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最早的电影院美国洛衫矶的!
世界上最早的电影院是美国洛杉矶的“电气剧场”,建于1902年。
世界上最古老的电影院是莫斯科艺术电影院,建于1911年。
❷ 中国第一家电影院诞生在什么地方
1908年,上海建成中国第一家电影院—虹口大戏院,可容纳观众250人。
❸ 电影起源与发展
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人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艺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
电影收益高,竞争激烈。1897年,爱迪生即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项专利权。到1910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机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D.W.格里菲斯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至1912年已为该公司摄制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渐移向好莱坞,并发现和培养了许多后来的名演员,如M.塞纳特、M.壁克馥和吉许姐妹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镍币影院逐渐被一些条件较好的电影院所代替;电影专利公司的垄断权势逐渐消失,终于在1915年正式解体。此时以格里菲斯为代表的一批新的电影艺术家已经出现。制片中心也从东海岸移到好莱坞。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程度地破坏和损害了欧洲各国的电影业,却促成了美国电影的勃兴。美国电影源源不断地涌人欧洲市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已经建立起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导演格里菲斯、T.H.英斯和塞纳特对美国早期电影的发展作出了贡献。C.卓别林于1914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谋生》,立即吸引了全世界观众。1919年,卓别林、D.范朋克、壁克馥3位著名演员和格里菲斯一道创办了联美公司,以发行他们独立制作的影片。20年代,美国影片生产的结构从以导演为中心逐步转化为以制片人为中心的体制。“制片人中心”模式形成了20年代的“明星制度”,各大公司均拥有一批明星。除卓别林、范朋克和璧克馥外,先后成名的还有R.“胖子”亚布克尔、T.巴拉、J.和L.巴里摩尔兄弟、L.查尼、吉许姐妹、M.马许、T.米克斯、G.史璜逊、J.基尔伯特、G.嘉宝、B.基登、N.希拉、H.劳埃德和早逝的R.范伦铁诺。
“好莱坞”此时己成为“美国电影”的同义语。由于在明星制度鼎盛时期有些明星的行为不检点招致公众的抨击,美国电影业成立了“美国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在W.H.海斯的主持下这一组织制订了“伦理法典”,以便在审查影片时剔除其中不合乎美国公众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情节、对话和场面。这就是著名的海斯法典,它对美国电影的约束一直延续到1966年。
严格的审查制度使美国无声电影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喜剧片、西部片和历史片3个方面。喜剧片的佳作首推卓别林的《寻子遇仙记》(1921)、《淘金记》(1925)和《马戏团》(1928),基登的《航海者》(1924)和《将军》(1926),H.劳埃德的《大学新生》(1925);西部片主要有《篷车》(1923)、《铁骑》(1924)和《小马快邮》(1925)等;历史片有C.B.地密尔的《十诫》(1923)和《万王之王》(1927),格里菲斯的《暴风雨中的孤儿们》(1922),R.英格兰姆的《启示录四骑士》(1921)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少欧洲导演陆续来到好莱坞,他们的才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制片公司的抑制和扼杀。他们和美国导演一道,拍摄出无声电影的最后一批重要影片,如F.鲍沙其的《七重天》(1927)、C.勃朗的《肉与魔》(1927)、H.金的《史泰拉恨史》(1925)和K.维多的《大检阅》(1925)等。R.J.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1922)则为纪录电影奠定了基础。
20年代中期,豪华的电影院已基本上取代了镍币影院。20年代末期,好莱坞电影为战胜商业无线电广播这样的竞争对手,在音响方面进行了一次革命,产生了有声电影。
美国早期有声电影
1926年,华纳兄弟影业公司拍摄了用唱片来配唱的由J.巴里摩尔主演的歌剧片《唐璜》(A.克罗斯兰导演)。1927年10月6日又首映了由A.克罗斯兰导演、A.乔生主演的有歌唱、对白、声响的《爵士歌手》,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故事片.1928年7月6日华纳公司又推出了“百分之百的有声片”《纽约之光》。自此,有声电影全面推开。至1930年,除卓别林继续拍摄了几部无声片外,全部故事片均为有声片。 在导演中间最先适应有声片制作并拍摄出富于创造性影片的有:R.马莫里安的《喝彩》(1929)和使用了主观镜头的《化身博士》(1932),L.迈尔斯东的《西线无战事》(1930)和《头版新闻》(1931)、刘别谦的《爱情的检阅》(1929)和《微笑的中尉》(1931),K.维多的《哈利路亚》(1930)。卓别林也拍摄了他的第一部有声片《城市之光》(1931)。 好莱坞的制片公司是1912年开始相继建立的。随着1928年雷电华影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形成了美国电影业的8家大公司。它们包括5家较大的影片公司,即派拉蒙(组建于1914)、20世纪福斯(始建于1915,合并于1935)、米高梅(合并于1924)、华纳兄弟(1923)和雷电华(1928);3家较小的公司,即环球(1912)、哥伦比亚(1924)和联美(1919)。
美国电影黄金时代
美国电影中的特殊现象——类型影片,在30年代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最初的类型片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喜剧片、闹剧片和西部片,到30年代初期,歌舞片、盗匪片、侦探片、恐怖片等类型相继出现并得到繁荣发展。类型电影是美国经济、社会和文化需要的直接产物,它们中成为经典作品的有歌舞片《四十二街》 (1933)、《掘金女郎》(1933)、《大礼帽》(1935)、《风月无边》 (1936)和《齐格飞大歌舞》(1936);盗匪片《小恺撒》(1931)、《公敌》 (1931)、《疤面人》(1932)和《吓呆了的森林》(1936);恐怖片《吸血鬼》(1931)和《弗兰肯斯坦》(1931)等。
除上述类型影片外,30年代还产生了大量成为美国电影史中代表作的影片,如F.卡普拉的《一夜风流》(1934)、《第兹先生进城》(1936)和《斯密斯先生到华盛顿》(1939);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1936);J.克伦威尔的《人类枷锁》(1934);G.顾柯的《八时餐会》 (1933)和《小妇人》(1933);M.柯蒂斯的《新新监狱两万年》(1933)、 《黑色的愤怒》(1935)和《侠盗罗宾汉》(1938);V.弗莱明的《勇敢船长》(1937)、《绿野仙踪》(1939)和《乱世佳人》(1939);J.福特的《告密者》(1935)、《青年林肯》(1939)、《关山飞渡》(1939)、《怒火之花》 (1940)和《青山翠谷》(1941);E.戈尔汀的《大饭店》(1932);A.希区 柯克在美国导演的第一部影片《蝴蝶梦》(1940);F.朗格的《狂怒》 (1936);M.李洛埃的《我是越狱犯》(1932);刘别谦的《风流寡妇》 (1934);J.von斯登堡的《摩洛哥》(1930)和《上海快车》(1932>;W.惠勒的《红衫泪痕》(1938)和《呼啸山庄》(1939)等。此外,H.霍克斯、H.金、R.马莫里安、R.华尔许等亦拍摄了多部质量优秀的影片。
当时对美国电影发展作出贡献的还有众多的表演艺术家,其 中包括F.亚斯坦、H.鲍嘉、C.鲍育、G.古柏、J.克劳藻、B.戴维斯、 O.德.哈维兰、H.方达、C.盖博、C.格兰特、K.赫本、E.G.鲁宾逊、 J.史都华和R.泰勒等。优秀的电影家中还包括摄影师G.托兰和黄宗沾。此外,童星S.邓波儿等主演的影片对于鼓舞30年代的美国民众起了特殊的作用。
从20年代末开始,W.迪斯尼创造了米老鼠、唐者鸭等一系列家喻户晓的动画形像;从1938年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开始,创造了《木偶奇遇记》(1940)、《幻想曲》(1940)、《小鹿班比》 (1942)等脍炙人口的动画长片,使美国动画片的影响遍及世界。
好莱坞在30年代发展为美国一个文化中心,众多的作家、音乐家及其他人士相继来到这一电影都城。他们之间相互影响,拍摄出一批社会意识较强的影片,如上述《斯密斯先生到华盛顿》、 《新新监狱两万年》、《黑色的愤怒》、《告密者》、《怒火之花》、《青山 翠谷》、《狂怒》、《我是越狱犯》以及《巴斯德传》(1935)、《左拉传》 (1937);《华莱士传》(1939)、《他们不会忘记》(1937)、《黑色军团》 (1936)和《穷巷之冬》(1936)。年轻的O.威尔斯1941年导演的《公 民凯恩》吸取了经典美国电影的精华,导演了这部从叙事结构到镜 头结构均有重大创新的影片,把美国电影推向一个新的高点。威 尔斯的《公民凯恩》和《安倍逊大族》(1942)对以后电影的结构、摄 影和电影理论的影响十分深远。
美国的纪录片在30年代中期,在英国的J.格里尔逊和荷兰的 J.伊文思的影响下再次受到重视,拍摄了《开垦平原的犁》(1936)、 《河流》(1937)和《城市》(1939)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除为军方摄制了大批军事训练片和战争纪录片外,还摄制了数量相当 可观的堪称经典之作的纪录片,如J.福特的《中途岛战役》(1942), J.休斯登的《来自阿留申群岛的报告》(1943)、《圣被得罗之役》 (1945),W.惠勒的《孟菲斯美女》(1944),L.德.罗歇蒙的《战时女朗》(1944)等。卡普拉率领他的分队自1942年起用资料片和缴获 的敌方影片制作出《我们为何而战》的系列片。 G.卡宁和英国的 C.里德合作导演的《真正的光荣》(1945)被誉为长纪录片的顶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故事片,有柯蒂斯的 《胜利之歌》(1942)、《卡萨布兰卡》(1943)和《出使莫斯科》(1943); 顾柯的《费城的故事》(1940);霍克斯的《约克军曹》(1941);希区柯克的《破坏者》(1942)、《疑影》(1943)和《救生船》(1944);W.休斯登 的《马耳他之鹰》(1941);H.金的《皇家空军中一名美国佬》(1941); 朗格的《刽子手也死亡》(1943);李洛埃的《魂断蓝桥》(1940)和《东京上空三十秒》(1944);刘别谦的《生死问题》(1942)和《天堂可以等待》(1943);L.麦卡里的《与我同行》(1944);迈尔斯东的《鼠与 人》(1940)、《北极星》(1943);L.匹查尔的《月落乌啼霜满天》 (1943);O.普雷明格的《劳拉》(1944);G.拉托夫的《俄罗斯之歌》 (1944);H.舒姆林的《守望莱茵河》(1943);华尔许的《目的地缅甸!》(1945);W.A.惠尔曼的《黄牛惨案》(1943)和《大兵乔的故事》 (1945);B.怀尔德的《通向开罗的五座坟墓》(1943)和《失去的周末》(1945);S.伍德的《战地钟声》(1943)和《金石盟》(1942);惠勒 的《小狐狸》(1941)和《忠勇之家》(1942)等。L.褒曼、B.克罗斯贝、 J.迦伦、R.海华丝、B.霍普、G.佩克、L.透纳和J.韦恩等演员在这 一时期加入了美国电影明星的行列。
从战后开始直至50年代初期,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最后一 段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影片有:卓别林的《凡尔杜先生》 (1947);S.多南和G.凯利的《雨中曲》(1952);福特的《亲爱的克莱 蒙丁》(1946);霍克斯的《红河》(1948);休斯敦的《宝石岭》(1948)、 《柏油丛林》(1950)和《非洲女王》(1951);H.金的《正午十二点》 (1949)和《枪手》(1950);E.卡善的《君子协定》(1947)、《漂亮的混 血姑娘》(1949)和《欲望号街车》(1951);J.L.曼凯维支的《慧星美 人》(1950);V.米纳里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和《邪恶的和 美丽的》(1952);R.罗森的《当代奸雄》(1949);斯蒂文斯的《阳光照 耀之地》(1951)和《原野奇侠》(1953);维多的《太阳浴血记》 (1947);华尔许的《白热》(1949);怀尔德的《日落大道》(1950)和 《十七号战俘营》(1953);惠勒的《黄金时代》(1946)、《女继承人》 (1949)和《罗马假日》(1953);F.齐纳曼的《正午》(1952)和《走向永生》(1953)等。
美国电影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打击和挑战。首先,1948年5月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反托拉斯法对拖延 多年的“派拉蒙案”作出裁决,判定大公司垄断为非法,要求制片公 司放弃发行和经营电影院的业务。这就切断了大公司的主要财源,迫使公司大幅度减少影片生产。其次,美国电视发展迅速,到1953年,电影观众人数与1946年相比减少了一半。为争夺观众,早在20年前即已发明出来的宽银幕电影此时开始成为与电视竞争的手段。
最甚者是自1947年起,“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开始针对好莱坞进步人士进行政治迫害。1948年,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判处好莱坞十人案,1951年又继续加深和扩大对电影界人士的迫害。许多人被指控为共产党,800余人被列入黑名单。这场迫害极大地损伤了美国电影的创作元气。但受迫害的电影界人士克服重重困难,摄制出描写锌矿工人罢工的影片《社会中坚》(1954,H.比伯曼导演),至今仍受到电影研究人员的重视。主要发生在4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初期的美国“黑色电影”,如B.怀尔德的《加倍赔款》(1944)和《日落大道》(1950),T.加奈特的《邮差总是按两次铃》(1946)和N.雷伊的《以夜维生》(1949),亦是在这种政治气候的特殊条件下产生的,并随着50年代末政治迫害的消退而逐渐消逝。
美国当代电影状况
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各大公司从印年代中期开始解体或转产,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废除。随之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
在“好莱坞之后”的年代里,一些经典题材和类型电影发生了变化。N,雷伊、V,米纳里和D,西尔克使美国情节电影前进了一步,出现了西尔克的《写在风中》(1957)、《被玷污的天使》(1958)和《生活的摹仿》(1959),米纳里的《邪恶的和美丽的》(1952)、《蛛网》(1955)和《家在山那边》(1960)等有代表性的影片。自《枪手》和《正午>开始,传统的西部片也发生了变化,在这种称之为“成人西部片”中,单枪匹马的主人公有些变成群体的主人公,并出现了福特的《搜索者》(1956)、G.R.希尔的《虎豹小霸王》(1969)和S.佩金珀的《野性的一群》(1969)等与过去不同的西部片。歌舞片中的佳作当推顾柯的《窈窕淑女》(1964)、R.怀斯的《西区故事》(1961)和《音乐之声》(1965)以及惠勒的《滑稽女郎》(1968)。
这一时期是美国青年思想最动荡的年代,相应出现的表现青年疑虑、反抗的所谓“反英雄”影片有:雷伊的《无因的反抗》(1955),卡善的《伊甸园东方》(1955),J.洛甘的《野餐》(1956)以及后来的M.尼科尔斯的《毕业生》(1967),A.潘的《邦尼和克莱德》(1967),D.霍珀的《逍遥骑手》(1969),J.施莱辛格的《午夜牛郎》(1969),T.马里克的《荒原》(1973)等。
这一时期其他突出的影片还有:R.阿尔特曼的《陆军野战医院》(1970)和《纳什维尔》(1975);P.波格丹诺维奇的《最后一场电影》(1971);地密尔的《十诫》(1956);M.福尔曼的《飞越疯人院》(1975);A.希勒的《爱情故事》(1970);休斯登的《不合时宜的人》(1961);S.库勃里克的《光荣之路》(1957)、《斯巴达克斯》(1960)、《怪癖博士》(1964)、《2001年太空漫游记》(1968)和《发条橘子》(1971);尼科尔斯的《第二十二条军规》(1970);F.沙夫纳的《巴顿将军》(1970);G.西顿的《飞机场》(1970);斯蒂文斯的《巨人》(1956);怀尔德的《热情似火》(1959)和《公寓》(1960);惠勒的《宾虚传》(1959)。希区柯克在这一阶段拍摄了他最有影响的一批影片,如《后窗》(1954)、《眩晕》(1958)、《西北偏北》(1959)、《精神病患者》(1960)、《群鸟》(1963)和《玛尔妮》(1964)。
美国黑人演员过去在电影中只扮演次要的甚至是反面的角色,自S.波蒂埃开始,在《挣脱锁链》(1958)、《蓝斑》(1965)、《吾爱吾师》(1967)、《炎热的夜晚》(1967)和《猜猜谁来吃晚餐》(1967)中扮演了正面角色,并开始尝试由黑人自己编导关于黑人生活的影片。从L.斯特拉斯堡在纽约开设的演员讲习班培养出来的M.白兰度、M.克利夫特、P.纽曼和J.方达等加人了电影演员的行列。从大学电影系毕业的年轻导演亦开始崭露头角,如F.F.科波拉的《教父》(1972)、《教父》(续集,1974)和《对话》(1974),G.卢卡斯的《美国风情画》(1973),M.斯科西斯的《穷街陋巷》(1973)和《出租汽车司机》(1976)等影片显示出美国青年导演在承继美国电影传统基础上的创新精神,为70年代的复兴准备了条件。
美国电影的“复兴”是从S.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1975)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1977)开始的。这两位导演都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们运用当代工艺技巧制作的传统类型片(灾难片、科幻片)引起强烈的反应,并导致美国电影的制作和票房收入直线上升。受到美国青少年观众欢迎的科幻片发展为集灾难片、冒险片而成的场面壮观的影片的一个新片种,这些影片包括《第三类接触》(1977)、《异物》(1979)、《外星人》(1982)、《失去方舟的入侵者》(1981)、《金刚》(1976)、《超人》(1979)、《侏罗纪公园》(1993)以及这些影片的续集。
在70年代末以来的美国电影中,家庭和妇女以及普通人生活的影片又重新受到重视,如W.艾伦的《安妮.霍尔》(1977)和《汉娜姐妹》(1986);阿尔特曼的《三个女性》(1977);阿普特德的《矿工的女儿》(1980);R.本顿的《克莱默夫妇》(1979);J.L.布鲁克斯的《母女情深》(1983);P.马佐尔斯基的《一个未婚女人》(1978);M.雷德尔的《金色池塘》(1981);R.雷德福的《普通人》(1980);H.罗斯的《转折点》(1977);齐纳曼的《朱莉亚》(1977)等。关于越南战争的影片当推H.阿什比的《归家》(1978)、M.西米诺的《猎鹿人》(1978)和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1979)。其他突出的影片还有关于工人的如《诺玛.雷》(1979)、《洛奇》(1976)、《蓝领》(1978);表现青年的如《周末狂热》(1g77)、《油脂》(1978)、《毛发》(1979)和《闪光舞》(1983)等。
❹ 为什么有的恐怖电影不在电影院上映
每个国家对于电影的等级评价标准是不太一样的,像我们中国广电总局对于这方面就比较严。中国一直以来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像一些妖魔鬼怪,封建迷信,是不建议推广,发展的,更别提在公共场合宣传了,会有影响的,最主要的是对青少年这一代的心里情绪和对 社会 认知都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像一些特别血腥,暴力,恐怖,色情的影视情节会特别管控,很少出现在视线面前,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多看一些正能量,积极向上的的影剧吧,谢谢!
电锯惊魂
导演:温子仁
演员:雷·沃纳尔 / 加利·艾尔维斯
2孤儿
导演:佐米·希尔拉
演员:维拉·法米加 / 彼得·萨斯加德 / 伊莎贝拉·弗尔曼
3逃出绝命镇
导演:乔丹·皮尔
演员:丹尼尔·卡卢亚 / 艾莉森·威廉姆
4万能钥匙
导演:伊恩·索夫特雷
演员:凯特·哈德森 / 吉娜·罗兰兹 / 约翰·赫特
恐怖惊悚悬疑
死神来了
欧美/恐怖
主演:戴文·萨瓦 艾丽·拉特 科尔
6迷雾
导演:弗兰克·德拉邦特
演员:托马斯·简 / 马西娅·盖伊·哈登 / 劳瑞·侯登
剧情恐怖灾难
首先我想知道有的恐怖电影,是指那一类恐怖电影?
一、部分恐怖电影有在电影院上映的
近几年在电影院上映的恐怖电影也有,只不过占比比较少,比如超自然类的,鬼怪灵异类的,之前看过《京城81号》这个电影在电影院波过。
还有第二类的,僵尸丧尸类的,比如《生化危机》,这类电影也有上映过,只不过删除了其中比较血腥的部分。
二、部分恐怖电影没有上映,我想可能有下面两个方面的原因
1、对于老人和小孩会有一定的影响
电影院是一个大众场合,看电影的人比较多元化,有老人,有小孩,有成人。想象一下,如果这个电影太过恐怖,人们的情绪就容易激动,对于一些不能情绪波动大的老人来说,对他们的身心 健康 不利。其次就是小孩子,小孩子处于一个身心发育的过程中,看到一些血腥的画面,或者是妖魔鬼怪,对后期的教育和成长是否有影响?是否会在黑暗的环境里,会不自主的想到这样的画面?会不会再梦里梦见这样的噩梦呢?我记得我小时候看的最早期的《聊斋志异》,看过之后会有这样的影响。
2、电影院上映的电影数量应该有限定
每年拍的电影有好多,但是电影院上映的电影是有一定数量的,所以广电会经过严格的审核,比如一些反应 社会 现象,或者引起 社会 主义,又或许是引发 社会 反响的电影。这些电影引起 社会 共鸣,会让人们不断反思当下的问题以及现象。比如最近的《少年的你》,让我们深刻了解校园暴力事件的影响
还有《我不是药神》,面对正版上万的药,“买不起”的问题还有买仿制药暂时可以救命的情形,我们改怎么选择。
所以,综上所述,有些恐怖电影不能在电影院上映,是有一定道理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谢谢
电影能不能上映要看它的性质吧!中国电影有很多审核制度,另外电影愿不愿意买也是一说!电影不是拍完了就一定能走院线的,需要走完各种流程和审核,也需要花钱找关系等等!所以上不上映要看电影本身的投资,要走的路线等等!而且有些电影如果画面过于B级,那肯定是不能上映的,即使上映也需要删减的,那可能电影最精彩的部分就没有了,电影院它也不会做亏本的买卖!所以电影能不能上映咱就别操心了,看恐怖片还是在家用电脑看更有意思更刺激!你说是不是?[耶]
{因为不想众矢之的啊!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么电影院应该改头换面了。}
恐怖电影怎么能在电影院上映呢?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电影院上映的电影,应该包罗万象,囊括所有的影视剧集,可那只是理论状态中的电影院。
现在实际生活中的电影院则播放着每个时间段的“潮流系”电影,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众多的观众来此消费观阅,这样仿佛才是当下电影院的实际定义。
当然,恐怖电影在电影院上映的例子,并不是没有的,接下来,笔者将通过自己的视角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恐怖电影的定义
能够被冠以“恐怖”二字的电影,一般不是常人的心理可以接受的剧情。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恐怖电影的独特鲜明性。
像影视 历史 中的恐怖电影有哪些?
【咒怨】系列、【午夜凶铃】系列、【山村老尸】系列、【驱魔人】系列、【招魂】、【闪灵】、【死寂】、【鬼影】等!太多,说不完的。
为什么说这些,因为这些有几个都是有过“命案”的恐怖电影。
或许每个人的恐怖电影的定义不一样,如果你也曾看过难忘的恐怖电影,欢迎评论区留言,反正笔者是不会看的。
当今电影院场所的作用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仅体现在各个行业,更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电影院。
电影院在我国的兴起,大概是在近代时期,当然早期的社戏、皮影不能完全算电影院性质的,在最初电影院的诞生,属于文化宣传一方面,宣传抗战生活的艰辛,宣传美好的人民生活,让人们对美好生活产生无限的向往之情。这点一直被延续至今!
当今电影院播放的电影,都可以在手机上查到,通常都是一系列新杀青的新热电影,但无疑都是正面、积极、乐观、向上的电影,而前来观影的人群大多也都喜欢欣赏这类励志美好类的电影。(鸡汤喝得好,才能有力气“奋斗”。)
这是当下电影院的通俗作用之一。
恐怖电影+电影院的实际杀伤力
如果将宣传美好生活的电影院,用来播放恐怖片,那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笔者浅见:这样的杀伤力和影响性是巨大的。会在一瞬间推到舆论的热点上。
说个曾经真实发生的事件:【此房是我造】,光看其名字,还真看不出这事一部“有内涵”的电影,主观意识中,还以为这部电影是造房子的呢!就抱着新鲜出炉的劲儿,打开观阅。可...看了十几分钟,就TM不对劲了,这简直是恐怖片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太惊骇了——这电影确实是与房子有关,但!里面装的全是尸体啊!这部电影就是在讲述这间房子中每一具尸体是怎么由活人变成死人的过程。
更可怕的是,这部电影曾经在电影院上映过。而据说当时的有带着孩子的家长在看到第一个人别害死见血的片段后,就立刻蒙上了孩子的眼睛,立马开口大骂,带着孩子转身离开电影院,效仿的家庭着实不少,最后院方不得不下架这部电影,从此不再上映。(据说,网上还闹腾好一阵呢。)
这就是恐怖电影+电影院的实际杀伤力!你说负面不负面?
恐怖电影怎么能在电影院上映呢?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电影院上映的电影,应该包罗万象,囊括所有的影视剧集,可那只是理论状态中的电影院。
现在实际生活中的 电影院则播放着每个时间段的“潮流系”电影,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众多的观众来此消费观阅,这样仿佛才是当下电影院的实际定义。
当然, 恐怖电影在电影院上映的例子,并不是没有的,接下来,笔者将通过自己的视角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能够被冠以“恐怖”二字的电影, 一般不是常人的心理可以接受的剧情。只有这样才能凸显出恐怖电影的独特鲜明性。
像影视 历史 中的恐怖电影有哪些?
【咒怨】系列、【午夜凶铃】系列、【山村老尸】系列、【驱魔人】系列、【招魂】、【闪灵】、【死寂】、【鬼影】等! 太多,说不完的。
或许每个人的恐怖电影的定义不一样, 如果你也曾看过难忘的恐怖电影,欢迎评论区留言,反正笔者是不会看的。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仅体现在各个行业,更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电影院。
电影院在我国的兴起,大概是在近代时期,当然早期的社戏、皮影不能完全算电影院性质的,在最初 电影院的诞生,属于文化宣传一方面,宣传抗战生活的艰辛,宣传美好的人民生活,让人们对美好生活产生无限的向往之情。这点一直被延续至今!
当今电影院播放的电影,都可以在手机上查到,通常都是一系列新杀青的新热电影,但 无疑都是正面、积极、乐观、向上的电影,而前来观影的人群大多也都喜欢欣赏这类励志美好类的电影。(鸡汤喝得好,才能有力气“奋斗”。)
这是当下电影院的通俗作用之一。
如果将宣传美好生活的电影院,用来播放恐怖片,那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说个曾经真实发生的事件: 【此房是我造】,光看其名字,还真看不出这事一部“有内涵”的电影, 主观意识中,还以为这部电影是造房子的呢!就抱着新鲜出炉的劲儿,打开观阅。 可...看了十几分钟,就TM不对劲了,这简直是恐怖片的另一种表现手法!太惊骇了——这电影确实是与房子有关,但!里面装的全是尸体啊!这部电影就是在讲述这间房子中每一具尸体是怎么由活人变成死人的过程。
更可怕的是,这部电影曾经在电影院上映过。 而据说当时的有带着孩子的家长在看到第一个人别害死见血的片段后,就立刻蒙上了孩子的眼睛,立马开口大骂,带着孩子转身离开电影院,效仿的家庭着实不少,最后院方不得不下架这部电影,从此不再上映。(据说,网上还闹腾好一阵呢。)
这就是恐怖电影+电影院的实际杀伤力!你说负面不负面?
综上所述,就是笔者认为“恐怖电影不能在电影院上映的原因”!
如果是你自己喜欢看恐怖电影,可以寻个没人的空间,可劲的造儿,将音量开到极致,将画面放到极大,一个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这是可以的!但强行意愿在电影院上映,拉着众人陪着你一起看,这就不好了。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嘛,每个人的思想情绪都不一样,一个人在家看电影和电影院看也不一样,在电影院看有那种视频内容氛围的味道。那假如一个人被朋友请去看电影,其实那个朋友不知道是鬼片,而且平时身体容易紧张激动,正好看了恐怖片,这时他突然因为害怕发生什么事情,那这个责任是不是电影院也要负责?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因为我在读书的时候就听说很多学生去电影院看恐怖片,好像叫《山村老尸》然后被吓晕去医院急救,所以我再次强调,虽然我报了电影名字如果身体原因不能看这类恐怖片,最好是别为了好奇去看,出事了我可不负责噢。
恐怖电影你指的哪种题材呢,如果是鬼怪的,当然广电不让啊,属于封建迷信。
如果是惊悚悬疑的是可以的,也就是说,故事开始无论多么鬼神化,到最后一定是归纳成科学,或者逻辑上的结果,比如早期的《古宅心慌慌》和林心如的《京城81号》,这些上映的只能算是惊悚悬疑,当然也勉强算是恐怖电影的一种类吧。
另外《生化危机》这种的也在电影院上映了,不过暴力血腥镜头都被删减了的。
这个问题对于恐怖爱好者的确很无奈,但是没办法,别提恐怖这种题材,稍微涉及一点点敏感问题的电影都需要删除。何况这种宣传迷信封建的。
而且大家注意下就会了解,就好像警匪片,最后不可能坏人得逞逍遥法外一样。
国内已经拍出来的恐怖片,也会找个辙去圆恐怖的那个点,要么最后是有人扮鬼,要么就是一切诡异都是心里有病的想象,很少会直白说明恶鬼,宣传出这种封建迷信的存在。
其实应该也学习一下其他国家这方面的经验,做出合理的分级制度,考虑观众年纪。但是心里很难实现,电影院不会放映的,现在恐怖题材都被平台控制的这么严格,何况公开放映。我就是专门解说恐怖电影,遮挡非常厉害才可以审核通过的,哎!!!
❺ 中国第一家电影院是在哪里诞生
哈尔滨首座电影院,也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12),故址在今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与西十二道街拐角处。创建人是俄国摄影技术师考布切夫。
这家电影院的历史,在中国比北京、上海最早的电影院分别早四至六年,比光绪年西太后七十大寿第一次看电影还早两年。在全世界范围比较,则和号称“世界影院之最”的美国洛杉矶电影院同年所建。
哈尔滨继中央大街创建首座影院之后,又在中央大街、新商业街(今奋斗路)和乌查斯街(今地段街)繁华街区相继开办了马迭尔(1950)、敖连特(1908)、托尔斯泰(1909)、皆克坦斯(1910年前)、新开影戏院(1911)五处,清末之前哈尔滨已有影院六处。
哈尔滨首座、中国第一家电影院的创建人考布切夫,清末之前还摄制过三部记录电影:
第一部记录片《旅顺之战》(以下片名皆系作者所加),摄于1905年,由法国商人瑗杂斯带去京、津、沪放映后,于1906年经黑龙江省交涉局批准到齐齐哈尔租用阔米萨尔戏园放映一月,“皆日俄战攻真迹,枪击炮轰,马驰人行,与生者地无异”。
第二部记录片《安重根刺伊藤博文》,摄于1909年。据地方文献记载:伊藤之死,系被复国仇、雪国耻跟踪而至的朝鲜义士安重根所杀。伊藤来哈目的,原打算同比他早到两天的俄国财政大臣戈果甫佐夫迷议瓜分中国东北问题,不料想刚下火车未走出站台,即遭狙击。当时安重根连发三枪,伊藤博文胸、肋、腹三处中弹,遂即倒地毙命。
第三部记录片《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音xun4)巡狩过哈》,摄于1911年,当时放映于中央大街电影院,从摄制到放映不出旬日。《远东报》称:“每当夕阳西下,公园散后仕女游人相偕去中国大街之电影园聚兴,所演皆赵督来哈新片‘真情毕露’云尔。”
❻ 电影开始传入中国是在什么时候
二十世纪初,电影传入中国。
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3D),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
(6)电影院诞生扩展阅读
中国电影包括中国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拉开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序幕。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拍摄了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任庆泰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电影之父”。
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年至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2018年,中国电影年产量高达1082部,年总票房达到607亿元人民币,全国共有银幕60079块。
❼ 电影的由来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
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
(7)电影院诞生扩展阅读
电影理论的发展和各次重要的电影创作运动紧密相关。苏联学派的探索、法国和德国的先锋派实践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分别启发了蒙太奇理论、先锋派理论和真实美学的建立。法国新浪潮运动与法国电影手册派交相辉映,享誉世界。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深化了我们对电影的认识;电影作者论则强调了导演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对电影实践的指导。而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类型片模式及后来的新好莱坞独立制片是电影产业化的典范。
❽ 电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产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传入中国的过程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参考资料:http://www.in70.com/zt/ztwz-887.html
❾ 1895年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首映
历史上的今天——1895年3月22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电影 工厂大门...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俩在一家咖啡馆里公开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影片,被电影史确认为电影诞生之日,即使是这样,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还是路易斯·普林斯执导的《朗德海花园场景》。《工厂大门》可称为第一部广告宣传片,于1895年3月22日正式上映。从大门出和从小门出的人,在构图上,也形成力量的平衡。《工厂大门》在表现了工人下班离开工厂,接着是一辆由两匹骏马拉着的马车载着厂主们驰进大门。
作为摄影师出身的卢米埃尔兄弟,对待电影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与爱迪生全然不同的思维观念。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对于“放映术”的发明、对于电影机器设备的改进,而是更突出地表现在他们的电影作品中,所存在的根本的时空观念的差别,根本的美学差异上。
作为发明家的爱迪生曾为电影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他对于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而他更大的荣耀,则是为这门新艺术起了一个富有魅力、富有诗意、富有幻觉意识的名字——电影。然而,爱迪生对待电影、这门新艺术的观念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局限。
首先,爱迪生提供给他的“电影视镜”所放映的影片,大都是在他所设置的一个被称作“黑囚车”的装置中拍摄出来的。而事实上,他的创造本身并没有脱离“照相馆”的原有模式。在那个只能供一个人观赏的“窥视镜”前面,观赏者的“窥视”不过是一次次地重复着摄影师的“窥视”。其次,由狄克逊最先完成的50部左右的作品:《酒吧阎景象》、《安娜贝拉的舞蹈》、《拔牙》、《理发师》、《布发罗·皮尔》等等,其内容大都是简单地表现跳舞、拳击、变戏法、做游戏等等娱乐性场景。影片中的人物则是由爱迪生请来的演员为摄影机表演的,如同一张张“活动的照片”。这不过是套用了舞台剧的模式虚构的一些小节目而已。
与此相反,卢米埃尔兄弟采取的是更为现实主义的态度。他们首先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作品的内容,也是更为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路易斯(Louis)和奥古斯特(Auguste)发明了一款让全世界吃惊的电影机。这种便携式设备是照相机、胶片处理室和电影机的综合体!兄弟两个在法国乡村拍摄了最多只能播放几分钟的胶片。然后,他们当场处理和电影胶片!第二年,老式电影机(活动电影电影机的另一个变体)宣布了一个崭新的娱乐时代的到来,老式电影机工作原理与活动电影机相似,但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图像被投射到房间里的一块大银幕上,而不是在小房间的一块小银幕上。从此,第一家电影院诞生了,这就是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五分钱戏院”(The Nickelodeon)。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发展,电影和电影机更加复杂了。工程师用输片齿轮和卷轴来装配电影机,使得胶片在光源前的快速移动更为容易。电影的长度从几分钟变为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在20世纪20年代末,常去看电影的人就已经可以欣赏到具有声道的有声电影了。
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俩在一家咖啡馆里公开放映了《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影片,被电影史确认为电影诞生之日,即使是这样,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还是路易斯·普林斯执导的《朗德海花园场景》。1888年10月,法国发明家路易斯·普林斯在英格兰西约克郡利兹城进行了一项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他使用自己的单镜头摄影机和伊士曼柯达公司的纸质胶片接连拍摄了《朗德海花园场景》(Roundhay Garden Scene)和一段利兹大桥的街景。这比他的竞争者——比如卢米埃尔兄弟和托马斯·爱迪生——要早上几年。他未能在美国按计划完成这项新发明的公开演示,因为他于1890年9月16日在一辆火车上神秘地失踪了。电影史学家将他视为真正的早期电影之父。
路易斯·普林斯
《工厂大门》可称为第一部广告宣传片,于1895年3月22日正式上映。摄影机在门外记录了下班工人走出门外,骑车的,走路的,一幅自然真实的景象。法国著名的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说“至今还使人感到一种朴素的魅力。”大门在略靠右边,在中间靠左的地方还有一个小门,因为光线暗,所以是黑色的。大门和小门刚好形成黄金分割。从大门出和从小门出的人,在构图上,也形成力量的平衡。《工厂大门》在表现了工人下班离开工厂,接着是一辆由两匹骏马拉着的马车载着厂主们驰进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