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有那些乡镇
1、新政镇
新政镇是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委、县政府驻地,幅员面积115.46平方千米。新政镇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丰富,地理位置优越,商业贸易活跃,自然资源丰富,是周围三十多个乡镇的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新政镇位于东经106°15' 23"~106°24' 14",北纬31°11' 32"~31°20' 01"。地处仪陇县西南端。
2、马鞍镇
隶属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是以县级城市定位的镇,是国家级重点旅游城镇、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故乡、“川北大木偶”发源地。全镇幅员面积53.63平方千米。马鞍镇距老县城(金城镇)34公里、新县城(新政镇)60余公里,通过南充融入成都 、重庆两小时经济圈。成巴高速公路与巴南广高速公路纵贯仪陇南北,营仪阆高速公路及规划建设的绵达高速公路横穿仪陇东西。
3、回春镇
回春镇位于仪陇县城北部,距县城57公里。东临中坝乡,南连土门镇,西靠阆中市宝台镇,北接大仪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貌以丘陵为主,多页岩丘陵。土壤以水稻土,红石谷子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全镇幅员面积41.1平方千米。
4、金城镇
金城镇隶属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大巴山南麓,距仪陇县城50公里,东与日兴镇相接,南邻双盘乡、西靠土门镇,北接三蛟镇。金城镇是全国重点镇、四川省特色小镇、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商贸型重点镇、四川省百强示范镇、省级卫生镇、省级生态镇、四川省“镇改市”标准的建制镇(已申报)、四川省首批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 金城镇是仪陇县的经济、商贸、教育、医疗,交通、物流中心,仪陇县的政治副中心。
5、永乐镇
永乐镇位于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东部,距县城47公里,距南充市107.4公里。永乐镇东与磨盘乡、大寅镇相邻,南连文星镇、永光乡,西靠安乐乡和保平镇,北接石佛乡和武棚乡;场镇由一条小河流穿绕,小河名叫肖水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貌以丘陵为主,多页岩丘陵。土壤尤以水稻土、红石谷子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全镇幅员面积49.95平方千米。
② 1949年四川高县九区帮树乡三溪村是现在什么地方
为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关于开展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创建的部署,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日前,四川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公布全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其中, 崇州市白头镇等44个镇(乡)为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四川天府新区煎茶街道老龙村等399个村为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
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是乡村治理的引领力量,将为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不同的模式和样板。据悉,名单由各地创建、推荐上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共同评审、复核和公示,最终经四川省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认定。
四川省首批
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
一、乡村治理示范乡(镇)(44个)
成都市(4个) 崇州市白头镇、大邑县安仁镇、温江区万春镇、郫都区唐昌镇
自贡市(2个) 大安区何市镇、荣县双石镇
攀枝花市(1个)米易县撒莲镇
泸州市(2个) 纳溪区大渡口镇、合江县大桥镇
德阳市(2个) 绵竹市九龙镇、罗江区鄢家镇
绵阳市(3个) 安州区花荄镇、三台县芦溪镇、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
广元市(2个) 昭化区昭化镇、朝天区曾家镇
遂宁市(3个) 射洪市瞿河镇、蓬溪县天福镇、大英县隆盛镇
内江市(2个) 隆昌市普润镇、威远县界牌镇
乐山市(3个) 井研县集益镇、沙湾区葫芦镇、市中区悦来镇
南充市(3个) 阆中市天宫镇、营山县清水乡、南部县八尔湖镇
宜宾市(3个) 翠屏区李庄镇、南溪区刘家镇、叙州区樟海镇
广安市(2个) 邻水县柑子镇、武胜县飞龙镇
达州市(2个) 渠县中滩镇、达川区百节镇
巴中市(2个) 恩阳区下八庙镇、平昌县土兴镇
雅安市(2个) 汉源县九襄镇、名山区茅河镇
眉山市(2个) 仁寿县曹家镇、东坡区三苏镇
资阳市(1个) 安岳县文化镇
阿坝州(1个) 汶川县映秀镇
甘孜州(1个) 丹巴县甲居镇
凉山州(1个) 会理县鹿厂镇
二、乡村治理示范村(社区)(399个)
成都市(34个)
四川天府新区煎茶街道老龙村
成都东部新区贾家街道菠萝村
龙泉驿区柏合街道宝狮村
青白江区城厢镇十八湾村
新都区斑竹园街道三河村
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
温江区万春镇和林村
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
双流区永安镇付家坝社区(原白果村并入)
双流区黄龙溪镇川江村
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
郫都区唐昌镇先锋村
郫都区安德街道广福村
新津区永商镇烽火村
新津区花源街道东华村
简阳市平泉街道荷桥村
都江堰市天马镇金陵社区
都江堰市青城山镇泊江社区
都江堰市蒲阳街道棋盘社区
彭州市隆丰街道石迎村(原迎春村)
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
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
邛崃市羊安街道界牌村
邛崃市固驿街道开元村
崇州市隆兴镇群安村
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
崇州市道明镇龙黄村
金堂县又新镇祝新村
金堂县栖贤街道梨花沟村
金堂县淮口街道龚家村
大邑县安仁镇新福社区(原新福村)
大邑县沙渠街道祥龙社区(原祥和村)
蒲江县鹤山街道狮子树村
蒲江县寿安街道插旗山村
自贡市(20个)
自流井区荣边镇尖山村
自流井区飞龙峡镇新国村
贡井区成佳镇吴家祠村
贡井区桥头镇白房村
大安区三多寨镇八甲村
大安区何市镇瓦高村
大安区新店镇共和村
大安区牛佛镇关刀村
沿滩区永安镇云龙村
沿滩区九洪乡莲花村
沿滩区沿滩镇詹井村
沿滩区仙市镇百胜村
荣县来牟镇一洞桥村
荣县双石镇蔡家堰村
荣县鼎新镇西堰村
富顺县代寺镇李子村
富顺县狮市镇马安村
富顺县邓井关街道新湾村
富顺县板桥镇柑竹湾村
富顺县骑龙镇大田村
攀枝花市(8个)
米易县撒莲镇禹王宫村
米易县白马镇高龙村
仁和区大田镇榴园村
仁和区大龙潭乡混撒拉村
盐边县红格镇红格村
盐边县红格镇昔格达村
东区银江镇沙坝村
西区格里坪镇格里坪村
泸州市(20个)
江阳区丹林镇梨花村
江阳区黄舣镇罗湾村
江阳区通滩镇凤龙村
江阳区华阳街道西岸村
龙马潭区特兴街道走马村
龙马潭区特兴街道魏园村
龙马潭区双加镇大冲头村
纳溪区大渡口镇凤凰湖村
纳溪区丰乐镇马村
纳溪区护国镇梅岭村
泸县石桥镇洪安桥村
泸县牛滩镇新林村
泸县喻寺镇谭坝村
合江县白米镇斗笠村
合江县真龙镇瓦房村
合江县荔江镇花桂村
古蔺县永乐街道麻柳滩村
古蔺县箭竹苗族乡前丰村
叙永县水尾镇广木村
叙永县叙永镇红岩村
德阳市(20个)
旌阳区孝感街道红伏村
旌阳区德新镇五星村
旌阳区东湖街道高槐村
罗江区白马关镇万佛村
罗江区调元镇顺河村
罗江区新盛镇老君村
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
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
绵竹市九龙镇棚花村
绵竹市剑南街道五星村
绵竹市孝德镇年俗村
什邡市蓥华镇石门村
什邡市皂角街道箭台村
什邡市马井镇双石桥村
广汉市高坪镇李堰村
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
广汉市连山镇沙田村
中江县辑庆镇尖寨村
中江县通济镇苕坡村
中江县普兴镇山川村
绵阳市(26个)
游仙区仙鹤镇洛水村
游仙区小枧镇遇仙村
游仙区魏城镇红岩村
涪城区杨家镇杨家社区
涪城区新皂镇刘家坪村
涪城区杨家镇鲜家坝村
安州区花荄镇红武村
安州区塔水镇七里村
安州区河清镇同盛村
三台县芦溪镇涪城村
三台县永明镇永明村
三台县立新镇高棚村
三台县新德镇崭山村
盐亭县巨龙镇钟沟村
盐亭县大兴回族乡林园村
梓潼县许州镇天宝村
梓潼县文昌镇东风村
江油市新安镇黑滩村
江油市大康镇星火村
平武县高村乡民主社区
平武县锁江羌族乡黄坪村
北川羌族自治县桃龙藏族乡九成村
北川羌族自治县坝底镇通坪村
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
高新区永兴镇银花湖村
仙海区沉抗镇抗香村
广元市(20个)
苍溪县五龙镇双树村
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
苍溪县白鹤乡古泉村
苍溪县岳东镇青龙村
旺苍县东河镇南凤村
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
旺苍县木门镇三合村
剑阁县盐店镇五指村
剑阁县金仙镇西河村
剑阁县普安镇水池村
剑阁县下寺镇中心村
青川县乔庄镇张家村
青川县青溪镇阴平村
利州区三堆镇井田村
利州区大石镇青岭村
利州区盘龙镇深沟村
昭化区昭化镇朝阳村
昭化区射箭镇五房村
朝天区朝天镇明月村
朝天区羊木镇新山村
遂宁市(15个)
船山区河沙镇凤凰村
船山区河沙镇梓桐村
船山区保升镇宝凤村
安居区三家镇芦城村
安居区磨溪镇老木垭村
安居区拦江镇广福村
射洪市沱牌镇二教寺村
射洪市大榆镇龙凤泉村
射洪市香山镇桃花河村
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
蓬溪县大石镇牛角沟村
蓬溪县任隆镇八角村
大英县卓筒井镇为干屏村
大英县玉峰镇斗笠村
大英县回马镇山河村
内江市(14个)
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
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
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
东兴区椑木镇红林村
东兴区高梁镇杨岭村
隆昌市普润镇印坝村
隆昌市古湖街道古宇村
隆昌市圣灯镇三台村
资中县重龙镇杨柳滩村
资中县公民镇高石坝子村
资中县双龙镇三柏村
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
威远县严陵镇兴家村
威远县界牌镇南强村
乐山市(26个)
市中区苏稽镇程扁村
市中区平兴镇三圣村
市中区悦来镇荔枝弯村
五通桥区金山镇杏林村
五通桥区竹根镇龙门村
沙湾区太平镇罗一村
沙湾区福禄镇龙柱村
沙湾区踏水镇柏林村
金口河区金河镇曙光村
峨眉山市符溪镇战斗村
峨眉山市龙门乡山河村
峨眉山市绥山镇荷叶村
犍为县寿保镇邓坝村
犍为县舞雩镇银桥村
犍为县清溪镇灌引村
井研县纯复镇田家沟村
井研县研城街道新兴村
井研县竹园镇高石坎村
井研县高凤镇红星村
夹江县新场镇东风村
夹江县马村镇龚沟村
夹江县漹城街道云吟村
沐川县沐溪镇三溪村
峨边彝族自治县五渡镇铜河村
峨边彝族自治县毛坪镇云心村
马边彝族自治县荍坝镇茶叶村
南充市(25个)
顺庆区潆溪街道板凳垭村
顺庆区渔溪镇渔溪桥村
高坪区江陵镇元宝山村
高坪区阙家镇利光村
嘉陵区李渡镇阁老村
嘉陵区一立镇塘湾村
阆中市天宫镇天宫院村
阆中市天宫镇宝珠村
阆中市洪山镇良善垭村
阆中市飞凤镇桥亭村
南部县万年镇碾盘村
南部县东坝镇打鼓山村
南部县八尔湖镇纯阳山村
南部县楠木镇牌坊村
西充县古楼镇赵家庙村
西充县义兴镇盐水垭村
仪陇县日兴镇白塔九湾村
仪陇县福临乡建华村
仪陇县赛金镇芝兰坝村
仪陇县铜鼓乡龙家店村
营山县老林镇麻柳村
营山县渌井镇兴云村
蓬安县利溪镇花房子村
蓬安县兴旺镇三青沟村
蓬安县杨家镇伏岭村
宜宾市(25个)
翠屏区李庄镇高桥社区村
翠屏区李庄镇安石村
翠屏区金坪镇罗家社区村
翠屏区牟坪镇龙兴社区村
南溪区刘家镇大庙村
南溪区裴石镇月亮湾社区村
叙州区樟海镇瓦房社区村
叙州区蕨溪镇后坝社区村
叙州区柏溪街道喜龙社区村
叙州区柏溪街道少峨社区村
江安县阳春镇姜庙社区村
江安县下长镇民主村
长宁县梅白镇洪漠村
长宁县长宁镇马村
高县来复镇大屋社区村
高县庆岭镇桥坎村
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
筠连县巡司镇银星村
珙县上罗镇代家村
珙县巡场镇三合村
兴文县僰王山镇水泸坝社区村
屏山县锦屏镇锦屏社区村
屏山县锦屏镇万涡村
三江新区双城街道崇德社区村
“两海”示范区竹海镇农林村
广安市(20个)
广安区大龙镇光明村
广安区大龙镇战斗村
广安区大龙镇干埝村
广安区大安镇夏家村
前锋区代市镇长五村
前锋区虎城镇水口村
华蓥市华龙街道柏木山村
华蓥市永兴镇马架坪村
岳池县石垭镇张口楼村
岳池县白庙镇郑家村
岳池县顾县镇羊山湖村
岳池县九龙街道马鞍山村
岳池县苟角镇石板坡村
武胜县猛山乡万民村
武胜县三溪镇观音桥村
武胜县飞龙镇卢山村
邻水县观音桥镇大安寨村
邻水县柑子镇桅子村
邻水县城北镇金垭村
邻水县石滓镇大河坝村
达州市(21个)
通川区磐石镇谭家沟村
通川区青宁镇岩门社区
通川区碑庙镇石笋村
达川区百节镇肖家村
达川区万家镇五洞村
达川区双庙镇南岳寺社区
万源市石塘镇瓦子坪村
万源市旧院镇龙潭河村
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桃溪村
宣汉县黄金镇康乐村
宣汉县漆树土家族乡朝阳村
大竹县庙坝镇长乐村
大竹县清水镇老书房何家村
大竹县川主乡平桥村
大竹县团坝镇农华村
渠县临巴镇凉桥村
渠县岩峰镇回龙村
渠县定远镇团寨村
渠县万寿镇灵感社区
开江县任市镇竹溪村
开江县回龙镇锁口庙村
巴中市(13个)
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
巴州区大和乡界牌村
恩阳区下八庙镇万寿村
恩阳区上八庙镇来凤村
南江县赤溪镇西厢村
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
南江县公山镇桥坝村
通江县民胜镇鹦哥嘴村
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
通江县广纳镇龙家扁村
平昌县土兴镇华山村
平昌县金宝街道五马社区
平昌县白衣镇长岭村
雅安市(20个)
雨城区草坝镇均田村
雨城区上里镇五家村
雨城区周公山镇余家村
名山区茅河镇香水村
名山区万古镇红草村
名山区中峰镇海棠村
天全县仁义镇红军村
天全县喇叭河镇紫石关村
天全县乐英乡爱国村
芦山县龙门镇青龙场村
芦山县龙门镇隆兴村
宝兴县大溪乡曹家村
宝兴县穆坪镇雪山村
荥经县龙苍沟镇发展村
荥经县新添镇庙岗村
汉源县九襄镇三强村
汉源县片马乡然莫村
汉源县清溪镇同心村
石棉县安顺场镇安顺村
石棉县美罗镇坪阳村
眉山市(20个)
东坡区尚义镇龚村
东坡区三苏镇新西村
东坡区秦家镇大佛村
东坡区万胜镇新星村
东坡区多悦镇正山口村
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
彭山区凤鸣街道江渔村
仁寿县高家镇鹰头村
仁寿县曹家镇梨树社区
仁寿县大化镇水利社区
仁寿县珠嘉镇棚村村
仁寿县文宫镇石家社区
洪雅县七里坪镇七里坪社区
洪雅县止戈镇青杠坪村
洪雅县止戈镇止火街社区
洪雅县中保镇联丰村
洪雅县槽渔滩镇玉岚村
丹棱县张场镇万年村
丹棱县仁美镇桂香村
青神县青竹街道兰沟村
资阳市(13个)
雁江区丰裕镇高洞村
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
雁江区丹山镇大佛村
雁江区中和镇明月村
安岳县文化镇燕桥村
安岳县文化镇隆恩村
安岳县岳新乡桃坎村
安岳县岳阳镇柳溪村
安岳县卧佛镇卧佛村
乐至县龙门镇农科村
乐至县龙门镇金鼓村
乐至县宝林镇双碑村
乐至县东山镇孔雀寺村
阿坝州(13个)
马尔康市党坝乡格尔威村
黑水县知木林镇维多村
阿坝县查理乡神座村
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村
红原县安曲镇哈拉玛村
金川县勒乌镇角木牛村
茂县凤仪镇甘青村
松潘县进安镇牟尼沟村
壤塘县蒲西乡斯跃武村
理县古尔沟镇丘地村
若尔盖县红星镇塔哇村
小金县达维镇夹金村
九寨沟县漳扎镇中查村
甘孜州(13个)
康定市姑咱镇若吉村
泸定县泸桥镇海子环环村
丹巴县墨尔多山镇八科村
九龙县魁多镇里伍村
道孚县麻孜乡沟尔普村
炉霍县雅德乡交纳村
新龙县博美乡仁乃村
德格县龚垭镇雨托村
雅江县西俄洛镇杰珠村
理塘县甲洼镇卡娘村
乡城县青德镇仲德村
稻城县巨龙乡然央村
得荣县松麦镇扎格村
凉山州(13个)
西昌市安宁镇凤凰村
德昌县乐跃镇高丰村
会理县城北街道三元村
会东县鱼城街道鱼山社区
宁南县宁远镇梓油村
普格县五道箐乡洛果村
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
金阳县热柯觉乡丙乙底村
雷波县马颈子镇甲谷村
甘洛县玉田镇觉铁村
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
盐源县卫城镇大堰沟村
木里县沙湾乡沙湾村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成都发布)
③ 请问四川省仪陇县有几个乡镇分别是哪些
截止到2019年10月10日,四川省仪陇县有57个乡镇,具体名称如下:
新政镇、金城镇、马鞍镇、保平镇、铜鼓乡、柳垭镇、周河镇、立山镇、复兴镇、日兴镇、永乐镇、土门镇、观紫镇、大寅镇、先锋镇、三蛟镇、大仪镇、张公镇、五福镇、杨桥镇、丁字桥镇、二道镇、赛金镇、双胜镇、回春镇、文星镇、三河镇、瓦子镇、义路镇、度门镇;
双盘乡、中坝乡、凤仪乡、石佛乡、乐兴乡、福临乡、来仪乡、碧泉乡、双庆乡、大风乡、老木乡、檬垭乡、武棚乡、板桥乡、龙桥乡、思德乡、义门乡、大罗乡、秋垭乡、合作乡、灯塔乡、炬光乡、柴井乡、光华乡、九龙乡、永光乡、芭蕉乡。
(3)四川省仪陇县铜鼓乡老电影院扩展阅读
1933~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两次解放仪陇,在仪陇县金城镇建立仪陇县,在仪陇县立山场建立长胜县(后迁巴州区鼎山场)。
1935年3月28日红军西进北上离开县境。仪陇县恢复旧制,1949年12月23日仪陇解放,1950年1月18日成立仪陇县人民政府。
1950年,仪陇县属川北行署南充专区管辖。1952年9月川北行署撤销后,属四川省南充专区(1968年6月改称地区)领辖,县署在金城山腰金城镇禹王街。
2003年7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仪陇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金城镇迁新政镇,2005年9月29日正式搬迁至新政镇。
参考资料来源:仪陇县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仪陇县人民政府—建置沿革
④ 南充仪陇县双胜镇有哪些村
截止到2019年10月10日,四川省仪陇县有57个乡镇,具体名称如下:
新政镇、金城镇、马鞍镇、保平镇、铜鼓乡、柳垭镇、周河镇、立山镇、复兴镇、日兴镇、永乐镇、土门镇、观紫镇、大寅镇、先锋镇、三蛟镇、大仪镇、张公镇、五福镇、杨桥镇、丁字桥镇、二道镇、赛金镇、双胜镇、回春镇、文星镇、三河镇、瓦子镇、义路镇、度门镇;
双盘乡、中坝乡、凤仪乡、石佛乡、乐兴乡、福临乡、来仪乡、碧泉乡、双庆乡、大风乡、老木乡、檬垭乡、武棚乡、板桥乡、龙桥乡、思德乡、义门乡、大罗乡、秋垭乡、合作乡、灯塔乡、炬光乡、柴井乡、光华乡、九龙乡、永光乡、芭蕉乡。
(4)四川省仪陇县铜鼓乡老电影院扩展阅读
1933~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两次解放仪陇,在仪陇县金城镇建立仪陇县,在仪陇县立山场建立长胜县(后迁巴州区鼎山场)。
1935年3月28日红军西进北上离开县境。仪陇县恢复旧制,1949年12月23日仪陇解放,1950年1月18日成立仪陇县人民政府。
1950年,仪陇县属川北行署南充专区管辖。1952年9月川北行署撤销后,属四川省南充专区(1968年6月改称地区)领辖,县署在金城山腰金城镇禹王街。
2003年7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仪陇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金城镇迁新政镇,2005年9月29日正式搬迁至新政镇。
参考资料来源:仪陇县人民政府—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来源:仪陇县人民政府—建置沿革
⑤ 南充市高坪区和顺庆区有多少个乡镇营山,蓬安,仪陇,南部,西充,阆中分别有多少个乡镇
呵呵,悬赏分都没有,问题还不少,有点不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哈!
南充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嘉陵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闻名遐迩丝绸之都,久负盛名水果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四川省交通枢纽城市,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川东北经济、文化、交通、商贸和信息中心,享有“川北心脏”“川北重镇”之称。(呵呵,先给我们南充打一下广告哈)
1、南充市高坪区辖2个街道(白塔、清溪)、16个镇(龙门、长乐、东观、青居、小龙、江陵、胜观、石圭、搽耳、老君、阙家、永安、青莲、螺溪、会龙、都京)、14个乡(走马、黄溪、浸水、御史、隆兴、鄢家、斑竹、喻家、马家、万家、溪头、青松、凤凰、南江)。
2、顺庆区辖7个街道、8个镇、14个乡:中城街道、北城街道、西城街道、东南街道、新建街道、舞凤街道、华凤街道3个新设街道代码不详、潆溪镇、共兴镇、金台镇、芦溪镇、李家镇、双桥镇、荆溪镇、搬罾镇、新复乡、同仁乡、黄金乡、鱼龙乡、大林乡、梵殿乡、顺和乡、灯台乡、辉景乡、龙桂乡、永丰乡、桂花乡、凤山乡、渔溪乡。
3、营山县辖19个镇(朗池、骆市、小桥、双流、回龙、东升、黄渡、老林、灵鹫、消水、新店、绿水、三兴、木桠、星火、蓼叶、西桥、绿井、城南)、34个乡(双林、明德、合兴、柏林、三元、孔雀、悦中、六合、福源、清水、木顶、大庙、茶盘、涌泉、安化、高码、青山、增产、四喜、柏坪、清源、通天、普岭、七涧、太蓬、安固、法堂、双溪、玲珑、带河、凉风、龙伏、双林、丰产、济川)。
4、蓬安县辖15个镇(相如,锦屏,巨龙,徐家、金溪,河舒、兴旺、罗家、利溪、正源、龙云、龙蚕、杨家、福德、银汉)、31个乡(睦坝、鲜店、石孔、金甲、茶亭、诸家、平头、高庙、济渡、骑龙、万和、群乐、马回、白玉、三坝、新园、开元、碧溪、凤石、南燕、天成、新河、海田、黄坪、金马、石梁、中华、两路、长梁、柳滩、向东)。
5、仪陇县辖58个乡镇:金城镇、新政镇、马鞍镇、永乐镇、日兴镇、土门镇、复兴镇、观紫镇、先锋镇、三蛟镇、回春镇、柳垭镇、义路镇、立山镇、三河镇、瓦子镇、大寅镇、二道镇、赛金镇、丁字桥镇、大仪镇、张公镇、五福镇、周河镇、杨桥、保平镇、文星镇、双胜镇、度门镇、老木乡、檬垭乡、铜鼓乡、中坝乡、双盘乡、凤仪乡、双庆乡、大风乡、福临乡、来仪乡、碧泉乡、乐兴乡、石佛乡、思德乡、秋垭乡、大罗乡、义门乡、合作乡、阳通乡、茶房乡、龙桥乡、板桥乡、永光乡、炬光乡、九龙乡、芭蕉乡、灯塔乡、武棚乡、柴井乡。
6、南部县共84个乡镇(办事处),1千多个村,8千多个社:南隆镇(原金星办事处、枣儿办事处合并) 滨江街道办事处 蜀北街道办事处 河东镇 火烽乡 老鸦镇 谢河镇 碾盘乡 楠木镇 永定镇 碑院镇 中心乡 长坪镇 三清乡 五灵乡 盘龙镇 石河镇 铁佛塘镇 群龙乡 平桥乡 东坝镇 窑场乡 大堰乡 马王乡 河坝镇 龙庙乡 梅家乡 王家镇 大富乡 富利镇 碧龙乡 光华乡 定水镇 兴盛乡 大王镇 太华乡 黄金镇 寒坡乡 肖家乡 建兴镇 三官镇 四龙乡 碾垭乡 流马镇 大河镇 大桥镇 石泉乡 永庆乡 宏观乡 万年镇 雄狮乡 伏虎镇 千秋乡 玉镇乡 双佛镇 花罐镇 柳驿乡 小元乡 升钟镇 永红乡 柳树乡 保城乡 双峰乡 升水镇 皂角乡 神坝镇 铁鞭乡 大坪镇 丘垭乡 太霞乡 西河乡 店垭乡 桐坪乡 光中乡。
7、西充县辖44个乡镇(其中15个镇:晋城、太平、仙林、大全、古楼、义兴、凤鸣、青狮、关文、槐树、鸣龙、双凤、仁和、高院、多扶,29个乡:常林、占山、莲池、宏桥、金源、华光、岱林、李桥、金泉、中岭、观凤、紫岩、复安、双洛、西碾、青龙、中南、罐垭、义和、车龙、祥龙、东岱、同德、凤和、双江、东太、永清、金山、扶君)。
8、阆中市辖4个街道(保宁、七里、江南、沙溪)、22个镇(裕华、河溪、老观、柏垭、飞凤、双龙、妙高、金垭、千佛、水观、思依、洪山、石龙、文成、二龙、石滩、龙泉、望垭、七里、彭城、宝马、玉台)、46个乡(石子、垭口、高观、北门、河楼、五马、朱镇、福星、宝台、大垭、共和、治平、东兴、清泉、红土、金城、土垭、西山、护垭、金鱼、天林、双庙、裕农、井溪、天宫、凉水、金子、峰占、方山、三庙、鹤丰、木兰、桥楼、枣碧、小垭、田公、扶农、元山、盘马、云台、解元、护山、龙坪、狮子、大庆、构溪)、1个民族乡(博树回族)。
希望以上回答能令你满意!另外,我想问一下,楼主为什么不需要嘉陵区的乡镇情况呢?
⑥ 粤语跟客家话是一样的吗
深圳 的本地人有很多是客家人
龙岗基本都是客家人
先说 广东有三大方言 客家话 潮州话(闽南话的一种) 白话(即粤语)
广东是没有人会说有广东话 的 广东话就包括这三种
但是很多人不了解 就把白话(粤语)说成是广东话了
客家话和粤语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客家人的历史 一下子也说不清
上面有人已经详细介绍了
客家人 是古代中原因为战乱 迁徙到南方的汉族人、
所以客家人的历史就是一部血泪史
客家人的方言是 客家话
客家话 很多保留了唐朝和汉朝的汉语
所以专家说 客家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
一般以广东梅州市梅县的为标准
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 福建 江西 广西 四川 湖南 台湾 香港
已经海外有很多客家人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和国际广播电台有客家话对外广播、
主要为祖国统一服务的
客家人的民居 围龙屋很出名
外国人研究 的 把客家人说的很好
特别说到客家女性时夸的很好
客家话与古汉语的关系
一般认为,客家话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如完整的入声韵尾。一般认为,客家话和中古汉语之间的乘袭关系较为明显。用客家话朗诵中古汉语的作品,如唐诗、宋词,韵律方面的吻合程度比普通话要高得多。
客家人最早是随着历史上几次战争和时局动荡时期的移民潮从中国北方迁移到中国南方的。他们的祖先是从现在的河南省和山西省迁移过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当时所在地语言的特色。(从那时开始这些地区的语言开始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官话方言)。而现在客家话中仍在使用的许多古汉语语音特点,包括同样也能在其他南方方言中找到的字尾辅音-p -t -k,却在一些北方官话中消失了。 由于客家人的迁移,客家话会受到客家先民迁移到地区的方言的影响。例如,在客家话、闽南语和粤语中能发现许多共享词汇。
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又称客方言,客话,客家话,属于汉语七大言之一。从分布上看,主要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具体说,国内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汀县,连城,上杭等8个县;广东梅州,惠州,蕉岭等16县市;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潮州,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依据内部的差异,客家话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客家话,以梅县话为代表的粤东客家话,以赣县蟠龙话为代表的赣南客家话。进一步,可以分为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称闽客片),粤台片,粤中片,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
客家话主要特点是:
语音上: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如,“别,步,抱”多读作[p‘],“地,大,弟”读作[ t‘-],“在,字,坐”读作[ ts‘-],“旧,舅”读为[ k‘-]。古非敷奉声母部分字今读作,而客话读重唇音,如“斧,分,放,腹”念[p-],“孵,讣”读[p"-],“扶,肥,饭”也念[p"]。古晓匣母合口字,客家话中多读[f]声母或[v-],如火,花念[f-],“话黄换”念[v-]。古是晓组声母(如“基,欺,希”的声母),在细音前不腭化,仍保留舌根及喉音[k k" h]的读法;大部分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混入齐齿呼韵母;古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各地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声调上,多数地区是6个声调,少数地区有5个或7个声调。闽西长汀话,连城,清流都没有入声,剩下平声分阴阳,去声分阴阳,上声自成调共5个调。粤东客话平声入声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闽西客家话的永定话,上杭话保留阴入阳入两个声调。
在词汇语法方面,最明显的是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词语。如“禾(稻子),食(吃),索(绳子),面(脸)”。还有一些具有本方言特色的词,如"目珠(眼睛)目汁(眼泪)"等。在语法上,常用一些如“老,公,子,哩,头”等前缀、后缀;用一些特定的助词或词语(如“黎,咧”等)表示动作时态;通过变化指示代词和声调变化区分近指和远指等等。
编辑词条 发表评论 历史版本 打印 添加到搜藏 完善相关词条
完善相关词条 相关词条• 粤语
• 吴语
• 闽南语
• 湘语
• 化州话
• 普通话
• 汉语
• 英语
• 法语
客家话
开放分类: 语言、方言、客家、地方民俗、抚州话
目录
• 客家话主要特点
• 客家话的活化石抚州话
• 一、客方言形成概况
• 二、从古代汉语看客家方言的形成
• 三、结束语
客家话 一个民系成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有共同的语言。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即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又称客 方言,客话,客家话,属于汉语七大言之一。从分布上看,主要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四川 等7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具体说,国内主要分布:福建——闽西地区的长汀县,宁化,连城,上杭等8个县;广东梅州,惠州,蕉岭等16县市;江西南部宁都,瑞金,兴国等14县市。客家话的活化石是江西抚州话 此外,非纯客县,如福建南靖,平和,绍安,龙岩;广东潮州,海丰,韶关,东莞;江西铜鼓,广昌,永丰等不少县市的许多地区也讲客家话。此外,台湾海南四川湖南等不同程度地分布着客家话。依据内部的 差异,客家话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以长汀话为****的闽西客家话,以梅县话为****的粤东客家话,以 赣县蟠龙话为****的赣南客家话。进一步,可以分为如下八片:汀州片(又称闽客片),粤台片,粤中片, 惠州片,粤北片,宁龙片,于桂片,铜鼓片。
客家话主要特点
[编辑本段]
语音上:多送气音,古全浊声母,不论平声仄声,大多变读为送气清音,如,“别,步,抱”多读作 [p‘],“地,大,弟”读作[ t‘-],“在,字,坐”读作[ ts‘-],“旧,舅”读为[ k‘-]。古非敷 奉声母部分字今读作,而客话读重唇音,如“斧,分,放,腹”念[f-],“孵,讣”读[f-],“扶,肥, 饭”也念[f]。古晓匣母合口字,客家话中多读[f]声母或[v-],如火,花念[f-],“话黄换”念[v-]。古 是晓组声母(如“基,欺,希”的声母),在细音前不腭化,仍保留舌根及喉音[k k' h]的读法;大部分 地区没有撮口呼韵母,撮口呼韵母混入齐齿呼韵母;古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各地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声调 上,多数地区是6个声调,少数地区有5个或7个声调。闽西长汀话,连城,清流都没有入声,剩下平声 分阴阳,去声分阴阳,上声自成调共5个调。粤东客话平声入声分阴阳,上去不分阴阳。闽西客家话的永定话,上杭话保留阴入阳入两个声调。
在词汇语法方面,最明显的是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词语。如“禾(稻子),食(吃),索(绳子),面 (脸)”。还有一些具有本方言特色的词,如"目珠(眼睛)目汁(眼泪)"等。在语法上,常用一些如“老, 公,子,哩,头”等前缀、后缀;用一些特定的助词或词语(如“黎,咧”等)表示动作时态;通过变化 指示代词和声调变化区分近指和远指等等。
客家话的活化石抚州话
[编辑本段]
抚州方言是赣方言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很有特色、很有影响的地方语言。在国内“抚州方言”和“客家语言”有着神秘关系,受到语言界、学术界人士和客家人的广泛瞩目。三十年代初期,我国著名语音专家罗常培先生敏锐地发现抚州方言有显著的特点:一是保持闭口韵尾,二是来纽三四等声母变成[t],三是章昌二纽变同端透。罗常培先生对抚州方言进行了多年研究,并认为抚州方言有几点和客家话的系统相近,开辟了客家语言活化石研究先河。他认为“抚州音系在南方语言系统中发音独特,很可能代表北方客家迁徒传下来的语言流变和当地土著语言的变异,可以作为民族迁徙和发展历史的活化石来研究。”称抚州话为客家话的活化石还有一定历史原因。
抚州在春秋时期为“百越”之地;战国先属吴越后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属豫章郡。东汉和帝永元8年(公元96年)开始建县。因为地理位置介于吴、楚、越之间,受周围环境影响,当地最早的方言是一种夹杂吴楚语音的土话。唐末的黄巢起义,导致许多中原汉人举族南迁,来到当时侥幸没有遭到战乱的抚州定居,使这里的人口结构和语言音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原汉人带来的北方话,便和当地的土话合流,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经过长时间的揉合,才逐渐演变成今天这样的抚州话—一种既从属于赣语系统,又同客家话有神秘的联系,保留了原客家语言的主流风格,为今后学术界继续探索客家话与抚州的地域神秘关系提供了语言活物研究标本。
一、客方言形成概况
[编辑本段]
客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一个分支,它以广东的梅县话为代表。梅县,这个名字为后起,据温仲和《嘉应州志》载,梅县在南朝齐时,开始称程乡县, 是时有南齐时人程旻[ m n]居嘉应州义化乡,后人思其德,名其乡日程乡,名其县为程乡县。到了后晋,程乡县原隶属广州义安改隶属为南汉国时,始改恭州为梅州。宋时几经改置, 至明清时又复称程乡县,隶属广东潮州府。至于称“嘉应直隶州省程乡县”之名,那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事情,到嘉庆时,嘉应州升为府。直至民国,隶属广东省,废嘉应州改称梅州,后改为梅县。 今梅州市含七县一区,即梅县、兴宁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和梅江区,均操纯客方言。梅县话是客家话的代表。
梅县的命名,起自民国。据《梅县市文物志》所载旧制沿革, 梅县应当包括旧称三十六堡,即今现属梅城及城郊区、长沙、水车、石坑、畲江、扶大、南口、荷泗、瑶上、大坪、石扇、西阳、白宫、丙村、雁洋、城东、松口(松东、松南)、白渡、隆文、桃尧、松源等区。 这些区与区之间的语言,其大系当然属梅县音系,可是微有差别。以梅县话为代表的客家方言究竟怎样形成的? 当代语言大师王力先生说:“‘客家’是‘客’或‘外人’的意思,因此,客家就是外来的人。”据一九一二年梅县焕文阁出版《梅县乡土历史读本》载。“客民本中原汉族,皆河南光山、固始之民。”唐末因战乱“移徙于汀 赣之间”后转到广东,到了宋末,梅县一带旧是过客族,“遭元兵屠戮殆尽”,待元乱已定,复由洒赣之间“转徙于梅”。清诗人黄遵宪《梅州诗传序》云:“此客人者,来自河、洛,由闽入粤,传世三十,历年七百,而守其 语言不少变”,“守其语言”属什么语言?清语言大师章太炎先生《客方言·序》中说:“广东称客籍者,以嘉应诸县为宗”“大氏(抵)本之河南,其声音亦与岭北相似。”林海岩《客说》“客音为先民之逸韵”可见梅县客家 为汉民,客话渊源,自然属于中原先祖口语无疑,所以客家话保存了大量上古和中古语音。黄遵宪说:“余闻之陈兰甫先生谓客人语言,证之周德清《中原音韵》无不合”(见《梅州诗传·序》)。由于社会动乱,中原汉人 大批南迁,在经过长期流徙以后,这批被称为“客人”的中原汉人最后定居于梅县地区,其所操的语言慢慢对发展成为一种方言——客家话,客家话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定型下来,形成一种有别于汉民族共同语的独立的、纯洁的、 活泼的和丰富的客家方言。
二、从古代汉语看客家方言的形成
[编辑本段]
我们知道,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梅县客家话,是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的必 然结果。客家话的客家人(客人)所操的语言。“客民本中原汉族”,既是中原汉民族,口音当然是中原音系,罗香林《客家源流考》认为“就种族遗传说,客家民系是一种经过选择淘汰而保留下来的强化血统”,这就说明了 “客人是中华民族是最有力的一派”(《梅县乡土历史读本》)。足见客家人是中华汉族无疑,客方言不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而是汉语的一个支派。
(一)客音和古音虽不完全相同,但在客方言中保存了很多古音,从客家 话的纽韵调上可以发现古音系统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我不打算作全面的阐述,因为古音与客音的异同,古今汉语专家在专著里均有述及,我只是想从它们共同性的对应关系上谈谈纽韵情况,至于调的问题,对古汉语调类说法亦 不统一,如古有二声、三声、四声说,当今客话五华口语只有三声,无去声,梅县地区其余县都为六声说,就难以考定“古”“客”真相。我认为客方言的纽韵与古代汉语有一定的共同点和一定的对应规律的,譬如说声母,客 方言无浊声母[dz]、[dz] 、[dz]、[v]、[η],只有塞擦音[ts]、[ ts’ ]、和擦音[s],在三十六字母中属精、清、心声母,无舌上音[ts]、[ts’]、[s],因此客人说“知”为“低”(di),说,“值得”为“抵得”等等都是属 于上古语音,即清代音学大师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提到的“古无舌头舌上之分”“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这话的意思是说,等韵三十六字母的舌上音“知、彻、澄”在上古音里,都是读“端、透、定”即今人发 “zh”、“ch”、“sh”的舌后音声母的字,在上古时有一部分读为舌尖母“d”或“t”的音,客方言正符合这个规律。钱氏又说“古无轻唇音”,认为凡“轻唇之音,古读皆为重唇”“凡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重唇” (见钱氏《音韵问答》)这话的意思是说,凡后代发轻唇[f(v)]声母的字,在上古音里都读为重唇音 或[p]或[m],证之于客话,如说“飞”为“卑”,说“负”为“辈”,说“分”为“奔”,说“粪”为“笨”,说“斧” 为“补”,说“无”为“磨”等等,这就是客话中今天还保存下来的上古语音。章太炎先生在《国故论衡》中说:“古音有舌尖泥纽,其后支另,则舌上有娘纽,半舌半齿有日纽,于古皆泥纽也。”这话意思是说,今人读“r” 声母的字,证之于客话,客人说“汝(r )”为“你(n )”,读“乳(r )”为“能(n ng)”,读“挼(ru )”为“挪(nu )”等等,这些都说明客话没有“日纽”,日纽在古音系统里应属三十六字母的“泥纽”。
再说客方言的韵母的保存了一部分古代韵部, 如罗 云《客方言·自序》所说“今考客音耕清韵婴声诸字,与真韵因字诸字无以别也;清韵之情、贞、成、盈、呈,与真之韵秦、真、臣、仁、陈,无以别也;青韵之轻、屏、 萍、 ,与真韵之亲音与清同;到臻韵这臻音与精同,就如顾(按:顾炎武)说非三百篇之正音,抑亦秦汉之古音矣。”这段话说明了客家话韵母系统与古韵部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所谓“非三百篇之正音,抑亦秦汉之古音”是合乎事实的。 客方方韵母具有入声韵尾[- p ]、[ - t ] 、[ - k ]和阳声韵尾[ - m ]、[ - n]、[ -η ]特点,与《广韵》系统相符,但韵尾[-η]在[ Z ] 、[ I ]之后变为 [ -n ]、韵尾[ k ]在[ Z ] 、[ I ] ,“痕”与“真”各别。
(二)客方言与古语词
客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一个分支,因此客话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著名音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对客家语言系统作一过番研究工作,撰述《岭外三州语》附在《新方言》后,选取了六十三条客话词语,用《说文》、《尔雅》、《方言》、《礼记》、《毛诗》、《战国策》、《老子》等古代典籍加以印证,说明客方言的词源与客话所本,自志汉民族一派语言,早已如此。现举几条《岭外三州语》例叙说 如次:
(1)《方言》说:“浑、 ”皆训盛,郭 曰:“们、浑、肥、满也”,《邹阳传》言“壤”子,壤即 也。故今三州谓小子曰满子。 按(笔者,下同):今客方言对最小之子(子女中最幼者)即呼“满子”,最小这女为“满女”。
(2)《夏宫》“缮人”注:“缮之言劲也,善也”。善、美同意。三州谓美曰劲,亦谓之产。〈广雅〉:“净,善也。”亦谓之产,郑公孙侨字子美,亦为产,明美、产同训矣。 按:“劲”字客话读[ k no]有美丽,漂亮之意。 ,客话读[cts Bn],称美而白净之意。用于指物,如说“瘦肉”为“ 肉”(精肉)。
产,客话读[csan],多指人(孩子)长得漂亮,也可指物。
(3)《说文》:“ ,白好也。”则旰切。三州谓人白好曰 。按:赞,客话读[ts‘anC],很好的意思,对事物表示赞许,常说“异女赞”、“奇女赞”(蕉岭)。
(4)《说文》:“桄,充也”古旷切。《乐记》“号以立横,横以立武”《注》:“横,充也。谓气作充满也。”《释文》:“横,古旷切。”桄、横同字。三州谓廓大充满为桄,转入庚部。 按“桄、横同字”,但今客话音读不同;从反切来看,古音是应读“桄”为[ckuBng],但今管话读“横”为[cvBN],失去中古的牙音(舌根音)。今客家话说袋子里装东西装得满满的为“桄桄鼓鼓”[ckUBN ckUBN ckUckU]。
上引章氏《岭外三州语》,可以证明客话形成的历史的悠久性,自诗书始,既具先民语言,然经时代的发展和先祖居地的变迁,与当今客话不完全吻合,这很符合语言发展的演变规律,所以客话的形成应该是与中华汉民共同语言并行而不悖。
(三)客方言的音变与古音——客家人的先祖居地,纪元前三世纪,曾居山东、山西,到了秦朝(纪元前249至209)被迫迁于河南、安徽(见王力《汉语音韵学》“参考资料”引)等地。从客家人的先祖居地看来,多为王几所在,中原冠冕之居,乃中华语源的正宗,客话 则为语言正宗的支派,故客方言仍保存大量古代汉语而不少变,如《诗经》第一人称“ ”字,与客话第一人称口语“崖( 涯)”的本源书面语“我(吾)”是同源字。因为客话“崖( 涯)”的读音纽韵归类属顽母[N]、 拜韵[BI],正好与《中原 音韵》阳平声疑母[N]、来韵[BI]相吻合。但“崖”的口语为[NB],开口呼,阳平声。“我”的客话读音属顽母[N],在《广韵》系统里属牙音疑母[N],韵部为上声第十二歌[o],上古音属侯部[o],因此,“我”的 读音为[No],正合乎今天客话的读音。但日常口语不说[No],而是说[NB],作物主代词用,如说“我的书”[cNBkeC csU]这里的,上古音属鱼部,《广韵》属麻韵《中原音韵》“家、麻”合韵,汪荣宝《论歌戈虞模古读》说:“唐宋 以上,凡歌戈韵之字,皆读音,不读[o]音·魏晋以下,凡鱼虞模之字亦皆读,不读音或[ ]音也”“吾”字虽然在今天客话中不能归韵,但事实上是“我”字口语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如上述“吾”上古为鱼部,实际读音为[NB],“我” 在段氏古音十七部,“ ”在十六部,合音最近。可见,现今客家话书面语中的“我”和“吾”在上古音里均应为[NB]。所以客话“崖( 涯)”、“我”、“吾”三字是同一音义,分别为口语、书面语和物主义代词的三种不同书写 形式和读音。而客话“我(吾)[NBN]《诗·邶风》“人涉印否”发生韵尾变化的结果,即“我(吾)”(阴声)带上鼻音韵尾则为“印”(阳声),失去鼻音韵尾则为“我(吾)”,这就是客家旅顺保存下来的古音。又如“端”字,在古音系统 里属端母[t],上古属元部[an]。客方言“端”属癫母[t],不送气、韵部为还韵[an],合口呼。可见“端”客音与音相一致。“端”即《诗经》中的“掇”字。《诗·周南·苤莒》:“薄言掇之:,”掇“音[tuan],《广雅》:“掇,取也。”,“取” 统言之为“拿”,“掇”[tuat]、“端”[tuan]为“阴阳对转”,“掇”即“端”。现今梅县地区(含七个县)客家话凡“拿”指用“两手捧着”义常说 “端”,如“端菜”、“端饭”、“端前来”等等,这又证明了今天客话中保存了上古的语音语义。
(四)客方言语法特点与古代汉语——这里所谈客方言语法特点,只是举隅之谈,从此透视出客话的构词特点与古汉语有相通之处,并非偶然撮合,而是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汉语,借以说明客话早已形成。
(1)同义复词在古代汉语里早已出现,也不乏其例,据王念孙《读书杂志·史纪第四》 “数让”条载:“《广韵》曰:`数,让`责也,数让边文,犹诛让连文,古人自有复语耳。”所说“连文”“复语”是同义词连用,即是同义复词,古已有之。客家方言中,同义复词 的继承应用,也是比比皆是,如说“雨笃湿”(即“雨湿衣”),其实“笃” 就是“湿”,“湿”也是“笃”,这是客话中保存下为的上古语音与构词特点,因“湿”是轻唇,“笃”是重唇(见上引钱氏《音韵问答》,客话读“湿”在古音系统里则为“笃”,由此变可见古今客话演变之一斑。客话继承了古汉语同义词复全使用的规律, 今天还保存在口语里;又如客话有“行嫁”一词,事实上“行”就是“嫁”,“嫁”也是“行”,是同义复词,这在古汉语中也能得到证明。《仪礼·丧服》郑玄注:“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人曰适人,”《高唐赋》:“赤帝女瑶姬,未行而亡。”这此 句子中的“行”字都是“嫁”。今天客家人说嫁出之人到男家说成是“行嫁”,正是继承了古代汉语这种说法特点同义复合的构词方式。
(2)动词重叠的构词 方式,古汉语与客话无异中《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句中“行行”是动词的重叠。 表示事物的状态。客话中如说“目昌昌(客音[mau ]”,“眼瞠瞠(客音[ctaN”、“眼 (客话)[cmo]”、“头眈眈(客音[ctBm])”等等构方词式,非常丰富。
三、结束语
[编辑本段]
梅县客家话的形成,从上述上古和中古汉语语音系统与客话对比看来,客话保存了大量古音,可以说它的形成应该在有中华汉民语言对已开始,至于发展和定型下来的客话,那又经过了多少漫长岁月?试从梅县地区客家人的搬迁史看,现有较早的族谱“嘉应州黄姓家 谱载”:自豫南迁,二千二百年前已到江夏。”这说明梅县黄姓客家先祖居地在今河南省,约在东汉建安年间迁往在今湖北地方;又兴宁县“廖氏族谱”载:“五世诚希公,原籍汝南,因五湖之忧,太元九年复迁江南。”这是说廖氏客人从河南汝南县,因五胡之忧,在 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约在公元944年)再一次迁徙到江南之地居住。两姓族谱均未说到南下广东,什么时候?很难确切,至于客家人南迁的约略时间,应该是“及到晋朝(纪元后419)他们又不于于豫皖,于是徙于江西、福建多山区域。唐初,复经变乱,他们又被迫南移 ……在宋代(960—1278)他们当了兵,1279年与蒙古人(办按:即元军)战于澳门之西,与宋之末主同死难者数万人。大约在此时,他们也迁徙至广东沿海各地,但直至明朝(1368)才算住定了(见王力)《汉语音韵学》“参考资料”引)”,后又从汕头沿东而上至嘉应州 (今梅县地区——梅州市)。客人由北至南的大迁徙,客居几个省区,原属中原先祖语言,所操客家口音,经沿途汉方言口语的影响,吸取了外来方音,到了广东梅县山区以后,口音逐渐定型下来,这就形成了今天的梅县客家话。
关于客家话,试举如下著述,以供参考:
罗美珍《客家话概说》,黄雪贞《客家话声调的特点》,杨恭恒《客话本字》,杨时逢《台湾台源客家方 言》,罗美珍《福建长汀客家话的连续变调》,李作楠《客家话的几个语法特点》、《客家话和普通话在 词汇上的主要差别》,桥本万太郎《客家话基础语汇集》罗肇锦《客语语法》黄雪贞《客家话的分布与内 部异同》等。
⑦ 有没有在南充市仪陇县铜鼓乡的西部志愿者,感受如何,给分享一下。即将服务西部,忐忑
这个地方相当不错啊,没那么可怕。我老家就是那的。有条河适合钓鱼洗澡。
⑧ 客家人分布在哪些城市
客家人分布的城市非常广泛,总的来说,客家人遍布于长江以南的各省、市、县、乡镇。据统计,现在客家人分布在全国 21个省区,其中有42个纯客家县市,268个非纯客家县市。其中广东、福建、江西为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客家人分布的大致城市如下:
一、广东客家人
广东客家人几乎遍布全省,但主要分布在粤东、粤北地区。其中纯客家县市有:梅县、梅江区、兴宁、五华、大埔、蕉岭、平远、丰顺、龙川、和平、始兴、连平、新丰、源城区、东源、紫金、南雄、翁源、连南、英德、惠阳、曲江、博罗、宝安、惠东、仁化、乐昌、廉江、乳源。此外饶平县、揭西、海丰、陆丰、龙门、从化、花县、新会、化州、四会、阳江、鹤山、三水、高要、开平、信宜、珠海、深圳、东莞等县市也有客家人分布。据最新调查资料统计,在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三市约有190万人讲客家话,分布区域约为6400平方千米,具体分布在廉江、化州、信宜、高州、电白、阳西、阳春等县。
二、福建客家人
福建客家人主要分布在闽西的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清流、宁化、明溪等县。此外,南靖的曲江,平和县的九峰、长乐,诏安县的秀篆、官陂,龙岩西北部万安(旧名溪口镇)等地,也主要是客家人。
三、江西客家人
江西客家人主要分布在赣南地区,如兴国、宁都、石城、瑞金、会昌、寻乌、安远、全南、龙南、定南、大余、崇义、上犹、南康、赣县、于都等县,以及西北部的铜鼓县、修水县的大部分乡镇。此外,萍乡、广昌、永丰、吉安、泰和、万安、遂川、井冈山、宁冈、永新、万载、宜丰、奉新、靖安、高安、武宁以及赣东北的横峰、上饶等县市,也有部分客家人。
四、广西客家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客家人分布比较广泛的省份。据调查显示, 全区90个市县中有79个市县有客家人分布,占所有市县的 87.78%。就乡镇而言,全区1364个乡镇中,有583个乡镇讲客家话,占所有乡镇的42.74%。主要集中在陆川、博白、浦北南部与合浦东部;其次是防城、钦城与灵山相连的一片地区;以贵县为中心,沿铁路东南至玉林北部、西北黎塘、宾阳地区;此外还有来宾、桂平、平南、象州、柳州、蒙山、荔浦、阳朔等。广西的客家人大部分是清初以来,从今梅州地区迁徙过去的。近年常有人回梅州地区寻根。
五、四川客家人
四川省也是客家人居住较为集中的一个省份。由于明末清初长期战乱,四川人口锐减,田园荒芜,清朝康熙年间朝廷谕令准许各地人进入四川垦殖,史上称“湖广填四川”。很多客家人因此从南方迁到了四川。他们主要分布在成都郊区东山一带以及新都、金堂、广汉、什郊、彭县、双流、新津、简阳、仁寿、资中、威远、安岳、富顺、泸县、合江、宜宾、广安、仪陇、巴中、通江、达县、西昌等县市的局部地区。大量梅州的客家人就是在这一时期迁入四川的。
六、海南客家人
客家人移民海南,主要是在咸同年间,广东台山、开平、四会一带发生空前的“土客械斗”的产物。那次械斗从咸丰六年(1856)开始,到同治六年(1867)结束,持续12年,伤亡几十万人。械斗经官府平息后,客家人一部分就地安置,大部分由官府发放银两,鼓励移民他处,主要是南下进入高州、雷州、廉州 (时属广西),远的到了海南岛。
七、湖南客家人
湖南省的客家人主要分布于攸县、茶陵、都县(今炎陵)、汝城、桂东、浏阳、平江等县的部分乡镇。
除此之外,浙江省19个县市以及贵州、云南、江苏、安徽也分布着一定数量的客家人。
以上是我对问题“客家人分布在哪些城市?”的回答。涯系梅县石扇镇客家人,还请大家多多关注,感谢您的阅读!
客家人分布是世界最宽阔,最多省市县都有客家的语言人,而且以讲客家话为荣,为骄傲。因为客家话是一种几千年传下来的古汉语之一,也是中国最好听,最雅美,最有民族 情感 的语言之一。
在中国就有1.8亿多客家语言人。在世界就有二亿多客家语言人。在世界的二亿多客家语言人都以中国母语客家话为标准,为光荣,为骄傲的。也是各语言族群最羡慕的古汉语客家话之一,现在很多人都在学古汉语客家话。
客家话分布在半个中国的省份,广西、江西省、陕西省、湖南省、海南省、台湾省、四川省、浙江省、澳门、福建省、重庆、香港、广东省、深圳等,都有相当大的部分当地客家语言人,也在各省得到了很大的客家话发展。在各省都有各地的客家语言的省客家语言电视频道和电视剧播放,是一个百姓不可缺少的交流沟通语言之一。也在南方称为南方话言之一,也是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之分的,南方语言之称的客家话。在南方的人也称为南方母语。
特别在广东的各个城市都少不了客家语言人,也少不了各市场的沟通语言客家话。在广东的客家语言人就有这样的说法,证明客家人多的一句话就是,潮汕地区和白话地区少不了客家语言人,客家语言地区和潮汕地区听不到白话声,所以在这就可以证明广东的客家人是最多,客家话最主流的。在广东只要你会讲客家话就知道你是广东人,在广东讲白话就知道你是广西人,在广东讲闽南语就知道你是潮汕人。在广东的深圳市都以客普通话为沟通语言,也就是客家话和普通话都可以交流和沟通的。在广州只用客白话就可以在市场沟通交流,这也证明了客家人在广州是很多的。在珠江,中山,东莞,清远,韶关,惠州,等,只要你用广东母语客家话就可以沟通了,因为多数都是客家语言人来的。
在广东地区的客家话也叫做,广东母语客家话,也就是广东话的意思,只要在广东讲客家话,也证明你就是广东人。明年中央也下了文件,把所有广东省电视台都用客白话来播放了,因为广东人现在都不看鸟语电视台了,错成了广东很多电视台没人看,只有几只鬼才看鸟语播放,让国家的人力质源大大的浪费,和广东本地的反对声十分的大。所以广电局也十分重视广东本地母语客家话的市场。
这些就是客家人分布的省份之一和广东各市的客家语言重要之一,在广东也叫客第一,第一客,又叫客天下,天下客之称。在广东地区只有客家人敢称王的,所以很多酒数、酒店和宾馆都写客家王酒店或客家王酒楼和客家王宾馆等。广东的四千多万客家人是以讲客家话为荣为骄傲的,广东的客家语言人是个非常聪明,非常能干的一个广东语言族群之一。在广东市场使用客家话的人就有六千九百九十九万之多。是广东人最尊重和最多讲广东母语客家话之一的广东省。
我作为广州的客家语言叔公,都在广州本地以讲广州母语客家话为骄傲,为光荣,因为祖宗传了几千年的广东母语客家话还可以在涯嘴里可以标标准准的讲出来。所以涯骄傲,涯自豪。
秦始皇2次派50万秦军攻打岭南,然后驻扎当地,原土著要么逃到广西十万大山、越南老挝缅甸,要么逃进深山老林,成为山畲。后秦始皇又派5万中原妇女过来给秦军当老婆洗衣服,后来陈胜吴广造反,征服岭南的秦军副将、广东龙川县令赵佗在广州成立南越国。他们是第一批客家人,毛主席称南越王赵佗为'南下干部第一人'。现在的广东人95%是北方迁来的,看面相就知道,所以都是客家人,就象现在的深圳,人员来自全国各地。
谢谢你的邀请。我所知道的是,在广东、广西大部分城市中,都有客家人居住。客家人性格阳光向上,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相信,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客家人的居住分布情况还会进一步扩大,这是 社会 进步的必然趋势……
客家人大部份分布在华南地区,尤其是江西、福建、广东三省最多,人口众多连成一片。江西的赣南地区基本清一色是客家人,福建闽西地区也是很多客家人居住。广东的粤北、粤东北基本都是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广东21个地级市基本上都有客家人分布居住。
其他地方还有湖南省的湘南湘东也有少量分布居住,广西自治区也有不少客家人分布,可能比广东要少点。还有四川省也有少量客家人存在,据说他们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湖广地区搬过去的,所以现在还在说客家话。
还有海南省和台湾省,都有客家人分布生活。台湾客家人大部分是从福建广东迁移过去的,海南客家人大都是从广东搬迁过去的,还有东南亚各国都有客家人移民分布,世界各地区都有客家人生活。
客家人纯朴善良,勤劳勇敢,热情好客。客家人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能卖祖宗田,不卖祖宗声。他们走到哪里都会记得自己是一个客家后代,传承客家风俗,讲客家话,不会忘本,也许有少数人会变化,但是,大多数客家人是不会变的。
客家人经 历史 上数次南迁至今大概到现在为止的情况是南方的广东,福建,江西居多,其中,梅州,赣州,汀州和惠州是比较集中的地方,国外的客家人以东南亚居多。世界上的客家人大概是9千万 1亿人左右。
这个问题问得不清楚,是广东的城市还是全国(南方各省)的城市,广东21个城市都有客家人,南方多个省都有客家人,比如,广东,广西,四川,湖南,浙江,福建,台湾,海南,江西。
客家人在广东,广西,江西,福建,台湾,香港,南洋,世界各地都有,四川也有少部分。
赣州,韶关,汀州,龙岩,宁化,上杭,永定,梅州,河源,惠州,汕尾,深圳,东莞,香港,梧州,台湾六个山区县市,马来西亚槟城,苏里南,东南亚等国篇布。
中国客家地区分布
客家地区习惯称呼是纯客家县和非纯客家县,但至今尚无衡量标准,比如纯客家县,客家人口应占总人口的多少,非纯客家县,应有多少客家人口或占总人口比例多少,方能认定为非纯客家县。所以只能根据过去和近年各地学者的调查资料排列出来。
随着客家学研究的深入,这种排列将会有些出入,可能尚有些新发现的客家县还未列上,而不该列上的却列上,所以只能作现时的参考。
江西:
纯客家县市有:赣县、南康、信丰、上犹、大余、崇义、安远、龙南、全南、定南、宁都、于都、兴国、瑞金、会昌、寻乌、石城和铜鼓等18个。
非纯客家县市有:赣州、广昌、永丰、吉安、吉水、泰和、万安、遂川、井岗山、宁冈、永新、万载、宜丰、奉新、靖安、修水、武宁、萍乡、横峰、鹜源等20个。
福建:
纯客家县市有:长汀、宁化、清流、明溪、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建宁、将乐、泰宁等11个。非纯客家县市有:崇安、光泽、邵武、顺昌、沙县、永安、三明、漳平、龙岩、南靖、平和、诏安等12个。
广东:
纯客家县市有:梅江、梅县、大埔、蕉岭、平远、兴宁、五华、紫金、龙川、和平、连平、翁源、始兴、南雄、陆河、河源市区、新丰等17个。
非纯客家县市有:韶关、曲江、乳源、乐昌、英德、丰顺、博罗、连南、东昌、惠州、惠阳、惠东、饶平、汕头、揭阳、揭西、潮阳、惠来、普宁、陆丰、海丰、龙门、深圳、宝安、佛冈、清远,从化、花县、增城、东莞、中山、珠海、斗门、连山、阳山、广宁、三水、高安、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台山、郁南、封开、罗定、阳春、阳江、信宜、茂名、廉江、四会、化州、电白等54个。
广西:
非纯客家县市:合浦、防城、钦州、博白、浦北、陆川、灵山、宁明、崇左、扶绥、邕宁、玉林、横县、北流、容县、武鸣、贵港、宾阳、藤县、桂平、平南、武宣、马山、苍梧、梧州、来宾、象州、全秀、柳州、柳江、绍平、蒙山、鹿寨、宜山、贺县、钟山、柳城、环江、河池、荔蒲、平乐、阳朔、罗城、融水、融安、三江、凤山等47个。
四川(含重庆):
非纯客家县市:通江、达县、巴中、仪陇、广安、巴县、陪陵、重庆、合江、合川、沪县、沪州、内江、富顺、隆昌、威远、资中、安岳、仁寿、简阳、成都、新津、双流、新都、温江、金堂、广汉、彭县、什加、西昌、会理等32个。
贵州:
非纯客家县市:遵义、榕江。
湖南:非纯客家县市:临湘、平江、浏阳、醴陵、茶陵、炎陵、攸县、安仁、常宁、来阳、酃县、永兴、桂东、汝城、江永、江华、郴县、宜章等18个。
海南,非纯客家县市:儋县、澄迈、定安、临高、琼海、文昌、万宁、三亚等8个。
台湾:
非纯客家县市:桃园、新竹、苗栗、南投、台中、屏东、嘉义、高雄、彰化、花莲、云林、台东、台北等13个。
香港与澳门:香港与澳门的客家杂居各处,并且占了当地居民相当的比例。
陕西:陕南有不少从闽、粤、赣客家区返迁的客家人,有不少客家住区,人口20万,尚无法确定非纯客家县市。
河南:豫南有不少从闽、粤、赣客家地区返迁的客家人,还未确定那些是非纯客家县。
世界客家人的分布:
亚洲:
中国 7000万人
印尼 120万人
马来西亚 125万人
泰国 60万人
新加坡 60万人
菲律宾0.68 万人
越南 15万人
缅甸5.5万人
柬埔寨 1万人
印度2.5万人
老挝 0.5万人
沙特阿拉伯 0.22万人
日本1.2万人
文莱0.9万人
巴基斯坦 0.2万人
尼泊尔0.24万人
斯里兰卡0.017万人
科威特0.017万人
朝鲜0.1万人
韩国 2万人
土耳其 0.05万人
孟加拉 0.05万人
美洲:美国 28.4万人
牙买加 10万人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0.6万人
巴拿马0.5万人
哥伦比亚 0.01万人
危地马拉 0.01万人
多米尼加 0.12万人
加拿大8.1万人
玻利维亚 0.01万人
秘鲁 20万人
巴西 0.24万人
智利 0.12万人
圭亚那 0.6万人
阿根廷 0.05万人
古巴 0.81万人
厄瓜多尔 0.02万人
苏里南 0.41万人
委内瑞拉 0.02万人
墨西哥 0.01万人
欧洲:
法国 3万人
荷兰 0.21万人
俄罗斯 0.12万人
丹麦0.12万人
挪威 0.03万人
英国15.2万人
德国 0.5万人
意大利 0.1万人
瑞士 0.1万人
比利时 0.043万人
葡萄牙 0.05万人
瑞典0.24万人
南斯拉夫0.24万人
捷克 0.01万人
奥地利队0.05万人
冰岛 0.01万人
西班牙 0.02万人
塞舌尔 0.05万人
卢森堡0.02万人
非洲:
马达加斯加 0.02万人
莫桑比克 0.03万人
尼日利亚0.02万人
塞纳里昂 0.006万人
赞比亚 0.006万人
加纳 0.02万人
留尼旺1.8万人
毛里求斯3.5万人
肯尼亚0.01万人
南非2.5万人
扎伊尔0.02万人
安哥拉 0.02万人
大洋洲:
新几内亚.0.12万人
瑙鲁0.12万人
腊色尔 0.12万人
所罗门 0.12万人
澳大利亚4.3万人
新西兰 0.1万人
塔希提 1万人
斐济 0.5万人
马绍尔 0.05万人
西萨摩亚 0.03 万人
以上列的 82个国家,若把中国的台湾、香港、澳门单列,则为85个国家和地区。这是普遍认同的数字。但近年也有说9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一百有余。总人口有8千多万、一亿左右、1.2亿等不同数据。按上述数计算,应为8000万左右较为确切。但各有根据,孰是孰非,尚难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