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的姐姐》大获好评,观众看的是电影,哭的却是自己,你觉得呢
由张子枫和朱圆圆主演的现实主义电影《我的姐姐》于4月2日正式上映,吸引了许多观众前来观看。4月2日,国内知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在看完《我的姐姐》后,发表了一篇支持该片的长篇文章,详细分析了几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社会问题。
在一个“重男轻女”观念很强的家庭里,作为“女孩”和“姐姐”生活是极其痛苦的。前段时间“范真实版-洛洛”事件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讨论。25岁的罗洛(音译)是杭州一家公司的画家,月收入过万,但她每个月都在苦苦挣扎,因为所有的钱都用来补贴父母和弟弟了。
卡里只有7000元,但洛洛的父亲让她打一万元回家。如果她没有10000元,她就把7000元全部打回去;别人家都是妈妈带着孩子淘汰的旧手机,而洛洛妈妈用的是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她只能用妈妈淘汰的旧手机;Lolo为了给自己买一双500多的鞋子要考虑很久,但是当哥哥抱怨生活费不够的时候,他可以翻2万2……像罗洛这种为父母和弟弟付出一切的“姐姐”,在外人看来听话、懂事、节俭,简直是所有“姐姐”的楷模。但在她父母眼里,洛洛是“摇钱树”,是“提款机”。他们不仅在洛洛死前不遗余力的吸她的血,还压榨她死后的最后一点价值。洛洛意外死亡后,他的公司出于人道主义原因,给了洛洛的父母6万元的经济补偿。但几天后,洛洛的父母带着几个人直奔洛洛以前的工作单位,要求他们单位领导再给他们35万元的经济补偿。原因是他们需要给洛洛的弟弟买一套房子作为他们未来的婚房,他们需要钱支付首付。
洛洛父母的诉求没有得到洛洛原单位领导的回应,但出于对洛洛的怜悯和遗憾,公司老板最后私下给了洛洛父母4万元的抚恤金,前后共计10万元。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讨论,洛洛父母的行为让无数网友为洛洛感到心寒。假设洛洛不是因为钱塘江涨潮而意外死亡,她可能会在父母的剥削和弟弟的吸血剥削下继续生活一辈子。洛洛的父母之所以用洛洛的死来要挟洛洛的公司,并不是因为洛洛死后没有人可以没有任何底线的支持自己的儿子?如果Lolo没死,他弟弟的首付,房贷,彩礼,老婆谁来出?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家庭在生完女儿后想要另一个儿子。除了传统的“重男轻女”、“续香”的观念外,就是因为“大姐”天生就有“母性”,只要稍加引导,就能成为“扶弟魔”,抚养照顾父母。甚至法律规定“有能力负担的兄弟姐妹有义务赡养父母双亡或者父母无力赡养的未成年兄弟姐妹。”这项法律原本是为了照顾有很多孩子的贫困家庭或者父母早逝的孤儿,却成了一些不想负责的父母的有力借口。而这些不想负责任的父母,会告诉他们成年的孩子,你现在已经长大开始工作了,我们的弟弟妹妹还年轻,我们已经老得不能工作挣钱了,现在我们全家只靠你。面对这种类似道德绑架的“恳求”,成年孩子或者大一点的孩子能说什么?在我们面前,我们只要拎着包,大老远地去挣钱养家!
在《我的姐姐》中,朱圆圆扮演的“阿姨”就是这样一个“姐姐”。本来她也过得很好,但是家里给了弟弟(女主角的父亲)上大学的机会,所以她只选择提前进入社会赚钱补贴家用,供弟弟上学。
阿姨和安然(张子枫)说:“我是姐姐,我出生了。”是整部电影的高潮部分,也是眼泪最集中的地方。这句话道出了一个“姐姐”一生的使命和艰辛。作为一个“姐姐”,无论“姐姐”多大,都要肩负起家庭的重担。
电影《我的姐姐》主导了整个清明档,大部分观众哭着走出影院。观众之所以流泪,不一定是因为电影有多感人,主人公的人生故事有多坎坷,而是因为电影反映的社会问题过于尖锐敏感,戳中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一部好电影值得花钱,但背后的现实和黑暗也值得深思。一部好的电影不能对整个环境做出任何颠覆性的改变,但足以引起人们的讨论和关注。普通人和普通人改变不了社会的劣根性,但我们可以从自己做起改变。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重男轻女”、“扶弟魔”、“吸姐精”会成为历史,取代它们的是“生男生女都一样”、“姐姐也是乖宝贝”。
⑵ 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我的姐姐》观后感(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前天去观看了一部很感动的电影——《我的姐姐》。
对于这部电影,我从春节开始就想看,可惜4月2日才播出。反复看了许多遍预告,我的泪下来了。无疑,电影一定更感动。
刚开始,安然(电影主角)陷入失去父母的悲痛,她的父母因为被车撞死了。安然才知道和父母分开的四五年时间里,生了弟弟安子恒(安然的弟弟)。一家人都希望她能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但她认为抚养了弟弟,她这一生就完了。
姑妈说:“长姐如母!”长姐如母,多么地轻抄淡写啊。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让多少个姐姐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姐姐们不得不去抚养弟弟。
那天在外地上大学的哥哥放假回家几天,我们去饭店吃饭。服务页是一个年轻的姐姐,妈妈问她:“小姑娘,你多大呀?”姐姐的年龄让我出乎意料——21岁。
姐姐因为生计问题,不得不出来工作。她还有两个弟弟,这样家庭的思想非常传统,还是那四个字——长姐如母。
21岁,本应是上大学的年纪,却因为一句“长姐如母”,这一生就这么完了!
像这样的家庭,中国还有许多。做为一个女孩儿,我不希望有更多的家庭的长姐都能成为母亲的角色。
这部电影看哭了我,如果你是姐姐,如果你家有个长姐,请你一家人一起去看《我的姐姐》吧!希望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电影《我的姐姐》由殷若听执导,游晓颖编剧,张子枫领衔主演,肖央特别主演,朱媛媛、段博文、梁靖康主演,金遥源、王圣迪特别介绍出演,于4月2日全国上映。
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亲情电影,电影《我的姐姐》讲述成长于重男轻女家庭环境中的姐弟俩,原本关系冷漠疏离,但在父母车祸离世后,面临抚养弟弟还是追求个人独立生活抉择的姐姐,重新意识到了亲情深处血浓于水的意义。
张子枫在剧中饰演安然,受原生家庭影响,带着情感创伤,性格独立且强势,渴望走出去,闯出去,生活中面对不公平时,她直来直往,勇敢说不。即使含着泪,也会也会大口吃饭,她说“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女孩子,当她被人欺负的时候,她打的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这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也使我相信她在将来面对任何困难中也能够有这份勇气与信心,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同时电影故事题材新颖吸引人,也是国内市场很少的家庭女性题材电影,可能很多人一想到女人就应该坐在家里带孩子,干家务。这部电影所呈现出来姐姐性格独立且强势,想走出去,闯出去。不甘于现在的状态,这恰恰与中国式独立女性相呼应,心中有自己的追求,做事情偏向于强势。
电影中的一处弟弟和姐姐的对话,使我印象非常深刻:你等等我不行吗;我的人生不是只有你一个啊;我只有你了。面对二胎弟弟,弟弟从出生,姐姐就没有被当成自己人,这也反映从中国式传统思想重男轻女的思想观,为了延续香火,不惜使孩子生活存在不公平。但是面对父母离世,只剩姐姐和弟弟相依为命。人类之间,有着连绵的情感,但是深刻,有凝聚力的,是亲,是爱,是亲情。亲情人类永恒的话题,影片围绕姐弟两展开了中国式亲情深处的普遍矛盾与温暖。
刚刚看完《我的姐姐》,想来抒发一下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这部电影真的是无时无刻戳中我的泪点,姐姐的无奈及弟弟的做法,真的是反映了这个社会对姐姐的“恶意”。
首先,这部电影共有三对姐弟,张子枫饰演的安然姐弟一对,安然父亲一对,安然母亲也是一对。其实说实话,我到最后还是不晓得为什么他们的父母为了生个儿子,让女儿成为一个“残疾人”,难道儿子真的这么好吗,我一度以为后面会有个什么反转,解释再生一个相差十几岁的儿子的原因,但到了后来都没有,也许,也解释了,就在那个十三号床孕妇的那里。
而对于姑妈这个姐姐,刚开始真的一度以为这个人是个烂好人,结果到了后面,我发现,原来姑妈也有自己的梦想,就在即将碰到的时候,却被弟弟生了孩子,被自己的母亲强行唤回来照顾自己的侄女。当看到姑妈对着那组俄罗斯套娃讲俄语时,我再一次哭了,好像知道了最外面的套娃底座丢了的“背后深意”。
最后一对安然母亲这一对姐弟,其实没有讲太多,但看到舅舅每个月都会去看望姐姐的墓地时,安然对他说“有时候我真以为你才是爸爸,不对,是想”的时候,再想起安然爸爸对安然的“教育”时,我好像知道了也许舅舅也是适合成为一个好父亲的,若当初没有年少轻狂的话。
再然后,我好想说说我对安然和她男朋友的看法。其实,我觉得他们的分开一切都早有准备。从他对陈医生的道歉,再到安然第一次见家长,他们家对婚后生活的规划,我个人认为大部分女生都会感到心累。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想法了。可能文笔不是很好,不能表达清楚我的想法。
今天下午我们去电影院看了《我的姐姐》这部电影,它和《你好,李焕英》一样都是催泪剧。
故事的开始女主安然的父母,因为车祸而离世,只留下了一个和安然从来没有见过的弟弟安子恒,因为血缘关系,安然要扶养她的弟弟,可她要考研,要离开这个城市,她不能为了她的弟弟而放弃离开这座城市的机会,她恨她的父母,从她大学开始,就再也没有动家里的.一分钱,她回到她小时候生活的家,家里没有一点她的痕迹,只有她弟弟和她父母的,她想把安子恒交给别人抚养。
安子恒一个上幼儿园的孩子,在童年最好的时光他的父母离世,随后他就知道他有一个姐姐,他讨厌姐姐他不想要姐姐,他想要妈妈爸爸,但是感情改变了他,他知道姐姐想把他抚养给别人,他也知道他成为姐姐的累赘,他偷偷联系了领养人,想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原本讨厌弟弟的姐姐,恨不得把他送人,但是当真到那一刻的时候,她发现她自己做不到,她是他在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他也是她在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了,当安然知道弟弟安子恒联系领养人时,哭了,她不明白弟弟为什么这样做。
当安然来做最后的领养手续时,她没有签下去字,她反悔了,她不想把弟弟给别人,她拉起弟弟的手跑,她笑了,电影从头到尾让人笑次数少之又少,这一次她一直在笑,她的弟弟也是。
《我的姐姐》是一个好电影,概括起来就是一对年龄跨度18岁的姐弟俩因为父母发生意外从陌生、相互嫌弃到彼此接纳的故事。而姐姐到底应该服从自己的内心去追求个人梦想还是承担起抚养弟弟的责任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这样的价值观抉择:到底以个人价值为核心还是以家庭价值为核心。套在电影中,如果姐姐以家庭价值为核心,那么抚养弟弟就责无旁贷。但姐姐却是典型的现代年轻人,她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随着飞速发展的社会一起成长着,她有明确的梦想,她迫切希望实现个人价值,不愿以牺牲个人价值为前提去成就家庭责任。
作为观众,我也随着情节很纠结。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女孩子,我能与姐姐共情,我能理解在寡不敌众的众多亲戚的围攻中她的不易,不希望她就此妥协,支持她说不。但看到那么小的弟弟,一次一次的说“姐姐我只有你了”的时候,又何其不忍的希望姐姐回应他“姐姐不会离开你,我们永远在一起”。幸好,电影是开放式结局,留给观众的不是任何一种“残忍”,而是任何可能都有可能存在的希望。
毋庸置疑,影片还想讨论一种带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重男轻女”文化。片中的父母为了要个男孩让姐姐假装残疾获取二胎指标,偷偷改填女儿的志愿想让女儿早日赚钱养家。无独有偶,姑妈也曾为了成全她的弟弟,也就是片中姐弟俩的爸爸牺牲了自己的学业、事业,而且觉得这一切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自己生来就是姐姐。但幸运的是,“套娃不是非要装在一个套子里”,姐姐不是姑妈。姐姐的变化,姐姐对个人价值的追求正是我们现代社会变化的缩影,是当今社会价值观、世界观现代化进程的缩影。每个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一个平等的社会秩序正在形成。
如果你去看这部电影,可能你也会为它流上许多泪。但我更愿相信那不是悲情,是正能量。你我都能感觉到,我们的这个世界正在越变越好。
⑶ 如何评价电影《我的姐姐》
总地来说,故事的取材很真实(那又怎样,这么多年各种家庭伦理肥皂剧翻来覆去拍,题材也仅仅是贵在真实、早就不新颖了),但是故事的发展却极其生硬。演员仿佛是宴芦导演的提线木偶,更别提6岁的小孩的一系列表现,仿佛就是导演抢了这么一个小孩的身体在念台词。
女主面对着本就亲情断裂(从小打骂的爸、背着自己改高考志愿、大学之后就没花过一分钱)的原生家庭、一年没见过几面根本没有感情基础甚至说陌生的6岁弟弟,很多行为根本不合常理。
要不是我和我女朋友都不是独生子女,我们差点就信了;要不是我和我女朋友都是医学生,我们差点就买账了。
女主就算18岁高考毕业,护理专业读了4年或5年,考证参加工作,按照在电影里的表现怎么也得有一两年的工作阅历了,这时候至少也25岁了。这还是假定女主是本科护理。如果是专科,还要先专升本,那就更久了。那就按女主是25岁吧。
你说你是性格原因不愿意说话也就算了,电影前半段小孩再怎么捣,女主要么是躲躲躲,要么就说的话几乎没几个字是在点上的。正常人面对一个这样没有教养也不懂事的熊孩子,早就该,“你爸妈已经死了,肉包子?自己买去。敢锁门?反手把你关门外面,你闹去?”
熊孩子敢来捣电脑键盘?这个动作至少重复了六七次,一开始是用手捣,女主就换位置,换姿势,然后是爬到沙发上用脚捣,左脚捣完右脚捣……我都看不下去了,这种情况不巴掌甩脸就算好的了。对这个情景中的姐姐来说,小孩不能碰别人东西、要懂事的道理,是需要教的,你不教,以后他还使劲烦你。你指望着平白无故就把6岁小孩感化了?得亏这是在电影里。
看到有别的答主说,女主缺爱,是弟弟给了她爱。敢问弟弟给了她什么爱?6岁,幼儿园都没毕业,跟姐姐一起过了这么久还是没学会穿鞋子系鞋带,还是依然那么闹腾,你说他懂烧水泡姜?
6岁的小孩会说“我就想你陪我?”说“我想去那个叔叔家玩玩具”还差不多。
女主被叫了几声姐姐,就心软了?跟弟弟的互动戏,还有跟父母的怀念戏,压根不存在的感情基础,硬是发顷祥李展起来了。
男朋友也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唯一的贡献是让观众看清楚,男朋友的家人顶多也就是想着赶紧结婚,给生个儿子罢了。刚跟家长见第一面就说起两米二的大床和婴儿房了,这也有点太司马昭之心了。
且不说舅舅是怎么精准定位到女主是从哪个单元门走出来的,舅舅指示小孩跑过去叫妈妈,是个什么动机?6岁小孩懂不懂什么叫男朋友什么叫谈恋爱?这一段除了让观众看到小孩的令人讨厌、舅舅的无厘头和女主回家之后又双叒叕没有爆发的闷炮,对整部影片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结尾也是,就硬洗成所谓的“开放式结尾”——自己好生备考考研,孩子都给别人家养了几个月了,结果你考上了,机票买好了临走前一天了,才来签协议,然后你又不舍得了?又把孩子从别人家带走去踢球?
这如果也能说成是“去养父母的草坪上踢球告别”——导演好不容易煽情,给了那么久的慢镜头看子枫妹妹如何把眼泪憋出来,手颤颤巍巍了那么久愣是没签下字,然后一声不吭就把自己小孩拽走了,敢情舍不得,出去疯跑一圈又给孩子送回来了,这不是逗人玩呢?
有的答主还说女主要把孩子接走,说什么不影响追梦,真是搞笑,6岁的小孩,完全抚养成人还需要多久?12年,前面说过女主已经至少25岁左右了,25+12=37,女主怎么自己带?更何况现在还是6岁,就算卖了房子有点钱,就一定能比养父母给他更好的生活吗?将来到了青春期,吵架必然会有“你当初为什么要带走我?你能给我什么?你能当我爸妈吗?你算老几凭什么管我?”这样的问题出雀迟现。这压根就是异想天开。
⑷ 电影我的姐姐结局中,姐姐最后哭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最后姐姐的哭泣,那分明彰示着以后再也不见的悲伤,如果姐姐铁定了心要抚养弟弟,那电影为什么不改成我们去吃东西,你要吃什么,或者直接点明姐姐没有签字。那足球分明是代表着自由,终会是要踢向远方的。
⑸ 《我的姐姐》大获好评,观众看的是电影,哭的却是自己
由张子枫、朱媛媛主演的现实题材电影《我的姐姐》于4月2日正式上映,吸引了很多观众前去观看。4月2日,我国知名 社会 学家李银河在观看完《我的姐姐》之后,发长文力挺该影片,并详细剖析了影片中几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 社会 问题。
李银河称,在《我的姐姐》背后是个人本位价值观、人生观对传统的家庭本位价值观、人生观的激烈撞击。在父母双亡的情况之下,已经成年的姐姐必须将抚养照顾未成年的弟弟视为自己的唯一且正确的选择。但是做出这样的选择,势必会让姐姐做出很大的牺牲。
在李银河的长文下,有很多网友也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自古以来都称长姐如母,厚重的枷锁桎梏了无数女孩子的人生,平权之路还要走很久很久。”身为姐姐,或是唯一的姐姐,就必须要像母亲一样照顾弟弟妹妹,成为他们的依靠,是我国一直以来的传统。
“重男轻女时至今日仍然是一个很严重的 社会 现象。”直到现在还有很多的家庭有着一定要有个儿子继承香火的想法。
我身边有个25岁的女孩,怀孕8个月的时候查出来肚子里的是个女儿,女儿都还没出生,她的婆家就开始催生二胎,并且要求二胎一定要是个男孩儿。因为第一胎是个女儿的话,第二胎是个男孩不仅凑成了一个“好”字,以后姐姐长大了还可以帮扶一把弟弟。
实际上这个女孩本身患有先天哮喘,没有体力和条件顺产,但其丈夫和婆婆为了能让其尽快生二胎,竟然逼迫其选择顺产。婆婆更是放下狠话,如果不顺产的话,那生了女儿就赶紧带着“赔钱货”滚回娘家去坐月子。
纵观整个“清明档”的总票房不过三亿多,而《我的姐姐》票房却在上映第三天的时候破了两亿,成为了本次“清明档”最大的赢家。很多观众在观看完《我的姐姐》之后,在电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
在电影点映之时,就有媒体在影片结束之后采访过现场一些观众。一位男性观众说,自己这辈子就是在姐姐的关心和照顾下长大的,姐姐这一辈子都在吃“重男轻女”的苦,很可怜。正因为姐姐的遭遇让他十分的心疼,所以他以后一定要生个儿子,因为他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的姐姐那样活在“重男轻女”的阴影之下。
很多观众在观影之后,都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的感受。“姐姐们”称在电影当中看到了自己或者是自己姑姑的生活状态。尽管她们都有自己所想要追求的目标,但在家人和 社会 大背景的逼迫之下渐渐地成为了“扶弟魔”。
身为“女孩”、身为“姐姐”在“重男轻女”观念浓厚的家庭之中生活,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现实版樊胜美——洛洛”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讨论。25岁的洛洛是杭州某公司的一位画手,月收入过万,但她每个月都过得十分拮据,因为她所有的钱都用来补贴父母和弟弟了。
卡里只有七千块,洛洛的父亲却要求她打一万块回家,没有一万块那就把七千块全部打回去;别人家都是母亲用孩子淘汰下来的旧手机,而洛洛的母亲却用着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她只能用着母亲淘汰下来的旧手机;洛洛给自己买一双五百多的板鞋都要考虑很久,却能够在弟弟抱怨生活费不够用的时候,两千两千地转过去……
像洛洛这样一个为了父母和弟弟倾其所有的“姐姐”,在外人看来她又听话又懂事还节约,简直是所有“姐姐”的楷模。但在其父母的眼中,洛洛就是“摇钱树”、“提款机”,他们不仅在洛洛生前不遗余力地吸着洛洛的血,在洛洛死后也要压榨她最后的一点价值。
在洛洛意外身亡之后,其所在公司出于人道主义给了洛洛的父母六万块人民币的经济补偿。但在几天之后,洛洛的父母带着几个人直闯洛洛生前的工作单位,要求其单位领导再给他们三十五万元的经济赔偿,理由是:他们需要给洛洛的弟弟买一套房子作为其以后的婚房,需要钱付首付。
洛洛父母的诉求最终没有得到洛洛原单位领导的应允,可出于对洛洛的怜悯和惋惜,该公司老板最终私人再给了洛洛父母四万块的抚恤金,前后一共十万块。此事,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大的热议,洛洛父母的行为让无数网友替洛洛感到心寒。
假设当初洛洛没有因钱塘江涨潮而意外去世,她这一生或许都会继续活在父母的剥削压榨与弟弟的吸血盘剥之下。洛洛的父母之所以会利用洛洛的死去敲诈洛洛的公司,不就是因为洛洛去世之后就没有人能够毫无底线地扶持家中的儿子了吗?如果洛洛没死,那替弟弟攒首付、付房贷、攒彩礼、娶媳妇的钱是谁出呢?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家庭在生了女儿之后都会再要一个儿子。除了“重男轻女”、“延续香火”等劣根性严重的传统观念之外,更是因为“姐姐”天生就有“母性”,只要稍加引导就可以成为一个“扶弟魔”,替父母抚养和照顾弟弟。
就连法律都规定了“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抚养的义务。”这条法律原本是对贫困的多子女家庭或者是父母早亡的孤儿家庭的照顾,却成为了一些不想负责的父母有力地推脱。
而这些不想负责的父母会对已经成年的孩子说,你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开始工作了,弟弟妹妹还小,我们已经老了没什么能力工作挣钱了,现在我们全家都只有靠你了。面对这种类似于道德绑架般的“恳求”,成年子女或者是稍大一些的子女又能说什么呢?面前就只有背上行囊远走四方挣钱养家这一条路!
在《我的姐姐》里,朱媛媛饰演的“姑妈”就是这样一位“长姐”。原本她也有美好的人生,但家里却把外出上大学的机会给了她的弟弟(女主角的爸爸),她便只有选择提前进入 社会 挣钱补贴家用、供弟弟上学。
姑妈和安然(张子枫饰)说的那一句:“我是姐姐,一出生就是。”是整部影片最高潮的部分,也是泪点最集中的地方。这一句话,道出了一个“姐姐”一生的使命和艰难。身为“姐姐”就一定要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无论“姐姐”几岁。
电影《我的姐姐》制霸了整个“清明档”,大多数观众是哭着从电影院里面出来的。观众之所以流泪,并不一定是因为电影有多么的感人,主人公的身世有多么的坎坷,而是因为这部电影折射出的 社会 问题过于尖锐、敏感,戳中了观众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好的电影值得观众为之买单,但电影背后的现实与黑暗也值得大家深思。一部好电影并不能够使整个大环境有什么颠覆性的改变,但足以引起人们的探讨与重视。普通且平凡的我们改变不了 社会 的劣根性,但我们可以从自己身上做出改变。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重男轻女”、“扶弟魔”、“吸姐精”会成为 历史 ,取代它们的是“生男生女都一样”、“姐姐也是乖宝贝”。
⑹ 电影我的姐姐这部电影演技最好的演员是谁
在电影《我的姐姐》当中,小编觉得每一位演员的演技都是非常好的,女主张子枫的演技让大家觉得格外的震惊。而张子枫也非常的适合这个角色,让大家觉得声临其境。而且这部电影是非常有意义的,也突显出来了很多地区,一些重男轻女的现象。
小编在看这部剧的时候,觉得女主的姑妈是非常可怜的一个人,她在自己年轻的时候,本身想去俄罗斯做生意,而且当时也学习了俄语。但是后来因为自己的弟弟也是女主的爸爸有了小孩儿,所以她只能够回来帮助自己的弟弟照顾小孩。这也导致姑妈失去了自己的梦想,虽然姑妈曾经也痛过,也恨过,但这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弟弟,所以她也无可奈何,这部剧讲述的就是有一些地区重男轻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