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突破300亿,前十名的影片你都看过吗
前十的影片有不少人都看过,其中《你好,李焕英》颇受到观众的喜爱。
该片根据2016年的同名小品及贾玲亲身经历改编,讲述了刚考上大学的女孩贾晓玲经历了一次人生的大起大落后情绪失控,随后意外穿越回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与20年前正值青春的母亲李焕英相遇的故事。
剧情简介
2001年的某一天,刚刚考上大学的贾晓玲(贾玲饰)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大起大落。一心想要成为母亲骄傲的她却因母亲突遭严重意外而悲痛万分。在贾晓玲情绪崩溃的状态下,竟意外的回到了1981年,并与年轻的母亲李焕英(张小斐饰)相遇,二人形影不离,宛如闺蜜。
与此同时,贾晓玲也结识了一群天真善良的好朋友。贾晓玲以为来到了这片“广阔天地”,她可以凭借自己超前的思维,让母亲“大有作为”,但结果却让贾晓玲感到意外。
❷ 2021中国电影总票房
2021中国电影总票房达472.58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399.27亿元。占总票房84.49%。全年总票房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❸ 2021年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收入是多少
近日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电影市场洞察》报告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电影总票房收入达275.7亿元,与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上半年比,票房成绩已恢复88%。
而电影行业对“假期效应”的依赖正愈演愈烈。除了春节档和五一档创新高之外,其余时间都显得格外惨淡,1月、3月、4月分别创造了近7年以来的最低票房成绩,6月票房更是只有2019年同期的一半。
广义上的暑期档指6-8月跨度长达三个月,而狭义的暑期档则是7-8月两个月。
根据统计,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群体,目前占据了观影人群的1/3以上,可谓是目前中国院线电影受众的中坚力量。也正因如此,从7月开始伴随着学生群体的放假、更大规模的观影人群的加入,市场才迎来真正的高潮,这也意味着暑期档大幕的正式拉开。
暑期档电影精彩纷呈:
根据猫眼数据统计,暑期档电影中,期待值较高、“想看”数达到5万以上的电影有11部,而具有爆款潜力,即“想看”数达到30万以上的电影则已有有《中国医生》、《盛夏未来》两部。
根据疫情防控真实事件改编、由《中国机长》原班人马出演的《中国医生》被寄予厚望。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同为原班人马打造,但《中国医生》的豆瓣6.9分超过了《中国机长》的6.7分。
西南证券表示,电影行业正式迈入“内容为王”时代。总体来看,自2016年起,票房前5的作品猫眼与豆瓣评分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虽略低于2019年,但考虑到暑期档、国庆档作品上映,口碑整体上仍有上升的空间。
❹ 2021中国电影总票房472.58亿元,这一数据说明了什么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我国的电影总票房拿到了472.58亿元人民币,这个数据说明了电影行业的发展很不错,哪怕是在疫情接二连三的打击下,还能够拿到这么高的票房,这也实在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最后,尽管2021年的票房成绩很客观,但是这一年扑街的电影也不少,年初有陈建斌和周迅主演的《第十一回》票房扑街,后来又出现了《第一炉香》、《热带往事》等多部票房扑街的影片,2021年票房过十亿元的电影也寥寥无几,除去春节期间和国庆期间的电影,也就只有《中国医生》票房超过十亿元了。
❺ 预估51.8亿!《你好,李焕英》或创票房新纪录,贾玲能分多少钱
春节假期刚刚结束,这个假期大家都去哪里玩了呢?除了旅游、走亲戚以外,相信大部分人应该都去电影院看电影了吧。
根据国家电影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21年2月11日春节档开启,到2月17日正月初六,我国电影票房已经高达78.22亿元,观影人数超过了1.6亿人次,这一数据创造了我国春节档电影票房的又一新高度。
包括《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你好,李焕英》等影片都十分受广大观影者欢迎,而作为今年春节档票房第一的《你好,李焕英》更是拿下了口碑、票房“双丰收”。目前,这部影片在豆瓣的评分已经达到了8.2的高分。
不过按照顺序排列,大碗娱乐在出品方中占第6位,投资比例应该不大,所以收益可能并不会太高,根据2021年2月19日华谊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2月17日,其公司因投资《你好,李焕英》获得的收入约为860万元至1031万元。
而投资比例比该公司略高的大碗娱乐可能也仅仅获得了几千万的收入。同时,导演的贾玲本人也并没有投资,所以说可能拿到的只有该影片的片酬。
所以说真正赚钱的其实是出品方,而创作出这个作品的贾玲反而无法获得太高的收益,不过这个影片创造了我国影史上的数个记录,让贾玲也收获到了高度的评价,这也算得上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收益吧。
今年春节档大家都看电影了吗?你们都看了什么影片呢?欢迎留言讨论。
❻ 2021中国电影的年票房是472.58亿,这在全球处于什么地位
每个国家的电影都有属于他们的辉煌时刻,然而对于中国的影迷朋友们来说,国内的影视市场已经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数的影迷朋友们都只认为国内的导演只能够拍摄一些剧情片,然而2021年却打破了大家的固有印象。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国产电影的票房达到了472.58亿元人民币。以此数据霸占了全世界票房排行榜的第1名,这足以说明我们在2021年所做出来的电影成就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办法可以比拟。
当然,虽然在过去一年里面,我国的电影行业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发展,但是在很多的方面却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已经开启了工业化电影的进程,但是在一些科幻片的打造和制作上面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这个差距一定会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慢慢的被抹平。也期待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电影新人频繁出现。
❼ 中国电影市场2021年度总票房突破250亿元,其中都有哪些影片的贡献
一:中国电影市场2021年度总票房突破250亿元中国电影市场2021年度总票房突破250亿元,其中都有哪些影片的贡献?
2021年5月27日,中国电影市场2021年度总票房终于突破了250亿元的数值,为2021年上半年的电影票房统计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在得知2021年上半年票房突破250亿元的这个消息后,各个新闻媒体也分别在各自的社交平台官方账号上报道了这则新闻,并回顾了2021年上半年比较受欢迎的几部电影,引起了许多网友和粉丝们的注意。很多网友在看到“中国电影市场2021年度总票房突破250亿元”的新闻后,纷纷都在评论区中留言说:“2021年上半年的票房成绩真的很不错啊!”并在评论区中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电影2021年下半年票房成绩的期待。不得不说,从网友们的评论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大家对中国电影的票房成绩还是非常关注的。
❽ 2021中国电影年票房472.58亿,我国的电影市场有哪些特点
我国的电影年票房可谓是年年攀高,2021年中国电影年票房以472.58亿的成绩,宣告着电影行业已经从寒冬中苏醒,从这惊人的票房数字,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电影市场存在着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主旋律影片受到追捧、商业爆米花片仍旧是主流、影片上映时间集中。
从2021年春节档起至年底,《你好,李焕英》、《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等一系列优秀的国产主旋律作品就受到了大家的喜爱,主旋律电影因其符合普适性原则,其中蕴含的情感能够引起大多数中国人的共鸣,并且影片拍摄的手法都比较细致入微,大多数是从细节入手去刻画人物之间的情感从而成功牵动起观众的情绪,让人沉浸于影片当中,因此票房成绩都很好看。
中国的电影市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大家认为中国的电影市场还存在哪些特点呢?
❾ 春季档观众满意度获83.1分创新高,期间各电影的票房如何
今年的春节档真可谓是大爆发,观众满意度获83.1分创新高,总票房超78亿元,7部新片组成的主力军持续刷新春节档票房纪录。在“就地过年”的大背景下,牛年电影春节档受到了超高的关注度。2月14日大年初三当日票房逼近15亿元,大年初四单日票房达11.8亿,从初一到初五中国电影市场历史上首次连续5天单日票房破10亿,而此前的最高纪录为2019年春节档的58.59亿。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以上就是有关今年春节档电影的介绍了,五一档也上映了众多电影,不知反响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
❿ 电影票房分析及预测
在缺少衍生品市场的当下,电影投资主要以票房为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前期的票房预测就显得十分重要,能让投资者提前预判项目的大致受益,并通过合适的宣发手段来提高影片的关注度,以便提高最终的票房收入。
新传智库自主研发的票房预测系统就从去年11月份开始,以影片自身题材、主创阵容、大盘、档期、口碑、对手、首日及首周市场表现等为主要依据,对部分上映新片进行票房预测。虽然仍与实际结果有一些出入,但部分结果却做到了高度的精准,可以此为基础详细解释一下票房预测的思路、要点等。
映前主创信息—模糊分类,预测票房起点
由于此时影片很多都尚在制作阶段,一般意义上,只能按照影片的题材、主创阵容、演员明星等推测影片的题材与体量,仅能大致分为大型制作、中等制作、小成本三大类,但这一指标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且预测难度也是逐步上升。
大成本制作,一般都有着大笔特效投入、知名导演明星参与,有的还有着一定的IP基础,无论哪一方面都能吸引到大量的关注,因此其票房成绩总体已经维持在了一定的水平,票房起点应该在5亿以上。
相比于大制作,中等制作一般是轻工业产品,可能会有一些名导与明星共同参与,题材内容方面贴近现实,一般多为喜剧片、爱情片、剧情片,缺少武侠、动作、科幻、奇幻等题材所需要的大场面特效的加持。
中等成本制作总体较难预测,票房区间从千万级别到亿元级别都有分布。此时演员、导演的因素一般会被放大,明星云集的影片更容易在同类型中获取更多关注,《我不是潘金莲》、《摆渡人》等都属此类;同时,喜剧片的成绩普遍要好于爱情片、剧情片等其他类型,可适当加分,如去年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和《奔爱》都主打明星牌,但的8.14亿和4751万的成绩却有着天壤之别。
而小成本制作则相对即简单有困难,从题材到主创的毫无新意使得其注定要成为彻彻底底的炮灰,票房成绩也均在一千万以下,多数进口批片、国产剧情片、恐怖片等都属于这种行列。但其内部之间仍然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大盘、档期、对手等的变化仍有小幅的波动,很难利用现有指标精准预测其最终成绩。不过对于此类制作而言,精准预测的意义也并不大。
映前第三方指数—纵向对比,预测票房区间
第三方指数(如猫眼想看指数、网络搜索指数等)反映的是观众对于影片的关注度与认可度,极有可能转化为电影的实际票房支持,因此据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对于猫眼想看指数,一般从影片正式上映一个月左右,就可以作为有效的参考指数。
指数长期保持在高水平(一般日增想看指数维持在3000人以上)则是所谓的大片,其最终市场表现往往取决于口碑,口碑好的话会在一般水平上有所上扬,口碑不理想的情况下,自然就会有一定程度的缩水。
而映前短期内(一般为一周左右)相关指数暴涨的影片其更容易成为爆款,在预测这类影片票房成绩时应适度扩大其预测值,但却很难估测其最终的落脚点,最重要的是看同期竞争影片的表现。
对于每日日增想看人数仅在几百左右的影片,则应已经注定了其票房成绩难有起色。上周五上映的三部新片可以明显的反映出这种趋势(对于小成本而言,这一指标的参考意义并不大,相关平台一般缺少相关数据,难以以此做出有关的推论):
而网络搜索指数更多的是整体反应票房的大致趋势,常用于与其他已上映影片的对比分析,以最近上映的三部进口大片《金刚狼3:殊死一战》、《生化危机:终章》、《极限特工:终极回归》为例,可以发现《金刚狼3》的映前的热度明显低于后两这,因此其在票房上也难以达到两者的成绩。
第三方指数,仅用于初步判断影片的热度,最重要的意义来源于与相关影片的精准对比,数字本身与最终票房之间并没有特别确定的函数转换关系。
大盘趋势与对手实力—小幅调整,缩小预测范围
大盘的走向往往反映着整体的体量,约束着一段时期内电影市场天花板的高度,因此对于单个影片的影响程度较高,春节档多方厮杀仍然平均分力,就在于市场容量的巨大,这也正是众多影片抢占档期的重要因素所在。
除了档期以外,各月份也是有好有坏,3月、9月、11月等都是著名的淡季,全月的总体量在20——30亿左右,萎靡的大盘难以被众多影片平均分割,其票房成绩自然也会有所下滑。但此时大盘的主要限制的是中等制作与小成本影片,大制作反而更因为观众选择面窄小而获利。而对大盘进行预测时,一般可参照去年同期的总量,并根据增势做相应的调整。
除此之外,对手的实力也是影响票房的最重要因素。《功夫瑜伽》能够力压《西游伏妖篇》登顶春节档冠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西游伏妖篇》的口碑不足。市场热度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重点影片的差评自然会催动其他影片成为“爆款”。
而同类题材也是重要对手,《金刚狼3》的成绩不如《极限特工:终极一战》、《生化危机:终章》;去年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远低于《奇异博士》和《神奇动物在哪里》等都有观众审美疲劳的原因在里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影片口碑不俗,仍需调低票房预期。
上映首日排片、首周末票房——完全锁定票房成绩
以上的预测都处于前期阶段,在影片正式落地之前,谁也无法比较精确的预测影片的最终票房成绩,但到了影片正式上映之后,则一切都有了较为明显和科学的依据。
虽然排片并不能决定一部影片的生死,但却无疑有着极大的左右能力,限制着影片的市场发挥空间,是市场专业人士的预判。
一般情况下,排片占比与票房占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一致性,但马太效应明显。通俗而言,占据市场4成左右排片的影片一般会贡献出5——6成,甚至是7成的票房;排片在2成左右的影片,其票房成绩与排片占比大致相同,而排片在1成以下的影片,通常其票房贡献量会低于5%。
多数影片都集中于周五上映,恰逢大盘最火热时期(个别节假日及档期除外),而首周末三天口碑已出、接下来的工作日整体低迷、周五面临新片冲击,因此已经可以看出其市场走向如何了。
总体而言,对于一般的大型制作,其首周末票房占总票房的比重一般会在40%——50%;中等成本因为其本身的不确定性,用此方法相对较难以预测,但首周末票房所占的比例一般都会在60%——80%之间。而对于小成本,其首周末票房的占比有时会高达90%。
以2016年票房过亿的85部影片为例,其首周末票房占比分布如下(已祛除部分上映日期异常影片):票房成绩在10亿以上的影片,首周末平均占比为31.09%;5亿——10亿之间,为45.24%;1亿——5亿之间,平均为63.03%。
此时还需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后续长尾效应。多在于其上映的第二周有没有强劲的足够挑战影片时长份额的大片上映,如果没有的话,影片的影响力可能会持续,尤其是在下周末会引来一次小的高峰,帮助影片的总体成绩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