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电影票房是如何统计的
看到美国目前的票房100的排行,好莱坞的电影票房统计是按多长时间的映期算的?是否等到电影映期下线后在统计它的票房收入,版权买卖是否算入票房内呢?好莱坞的电影票房统计是按周期算,也就是一个礼拜,每周一公布,不管上映了几天.
电影映期下线后在统计的是他的累计票房,也就是票房总收入.
版权买卖是不被算入票房的
北美地区的票房数据和数据分析工作是由一个名为Ex-hibitorRelations的专业统计机构完成的
其中包括一部电影的公映天数、影院数量、周末票房、累积票房和排名成绩,如果进一步再查,只需要点击一个链接,当日上映电影票房成绩、排名和累积票房历史排名都可以一目了然。
『贰』 关于电影票房是如何统计的
电影票房,原指电影院售票处,后引申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电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况。后来逐渐有公司专门统计电影的票房,给出更为明确和直观的数据。
『叁』 什么是电影票房
电影票房是一部电影放映期间累计之总收入,亦称“gross”。
票房的起源
在清朝乾隆征战大小金川时,军中满洲人多,因行军万里,一路无聊,始而思念家乡与亲人。为此,八旗子弟兵自编词、曲,即子弟书,以自歌自娱。歌唱者需持有执照,所谓唱票,这些业余歌唱者之间就互称为票友,以后票友就成了业余演唱者的代称,清中叶以后,八旗贵胄嗜爱戏曲成风,并以演唱戏曲为乐。不过他们演唱不为生计,故谓之票戏。演唱时票友们汇集一堂,其汇合的地点就叫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于道光年间,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当规模。以后天津、上海、武汉、南京、常州、苏州、台湾、四川、济南、香港、澳门、烟台和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的华人居住区也都成立了票房,而且在大学、中学、工厂、农村、街道、茶楼、饭店、公园等到处都有。
票房的发展
票友大多数是为自唱自娱,如清朝的皇帝爱新觉罗·载湉、贝勒爱新觉罗·载涛、袁世凯的公子袁克文、同仁堂的经纪人周子衡和上海的杜月笙、银行老板冯耿光、张伯驹、生理学家刘曾复都是造诣很深的名票,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有不少人由业余转为专业演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下海”,如老生张二奎、孙菊仙、汪笑侬、言菊朋、郭仲衡、奚啸伯,花脸黄润甫、金秀山,小生德珺如,老旦龚云甫、卧云居士,琴师李佩卿都是京剧舞台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家。近 年票房活动非常频繁,甚至远远超过了专业剧团。
望采纳
『肆』 关于电影院票房的问题,专业人士回答,复制粘贴的绕道!详细者采纳。
帅哥美女我等你们的赞,丑的我不要你们的赞n
你们说说你们帅,美吗
『伍』 电影票房实时榜猫眼是什么意思
“电影票房实时榜猫眼”的意思是由猫眼专业版提供的电影票房实时数据榜单。
猫眼专业版是由猫眼电影开发,为电影行业从业者提供及时、准确、专业的电影票房数据分析(秒级实时票房、排片和影院经营数据等),为影视从业者提供信息互通平台,提高影视作品制作效率(剧组成员招募,行业精英对接,找剧组、投资、导演、演员、摄影等)。
(5)电影票房专业扩展阅读
猫眼加速打造数据中台、强化生态联动、赋能全文娱:
2020年6月15日,猫眼专业版正式接入腾讯视频的网络电影分账票房数据,拿到全文娱行业数据板块的又一块重要拼图。自此,猫眼成为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集齐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三家网络电影数据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院线电影,网络电影在产品思维引导下,从题材、立项、选角、拍摄到宣发,整个过程都围绕着数据做调整,行业数据共享对创作市场和宣发市场而言,都是一个积极的动作。
在此基础上,补齐网络电影数据板块之后,猫眼的数据库已经覆盖到电影、剧集、综艺、短视频、艺人多重领域,全文娱“数据中台”的雏形初现。而猫眼打通腾讯视频数据也意味着“腾猫联盟”的合作再度深化,平台以数据为切口,对行业的基础性赋能随之走向新的阶段。
『陆』 电影票房分析及预测
在缺少衍生品市场的当下,电影投资主要以票房为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前期的票房预测就显得十分重要,能让投资者提前预判项目的大致受益,并通过合适的宣发手段来提高影片的关注度,以便提高最终的票房收入。
新传智库自主研发的票房预测系统就从去年11月份开始,以影片自身题材、主创阵容、大盘、档期、口碑、对手、首日及首周市场表现等为主要依据,对部分上映新片进行票房预测。虽然仍与实际结果有一些出入,但部分结果却做到了高度的精准,可以此为基础详细解释一下票房预测的思路、要点等。
映前主创信息—模糊分类,预测票房起点
由于此时影片很多都尚在制作阶段,一般意义上,只能按照影片的题材、主创阵容、演员明星等推测影片的题材与体量,仅能大致分为大型制作、中等制作、小成本三大类,但这一指标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且预测难度也是逐步上升。
大成本制作,一般都有着大笔特效投入、知名导演明星参与,有的还有着一定的IP基础,无论哪一方面都能吸引到大量的关注,因此其票房成绩总体已经维持在了一定的水平,票房起点应该在5亿以上。
相比于大制作,中等制作一般是轻工业产品,可能会有一些名导与明星共同参与,题材内容方面贴近现实,一般多为喜剧片、爱情片、剧情片,缺少武侠、动作、科幻、奇幻等题材所需要的大场面特效的加持。
中等成本制作总体较难预测,票房区间从千万级别到亿元级别都有分布。此时演员、导演的因素一般会被放大,明星云集的影片更容易在同类型中获取更多关注,《我不是潘金莲》、《摆渡人》等都属此类;同时,喜剧片的成绩普遍要好于爱情片、剧情片等其他类型,可适当加分,如去年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和《奔爱》都主打明星牌,但的8.14亿和4751万的成绩却有着天壤之别。
而小成本制作则相对即简单有困难,从题材到主创的毫无新意使得其注定要成为彻彻底底的炮灰,票房成绩也均在一千万以下,多数进口批片、国产剧情片、恐怖片等都属于这种行列。但其内部之间仍然有着较大的差异,根据大盘、档期、对手等的变化仍有小幅的波动,很难利用现有指标精准预测其最终成绩。不过对于此类制作而言,精准预测的意义也并不大。
映前第三方指数—纵向对比,预测票房区间
第三方指数(如猫眼想看指数、网络搜索指数等)反映的是观众对于影片的关注度与认可度,极有可能转化为电影的实际票房支持,因此据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对于猫眼想看指数,一般从影片正式上映一个月左右,就可以作为有效的参考指数。
指数长期保持在高水平(一般日增想看指数维持在3000人以上)则是所谓的大片,其最终市场表现往往取决于口碑,口碑好的话会在一般水平上有所上扬,口碑不理想的情况下,自然就会有一定程度的缩水。
而映前短期内(一般为一周左右)相关指数暴涨的影片其更容易成为爆款,在预测这类影片票房成绩时应适度扩大其预测值,但却很难估测其最终的落脚点,最重要的是看同期竞争影片的表现。
对于每日日增想看人数仅在几百左右的影片,则应已经注定了其票房成绩难有起色。上周五上映的三部新片可以明显的反映出这种趋势(对于小成本而言,这一指标的参考意义并不大,相关平台一般缺少相关数据,难以以此做出有关的推论):
而网络搜索指数更多的是整体反应票房的大致趋势,常用于与其他已上映影片的对比分析,以最近上映的三部进口大片《金刚狼3:殊死一战》、《生化危机:终章》、《极限特工:终极回归》为例,可以发现《金刚狼3》的映前的热度明显低于后两这,因此其在票房上也难以达到两者的成绩。
第三方指数,仅用于初步判断影片的热度,最重要的意义来源于与相关影片的精准对比,数字本身与最终票房之间并没有特别确定的函数转换关系。
大盘趋势与对手实力—小幅调整,缩小预测范围
大盘的走向往往反映着整体的体量,约束着一段时期内电影市场天花板的高度,因此对于单个影片的影响程度较高,春节档多方厮杀仍然平均分力,就在于市场容量的巨大,这也正是众多影片抢占档期的重要因素所在。
除了档期以外,各月份也是有好有坏,3月、9月、11月等都是著名的淡季,全月的总体量在20——30亿左右,萎靡的大盘难以被众多影片平均分割,其票房成绩自然也会有所下滑。但此时大盘的主要限制的是中等制作与小成本影片,大制作反而更因为观众选择面窄小而获利。而对大盘进行预测时,一般可参照去年同期的总量,并根据增势做相应的调整。
除此之外,对手的实力也是影响票房的最重要因素。《功夫瑜伽》能够力压《西游伏妖篇》登顶春节档冠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西游伏妖篇》的口碑不足。市场热度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重点影片的差评自然会催动其他影片成为“爆款”。
而同类题材也是重要对手,《金刚狼3》的成绩不如《极限特工:终极一战》、《生化危机:终章》;去年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远低于《奇异博士》和《神奇动物在哪里》等都有观众审美疲劳的原因在里面。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影片口碑不俗,仍需调低票房预期。
上映首日排片、首周末票房——完全锁定票房成绩
以上的预测都处于前期阶段,在影片正式落地之前,谁也无法比较精确的预测影片的最终票房成绩,但到了影片正式上映之后,则一切都有了较为明显和科学的依据。
虽然排片并不能决定一部影片的生死,但却无疑有着极大的左右能力,限制着影片的市场发挥空间,是市场专业人士的预判。
一般情况下,排片占比与票房占比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一致性,但马太效应明显。通俗而言,占据市场4成左右排片的影片一般会贡献出5——6成,甚至是7成的票房;排片在2成左右的影片,其票房成绩与排片占比大致相同,而排片在1成以下的影片,通常其票房贡献量会低于5%。
多数影片都集中于周五上映,恰逢大盘最火热时期(个别节假日及档期除外),而首周末三天口碑已出、接下来的工作日整体低迷、周五面临新片冲击,因此已经可以看出其市场走向如何了。
总体而言,对于一般的大型制作,其首周末票房占总票房的比重一般会在40%——50%;中等成本因为其本身的不确定性,用此方法相对较难以预测,但首周末票房所占的比例一般都会在60%——80%之间。而对于小成本,其首周末票房的占比有时会高达90%。
以2016年票房过亿的85部影片为例,其首周末票房占比分布如下(已祛除部分上映日期异常影片):票房成绩在10亿以上的影片,首周末平均占比为31.09%;5亿——10亿之间,为45.24%;1亿——5亿之间,平均为63.03%。
此时还需要考虑的一点就是后续长尾效应。多在于其上映的第二周有没有强劲的足够挑战影片时长份额的大片上映,如果没有的话,影片的影响力可能会持续,尤其是在下周末会引来一次小的高峰,帮助影片的总体成绩提升。
『柒』 怎么查电影票房
猫眼电影不仅能让用户在网上方便快捷地购买电影票,也能提供很多和电影相关的信息,比如说实时票房、电影上座率,排片占比等数据,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用猫眼电影查票房及其他内容。工具/材料
浏览器、猫眼app、猫眼专业版app
操作方法
01
首先在浏览器中通过搜索找到“猫眼专业版-实时票房”,并点击进入。
02
点击进去后便能看到目前上映电影的总票房及实时票房等数据,并会根据实时票房进行排名。
03
如还想查看其他更多信息,便可点击界面右上角的“返回常规版”选项。
04
在常规版中便能看到未来会上映的电影、各部电影在不同影院的情况以及各部电影的上座率等信息。
好了,以上就是大致内容了,(END)
操作方法2
01
在手机上找到“猫眼app”,下载并安装。
02
下载安装后进入app,在界面下方找到“电影”选项,并点击进入。
03
在界面的上方找到“实时票房”的选项,并点击进入。
04
在里面便可以看到各部电影的实时票房和总票房了,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拍片、上座、影库等。
05
若想更多的了解某部电影可在首页点击某部电影,查看更多更详细的信息,也可以选购电影票。
好了,以上就是大致内容了,(END)
01
02
03
操作方法3
01
在应用商店中找到“猫眼专业版”,下载安装。
02
安装完成后进入应用,在首页便能看到电影各部电影的实时票房,以及今天的总票房。
03
在首页下方找到“资料库”,点进去便可以看到更多除票房外的电影信息,也可通过搜索查找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捌』 猫眼专业版实时票房是真的吗
猫眼专业版实时票房是真的。猫眼电影出品的猫眼专业版,提供及时、准确、专业的票房数据分析,为影视从业者,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平台,提高了影视作品的制作效率。是一个特别实时、有效的APP。
一、猫眼专业版实时票房是真的
猫眼专业版,由猫眼电影出品,为电影行业从业者提供及时、准确、专业的电影票房数据分析(秒级实时票房,排片,影院经营数据等),为影视从业者提供信息互通平台,提高影视作品制作效率(剧组成员招募,行业精英对接,找剧组、投资、导演、演员、摄影等)2016年,猫眼专业版将票房数据更新频率从30分钟提升至秒级更新,实现了“秒级实时票房”。[2016年,猫眼专业版APP中发布了人工智能票房预测服务“阿尔法猫”Beta版。
二、电影营销监控系统
电影营销事件结合影片受众画像,有效量化营销效果,准确定位影片受众。影院顾客画像:依托美团点评消费大数据库,产出行业最全的顾客与潜在顾客分析,帮助影院经理掌握顾客是谁,顾客在哪,顾客喜欢啥。秒级实时票房:国内秒级实时票房查询工具,每分每秒掌握电影市场实时动态;找合作:海量剧组入驻,与剧组真实对接,双方直接沟通合作意向,提高影视剧制作效率,业内精英工作档期无缝衔接;排片&上座率。
综上所述,猫眼专业版是国内最先进的排片查询工具,提前一个月查询热门排片,可以及时了解排片次数和比例、上座率和平均人次,更及时,更丰富,且位于影院,帮助剧院经理相互了解,更准确地做出商业决策。
『玖』 电影票房怎么算
1、10亿票房指的是累计门票收入。
2、电影上映,一天都会有票房统计。实时票房可以到中国票房网进行查询中国票房网。
3、票房利润分成方法:
在中国票房分账的基本原则是:首先,需要在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剩下的钱当中,作为放映场所的影院拿走57%,制作方和发行方拿走43%。然后,制片方会根据事先的约定支付发行方一笔费用。剩下的钱扣除成本了之后,制作方和投资方再按约定分成。
在好莱坞,有三种分账模式可以选择:
第一种是和中国一样的固定比例分账。
第二种是影院会支付一笔费用给制片方买断影片,然后这部影片的全部票房都归影院所有。
第三种是好莱坞最流行的分账模式,也就是阶梯式分账:在好莱坞制片商的一些大片上映的第一周,制片商可以拿走80%的票房而影院只能拿走20%,这样制片方就能尽快趁着影片的热度收回成本。但随着影片上映时间变长,制片商分到的票房会越来越少,第二周、第三周在60%左右,到了第四周可能就只有20%。
(9)电影票房专业扩展阅读:
票房统计方法:
现在影院都实行的电脑售票,这些售票系统是和国家电影局电影专项基金管理中心联网的,每天的固定时间都会自动向专基中心发送票房数据。
分成统计和票房统计是一个体系内的东西,不能分为两个体系,分成肯定要依靠影院票房的数据,跟票房没有关系的单位随便去统计,能设计到分成的也就是院线和发行公司,统计也是院线发给发行公司。
『拾』 影片票房是怎么计算的
票房可以用观影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而通常我们所讲的票房,就是用门票收入来计算的。即,票房=票价X购买人数。
比如某影院一天放映了6场,有学生票:40元,共10人,标准票:80元,共10人,团体票:30元,共10人,会员票价:20元,一共10人,那么,这一天该影院的总票房就是:4000+8000+3000+2000 。
(10)电影票房专业扩展阅读
电影业中,票房已经成为衡量一部电影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用观众人数或门票收入来计算,一般直接用来衡量一部电影的热播程度。2016年1月,电影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电影局出重拳整顿市场秩序,如果影院偷漏瞒报票房,院线要承担连带责任,影院放映质量差等问题也会被集中治理。
2018年12月3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7.16亿,同比增长5.93%;国产电影总票房为378.97亿元,同比增长25.89%,市场占比为62.15%,比去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地位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