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森林衛士的俄羅斯影片《森林衛士》
簡介
主演:伊格爾·里德諾夫
安德烈·費德羅茨夫
安娜·波利索瓦
語言:俄語
《森林衛士》的劇情
克里斯托獨自一人生活在遠離城市的林海雪原里,孤獨、冷漠、彪捍,是寫在克里斯托臉上、卻代表他內心個性的標簽,除了那條忠實的、取名叫「拉姆」的狗,和城裡的阿爾雅老師以外,很少有人理解他,也很少有人關心他。克里斯托曾經有一個女人名叫安東妮婭,在發現安東妮婭背著他和別的男人鬼混後,克里斯托憤怒地將其趕走。
喜歡克里斯托、感激克里斯托的人,遠比憎恨他的人多。那些憎恨克里斯托的人,不是曾經被克里斯托送進監獄的罪犯,就是非法闖入保護區的狩獵者。但憎恨歸憎恨,在身手不凡的克里斯托面前,所有的憎恨者都是自討苦吃。也有憎恨者通過克里斯托的頂頭上司給他施加壓力,但克里斯托為捍衛法律、守衛這片森林無所畏懼。在頂頭上司帕維爾·伊格納耶維奇總督為招商引資請來的客人前來狩獵的頭一天,克里斯托在森林發現有偷獵小野豬的痕跡。敢從失去配偶的母野豬的眼皮子底下偷獵野豬崽,除了亡命之徒,就再沒有第二個人。克里斯托的判斷很快就得到證實,一個在逃犯已經潛入保護區,隨時都有危及狩獵者的危險。總督大人惟恐招商引資的計劃落空,不顧克里斯托的勸阻,堅持帶來自德國的狩獵者進入保護區。從德國狩獵者格哈德突然消失在總督的視線之內開始,克里斯托就意識到那個亡命之徒就在附近,而且隨時都有可能出現。克里斯托敏銳地察覺亡命之徒的蹤跡。當克里斯托在歐法那耶維奇老人的木屋裡發現、並逮著那個亡命之徒時,發現倒在他面前的竟然是曾經出生入死患難與共的戰友里昂那。
在打算將里昂那繩之以法時,克里斯托發現里昂那迫不得已的苦衷、以及戰爭帶給他的傷害。克里斯托想製造一個假象,放里昂那一條生路。然而,當阿爾雅老師應邀而來,在冰雪峭壁上命懸一線的時候,完全可以逃生的里昂那因為營救阿爾雅而摔死。看著躺在谷底的里昂那的屍體,聞訊趕來的總督大人一行紛紛唾棄,惟有克里斯托心裡在致敬,致敬給曾經英勇善戰的勇士、一起出生入死的朋友。
《森林衛士》的幕後花絮
影片描寫了一位「蘭博」式的孤獨英雄。在茫茫的林海雪原里,故事主人公「克里斯托」忠誠的守衛著腳底下的那片森林,忠於職守、不畏強暴、冷漠彪捍、不乏人情,與其說是守護森林,還不如說是在守護人類的道德底線、或者是精神底線。主演伊格爾·里德諾夫是俄羅斯演技實力派明星,其塑造的硬漢形象,絲毫不遜於美國的的史瓦辛格。
網路名片
森林衛士365,是help海普公司一套森林防火的全面解決方案;並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系列產品組成,煙火智能識別和火點精確定位是其核心技術,它可以實現林區自動監控、林火自動識別、火點精確定位、三維輔助決策到災後評估等多方面功能,從而建立森林防火的完整業務鏈。
B. 俄羅斯拍攝的二戰女阻擊手的電影
蘇聯二戰巨片《女狙擊手》[上、下合集]
故事梗概:年輕的哈薩克姑娘阿麗婭從軍事學校畢業了,她和維特基娜、科
瓦列娃、舒拉以及其他女同學一起,唱著歌列隊行進在通往前線的道路上。途中經過一個小湖,姑娘們被清涼的湖水吸引,脫去軍裝在水中嬉戲。突然,敵機出現
了,在炸彈的巨響和機槍子彈的尖嘯聲中,很多姑娘失去了生命……湖岸上立起了一排墓碑,女戰士們畢業後開的第一槍竟然是為犧牲的戰友誌哀……
團部首長要求女戰士們留在司令部工作,但阿麗婭和她的夥伴們堅決要求上前線。在前沿陣地,她們在老戰
士的幫助下漸漸學會了戰斗。這時,德軍狙擊手用冷槍打死了不少紅軍戰士,一個叫作克留格的德軍狙擊手最為狡猾殘忍,為此,前線指揮員馬特維也夫給女狙擊手
們下達了消滅德軍狙擊手的命令。老戰士斯捷潘大叔想出了挖掘暗壕轉移射擊點的計策,但他還沒來得及使用這個方法就犧牲在克留格的槍下。阿麗婭發誓要為斯捷
潘報仇,她獨自一人拚命挖掘暗壕,失敗了又重頭再來。暗壕終於挖好了,阿麗婭用紗布纏好鮮血淋漓的雙手,端起了狙擊步槍。暗壕幫助她掩藏了自己的方位,克
留格無法捕捉目標,他惱羞成怒開槍射擊陣地上的一隻小貓(那是斯捷潘生前所收養的),——狡猾的敵人因此暴露了身形,阿麗婭在這一瞬間射出了復仇的子彈,
打死了這個窮凶極惡的劊子手。
紅軍大反攻開始了,阿麗婭在指揮員的帶領下和戰士們一起沖鋒;指揮員倒下了,阿麗婭擔負起他的責任,
高喊著口號繼續向前沖;最後,阿麗婭自己也倒下了,然而,紅軍的隊伍踏著烈士的鮮血繼續前進……當初一起上戰場的四個女狙擊手只剩下了維特基娜一個人,她
在給後方的人們寫信,寫下了這些犧牲在戰場上的姑娘的故事。影片的結尾,銀幕上出現了一幅幅黑白照片,觀眾在照片上看到的,是那些在戰爭年代親身經歷了本
片故事的紅軍女狙擊手們——這種「真實的還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為了給戰友報仇,瞄準目標超遠距離狙殺,一槍斃命是哪部電影
《美 國 狙 擊 手》2014
是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布萊德利·庫珀、西耶娜·米勒、凱爾·加爾納 、薩米·謝赫、盧克·葛萊姆斯等主演的美國動作片。
本片根據真實人物事件改編。
D. 俄羅斯拍的與車臣戰爭有關的電影叫什麽名
1,《風暴之門》
《風暴之門》是由АндрейМалюков執導,安德烈·卡拉斯科、米蓋爾·普萊切科夫等主演的劇情戰爭劇。本劇講述了俄羅斯歷史上最富戲劇性的一次戰役的故事。該劇於 2006年11年02日首播。
2,《煉獄》
《煉獄》是一部由Aleksandr Nevzorov執導,Alexandr Baranov、米特里·納吉爾夫、Sergey Rost等領銜主演的戰爭片。該片講述了在車臣戰爭中俄軍與車臣武裝分子爭奪格羅茲尼一所醫院的故事。
(4)俄羅斯為戰友復仇電影擴展閱讀
1,《風暴之門》劇情介紹:故事發生在車臣叛亂時期,由陸軍上尉多洛寧帶領的戰斗連,被派到一個四面環繞巨岩的狹窄山區,他們的首要任務看似很簡單,即阻止一夥叛軍匪徒通過這個峽谷。
士兵們希望這次任務一切都能順利,他們當中的一些人被解除職務,一些作著隨時離開的打算,另一些人則期盼著愛人的來信,沒料到由泰姆拉茲率領的叛軍達到1000人,並很快地進入了他們所在的陣地,沖突迅速變成了一場血腥的肉搏戰。
2,《煉獄》劇情介紹:影片一開始,就是2個車臣叛匪女狙擊手對撤離俄軍的變態打擊--專打下身(最後也被俄軍狙擊手用同樣的方式擊斃)。戰爭讓女人走開這句話在這里被撕破。隨著影片的深入,我們看到更多的血腥場面。
為了防止車臣武裝侮辱俄軍士兵的遺體(砍頭和割生殖器),俄軍指揮官下令坦克手碾壓俄軍士兵遺體,用坦克埋葬士兵。坦克駕駛員執行命令,不得不閉上眼睛。
活著的士兵鳴槍為戰友致敬。坦克後來被打斷履帶,車長借口考慮投降,炮轟了車臣武裝的機槍巢。影片最後,炸斷四肢被俘,釘在十字架上的坦克駕駛員看著俄軍攻陷叛匪的陣地,露出了最後的笑容。
E. 為幫戰友報仇2100米爆頭是什麼電影
X戰警:天啟(國語)
7.6分
主演:詹姆斯·麥卡沃伊邁克爾·法斯賓德詹妮弗·勞倫斯尼古拉斯·霍爾特
導演:布萊恩·辛格
類型:科幻奇幻動作魔幻
時長:138分鍾
年代:2016
地區:美國
簡介
F. 蘇聯女兵為掩護戰友 在德軍面前做出如此犧.是什麼電影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執導的戰爭片,伊琳娜·多爾加諾娃、葉蓮娜·德羅佩科、安德烈·馬爾蒂諾夫參加演出。作為中國人最熟悉的俄羅斯電影,1972版《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感動了一代中國觀眾。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根據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說改編,內容取自一個真實事件,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在廣袤森林中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激烈殘酷的阻擊戰的故事。1972年,導演斯·羅斯托茨基把《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搬上了銀幕,獲197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等,成為一代經典。
G. 我以前看過的一部俄羅斯電影,應該講的是車臣戰爭。一個年輕士兵因為救戰友,敵人將一個手榴彈扔進帳篷。
《高加索俘虜》 影片細致地展示了兩個俄國兵在特殊環境中的互相了解,以及他們跟叛軍的逐漸溝通。不可避免的悲慘結局讓人思索戰爭的荒謬。(由於手機原因,只能寫這么多了!你可以在網路中搜更詳細的資料)
H. 戰友被黑社會虐殺,特種兵為兄弟復仇,手段簡直是殘忍是什麼電影
為愛叛逆2之逆戰到底 Baaghi 2: A Rebel For Love (2018)
導演: 阿赫梅德·坎
編劇: 海珊·達拉爾
主演: 泰戈爾·什羅夫
類型: 動作
地區: 印度
語言: 印地語
上映: 2018-03-30
片長: 137分鍾
又名: 逆戰士
為愛叛逆2之逆戰到底 Baaghi 2: A Rebel For Love (2018)
導演: 阿赫梅德·坎
編劇: 海珊·達拉爾
主演: 泰戈爾·什羅夫
類型: 動作
地區: 印度
語言: 印地語
上映: 2018-03-30
片長: 137分鍾
又名: 逆戰士
I. 急救!!!尋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賞析 謝謝大家了
兩篇
1.戰爭與人性
——賞析《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戰爭是什麼?戰爭是政治的繼續。
戰爭是什麼?戰爭是屠殺和毀滅。
戰爭是什麼?戰爭是英雄的舞台,平民的墳墓。
戰爭是什麼?戰爭是人性的劫難,社會的倒退。
戰爭是恐怖的、悲壯的,而描寫戰爭的的文學作品則刺激好看,我很喜歡看戰爭題材的文學和影視作品,像描寫古希臘時期的《特洛伊戰爭》、中國的古典小說封神榜、三國、水滸,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海明威的《永別了武器》,還有描寫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文學作品幾乎都看了,印象深的有《烈火金鍘》、《苦菜花》、《林海雪原》、〈紅日〉、〈鐵道游擊隊〉等,從戰爭文學中我知道了什麼是英雄、什麼是勇敢、什麼是悲壯、也懂得「一將功成萬骨休」的深刻含義。但像根據前蘇聯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所表現的戰爭場景,仍然給我以震撼,把戰爭與女人、戰爭與人性聯糸在一起,通過戰爭來揭示人性的善良、表現戰爭中的美麗,使人們憎恨戰爭熱愛和平,以全新的角度塑造戰爭中的英雄形象,給人以情感教育和美感享受,盡管我多年以前就看過小說〈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故事情節也很熟悉,我還是一集不拉地看完了電視劇,並常常為劇中的人物所感動,我已經不是個輕易動感情的年輕人,為什麼它能打動我、感染我,因為〈這里的黎明靜悄悄〉表現的普通士兵的戰爭生活,塑造了一群平民化的英雄形象,從新的角度來詮釋戰爭、表現英雄,塑造了一群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的女兵形象,豐富了文學典型的畫廊。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故事情節很簡單,在蘇聯後方的171兵站有一個女子高射炮排負責守衛車站和倉庫,負責的是一個老兵瓦斯科夫准尉,如果不是德國飛機偶爾來襲擊,這里幾乎看不到戰爭場景,女兵們站崗放哨巡邏跑步,有時幫助鄉親做點農活,周圍是一片田園景色,靜靜的森林,清清的湖泊,淡淡的炊煙,勞作的農婦,單調重復,連老兵瓦斯科夫都有點厭倦這種死寂的生活,想上前線。通過前半段的平靜引發後半部的戰斗,通過瓦斯科夫與五名女兵抗擊德國特種兵的悲壯戰斗,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創造。湖賓阻擊戰的場面並不激烈,比不上莫斯科保衛戰,也比不上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一場名不見經傳的小戰斗,但五名女兵的英雄群像正是通過戰斗也通過平時的生活來表現來完成的,性格鮮明各有特色。
中士麗達是帶著國難家仇參軍入伍的,她的丈夫戰爭一開始就犧牲了,她把三歲的兒子寄託在母親家來到兵站,她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但內心卻有著火一樣的激情和海樣深的母愛,她為了兒子,不怕戰友的誤會,夜晚去城裡看望兒子和母親,留下自己和戰友省下的麵包,連杯茶都來不及喝,又返回部隊。她親手打下了德國人的飛機,在戰場上她勇敢地阻擊敵人,腹部受傷後,為了不連累准尉,她開槍自殺,在死前她深情地要准尉吻她一下,表達了她對生活的無限眷戀,麗達身上表現的母愛和勇敢令人落淚。
女兵熱妮婭一家三口死於德國人的槍口,她參加了戰斗部隊,在戰爭中與上校產生了戀情,受處分被安排到兵站。這是個熱情開朗聰明漂亮的姑娘,她像一股清泉給兵站帶來了透明激情快樂美麗,她給女兵們改軍服,表現女性的曲線美,她提出舉辦舞會,慶賀擊落敵機的勝利,她對愛情的執著令人感動,面對付排長的警告,她不顧一切沖向車站,為上前線的上校和戰友們送行,極大地激勵地了部隊的戰鬥士氣。盡管她有些尖刻,有些愛虛榮,但面對敵人卻義無反顧,在麗達受傷時,她引開敵人,一個女人與十個敵人抗擊,壯烈犧牲。
女兵里莎,一個在森林的小木屋中成長的姑娘,單純善良,渴望愛情,嚮往城市,她對准尉產生了戀情,嚴格說,這不是戀情,在只有一個壯年男性的群體里,這種愛更多的是愛慕而不是愛情,是戰爭時期人們心態的畸形表現。在瓦斯科夫和她唱里莎的民歌時,她眼裡閃現出孩子般的純真和喜悅,她還是個情竇初開的姑娘。在接受回兵站送信的任務後,她一個人穿越森林,幾度迷路,非常害怕,呼喊戰友,當她找到白樺樹棍時,欣喜若狂,不慎陷入沼澤,光榮犧牲,正是她的害怕她的迷路她的看似可惜的犧牲,活生生地凸現了里莎的形象。
大學生索妮婭,是女兵中唯一一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莫斯科大學文學專業的高材生,她是猶太人,父母在明斯克,是突然爆發的戰爭使她中斷學業,參軍入伍。這是個有著夢幻般色彩的姑娘,喜愛文學喜愛詩,即使是戰爭也不能阻止她的愛,在軍營里在勞動中在戰場上,她為戰友朗讀詩歌,歌頌自由歌頌光明和愛情,這是俄羅斯十九世紀來的光榮傳統。她有個連姓名都不清楚的男友,卻時時痴情地渴望蒙矓的愛情。她待人和氣,善解人意,為了找回瓦斯科夫的煙袋,她不幸陷入德軍的包圍,面對德國鬼子的刺刀,她流露了那麼片刻的恐懼,但更多的是坦然,索妮婭的死隱喻了戰爭對文明對文學對人性的殺戮,她留下了帶血的詩集就是物證。
女兵嘉爾卡嚴格說,還是個孩子,她在孤兒院長大,沒有父母,戰爭發生時同伴都入伍了,她也編造父母犧牲的謊言入伍,她時常編造母親是有錢人有地位身份的各種謊言,來表現她對母愛的渴望,來掩飾內心的自卑。當熱妮婭把她化裝為舞會的公主時,才找到做人的尊嚴。兒童上戰場本身就是悲劇,當她看到德國人渾身發抖,一槍未放,麗達要以戰場紀律來懲罰她,只有準尉理解安慰她,並保護她,可是戰場本身就是殘酷的,她無法克服內心的恐懼,看到德國鬼子尖聲喊叫,無方向地亂跑,被德國鬼子打死。按常理分析,這是膽小鬼是懦夫,中國的劉胡蘭就義時比她還小,但作者仍然把她列入英雄行列,她沒有按照準尉的命令離開戰場,她也是為保衛共和國死的。
准尉瓦斯科夫是全劇的一號主角,是個性格豐滿有別於傳統英雄人物的形象,他為人忠厚隨和,心地善良,除了掛在嘴上的步兵條例,缺乏主見,常常受到女兵的嘲笑。他沒有什麼崇高理想,厭惡戰爭,只想做個好木匠,在兵站,他不僅是最高指揮官,還是姑娘們的兄長,處處為姑娘們服務。蓋廁所蓋澡堂,他的任務除了守衛兵站,就是不讓一個姑娘受傷害。在帶領五位女兵上戰場阻擊德國人時,更像是帶幾位姐妹遠游,千叮嚀萬囑咐,告訴她們戰場上的各種注意事項。當他發現德國特種兵不是二個而十六個時,他陷入了痛苦的選擇,正如他說的,為了十幾個德國鬼子犧牲五個姑娘不值得。但戰爭的邏輯就是這樣,雖然他沒有接到上級阻擊德國人的命令,但作為一個軍人,他決不能放任敵人去破壞鐵路大橋,給前線的戰友造成傷害,明知敵我力量懸殊,明知他帶的是幾個沒有實戰經驗的女兵,明知對方是武裝到牙齒的特種兵,他也只有一種選擇,一邊抵抗一邊求援。雖然他下達了女兵們撤回兵站的命令,同樣,沒有一個人走,正如熱妮婭說,戰爭中沒有女人。看到女兵們一個個倒在敵人的槍口下,他憤怒他痛苦,甚至感到失敗絕望,當麗達和熱妮婭都犧牲後,他也不想活了,隻身沖入小木屋,打死一名俘獲五名德國鬼子,當時他恨不得一梭子打死這些畜生,為犧牲的戰友報仇,但戰場紀律人道主義精神使他壓抑了復仇的火焰,在這里,瓦斯科夫的人物形象得到升華,人性美得到頌揚。勝利和勛章並沒有使瓦斯夫高興,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責,為什麼姑娘們都死了,他還活著。戰爭中最可貴的是什麼,不是勝利,不是勛章,不是鮮花,還是生命,人的生命高於一切。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還重筆渲染了戰爭的美麗和快樂,戰爭不僅是災難是痛苦,也有美麗和快樂,像熱妮婭說的,戰爭就不能追求美麗嗎?她用靈巧的手為戰友改服裝,她把嘉爾卡打扮成一個公主,她熱烈地追求與上校的愛情。劇中還有場女兵裸浴的戲,沒有任何褻瀆,只讓人感受到女性的美麗和生活的美好。在林中瓦斯科夫讓姑娘們下湖洗澡,就像現代版的天鵝湖,瓦斯科夫像一個王子,而女兵們像天鵝一樣在湖中游泳戲嬉,雖然有些誇張,但帶給觀眾的是美的享受,是生命的頌歌。戰爭的場面沒有炮火硝煙,沒有千軍萬馬,靜靜的森林,悠悠的湖泊,淡淡的晨霧,可愛的小兔,〈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描寫了一種全新的戰爭圖景。
回顧一下傳統戰爭文學作品,我們就可以看到〈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里表現的英雄形象是全新的,是立體的,是鮮活的,是典型的。
傳統文學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大多是武藝精湛,人格高尚,功高績偉,像三國中的關雲長,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趙子龍在長板坡萬軍之中取敵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像水滸中的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獅子樓上殺人如麻不聞聲。像烈火金剛中的史更新不怕犧牲戰功累累,殺敵無數。像電影中的王成,高呼為了勝利向我開炮。與蘇聯的著名的表現戰爭中英雄人物的手法也不一樣,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阿察金,夏伯陽等,也都是戰功顯赫,有許多豪言壯語。我們很長時間習慣了英雄人物無私無畏、大智大勇、多材多藝、完美無缺,他們的行動、他們的語言,他們的信仰,他們的外形似乎一切都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敬仰。而當〈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中把五名普通的女兵描寫成英雄人物時,我們還有些不習慣,甚至還有懷疑,這樣的人物也算是英雄嗎?像嘉爾卡一槍未放一個敵人沒消滅就死了,索妮婭臨死前那閃現的恐懼,熱妮婭打死一個德國鬼子後渾身發抖,撲在瓦斯科夫懷里抽泣,麗達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正是這些千千萬萬的普通士兵,正是平凡的人物團結起來才戰勝了法西斯,才贏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用他(她)們的生命和熱血才換來了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生活,把她們做為英雄來紀念來崇敬一點也不過分。她們身上的缺點,她們表現的片刻的懦弱一點也不影響她們的形象和豐采,正是這樣的英雄使我們感動、親近、熟悉,從她們身上看到了我們自己的身影,與她們一起喜怒哀樂,與她們一道面對死亡和歡慶勝利。這正是〈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成功之處,閃光之點,也為文學畫廊增添了全新的典型形象。
人類在蒙昧時期崇拜神靈,在野蠻時期崇拜英雄,如今人類已經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人類仍然需要英雄,需要榜樣,需要座標,需要精神,但那種把英雄神聖化,將英雄臉譜化的傳統做法,已經過時了,我們更需要的平民化的英雄、生活化的典型,需要有血有肉與我們共呼吸共命運的英雄,但願六億神洲盡舜堯不再是口號,不再是詩,英雄的平民化和平民的英雄化將會提升人的品質,提升民族的素質,也會豐富我們的生活。
2.高尚的情操——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想到的
戰爭使117號鐵路會讓站上只剩下十二戶人家,且大多是小媳婦和小寡婦。 「她們神通廣大,不管用什麼原料都能釀制白酒」。車站駐兵換了一撥又一撥也抵不住女人和白酒的問題。准尉華斯科夫「接二連三地給上級打報告」。上級一氣給這個專會打報告的「作家」撥了兩個班的女兵,一舉兩得地一攬子解決了。這一下准尉更是傻了眼,叫苦不迭……
一次,女兵奧夏寧娜開小差碰上了兩個德國鬼子,他們企圖炸毀基洛夫鐵路。故事就從這里開始了……。華斯科夫帶了五名女兵趕到戰斗地點,不想卻是十六名裝備精良的德國鬼子。她們經過了兩天兩夜的浴血戰斗,五名女兵全部壯烈犧牲。最後准尉一人俘獲了剩餘全部德寇。
小說再現了那些剛從和平歲月走來的天真歡快的年輕人和她們以生命為代價保衛國土的英雄主義精神。這其中有歡樂,有痛苦,有愛情,更有她們的英雄主義精神……其高尚的情操,讀之令人激昂,催人奮進!
我在想,如果把這個題材放在今天我們某些作家的手裡,可能那就壞了。首先書名得改,叫做《一個男人和五個女人的故事》;其次內容得改,不是戰斗故事,而是情愛故事。尤其該故事發生在森林裡面,更是有戲可看了,免不了一定要再來點《紅高粱》式的原始野蠻的性愛。這樣的話,可能迎合了一些人的胃口,但卻出賣了自己的貞操。其實這樣的「作家」早已無什麼貞操可言。更何況還要引得其人反問你一句:貞操值多少錢一斤?無端被他噎一下。
社會在發展,文明在進步,這句話應該不容置疑。可是為什麼近來好象老是要遭到質疑呢?這是個很令人深思的問題……
想想我們今天一些青年男女,尚未涉世就動輒大談什麼生活的苦經,無病呻吟。一副虛空無奈、看破紅塵的樣子。物慾橫流,金錢當道,什麼道德、禮教統統都不知摔到了哪裡。
有報道說某大學一個宿舍里十六名男女學生在同時作愛,讀後簡直令人作嘔不止。還有一女孩,十六歲就經歷了種種其年齡不該經歷的事,最後竟要自殺。說出了諸如:有錢又怎麼樣?有車有房有別墅又怎麼樣?男女之間又怎麼樣?不就是活塞運動?等等令人瞠目結舌的話。十六歲的女孩啊!本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回過頭來我又在想,一些青年人感到空虛無奈可能也是有原因的。他們有的也許也在思索和苦惱……
當然,任何社會都有丑惡現象。包括小說所寫的那個時代。偉人也有優缺點。偉大失去了平凡就成了空中樓閣。但,這些丑惡千萬不能肆行,千萬不能人人都麻木地去接受,這樣的話就是一大悲哀了。
所以在此我們要呼籲人人都要樹立高尚的情操,回歸社會道德,人人都做一個高尚的人!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在「俄羅斯經典電影回顧展」中品味經典 影評
如果給影片作個定性的話,那麼它無疑是一部弘揚主旋律的電影,選取的是「紅色經典」的創作路線,注重刻畫正面英雄形象,突出戰爭對美好事物的摧殘,進而激發觀眾的愛國熱情,促進國家建設。在拍攝完成的34年後,當我看完這部主旋律影片,依舊能夠感覺到心靈的觸動。我想這種觸動才是一部主旋律影片旨在達到的力量吧。
從《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這種力量中,聯想到中國觀眾對當代主旋律電影極為不屑的現實。我覺得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觀眾苛刻的態度上,而在創作的選擇取向上。我國當今的主旋律影片集中在對大事、名人的影像化表現方面。或者是講述一個企業艱苦奮斗、戰勝困境、自立創新的創業壯舉,如《首席執行官》;或者是國家公職官員舍家為業、兩袖清風、為民奉獻的高尚情操,如《任長霞》。這種創作動機本身無可厚非,只是還遠遠不能起到弘揚主旋律的效果。畢竟,在下崗問題、腐敗問題嚴俊的現狀面前,群眾雪亮的眼睛更相信冷酷的現實。反觀《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故事不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大事件,五個女兵的故事並沒有大書特書之處,但編導的高明之處在於以強烈的對比手法、細膩的心理刻畫將它講述這一個既壯烈又感人的事跡。影片末尾,麗達讓瓦斯柯夫吻自己後說:鬍子挺扎人的。這個小小橋段令戰爭中深切的戰友同志之情躍然顯現。當麗達自殺後,觀眾不僅是悲痛的也是憤怒,願意與准尉一起殺死德國鬼子為她們報仇。這樣的細微處理,比《攻克柏林》中男主人公高呼「從今天起我的工作是製造德國人的屍體」更具感染力。事實上,對大多數默默奉獻的老百姓的歌頌要遠比對已經立碑書傳的人物與事跡的贊美更具親合力,因為前者更符合現實的語境。俄羅斯戰爭影片《他們為祖國而戰》和新中國第一部故事片《橋》都以弘揚主旋律的創作初衷,但在今天看來依然能夠令人心潮澎湃,根本原因在於影片的主角都是大時代背景下的人民大眾。
政局的裂變和動盪,使得俄羅斯電影在上世紀末陷入低谷。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俄羅斯電影大有卷土重來再鑄輝煌之勢。2003年,安德烈.基亞金斯夫以一部處女作驚艷世界藝術影壇,《回歸》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大獎捧回老家。2005年,《第九突擊隊》以戰爭為題材採用商業拍攝手法一舉拿下俄羅斯年度票房冠軍,讓世人見識到俄羅斯商業電影的潛力。俄羅斯民族是一個富有藝術細胞的民族,不僅在文學領域創作出《戰爭與和平》、《罪與罰》等巨著,更有塔可夫斯基、梁贊諾夫等為後人留下了《壓路機與小提琴》、《辦公室的故事》、《兩個人的車站》諸多經典光影。今時,在藝術影院的大屏幕上靜靜品味過往經典,心中不免懷有一份祝願:希望數十年過後能在「20**年俄羅斯經典電影回顧展」中回味屬於自己那個年代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