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福建最著名的古村落在哪里
福建共有12个村落入选,第七届全国生态 旅游 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发布的 2017年《最美古村落》榜单 。
这12个村落分别为:
福安市溪潭镇廉村、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中心村、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清流县赖坊乡赖坊村、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长汀县三洲乡三洲村
福安市溪潭镇廉村
廉村全景
廉村作为八闽进士第一村,唐宋以来,先后出了几十名进士,更是养育了福建第一位进士——薛令之。因薛令之为官廉洁正直,肃宗敕封他所在的村为“廉村”,水为“廉溪”,山为“廉岭”,从此,廉村“三廉”声名远播。而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庄,更仅此一个。
因交通便利, 历史 上廉村曾是闽东北的物流集散中心,同时也是穆阳溪流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如今的廉村,已成为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
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
晋江金井镇福全村,地处晋江东南,2007年6月被公布为“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其实早在宋代,福全港就是泉州海外贸易的港口之一。
晋南重要的军事重镇福全所城,现在依然可见。城周六百五十丈,基广一丈三尺,高二丈一尺。以1米左右长、24厘米见方的花岗岩条石垒砌外墙,角石垒砌内墙。城内旧有十三境,街道纵横,居住一千多户人家,二十几个姓氏。有“百家姓,万人烟”之称。据说出于军事防卫的需要,北门街、西门街、泰福街、文宣街、庙兜街、南门的前街和后街等都连接如丁字形,被称为“丁字街”。
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
连城芷溪村是连城县庙前镇的一个万人古村,八百年 历史 造就众多官商大宅,九厅十八井建筑此村全国最多,素有客家大宅门之称,文风鼎盛,人材辈出。走在密集的古街里,犹如走进古画《清明上河图》一般。这里人来人往,热闹繁华,商铺、酒馆、作坊应有尽有。古宅200多栋,区区四姓人就有华丽宗祠74座,全国罕见。
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
拥有800多年 历史 ,是目前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30幢高堂华屋、21座宗祠、6家书院和一条千米古街组成了它特有的文化氛围,被誉为“民间故宫”,荣登“中国十大最美村镇”。
走在千米古街,地上铺着整洁精致的鹅卵石,沿街两旁都是老式店铺、茶馆、肉铺、中药堂等,这里是培田主要的商业集市。古代客家人要到汀州考秀才,常常成群结队地通过这条古街步行至汀州府,所以有人把这条街称为“秀才街”。如今虽盛景不再,但依然留着过去商贸繁华的印迹。
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中心村
中心村内遍布上百座三层以上的方形土楼,建筑年代久远、数量多、规模大、楼层高,而且汇聚了明清的建筑艺术、宫廷文化和儒家文化的精神。典常楼是我省现存最华丽的方形土楼,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丰楼建造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是福建现存最古老的土楼之一。
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
“四菜一汤”土楼群
上看像朵花,下看布达拉——田螺坑土楼群,是福建土楼中最具特色的典型代表。当然,除了艺术造型外,土楼还别有讲究,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次序建造。也因其独具特色的建筑形体组合,被中国古建筑保护专家组组长罗哲文称为“世界建筑奇葩”。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德列称田螺坑土楼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
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是第四批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这个海拔802米的古村落四面环山,村居依山沿溪构筑,前有双溪夹流,后有层峦叠嶂,恰似飞凤落洋。这里涧水环绕,古民居、古廊桥令人目不暇接。
让漈下村民引以为豪的除了秀美的乡村景致,还有浓郁的 历史 风情。该村是涉台古村,戍台名将甘国宝祖居地,是古代宗法制度及涉台法缘古村落的典型代表,集村落文化、名人文化、武术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于一体。如今,这些已悄然带动村庄 旅游 产业的发展,成为周边居民周末自驾 旅游 的目的地。
清流县赖坊乡赖坊村
赖坊古民居
赖坊村是一个有着千年 历史 的客家村落。当地现存的明清时期古民居100多座,2007年被福建省政府批准为省级 历史 文化名乡;2008年被国家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同时,这里保留下来的传统民俗,真实反映了宋末以来,客家人在闽西山村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
小桥,流水,人家,风雨廊,美人靠,展示出下梅水乡风情
大美武夷山,奇秀甲东南。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下梅村,就坐落在武夷山脚下。
明清风格的古民居集砖雕、石雕、木雕艺术为一体,外观古朴,乡土气息浓郁,形成别具特色的建筑群,900多米的人工运河穿村而过,沿河两河建有凉亭阑杆美人靠,古街、古井、古码头、古建筑、古民居、古集市、加上古风淳朴的民情风俗,造就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清代中后期,下梅还曾是通达俄罗斯的万里茶道的起点,带动了沿途200多个城市的发展,促进了中蒙俄三国的经济交流。
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
城村汉城遗址一角
城村是汉闽越王城遗址所在地,位于武夷山南麓。城村周围寨墙四合,居民分别由4座大门出入。村中36条小巷纵横交错,迂回曲折。村内尚存有许多古民居,大多是一进式的三合院,都有砖雕门楼,外观十分古朴。城村附近的闽越王城遗址,是中国江南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城遗址,也是追寻神秘的闽越古文明的一扇窗口。王城傍城村而存,城村因王城而名。
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
漫步古茶楼下,仍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三明市尤溪县洋中镇的东北部,“藏”着个小村子——桂峰村,村里有数百株四季桂花,常年芳香四溢。走进小村,明清时代的繁华街区跃然眼前,数十座不同年代、风格各异的古建筑,让你仿若穿越时空。而小村附近的层层梯田,与村落袅袅炊烟、村中劳作的人群,组成一幅浓浓的山水田园画。
桂峰村已有700多年的 历史 ,北宋名臣蔡襄之九世孙蔡长在此肇基,承祖训避世筑居、耕读传家。这里曾是内地达官贵人、商贾小贩往返福州的必经之地和食宿的唯一中转站。很多专家学者来桂峰参观后赞叹:“厝厝均有文化,满街都是 历史 ”。
长汀县三洲乡三洲村
“先有三洲,后有汀州。”自古汀江水运码头,穿越千年风尘岁月。累积这方水土富庶,积淀古进贤乡追求。舟楫往来,商贾云集,风雷激荡,气吞万里如虎。枕山、环水、面屏,一座座祠堂,一幢幢古建,一条条巷道,一处处砖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斗拱森森,美轮美奂,穿越时光隧道傲视风云。迎神庙会、抬神打醮,“花灯锣鼓挑一担”,演绎人杰地灵的千年传说。
此次 《最美古村落》榜单是完全公益性质的,评价标准主要为:
1、有悠久的建村 历史 ,中华传统文化沉淀深厚;
2、保存有一定数量的房屋等古建筑,且建筑物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工艺水准、艺术价值、观赏价值较高,即 旅游 开发价值较高;
3、有一定的知名度。
(闽南网 陈辉达)
2017年最后一个月,也就是上个月,我正好去福建拍了一个 旅游 视频,顺便去游览了慕名已久的桂峰古村落,这个古村位于福州西部几十公里处,依山傍水,景致非常美丽,而且 历史 久远,至今仍保持着原始淳朴的生活气息,生活在这里的大多数仍是原来的村民,今年开始经营 旅游 ,目前有很多民宿客栈还有农家乐餐厅,小吃,特产店,周末或假日来这里游览一番,别有一番情调。
桂峰村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四面环山,是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被誉为“山中理窟”。
桂峰村环境优美,自然美景和人文建筑颇多,有些浑然天成,有些人工雕凿,都凸显着桂峰村古旧的 历史 感,婀娜多姿,清新脱俗。
桂峰村内有千年古寺,石桥,和许多古建筑,再加上桂峰村气候宜人,山清水秀,吸引了古今许多文人墨客。
桂峰村中蔡氏祖庙和蔡氏宗祠,蔡氏祖庙位于村中心,高大宽敞,建筑虽并不豪华,却能看出其精心设计,在蔡氏子孙当中占有重要位置。
祖庙背倚青山,面朝绿水,古朴典雅,建筑简单大方,美观而不简陋,现存建筑基本完整。
桂峰村的古建筑还有石狮厝,后门岭民居,历经拜年仍然焕然如新,高大宏伟,斗拱翘角,装饰华丽。
都说古建筑是 历史 的影子,同时也是体现古村落的古朴典美的主角,桂峰村无论是民居,石桥,街道,亦或是寺庙祠堂都无不体现桂峰村的古典美。
相对于古建筑,桂峰村四周的自然景色,也是十分不错,走上桂峰村周围的山,可以俯视整个村落,将所有红墙青瓦尽收眼底。
桂峰村 历史 悠久,从唐宋时期就有人到次居住,不少学士发现此地山灵水秀,其中最有名书法家蔡襄及后裔,在此地结庐而居。
不少专家学者来到此地,犹如涉足 历史 的长廊,犹如仙境一般,不禁感叹满街都是 历史 的痕迹。
在福建省,著名的古村落有许多,比如:福安市溪潭镇廉村、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长汀县三洲乡三洲村、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等等。我说不上哪个是最著名的古村落,但我去过的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和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现代的民居特色,可算作是福建著名的“最美古村落”!
一、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
培田村是一位吴姓皇后的故居,其建筑已有800多年的 历史 ,是目前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30幢高堂华屋、21座宗祠、6家书院和一条千米古街组成了它特有的客家人文气息,是中国客家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培田村是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国家4A级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有“民间故宫”之美誉”,荣登“中国十大最美村镇”。
永定客家土楼建筑独特,闪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它具有防震、防火、防御等多种功能,通风和采光良好,而且冬暖夏凉。许多土楼是按八卦图设计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烙印深深地铭刻其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富丽堂皇的“圆楼王子”——振成楼、五凤楼(府第式土楼)经典——福裕楼、宛如布达拉宫的宫殿式建筑——奎聚楼、“袖珍圆楼”——如升楼以及天后宫、土楼博物馆等其他特征土楼40多座。
三、其他著名古村落
福建省除了上面所说的著名古村落外,另外还有: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龙岩市新罗区适中镇中心村、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清流县赖坊乡赖坊村、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等著名古村落。可以说:福建的著名古村落还是有很多的,非常值得去游玩!
福建的古村很多,不仅保存得相对完整,且 历史 文化价值也是极高的,古朴宁静、山水相间的古村落十分适合休闲 旅游 。列举这10个福建较著名的古村落,答案不一。
一、山重村——福建漳州长泰县山重村,又称古山重,全国特色景观 旅游 名村之一,村落四面环山,地貌奇异,青山叠翠、秀水涟漾。田野山麓中的万亩花海,极具美感的鹅卵石而筑的古村落,述说千年 历史 的古树,独特原生态乡村民俗,形成山重村特有的乡野古韵。素有“千年古村落”、“ 生态古山重山水花中游”之美称。古村 历史 追溯到唐朝,村内 历史 文化资源丰富,千年古樟树、宋代石佛塔、明代昭灵宫、子龙庙、水云涧、百年古民居、薛氏、林氏家庙等。
二、长汀古城——福建龙岩长汀县长汀古城地处福建省西部,为闽赣两省的边陲要冲,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汀江如白练,穿城而过;依山沿河修筑的古城墙,构成了挂壁城池,形成城内有山,山中有城的独特格局。山城枕山临溪,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汀江之畔。最典型的围屋建筑,是浓郁的客家文化,被誉为我国的“客家首府”。
三、云水谣古镇——福建漳州南靖县
云水谣,原名长教,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国家5A级景区。电影《云水谣》取景后声名远播。云水谣古镇是个 历史 悠久的古老村落,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古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上星罗棋布的、元朝时建立的一座座土楼。其中有建在沼泽地上,堪称“天下第一奇”的和贵楼。
四、陈峭村——福建宁德周宁县陈峭村山峦叠嶂,怪石嶙峋,石壁如削,险峻陡峭, 历史 以来被命名为“中村峭”、“张家峭”“陈家峭”“陈峭”。村子四周古树环抱,苍翠葱笼,黄土墙黑瓦片的老房子,依山而建,整齐划一,村子宁静舒适。因为偏远闭塞,陈峭自然生态保存完好,风景绝美,被游客称为“福建的西双版纳”。
五、鲤鱼溪——福建宁德周宁县鲤鱼溪,始于宋代,历经八百年,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云山麓,汇数十条山涧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转,至浦源村口水势顿减,五弯六曲穿村缓流而过。溪中悠然遨游着七、八千尾彩色斑斓的大鲤鱼,“闻人声而至 见人形而聚”,“竞相觅食 彩鳞翻飞”,温顺如驯,诚如“神鱼”。婀娜之姿,活泼可爱。水深及膝,清可见底,鲤鱼满溪,故而得名“鲤鱼溪”。
六、桂峰村——福建三明市尤溪县桂峰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始建于南宋,元代初年,村庄建设,广种桂花,明代正式命名为“桂峰”。村落 历史 悠久,保存许多 历史 建筑,包括古道、古岭、古街、古树、古书斋、山岭式民居、古碑刻、古画、古族谱等,现存清代前古建筑39座,有蔡氏祖庙、蔡氏宗祠、石狮厝、楼坪厅、步云楼等典型古建筑。
七、塔下村——福建漳州南靖县塔下村是中国一个典型客家村落,也是首批15个中国景观村落之一。塔下村的 历史 渊源,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其实塔下并无塔,张氏子孙为了纪念开基祖先华太婆,从原住地——马头背踏下山来,到此地拓荒开基。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所以把此地叫作“塔下”。村落有两座自南而北的蜿蜒大山,如巨臂揽住一道生机勃勃的峡谷,山中古木参天茂密,碧绿如黛,淡淡霭雾,划出几道弧线,托出村落恍若蜃楼的起伏檐角。一道弯弯曲曲的山溪从峡谷中穿过,溪水快快活活地流淌,水色清明澄碧,可谓世外桃源。
八、樟脚村——福建泉州市泉港区樟脚村,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古民居砌成于清嘉庆四年,即年,距今已有207年的 历史 。目前共有数十座古民居,大小不一,仍有住人。古民居所砌山石,形状不一,色彩鲜艳,古香古色,堪称一绝,被誉为“油画村”。村子里有一株年龄为700多年的大樟树,人爬到树上俯瞰,村子如在脚下一般,故得名樟脚村。
九、埭美古村——福建漳州龙海市埭美古村,是龙海市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完整保留了明朝时期的燕尾屋脊,素有“闽南第一村”的美誉,并分别被评定为国家级第六批中国 历史 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古村已经存在500多年 历史 ,其中遍布的典型的闽南四合院,是闽南建筑史上的奇迹。一条内河如长龙玉带般紧绕村庄,从空中往下看,整片古村恰似漂浮在河面之上,形成了“绿水绕村玉带环社”的独特景观。使埭美成为名副其实的“闽南周庄”。
十、培田村——福建连城县宣和乡闽西连城培田村,是至今保存得较完整的典型的客家古民居群落,获“中国最美的村镇”的称誉。现在培田村的古建筑具有明清时期的风格,共保存有30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家书院,2座跨街石牌坊和一条千米古街。古代的客家人,要到汀州考秀才,常常成群结队地通过这条古街步行至汀州府,所以有人把这条街称为“秀才街”。培田村的南山书院,被当地人称为“入孔门墙第一家”。该书院建于500多年前,曾经为这个小小的山村培养过140多名秀才。
我虽不是芷溪人,小时去芷溪半天都转不出村,'现在到芷溪玩,不用门票。其它古村落是收门票的哟
⑵ 重庆的6个小众古镇,藏在悠悠岁月里的无声之美
中国人都有一种怀旧情结,古镇作为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活化石,即保留了带有古韵的老街道,老建筑,过去的生活痕迹,又有鲜活的民俗风情和延续至今的文化传承,是一个最能满足和释放人们怀旧情节的地方。
重庆,不仅网红景点多、美女多, 美食 多,也是一个古镇多的地方,获得全国 历史 文化名镇命名的古镇就多达23个,数量之多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下面这6个古镇属于小众级别,虽远离了车水马龙的喧嚣都市,与世无争,安躺在停住脚步的时光里,但每个都 恰如山川的浑厚,岁月的悠长,代表着重庆这座城市的坚忍与豪放。
一、双江古镇
双江古镇地处嘉陵江支流涪江的下游,别看这个古镇没什么名气,这可是中国第一批十大 历史 名镇之一。
古镇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余年的 历史 ,现今存有中街、东街、上西街、下西街、南街、北街、兴隆街、水巷子、老猪巷等9条街道。
古镇青石板铺就,店铺相间,楼台错落,庭院深深,古色古韵,斑驳陈旧,彰显出古镇的岁月沧桑。
杨尚昆旧居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50年 历史 。故居用材考究,雕刻精美,构思独特,堪称古民居建筑的典范。
地址:重庆市潼南县
门票:无门票
二、石蟆古镇
重庆市十大 历史 文化名镇之一,始建于元朝末期,迄今已有600多年 历史 ,被誉为“津西明珠”。 清源宫是石蟆古镇最重要的建筑,也是目前西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清建筑,是为纪念战国时治水功臣李冰而建,始建距今已有500余年 历史 。
清源宫现在还保留着戏台、川主大殿、灵官殿、玉皇殿、日月亭、清风亭等建筑,周围还有20多株百年古树。
李冰当年入主四川,因其治水功德无量,备受道家追捧,敬为神尊“大菩萨” ,每年这里都会举办庙会,被称为"川主会”,庙会期间有 川剧座唱、舞狮表演、爬杆表演、楹联撰写等,从明代传承至今。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石蟆镇
门票:无门票
三、东溪古镇
东溪古镇有悠久的 历史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在此设丹溪县,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4年)撤丹溪县为镇,宋、元、明、清为县行政公署所在地,有1300多年 历史 ,古镇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和优美的自然风光。
古镇依山傍水,错落有致,明清时期的穿斗结构吊脚楼更是别具一格,屋顶采用了小青瓦铺盖,技艺精妙、布局别致,将传统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了极具江南风格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清幽意境。
这里有3000多棵古老的黄葛树,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黄葛树群。是美院师生的写生地。
地址:重庆綦江区东溪镇
门票:无门票
四、西沱古镇
西沱古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因地临长江南岸回水沱而得名,与长江明珠——石宝寨隔江相望。 历史 上西沱曾是巴盐古道陆运起点之一,在清朝乾隆时期,这里就“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郡邑“。
西沱古镇最为引人瞩目的景点要数云梯街,民居依地势起伏,从长江边到古镇顶端高差近160米。云梯街垂直长江,呈龙形向上,共有113个台阶、1124步青石梯,从长江边向上仰望,好像一挂云梯直插苍天,从街顶向下俯瞰,特别是有云雾的时候,犹如置身在云端间,被誉为“云梯街”。
这种垂直江面的街道在长江沿线极为罕见,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科考研究价值。
地址: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镇
门票:无门票
五、 白沙古镇
抗战时期,白沙与重庆沙坪坝、北碚夏坝、成都华西坝并称四川“文化四坝”,作为陪都重庆的大后方,亦是陪都三大文化区之一,现在很多地方已经破败,弥漫着一种沧桑感。
古镇民居建筑风格即体现了巴渝文化与西洋文化的兼容并蓄,同时也吸取了北方建筑和徽派建筑的特色,很多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寺庙及西洋风格的洋楼都很有 历史 感,仿佛是半个世纪之前的老重庆山城的再现。
古镇的特色在于抗战遗迹和吊脚楼风光,现存有20多个抗战文化遗址。
历史 街区风貌独特,规模宏大,保存完好,是名副其实的巴渝山地民居建筑群。独特的建筑风格酷似重庆朝天门旧码头,因此也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入驻拍摄。
地址:重庆市江津区
门票:无门票
六、松溉古镇
松溉古镇的始建时间已无法考证。 历史 上的松溉是周围八县商贾来往重庆的物资集散地,水路有上、中、下三个码头,江上来往船只川流不息,陆路运输方式上,每天从各县境内运货的马帮也是络绎不绝,昌盛时马房就有20多家,最后一家马房直到1978年才关闭。
松溉古镇虽然没有商业开发,游人也不多,但古镇的看点可不少,特别是有众多明清老建筑,吊脚楼、四合院、穿斗屋、雕楼、古县衙、皇帝御批祠堂罗家祠堂、陈家祠堂等。
镇内拥有青石板铺就的老街长度达5公里,雄居重庆古镇之首,蜿蜓曲折,漫步其间,仍能感受到浓郁的古朴韵味。
罗家祠堂现由罗家的宗孙进行看护,据说,每年的清明节,罗氏家族将会在这里举办罗氏宗亲会,以祭奠祖先。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
门票:无门票
⑶ 桂林古村落合集丨在石板巷道间,感受旧时光(上)
桂林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周边县区存在着遗迹众多、名人辈出的古老村落。这些古村落拥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就让我们在黄墙、青瓦、石路之间来一场时空的对话吧。
阳朔县高田镇龙潭村
龙潭古民居位于桂林市阳朔县高田镇月亮山风景区龙潭村,距阳朔县城8公里。因村后峰林多姿,有山形似龙头,山麓有百亩深潭,故得名。其建筑融合南北的建筑艺术特色,尤其在石砌砖排构造工艺方面有较高的建筑研究价值,而其门窗镂花刻兽巧夺天工,可谓诠释了四百年前明清时代的风韵。龙潭村周边风光秀丽,有“荷塘奇观”、“弟子山”、“佛留坳”、“犀牛泉”等10多个自然景观区。
永福县罗锦镇崇山古居民
崇山村,位于永福县城东北部20公里,数百年来,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有“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美誉。村南田间保留清建“新祠堂”,相传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小青瓦,硬山式三角形封火墙,青砖墙,墙基用料石组成,三进三开砖木结构建筑。
平乐县张家镇榕津村
榕津村由古榕群而得名,榕津古榕群是由8株龄逾千年的古榕所组成,尤其是北街口的连理古榕和东街口的墙上古榕最有特色,实为罕见,连理古榕不但古朴苍劲,枝叶繁茂,更令人惊叹的是其发育茁壮的气根酷似树干, 它与枝、干相连形成了带有几个拱门(拱门下可通行中型汽车)的奇特组合群体,使人大开眼界, 赞不绝口。东街口的墙上古榕是一株榕树上在墙上,令人分不清“先有墙还是先有榕”而惊叹。
灵川县灵田乡长岗岭村
长岗岭古民居位于桂林市灵川县灵田乡长岗岭村,距桂林市35公里。其古村落坐落在山坡上,呈弧形布局,依缓坡递进相连而建。建筑高大、规整、宏伟,风格统一。长岗岭古民居进深很深,石础精美、砖雕应用广泛、排水设施完善。用整块花岗岩深浮雕的柱础纹饰,代表桂林古民居建筑极高的工艺水平。
灵川县灵田乡迪塘村
迪塘古民居位于灵川县灵田乡四联村委会,距离桂林约30公里。该村落依山势而建,石桥、拱门、过道楼、拴马石、石板路、甬道、照壁、吻兽、雕花窗格等,应有尽有,其中最精致的建筑是绣楼。至今村中还保留着明朝末年的匾额、腰鼓及清代碗碟、床铺等。
灵川县潮田乡太平村
桂林太平村,位于桂林市灵川县潮田乡和大境乡之间的乡道旁,距离桂林市区32公里,清澈的潮田河从村前流过,背靠喀斯特地貌的青山,古木参天、溪流潺潺、阡陌纵横,鸡犬相闻,有着诗画一样的田园风情,有诗为证:“田园美色满怀收,山水风光画里求。一曲牧歌惊好梦,炊烟袅袅惹乡愁。”太平村太平村始建于宋朝末年,历经800多年风雨。
灌阳县洞井瑶族乡洞井村
洞井村地理位置偏僻,民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宛如一部沉淀着瑶族建筑智慧的古书 。整个村落外围有高近2米的护墙,有东、西、南、北四个村门,每户人家多方形规划,户户相连,有门洞互通,如棋局一般,笔直的道路又似迷宫般曲折回转。整个村落布局严谨、规划合理,耐人寻味。
灌阳县新街乡江口村
灌阳县新街乡于1954年建乡,,地处灌江中游,地势较开阔,东与湖南江永县为界,期为灌阳县城城池。全乡辖21个行政村,人口4.30万,总面积1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6万亩,其中水田3.4万亩,旱地6550亩。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盛产享誉区内外的红枣、雪梨、红薯粉丝、禾花鱼、马山草鱼等。境居住着汉、瑶、回、彝等民族。
更多旅行游记攻略,
请关注“douhualvxing”
⑷ 国内19个绝美的小众古村落,青砖黛瓦,炊烟袅袅,适合小住小几日
春风十里柔情,春景一片画意,
那些被时光遗忘的绝美古村落,
在烟雨斑驳淋漓中苏醒,
色彩愈发微妙而意境丰富,
宛若一幅幅古朴的江南水墨画卷。
01 苍坡村
始建于公元955年,现存的苍坡村是南宋淳熙五年,国师李时日设计的,有八百多年 历史 。近千年的沧桑风雨,却旧颜未改,笔架山、墨池、砚台、笔街、纸村,整个典雅村落就如同文房四宝,静居山水。
坐标:温州永嘉岩头镇南面仙清公路西侧
02 车前 村
深藏海拔900米的群山之中,常年矗立云雾之中,层层叠叠梯田加黄墙黛瓦的古村。有些遂昌本地人都不知道这里,自“2013车前国际摄影大赛”后,这个隐匿于山中的村落,才渐渐为人所知。如今随意每幢房子前,都有拿着单反创作的摄影师们。
坐标:丽水遂昌县大柘镇,距镇上9.5公里,9公里盘山公路
03 车盤坑
一个已有480多年 历史 的古村落,因全村村舍沿溪而建,环绕两山之间,形如车盘而名。传统的坚守留下醉人风景,车盘坑人不但保留下满村的梨树,还完好保留着村后100多亩古树林,宛若深山佳人,天生丽质、风华绝代。
坐标:丽水市龙泉市车盘坑村
04 大柯 村
这里空气清新,生态完好,黄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地镶嵌于山坡梯田间,形成独特的明清浙南山区古村风貌。因为是有名的摄影创作基地,走在村里的路上,偶然遇见老人家,见我们这样带着相机前来的,会熟门熟路地告诉我们最佳拍摄点在哪。
坐标:丽水遂昌县蔡源乡,县城西南50公里处
05 埭头古 村
始建于明朝宪宗成化年间。古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古村以陈氏大宗到卧龙岗为中心区,分布着陈氏宗祠、积翠祠、墨沼池、墨沼生香、裕后祠、屈庐等古建筑。山环水绕,田地肥美,环境清幽,风光旖旎。
坐标:温州永嘉县大若岩镇东向6KM
06 独山 村
乌溪江畔古村落,以天马山独立于东岸而得名。明代,该村文风卓盛,名士辈出,胜迹日辟,村容大壮。遗存的明代建筑群,闻名遐迩,昔日的古街、石碑坊及塞门、塞墙,延续并保存着 历史 文化脉络,素有“明代一条街”之称。
坐标:丽水遂昌西南焦滩乡,距县城48公里
07 芙蓉 村
始于唐代末年,是楠溪江古村落中年代最久、最负盛名的。村庄四周用卵石砌成的寨墙,长2000余米,高2米,整个村庄犹如一座小城堡。走在小路上环顾四周,仿佛一个古老未醒的梦缠绕在房前屋后。
坐标:温州永嘉岩头镇南面仙清公路西侧
08 公盂 村
公盂村旧名贡盂,最早有记载是在明代。
四面奇峰环绕,梯田层层叠叠,老村散落其中。这现只有15户人家居住,徒步2小时才能到。这里不通公路,部分路段没有手机信号。原始的泥路和石阶,是上山唯一的一条路。正因如此,这里保存着最原始的风貌,以及最为可贵的宁静。
坐标:台州市仙居田市镇公盂村
09 高迁 村
高迁建于元代,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四合院式的建筑一个连着一个,白墙黛瓦,窄窄的弄堂宅院、门堂,巷道深深,很有江南的韵致。在门堂里、窗棂上随处可见的雕刻,做工十分精细,或古拙、或飘逸、或简、或繁复,无一不恰到好处。
坐标:台州仙居县白塔镇,毗邻神仙居景区
10 管山 村
隋朝时,天台宗五祖灌顶大师来此传经,后人为纪念而将此地命名为“灌山”,俗称“管山”。1000多年 历史 的古村落, 历史 文化遗迹到处可见,颇具规模的“井”字形古民居保存完整。单体四合院古民居零星地点缀于幢幢新楼之间,古祠堂虽稍有破损,但格局、风貌基本保存完整。
坐标:台州仙居东南部,距离县城3公里
11 河阳古民居
至今留存着1500余间明清古屋、15座古祠堂、6座古庙宇、一座清代大桥……虽无徽州明清建筑气派,但胜在原汁原味:马头墙巍峨高耸,诗词壁画比比皆是,青砖黑瓦的明清小院屋墙斑驳。
坐标: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
12 花冈渔 村
门前大海屋后青山慢悠悠。
渔村有150年 历史 ,位于五岛沿线中部,四面环海,岙口众多,景观优美。两百多间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石头房,显得古朴典雅,充满浓厚海岛渔村村落的气息。
坐标:温州市洞头县元觉乡花岗村
13 林坑古 村
700年 历史 ,楠溪江保存最完整的山地民居。
民居都有100年以上的 历史 ,最古老的一座木屋早已超过200年。造型玲珑剔透的木屋掩映在青山绿水中,古朴自然;依山而建的民居,错落有致,和谐统一;小桥流水人家,炊烟袅袅,让人不知身处何处。
坐标:温州永嘉县黄南乡东北向3KM
14 平田 村
坐标:丽水松阳四都乡平田村,距松阳县城12公里
15 胜坑 村
南宋右相杜范之侄杜浒率领台州四千精兵,跟随文天祥抗元复宋。失败后,杜家村人纷纷扶老携幼,远走他乡,其中一支避祸至此。700多年来,村民们沿溪以石头筑屋,以石块铺路,以石条造桥。嶙嶒的石头,经过风雨的打磨,岁月的销蚀,不少已成断壁颓垣,有的只留下了一堵外墙,还依稀保留着昔日的轮廓。
坐标:台州临海市小芝镇,市区东向41公里
16 五裏嶴 村
在上世纪80年代,央视曾在此拍摄渔村专题片,石屋即享有盛名。这里的石屋浑然天成,屋咬山,山抱屋,有的干整重叠,有的突兀而了,高低有序,极富节奏感,构成一个迎风搏浪的石雕群体。充满浓厚海岛渔村村落的古朴气息。
坐标:台州温岭市石塘半岛五里岙村
17 下樟 村
下樟史称云坞古村,有千年 历史 。
坐落“双龙飞瀑”顶端半山坞坳之中。“满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描绘了这里田园风光的无限意境。村内天然景点连绵不绝,秀水奇岩怪石、白云茂林修竹,宛若人间仙境,恰似世外桃源。
坐标:丽水龙泉城区西北向6公里处
18 西坑 村
这处清代古村落海拔700余米,四面环山,古民宅特色浓郁。因独特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呈现一副云蒸霞蔚,龙腾虎跃,变幻莫测之仙境。这里的云雾负氧离子爆表,闻起来有新鲜蓝莓的甜味,它们不仅能看,还摸得着。
坐标:丽水市松阳县四都乡西坑村
19 巖下 村
《中国国家地理》评为浙江最美的五个古村落之一。
坐落巍峨险峻的百丈岩下幽谷中,石头垒筑而成石屋依山傍水,呈点状散列,被山间林海所环绕。
别具一格、浑然一体的石屋、石桥、石道、石磨坊用材简洁,古朴粗犷。
现存的石头屋有200余,古民宅28处,最老的四合院已有300余年。
坐标:丽水缙云县壶镇镇东向15公里
在古镇
青砖黛瓦,炊烟袅袅
推窗即画卷,别有一番风趣
注:本文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
⑸ 炼象关:迷失在时光中的城堡
作者:郑国平
1
数九寒冬清晨,驾车从昆明出发,寻找印记在脑海中难以忘却的迤西古道炼象关梦影。从安宁市开始,开始走320国道老路,车在云贵高原的第一条国际大通道---滇缅公路,也叫史迪威公路上蜗牛般盘旋,山峦峡险,谷深壁陡,忽上忽下,从山顶到谷底幽深,行走在谷底或山腰,车在云里进出,偶尔对面一声笛鸣,轰隆隆,一辆火车似的卡车,占满道路迎面驶来,惊得三魂只剩一魂,只好停在路边让其通过。
三二零国道,二战当年曾经支撑中国抗战物资运输的大动脉,当初设计最大吨位承载十来吨的公路,已经被载重四、五十吨的巨无霸卡车碾压的七零八落,支离破碎,遍地坑塘。
一路小心忐忑不安地驶过
禄裱,土官,我们在羊老哨的最高点,看到了处于
红色峡谷中的炼象关全貌。炼象关也叫腰站,是迤西古驿道“九关十八铺”中的第三关。从羊老哨看,它两头高中间低,一条街道贯穿全城,全城不足平方公里,难怪古人形象地称之为“腰站”。十多分钟后,我们就进入炼象关。
冬日的炼象关城楼,在阳光的照耀下慢慢掀开笼罩在身上的雾纱,衍庆桥下的小河水,波浪不惊地静静的流淌着。虽说是“关”,倒也听不到喧嚣的嚎叫,它就像一尊化石静静地伫立在古城之首,在阳光下晾晒着,完全没有声音。我真怀疑去错了地方——这是雄关吗?
从来都以为“关”是雄伟、高大的,不管官家还是庶人百姓,来到关下,都必须下马,都不得不低头。真到了古关下,预期中人声鼎沸,马帮如云纯属乌有,不由得让人心生意外或失望。其实出错的不是关隘是我自己。一个大错,低级,缺乏常识,就像以为姓“苟”就想
到狗,“史”者就想到大便一样。从320国道杨家庄岔路到炼象关仅仅2公里,然而这两公里,却似两个不同世界,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止了。炼象关里的一切都静静地沉睡着:安静的街道,安静的居民,安静的寺院,安静的城楼。
安静得像一幅水粉画,清新自然。面对旷野蓝天苇地,无边的寂静让人觉得整个世界都已不复存在。如果不是斑斑驳驳,街头巷尾或大或小的旧铺面前,还坐着三五个聊天的老人;或古老的房屋升起升起袅袅炊烟;或天空中不时传来鸟儿鸣叫声,提醒着这里还存在鲜活的生命,我犹如置身于梦幻中。
2
有人说,人类是容易健忘的物种。炼象关唐朝樊绰《蛮书》记载,南诏初在城门楼外东山半坡建 “龙和成”,崇祯十六年(1643年)筑炼象关城,到1938年滇缅公路通车,繁荣昌盛数百年。然而古城从人声鼎沸的喧嚣,到至今无人问津的没落,仅仅不到70年。70年只不过是人类岁月中微不足道的一瞬间。然而就是这一瞬间,炼象关沉沦了,被人遗忘了。
真的忘记了吗?没有!那红砂石铺就的街中间石板上,或深或浅,或大或小的马蹄印,老阿婆脑门的皱折,老爷爷的烟杆上,无不诉说着炼象关曾经往事
的故事。
现在的炼象关城,初建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筑石城一围,仅有一条街,开四城门。街从东到西长800余米,街中一座石拱桥,竖立着五道关楼。分别是炼象关楼、过街楼、西门楼、重关楼、登门楼。800米长的街道,分上街、中街和下街,也将人划分三六九等。过街楼到城关楼为上街,是官府所在地。这里有土巡检司府,督销局等衙门;重关楼到过街楼中街,为盐商,马店富庶人家聚集区,这里云集了炼象关最大的张兵张家盐号、当过省议员的刘俊安刘家盐号;以及以许家为首的大、中、小型几十家马店。如果是街天,马帮上千马匹
、商人在炼象关投宿栖息,不仅盐号、马店、铁匠铺、米店、银号生意兴隆,也惊动了炼象关周围山上的绿林强人,在官家山一带长年累月枭聚着一伙以炼象关客商为抢劫对象的土匪。
重关楼到登门楼称为下街,银匠、铁匠、石匠、锅匠、皮匠、裁缝、画匠、理发匠等手工业者大都云集于此。登门楼外花子庙里的叫花子们演唱着“连花落”游荡在关里乞讨的声此起彼伏,
形成关内畸形的繁华。有资料记载, 历史 上炼象关曾经有关楼七座,四座桥,清末鼎盛时期有居民1400多户,6500多人。每天进出关的马帮,赶着千余匹马,年驮运十余万斤食盐、茶叶等土产上昆明,又从省城驮回洋碗、洋油、洋纱、洋布、洋伞、香水、洋碱、洋火、洋铁、洋盆等“洋货”,并带着外来文化回到炼象关,驮运到滇西各地。辐射到成都或国外…
…
人类 历史 ,是一部包容、发展的过程,人类在由贫穷向富足的生活转变,精神与富足的相互支撑就成了必需。炼象关自从唐朝樊绰《蛮书》有记录 “龙和成”至今,原始图腾崇拜,喇嘛教、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各种教派兴起。
以建造象鼻岭上的三华寺为首,这里建有众多的道观、佛寺群。分别有真武庙、玉皇阁、大佛殿、文昌宫、三元宫等庙宇数十间。这些庙宇群宏伟,雕梁画栋,翘拱飞檐,做工考究,图案精美。石狮、雕龙栩栩如生,集中国建筑精华之大成,享誉东南亚。每日炼象关的各类庙宇寺祠香火旺盛,庙中香烟缭绕,佛号如雷。为滇西大马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第一宗教胜地。同时,京剧、花灯、滇剧、木偶戏等外来文化的南腔北调,你方唱罢我登台,各种艺人名媛包场连连。
3
初识炼象关,得益于一位老人。老人名叫汪世珍,一生充满传奇。
坊间传闻汪世珍毕业于民国,云南王龙云主办的“云南高等检察院文官培训班。”据说该班是龙云培植亲信的摇篮,为云南政府培养官员的“黄埔军校”。毕业人员大都分配府、县任要职。本来汪世珍要分配任县长,但由于其相貌特殊,被龙云贬级使用。后曾分配陆良、广通、罗次等县任教育长。一九四八年时局动乱回乡务农。汪老先生回乡务农不忘圣谕,顶着“臭老九”、旧政府人员的帽子,在那些不平常的岁月,农闲自费走遍炼象山水,研修地方志。在七十七岁古稀之年,写出《炼象地方史》《续编炼象地方史》两部史书,为云南省个人编写地方史书第一人。通过拜读《炼象地方史》,我惊叹炼象 历史 的厚重。
从公元765年,南诏王凤迦异在炼象东坡建“龙和城”。再到元设置巡检司以至清1643年筑炼象关城。五尺道、滇洱古道、到后来迤西古道的开通,在促进炼象商业繁荣的同时,也为炼象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无人继承官爵。
加官晋爵,光宗耀祖,“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的精髓,无人继承官爵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然而我在炼象关却听到这么个故事。
元至正年间(1348年),设置炼象巡检司,乡邑李阿堵镇守炼象关,后投诚傅有德明军,随明军作战获功,被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钦赐“李阿堵九子,准授世袭土巡检。”李氏后人自此四百七十五年,十九代世袭土巡检职。咸丰八年(1858年),最后一任土巡检李宗权死后,因战乱找不到李氏后人继承官爵,炼象关土巡检一职从此空缺。
大小衍庆桥。
炼象城内,一座石拱桥横跨中街西门楼与重关楼。该桥一头大一头小,西高东低,被后人当作“偷工减料”、“虎头蛇尾”工程的案列。
民间故事说,炼象关中街的这条河上原来建有一座木桥,因河涨水多次冲垮多次重建,给过往客商和居民带来诸多不便。一日,城内一住户三弟兄商议,为乡亲们建一座石拱桥,永久解决洪水之患。三兄弟计划老三修西边,老二修中间,老大修东边。老三老实,按照图纸施工,建成西桥头;老二媳妇投机取巧,让老二把桥尺寸缩了一些;老大媳妇奸诈,让老大建的东桥头更窄,这就形成了一头大,一头小衍庆桥的现象。
后人有诗云:炼象有座衍庆桥,一头大来一头小。当初为何这样建,只缘妇人见识少。
其实桥当初这样建,一是因为建桥资金来源于民间筹集
,建桥资金短缺;二是桥位置地势使然。
棋盘上的“赌注”炼象关。
炼象关离禄丰县城十五公里,距罗次县城三十余公里。 历史 上却不属于禄丰管辖,而是罗次县镶嵌在禄丰地盘上的一块“飞地”。据说:一天,禄丰县县长邀请附近郡县同僚到炼象关消遣,众官人享尽山珍海味后,到官署花园品茗、手谈。罗次县县长财大气粗,叫嚷以宴客三天为注,输棋大宴各郡县同僚三天,无人应战。禄丰县县长作为东家,甚感脸面无光,高调应战:愿以炼象关作注,输棋割让炼象关。二人鏖战三回合,禄丰县长技不如人,连输两局。只得遵约,割爱让出炼象关。从此,炼象关就成了罗次县的飞地。
其实,是禄丰县长不堪忍受长年累月途经炼象关的各级官员迎来送往开支,故意以炼象关为赌注,将炼象关这个“包袱”甩给罗次县。
城里有口摸奶井。
摸奶井这个名字咋一听,容易让人想入非非,其实它是“磨奶井”之口误。炼象关中街,有一口回味甘甜的水井,叫中街井。因建成年代久远,城中妇女长年累月,胸部紧贴红砂石井拦板打井水淘生活,井栏被妇女胸部磨起槽,故民间俗称“磨奶井”。据说,男人喝了该井水聪明,女人喝了漂亮。明清时期,炼象关考中贡生、痒生、进士30余人;民国时期有刘氏一门三位子弟分别毕业云南大学、北京大学及朝阳大学。
废物换回奖杯来。
旁晚,一队队马帮顶着星宿远道而来,清晨,马帮
迎着朝阳出发,留给炼象关人希望,也留下一地马的排泄物及废马掌的烦恼。好在聪明的炼象关人不多时就找到了应对办法:马粪种田,废马掌打造农具。更有头脑灵活者,看中废马掌经年累月在古道石板路上千万次的撞击、磨砺,已经由铁锤炼成钢,是打造刀剪的好材料,将其收集整理,锻造出名闻遐迩的“禄丰剪刀”,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在1923年云南特产赛宝会上,一举夺魁,捧回第一名金奖。“禄丰剪刀”在省内的名气,至今经久不衰。
美女之城。
炼象关有一句民谚:“腰站街两头高,十个女人九个俏。”美女,是炼象关一道靓丽的风景。无论是不施粉黛的小贩,或是穿金戴银与马锅头打情骂俏的店家老板娘,还是亦商亦农的民妇,不仅个个面染桃花,有闭月羞花之美,还以诚信待客,善于经商而闻名于古驿道。“老板娘”不仅以貌美著称,还是炼象关家庭的主心骨和“女汉子”。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从不落后,就是男人都难以驾驭的修钉马掌粗活,炼象关的女人做起来也是得心应手,当年女人修钉马掌成了炼象关的一绝,如今,你走进炼象关,任何一家的女主人,出得厅堂,下得厨房,经商种田,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
。
没有上过学的哑巴先生
炼象关衍庆桥东边重关楼的左街边,有一户王姓人家,早年也算殷实,到民国基本败落,王家有一儿子,从小调皮,一日染病食药导致失声。哑巴后的小儿上学无人收留,只好在家中自写自画,随着写画的日积月累,读不出声却写得有模有样,有人说写得不比书法家差,于是没有上过一天学的王哑吧,毛笔字成了炼象关的一绝。哪家写对联,哪家商铺开张营业,都免不了请他书写。成了城里的名人。解放后,运动连绵,写大字标语成了热门,他写字的功夫又派上用场,一路走来,小城每个旮旯都留下他的墨迹。
4
抚摸着炼象关的 历史 脉搏,穿越迤西古道的繁盛时光,“出关了!”同伴的呼声将我拽入现实。经历了岁月和风雨,炼象关曾经的繁华,陨落于 历史 的长河。如今炼象关仅存人口287户,1109人,不及清朝鼎盛时期的六分之一。
举目古城,只有斑驳残缺的古建筑、古民居、宗教、牌坊、楼阁、寺庙、坊、民居、古刻、木雕、遗址等民族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等一系列“明清 社会 活化石”,似乎诉说着昔日 “万马归槽,天下盐仓”, “堑道石门,扼九郡之咽喉,实西迤之锁阴”的荣耀。看着掩映
于崇山峻岭的残缺迤西古道,迷失于时光中的城堡,日益被风化、被侵蚀、淡漠的雄关,我想现代人似乎应该做些什么……
作者:郑国平,云南省禄丰县人,楚雄州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基本建设经济专业,爱好文学,有作品在《云南日报》、《小小说月刊》、《民族时报》《金沙江文艺》《今古传奇》《精短小说》《楚地文化。闪小说》、《楚雄日报》、《大理文艺》、《鹤城晚报》、《速读》、《楚州今古》、《楚雄社科论坛》、《龙乡文艺》、《岩泉》等报刊杂志发表。
本作品于2020年发表于《楚雄社科论坛》第7期。经作者 授权刊发。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广西有哪些?
红军浴血掩护之红色线路2:炮楼山 洪水箐 都庞岭大峡谷
⑹ 福建省明清古建筑群保存最完整的村落,拥有着令人惊艳的晒秋之景
四季之中,秋天最短,抓不住秋天就瞬间溜走了,秋季出游是一趟过时不候的旅行。不知道大家都想好这个秋天要去哪里玩了吗?每年北方冬天都来临了,南方的福建秋才刚到,难道这意味着福建人只能看着北方人赏秋,并不是,虽然福建的秋天还未到,但有一处地方也可以开始赏秋了,这里就是桂峰古村。
桂峰古民居位于福建三明尤溪县洋中镇的东北部,四周群山环绕,云雾萦绕,这里曾被誉为“山中理窟”、“云霞仙境”,现如今还保存着39幢明清风格的古建筑,几经风雨,依旧保存着极为完善,素有“小福州”之美称。
桂峰古民居,是福建省明清风格古建筑群保存最完整的村落之一,迄今已有770多年的 历史 了。虽然桂峰村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 旅游 景点,但外地的游客还是比较少的,相比自由行的游客,摄影团队来的要更多一些,他们大部分都是当天拍摄完毕当天就离开了。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的古村落,可以在这里住上一晚,感受这个古村落的幽静。
花上一些时间走遍村中的角角落落,在桂峰村的后门山还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建筑,外形酷拟西藏的布达拉宫,也因此被外界称为“小布达拉宫”,建筑气势宏伟,它的石砌护坡很有气势,从山涧底开始砌筑,沿着陡峭的山脚一直修到半山腰,多达14层、高30多米。如果找不到,可以询问当地人,这里的居民都十分的淳朴与热情好客。
每年立秋之后,村中就会开始晒秋,三明的桂峰古民居可以说拥有福建省少有的晒秋之景,由于地形的原因,山地没有更多的场地以供收获的粮食晾晒,于是人们就把果实、农作物摆上自家房顶晾晒,待晒干之后,以便储存,这个自然而然的习惯,也成了桂峰村的美景。
桂峰古村落虽然是一个4A级景区,但门票却只收取20元,性价比非常的高,在这里完全感受不到商业化,整个村子都是原居民,一片安静祥和的气息,带上三五伙伴一起相聚桂峰,体验晒秋之美,相信会是一次醉人之旅。
要说桂峰古村落有没有什么缺点,有,有个缺点就是交通不算方便。自驾的游客到哪都方便,但没有自驾的游客坐车就稍微有点不方便了,坐车路线:可以坐动车到尤溪火车站,坐“动车站— 汽车 站”专线,转“尤溪—洋中”班车(19元,仅供参考) ,到达洋中后可与其他人拼七座面包车到达桂峰(一趟50元,仅供参考)
漫步村中,那古桥、古巷、古树、古碑刻、古书斋、古祠堂和古民居,宛如时光倒流,将人引入古韵古香的旧时光。如果周末不知道该怎么玩,那么桂峰古村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中秋小长假也快了来了,你们都准备好出发了吗?
⑺ 藏在徽州山里的古村落,与世无争懒得宰客,小卖部开成“君子店”
“高墙深院小窗户、肥梁瘦柱内天井、粉墙黛瓦马头墙”这三句话是对徽派建筑的整体概括,大家光看字面意思就能与网络上的西递、宏村等徽州古村的照片对上号。不过徽州古村并不一定都是这般经典的建筑格局,至少歙县的阳产土楼群不是。
虽与传统的徽州古民居不同,但阳产土楼同样是一座有着悠久 历史 的古村落。村子里大部分人都为郑姓,因为土楼是保护单位,上面都挂有户主的姓名因而得知。据说郑姓于宋时由歙北迁移定潭而居,后来发现此处山岭风水极好,便迁居于此。“阳”有着面对太阳的的意思,“产”在当地的方言里有陡峭一说。
这次是和朋友一起从歙县徽州古城自驾而来,到达山脚下的游客中心约30km,路面略有崎岖但还算好开,山脚下的游客中心也并非是售卖门票的。那干嘛还要设置游客中心?是这样的,山脚下通往阳产的山路如羊肠般崎岖,弯道是又窄又陡,如果遇到关键点会车,没有一点驾驶技术还真的开不了。山顶村口的停车位也是十分有限,所以一般来说游客都是要把自驾车停在游客中心,然后换乘景区的面包车往返阳产。
上山的面包车往返是30元,价格绝对合理,毕竟门票都是免费的。面包车上满就走,如果游客少则是15分钟一班,一人也可成行,不会久等。如果想要省下这30元钱也未尝不可,有阳产古道可以徒步上山,不过沿途风景比较单一乏味,需到达山顶才可豁然开朗。
阳产土楼的门票免费,车费30元,足见这座景区的良心。闲逛的时候,让我发现一处比较有趣的细节也是如此,山上售卖商品的小卖部很少,却在路口有一个无人的小摊,上面摆放了矿泉水和扑克牌,旁边一个码可以自行扫码付账拿取,是一个“君子商店”。别说是经营了,这里的店家视乎慵懒到懒得宰客。什么,你说2元钱的矿泉水贵?如果算上这段崎岖山路的运输成本,2元钱的矿泉水是真的很合理。
消费真的很便宜,阳产的商业化气息几乎没有。我们在这里的农家乐落脚,只要100元就可以包吃包住,吃的东西大都是山里自产自销的食材,这样免去运输成本的食材又便宜又正宗,平时在城市里想买都买不到的。
阳产的住宿条件实在不好意思,就是一般的农家水平。大家随我看下这里的土楼,它和我们所熟悉大福建土楼,《大鱼海棠》电影取景地并不一样,福建土楼就像一座座堡垒,十分大气。而阳产的土楼虽然不是典型的徽派建筑,但却在细节处还是充满了徽派元素。比如小窗户、高墙等,每座土楼的面积并不是很大,所以也被一位福建的朋友戏称:这里的土楼只能叫作土房子。
既然这样,留宿阳产一定要有个打动人的理由。至少,这里的生活状态是真的打动我了,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作为游客我们可以在小院子里打打牌,喝喝茶,享受城市里不容易体验到的惬意时光。看个晚霞、追场日出,这都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独宠着阳产这块风水宝地。
看着夕阳,自己又延伸性的去发呆思考:古时候的阳产村民生活着实不易,这里山高水远、耕地贫瘠,与外界的联系基本靠走,只得渴饮山泉,饿食五谷,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现在物资运输机械化,生活有了自来水,是多么大的一种进步。饮水思源,对 社会 的快速发展有着深深的敬意,有阳产这样避俗发呆的地方也是十分满足。
对了,村子里依然还保留使用着水硐,大部分可以用来洗刷,小部分还可以保持饮用。想分辨出他们,就看主人家有没有在水硐里放鱼,有鱼的地方,水就可以饮用。这是一个当地村民告诉我的,真是一处有趣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