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中国电影产业 4 大非常态现象下,如何破局
电影产业的几大非常态现象
中国电影连续14年平均涨幅超过30%,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大量资本的进入导致电影发展的速度超出预期,BAT和电影业八大公司以基本形成寡头市场,银幕数首次超过北美。毫无疑问,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电影市场。从2016年开始,票房进入了瓶颈期,从30%的增速进入到次增长时期。中国电影在高速发展之后呈现出几大非常态现场。
对此,参与起草《电影促进法》的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认为,电影产品的供给侧已经基本饱和,中国市场容纳量在数量上已经不可能再增加了。
他指出,目前中国电影非常态现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国有电影企业逐渐边缘化,民营企业成为这个市场的主体。
二是行业外资本非理性涌入,导致电影被过度商业化。资本的逐利性质,使得电影在制作过程中过度追求“效率”,产品变得非常粗糙,精品不多,杰作没有。
三是整个电影行业都急功近利,同质化现象严重。
四是后影院市场狭窄,票房收入占影院收入的80%以上。
拐点是否已经到来
那么中国电影的拐点是否已经到来?尹鸿认为票房增速下滑主要由以下几点原因引起:一是票补杠杆的消失;二是近两年是电影作品“小年”,缺乏优质影片;三是观众的规模和观影需求归回常态;四是宏观消费环境的影响;五是网络大电影、网络直播等替代内容的产生。尹鸿判断,票房非常态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中国电影会进入一个平稳的增长期。
他认为,未来中国电影会朝以下几方面发展:一是制作工艺和创作品质是硬道理;二是影院性、必看性成为核心。生产电影必须要生产在影院里看的电影,这才是关键。三是多样化、分层化、分众化是重要策略。分众选择的需求越来越明显,生产分众影院必看性的电影未来会成为大趋势。四是从黑马、爆款时代进入常态市场。将来5亿上下的电影类型会明显增加,超过15亿的电影会难见到。
电影院会不会消失
在本次论坛上壹娱观察主编陈昌业的关于电影院会不会消失的问题,引起嘉宾热议。他在“电影内容分发渠道的博弈现状及趋势”的演讲中表示,北美市场90天的窗口期正在面临考验,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缩短窗口期。国内外院线面临着与流媒体之间的竞争,美国高端付费点播平台PVOD平台,30美元的价格便可以让观众看到影院同步上线的电影。
而在国内,由于点播影院管理方法的出台,点播院线从地下转到了台面上,点播影院作为影院市场的补充,其社交属性会对影院造成威胁。陈昌业认为,影院的发行窗口期正在面临其后端发行窗口不断提前的趋势。鉴于美国电信行业强势进入网络电影领域以及爱奇艺等国内网络视屏网站的快速发展,一旦影院窗口期和流媒体同步或“准同步”,那么电影院将会面临命致命打击。他认为没有传统是永存的。
影院并购现状与趋势
随着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影院的并购案例一直在小规模的发生。以下近年来发生的比较知名的并购案例。北京泰禾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建宏认为,从以上案例来看,目前影院并购成本还是比较高的。从大地收购世茂的例子来看,达到了4倍溢价。目前单体影院的主要估值为票房的2倍或净利润的10倍。虽然近2年内,票房增速放缓,但各大院线以及影投公司并未停止扩张的速度,万达、大地、中影等纷纷参与影院并购交易。
同时,他判断,未来三年是各大影投公司并购整合的高峰期,但是目前,我国影院还会持续泡沫,小影投难逃并购重组但大规模的并购不会出现。同时他指出,巨资收购的背后是收购对象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
㈡ 院线如何票房分账
作为一个资深电影从业者,经常被问到国产电影票房的核算流程。所以,今天阿涛就写一篇长文,给读者详细讲解一下。
第一步,统计总票房。
所谓总票房,是指一部电影目前的全部电影票收入。灶链
所有在中国大陆公映的电影均应纳入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办”)指定的“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全国任何一家影院均应安装该系统)。管理委员会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等部委联合组建,共同负责。官网是“中国电影数据信息网”,其数据是制片方和发行方。
目前民间也有很多电影票房统计平台,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国产电影票房核算的依据。
第二步,上缴国库:总票房8.3%
这部分包括两项费用:
1.电影产业专项基金:所有电影的总票房必须先向“专项基金办公室”缴纳5%的电影产业专项基金,由各影院每月向“专项基金办公室”缴纳,上缴国库。
2.特种营业税:所有影片的总票房都要缴纳3.3%的特种营业税,也就是要向国税和地税缴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抵扣缴纳。
扣除总票房的8.3%,我们称之为“分割票房”。
第三步:支付中间发行代理费:“分割票房”1%-3%
净票房低于6亿元0元的,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简称“中影数字”)将收取可发行票房的1% ~ 3%作为发行代理费,由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
那么,1%或者3%呢?
由于票房越小的电影越需要国家和国企的支持,因此,“中影数字”可以对分账票房-6亿元的电影收取3%,分账票房-6亿元的电影收取2%,分账票房-6亿元的电影收取1%。
分割票房扣除“中间代理费”(为方便计算,我们简称为“V”)后的剩余部分,将由院线、影院、制片方、发行方按比例分配。
第四步:影院与影院之间的独立账户:V.57%
剩余票房(即分账票房减去中间代理费)中,院线可得V.50%,影院可得V.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可得V.43%。
如果影院和院线腊辩卜是同一家公司,比如万达和金逸,那么它独享其中的57%;如果制作方和发行方是同一家公司,那么它将独享其中的43%。
第五步,发卡行分账:V.5%-15%
注意这里的比例指的是V (5%-15%),之前的分账比例几乎是无弹性的,而这里的比例是很有弹性的。
为什么弹性这么大?
第一,生产商和发行商的博弈关系。电影质量特别好,票房潜力巨大,会诱使发行方让步。如果影片质量一般,票房风险系数相对较高,发行方就会保守,最大限度地多拿分成,保护自身利益。
还有就是双方的谈判条件,比如要求发行人支付公告轮穗费,保证发行,发行人甚至有可能把比例调整到更高的水平。
第六步,生产者分割账户:28%-38%
这里的生产者,简称“生产者”,包括生产者和投资者,在业内称为“主投资者”和“从投资者”。主要投资方是控股方,只能是一方;投资方是股东,往往不止一个,主要投资方是发行方要面对的制作方。
多少投资人分享票房,取决于每个投资人在总投资中的地位、优先级和份额。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国产电影票房核算的基本规则,会根据发行影院的不同进行适当调整。
很多朋友都有过疑惑,主要是不知道分账顺序,或者不知道哪个数据习惯
电影是一座金矿,蕴藏着无尽的奇妙财富,创造了无数的商业奇迹。我是电影《掘金者阿涛》。和我一起走,一起发现电影里的金矿!
最近几天《长津湖》非常火热,上映几天票房就过10亿,连续打破了多个记录,已经成为国庆档最大的赢家。
而《长津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个票房成绩,可以说是实至名归,因为这部电影不论是制作成本,还是演员或是导演都是顶级的配置。
我们先来看一下《长津湖》的配置和投入
1、导演:徐克,林超贤,陈凯歌,一部电影由三位顶级导演指导,这是非常罕见的。
2、演员,除了导演阵容强大之外,演员的阵容也非常强大,演员包括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胡军,李晨,张涵予,唐国强,韩东君,欧豪等等演员,此外还有很多明星友情出演,比如张国立,林永健、黄轩,郑恺,张嘉译,李幼斌等等,这个演员阵容相当强大,而且大多数是实力派演员。
3、群演庞大
除了主演阵容强大之外,《长津湖》的演员阵容也非常庞大,为了真实还原场景,基本上都是动用真人在外景拍摄而不是勾绿布,为此参加《长津湖》拍摄的人数超过7000人。
再加上这部剧的后期制作团队,整体参与过《长津湖》的人员多达1.2万人,不仅是在投资成本上在影史上留名,其团队人数也堪称这些年国产影片之最。
4、投入庞大。
长津湖从2019年开始准备,2020年开拍的时候,因为受到疫情影响,中途一度被中断,还损失了1.5亿。
这部电影为了真实还原历史场景,很多都是在外景拍摄,所用到的很多道具都是按照1:1的比例进行打造,光是设备成本就非常高昂,比如80辆美式坦克就是按照1:1的比例打造出来的。
也正因为演员众多,而且拍摄过程艰难,道具成本高昂,所以整个《长津湖》的制作据说投入达到13亿元,这个制作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那《长津湖》需要达到多少票房才能回收成本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电影票房的分成,一个电影的票房并不会全部落入制片方的手里,而会有多部分构成,扣除各项费用之后,真正落到纸片方手里的已经不多。
目前我国电影的票房分成具体如下。
1、电影事业专项基金。
不管电影是否赚钱,电影事业专项资金都必须缴费,目前电影专项资金占电影票房的比例是5%。
2、特别营业税。
目前电影特别营业税的比例是3.3%。
扣除电影事业专项基金和特别营业税之后,剩余的票房才属于净票房,相当于净票房占总票房的比例是91.7%。
净票房再按以下几项继续分成。
3、中数代理费。
国内上线的电影基本上都是通过数字来保存,而目前这项工作基本上都是由中影操作,因此需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代理费,这个费用在1%~3%之间。
具体计算标准是:电影的总票房扣除专项基金以及特别营业税之后,再扣除6个亿,如果这一数额大于1亿元,那将征收3%,如果这一数额大约2亿元,增收2%,如果这一数额超过3亿元,那将征收1%。
按照《长津湖》这个票房,基数肯定大于3亿元,所以对应的比例应该净票房的1%。
4、电影院分成。
目前绝大多数电影都是通过电影院播放,电影院的成本也比较高,所以在一部电影当中影院能够分成的比例是最高的,目前影院的票房分成可以达到净票房的50%。
5、院线分成。
院线可以说是电影的分发渠道,院线会先跟出品方合作,然后再将电影分发给各大影院,在这个过程当中,院线收取的分成比例大概是净票房的7%左右。
6、发行代理费。
一部电影拍摄完之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你还需要宣传,需要包装,这个过程基本上都是有一些专业的公司发行代理,这个代理费一般是净票房的5%~15%,一般情况下在7%左右。
7、制片方分成。
扣除以上6项费用之后,剩余的票房才属于电影制片方,相当于一部电影当中,投资方最终能够分到的比例大概是净票房的35%左右,或者总票房的32%左右。
如果制片方和发行方是同一家企业,那么他们最终能够分到的票房是净票房的42%左右,或者总票房的38%左右。
按照这个电影票房分成,如果《长津湖》制片方和发行方不是同一家,想要收回13亿的成本,那么总票房至少需要达到13/32%=40.6亿元。
那《长津湖》这部电影有没有可能收回成本呢?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势来看,收回成本应该问题不大,长江湖上映几天票房就迅速突破10亿,按照目前票房走势来看,最终票房有可能突破50亿。
所以最终制片方不仅可以回收成本,还有可能获得3亿以上的回报,当然最终是亏还是赚,还要看《长津湖》最终的票房表现。
㈢ 电影票房多少多少,是指的人花钱上电影院买票的那个钱么
票房就是买电影票的钱。这个没问题。现在购票系统都是联网的,实际统计的票房指在影院购票系统下单那个票房,跟买票实际观看的那部电影并不一定一致,影院也要挣钱,有偷票房的操作,也有刷票房的操作。这个背后都是电影产业链上各方利益分成的博弈。那个数字别当真,听听就算了。
㈣ 各行各业都在复业,为何只有电影院没有开业
2020年开始,谁都想不到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新冠的爆发影响着各行各业,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宣布破产,很多的人也待业在家,学生也不能正常上课。随着时间的推移,上网课的孩子们进去了校园,一些企业也开始复工复产。但是,电影院的复工却一直没有消息,一些电影院的员工纷纷出走,从事其他行业。一些电影院支撑不下去,进行破产清算。对于为什么各行各业都在复,有以下原因。
最后,很多电影制作商也有他们自己的考虑,他们考虑上映是否能获得高额的利润。很多的2020年贺岁片还没有上映,他们希望上映的时候能获得大量的票房,赚取高额的利润。但他们担心人们出于对于新冠疫情的担忧不会去电影院观影,所以他们也不会选择早早上映。另外,他们也不会去冒风险去拍戏,一个是担心会造成大规模的感染,另一个是拍出来无法上映,没有人看,带不来收益。
㈤ 春节档有影院日入百万元煤老板怎么评价
2018年国内电影市场开门红,春节档(2月15日至2月21日)期间,电影票房总收入49.18亿元,同比增长43.47%。大年初一当日票房收入12.65亿元,更是刷新国内单日票房纪录。
今年春节档各大片表现不俗,2月16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进山西省某影城,等候区内人头攒动,比庙会还热闹。该影城的售票员告诉记者,春节期间电影院场场爆满,观众必须提前买票,“如果现在买票,只能买2个小时以后的场次了。”
火爆的场景直接表现在数据上,根据淘票票专业版APP数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2月21日20时,春节档6天时间里,电影票房累积收入达到49.18亿元,与去年同期34.28亿元相比,增长了43.47%
按照票房排名来看,春节档前三名的《唐人街探案2》票房收入18.41亿元,《捉妖记2》票房收入16.86亿元,《红海行动》票房收入11.52亿元。紧随其后的《西游记女儿国》、《熊出没之变形记》分别收获6.1亿元和4.14亿元。
这个结果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初业内预测,《捉妖记2》最有希望获春节档票房冠军,但从档期后几日的票房走势来看,《唐人街探案2》和《红海行动》都有逆袭之势,其中《唐人街探案2》的总票房还反超了《捉妖记2》,归其原因是口碑在起作用。
“以前一部电影从上映到口碑发酵,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而从2017年开始,口碑发酵的时间明显变短,现在电影上映当日,就能精确分析出评价趋势和未来预判了。一方面,体现出中国观众选片越来越理性,口碑正在逐渐成为爆款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互联网宣发的助推,加速观众明确选择,同时帮助影院精准分析上座率走势。”上述分析师进一步表示。
从豆瓣评分来看,截止到2月21日,《捉妖记2》、《唐人街探案2》和《红海行动》的评分分别为5.2分、7.2分、8.5分。显而易见,在票房前三名中,《捉妖记2》口碑垫底。
103家公司分食票房盛宴
电影的背后是资本博弈。知名文化科技领域投资人曹海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合投成为中国电影主流方向,“一方面,由于优质影片稀缺,所以热门黑马备受追崇,一部影片背后往往能有几十家公司排队谈合作;另一方面,由于当下电影竞争激烈,投入多风险大,所以各大公司倾向于合伙投资,分摊风险”。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8年整个春节档期间,共有103家公司参与制片、出品发行环节,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例如,《唐人街探案2》由万达影视主控,万达电影也参与其中;《熊出没之变形记》则由光线传媒旗下彩条屋主控;而《红海行动》是博纳影业的主打作品,该公司于2017年递交了IPO申请书;虽然华谊兄弟联合出品的顾长卫导演作品《遇见你真好》因故改期,但是华谊兄弟旗下公司华影天下还参与了《西游记之女儿国》的联合发行工作。可以说,今年春节档背后的操盘方仍然是传统的五大民营电影公司(业内统称“五大”),除了乐视影业外,其余几大公司均为春节档竞争主导力量。
另一方面,曾饱受质疑的互联网影业公司,开始探索出影视行业的生存空间。《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在总量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中国影视行业的互联网基因越发凸显,除了淘票票和猫眼这样的“老面孔”外,腾讯影业、企鹅影业、优酷电影、小米影业、五八同城影业、网络等传统互联网公司,纷纷成为春节档影视团队的一员。
2015年前后,影视行业风头正劲,互联网巨头先后加码,表态成立影视公司,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带着科技基因的影视公司并未见大的突破,这与IT行业以速度见长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而传统影视公司未来是否将为BAT打工的问题,在业内始终存在争议。上述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互联网影业与传统影业一度陷入对立的状态,说白了就是谁也看不上谁。经过过去几年的摸索,逐渐形成双方相互支撑的默契状态。不过,必须强调,当下的关系是建立在互联网影业仍缺乏专业能力的背景下的,因此双方和谐共处不会是常态,如果互联网影业的制作团队羽翼丰满,双方局势地位可能再度失衡。”
说明做电影能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