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2014年最好的电影是哪部
突然说到2014年竟然会有一种很遥远的感觉,虽然2018年才刚刚到但是四年时间其实真的也很长了。说起2014年的电影似乎评分最高的并不是国产电影,而且国内电影产业似乎争议声还是不小的,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选角上似乎都还挺热闹的。当时可能还不怎么会欣赏某些电影,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其实真的还是有几部不错的国产电影的。
其实仔细的回顾一下2014年还是有很多不错的电影的,虽然当时的争议很多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一年的中国电影确确实实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B. 《绣春刀2》丨这部偏文艺的武侠片,终究还是知识分子的狂欢
上周五就已经去电影院看了《绣春刀2》,在前一天还重新温故了第一部。两部其实在风格和叙事上都大同小异,但不过不得不说,导演路阳能把武侠片拍出这种调调,的确颇让人惊喜。
电影好看吗?
好看!
哪部好看?
都好看!
其实影评看完的那晚就想好怎么写了,想夸的无非是影片中出彩的视效、音效、服饰、美工、表演等等,虽然算不上完美,但在同类国产片中的确是出类拔萃。
导演能够在多线性叙事下做到各要素都面面俱到,的确实属难得,就连备受抨击的杨幂演技也没办法拉低这部电影的整体评价。
但后来我翻了下朋友圈,发现这篇想褒奖的影评不会写了。
因为我看到有两位朋友对这部电影都发出了这样的评价: 《绣春刀》哪里好看了?全程都在犯困,真不知道这么高评分怎么来的……
看吧,这是一位普通观众的观影心声。但我想这不止一个人的想法,会是很多观众从电影院出来的感觉。
为何会这样呢?
其实重要的一点: 这是一部偏文艺的武侠片,终究还是部分人的狂欢。
在讨论这部影片之前,我不妨先找几部类似风格的电影。(当然我这里所说的风格,是指偏向于文艺武侠片。)
《 箭士柳白猿 》和《 师父 》,两部导演徐浩峰都在讲逝去的江湖,只是徐导讲江湖的套路很纯粹,他不在影片中加入任何商业化的元素,所以拍出的是风格化原汁原味的江湖。
当功夫融入商业,夸张的武打场面和虚假的特技必然会稀释了功夫的内涵 ,但导演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师父》市场票房5000多万,而《箭士柳白猿》更惨,仅有500多万票房入账。而在这两部影片同期的《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和《叶问3》,虽然在圈内口碑不佳,票房却一路飘红,《卧虎藏龙2:青冥宝剑》甚至获得了两亿五千多万的票房成绩。
《 一代宗师 》耳熟能详,大名鼎鼎的王家卫作品。这也是一部偏文艺的武侠片,当然以“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风格,将武侠片拍出禅味、拍出文艺气息不足为奇。《一代宗师》好吗?当然好!不然怎么可能拿那么多奖呢?
但这部片子也不见得所有人都喜欢。去年我和朋友在家打算看这位大导演的《一代宗师》,他预想的应该是一部很燃很刺激的武侠片, 结果王家卫繁缛的台词和文艺的画面让他特别失望,于是看了十几分钟就被强行换片了。
换成什么?换成了《投名状》。
《 投名状 》这部影片其实和《绣春刀》的故事非常像,同样是讲的江湖仕途中三兄弟的故事。只不过《投名状》是更偏向市场的商业片,陈可辛在电影中更多地融入能够激发观众情绪剧情内容,将兄弟情、男女情和信义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不避血腥,黄沙狼烟,血肉横飞,直接的刺眼和惊心,商业和文艺并举,看完让人大呼过瘾。
《投名状》当时的票房接近三亿的票房,在2008年这样的国产电影票房成绩已经非常出色了。
列举了这么多,其实只想说明一点: 《绣春刀》其实也是偏向于文艺的武侠片,他会被大部分“电影知识分子”所喜爱。 所以我们看到圈内毫不吝啬对其的褒奖,包括年度最佳国产片、最好的国产武侠片等等。
但它不一定能够让所有普通观众都能够像看《投名状》《锦衣卫》那样亢奋,充其量只是圈内人的狂欢。
当然这部影片其实也加入了商业元素,杨幂的参演就是最大的商业号召力。
《绣春刀》当然是一部好电影,而且是难得一见的好电影,我也喜欢!但它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喜欢的电影,而且也不是普通观众到电影院必看的电影。
所以当影评人对它过度的褒奖,标榜它是必须到电影院看的电影,感觉过于夸张。
很多人在走进电影院之前都会去看一下这部电影的评价到底如何,当然客观来说,如果评论基数够大,一定程度上网络的评分是足够给观众以选片参考的。
但目前影评人占据了电影好坏的大部分主导权,他们以个人的喜好和对电影的认识过度地去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造成了普通观众丧失了选片的主动权。
所以也就有了前面说的“《绣春刀》哪里好看了?”这样的现象。
试问一句,如果你正在约一位平时不怎么看电影的妹子去看电影,你会选择《绣春刀》还是同期的《悟空传》和《父子雄兵》?
我想大部分人可能会选择后者,除非《绣春刀》的放映时间正好是你赶到电影院的时间。如果这个妹子还是选择了《绣春刀》,那说明她真的只是想快点结束和你在一起的时间……
当然,这只是玩笑话而已。
在传播学中,有一个著名的“ 沉默的螺旋理论 ”,描述了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
其实对电影的评论也是如此,当一部影片的评价开始就非常差,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对这部影片的负面声音,大家会掘地三尺地去找出电影的缺点和不足,挖空心思地想尽哗众取宠的方式去表达对这部影片的负面评价。 比如:《长城》。
反之,当一部影片开始的评价就非常高,而且大部分影评人都在褒奖这部影片,那赞美的推文也会泛滥。而一些看完这部影片后觉得一般的人,当发现大多数人都觉得电影很好时,他们也会选择给出好评,或者沉默不发表评论,这就形成了螺旋的现象。我觉得《绣春刀》就有一点这样的现象。
当然,必须承认这样的说法的确有点偏激。真正适合大众口味,任何人都觉得好的电影是存在的,比如《摔跤吧爸爸》和《血战钢锯岭》。
讲了这么多,其实只想说, 我们不能凭个人想法和兴趣过分极端地去评价一部影片,给大众造成误导。
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本来就有差异,而且对艺术电影的评价往往都更高。但市场需求面对的是大部分的普通观众,如果我们只凭艺术去诱导观众进入电影院为一部自己不喜欢、看完觉得很无聊的影片买单,这样的做法和诱导消费有何区别?
在评价一部电影的时候,最起码必须告诉观众,这部电影可能适合什么人群,而不是一味的只说它好。 对吧?
如果已经不在院线上映的影片倒还好,对观众来说,在网上找来看一部不喜欢的电影,最多浪费了两个小时时间。
但要走进电影院,浪费时间还浪费钱,毕竟一部电影票的价钱大几十块钱呢!
更说不定,人家想追妹子的,结果被影评误导看了一部昏昏欲睡的艺术电影,追妹子的机会黄了,那是耽误了人一辈子的事情啊!
C. 电影结束后必须马上离开影院吗
电影结束你还不走,在哪干吗?
别人也想早点把卫生搞干净下班,要懂得理解别人,
当然不了。
你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都坐了你还就差这一会儿了?就因为清洁工着急打扫?
为啥不能着急呢?原因如下:
1 最重要的、也是我第一个想到的原因:着急容易丢东西啊!
对于一个资深丢东西达人来说,“着急”两个字简直就是关乎我的生命财产甚至整个人生的头等忌讳,因为对我们这种动不动丢三落四的人来说,一着急,必落东西。
不是把包落了,就是把3D眼镜落了,不然就是衣服、钱包、手机、女朋友……咳咳,这个还没有。
有人来撵你你就走?凭啥?我掏了票钱进来的,你让我走我就走?电影屏幕还没黑呢你着啥急?
(图片来自《天堂电影院》)
你不得慢条斯理的边看电影片尾字幕,边把饮料罐、食品垃圾袋、爆米花桶啥啥啥的留在座位上吗?我拿走它们干嘛?我要是一着急把东西都留下了又容易造成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所以,我着个鸟急?
2 一般来说,片尾字幕的入画并不代表影片的终止,各个影片尤其喜剧片会喜欢在片尾字幕滚动的旁边加上影片幕后的拍摄花絮,包括各个演员的采访画面、被剪辑掉的未播画面、影片ng画面、甚至一些特殊的未放入正片内容的特别片段(也就是俗称的“彩蛋”)等等,这种片段虽然并不影响剧情理解以及总体的观影体验,但更多的是一种对影片内容的消遣以及 娱乐 ,是拉近观众和影片制作团队距离的一种最直接也最真切的方式。
(图片来自《喜剧之王》)
3 有些电影吧,好死不死在片尾字幕的地方黑乎乎的一片不加任何东西,就偏偏喜欢在观众忍着强大的耐心把所有演职人员和广告过了一遍目之后,才在最后的最后,又加了一段类似“结局”的结局。
而这种片段,才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也是悬疑片、系列片、恐怖片、剧情片等类型电影的常用电影架构,如果这段你因为着急走而没看到,那就基本上等于你整部片子都白看了。
电影,是个整体化的艺术,外表绚丽内容杂乱的《小时代》、包装过于简陋但内容精彩至极的《心迷宫》其实都不算是成功的作品,只不过我们更倾向于称内容空洞的为“烂片”而已。
电影就这两个东西,观感与内涵,既然整体架构来说这两者缺一不可,那么更别说电影观看时的“完整性”的问题了,你连电影都没看完,又有什么资格评价它呢?
所以下次再有清洁工撵你走,你就跟他说,我这次电影没看完,下一次票钱是不是你掏,不掏就给我滚蛋。
一部电影应该是字幕走完黑幕了才算真正 放映完。
把演员表看完也是对演员起码的尊重,但清洁阿姨一般是提前进来打扫的,因为每场休息时间不多,也能理解,如果你要等看彩蛋,可以坐到一打扫过的空位置,反正没人有权让你提前出去。
随便发下电影院里的观众素质,这些细节以后注意点
相信大家都遇到过在电影院的那些不文明行为,看电影时受到影响真的很闹心,我们去电影院看一部电影付出: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交通出行成本到电影院去不是让那些人恶心自己的 。
电影院最让人无法忍受的举动
看电影时打电话的
(提醒了不听,脚抬高点踹晕得了...这些人就应该轰出去)
一上来就剧透的
(就你知道,遇到这样的人真的很闹心)
脚靠前排椅抖腿
(抖得劳资像在看4D电影似的)
这些细节你没注意到,但别人很反感
手机晃眼,很影响别人
(想想在一个暗空间里看电影,旁边有个亮光晃来晃去真的很影响,而且看电影的时候看手机真的很傻逼的动作)
闪光灯拍照
(理解你想拍照用来炫耀,但考虑下别人在认真看电影)
个子高的人坐法
(如果你高子特别高,尽量不要让头比靠椅高出太多,如土豆般的头挡着银幕,真的很不爽)
3d眼镜放回去的时候
(看过很多次3d电影,在工作人员回收3d眼镜时,有人是直接丢或高处放下去的,如果镜片刮到,那对下次用的人很影响观看,记得轻轻放,你将再人群中得到很多目光)
弯腰找座位
(后排的人都看在眼里,会把你和别人对比,你弯腰了你更懂事)
有人过道记得脚收起来
(其实这个无所谓,位置就那么窄,不过你收脚别人会觉得你很友善)
家长带的小朋友要懂得安静
(别哭,别乱动,别老问问题,别踢前排椅子,别说话,别说话,别说话)
让清洁阿姨先打扫
(清洁阿姨一般提前进来打扫,因为每场休息时间不多,如果你要等看彩蛋,可以坐到一打扫过的空位置)
吃太香零食
(吃什么没人拦着,但别太香和声音太大)
在观影的时候遇到极品你会主动出手制止吗
给大家建议吧,对于那些不自觉的,已经影响到你观影心情了,就直接说出来。既然他们自己不要脸,你也不用给他们留脸面,否则人家高高兴兴看完了,你气哄哄的回家了,好像很不划算吧。
(要不下回就带一手电筒,谁不自觉就照谁。)
不要因为这些极品就不进电影院看电影,毕竟好电影还是要进电影院的,是无论家庭影院、还是电视、电脑都不能替代的体验。
去饭店吃完饭也必须离去了别说电影院了,不离开还待在电影院还想住下了。不想离开再买票看下一场。
昨天刚好去看了长津湖,二三个小时,白天去看的,票价四十多。看完后所有人都走了,老婆还坐在那里,说想看看有没有彩蛋,那个时候已经有阿姨来打扫卫生了,不过他也不会管你。但是还有一个女孩子站在电影院门口,估计是在监督看电影的人走了没有,她也没催促我们,但是我们出去之后,她也走了。所以电影结束之后还是必须得走的,总不能等人来赶你吧!
不过我在电影院发现一个漏洞,电影院里面是有好多个房间放不同电影的,假如我看完一个电影,但是并不出电影院,而是跑到别的房间去看下一部电影,那我不是可以把所有电影看完,因为电影院并不会查票,只是想想,没去这样做过。
内地影院绝大部分会在片尾字幕出现时亮灯,观众也纷纷反映提前亮灯是普遍现象。影院经理是这样解释的:提前亮灯其实是可以理解的行为,片尾曲一出不少观众有离场的需求,必须提前亮灯保证现场散场的安全。
不同于内地,香港电影院会在彩蛋放完之后才全场亮灯,若是观众要提前离场会由影院工作人员用手电筒引导。另外,国内部分条件较完备影院会在字幕50秒后先亮比较暗的灯,结束后亮大灯,而这个也是有些美国影院采取的做法。
电影院中,一些大品牌连锁影院,如果有观众持续等待的话,都会保证将影片彩蛋放完。多位影院院线经理称影院均有关于完整放映的规章制度,比较正规的影院都会保证影片的完整放映,而这一过程中起作用的就是TMS放映技术。“基本把一天排片编入系统,机器会根据编程进行放映,有效实现放映自动化与运营监控,过程中受人为干预操作的可能性比较小。”
一些影院存在播放字幕过程中有保洁员工提前入厅打扫的情况,也有影院
规定必须等观众全部散场才能保洁,很多影院制度规定只要有观众在影院内,则不能提前进行保洁,必须等所有观众离场才能进入厅内打扫,如果违者被发现了会受到罚款等处罚。
相关部门也名门规定:观众所购买的电影票是整场电影的,字幕、片尾曲、彩蛋与花絮都属于电影的一部分。电影票的票价自然也包含了这一部分的费用,即使没有彩蛋,只要银幕上还在滚动字幕,影院就应保证影片放映的完整性。
谢邀,理论上既然你买了电影票就有观看整部电影的权利,包括字幕。但从现实看,一般到电影尾声,也就是电影没完全结束就陆陆续续的散场了,你要坚持看完这是你的权利。但从打扫卫生的小哥来讲,偌大的电影院打扫完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完后下班回家,也属不易。所以这事还是要相互理解,没必要太较真,毕竟是生活中的小插曲,如果什么都这么在意会很累的,另外顺便劝解一下观众朋友,公共场合更要注意自己的素质,少扔垃圾,为人为己。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哟吼,这话其实我真是不乐意了。很多电影院现在观影的质量越来越好,无论是环境啊、音响啊、屏幕啊、装修啊,都在提升。
可是服务人员的素质能提高吗?能和电影院的档次齐平吗?!
电影看完,有大量电影背后的工作人员名单、鸣谢名单。电影文化不是让我们只记住屏幕前光鲜亮丽的电影明星的,我们要记住那些为此付出的人啊!
看完工作人员名录,至少坐着等完全放完,是我们观影人的一个致敬啊。漫威电影的彩蛋,很多电影放演职人员表的时候同时方花絮,包括不少片尾曲也好听,这些也都是值得我们期待,或者就是鼓励我们做下去的呀。
可你倒好,恨不得最后几个镜头还没结束,就有人频繁打开门进来看,你知道你这两束眨眼的光有多让人出戏。更有甚者,还有撒谎的。
我就遇到过一次,忘记是哪部漫威电影,结束的时候,彩蛋放完了,工作人员就大喊“没啦,没啦!散场!我们要打扫卫生!”而实际上明明有,如果不是我提前做了功课,或许我也就这么被赶走了。
而等走了四分之三的人之后,他们就无视我们, 开着灯、打扫着卫生, 盯着我们看,顺便嘲讽两句:“ 真不好看,非不听,你看吧,一会英雄们就一起吃个热狗,有意思吗?! ”
当时的我,出离愤怒。
我花了这100块,我有我看完的权利,要你来嘲讽我?
并不是。 完全没有这个所谓“必须”的规则。
电影结束后,如果是指正片结束,字幕开始滚动的时间,那么无人有权力赶你出电影院。因为片尾字幕也是电影的一部分,你作为顾客,付了钱进影院,观看完整电影无可厚非,而其他观众有人觉得看完正片就可以走了,有人中途就想走了,这也都是个人选择,别人无权干涉。而字幕环节还留下来的观众,大概有这么几种情况:
1、等彩蛋。
现在很多商业电影,特别是好莱坞大片,习惯在影片结束后添加1到2个彩蛋,这些彩蛋有的是对正片剧情的补充,有的是对系列续集的预告和伏笔;有的彩蛋只为博君一笑(比如《雷神3》的第二个彩蛋),有的彩蛋却信息量巨大,对故事的未来发展极为重要(比如《正义联盟》的第二个彩蛋)。于是这些彩蛋,就成了很多影迷的必看项目,如果被影院强行切了或者被驱赶出场未能如愿了解彩蛋内容,不仅会不爽,也是一种消费者权益受损。
2、纯粹观看字幕/听片尾曲
现在的电影越来越精致,片尾字幕已经不再是单调的黑屏滚白字,很多片尾字幕制作了别出心裁的视觉效果,观看性甚至不亚于正片。比如《绣春刀2》的片尾字幕,祭出了数十张精妙原画,让人怎么忍心离开?比如《死侍》的片尾字幕,简笔画的Q版死侍全程卖萌,也留住了不少观众。再比如2017版《东方快车谋杀案》,片尾曲米歇尔·菲佛演唱的《Never Forget》,不听完怎么舍得走?
3、有相关信息要看
有的观众等字幕,也许是因为幕后人员中有自己认识的人,一同分享骄傲时刻,岂不美哉。但即使没有认识的幕后人员,字幕中也囊括着很多制作信息,比如演员、摄影、配乐师等,这些信息是正片中不会完全展现的,而当你观看正片时被它的摄影、视效、或配乐等方面打动时,自然想知道其创作者,那么片尾字幕就是能最快最全面获取这些信息的途径。所以即使没有彩蛋,我也反对影院将幕后人员信息切掉。这是对电影、对幕后工作人员、也是对观众的极不尊重。
4、强迫症。 不看完觉得不完整,不舒服,不专业,不习惯。
所以,看完字幕再走,纯粹是个人观影选择和习惯,无需觉得尴尬,也一点都不会像个傻子。当然,等字幕放完,电影真正结束后,就请尽快离场,让影院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打扫整理,不要耽误下一场放映和下一批观众。
没有规定或强制性让你电影一结束就得马上离开影院,但是你也不可能一直在影院里面坐着吧,虽然说你是花钱买票进来的。有些人电影结束了或者还没结束就离开影院了,为啥呢,如果说电影很精彩能打动你,你可能会一直看到影片结束。但是如果这部电影看着你想打瞌睡或者很乏味没有吸引你的地方,你肯定是不想在看下去,与其在影院里面耗着,不如早点出去做些其他事情。当然有些人电影结束还未走,其实是在看有没有彩蛋啊,看看彩蛋都有些啥啊。这也是吸引这些人没有马上离开影院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