影片中的演員David Belle就是該項運動的創辦人。
>>>Parkour起源<<<
Parkour原本是小孩子童年的游戲。在里斯本,創始人David Belle小時候喜歡扮演忍者,在學校的屋頂上跑跑跳跳。同時David Belle也深受身為軍人的父親所影響——Parkour這個字的原文是「parcours combatant」,指的是障礙物課程。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David Belle終於開創了Parkour這一運動的先河。此後,David Belle夥同Cyril Raffaelli和Sebastien Foucan於1988年在巴黎Lisses郊區組成了「Yamakasi」組織,開創了Parkour運動的第一個團體。正如Sebastien在Jump London提到的:「我們就是從這里開發出Parkour,整個城鎮就好像是我們的一樣,像是為了Free Running這個運動,你只需要像這些小孩子一樣,看著同樣的東西,想著同樣的東西,這就是Parkour的視野。」
Parkour誕生在80年代的法國,而在2002年在英國開始盛行。在Parkour的世界裡,練習者稱為Traceur。Parkour的動作是結合了所有自由的動作提升創意,並且鼓勵人們去找到屬於自己的信仰。在Parkour的領域里,不少Traceur極力想表現flips、spin這些未收錄的動作,這也表達出了Parkour並不局限於某些固定的動作。甚至可以說,你也能夠拿你的動作加進Parkour裡面,就是因為這樣一種DIY的特性,讓Parkour這項運動迅速在全世界流行起來。在運動場地方面,Parkour把整個城市當作一個大訓練場,一切圍牆、屋頂都成為可以攀爬、穿越的對象,告別是廢棄的房屋,更適合飛檐走壁似的速降、跳升和飛躍。
>>>Parkour哲學<<<
Parkour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文化,一種哲學。作為新生代的青少年,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人生哲學,因此在Parkour這項運動中體現了許多不同的哲學觀,但不難看出都是充滿信心,笑對挑戰的積極人生。「生活就像是由障礙和挑戰所組成的,要克服這個過程,如果你精通Parkour,那你的人生就會得到更多的東西。」
一個學習Parkour的傳統哲學觀點就是源自於中國傳統的陰陽說——Parkour是有兩種形態的,流暢和利落的運動是「陰」,沖擊性的運動是「陽」。你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Parkour不是流行的產物,而是心靈上的進化。要想運動是困難的事情,如果沒有肯定的信念,就要像動物一樣移動,像水一樣流動,來尋找自己的平衡點。這是很難做到的,但這就是Traceur的道路。在練習中,專注在自己的身上比在乎外在環境更重要。同為Parkour創始人的Sebastien Foucan也曾表露過自己的觀點,「沒有人開發什麼,你是被啟發而且你有的時候還能夠提升你自己。」正如他們所曾創立的團體Yamakasi的意思一樣,Yamakasi是薩伊的班圖語,意思是探索人類潛能激發身體與心靈極限的一種哲學。
>>>Parkour冒險<<<
生命就是危險。不管我們怎樣努力……都逃不過這無情的事實:危險絕不會消失。風險無處不在,而我們無處可逃。但我們可以學著去正確地控制危險,並把它減到最小。因此Parkour所存在的危險性相當大,而所有的Traceur在參與這項運動之前一定要先經過專業的訓練。專業的訓練意味著最重要的不是去練習,而是去理解這個運動到底是關於什麼的,同時理解這不關於什麼。不是為了一個漂亮的飛躍或是從很高的地方跳下所帶來的嘩眾取寵或是吸引目光的效果,Parkour並不是在屋頂上跑來跑去或是其他那些挑戰死亡的特技,任何這樣認為的人都完全誤解了Parkour的本質。
Parkour是一個人移動技巧的提煉,要優美,要富有控制力,具備運動的高效性,同時進行自我的展現。這些目標要能在任何環境中實現。Parkour同樣取決於體格的發展和提升,練得強、快、高效:簡而言之就是要健康。這就意味著訓練時必須有著一個念頭:去盡可能地鍛煉自己的體格,更加有效地避免受到傷害的結果。權衡利弊、評估危機,利用有效的技巧更安全地通過一個障礙,所有Traceur的目標都是能自由自在地移動。環境不是重點,重點是精湛地掌握自己身體與環境的關系。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清真相。而不僅僅是那些要麼出醜要麼出風頭的動作。不要被你在電影或電視上看到的所蒙騙了——幾乎所有的那些動作,都需要大量的安全和保護措施。深入研究,你會發現精湛的技巧只來自於嚴酷的練習和持續不斷的提煉基礎。沒有捷徑沒有秘訣。在任何可能的地方找尋正確的指導,注意學習和交流,盡可能和更有經驗的人一起訓練,這樣能不時地得到好的信息和建議。停下來思考,評估你自己訓練時所使用的保護措施,仔細檢查你練習使用的裝備,檢查其完整性和穩定性,濕的時候要特別小心。注意你自己的極限,不管什麼情況都不要把自己放得太開。如果你不能百分百地確定你有能力去安全地完成這個動作,那就不要做。多加練習,然後你覺得你行的時候再回來。
所有的生命都是危險,這很明顯。雖然像Parkour這樣一種充滿活力和激情的訓練確實會有一些危機。但因為有更強的綜合素質,Traceur可以更好地保護他自己以免受傷害。一個認真訓練的Traceur會更靈活敏捷,更少地遭遇事故。事實上在許多年中Parkour已經憑借自身的優勢發展成了一種專業訓練,很少有嚴重的事故。與其他極限運動相比,其危險性已經大大降低。所以大量的訓練是在為生命中的某些時刻,某些短暫卻不可避免的時候做准備:你必須從危險中逃脫的時刻。
C. 天使愛美麗的影片評價
洋溢溫馨幸福
影片中艾米麗的童年並不幸福,但她對這個世界永遠充滿好奇和善意,對愛人和朋友又不失狡黠頑皮。總是微微勾起嘴角,帶著點精靈氣質的奧黛麗·塔圖完美詮釋了這個角色,法國導演讓-皮埃爾·熱內用自己最擅長的奇幻風格打造了一個夢幻甜蜜的電影世界,每一幀畫面都似乎是帶著濃郁法國氣息的浪漫明信片。觀看《天使愛美麗》都會感到每個毛孔都在洋溢著幸福,不管現實的生活有多少壓力有多麼艱辛,艾米麗總在提醒每一個女生要保護好心中那個純真調皮的異想少女 。(騰訊娛樂評)
詩意拍攝手法
《天使愛美麗》讓觀眾重新感受到上世紀30年代在法國相當盛行的詩意現實主義的拍攝手法。電影採用電腦成像、數字影像處理(如電影中的誇張變形鏡頭等)與數字中間流程等數字技術,成功再現了20世紀30年代具有詩意現實主義氛圍的巴黎,尤其是愛美麗居住的公寓之處的庭院、樓梯及老式的內部裝飾。《天使愛美麗》獨特的拍攝手法、奇幻般的色彩搭配是其成功的重要元素,但其令人驚艷的配樂也是影片出彩的關鍵 。(時光網評)
配樂令人嘆服
由法國新生代人氣配樂才子楊·提爾森傾力打造,用鋼琴、小提琴、手風琴、鼓聲、口琴搭建了一個的『精神巴黎』。令人嘆服驚艷的電影配樂配合時而多彩鮮艷時而又恬靜雅緻的鏡頭畫面,兩者的融合恰到好處 。(時光網評)
現代童話
影片猶如是一個現代灰姑娘的童話,它鏡頭底下的巴黎跟歌舞片《琪琪》或《花都艷舞》一樣,都是比明信片更加明媚的世外桃源。詭異的魅力、豐富的想像、夢幻色的幽默是它的特長,把少女的悸動和憧憬化成一幕幕迷人的畫卷 。(新浪網評)
D. 《新橋戀人》這部電影值得看嗎,為什麼
值得看,《新橋戀人》是我一直都很好奇的一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的拍攝實在是具有傳奇性.為了拍這一部電影據說拖跨了兩家電影公司,最後由於法國文化部的介入才使得電影最終拍攝成功.作為一部文藝片為什麼會有這樣巨大的投資,不知道的人可能都會覺得很困惑.誰都想像不到導演為了拍攝這部電影按照原物重新造了一座大橋,並且復原了河道兩邊的建築外觀,如果你看了這部電影裡面的場景,就會了解這是一部多麼奢侈的電影。
E. 雙面嬌娃的法國電影
【地區】法國
【類型】 劇情 愛情 驚悚
【語言】 法語
【導演】克勞德·夏布洛爾Claude Chabrol
【編劇】 塞西爾·梅斯特 Cécile Maistre 克勞德·夏布洛爾 Claude Chabrol
【監制】
【發行】 Pan Européenne Distribution
【級別】
【片長】 115 分鍾
【色彩】 彩色
【製作成本】
【首映】歐洲2007-08-08
【票房】
【原著】
【原聲碟】
【演員】 露德溫·塞尼耶Ludivine Sagnier 飾演加布里埃爾/ 瑪蒂爾達·梅Mathilda May 飾演 /伯努瓦·馬吉梅Benoît Magimel 飾演 /弗朗西斯·貝爾蘭德飾演 查里·聖-德尼 年輕女孩加布里埃爾是一名天氣預報員,她一直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成功。有一次在攝影棚與著名作家查里·聖-德尼邂逅,漸漸愛上了這個比她年長30多歲、已經結婚但崇尚性自由的老男人。
事實上,加布里耶爾的身體和心靈屬於兩個不同的男人,她同時還和一位年輕的百萬富翁交往,並且最終選擇嫁給了他。只不過,隨之而來意想不到的犯罪事件發生了…… 1小時55分鍾,夏布洛爾與聯合編劇塞西爾·梅斯特在這部扣人心弦的影片中成功塑造了人物百態。
——《20分鍾報》
對於克勞德·夏布洛爾而言,在其漫長的執導生涯中,毫無疑問這又是一部優秀之作,一部大師的作品。至少我們可以從中管窺到他的一貫作風:一切都無關緊要,什麼也沒有落下。
——《星期日報》
圍繞著中產階級的價值觀和原始情慾的沖突,作品始終游移於藝術片和商業片之間:這就是新的夏布洛爾所要呈現給我們的。一部2007年製造的電影,既黑暗又有趣。
——《新觀察家》
通過一個老套的三角戀情故事......(夏布洛爾)漸漸把我們帶到這個懸念重重、嘻笑怒罵的多彩銀幕世界中。於是這個美麗的故事仍然值得一看,演員們的表演也很精彩。
——《巴黎人》
一部機智靈巧又充滿苦澀的電影,露德溫·塞尼耶和伯努瓦·馬吉梅的精彩表現又以往進步了不少。
——《首映》(法國版) 《雙面嬌娃》 改編自歷史上一個真實的案件:1906年著名的紐約建築師斯坦福·懷特被人謀殺。當時這位麥迪遜廣場的設計者(52歲)正與一名年輕女孩一同出席某個展覽。兇手是年輕浪盪的百萬富翁哈利·肖,其妻子伊夫林·納斯比曾與斯坦福·懷特有過一段感情。22歲的伊夫林·納斯比此前是一位服裝模特和演員。在第一次審判中,法官無法對肖的過失行為定罪,終於在第二次審判中判定他的行為屬於「精神錯亂」從而無罪釋放。
1955年理查德·弗萊徹執導的影片《The Girl in the Red Velvet Swing》(紅色絲絨鞦韆架上的少女)同樣也是根據這起案件而來的,由雷·米蘭德扮演懷特的角色,瓊·柯琳斯扮演納斯比,法利·格蘭傑則扮演了肖。這起案件同樣為米洛斯·福爾曼的影片《拉格泰姆舞曲》Ragtime(1981)帶來了創作靈感。 在談到所選擇的三位主要演員時,克勞德·夏布洛爾是這么說的:「弗朗西斯·貝爾蘭德飾演的角色是一個養尊處優的上層名流,我非常想把這個角色放到自己的劇本中,因為我知道實際上他就是一個玩弄女性的色情騙子,我想展現出這個角色真實的一面。很多年以前我就想和露德溫·塞尼耶合作了,但真正促使我把加布里埃爾這個角色交給她,還是在我看過她在《彼得·潘》Peter Pan(2003)中的表現。在電影《心碎之花》La Fleur Mal(2003)和《榮譽小姐》The Bridesmaid(2004)中,我已經執導過伯努瓦·馬吉梅,他是一個可以扮演不同角色的多面手。在《雙面嬌娃》中,不僅僅是要講述精神分裂者的故事,除此之外還會關注於人物所處的位置面臨的困境,以及整個社會階層有可能作出的回應。」
本片的核心人物就是女孩加布里埃爾,由法國新生代女星露德溫·塞尼耶扮演。按照夏布洛爾的設想,她的戲份最重,既要在兩個男人之間周旋、充分展示出「雙面」的性格,又要讓觀眾認可她看起來天真和無辜的樣子,容易輕信上當。能得到夏布洛爾的點撥,對於剛剛憑借《八美圖》8 femmes(2002)和《情歌》Chansons d'amour, Les(2007)逐漸走紅的塞尼耶來說,無疑是個絕佳的學習機會。 克勞德·夏布洛爾作為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中的首要人物之一,如今仍在持續積極拍片的不多的幾位導演之一,而且仍然維持當年水準而不墜聲名,已經是難能可貴。在他的影片中經常可以看到啟用家族成員。例如本片的配樂,繼續交給兒子馬修·夏布洛爾(Matthieu Chabrol)全權負責。至於編劇塞西爾·梅斯特,是他的繼女——現任妻子奧羅·夏布洛爾(同樣也是一名演員)的女兒,在《雙面嬌娃》中她除了第一次擔任編劇之外,還是第一次擔任助理導演,協助挑選演員,同時還是一名女演員化身為女招待。
此外,製作班底中還有不少人,他們並沒有與克勞德·夏布洛爾成為家庭成員,但彼此的合作關系勝似家人。《雙面嬌娃》意味著克勞德·夏布洛爾與攝影師依杜爾度·薩若(Eardo Serra)的第五次攜手合作,與美工設計師Francoise Benoit-Fresco第九次、與剪輯師Monique Fardoulis的第二十五次合作(如果不把那些難以計數的電視電影計算在內的話)。 一部與夏布洛爾「有關」的電影。在成為電影編劇之前,克勞德·夏布洛爾為《電影手冊》撰寫影評,此前還曾經在20世紀福克斯的法國分公司工作。當時這家電影公司製作過的一部電影正就是《紅色絲絨鞦韆架上的少女》(The Girl in the Red Velvet Swing)。
·一對跨越世紀的銀幕搭檔。伯努瓦·馬吉梅與露德溫·塞尼耶在上個世紀末,也就是八年一起拍攝過迪阿尼·庫瑞絲的《戀戀紅塵》Enfants siècle, Les(1999),在這部描寫19世紀法國小說家喬治桑和繆塞的暴風驟雨戀愛史的影片中,馬吉梅扮演了著名詩人繆塞,而女演員則扮演詩人的妹妹。
F. 誰知道這是哪部電影
英劇:《去他X的世界》男女主
《去他x的世界》是由喬納森·恩特威斯爾、露西·徹尼亞克執導的英國電視劇,傑西卡·巴登、埃里克斯·勞瑟、史蒂夫·奧拉姆、 烏米·馬薩庫、傑克·維爾等主演 。
講述十七歲的怪異少年詹姆斯和憤世嫉俗的女孩艾麗薩一起離家出走開始公路旅行並相互治癒的故事。
G. 電影的發源地是哪裡
歐洲是電影的發源地,在世界電影史上曾寫下光輝燦爛的篇章。一代代的歐洲電影工作者憑著對電影藝術的執著追求,向世人奉獻了舉不勝數的傳世佳作。 回顧歐洲電影史,不難得出這些結論:1、首先將聲音、色彩運用於電影;2、率先使用了寬銀幕;3、每一次興起概念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 超現實主義電影運動。(所眾周知,1928年西班牙人路易斯布努艾爾的那部24分鍾的短片《一條安達魯狗》中刀片切割人眼球、口中長出頭發等的怪異鏡頭,開創了超現實主義電影的先河);4、新浪潮電影的根據地。 這些技術和風格上的電影革命從根本上改變了電影的最初面貌,而使之成為一門藝術,時至今日,歐洲的電影人們仍在孜孜不倦地對第七藝術--電影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盡管目前碟市上很難見到那些歐洲電影大師級人物的作品,不過每當談起這些響當當的名字:英格瑪.伯格曼、阿倫.雷乃、費德里科.費里尼、安東尼奧尼、弗郎索瓦.特呂弗、賴納.沃納.法斯賓德,許多影友便禁不住眉飛色舞。可惜的是俺在國內無法象常年在外的那些網友那麼方便地看到這些影片,只好談談這些大師和他們的片子聊以自慰了。 說到新浪潮,肯定首先想到的是法國五、六十年代的作品,由克羅德夏布羅爾、弗郎索瓦特呂弗、讓呂克戈爾達和埃立克羅邁爾這幾位《電影手冊》雜志的編輯掀起的這場電影新浪潮,從1958年到1962雖說持續時間不算長,但對整個世界電影卻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期間的代表作品是:特呂弗的《胡作非為》(即《四百下》)、戈達爾的《精疲力盡》等。隨即響應這股洶涌浪潮的歐洲導演多達100多號子,如「左岸派」的代表人物阿侖雷乃(《廣島之戀》)阿涅斯瓦爾達以及德國電影奇才法斯賓德(《水手奎萊爾》),也有科班出身的路易馬勒(《再見孩子》、《愛情重傷》)等以及一些魚龍混雜之人。 作為一場運動,新浪潮只是曇花一現便很快消失了,不過它的影響卻改變了以後的兩代電影人,如今這股當年被視為無政府主義的風潮再次席捲了法國乃至歐洲電影圈,新生代的電影家們向七八十年代迴避現實與回歸「優質電影」的傾向提出的挑戰。 與呂克貝松(反映退縮到大海深處孤獨生活的《碧海情》)、讓雅克阿諾(幽閉禁錮人性的教堂生活的《玫瑰的名字》)、卡拉克斯(無人的石橋下那永遠不靠岸的漂泊愛情故事《新橋戀人》)等人的唯美主義和非人格化的意象色彩不同,以埃立克羅尚、科里科拉爾等人開創的電影新新浪潮,回歸過去雷諾阿時代的現實主義傳統,不僅時代鮮明,而且沒有花哨的攝影技巧,靠的是以人性在現實中的真實體現打動觀眾。 1989年的《冷酷祭典》如一股清風吹入影壇,這部榮獲威尼斯、凱撒最佳女主角、多倫多影評人大獎的影片,描述的是兩位個性很強的女性,由於都曾有過被迫殺人的經歷而結識到成為好朋友,然而現實中並非如她們所意願地發展,直至在作保姆的主人家裡迸發出所有激情。 另外一部代表作品就是92年的《瘋狂夜》,這部編導兼主演本人因愛滋病死去的反映當今愛滋病時代的真實見證的影片激情四溢,無論從電影史上還是社會學角度而言,均堪稱里程碑,因為它是第一次直面愛滋病患者的真實生活並以其獨特的魅力改變著社會對愛滋病及其患者的態度。95年的《仇恨》和《誘餌》(新鮮誘惑)都屬於這類取材於社會、更接近觀眾的影片,不過這股新新浪潮的影片對整體電影業發展和社會現狀是否有好處,排除藝術本身的因素不談,現在還很難作出結論。 現在翻回去來看看戈達爾的名作《精疲力盡》,影片描寫一個四處為非作歹的強盜在一個american girl的幫助下躲避警方的追捕,最後還是被她告發,死於警察的槍口之下。影片之所以轟動是因為:「它從一個新的視角觀察人生,表現了人的行為的隨意性、無目的性以及人際關系的冷漠,而且它還表現出對傳統電影規范和陳舊的技術法則的蔑視與背離,採用靈活的敘事方式、畫面格式與跳接等大膽技巧」。 特呂弗的《胡作非為》早於同年的《精疲力盡》,這小子是靠大量觀摩電影而「自學成才」的導演,與他經歷極為相似的導演就是美國鬼才昆汀.塔倫蒂諾,據說昆汀在導演《黑色小說》之前,每天要看上五六部電影。1959年的這部影片描述13歲少年杜瓦爾在學校、家庭和社會均得不到溫暖的情況下,屢次出逃並最終走上犯罪道路。有傳聞說這部影片是特呂弗的自傳體,如同《黑色小說》是昆汀這個小混混的自我寫照、《陽光燦爛日子》是姜文和王朔的兒時一般,它勝在以樸素的紀實風格、濃厚的生活氣息、細膩的心理揭示及實景拍攝、攝影機連續運動、長鏡頭的恰當使用等藝術創新手法上,它也使得特呂弗首次拍長片便獲得了戛納影展最佳導演獎,真的同昆汀與他的《黑色小說》如出一轍。 再來看看德國的新浪潮,歷史上德國影片一直不乏極為優秀的作品,1979年施隆多夫的《鐵皮鼓》玩命獲獎,使德國電影得到了世界公認。德國電影新浪潮始於六十年代末,代表人物當首推Rainer Werner Fassbinder(法斯賓德),這位英年早逝的電影奇才是「反戲劇劇院」流派的主要人物。1969年僅24歲的法斯賓德就以其處女作品《愛比死更冷》聞名於世,他不權是編劇、導演,而且還親自上陣作主角,從其短暫的14年電影生涯共拍出41部影片來看,在世界電影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他暢導的「新德國電影」運動,直到今天以維姆文德斯為代表的德國電影人仍在發展壯大。 法斯賓德最重要的兩部作品是1979年的《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和1982年的絕筆之作《水手奎萊爾》,前者使德國電影打入了美國乃至世界市場,後者剛是一部情色經典,這所以說它是情色作品,是因為該片充滿了同性戀、雙性戀以及佔有欲極強的中年婦人的亂倫行為。這是一部表現主義作品,沒有完整的敘事結構,事件之間也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人物的行為既無動機,又無邏輯,整部影片象一篇用影像構成的寓言。「它是法斯賓德個人經歷的寫照,也是他構築極端世界的模式:一個無愛的世界,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中充滿了爭斗、欺詐、謀殺和性。」為表現這一世界,法斯賓德在整部影片當中都使用同一種顏色--橙色,這是一種表現色情的色彩,使觀眾產生一種壓抑感,「好象進入地獄,使人透不過氣來」。 文姆文德斯的作品近兩年在大陸碟市上已經屢見不鮮,從〈德克薩斯州的巴黎〉(1984)到〈直到世界末日〉(1990)(3碟),從〈天使之翼〉(1987)到〈暴力啟示錄〉(1997)文德斯的成功證明了自己是當之無愧的當代德國電影代言人。同時他也是獲次數最多的德國導演,〈德州巴黎〉獲戛納金棕櫚大獎,86-87年間的半紀錄體影片〈柏林上空〉獲戛納影評人特別獎及歐洲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此外,〈天使之翼〉還被無恥的好萊塢在96年翻拍成〈天使之城〉(X情人)。
希望採納
H. 新橋戀人的影片賞析
「流氓」導演卡拉斯的作品。他具有演員,導演,編劇等的多重身份,在躋身法國最有才華的新銳導演時才不過23歲。如果說最初在嘎納電影節和紐約電影節上給他帶來巨大榮譽的《當男孩遇到女孩》及後來拍得《壞血》還有新浪潮電影的影子。那歷時三年才拍完的《新橋戀人》正如法國《電影手冊》評價的那樣,是「法國電影國土裡偶然崛起的一座高峰」。在電影誕生百年之際,法國最具權威的一些影評家及學者曾評選出電影誕生一百年間最重要的100部電影時,與法國新生代有關的便是卡拉斯的《新橋戀人》。
「如果你說,天空是白的。他會說,但雲是黑的。那麼我們便知道是愛上了。」這是《新橋戀人》里最文藝的一句對白——那麼,我們便知道這是一部浪漫的電影了。但是浪漫,未必就是愉悅的、美好的情緒。《新橋戀人》告訴你,浪漫之中還深藏著令常人厭惡的和恐懼的東西。所以我在二十多歲首次看這部電影時,其實並不那麼喜歡。在目睹這部電影之前,影片在影迷之中已經聲名遠播,可是看過的人又極少,人人都說這是一部愛情經典,是朱麗葉·比諾什最美的年紀主演的,而它的開場偏偏是這樣的:醜陋的男主公德尼·拉旺醉酒後,任由一輛汽車碾過小腿;比諾什出現時骯臟、邋遢還蒙著一隻眼罩——這實在是在預想之外。劇情更不浪漫:兩個流浪者在有待修繕的新橋上相愛了,他們的靈魂和肉體都是殘缺的,只有在一起,才能生存下去;最後,即將失明的朱麗葉·比諾什卻被告知可以治好眼病,成為一個正常人,回到她富有的家中,這種相依為命的關系瞬時被打破;而愛到癲狂的德尼·拉旺為了阻止愛人的離去,不顧一切並誤傷了人命,從監獄被釋放那天,這對戀人再度相會在新橋上。後來有位著名的電影學者不屑地告訴我「《新橋戀人》就是一部有錢人拍的窮人的愛情」。
有些愛過的人知道:絕對的愛,不顧一切的愛人,會令人本能的想要逃避。或許正是如此,《新橋戀人》在上映後,票房慘敗。狂放與自私的愛,因其反常並不可能贏得大眾的喜歡;但是狂放與自私的電影,卻因其純粹漸漸成為文藝影迷的最愛。卡拉克斯顯然沒有想到愛的階級問題,他將愛的固執、殘酷和徹底,攪絆在激情四溢的畫面里。實際上這部影片的高潮並不是戲劇上的愛人之間的沖突與結合,而是影像上的——一場塞納河上的煙火、一段圓舞曲中的狂舞、坐在雕像上向夜空無目的的槍擊。我相信任何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驚異、迷戀於影片中間的這場壯觀而瘋狂的愛的表演,當然,激動肯定多於感動。我們如果看到最後的一場戲,那麼也許就能明白即使最瘋狂的愛中,也有著某種隱秘又普世的煽情。朱麗葉·比諾什與德尼·拉旺在畫外歌聲中,跳到一艘「一直向前」的駁船,迎風張臂,將觀者的心都能鼓動起來。這個鏡頭在幾年後風靡全球的《泰坦尼克號》中幾乎被全樣克隆,表演者變成了萊昂納多和溫斯萊特,一句「我是世界之王」感動無數男女。而被《新橋戀人》感動的,恐怕永遠只有一小部分年輕人,因為這種感動還沒有被改造過,還是那麼天真、直接的,只有內心真正浪漫的人才會有所感悟
實際上這部電影之外的事,比銀幕上發生的事更漫長、更戲劇性,堪稱電影史的奇跡。《新橋戀人》前後一共拍攝了三年,因資金問題停拍三次,據說共有三個製片商為之破產,前赴後繼的投資人、堅定不移的工作人員,才令這場放肆的愛情呈現於銀幕。最初卡拉克斯拍這部電影時,聲稱只想拍一部簡單、甚至可以是8mm黑白膠片的,後來正式的預算是3200萬法郎。問題是故事的背景——新橋,這座巴黎最古老的橋之上只能拍16天,這是遠遠不夠的。劇組只能在一座名叫郎沙格的小城外,造一座橋,甚至按比例造塞納河兩側的巴黎布景。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你可能很難想像,那座新橋是假的,那個巴黎是假的。這是法國電影史上最大、最奢華的布景(佔地10公頃)。再三停頓的布景過程中耗費了:200萬個螺絲與鐵釘,兩個標准體育場面積的木片裝置,320噸腳手架,1300箱啤酒,以及有13個孩子出生,9輛車被毀,1起意外。誰也沒有想到一部原先預算只有3200萬法郎的低成本之作,竟然會變成1億2000萬的巨作,拍的居然還是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所以,法國電影界對《新橋戀人》往往不知如何評價:「不知道是上帝的恩賜,還是一場噩夢」。(Leos Carax依靠與一位黑幫老大的關系,拉來了這筆巨額贊助,拍出了這部可以記載進法國乃至世界電影史冊中的片子,當這位黑幫老大在一次幫派火並中喪命之後,Carax也一直沉寂。)
是的,這是一場絕對的愛,也是一部絕對的電影,它的背後有位「絕對的導演」。雷奧·卡拉克斯生於1960年11月22日,標準的天蠍座,他的原名是Alexandre Oscar Dupont,13歲時自己顛倒了原名的字母,改為Leos Carax。卡拉克斯的前三部電影,被稱作「男孩女孩三部曲」——《男孩遇見女孩》《壞痞子》《新橋戀人》,其中的男主角都是叫Alex(正是他原名的開頭),而扮演者都是和他形似的德尼·拉旺。這不難讓人覺得,他的電影都是拍自己。卡拉克斯說:「我的前三部電影,每一部是給一位戀人的。」在1991年《新橋戀人》之後,這位天才只拍了一部《寶拉X》,他將一切歸咎於自己沒有找到合適的女主角——沒有合適的愛人!沒有愛情怎麼拍電影!朱麗葉·比諾什在《壞痞子》時出現他面前,到拍完《新橋戀人》,他們已經相戀6年,但是這部電影所歷經劫難,使得他們的愛情也成為犧牲品。後來比諾什說,她們倆常討論這部電影的結局,究竟應該是悲劇還是喜劇。比諾什堅持用喜劇性的結局,她想拯救這部電影的角色、拯救角色之間的愛情。她坦白地說:「既然我們自己毀滅了一段愛情,至少電影可以比較美好。」
在卡拉克斯的前兩部作品裡,可以看到戈達爾風格的巨大影響(雖然卡拉克斯聲稱和戈達爾曾經不愉快過),《壞痞子》里幾乎都是對戈達爾早期作品的「回憶」,無論是特寫還是色彩。他顯然特別注重電影的技術成分,連走路步態與路邊牆避的顏色都非常刻意。《壞痞子》有一個半舞半奔的平移鏡頭讓人感受到他的天才般的激情,在《新橋戀人》中也可以得到重溫,並且更加從容和放縱。來到中國講到自己的電影時,卡拉克斯乾脆說:「我的電影是拍給死人看的或者是給動物看的。」《電影手冊》曾經評論卡拉克斯一直「唯恐電影太真實」,這是一語中的。我一直喜歡的就是卡拉克斯的「虛假」,熱烈、大膽、直接,帶著原始的快感。
後來,一個感性的朋友從巴黎歸來,說起在那裡看煙火的情形。或許是煙火太過壯觀,而顯得夜空特別得低。等到煙花散盡,留在眼底的只有幾點火星。他說,那一刻就覺得「宇宙是地球深夜的一場煙火」,忽然就了解到「原來卡拉克斯是真的,《新橋戀人》是真的」。我想那真的是進入《新橋戀人》的內部了,我們只要旁觀就覺得已經被感染了。
I. 哪位大神有錫爾斯瑪利亞2014年上映的由朱麗葉·比諾什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錫爾斯瑪利亞 Clouds of Sils Maria》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aLUGPksyWEIjPJPZT9fEhw
導演: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編劇: 奧利維耶·阿薩亞斯
主演: 朱麗葉·比諾什、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科洛·莫瑞茲、拉斯·艾丁格、強尼·弗林、安吉拉·溫科勒、漢斯·齊施勒、諾拉·馮·瓦爾茨特滕、布拉迪·科貝特、Aljoscha Stadelmann、克萊爾·陳、Peter Farkas、Stuart Manashil、Ben Posener、Ricardia Bramley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德國、瑞士
語言: 英語、法語、德語、瑞士德語
上映日期: 2014-05-23(戛納電影節)、2014-08-20(法國)
片長: 123分鍾
又名: 坐看雲起時(港)、星光雲寂(台)、錫爾斯瑪利亞的雲、Sils Maria
瑪利亞(朱麗葉·比諾什 Juliette Binoche 飾)是一名十分出色的演員,憑借「西格德」這一角色一舉成名。在劇中,西格德野心勃勃,全身上下充滿了致命的吸引力,她的行為直接導致了名為海琳娜的角色的自殺,是一出驚為天人的悲劇。
如今,瑪利亞已經四十多歲了,命運讓她再度站在了舞台之上,只是,這一次,她不再是性感致命的西格德,而變成了悲劇的化身海琳娜。飾演西格德的是一位名叫艾莉絲(科洛·格蕾斯·莫瑞茲 Chloe Grace Moretz 飾)的新生代演員,她的個性狂放不羈,常常惹是生非,飽受非議。在入戲的過程中,瑪利亞在艾莉絲的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引發了她深深的思考。
J. 狼族盟約的幕後製作
影片的布景以及用光值得稱道,可以看出美術功底深厚,而且服裝道具方面精益求精,外景地的攝影及打鬥場面也頗有看頭,那忽快忽慢的推拉鏡頭保你眼花繚亂。鏡頭調度、攝影風格、音響效果均有一種強化的、無節制的處理,彷彿一個剛發現驚嘆號的作家把整篇文章的句號全部改成了驚嘆號。《紐約時報》影評家稱之為「法國製作的最棒的武打片,等同於馬戲團里穿得最漂亮的小丑」。
在拍攝《狼族盟約》時,幾乎每個演員都學了點功夫。因為這是一部糅合了動作、愛情和驚悚等各種元素的史詩巨片。法國路易十四時期,有一隻神秘的野獸出沒。在一個地區已經有一百多人被它殺害。國王派一名英勇的騎士降魔除妖。騎士在印地安朋友和一個神秘女子的幫助下展開調查,結果卻出人意料。野獸只不過是一個籌碼,真正的兇手另有其人,而目的更是令人匪夷所思。
《狼族盟約》匯聚了亞洲、歐洲和美國好萊塢電影的精華。影片的導演克里斯多夫·甘斯是法國新生代最傑出的導演之一。動作設計是曾經在《黃飛鴻》、 《新少林五祖》中擔綱武術指導的於仁泰。另外還有曾經獲得奧斯卡視覺特技獎的電腦特技小組製作特技。如此國際化的陣容,拍攝出來的影片也是相當國際化的。在《狼族盟約》中,既能夠看到法國傳奇故事的情節,也能夠看到香港電影中充滿了暴力美學的武打場面,另外還兼備美國好萊塢大片的氣勢。該片在去年一經推出立刻獲得了票房上和影評界的雙重勝利,在法國的首映打破了《泰坦尼克》在法國保持的票房記錄。是一部非常優秀的商業影片。
影片的開始,法國路易十五的宮廷秘使身手矯健地武起了拳腳,刀劍橫斜俠光流離之間,起幅落錠都不讓古龍筆下的高手,也可能是託了他的印第安兄弟的福,總之觀眾還來不及覺出其中「師承」關系的混亂,先欣賞高妙的拳腳再說。
18世紀的法國中央高原吉沃當地區的丘陵之間跑來一個女人,她被陣陣傳來不知名的野獸叫聲嚇得神情恍惚,跌跌撞撞幾乎要摔下懸崖。忽然,一股巨大的力量把她的身體高高銜起向懸崖陡壁上狠狠地撞過去,女人發出恐怖的叫聲……
一系列的婦女和孩子在山間失蹤或留下目不忍睹的殘缺肢體,於是「狼妖吃人」的傳說在吉沃當十分流行。路易十五的宮廷特使弗龍薩克來到這里了解情況,他是一個畫家、醫生、探險家和哲學家。與他同行的還有一位印第安兄弟——瑪尼,他既是武士又是巫師。
弗龍薩克和瑪尼來到吉沃當,當地人立刻見識了瑪尼非凡的東方武功,一個棕發女子還和他似曾相識的樣子。弗龍薩克對貴族女兒瑪麗娜一見鍾情,他為瑪麗娜畫了一幅美麗的肖像。當時貴族男子嫖娼十分盛行,弗龍薩克在妓院認識了一個神秘的美女,也為她畫了一幅風情萬種的肖像。瑪麗娜的哥哥對瑪麗娜有著病態的依戀,他把弗龍薩克給妓女畫的肖像給了瑪麗娜,瑪麗娜不再理會弗龍薩克了。
吃人的怪獸不斷地出現又消失,救護所里被怪獸襲擊的傷者和屍體越來越多,弗龍薩克逐漸發現了怪獸的痕跡:首先,它有鐵的牙齒;它的身上似乎長著很多尖刺;它的身後似乎總是跟著一個人……
弗龍薩克和瑪尼追蹤怪獸一直來到一個山洞裡,這里聚集著崇拜撒旦的信徒們。瑪尼身手矯健地打鬥在眾人之間,但是棕發女子的曖昧的目光使他的身形一怔,疏忽的瞬間,子彈射進了他的身體。弗龍薩克失去了最好的朋友,他因為沒有找到怪獸卻殺死當地的獵人而被投入了監獄。那個神秘的女人來到監獄看望他,他吃下了女子帶來的晚餐,七竅流血當場畢命。他的葬禮在奚落蕭疏中草草完結,之後,幾把鐵鍬悄悄地打開了他的墳墓。
神秘的女子看來是路易派來的秘使,在撒旦信徒們聚集的晚會上,國王的軍隊把信徒們團團圍住,面紗被取下,信徒裡面衣冠楚楚的貴族不乏其人。怪獸被消滅了,這個來自非洲的大型動物發出最後的呻吟和喘息。
一艘駛向大洋彼岸的大船即將起航,弗龍薩克和瑪麗娜佇立在船頭……
該片的導演之前只導演過一部長片,他據說酷愛日本漫畫、游戲機以及香港的功夫片。在這部耗資2億法郎的法國大片里。從一開始,就彌漫著一股東方的氣息,你可以輕易地發現諸如王家衛、卧虎藏龍等等的影子,是一部聚集影像與夢幻、歷史與想像、神聖與野蠻、史詩與電子游戲的超級拼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