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全国影院复工,你最想看的电影是什么
由于疫情的影响,全国的电影院也随着疫情关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如今全国的电影院复工了。有很多春节档的电影至今还未上映。我现在最想看的电影就是《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在2019年7月26日上映,电影剧情丰富,特效炸裂,所以我还想去电影院看一次。
这部电影曾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奖金奖,最佳动画导演奖,最佳动画编剧奖,最佳动画配音奖。电影院复工如果把这部电影重新上映一次,我一定会再去看一次。
❷ 电影院开门了!上影节来了!祝我们,观影愉快
本文授权转载自「陀螺电影」
编辑/冷狗
??配图来自网络免费
商用素材,侵删
是的,
电影院要回来了。
这句话,我们真的等了很久。
7月20日 开始,低风险地区电影院恢复开放营业。
上影节, 也紧接着官宣,7月25日,终相见。
本次上影节所设单元??
上影节片单, 请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查看
不过若按照百分之30%的上座率售票,这次大家 抢票,大概就像买彩票一样了
关于附件里的 《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 ,我们来划一划重点??
在柏林、东京等电影节都入围单元的 《第一次的离别》
也成为了复工后,第一部将上映的影片??
说了这么久,
到底 为什么,电影院复工这么重要?
美国影评人宝琳·凯尔的传记有一个非常适宜的名字—— “黑暗人生” (A Life in the Dark)。它描摹着她那坎坷波折的影评人生涯,也精确地框定了电影在她生命中的意义。
那是一个影评仍能发挥几分力量的时代。在她的一生中,最宝贵的那些部分恰恰是在 影院的黑暗 中度过的。
投身影院里的黑暗,正是为了逃避前一种黑暗。
在我们身处的这片土地上,所有与电影有关的人们,也在等待着 从一种黑暗逃遁到另一种黑暗的时刻。
这个时刻终于来临了。
我们终于可以回到影院那 令人安心的黑暗 之中。
终于可以与无数 因电影而熟悉的陌生人 一起,并肩凝望着那同一块银幕。
恰恰是黑暗显出了白色的光幕,正像这些黑色文字的意义,也存在于白色的空余处。
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电影院从我们的生活中缺席了。对于许多人来说, 这种缺席似乎不是那么重要。
电影可以是外出游玩时的一种方案,也可以是与心仪之人接近的一种方式。
无论如何,它只是一个 可被替换的选项。
曾有部叫作《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的电影——虽然这部贫乏的作品未能完全发挥出片名的潜力——类似的设问或许也可以应用到影院的缺席之中。
假如有一天,电影院从世界上消失了, 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假如猫从世界上消失了》
在其他的平行世界,银幕或许会被替换成书架,座椅则化成了旋转木马,人们可以从别的地方寻求到娱乐与艺术的庇护所。
电影的不朽,对很多人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仍有将电影作为工作的人,或许他们不能接受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或许他们只是选择了性价比更高的任务,或许只是那间影院离家更近。
假如电影院从世界上消失了, 他们或许走上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停业半年,上海百丽宫百美汇影城的员工们苦中作乐,
改编翻唱了周杰伦的《MOJITO》
有人 援引大片的票房与明星的收入,讽刺电影从业者试图复工的哭号。
有人 痛斥电影人格局太小,应以疫情为重,但全国各地的商场酒吧不少开放已久。
虽然这确实是个糟糕的行业,但与大多数行业一样,它的繁荣与否、糟糕与否都与行业内部的大多数人无关。
他们只是需要一份工作,他们只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微博上随手一搜可见的这些艰辛,
才是99%电影从业者们的真实人生
大多数人是 检票员、放映员、摄影师与录音师......
而不是我们叫得出名字的导演与明星。正如贾樟柯在微博中所写的那样——
“100万影院从业者也需要生存”。
贾樟柯在微博上的呼吁
疫情之后,我们目睹了许多 电影公司的衰亡 ,影院巨头也在流媒体巨头面前败下阵来。
曾经人山人海的影院,如今只能在朋友圈里贩卖积压的库存零食。
影院低价卖饮料零食自救 via梨视频
局外人们凝望着信息流,
思考着自己是否需要影院里的那种爆米花与薯条,他们也思考着自己是否还需要影院。
局内人们, 根本来不及思考。
电影新媒体日益萎缩,只能依靠院线电影之外的东西维持日常更新,这当然也意味着收入的锐减。
北漂电影人们,有些不得不回家去了。在数字背后, 被改写的是人们的生活。
凤凰电影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记录了影院惨状的某种剖面,题为——
《年底还不开业,没有一家影院能活到明年》
《年底还不开业,没有一家影院能活到明年》一文片段
无论在过去的哪一个节点,这句话都会成为某种天方夜谭。
但在2020年,它真的可以是事实。然而,2020年是如此玄幻,以至于这样的事实似乎也不过是一粒微尘。
艺术电影、独立电影的处境同样艰难,我们一度失去了影院,也失去了属于电影的节日。
上一次戛纳电影节取消,还是1968年的“五月风暴”
今年5月的戛纳小镇,不复以往的人来人往
全球电影节系统的溃败,让许多电影作者没有了容身之地,毕竟你实在很难在电影行业区分商业与艺术。创作者们望着自己投递的电影节列表, 这些电影节不断地延期,最终彻底取消。
我们仍能看到少许线上放映,但创作者们也失去了许多让自己的作品走向市场的机会,还有拍摄自己的下一部电影的机会。
“每 一个演出 停止以后,后面都有 一个家庭 ,每一部 电影停掉 以后,都是一个艺术家的 艺术人生 被打折。一个电影演员、一个芭蕾舞演员、一个歌剧演员最绚烂的青春也就十年,停工一年就意味着10%的艺术人生打了折扣。”
张文宏如是说道——在“会议”这样令人疲倦的活动中,也可以出现这样的语句。
张文宏为影剧院复工发声,via新浪电影
对于许多人来说,电影不仅仅是工作,也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假如电影院从世界上消失了,他们不知道是否也会一起消失。保罗·施拉德在访谈中直言, 如果再不能拍电影,自己的生命可能就快要燃尽了。
有些导演则显得更温和一些。 阿彼察邦 留下了一篇近乎小说的散文,在他的幻想中,人们在疫情之后爱上了慢电影;
阿彼察邦疫情期间的“慢电影”乌托邦
昆汀·塔伦蒂诺则化身影评人,沉浸在记忆中那些B级动作片里;
昆汀在疫情期间泄写起了影评
阿莫多瓦写出了一篇篇幽默动人的隔离日记。他们原本属于影像的欲望与热情,只能投注到这些文字之中 (点击下图可查看)
阿莫多瓦的新冠隔离日记
昆汀的文字在 缅怀过去, 而阿彼察邦的文字则在 思考未来。
让他们陷入冥想的,不仅仅是创作电影的记忆,还有观看电影的记忆。
他们也与我们一样,是坐在电影院里的观众。他们也与我们一样,等待着电影院的回归。虽然他们等待的或许不是作为具体事物的影院,而是某种模糊的后疫情状态,这状态可能是回归,也可能是突变。
影院很容易会被描绘成一种 宗教性的场所, 毕竟观影是一种在特定空间内进行的羣体性活动。
一次在资料馆看了戈达尔的《狂人皮埃罗》,在放映开始十余分钟后,仍有许多观众打着手电走进影院, 仿佛手举着朝圣的火炬。
前排有些观众也已经 歪着头昏睡过去, 沉溺在电影之神的圣光中。
在流媒体时代,影院仿佛已经成了一种属于过去的产物。在一些强势的论述中,影院已经成为了放在 “已死” 前面的新名字。
我们可以 在云端看电影, 在云端阅读、撰写电影评论。
在疫情期间,我们处于一种悖论般的状态:期待着新媒介的革命,但同时也期待着旧空间的复归。
不过,我们所期待的,更像是某种坐在影院里的状态。
我们好像很难坐在影院之外的地方完整地看完一部电影, 家中的观影往往会被另一块更小的屏幕切割得支离破碎。
在影像过剩的时代,被特定时空切割的“电影”好像显得更 庄重 一些。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 “我们去影院看场电影吧”不 再是某种闲散而随意的邀请,而是一则严肃而认真的提议。
在某个更极端的时刻,去影院看一场电影,几乎可以等同于 “去图书馆阅读《荷马史诗》”。
无论如何,
电影院终于要回来了。
我们无需再反复回忆自己在影院所看的上一场电影,也无需假设电影院从世界上消失的惨状。
那些自愿或非自愿地为影院工作的人,也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轨迹上。
我们曾经需要习惯没有影院的状态,如今又需要 重新习惯拥有影院 的状态了。
在这漫长的空白之后,影院之行被赋予了一种特别的意义。
影院复工,也只不过是电影业艰难重生的 第一步。
法国 独立电影院开门后,客流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西班牙和意大利更是下降80%到90%。 人们不想去电影院,上座率受限,又没有好莱坞新片大片, 许多电影院情愿等到八九月再开门。
而值得学习的 韩国 电影院,防护措施到位,充足本土新片上映,又配合了高效的宣发,和吸引观众回到电影院的优惠活动,一片看好。
让人们安全地回到电影院,让人们愿意回到电影院,是复工之后的 两大难题。
但只要成功复工了,即将来临的困境,我想, 电影人们可以撑过去。
多数人取回了那个外出游玩时的选项,少数人则重新拥有了那个可以停驻的海港,那条可以从一种黑暗遁入另一种黑暗的道路。
但无论是多数人还是少数人,都会在 银幕亮起 的时候,忘记所有病毒的名字。
祝你,观影愉快。
-END-
NEW VISION毕业季影像展征片开启,
❸ 《白云之下》助力影院复工,电影中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2020年是不一样的一年,疫情原因,各大商场、店铺以及工厂都停业,电影院、KTV等娱乐场所也都关门停业,老百姓都待在家里,好几个月没有出门。
在电影中,离家的丈夫跟妻子进行视频通话,这正是大多数人的生活现状。电影中有许多带入感极强的画面,比如暴雨带来的艰难与不安,这一切都在展现真实的草原生活。牧民们因为羊群越界抢食产生矛盾,在广袤的大草原上没有电视机,无聊的生活只能靠收音机来打发,这些草原生活的各种细节,支撑起了电影中的角色和人物。在特殊时期上映这部《白云之下》发人深省,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思考。
❹ 《第一次的离别》于影院复工率先上映,这部影片有何看点
《第一次的离别》是一部由青年导演王丽娜执导,诗人、导演秦晓宇监制,主持人汪涵担任总策划,荣获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儿童单元]最佳影片等奖项的电影,已经在7月20日全国上映,兑现了此前在影院复工首日与观众见面的承诺。
这是《第一次的离别》背后出品方、全体制作团队对中国电影市场的诚意和决心。停了178日的电影院终于复工,回归影院观赏《第一次的离别》对很多影迷来说俨然是疫情后的一次仪式,影迷们与电影院178天的离别,终在这部电影中重逢。
电影讲述了离别的故事,定档海报也采用了“久别盼重逢”的主题,恰好也印证了现实中影院与观众的这一次久远的离别。该片出品方之一大象伙伴影业创始人吴飞跃称:“没有人能想到,我们第一次与大银幕上光影的离别、与电影院的离别,竟会如此之久。‘久别盼重逢’可以说是当下所有人共同的心情,我们奉上历经三年精心打磨的这部心血之作,为观众带来一场纯真美好的光影治愈之旅,期盼尽快与观众在影院重逢。”
❺ 影院复工后单日票房首破3千万,观看电影应该注意些什么
如果我们当地的电影院复工了,那只能说明我们地区疫情得到有效防控,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观看电影时,除了要遵守观看电影相关要求,还要做好一定疫情防控措施。做到快乐观影,全面防疫。
不要在电影院大声嚷嚷,影响他人观影质量。吃完零食的包装袋要投放至相映垃圾箱,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一定要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安排,有序进退场并且不要聚集进出,增加疫情风险。尽量不要使用公共卫生间,在不知道该卫生间卫生状况情况之下。回家后也要记得做好衣服鞋子消毒工作。不给病毒一丝反扑机会。
❻ 期待许久的电影院全面复工,现在观影真的安全吗
期待已久的电影院全面复工,现在看电影。真的很安全。有很多人可能是在很忙的工作,所以呢,没有时间上电影院,还有很多人可能顾及到自己的安全,所以呢,电影院去的人并不像以前那么多。电影院的座位哪都是隔一个座坐一个人,不是坐在一起的。所以呢,显得很空旷,不会那么挤。这样就有大大加大了这种安全的系数。所以呢,我感觉还是很安全,很自在的。和我的想法相同,就采纳吧!
❼ 大年初一有七部电影上映,你最期待哪一部
2021年的“春节档”,对于影视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去年,因为受疫情的影响,春节档不得已只能取消,电影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可以说进入了“寒冬”。
如今,电影院复工多日,影视行业慢慢开始复苏,正是需要多部“大片”,来刺激电影票房,只有“大盘”上去了,行业才能越来越景气。
总之,现在的观众都比较挑剔了,不再是冲着哪位明星,就会为电影买单了。国产电影已经做得越来越好了,不管是导演和演员,都需要用心做出好作品,观众才会买单。
电影的票房也需要口碑来支持,陈思诚导演的《唐探》系列,正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最后,让我们期待今年的“春节档”,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❽ 电影院疫情复工后,都上映了哪些影片呢
随着全国各地疫情的控制,基本上已经都进入了全面复工的情景,绝大多数地区已经进入了正常的生活状态,除了去一些公共场所还是需要进行一些自我防护,戴口罩,测量体温。, 讲述青梅竹马的男女主在高中校园重聚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爱情故事,那种一眼万年的情感,超越时间和空间,感人至极的情感电影。还有 《荞麦疯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