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评价李安的《喜宴》这部电影
第一次看《喜宴》,还仅仅停留在熟背了李安父亲三部曲之后的文艺常识才开始下手的。
对李安的样貌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电影中说过一句“这是中国几百年的性解放”的儒雅表情。还记得他说这是诠释电影的一句台词,不过感觉镜头很傻,从此再也不出演自己的作品了。
《喜宴》的成功可以说是中国在表现东西方文化交流、同性恋、黄昏恋等元素的一部电影。如果将它比喻成一个人的话,我会幻想着是一个诗一样的儒雅男子,满袖清风的那种。可以驾驭得了各种风格的混搭。
影片为表现外国同性恋男人与中国同性恋男人的家族封建差异,伟同父母的介入就显得尤为有中国父辈的代表性。父亲的权威,母亲的柔软与忠贞均在无形中施已了巨大的压力。在其中一场戏中门的阻挡下,似乎也隐喻了这种新旧思想的碰撞与两代隔阂。
片中,外国打工仔的上海女人,在三无(无父母关爱、社会关注、地位)的背景下出场,才会很容易的扮演未婚妻一职,无任何包袱。但也正是源于这种经历,才会在遇到伟同父母后感受到了来自家的温暖与陪伴。一开始以利益为目的的她,逐步转变成了温顺的东方女性。
为何称之为父亲三部曲,自然和“父亲”脱不了干系。伟同的父亲严肃而伟大,他渴望了解儿子,有时以老顽童的形象在片中一傻到底,却只为这个为自己家族传宗接代的不孝儿子。当得知自己儿子是“弯”的时候,明显崩溃不已,戏外观众也在表情中充分理解。但这种父亲的高大影响是中国几千年来从祖辈传下来的,是重重的压在心底里的那种,无法喘息。所以伟同的表情也总是在父亲和基友之间判若两人。
但是,无论如何,伟同和父亲两人都做了妥协。儿子在父亲熟睡一幕想到了死亡,顿时感觉的恐慌很自然的联想到这是他的一种试图理解父亲的沟通方式。而在影片最后父亲的无奈离别,在经过安检是的双手举起,又何尝不是对儿子态度的一种投降?
『贰』 你怎么看待电影《喜宴》的结局
《喜宴》是1993年上映的影片,是李安的父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那时李安还没有现在名气大,《断背山》也是后来才出;那时赵文瑄也年轻,在影片中有清新的感觉,后来的薛绍美是美了些,却少了这时的青春跳跃;那时的归亚蕾功底也深厚,眼神到底还是比后来温柔些,那时国内的同性电影很少,观众能否接受这样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伟同和赛门的恋人生活稳定而甜蜜,却经不住父母的劝婚逼婚,不得已与房客薇薇假结婚,谁知各种阴差阳错,薇薇怀上了伟同的孩子,赛门和伟同的关系眼看要画上句号。薇薇给出了一个大团圆方案,留下孩子,独自抚养,让赛门与伟同复合,让赛门成为孩子的第二个爸爸。
『叁』 青春与写实,台湾的这些同志电影你看过几部
前几天台湾刚举行同志巡游,看起来台湾对同志的态度比内地要开放很多, 从华语同志电影的角度来看,无论产出量还是质量也都足以碾压我们。 这周末,Q叔带大家盘点一下台湾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同志电影。
提到台湾电影,不得不让人想到青春电影,白衣飘飘的校园时代,性的觉醒和青春的躁动都是非常好题材,台湾同志电影有很大一部分就是青春电影,讲年少往事,讲初恋,讲成长痛楚。
提到台湾青春片很多人都会想到这一部,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的故事,桂纶镁,陈柏霖嫩得都可以掐出水来。桂纶镁饰演的孟克柔在墙上反复写着:“我是女生,我爱男生?”,道出了其中隐藏的同性情愫。
《带我去远方》
故事发生在海边宁静的小渔村里。讲述一个色盲小女孩阿桂和同性恋堂哥阿贤的故事。 妹妹对阿贤哥产生了朦胧的爱恋,哥哥却爱着同性。很多感情我们都无法触及,因为它太靠近。他们都在守护彼此的秘密,一起计划离开生活的小渔村,奔赴不会被人当做异类的自由天堂。
《盛夏光年》
由张睿家和张孝全主演的这部电影,应该算是台湾同志电影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了,两男一女的经典人物设定。 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孩,长大后这份友谊在慢慢变质。大概也是从这部开始,张孝全连续演了好几部同志电影。另外还有五月天献唱的主题曲。
《女朋友·男朋友》
还是两男一女的三角恋,跟盛夏光年有点类似,这部由张孝全,桂纶镁,凤小岳主演的电影,Q叔觉得比盛夏光年要好不少。青春加上学生运动的背景,道出自由的主题。我们友谊无法长存,因为我对你动心了。
《渺渺》
范植伟,柯佳嬿和张榕容主演的这部,对比前面几部还是比较特别,说起来就是,她爱她,她爱他,他爱他的故事。他,直到他离世后才敢承认爱着他;她,直到她离开时都不敢说喜欢她。人生渺渺,世事难料。
《花吃了那女孩》
本片由四段感情故事“在一起很快乐”“不在一起很快乐”“不在一起不快乐”“在一起也不快乐”独立交错的演绎爱情的味道,四对女孩之间的故事。部分演员也都挺出名有林嘉欣、、王心凌、莫子仪、陈绮贞等。
以上就是台湾同志电影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几部涉及青春题材的电影。华语语境里,同志也往往会牵涉到传统习俗,亲人关系,社会压力等话题,这类题材台湾同志电影也有不少佳作。
《喜宴》
前几天已经单独推荐过,李安的这部电影,讲的是一出形婚闹剧,在20年后再看,依然没有过时,借助同志的话题,表达导演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思考,亲人关系,中国传统习俗的反思。
《那天妈妈来看我》
这是一部比较让人心痛的电影,白冰冰饰演的母亲,在母亲节那天,知道了小儿子性取向和死亡消息的双重打击。最后的哭诉很揪心。.
《艾草》
同样是一部跟母亲有关的电影,58岁的母亲吴艾草早年间曾与异乡老师私奔,可算是思想开放的女性。然而她在不经意间发现了小儿子宋海是同志,留学而归的大女儿宋伶也跟黑人有了私生女。面对儿女们的离经叛道,内心陷入苦苦的挣扎中。
《夜奔》
《林冲夜奔》是昆曲中的一出剧目,本片由黄磊,刘若英和尹昭德三人主演,背景为民国,讲述海归徐少东和未婚妻英儿以及戏班主演林冲之间的感情纠葛。本片最大的亮点是那些文艺的念白。
导演徐立功说:在我的世界里,只有真爱,没有性别;性别只是肉体结构上的不同,性灵上是不分彼此的。这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爱是超越性别的。
《孽子》
这是一部同志剧,根据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改编。跟国内那些耽美剧很大区别在于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同志剧,残酷而真实。
本剧也囊括了台湾不少当年的年轻演员,包括前面提到的张孝全、范植伟,杨佑宁等。故事发生在“新公园”荷花池周围的黑暗王国。“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
《醉生梦死》
这部是去年的新片,讲社会底层人物,描述一个母亲、一对兄弟和一名房客共处一屋的悲伤故事,片中除有浓厚母子情、兄弟情,也有在张作骥电影首见的同志情。
台湾其实还有不少同志电影,比如任贤齐主演的《明天记得爱上我》,杨佑宁主演的《十七岁的天空》,杨丞琳主演的《刺青》等等,包括台湾导演蔡明亮也拍过不少涉及同志情的电影,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你看过哪些?你有什么其他好推荐,都欢迎再下方评论。
『肆』 《喜宴》这部老电影,你看过吗
而在电影里我最记忆犹新的一个人却是女艺术家葳葳,她是一个为了追逐艺术敢于一个人在海外流浪的女子,她为了一张绿卡答应伟同参与喜宴这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可是却在明知对方性取向的前提下义无反顾的爱上了这个本不该爱的男人,甚至怀上了他的孩子。她是个坚强而又深情的好女人,从一开始的角色扮演到后来的假戏真做她把一个女人对丈夫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只可惜她连一个嫉妒同性的机会都没有,她没钱没有家人她无可奈何却又无法改变现状,所以她只有背对着伟同哭泣,即使是在选择在打掉孩子的路上她也只能流着两行清泪,可是当眼泪拭去过后她却依然选择做一个年轻的母亲。站在女人的立场我同情她,我在想如果伟同的性取向正常那该有多好,只可惜现实永远比想象要残酷许多。
伟同的父亲是电影起伏的一条主线,他戎马一生可是面对儿子的同性取向他也只能用结尾的一句我看,我听,我了解无奈草草收场,这变成了他和赛门(伟同的同性爱人)两个人保留的秘密。最特别的是李安在最后特意设计了一个伟同父亲经过安检时举起双手的情节,这个画面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但是却辛辣的影射出旧文化在遭遇新文化时所能做的就是毫无保留的举起双手。
最后一场在看到三个年轻人目送老两口互相搀扶离开的背影时,我内心有一种说不上的情绪在捅着心脏某处最柔软的地方,我感到人到老年时的力不从心,我想起自己的父母,又担心自己有一天会站在他们站的位置上目送自己父母的背影,那种景象哪怕多想一次我都会感到又像是被尖刀掠过一次。
李安唯一的一次露脸还是一句“这就是五千年中国被压抑的性解放”,他的话固然没错,可是当性发展到今天,我才忽然觉得原来最初的压抑未必不是一种美好。影片前半部分的铺排也许会让人觉得它埋藏的火药引子足够去炸毁一座囚禁个体几千年的伦理建制,其间叫人咀嚼玩味的问号俯拾皆是。但李安在如此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前所显示的,不是去肯定或颠覆任何道德价值观的思想锐度,而是其气定神闲的叙事能力。
『伍』 求电影《喜宴》的百度云资源
链接: https://pan..com/s/1Bz6TYhh5sIjtxM2JcJJvTg 提取码: udxe
《喜宴》是由李安执导,赵文瑄、米切尔·利希藤斯坦、金素梅、郎雄、归亚蕾主演的同性电影,于1993年8月4日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定居在美国的同性恋者高伟同为了打发逼婚的父母,与非法移民女画家顾威威假结婚而展开的一连串故事。
『陆』 1993年上映的中国影片《喜宴》为何会被很多人喜爱
《喜宴》带有荒诞,无厘头的风格,将这一切笼罩在影片所涉及的同性题材与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冲突之中,通过隐忍而细腻的视角来描绘一场看似热闹喜庆的喜宴中隐藏的悲伤与无奈。观看以前的影片,会发现题材非常大胆新颖,但是在这些观众喜爱看的桃色画面之下,蕴含的是一个时代,是能够引起观众对当下社会的一些反思与探讨,是有厚度,有深度的作品。
1)整部影片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尤其是喜宴那一段,几乎要让我忘记这一段发生在美国,发生在一对假结婚的新人身上,无论是起哄新人拥吻,还是挨桌敬酒,抑或是闹洞房,简直正如宾客台词所说的是我们的"国粹"然而看似闹腾喜庆的画面,裏挟的是浓重的无奈,埋藏的是压抑多年的欲语还休。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与“离经叛道”的自我意识追求相碰撞,作为观众的我,之所以会心情复杂,也许就是因为我居然可以同时理解碰撞双方的心理。尽管理解并不表示赞同,但我亦深知在影片中这是无可奈何也无法改变的局面。
『柒』 电影喜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我国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影片《喜宴》,讲述了一个在现代与传统的交融和碰撞的社会下,长辈和青年人对爱情、婚姻、家庭的不同看法与追求的故事。李安导演都运用大量的镜头,以丰富的电影语言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婚姻习俗事像,在热闹和喜庆中为我们生动的展示出一副中国当代婚庆风俗画,并通过热闹的喜宴婚庆习俗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伦观念,不愧为一部反应我国传统婚姻习俗和文化内涵的佳片。
《喜宴》拍摄于1993年,是李安“父亲三部曲”之一,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对传统的中国夫妇在美国为儿子举办婚礼喜宴的故事。台湾青年高伟同在美国跟男朋友赛门同居(两人为同性恋),但却不断受到远在台湾的父母亲电话逼婚。由于成天被逼婚的电话吵得几无宁静之日,赛门和伟同只好想出和租住他房子的大陆女画家威威协定假结婚的主意,以应付父母的逼婚。然而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高家父母竟突然亲临美国为他们操办婚礼。终于婚礼举行了,在大伙强闹洞房的情况之后,伟同跟威威发生了关系,而且令她怀了孕。最终观念传统的父母后来不得不接受了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赛门也同意当威威孩子的干爸爸。
初看剧情,好像这个故事题材大胆前卫,然而仔细看下来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整个故事发生的舞台虽然是美国,实际上导演为我们展现的是极其传统的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婚俗事像的展现,更是原汁原味。
『捌』 求一个电影名字,好像是女儿儿子都是同性恋,最后母亲接受的故事。记得电影名字好像和双喜临门有点相似。
台湾有一部电影,名字是《喜宴》,不知道是不是你要找的电影。电影的内容,是在讲述同性恋者与父母之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