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院线电影 > 临沂唐会电影城内构图

临沂唐会电影城内构图

发布时间:2022-08-11 08:58:25

『壹』 唐代壁画墓展现了怎样的画面

在西安地区,唐代的壁画墓除上述的帝王陵及陪葬墓外,在西安市郊和毗邻的京畿地区,还发现了大量的唐代壁画墓。重要者有武周天授元年金乡县主与其夫于隐的合葬墓,天宝四年苏思勗墓,兴元元年唐安公主墓,显庆三年执失奉节墓,景龙二年韦浩墓,景龙四年韦泂墓,中唐的韦氏墓,贞观四年淮安王李寿墓,景云元年节愍太子李重俊墓等。

李寿墓墓址在陕西三原县,是唐墓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墓道东西两壁,上层绘飞天、狩猎图,下层绘骑马出行图,由42匹马和81人组成,队伍严整,气势显赫。过洞及天井东西壁下层绘步行仪仗队12幅。

第四天井东西壁下层各绘大型戟架两副,旁边有仪仗队3列。第一、二、三、四过洞及甬道南壁均绘有重楼建筑。第三天井上部脱落下的壁画残片,有牛车、牛耕、播种、饲养家禽、推磨、担水、膳事等画面。

甬道口的东西壁上部各绘一飞天,下部两人,一佩剑,一持弓。甬道中部东西壁绘人物众多的内侍图、侍女图。甬道后段,东壁绘一寺院,西壁绘一道观,均有人物活动于其中。墓室西壁上部绘马厩及草料库。北壁东部绘一庭院,内有贵妇和侍女在游园及乐舞一组。南壁下部墓门两侧下部绘侍女图。壁画基本上是用铁线描,旗帜着色用平涂法,人物面部、服饰用晕染法。

唐代李爽墓壁画残存壁画25幅,较完整的有16幅。墓道进口处东壁,残留6个着乌皮靴的人的下半身。甬道口外东西墙壁上用朱红色绘宫殿。由甬道口向内,东壁画面依次为:执笏躬身男文吏、执笏直立女子、执拂尘女子、吹箫男乐人、执拂尘女子、执团扇女子。

北壁画面由东向西依次为:吹笛女乐人、吹排箫女乐人、双手捧盘女子、双手捧壶女子。西壁画面由北向南依次为残存头部、捧盘女子、捧黑色杯子女子、男子残像。南壁画面已脱落净尽。

甬道西壁画面由北向南依次为:女子、执笏躬身文吏,面部颧骨染一块红色。墓顶绘有日月、星辰、银河等。墓室壁画用彩绘,墓道壁画都用墨画。

乾陵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夫妻合葬陵。在陵园东南方向有17座陪葬墓,如懿德太子李重润、章怀太子李贤、永泰公主李仙蕙等五座墓,其墓室里的壁画更为清丽,达1200多平方米,内容丰富,反映了皇宫内的现实生活气氛较浓,与宋以后脱离现实的文人画迥然不同。

在陪葬墓,壁画几乎布满了墓道和前后墓室的四壁及顶部,进入墓道仿佛到了一个地下画廊。

永泰公主墓入口处以飞腾于流云中的青龙和白虎为首,后面紧随一组威武雄壮的仪卫队伍。左青龙、右白虎在这里不仅是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表示方位。在我国古代有“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它是用来象征天空的。

古人把星空分别划成了固定的区域。《史记•天宫书》里把星际天宇归纳成四大区域,即东宫、西宫、南宫、北宫,四宫分别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作为代表。这样,天空宇宙便通过“四神”的形象呈现在古人的脑海中了。仪仗出行图是这一时期唐墓壁画的重要题材。永泰公主墓东西两壁中就绘有30人的步行仪仗队。以东壁为例分为5组,每组6人,这种仪卫形式可能是模仿皇后仪仗中之诸卫,而超越了公主一级的仪仗制度。

前墓室东西两壁的宫女图,久享盛名,为人称道。整个画面绘有30个面色红润、身着宫装的唐代妇女。其中以东壁南侧的一幅宫女图最为精彩。左起第一人双手托着披巾,挺胸趋步前行,姿态雍容华贵,似为领导,嗣后宫女面相和神态各异,服饰与发式不同,分别捧盘执杯,抱物持扇或拿拂尘,或端蜡烛,由九人组成向同一方向徐徐行进的队列。

这是一些站立人物的排列,作者巧妙地利用空间的效果,给人物以正、背、转、侧的前后穿插,使她们左顾右盼,相互呼应。

整个画面显得丰富而有变化,又从不同角度画出人物默颔、凝视等神态,表现了宫廷婢仆所特有端庄、拘谨、豪华而空虚的外貌与心理特点。

这幅宫女图虽然没有故事情节,只是一群生活在宫廷里面侍奉主人被人呼唤的宫女奴婢,但画家还是通过高度美化的艺术构图,使这些美女荟萃一起,流光溢彩而妖艳动人。

这些宫女莲步轻移,婀娜多姿,为整个墓室增添了美的氛围。其端杯侍女头梳螺髻,面颊丰润,娥眉朱唇。袒胸、纱巾披绕双肩,长裙曳地,“S”形宛转着窈窕的身姿,双手托高足杯,显出柔美的体形曲线,风韵殊艳,神采奕奕。

整个前后墓室,上圆像天,绘有日、月、星、辰,东边绘有一轮冉冉升腾的红日,下边衬托着连绵不断的群山和波涛汹涌的海水,红日内挺立着一只三足鸟;西面一轮清辉冷艳的明月高挂太空,月内隐约可见“桂树檐宫”“玉兔捣杵”“嫦娥起舞”“吴刚酿酒”,给人以无尽的遐思。在淡青色的顶部,还绘有许多小白点,是宇宙内星辰的代表。下方法地,绘有唐代建筑,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天圆地方”之说。

妇女形象,是唐墓壁画中的主要表现对象,处理不好,就会千篇一律。这幅宫女壁画并没有什么故事情节,然而,平淡的生活情节,一经画家巧妙构思,竟妙趣横生。

这幅壁画,无论是构图设计,还是形象塑造、勾线敷彩,均能代表唐代人物画的高度水平。画中这群风华正茂的女子,以其特有的风采,闪现着永恒的艺术魅力。

在懿德太子李重润墓,青龙、白虎北边绘有两幅阙楼仪仗图壁画,其阙楼宏伟高大,为三出阙即一母阙、二子阙,天子用三出阙。三出阙是阙这种建筑物中等级最高的一种,表现出古代的等级,也是阙这种建筑发展到唐代的实物资料。

紧接着是仪仗队,此画以浓艳的色彩和工整的线描,表现出太子大朝时的仪仗场面。画上的将士身着盔甲,穿战袍,旌旗猎猎,鼓角阵阵,做行进状,可以看出分步队、骑队、车队3个部分,气势雄浑,场面博大,洋溢着激昂的旋律。

阙楼仪仗图背面的城墙构筑精细,可看清女墙、马面等,并陪衬以远山为背景,山上种植松柏,笔法细腻,在唐墓壁画中实属罕见。

在第一过洞东西壁上,各绘有四只神骏英武的豹子及牵豹武士,他们身穿黄袍,脚蹬长靴,左手牵豹,其中两人的腰际带有铁抓,当为驯豹工具,豹子朝前警望跨步疾走,长尾斜垂,给人一种凶猛桀骜之感,但驯豹人则显得悠闲自信。表明豹子已经训练有素,驯豹人胸有成竹。在人与人之间还绘有树木、山、石等,这就是蜚声世界的《八豹图》。

在第一、二天井的东西壁上,绘有大型列戟图4架,每架12杆,戟头下有虎头小幡,幡下面有红、绿、黄各色彩带。戟架前立两排仪仗队,每队12人。

唐代的列戟制度,表示爵位高低,48杆戟的仪仗,在陕西境内还是首次发现,属帝王使用的仪卫。

狩猎活动在唐代贵族集团中非常盛行,他们在酒醉饭饱之余,常游猎逐兽山林,消遣射禽苑中。有时狩猎活动规模很大。

绘于章怀太子墓墓道东边表现狩猎出行的《狩猎出行图》,画面上以古树青山为背景,由40多匹人马和2只骆驼组成。前面有4匹奔马为先导,在一手持旌旗的骑者后面,数十骑人马前呼后拥,中间一骑高头白马的人物,神情严肃自若,可能是出行中的主人。这些强健的猎手佩弓带箭,架鹰携犬,气氛热烈,场面雄阔,生动地反映出墓主人出行的煊赫。

章怀太子墓的《打马球图》,气势壮阔,共有20多骑人马,骑马者均带幞头,腰间束带,黑靴。有的手执偃月形鞠杖。最前面一个,勒缰跃马,迅疾反转,举仗欲击飞球。其他几人驱马腾空,向前拼争。其后数十人各乘强壮的骏马,纵横驰骋,穿行在古树青山之间。画面以特有的语汇勾画出疾驰的马蹄,杖球的声响,激烈的气氛,逼真地再现了1000多年前马球运动的盛况。

绘于同一墓道的《观鸟扑蝉图》壁画,则反映了宫廷生活中的一个游园场景。一雍容华贵的妇人,一手挽巾,一手执金钗,抬头仰视飞鸟;一妙龄少女头梳双髻着男装,双袖飞扬,神情专注地欲扑打树上的鸣蝉;另一侍女双手托巾交叉胸前,表情沉静若有所思。

作者通过观鸟扑蝉的生动情节,描绘了3个不同性格特点的妇女形象。鸟的飞动,蝉的嘶鸣,举钗观鸟,甩袖扑蝉,静中取动,为画面增添了静动两相映衬的韵律感。

通过画匠的神来之笔,无论是3位宫女观鸟、扑蝉,还是伫立不动,仅凭不同的眼神与注视方向,就淋漓尽致地提示出她们正当青春年华,却幽居深宫的悲凉内心世界。

唐代长安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当时外国使节、宾客纷至沓来,中外文化、经济交往十分频繁。《礼宾图》形象地记录了这一史实。

画面共有6人,左边3人为唐鸿胪寺官员,他们头戴笼冠,身着红色袍服,手执笏板,气度不凡,举止威仪,正侃侃商谈,接待友好宾客。第五人头戴羽冠,身穿红领袖白袍,腰束宽带,黄靴。

据《旧唐书》有关日本、高丽的记载推断,似为日本或高丽使节。其他两人可能是东罗马使节和我国东北少数民族来宾。他们彬彬有礼,拱手静立,等待主人迎接。此画人物形象各具特点,勾勒精细,笔触酣畅,是一幅高水平历史人物图卷。

乾陵陪葬墓中的壁画,是我国民族传统绘画的基本形式之一。这些墓壁画的出现,闪耀着唐代工匠们的智慧才华,不仅是人们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的窗口,而且能使今人直接观赏唐代绘画之妙,感受唐代绘画之美。

『贰』 中国古代唐代有哪些著名的画家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唐朝时期绘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大唐处于封建社会盛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经济繁荣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地频繁与活跃,都给文化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运,使绘画艺术形成灿烂辉煌的局面,涌现出一批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
唐代绘画体裁仍以人物画为主,宫廷衙署及寺观壁画占相当比重,褒扬功勋的功臣画像仍在继续,石窟及寺观壁画较南北朝有着更大的发展,其规模之宏伟、技艺之卓绝在历史上都是空前的。佛寺壁画中流行大型的经变题材,如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美好图景的《西方净土变相》,其中穿插描绘有大量的生活场景,塑造的佛教形象中人性化的成分明显增强,甚至出现以宫娃为模特塑造菩萨形象的现象,附于佛寺壁画中的供养人占了更大壁面,这一切都展示出佛教绘画适应社会好尚而趋于世俗化的倾向。
唐朝初期,那时候社会刚刚开始稳定,还没有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那时候的绘画,主要还是存留着前朝的余风。那时候的山水画,主要还是注重在用笔方面,用笔十分细致,还没有什么特别的风韵。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他国交往的日益频繁,绘画的风格也开始逐渐增多了起来。随着文化的不断进步,佛教也随之盛行起来。随着佛教的兴盛,寺庙等建筑开始流行起来,因此壁画成了当时的流行品。
那时候最为著名的人物,当属闫氏一族,族人都以画作出名。最为有名的就是阎立本了,他的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像》、《步辇图》等。而后就是吴道子了,他对于花鸟、人像和草木等方面都十分擅长,最为擅长的就是壁画创作。他所描绘的人物的衣服宛如被风吹起般真实,被称为“吴带当风”。
那时候的绘画,最为著名的就是敦煌220窟中的壁画,这些体现了当时在绘画方面最高的成就。
这里介绍唐朝绘画代表人物阎立本绘画作品。

唐朝时期阎立本绘画赏析
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出身贵族,家中极为显赫,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孙,父亲阎毗是北周驸马,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女儿清都公主。
阎立本擅长工艺,富于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兄长阎立德擅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代表作品《萧翼赚兰亭图》《步辇图》《历代帝王像》《职供图》《锁谏图》《十八学士图》《北齐校书图》《画孔子弟子像卷》《竹林五君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孝经图卷》《太白醉酒图》《山水画》《龙舟图》《精品人物图》《出游图》《佛图》《观音大士圣像》等。
唐朝时期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赏析
《萧翼赚兰亭图》原本已佚,但原本的由来在唐代何延之的《兰亭记》中有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痴迷王羲之书法,曾三次向辩才索要《兰亭序》,均被他一再矢口否认。唐太宗无奈,只好按宰相房玄龄之计,派监察御史萧翼乔装潦倒书生,与辩才结成忘年交,取得他的信任,然后乘辩才不备,偷取《兰亭序》,回长安复命。相传,唐代画家阎立本根据这个故事,画出了《萧翼赚兰亭图》。而现存三本宋代摹本是根据已佚的《萧翼赚兰亭图》描摹的。
《萧翼赚兰亭图》辽宁藏本赏析

《萧易赚兰亭图》宽158cm,高28cm(辽宁藏本)该图以辩才和尚与萧翼为中心,图左一老一少正在煮茶。一童仆手抱《兰亭记》从右方出来。
《萧翼赚兰亭图》绘煎茶情景,笔致细微难得,尤在细节的刻画。如辽博所藏之幅,图中绘一“具列”,长方形的四足小矮床,上陈圆形器皿一,带托的茶盏一,具列的编竹之迹宛然可见。
《萧翼赚兰亭图》台北藏本赏析
《萧易赚兰亭图》宽65cm,高28cm(台北藏本)该图无款印。该画后面有宋代绍兴进士沈揆、清代金农的观款,还有明代成化进士沈翰的跋文。老僧辩才约八十高龄,面目清秀,手持拂尘。前倾之身坐于禅榻之上。辩才和尚的位置处于画面的正前方,与对面的萧翼正侃侃而谈。萧翼恭恭敬敬袖手躬身坐于长方木凳之上,似正凝神倾听辩才和尚的话语。一侍僧立于两者之间。画面的左下角为烹茶的老者与侍童,形象明显小于其他三人。右下角有方茶几,上面放着茶碾、茶罐等器物。
台北藏本画面上共有五人,二主三从。图左侧执挥尘据禅榻坐者为和尚辩才,戴幞头与辩才对话者为萧翼,侍僧在侧端坐,执事者二人,作拨炉煮酒状。
图中萧翼面目清秀,浓眉美须,身穿宽衣长袍,正在叙谈,为微服私访、对方辩才长眉下垂,侧耳恭听,和颜相待。侍僧坐于二主中间,一方面听叙,一方面侍从。二主一侍成三角形构图,将画中三人表情刻画得淋漓致尽,有声有色,神采弈弈。图中无布景,只从辩才的坐姿,手持挥尘,据禅榻及一长竹,知是在深深寺院,坐在弹榻上的辩才已是年迈体弱,一听太宗要卷,满口答应,频频点头。作者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具有肖像画的特征,其画面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画笔着墨技艺高古,用色和阶沉着。
台北藏本描绘了佛门中以茶待客的情景,再现了一千多年前烹茶、饮茶的部分细节。形象生动而妙趣横生。画中左下有一满脸胡须的长者蹲坐在风炉前,炉上置放一锅,锅中水似已煮沸,刚放下茶末,长者左手执锅柄,右手持茶夹搅动茶汤。一旁,一童子弯身,双手捧着茶托、茶碗准备分茶,以便向宾主奉茶。长者专注地备茶,童子小心翼翼地等待,表情传神,刻画入微。另外,在炉边的茶几上置有茶托茶碗、一枚碾磨茶叶的荼碾、一盛茶末的茶罐等用具。
《萧翼赚兰亭图》北京藏本赏析

该图绘四人,左为一僧端正地坐于一竹篾坐垫、靠背的椅上,面部的笑容、捋起的衣袖及右手前伸的动态,表明他正在兴致高昂的谈论某事,身姿较为端正。图右绘一中年书生和僧人相对坐于鼓形凳上,面容清瘦,专注的表情和身体前倾的动态,表明了他对僧人谈话的极力迎合。中年僧人、书生身后各有一童子相随。
前后旧绢隔水钤“南师中印”、“伯谦精鉴”、“龙有鉴赏”等收藏印五方,尾纸附旧拓《兰亭序》帖,帖后有南宋王厚之,元王蒙、张翥题跋,三人题跋中均未谈及图画,该帖钤有收藏印二十九方。
北京藏本在人物动态和艺术风格上和辽博本较为接近,但省略了僧人身后仆从烹茶的情形,另在僧人坐姿、仆从及器物等上与辽博本也有不同之处。
唐朝时期阎立本《步辇图卷》赏析

阎立本《步辇图卷》
《步辇图》,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39厘米,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描绘了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图中李世民威严而平和,端坐在宫女抬着的步辇之上,另有几位宫女为太宗撑伞、张扇。画面左边站立三人:红衣虬髯者为宫中的礼宾官员,其后身着藏服者为吐蕃使者禄东赞,最后着白袍者为内官。作者不仅再现了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更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不同身份、气质、仪态和相互关系,并具有肖像画特征。

《步辇图》卷是鲜见的体现出阎立本绘画水平的宋人摹本。此图卷后有宋章友直(伯益)篆书题记,另有米芾等观款。书幅上钤有金章宗完颜璟,明郭衢阶、吴新宇,清梁清标、纳兰成德、清仁宗顒琰等人收藏印章。经《宣和画谱》、《清河书画舫》、 《珊瑚网》 、《式古堂书画汇考》、《佩文齐书画谱》等书著录。

唐代时期阎立本《历代帝王图》赏析
《历代帝王图》,绢本设色,纵51.3厘米,横531厘米,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全图共描绘了十三位帝王形象,每位帝王旁均有榜书,有的还记叙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画家既注意刻画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不同的环境命运,成功的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典型历史人物形象,体现了著者对这些帝王的评价。全卷用线为铁线描,衣纹、胡须等匀细而挺拔,用色浓重、晕染显著,为古画造诣的上乘之作,足可作为初唐绘画的样本。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一,前汉昭文帝刘弗陵汉昭帝刘弗(前94年-前74年),汉武帝少子,武帝崩后继位。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八岁,遵照武帝遗诏,由霍光辅政,在位13年,病死,终年21岁。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二,汉光武帝刘秀,后汉开国皇帝,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王夫之说他“允冠百王”。新莽末年,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皇家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更始三年(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或“东汉”。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三,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四,吴主孙权,字仲谋,祖籍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生于下邳(治今江苏睢宁西北)。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孙权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后裔,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章武二年(222年),孙权称吴王,建兴七年(229年)称帝,正式建立吴国。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五,蜀主刘备,字玄德,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庙号烈祖。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六,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公元265-290年在位。公元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七,陈文帝情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八,陈宣帝顼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九,陈废帝伯宗,南朝陈朝的第三代皇帝,陈文帝嫡长子,字奉业,小字药王,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 。武帝永定三年立为皇太子。文帝死即位,年少,叔父陈顼专朝政,被以皇太后令废为临海郡王。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十,陈后主叔宝,字符秀,南北朝时代南朝陈国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不理朝政,日夜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军南下时,自恃长江天险,不以为然。祯明三年(589年),隋军入建康,陈叔宝被俘。后在洛阳城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曰炀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十一,北周武帝字文邕,汉化鲜卑人,小字弥罗突,公元560—578在位。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宇文泰第四子。曾用年号:保定(561-565)、天和(566—572三月)、建德(572年三月-578年三月)、宣政(578年)。谥号武帝,庙号高祖。陵墓孝陵。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十二,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

《历代帝王图》十三位帝王之十三,隋炀帝杨广,隋朝的第二任皇帝,唐时谥炀皇帝,其孙皇泰帝杨侗谥为世祖明皇帝,夏主窦建德谥闵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隋文帝杨坚次子,母文献独孤皇后。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即位之后,对于国政有恢宏的抱负,并且戮力付诸实现。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营造东都洛阳城,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推动大建设,开创科举,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等。
唐代时期阎立本《职供图》赏析

阎立本《职供图》
《职贡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画描绘的是唐太宗时,婆利国和罗刹国千里迢迢前来朝贡的情景。画中共有二十七人,其中白衣虬髯骑白马的人是罗刹国使者,身后有仆从打着伞执着扇,抬着礼物。左边穿长袍手里托着珊瑚打着伞盖的人是婆利国使者,他的随从也带着各式各样的礼物。整幅画设色淡雅,人物造型奇特,线条流畅自然。

此图表现的是唐朝时期西域使臣拜见大唐天子的情景,参见队伍排列成队,正行进在郊野丘陵间。中间穿白色长袍、骑高头大马者为使臣,身后有举伞持扇的卫侍。队伍中的人们持有各种不同的贡物,有的手捧珊瑚,有的肩打象牙,有的抱着假山钉,有的抬箱顶罐。一只似羊的牲畜也被作为礼品送来,它与中原羊有所差异,犄角细长,形体较为消瘦。使臣队伍中的人们形象各异,姿态不一,或长须连鬓,或肤色黝黑,或大袍裹身,或赤膊袒胸,仅围短裙,显然属于不同民族,有些甚至来自热带。
唐朝时期阎立本《锁谏图》赏析

唐 阎立本 绢本设色 纵36.9厘米 横207.9厘米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此图旧传为唐阎立本作,虽为元、明摹本,但仍不失其原有风格。表现的是十六国汉廷尉陈元达向皇帝刘聪冒死进谏的情景。生性荒淫奢侈而残暴的匈奴君主刘聪,耗巨资为宠妃建宫殿,陈元达冒死进谏,被暴躁的刘聪下令将他全家处斩,后被刘贵妃解救。画面表现的就是陈元达用铁链将自己锁在树上的情景,气氛紧张,人物表情十分传神生动。

唐代时期阎立本《十八学士图》赏析

唐代画家阎立本《十八学士图》立轴绢本设色画纵174.1厘米,横103.1厘米,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
唐太宗时建文学馆,收聘贤才,以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姚思廉、薛收、褚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素、虞世南、蔡允恭、颜相时、许敬宗、薛元敬、盖文达、苏勗十八人并为学士。后薛收死,召刘孝孙补之。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题十八人名号、籍贯,称十八学士,藏之书府,时人倾慕,谓之登瀛洲。
唐玄宗开元时,于上阳宫食象亭,以张说、徐坚、贺知章、赵冬曦、冯朝隐、康子元、侯行果、韦述、敬会真、赵玄默、吕向、咸廙业、李子钊、东方颢、陆去泰、余钦、孙季良为十八学士,命董萼画像、御制赞,为千秋翰苑盛事。
清代瓷器上的十八学士图,即源于此。唐朝著名的学士还有司马贞、李延寿、司马才章、令狐德棻等。
唐朝时期阎立本《北齐校书图》赏析
《北齐校书图》该画为纵80厘米,横240厘米。据北宋黄庭坚题跋所记述的内容看,此图的后半已有所不同,图左的奚官、马匹已是后加,原来的半段早在南宋时已经丢失了。由此看来,现存的《北齐校书图》摹本已是后人拼凑的临摹之作。画面表现的是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文宣帝高洋命人校勘五经诸史的故事。
唐朝时期阎立本《画孔子弟子像卷》赏析

《孔子弟子像》绢本,设色,纵32.3厘米,横870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此画是唐代杰出画家阎立本最大最长最佳的一幅巨作,是画家传世的六件作品之一,后在近代被日本军火商买走,并被列为国宝。最后在中贸圣佳拍卖公司购得,迎回国内,曾经引起过轰动。此画最终被首都博物馆以超低价提前收购。
《孔子弟子像》全图采取平列式构图,无背景,墨笔勾勒,着色,人物形象各异,须眉生动。绘孔子弟子立像五十九人,无名款。从体貌上对照,第三人即为孔子,以后诸人亦形态相仿,顺序一致,惟个别处有遗漏或增补,如子迟和子贡之间缺子夏,孔子前多出两人。但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宋·无款《七十二贤相》卷进行对比,本幅画所绘为孔子及弟子像内容是确凿无疑的。
唐代时期阎立本《竹林五君图》赏析

《竹林五君图》,唐代,全幅137.2x74.3公分,诗塘39.8x74.5公分,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阎立本(约公元七世纪),榆林盛乐(今绥远和林格尔)人。他和他的父亲阎毗,哥哥阎立德都擅长于绘画。曾奉令描绘各邦蛮夷、职责、卤簿、秦府十八学生、凌烟阁功臣等图像。 画中有清高宗题字,高宗认为这幅画是描绘“晋竹林七贤”稽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其中王戎与山涛没有画入图中。左下角的竹杆上有“阎立本画”的款字,当为后人假托之作。
唐朝初期阎立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赏析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唐朝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唐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

图画功臣于凌烟阁并非始于唐代。庾信《周国柱大将军纥干弘神道碑》中有“天子画凌烟之阁,言念归臣”的句子,可知北周政权也这么干过。崇重功臣、能臣的精神,延续了一个多世纪之久。而唐朝的凌烟阁建在长安城内(太极宫)三清殿的旁边。阁中又隔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均为功高宰辅的大臣;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这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均面北而立,以示为君臣之礼。
这二十四位功臣是: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司空、凉州都督、河间元王李孝恭、司空、莱国成公杜如晦、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师、郑国文贞公魏征(魏征)、司空、梁国公房玄龄、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申国公高士廉、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特进、卫国公李靖、特进、宋国公萧瑀、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褒忠壮公段志玄、辅国大将军、夔国公刘弘基、尚书左仆射、蒋忠公屈突通、陕东道行台右仆射、郧节公殷开山、荆州都督、谯襄公柴绍、荆州都督、邳襄公长孙顺德、洛州都督、郧国公张亮、光禄大夫、吏部尚书、潞国公侯君集、左骁卫大将军、郯襄公张公谨、左领军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礼部尚书、永兴文懿公虞世南、户部尚书、渝襄公刘政会、光禄大夫、户部尚书、莒国公唐俭、光禄大夫、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徐州都督、胡国公秦琼。
《历代帝王图卷》的这一艺术成就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新水平,在古代绘画史的发展上有着重要地位。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孝经图卷》赏析

唐代南宋,阎立本《孝经图卷》,手卷,绢本设色,纵18.6厘米,横529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本幅所描绘的《女孝经》,是唐代郑氏所撰写的重要女性教育经典。书中仿照《孝经》的形制与用语,并模拟东汉曹大家(班昭)与诸女的问答,以告诫体讲述孝道的意涵,以及各种女性应该遵守的礼仪。

《女孝经》原本分成十八章,此本目前仅存前九章,历述不同阶层的妇女应该遵守的妇道,以及事奉公婆、丈夫等人的原则。其内容象是以夫为天、善事舅姑与亲族、勤于纺绩等,都是承续班昭的《女诫》而来。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太白醉酒图》赏析

阎立本《太白醉酒图》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山水画》赏析

阎立本《山水画》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龙舟图》赏析

阎立本《龙舟图》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精品人物图》赏析

阎立本《精品人物图》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出游图》赏析

阎立本《出游图》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佛图》赏析

阎立本《佛图》
唐朝初期著名画家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赏析

唐 阎立本《观音大士圣像》
《观音大士圣像讃》:海震潮音说普门,九莲华里现童真;杨枝一滴新甘露,散作山河大地春。
传唐代阎立本观音大士像拓本。原石刻由湖北汉阳归元禅寺藏。取佛家《楞严经》中“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偈语得名。(“归元”二字源出《易经》“元者善之长也。干元资始,坤元资生,而易行乎其间,此万法归一”)。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由浙江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因系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曹洞宗,故名归元禅寺。
大多数寺庙之铭牌,均横书悬嵌于寺庙门楣,而归元寺为直匾,全国罕见,堪称丛林一奇。清道光(1821-1850)之前,归元寺名横书,道光皇帝欣闻白光、主峰行善积德,功德无量,亲赐玉玺一方,其上阳文篆刻“敕赐曹洞宗三十一世白光主峰祖师之印”,以嘉其行。此后归元寺地位在佛教丛林中大大提高,寺名改为直书。
唐高宗时,民间流传有一句话,叫“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左相和右相都是唐朝高宗李治朝廷的宰相。左相姜恪是战场上屡立功劳的武将;右相阎立本,是才能出众、赫赫有名的大画家。

『叁』 求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7.18课的内容结构图

高中历史合集网络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历史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肆』 《山居秋暝》全文的意思

意思: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原诗: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出自:唐 王维《山居秋暝》

(4)临沂唐会电影城内构图扩展阅读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这首诗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

王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伍』 《唐人街探案》抄袭《神探夏洛克》持此观点的人有何证据

唐2》属于一部推理动作喜剧冒险系列电影,要把这么多种元素融汇到一部电影里,而且不会让人觉得生硬,难度堪比执导春晚。更重要的是,排在春节档这样一个全民观影的超级大档期,创作者还得考虑多元化的受众,你得让最大比例的人笑,也得让最大比例的人觉得动了脑,这也太不容易了。

可能是这次节档《唐2》太火了,人怕出名猪怕壮嘛某乎。某乎各个大佬对《唐2》进行了一番diss,一一抽了一个话题,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唐2》抄袭《神探夏洛克》,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

三.关于剧情:

1.糖厂

《唐2》中警方为寻找凶手从案发地取样在电镜下分析现场成分,神夏从小男孩被绑架走的地方从凶手的脚踩过的木地板取样;前者分析出了糖,后者分析出了PGPR聚甘油脂肪酸,接着二者都分析出了一个关键地点。天哪!居然都是废弃的糖厂诶!虽然一一并不太理解为啥会分析出糖分,但还是感觉好厉害的样子。

2.左撇子

诚然,推理作品中利用嫌疑人的左撇子来进行判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但是根据习惯来推断凶手的常用手应该是一个有非常大发挥空间的内容。然而唐2和神夏中,又出现了几乎一样的推断方法:水杯放在左手边。对于这一点的运用,神夏还增加了很多使人物更加真实的细节,比如说黄油刀放在放在左手边,插插头习惯插左边的,纸和笔放在电话的左手边等。一一很好奇,对于有强迫症的人来说,即使是右利手,水杯应该放在左手边还是放在左手边啊。可能这不是侦探的考虑范围内?

3.医生的装扮

一开始凶手一出场就觉得在神夏中似曾相识,淡金的头发和与医生相关联的身份背景,但是不仔细看还真没意识到这两位凶手的衣服领带颜色居然都是一样的,还有同款大背头。

4.一开始对于案情都是没有发现相似之处,所以大招都是要留到最后的吗?

但是一一觉得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破案本身,而在于唐仁和秦风这种少年和油腻大叔的混搭,以及将中国元素符号化,将东方哲学融进电影里,导演的独具匠心可见一斑。

《唐人街探案》是一个很精彩的故事,甚至可以衍生出一个足够精彩的系列电影,可以成为经典。但是,一一觉得《唐2》还是比《唐1》差,推理的内核足够稳固,剧情的逻辑足够顺畅,但是陈思诚选择了最适合大年初一的剧情模式,用喜剧的方式把前期的细节慢慢铺开,直到最后三十分钟,当他们开始正经回想案情的时候,电影才称得上精彩,唐人街探案二在喧嚣的剧情下面藏了一个好剧本,但搞笑太多了。很期待下一部唐人街探案不在春节上映,希望陈思诚能真正拍一部中国的侦探片。

『陆』 簪花仕女图提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意识和风俗风貌

《簪花仕女图》是周昉贵族人物画风格的代表。画家如实的描绘了在奢靡风气支配下的唐代宫廷仕女嬉游生活的典型环境。同时也体现出贵族仕女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游戏于花蝶鹤犬之间的生活情态。

『柒』 中国十大名画中的唐宫仕女图的详细资料如长宽多少,现在何处等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宫仕女图》系列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唐代作为封建社会最为辉煌的时代,也是仕女画的繁荣兴盛阶段。中国古代仕女众生像,“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唐代仕女画以其端庄华丽,雍容典雅著称,《唐宫仕女图》展示着“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唐代美女众生像。 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以及晚唐的《宫乐图》。它们所表现的贵族妇女生活情调,成为唐代仕女画的主要艺术特征。
张萱、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画大家, 驰誉丹青。张萱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时誉,不仅能够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善于巧妙地刻画出“金井梧桐叶落黄”这种宫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周昉出身显贵,多画宫廷妇女,其风格为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榴劲简,色彩柔丽,独树一帜。

所以唐宫仕女图是画的一个系列是称呼并非是一幅画,各副图的详细信息可打开参考资料。

『捌』 求一篇 扬州文化社会调查 报告 ! 1500字

关于扬州八怪的社会实践调查
前言:

扬州自隋唐以来,即以经济繁荣而著称,虽经历代兵祸破坏,但由于地处要冲,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战乱之后,总是很快又恢复繁荣。进入清代,虽惨遭十日屠城破坏,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发展,又呈繁荣景象,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大都会和全国的重要贸易中心。康乾盛世以来,社会安定,文化昌盛,中产之家乃至平民中稍富有者,亦求书画悬之室中,以示风雅,民谚有“家中无字画,不是旧人家”之说。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本地画家及各地来扬画家稍具名气者就有一百数十人之多,其中不少是当时的名家,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开创性贡献的绘画大师,“扬州八怪”也就是其中的声名显著者。

扬州八怪是清康乾年间活跃在扬州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八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基本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还有高凤翰、华岩,边寿民、闵贞等,共有十五六人之多。

扬州八怪主张推陈出新,自立门户。在艺术创作上师法自然,抒发性情;在绘画风格上,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在表现手法上,追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他们与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正统画派相对立,而被称之为“怪”,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的改变,这“怪”名已由贬变褒了。

扬州八怪绘画或工或写,情趣横生,形神兼备,耐人寻味。其积极创新的精神,给传统的保守派以有力的冲击,对后世画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扬州八怪的形成

1、依河临江,交通便利

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扬州位于长江和运河的交汇处,交通便捷,人才因此频繁来往,物资也因此而频繁交流,地区日益富庶。扬州兴于汉,盛于唐,唐人杜牧早有“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诗句。至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扬州再次走向繁盛,成为长江之滨,运河之畔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

2、百业兴旺,盐业为最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位于长江与运河交界处。得交通之利,既是漕运的重要通道,又是淮盐的集散地。康乾年间,扬州在盐业的带动下,出现了百业兴旺的格局。如漆器、玉器、雕版印刷等。在全国享有盛誉。

3、官吏崇文,盐商养士

扬州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当时地方官员如王士祯、孔尚任、卢见曾等,十分重视文化。常常是“昼了公事,夜接词人”。学者名流得到礼遇。当时盐商又多行养士之风,常常举行诗文酒会。在此之下出现了“天下文士半集维扬”的盛况。

4、石涛倡导,借古开今

石涛晚年客居扬州。他在绘画上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在艺术上主张“天法而法乃为至法”。从理论到实践,开清代文化变革创新之先河,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但不受传统精神束缚,反对墨守成规,敢于破陈法,为扬州八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李玉棻说。

1.郑燮(1693-1765),字郑燮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今人谓之为八怪之首,他的代表作是《竹石图》。近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2.高翔(1672-1734),又称高其佩,字韦之、韦三,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先辈自山东迁至辽宁铁岭,隶汉军镶黄旗,曾任刑部侍郎。为“扬州八怪”罗聘之师。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画,他开创的“指画”成为绘画中一个重要流派。

3.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他博学多才,五十岁金农后始作画,终生贫困。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又谓金农体或冬心体,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甚为好看。

4.李鳝(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

5.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黄慎一字恭寿,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有《蛟湖诗集》存世。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6.李方膺(1695--1755),字虬仲,号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人、抑园、借园主人等,江苏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临沂)知县,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在安徽潜山和合肥任知县,仍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

7.汪士慎(1686--1759),字近王世贞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

8.罗聘,(1733-1799)清代著名画罗聘家,字大,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金牛山人、洲渔父、师莲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后为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其代表作有:《物外风标图》(册页)、《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成阴障日图》、《谷清吟图》、《画竹有声图》等。著有《香叶草堂集》。

扬州八怪画家突破了“正宗”的束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重在自己创造与发挥,穷其一生,为创造新的画风而努力。无疑,他们对中国画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他们的创作思想和众多的作品,都是我们学习继承的宝贵遗产。

三、扬州八怪“怪”在哪里?

答:扬州八怪“怪”在坎坷波折的身世、独辟蹊径的立意、不落窠臼的技法、挥洒自如的笔锋、特立高标的品行。在封建制度极端残酷又大兴文字狱的时代,他们却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无怪乎当时一督抚摇头直称“怪哉、怪哉”。邓拓在咏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时曾写道“歌吹扬州惹怪名,兰香竹影伴书声”,可以算作对他们“怪”之特点的总结吧。

四、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扬州八怪”知识广博,长于诗文。在生活上大都历经坎坷,最后走上了以卖画为生的道路。他们虽然卖画,却是以画寄情,在书画艺术上有更高的追求,不愿流入一般画工的行列。他们的学识、经历、艺术修养、深厚功力和立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已不同于一般画工,达到了立意新、构图新、技法新的境界,开创了一代新画风,为中国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业。 扬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官场的腐败,富商的巧取豪夺,都有所了解。他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贫富差别,结合自身的遭际,对社会产生了强烈不满。对遭受苦难的人民,他们常寄予深切的同情,并代为发出愤怒之声。但由于他们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而当时的清王朝又正处于盛世,他们的感慨和不满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他们当中,作官的力争能有所建数,使百姓安居乐业,以维护封建秩序。无意官场的,则洁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标榜。然而,他们又不可能摆脱对地主官商的经济依附,所以常处在思想矛盾的极端痛苦之中,在愤世嫉俗之外,不得不妥协以求生存。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文人画自唐宋兴盛起来,逐步丰富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留下大量的作品,这是中国绘画的骄傲。明清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众多的画派,各具特色,争雄于画坛。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以“四王”为首的虞山、娄东画派。而在扬州,则形成了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画风。这些画家都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绘画传统,但他们对于继承传统和创作方法有着不同的见解。 “扬州八怪”诸家尊重传统,但他们与“正宗”不同。他们继承了石涛、徐渭、朱耷等人的创作方法,“师其意不在迹象间”,不死守临摹古法。如郑板桥推崇石涛,他向石涛学习“撇一半,学一半,未尝全学”。 石涛对“扬州八怪”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他提出“师造化”、“用我法”,反对“泥古不化”,要求画家到大自然中去吸收创作素材,强调作品要有强烈的个性。 石涛的绘画思想,为“扬州八怪”的出现,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扬州八怪”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扬州八怪”从大自然中去发掘灵感,从生活中去寻找题材,下笔自成一家,不愿与人相同,在当时是使人耳目一新的。人们常常把自己少见的东西,视为怪异,因而对“八怪”那种抒发自己心灵、纵横驰骋的作品,感到新奇,称之为怪。也有一些习惯于传统的画家,认为“八怪”的画超出了法度,就对八怪加以贬抑,说他们是偏师,属于旁门左道,说他们“示崭新于一时,只盛行于百里”。赞赏者则夸他们的作品用笔奔放,挥洒自如,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打破当时僵化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新的生机。
扬州八怪艺术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极为光彩的一页。他们的创作思想与艺术实践哺育了后来画人,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出现的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华、蒲华、齐白石、陈师曾潘天寿、徐悲鸿等艺术大师,无不深受其影响。“扬州八怪”的创新精神,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五、扬州八怪对于当代的价值

扬州八怪”的存世书画作品为海内外200多家图书馆和博物馆收藏。300多年来,他们开创的一代画风,不仅在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艺术界一直受到广泛重视,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扬州八怪”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扬州八怪”学术研究遍布世界各地,成果累累,知名研究专家数以百计。扬州市专门建立了“扬州八怪”纪念馆。

我想,扬州八怪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重要的已不是他们的书画技艺或作品,而是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新风格的创新精神。在那个年代,新奇与创新是怪异的,不受欢迎的,但他们没有被世俗所限制,打破了常规,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广阔新天地。现在是21世纪,创新是主流。我们应像扬州八怪那样,不墨守陈规、生搬硬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锻炼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玖』 求唐朝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内部布局,要详细一点,最好有图

太极宫:

兴庆宫历经扩建,宫城占地东西1080米,南北1250米,总占地2016亩。平面为长方形,由一道东西墙分隔成北部宫殿区南部园林区(和太极宫、大明宫南北相反);共设有六处城门:西垣偏北——正门兴庆门,西垣偏南——金明门;东垣与兴庆门相对——金花门,东南隅——初阳门;北宫垣居中——跃龙门;南垣居中——外垣为通阳门、内垣为明光门。

北部宫殿区:

兴庆殿建筑群:坐北朝南,前部有大同门,门内左右为钟、鼓楼,其后为大同殿,再后为正殿兴庆殿,最后为交泰殿。

北门跃龙门内中轴线上,正殿为南薰殿,宫城东北部有新射殿、金花落等建筑。

南部的园林区

以龙池为中心,池东北岸有沉香亭和百花园,南岸有五龙坛、龙堂,西南有花萼相辉楼、勤政务本楼等。相传龙池中曾大量种植荷花、菱角和各种藻类的隐华植物,池南岸还种有可解酒性的醒醉草。东宫垣东侧有夹墙复道与大明宫、芙蓉园相通。

以上内容整理自网络【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三个词条。

阅读全文

与临沂唐会电影城内构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