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院的IMAX,UltraAVX,普通3D,VIP,和D-box有什么区别
一、类别不同
3D是从维数上面说的,IMAX是从屏幕大小上面讲的。UltraAVX 是采用比普通屏幕稍大一些的屏幕(Wall-To-Wall Screen),D-box全称为D-BOX动感座椅,又俗称为D-BOX电影。是一种新型的观影体验。vip厅一般很小,像是私人影院,服务相对的好。
二、效果不同
3D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3D则能感受到一个空间的存在。而IMAX,那么就会有一个超大屏幕、超豪华的视觉享受。UltraAVX更清晰的画面及细节更丰富的音响系统。VIP座椅是真皮,服务周到。
三、含义不同
IMAX是英文 Maximum的缩写,中文意思是图像最大,它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分辨率的电影放映系统。
整套系统包括以IMAX规格摄制的影片拷贝、放映机、音响系统、银幕等。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银幕播放,而且迄今为止不断有更大的IMAX银幕出现。
3D是英文“Three Dimensions”的简称,中文是指三维、三个维度、三个坐标,即有长、宽、高。今天的3D,主要特指是基于电脑/互联网的数字化的3D/三维/立体技术,也就是三维数字化。
D-BOX的全部包括一个沙发和一个控制沙发4轴运动的电子装置。可根据观看的电影,提前设置好和电影情节匹配的运动轨迹。
UltraAVX 号称采用比普通屏幕稍大一些的屏幕(Wall-To-Wall Screen),目前木有感觉和普通的 3D 电影有什么区别。
(1)电影院立体扩展阅读:
立体电影(ANAGLYPH):将两影像重合,产生三维立体效果,当观众戴上立体眼镜观看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亦称“3D立体电影”。
立体电影是利用人双眼的视角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可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出现于1922年。这种电影放映时两幅画面重叠在银幕上。
通过观众的特制眼镜或幕前辐射状半锥形透镜光栅,使观众左眼看到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从右视角拍摄的画面,通过双眼的会聚功能,合成为立体视觉影像。
⑵ 电影院放映3D电影,究竟用的是什么原理
3D电影,这里的D指dimension,就是维度的意思,2D则表示二维,如果用一个坐标轴表示一个维度的话,那么两个相互交叉的坐标轴就会组成一个二维平面。同样的,在二维平面上再增加一个坐标轴的话,那么就会形成三维立体空间。3D电影就是让我们所看见的物体延伸出屏幕一样,在我们的眼前呈现出立体的效果。那么,明明只是一个平面的幕布,它是如何在我们的眼前展示出三维效果,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呢?
上图中上面那棵树离我们更近,但是树比较小,而下面这棵树更大,距离更远。于是问题来了,上下两种情况中,树在我们眼睛中成的像却是一样大,因此,上下两种情况,我们眼睛中所感受到图像的视锥细胞所占的面积是一样大的,两者并没有区别,于是,我们会认为我们所看见的事物是一模一样的,空间位置也是一样,这种错觉会使我们无法分辨物体的实际距离与大小,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看见的物体小是因为它真的小还是因为距离远导致的。
⑶ 电影院3D电影如何观看 我第一次看3D电影 麻烦讲一下详细过程
3D电影和一般的电影没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需要带3D眼镜(如果近视就要带两个眼镜,对你的鼻子也是一种考验),如果是看3D IMAX的影院的座位需要注意一点,不要太靠前面,中间的位置在那里都是最好的。注:有的电影院不发3D眼镜,需要自带。
(3)电影院立体扩展阅读:
立体电影(3D电影),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好莱坞推出了的第一部电影。
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把观众从感官上带入到电影里面。
1839年,英国科学家查理·惠斯顿爵士根据“人类两只眼睛成像不同”的现象发明了一种立体眼镜,让人们的左眼和右眼在看同样图像时产生不同效果,这就是今天3D眼镜的原理。
3D电影在国内大范围上映始于2008年的《地心历险记》。过山车般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近在咫尺的细微生物、呼啸而过的珍奇异兽……100元的高昂票价和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让该片在有限的80块3D银幕放映27周,票房达6700万元,平均每块银幕票房80万元。以票房3.2亿元的《赤壁》(上)为例,它在3600块银幕放映合每块银幕票房8万多元。比较两部影片,3D电影平均银幕票房数是普通影片的10倍!让一部卖座的电影票房就收回了放映设备的投入,堪称奇迹。
⑷ 电影院的3d 4dx厅与单纯的3d相比有啥区别
区别就是3D厅只能放3D电影。3d 4dx厅是既能放3D电影,也可以放4DX电影。
其实电影本身就是3D的,4D就是影院设备上给你另外一种感觉,比如电影飞车的时候让你座椅晃动,比如电影出现花朵的时候释放香气,下雨的时候往你身上喷水等,除了视觉享受还有触觉嗅觉等更多身临其境的体验。
立体电影是一种电影,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好莱坞推出了一种电影。戴着特殊眼镜的观众像在观看《布瓦那魔鬼》及《蜡屋》这类惊险片那样,发现自己躲在逃跑的火车及魔鬼的后面。从而为我们带入了立体电影的时代。
红蓝3d电影是指一般左眼红色镜片右眼蓝色,画面也是红蓝错位的,这样左眼的镜片会过滤掉画面的蓝色内容,只看到红色部分,右眼过滤掉红色,左右眼看到不同画面而产生立体感。红蓝电影是通过不同颜色的眼镜过滤不同的颜色而看到不同的影像。
⑸ 电影院看电影有3D和2D的区别,那3D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每到电影院,我们看到的电影类型有2D、3D、IMAX。这些你真的了解么?这之间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纵观电影发展史,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每一次的电影技术革新都成为一个里程碑。以上提到的2D、3D、IMAX是目前最主流的三种电影放映格式。电影院看电影有3D和2D的区别,那3D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至于IMAX电影,也有真伪之分。所谓真IMAX,是指前期使用特殊的65mm胶片及其IMAX专用摄影机拍摄,后期冲印成70mm胶片格式的电影,而不是使用传统的35mm胶片,这使得真正地IMAX电影在成像质量上有着质的飞跃。所以,有条件的影迷,还是选择IMAX电影吧。
⑹ 电影院的REAL 3D和IMAX 3D有什么区别
REAL 3D和IMAX 3D的区别:
1、技术不同:
IMAX放映3D使用的原理是相对简单的线偏振光,采用了特殊的65毫米底片及其专用摄影机摄制,然后冲印成70毫米胶片。
IMAX放映机精密度最高,功率最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先进水平。其运作的可靠性及稳定性的关键所在,是采用了独特的"波状环行"(ROLLING L00P)进片技术
RealD 3D是RealD公司的3D放映技术,使用相对复杂的圆偏振光,采用DLP投影机,以144帧/秒的速度交替投射供左右眼观看的影像。
利用设置于投影机前方的圆形偏振光滤光器(Z Screnn)改变左右眼所接受到的影像圆偏振光方向,戴上粘贴有偏光膜的专用眼镜后,右眼和左眼可以看到视角不同的影像。
2、观影体验不同:
IMAX观影时带上3D眼镜后不能随意转动大脑,视线歪曲后会造成左右眼画面重叠,影响观影体验。
Real 3D观影时则不会因为视线不平产生观影问题,观影自由度较大。
3、影院设备不同:
根据形状的不同,IMAX银幕分为矩形幕和球形幕两种,标准IMAX幕尺寸指矩形幕,而球形幕的直径可达三十米。
球形幕主要放映全天域电影。此类电影采用“鱼眼”镜头拍摄,使得180度的景物能成像于平坦的胶片上。放映时再采用另一个鱼眼镜头即可让全景重现银幕。
在RealD电影院,每帧预计的3倍,以减少闪烁,作为源视频通常是每秒24帧。结果是一个无缝的3 - D图像,似乎落后和扩大在屏幕本身的前面。
⑺ 通常电影院里的立体电影所采用的方式是
偏振技术
一种是双机偏振光式,主要分三种:IMAX3D、RealD3D、MasterImage3D三种,故立体电影所采用的方式是偏振技术。
⑻ 为什么我去电影院看3D电影没立体效果 是3 DIMAX的
1.你去看的影院放映条件不好,3d眼镜质量差。
2. 所谓3D电影是用两个 镜头从不同方向同时拍摄影像,制成胶片 。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将两组胶片同步放 映,使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银幕上 。眼睛直接观看会有重影,但戴上特制的 3D眼镜后,双眼将左、右的影像重叠在眼 底上,由大脑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 但要呈现出3D效果,首要条件是观众的两 眼能够有效合作,外加两眼视力相近,才 能有效把通过特殊处理的画面或特殊眼镜 形成的割裂影像,在脑部重新组合成清晰 画面,倘若双眼一强一弱,影像便会扭曲 ,无法合组,导致不适。
“双眼有斜视、弱视,有大的屈光差( 两眼视力相差200度以上),一只眼睛正常 ,但另外一只眼有散光、弱视,及影响视 力的眼底疾病(如视神经萎缩等)。这些情 况均看不到3D的效果。
⑼ 电影院看3D电影,杜比全景声厅,激光厅,IMAX3D,DTXS临境音,MX4D厅,这些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杜比全景声、DTS:X临境音是针对音效来说的,IMAX3D、激光放映是针对画面,而MX4D则是在观影时在视觉和听觉的基础上再加上感觉。
拓展资料:
1. 杜比全景声
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是由杜比实验室研发,于2012年4月24日发布的全新影院音频平台。它突破了传统意义上5.1、7.1声道的概念,能够结合影片内容,呈现出动态的声音效果。更真实的营造出由远及近的音效;配合顶棚加设音箱,实现声场包围,展现更多声音细节,提升观众的观影感受。
优势:
为影院观众提供强大而生动的全新影院聆听体验;
声音可以在影院中自由移动,以营造动态效果;
再现自然而真实的音频体验,与故事情节完美契合;
增设顶部扬声器,实现有史以来最逼真的声音效果;
在各类影院设置下真切反映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最多采用64部扬声器,提高所有画面的逼真度和冲击力;
2. 激光放映
激光放映机采用红、绿、蓝三基色激光作为光源,实现自然界中90%以上的人眼可识别色彩,比传统投影的色彩更鲜明。因此,其具有更高的色彩表现能力,图像层次感强,极大增强了3D立体效果。
优势:
更高的亮度、更宽的色域、
更灵活的屏幕尺寸、更优的色阶表现力、
更好的清晰度和视野度。
3. IMAX3D
IMAX-3D采用的是截止2013年公认的最好的3D立体技术。这种3D技术,可以呈现更为立体的效果,但代价就是用来播放的3D设备价格非常昂贵,因此导致IMAX-3D的票价居高不下。
IMAX(指Image Maximum“最大图像”)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底片更大和更高分辨率的电影放映系统。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72.6 x 52.8英尺),但可以在更大的银幕播放。IMAX是大格式及需在特定场馆播放的图像展示系统中最为成功的。[1]
众多IMAX系统中,有一种适合在倾斜的天文馆圆顶播放的IMAX系统,称为全天域电影。
IMAX-3D则是IMAX立体影片的放映技术, IMAX3D使用两盘IMAX专用的15/70胶片,一盘胶片对应一只眼睛,通过偏振过滤眼镜或红外同步系统配合电子眼镜以提供两个单独的图像。结合IMAX巨幕,IMAX3D能够产生逼真的全视野立体效果。
优势:
以3D立体方式呈现的IMAX Experience(R)可带给您世界上最身临其境的观赏体验,令世界各地数以百万人为之如痴如醉。水晶般清晰且逼真绚丽的立体图像,结合顶级的环绕音响系统使观众仿佛置身于电影中。
IMAX 3D立体体验的全方位高品质使其图像效果在全球傲视群雄——创造了有史以来最逼真、最具身临其境感的3D效果。IMAX 3D奇迹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采用了双胶片技术,该技术远比传统的“红蓝”模拟3D技术先进,——后者仅仅把左右眼的图像放到一个胶片上,清晰度和色彩大打折扣。而IMAX 3D技术完全没有这样的遗憾,不仅采用了世界上最大的胶片格式(15/70),还通过2卷单独的胶片同时进行图像捕捉和放映。
4. DTS:X临境音
DTS:X技术是开放式的新一代的编解码标准,同时也是基于对象的多维空间音频技术。不论是在电影院或家庭环境,DTS:X都能呈现栩栩如生、振人心魄的娱乐体验。观众将获得前所未有维度的沉浸式包围体验。电影院或是家庭影院的用户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个性化设置以获得最佳效果。
优势:
1、沉浸式的三维音效
DTS:X能够充分展现电影的真实感,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一个物体所发出的声音位置,可以创造出三维空间感的声音。由此可以看出,DTS:X与DolbyAtmos都是采用基于声音对象的录制技术。
2、非常灵活的音箱摆位,并没有专门的规范
不像DolbyAtmos与Auro-3D对于房间中的音箱布局有着严格的要求,DTS:X在这方面就显得非常灵活,并没有专门的音箱摆位要求,你可以根据房间与自己的喜好进行音箱的配置,理论上,由于DTS:X属于声音对象技术录制,因此整个房间中的音箱布局越完整,DTS:X音效所呈现出来的细节就越丰富。2015年支持DTS:X功能的功放产品将支持高达11.2个音箱输出。用户可以通过空间重组功能来改变默认扬声器摆位设置,也可以对传统内容进行重组,匹配全新的扬声器摆位。
3、向后兼容DTS-HDMasterAudio
尽管现阶段仍没有DTS:X正式版本的电影或音乐片源的推出,但是DTS:X可以向后兼容DTS-HDMasterAudio,只需要你有DTS:X处理能力的AV放大器就能从以往DTS-HDMasterAudio的电影中体验到DTS:X的音效
·DTS:X码流兼容DTS-HD解码;
·DTS:X解码支持DVD、蓝光和流媒体格式;
·DTS:X可以对立体声、5.1及7.1的内容进行空间充足,充分利用家里的环绕声系统。
4、可以控制你的聆听体验
你可以控制电影中的人声对白,使他从背景声音之中脱颖而出,从而创造出更加个性化的娱乐体验,这点是相比DolbyAtmos与Auro-3D技术的独特之处,大大增强了用户对于电影音效聆听方面的控制力。用户能够在家里对特定声音对象进行音量控制,比如说根据他们个人的喜好对对白的音量进行调整。
5. MediaMation MX4D™动感特效影院
MediaMation MX4D™动感特效影院是国际领先的4D影院品牌,以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而享誉全球。影院集成了动感座椅和4D特效,通过将座椅运动、座椅特效以及环境特效与影片完美结合的方式,帮助观众更好地融入影片,体验到身临其境看电影的非凡娱乐享受。
MediaMation MX4D™影院打破传统的静态观影方式,以全新的全感官观影体验获得影迷的欢迎,成为发展最为快速的4D影院品牌,推动了全球4D影院的发展,同时也开启了4D观影时代。
优势:
3自由度座椅运动
影厅采用MediaMation动感特效座椅,能够产生上下、左右、前后不同方向好幅度的运动。基于MediaMation
顶尖的运动控制技术,座椅的运动不仅非常精准,还有如流水般柔和顺畅,适合不同年龄层观众,带给他们舒适的体验。
10余种酷炫特效
影院还集成了戳背、扫颈、扫腿、震动、刮风、闪光、气味等10余种4D特效。这些特效为观众呈现一个亦真亦幻、真假难辨的观影环境,从而增强观众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4大感官的享受盛宴
MediaMation MX4D™影院与普通2D、3D影厅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除了视、听之外,观众还充分体验来自触觉、嗅觉的信息,多维度全方位感受影片的魅力,产生最身临其境的体验。
所有好莱坞重量级制片商认可
MediaMation与好莱坞所有重量级制片商保持良好合作,对最新的好莱坞影片进行4D编程。MediaMation对其影片编程实力引以为豪,他们能够通过编程完美地将动感座椅的运动和所有特效与影片情节完美结合,在不影响影片的艺术表达的前提下,提升观众感官体验。MediaMation MX4D™版影片通过制片方审核之后,于MediaMation MX4D™影院同步上映,第一时间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观影体验。
顶尖的气动驱动技术
MediaMation MX4D™采用顶尖的气动驱动技术,是目前为止最节能、最高效的4D影院解决方案。气动驱动系统比电动系统更为节能、环保,无需要高压电,更加安全可靠;同时非常易于维护,不会出现漏油或软管堵塞的现象;如发生观众超重或其他机械故障,座椅的运动幅度可能降低,但系统依然完好无损,不会造成制动器及空压机过热或故障;即使需要更换零部件,气动驱动系统的零部件成本远比电动驱动要低得多。
⑽ 立体电影是怎么回事
3D电影,D是英文Dimension(线度、维)的字头,3D是指三维空间,国际上以3D电影来表示立体电影。人的视觉之所以能分辨远近,是靠两只眼睛的差距,虽然差距很小,但经视网膜传到大脑里,大脑就用这微小的差距,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3D电影,通常是用两个镜头从不同方向同时拍摄,然后在放映时,通过两个放映机,把用两个摄影机拍下的两组胶片同步放映,并将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像重叠在银幕上。在观看立体电影时,观众要戴上一副特制的眼镜,这副眼镜就是一对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偏振片。这样,从银幕上看到的景象才有立体感。1982年,迪士尼拍摄了一部《魔法之旅》,虽然这部短片只有16分钟,但通过CGI与真人表演的混合,打造出在当时令人惊讶的3D效果。1983年的3D版《大白鲨3》轰动一时,放映首周就赚得1300万美元的票房。此后,3D电影陷入沉寂。直到2004年,第一部IMAX3D长片《极地特快》诞生。该片在2000块普通2D银幕上放映,IMAX3D银幕只有75块,但就是这75块IMAX3D银幕,却获得总票房的30%。3D+IMAX的“超强组合”,让发行方看到了巨大的商业潜力,也让卡梅隆在2004年就提出3D时代即将到来的说法。如今,3D电影依然没有发展到可以裸眼观看的地步,加上急功近利的电影公司大量投放“伪3D”电影,最近一波3D电影热潮也已开始消退。针对北美电影市场的统计显示,2009年《阿凡达》上映时,3D票房占全部票房的85%,到2010年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比例仍高达70%。然而进入2011年,两大暑期档重磅电影《加勒比海盗:惊涛怪浪》和《功夫熊猫2》上映时,尽管影院已经尽可能多安排了3D场次,但3D银幕贡献的票房比例仍锐减到45%;《赛车总动员2》的3D票房则只有总票房的37%左右,远低于此前预估的55%到65%。在2009年的影坛诞生了一部革命性的电影,那就是《阿凡达》。这部3D大片创世纪的变革,足以跟彩色影片取代黑白影片的里程碑相媲美。12月10日,《阿凡达》登陆北美,成为有史以来最具野心的3D电影。而RealD 3D新技术则成为这部3D电影成功的关键,可谓开启了3D电影的新纪元。RealD公司凭借此片盘活上下游,拉动了整个产业的提升。全球3D技术的领头羊在影院、家庭和专业设施里三管齐下,打造了全球最大的3D平台,提供了超值的观影体验。如今,全球3D电影平台共包括9500块屏幕,其中RealD 3D跟全球48个国家的300个赞助商共同运营了4800屏幕。从《冰河世纪3:恐龙的黎明》、《圣诞颂歌》、《怪兽大战外星人》到卡梅隆的巨制《阿凡达》,在3D电影领域耕耘30年的美国品牌RealD的3D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但电影成为院线的头号得分手,而且还成为了厂商巴望合作的香饽饽。据外媒报道,为了让潘多拉星球栩栩如生,卡梅隆跟众多生物学家甚至出了一本书——《潘多拉生物网络全书》,条分缕析、纲举目张地将各种生物的进化和来龙去脉。同时,卡梅隆还使用三个杀手锏,分别是虚拟摄像技术、表情抓取,和联合数字立体摄影机(fusion camera system)。表情抓取的方法跟动作抓取类似,但是更加细腻、难度也更大,导演卡梅隆特意在洛杉矶的Playa Vista建造了5倍于一般表演抓取工作室的大舞台(the volume),安装了120个固定摄像头,全角度抓取演员表情的全部信息;扮演纳威人的演员同时佩戴一个特制的帽子,一部微型DV详细记录所有的面部特写。然后,将95%的面部表情信息传输到数码虚拟人物身上,于是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外星人效果,观众几乎是真假难辨。而早在《阿凡达》之前,拍摄于1997年的《深渊幽灵》是詹姆斯·卡梅隆拍摄的第一部3D电影,该片采用了数字摄影等先进技术,为3D电影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卡梅隆本人参与了3D摄影机的设计,拍摄使用的是索尼生产的HDW-F900高清数字摄影机。两台摄影机并排,镜头之间的距离与人的眼睛相仿——约69毫米,这需要对机器进行改装。于是工作人员在拆除掉一些部件后把两部摄影机合为一体,取名为“3-DP 摄影机”,这也是詹姆斯·卡梅隆用来拍摄3D立体版《阿凡达》的摄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