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院线电影 > 金城电影院

金城电影院

发布时间:2022-07-11 20:12:43

A. 湖北路的青岛市湖北路

德占青岛初期,在欧洲人居住的青岛区修建了东西向的KroprinzStr街,中文写作依列女街,日占时期改叫滨松町,中国收回青岛后才叫湖北路。
1898年,任巡洋舰队司令的普鲁士亨利王子到青岛,驻青德军官兵向他提出想有个娱乐场所,为满足这一要求,在依列女街建了一座水兵俱乐部,亦称海员俱乐部、水师饭店。从日本占领青岛的1914年一直到1945年,这里都为日本居留民团占用,它是日本在青岛的侨民组织,日本投降后又成为美国海军俱乐部。几十年里青岛人从它旁边走过,却不能自由地走进高高的大门。解放之初,这里做了共青团青岛市委员会的办公楼,做了主人的青岛人才得以自由进出这座老楼。
它的南面曾是著名的西餐厅梦香饭店,后拆除建了七层大厦,楼下是一家老字号的华壹氏药房,这家药房原在四方路上。
水兵俱乐部的西边,原有一座大楼,楼下也有一家西餐厅,叫“Café Flossel”,分别译为佛劳塞尔、夫老司、富罗斯,初为咖啡店,生产供应面包、点心,中文写作“德国面包房”,后以牛排、啤酒著称。著名作家洪深、梁实秋在他们的散文中都写到过这家西餐厅。楼上曾是公民报社,主笔胡信之是一位有正义感的进步人士,1925年“五卅”运动中,公民报》仗义执言,代表工人群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罪行,胡信之被捕,与共产党员李慰农一起在团岛英勇就义。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邮政储金汇业局,解放后长期是中山路邮局,原公民报社曾是青岛电车厂筹备处,拆除建了百盛大厦。
旧青岛有几家汽车行,业务很广,既销售汽车、汽车零件,修理汽车,也经营出租汽车。较大的汽车行有两家,一家大美汽车行,在湖南路(已拆建为海信光学眼镜行),一家永泰和汽车行,在湖北路、河南路口,解放后一度是汽运公司一个车队的所在地,后拆建为交通局的宿舍楼。永泰和的隔壁曾是金城电影院,是一家专门放映好莱坞影片等西方影片的影院,楼上、楼下两层,共450个观众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西方片源中断,这里也曾演过话剧,电影明星顾兰君来青岛时在这里演出过,解放后还活跃在银幕上的孙景璐曾在这里主演过《日出》。解放后,金城电影院迁往东平路,这里改建为宿舍楼 。
金城电影院的隔壁曾是一家英文报社,出版英文日报《TsingtaoTimes》,中文称《青岛泰晤士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青岛市党部接了设备,出版《民言报》(英文版)。往西便是德国人建的警察署,中国人叫它巡捕房,它有高耸的钟楼,是青岛五大钟楼之一,今青岛市公安局。
湖北路4号曾是一家私人医院寿康医院,院长是刘菊如。湖北路上还有一家医院,曾叫妓女保健所,又叫性病防治所,属于卫生局,主要为妓女查体、治性病,是旧社会的特殊医院。
湖北路31号,长期被称作“吴公馆”,是吴郁生的私宅。吴郁生清末任过军机大臣,来青岛后筑宅于此,淡泊人生,不问政治,以经诗、书、画自乐,并皈依佛门号为居士,小鱼山上曾有他写的“回头是岸”牌坊。他多次游崂山,并编写了《崂山》一书,被收为商务印书馆《中国名胜》丛书第二十二种。
青岛开埠后,上海人士来青工作、经商的很多,在湖北路西端建了几座上海石库门式的民居建筑,一楼、一底、一阁楼带一厨、一卫为一个单元。著名作家艾芜及夫人来青岛时曾在这里住了一年,生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创作了《南行散记》等作品。
日本陆军的特务机构,在日本统治青岛时期已在青岛开展间谍活动,联络点在湖南路14号,机关长是谷狄华雄。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特务机构以“梅公馆”的名义迁至湖北路2号,除日本人外,有社会局、财政局等机构的中国人进出,他们是华籍特务。前几年,拍过一部电影《梅花公馆》,内容大多是写济南“梅公馆”的,但电影内景、外景全拍于青岛安徽路12号,这时曾是“盐田公馆”(青岛方面特别根据地司令部情报部)。商河路上还有“青山公馆”(海军特务部)。

B. 仪陇金城电影院改造怎么停工了

可能老板换了,也可能出事情了

C. 青岛有哪些影院

东风电影院
地址:青岛市市场三路32号
电话:(0532)82826235

红星电影院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61号
电话:(0532)82652888

金城电影院 - 详情»
地址:青岛市东平路62号
电话:(0532)82629285

大光明电影院
地址:青岛市台东一路53号
电话:(0532)83844800

青岛市京剧院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延安一路76号
电话:(0532)82739774

青岛音乐厅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兰山路1号
电话:(0532)85800586

新当代电影放映
地址:青岛市台东三路58号

银海影视厅
地址:青岛市安徽路8号

青岛市歌舞剧院
地址:青岛市市北区兴安路15号
电话:(0532)82714673

音乐厅
地址:青岛市江西路附近

D. 揭阳金城电影院5月26号上映什么电影

门口应该有贴海报的啊

E. 30年代到60年代现代建筑的特点我急用!请大家帮忙,谢谢

30年代到60年代现代建筑多为高层建筑
高层建筑的建造和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体量巨大,视觉冲击力强,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对城市形态的重要影响。因此,人们倍加关注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风格的转变、结构的创新、材料的应用一直是人们研究、探讨的焦点。
高层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有两种: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和工业主义建筑人文设计理念。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主要表现为以适应大工业生产为基本出发点,讲究建筑功能,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工业主义建筑人文设计理念,是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补充与完善,建筑形体在强调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的同时,也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不单单关注建筑本身的纯粹形式或理想的秩序,更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和城市文脉的整合。
从1853年到20世纪 30年代,由于高层建筑刚刚出现,人们对高层建筑的理解和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入和完善,设计上也缺乏经验,因此,借鉴历史传统和美学理论成为当时时尚,当时以学院派为代表的复古主义占上风。但是,欧美的少数建筑师,坚决反对抄袭历史形式,坚信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认为一幢新建筑应符合新功能、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要求。同时对高层建筑设计进行积极探索,奠定了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现代主义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形式基础。如由伯姆和鲁特设计的瑞莱斯大厦,其水平带几乎全是玻璃,强调围护结构的轻质透明,表达框架结构的美学特点。格罗皮乌斯和伊里尔·沙利宁参加1922年举行的芝加哥《论坛报》大厦设计竞赛的设计方案对后来的高层建筑设计影响最大。格罗皮乌斯的设计方案形式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充分展现框架结构的美学品位。这种设计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是杰出的,极其适合办公楼要求,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的高层办公楼形式的早期萌芽。伊里尔·沙利宁的方案强调建筑垂直上升的表现,顶部收缩、跌落,但形式同样简洁并反对繁琐装饰,是体现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成功作品。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高层建筑最完美地体现了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这一时期的建筑所关心的问题聚焦在如何开发材料、结构的表现力,如何单纯、抽象地表达使用功能和空间的组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湖滨路公寓、西格拉姆大厦都充分展现了钢框架结构和围护墙体玻璃材料的表现力。利华大厦开创了灵活空间的模式。贝聿铭设计的约翰·汉考克大厦着力挖掘了结构构件X 型支撑的美学特色,艺术重点则转向追求由镜面玻璃反射所引起的感官愉悦。
而对于同一时期的中国,一次大战之后,以格罗皮乌斯及其同事在包豪斯的教学和设计实践为标志,并以勒•柯布西耶在法国的建筑活动为另一标志,在德国、法国、荷兰乃至俄国,先锋派们的建筑设计实验导致各种现代建筑成果层出不穷,1925年前后,现代建筑运动已达到蓬勃发展的势头,并经此席卷整个欧洲,同时逐渐影响世界各地,包括亚洲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
1930年前后的中国建筑界有两点史实十分清楚。其一,在上海、天津、南京、武汉、青岛,以及在日本人侵占的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出现了现代建筑式样,或称"摩登式"、"现代风格"、"万国式"、"国际式"、艺术装饰风格、日本摩登等,其中包含有为数不多但较纯粹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其二,西方现代建筑文化及思想通过报刊杂志、建筑师的交流、建筑教育等方式在中国广为传播。这说明西方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在其肇端初始就已波及到中国,并产生效应,中国近代建筑界与世界建筑发展保持着某种程度的联系。
作为远东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1929年9月5 日,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南京路口落成,由具有雄厚的设计实力,二三十年代称雄上海的最大设计机构公和洋行(Palmer&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即今香港"巴马丹拿事务所")设计,大厦10(局部13层),塔顶高77m,平面为A字型。钢框架结构,顶部设有19m高的金字塔形铜屋顶。从其形式来说,尽管与我们今天从历史书上看到的世纪初年的世界最高摩天楼--美国芝加哥蒙特格美力公司大楼(Headquarters of Montogomery Ward,1900年建)形象何其相似,但20年代末在复古主义及折衷主义盛行的上海建成无疑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它体型轮廓线类似蒙特格美力向上逐渐收缩,腰部及檐口部位仍然有几何图案装饰,整体姿态尚未走出复古式样,但与周围沉重的西洋古典建筑相比,无论体型、构图,还是装饰细部已有大幅度简化,给人清新挺拔的现代感。沙逊大厦的建成标志着现代思潮的开端,它拉开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现代建筑设计的帷幕。
公和洋行继沙逊大厦之后,1933年建成河滨公寓,8~10层,平面结合地形成"S"形布局,立而简洁,1933年及1934年先后建成汉弥登大厦及都城饭店,两幢建筑布局、层数、形式几乎一样,塔楼17层,外部处理仅在基座的上沿、顶层压顶和中央塔楼等部位设局部装饰;1934年建成峻岭公寓,平面呈条形五折环状对称布局,中部19层,立面以垂直线条处理。这些摩天楼共同的特征表现为突出建筑的体量,只有极少的几何图样装饰,与沙逊大厦相比,明显已更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特征。作为上海最有影响的设计事务所,公和洋行设计风格的转变,说明30年代初上海建筑界已以现代风格领导设计潮流,公和洋行设计的现代建筑的大显建成,对上海乃至全国建筑界具有重要影响。
30年代的中国建筑界正是中国建筑师的"自立"时期,在这与世界相通的现代建筑设计潮流中,中国建筑师在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的同时,表现出对现代建筑的热情,此时期从业的主要设计事务所或建筑师几乎都有现代式样的建筑作品。庄俊设计的上海大陆商场1933年建成开张,楼高10层,外部立面只有局部简洁的纹饰,两年后设计建成的上海孙克基产妇医院局部五层,立面中部设竖向体量,两侧带状线条划分,造型式样已接近"国际式"建筑;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从 1932~1947年问的设计作品中有20多项具有明显的现代风格特征,其中包括1938年建成的大上海大戏院及恒利银行、1947年建成的上海浙江第一商业银行等;基泰工程司设计的上海大新公司1936年建成开业,中央大厅设有当时国内首创的自动挟梯,10层钢筋混凝上结构,立面只在屋顶栏杆、花架下的挂落处有局部中国武装饰;范文照是现代建筑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其事务所设计的协发公寓(1933年)、巢雅公寓及上海美琪大戏院(1941年)均显示出现代格调;奚福泉1934年设计建成的上海虹桥疗养院建筑形式完全符合内部功能要求,没有任何与结构无关的装饰,重视功能实用,注意卫生及环境,造型美观大方,已深得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特征。此外,李景沛设计的上海广东银行大楼(1934年)、上海武定路严公馆,董大酉设计的自宅(1935年),陆谦受、吴景奇设计的上海中国银行虹口分行(1936年)等作品都对现代风格进行了探求。1934年设计、1936年建成的上海中国银行大厦是上海外滩唯一一幢中国人为主设计的摩天楼,主楼17层,高约69m,设计人陆谦受完全按功能要求合理组织平面,表现出理性主义的设计思想,立面设计在表现现代建筑特征的同时,局部采用了中国传统装饰,东主楼采用变形的四角攒尖屋顶,檐下装饰有斗拱,檐口及立面接层处,设有荷叶图饰,这种现代与传统共处一体的表征,表现了中国建筑师在自立时期矛盾的文化心理。
在南京,华盖建筑师事务所童寓1932~1933年间设计首都饭店,建筑平面根据功能要求结合地形成L形布置,建筑造型朴素大方,已完全没有多余的装饰细部,立面真实反映内部使用功能,具有鲜明的功能主义理性思想;过养默设计的首都最高法院虽然立面中部设有塔状入口,并有竖线条装饰,某种程度上还带有新艺术运动建筑的特征,但建筑体型已明显简洁,装饰已明显减少,表现出向纯净的现代建筑过渡的设计特征;此外,杨廷宝1935年设计建成的大华大戏院,李锦沛设计的新都大戏院(1936年),基泰工程司梁衍设计的国际联欢社(1936年),华盖童寓1937年设计建成的地质矿产陈列馆等建筑均表现出造型简洁新颖、造价经济实经济实惠、形式与功能结合、运用新材料新结构等现代建筑特性,"这种设计倾向在商业与公共建筑中很快得到发展,并逐步形成一种潮流"。
在天津,"进入30年代,新建筑运动影响所及,已改变了天津近代建筑的面貌,……向现代主义建筑过波成为这一时期天津近代建筑的主流。渤海大楼(1935)及利华大搂(1936)由法国建筑师穆勒(Mu1er)设计,法国俱乐部(1931)及新华信托储蓄银行(1934)由华信工程司沈理源设计,中国大戏院(1935)由英国建筑师B.C.扬及瑞士建筑师陆普(Loup)设计,意租界回力球场(1935)由意大利建筑师鲍乃弟(Bonetti)及瑞士建筑师凯斯勒(Kess1er)设计,此外,天津仁立毛纺厂(1932~1935),香港大楼(1933)等建筑是这一时期天津现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在武汉,自学成才的建筑师卢镛标起初在汉口景明洋行学习建筑设计两年,30年代开业从事建筑设计,他的一系列作品如1934年设计1936年建成的四明银行,1934年设计1935年建成的中国实业银行,1936年建成的中央信托公司办公楼,这些作品表现出当时最新式的现代建筑意味,"注意内部功能,率先接受欧洲新建筑运动的思想,采用西方先进的结构技术,在当时汉口曾引起轰动。"此外,由景明洋行1929年设计的安利英洋行大楼,景明洋行 1935年设计1936年建成的大孚银行大楼等都成为早期汉口现代建筑的代表。
在青岛,30年代由于远离战火,政局相对安定,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民族资本和官僚资本得到了发展,城市建设形成繁荣的局面,建筑设计在西洋古典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国传统建筑复兴思想并存的情形下,"西方现代建筑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波及青岛,出现一些现代主义建筑的模仿和探索",一些建筑"虽然檐部和主入口仍做些几何图形的装饰,但设计思想已在转变。开始注重实用与经济,讲究外型体块和窗洞排列的比例关系,从繁琐的细部装饰和柱式中解脱出来,已在步入现代建筑行列的进程中",如罗邦杰设计,建于1934年的大陆银行;陆谦受、吴景奇设计,建于1934年的中国银行;苏复轩设计,建于1934年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这类建筑设计多出自留洋归来的上海建筑师之子"。此外,还有世少数值得注意的建筑,如东海饭店,由上海新瑞和洋行(英)设计,建于 1936年,6层钢筋混凝上结构,建筑造型筒净,是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重要代表作品。
在昆明,"现代建筑是由部分本地人和更多来自上海等地的外地人引进来的",抗战前后,沿海和内地建筑师、工程师、高级技师纷纷迁入昆明,上海及沿海地区的建筑经验随之西移应用在昆明,现代建筑形式也在昆明大量出现,1939年建成的南屏电影院,1943年建成的安宁温泉宾谊及浴室,以及谊安大厦等建筑是典型的现代建筑的代表,此外大量住宅建筑的设计也体现出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
在这些城市,现代建筑明显改变了城市面貌,现代建筑的设计和建设形成了风潮,除此之外,尚存在着建有零星的现代建筑的城市,如古都北京建有梁恩成设计的北京大学地质馆(1934年设计1935年建成),以及北京大学女生宿舍(1931~1932年设计,1935年建成);广州有杨锡宗1935年设计建成的中山大学教员宿舍,郑枝之1936年设计建成的中山大学理学院天文系馆,陈荣枝1936年设计建成的爱群大厦;在烟台有1935年建成的金城电影院,有1938年建成的现名烟台工人疗养院建筑。
应该说,现代建筑仅在中国近代有限的城市中掀起了一阵波澜,而现代建筑的覆盖面是呈"中心城市上海——受影响较大的城市天津、南京等--只有零星现代建筑的城市北京、广州等",这样一个递减的状态存在。
当用"现代建筑"一词时,实际上我们建立起一种建筑形式风格的概念,"现代建筑"有别于当时盛行的具有复古主义思想的折衷主义建筑,包括原国民政府竭力推崇的"中国固有式"建筑以及集仿西方历史上各种形式的西洋建筑,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简洁、注重功能、经济合理,没有装饰或少量装饰的特点而成为时代的新风格。现代建筑是在欧洲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下,中国特定社会背景及地区环境中产生的新型建筑,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及建筑师与业主对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理解程度及角反的差异,导致中国此时期的现代建筑从形式及设计思想上来看具有不同的类型。
现代主义建筑是这一新风格建筑中最具思想深度及时代先进性的令人注目的建筑族类,尽管在数量上寥寥无几,但正是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使得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现代建筑价值观念的取向更加明确。上海雷米小学(1933年)、上海虹桥疗养院(1934年)、上海孙克基产妇医院(1935年)、北京大学女生宿舍(1935年),是比较早的现代主义建筑作品,这四例作品规模虽小,但在设计思想上表现出"体量组合及立面造型追随内部功能"的基本原则,建筑结构选型上,前三者均采用具有建筑技术先进性的钢筋混凝上结构,北大女生宿舍采用砖混结构表现出早期现代主义建筑的局限性,这些作品经济、适用、卫生、简洁、不求奢华的清新格调传达了一种即将到来的新建筑时代精神;之后建成的南京首都饭店,青岛汇泉角东海饭店(1936年),大连火车站(1937年),沈阳原日日新闻奉天支社(1938年),昆明南屏电影院(1939年)等作品则是较大规模的公共建筑,南京首都饭店自由轻松的平面布局是顺随地形、最大程度满足内部使用功能要求的结果,说明建筑师已确立功能主义和理性主义思想;大连火车站极为简洁的建筑体型、高度净化的立面竖窗处理、建筑主体与坡道广场的关系处理,处处为旅客着想的功能安排可以看出建筑师在功能主义原则之下,带有极端性地表现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的动机,整体效果给人以强烈的现代震撼;原日日新闻泰天支社的建筑设计注重体型变化组合,立面元素没有装饰,由于建筑位于道路交叉口,转角处的塔楼为城市景观增添了不少色彩,从建筑的构图形式来看,不免让人看到荷兰的现代主义大师,W.M.杜多克设计的希尔弗瑟母市政厅的影子。
从复古风格到现代主义,建筑形式风格的变化并不是突变和跳跃式的,现代建筑的大多数作品风格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从时序上来说,就在现代主义作品出现之前以及出现的同时,这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一直是构成现代风格的主体成分,这说明在近代,中国的现代主义建筑仍处于萌芽及先锋作品时期,而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却经过了充分盘整和发展成为中国早期现代作品的主体。当现代新风吹来的时候,"西洋复古建筑"及"中国固有建筑"两种设计思想首先与现代思潮相结合而形成两种现代风格,前者表现为体量组合及立面构图仍追求历史样式的均衡、对称、稳重,建筑局部保留西洋图案装饰,但整体风格简洁具有现代感,作品实例如沈阳原奉天自动电话交换局(1928年)、清华大学化学馆(1931年)、青岛原大陆银行青岛分行(1934年),武汉四明银行(1936 年),哈尔滨会馆(1936年)等,这些建筑具有古典的骨架、西洋的装饰及现代的风格,是西洋复古风格向现代主义风格脱胎换骨过程的中间形象。后者则表现为对你的体量,庄重的立面构图,中国式的局部装饰,简洁的现代风格,作品如北京交通银行(1931)、吉林大学东西教学修(1931年)、南京原首都中央运动场(1933年)、南京中央医院(1933年)、南京原国民政府外交部(1933年)、上海中国银行(1936)等,这类作品当时被称作"简朴实用式略带中国色彩",它是"中国固有式"建筑思想的新形式,为以"宫殿形式"表现中国固有特色的创作途径摆脱了困境,这类建筑大多由中国建筑师设计,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建筑师具有西洋古典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及现代建筑文化三重建筑文化观念的特点,它是这三种建筑文化观的矛盾统一体。
艺术装饰风格是另一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类型。艺术装饰风格起源于1925年法国巴黎的"艺术装饰与现代工业国际博览会",20年代末流传到美国形成一种流行的建筑风格,同期也传播到中国成为中国现代建筑的一种主流风格。这一风格的建筑继承了意大利未来主义和立体义的某些特征,追求挺直的几何造型及光滑的流线形式,注重对称的构图、重复的序列、几何图案装饰效果,建筑中常用阶梯形的体量组合、横竖线条的构成立面、圆形的舷窗、圆弧形转角、浮雕装饰等手法,同时又具有现代建筑简洁明快的时代特征。上述上海的多数现代建筑如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国际饭店、万国储蓄会公寓、汉弥尔登大厦、百老汇大厦、大陆商场、大新公司等作品均属这类艺术装饰风格。

F. 青岛市南老街的资料 快快

远近闻名的青岛中心商业街——中山路,贯通南北,起伏蜿蜒,如同一条历史川流,在老青岛人的心上已流淌了百年。
瞩目今日繁华洁净的商业街,回首百年的中山路,沧桑巨变,令人惊叹。世纪之初,中山路一带仅有一两个小村庄,青岛开埠方辟为南起前海栈桥北止大窑沟的斐多里街,二、三十年间世事多变,三次易名为静罔町、山东町、山东路。中国收回青岛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遂于1929年正式定名中山路,同时将第一(汇泉)公园定名中山公园。中山路路名沿用至今。
中山路在前五十年走过的足迹中,落满了旧时代的历史尘埃。德国占领青岛后,一度将中山路划成欧人、华人两个区域,以保定路口为界(当年的界石现存于青岛山炮台展览馆),南部是欧人居区,北部是华人居区,南段的路面比北段宽出六米。由于居区的分别,中山路的商业格局就形成了洋行与华人店铺分据南北的局式。青岛解放前夕,中山路的店铺仍残存着这种旧的斑痕。
三、四十年代,随着青岛城市规模的扩展,以中山路为轴线的青岛中心商区已经形成,中山路上银行、商店、饭店以及影剧院鳞次栉比,包括中山路附近的河南路、天津路、北京路、海泊路、潍县路,商店、饭店、旅店也比比皆是。这片中心商业区就是几代青岛人亲切地称做"街里"的地方,“逛街里”是当年青岛人时尚的消闲方式。旧中国的五十年中,“逛街里”的青岛人不仅用消费娱悦了自己,而且怀着朴素的爱国之情,用老青岛们的消费造就和支撑了一批至今仍然林立在中山路上的华商老字号,诸如:福禄寿、春和楼、宏仁堂、盛锡福以及那爿字号鲜明的青岛国货公司。当年的“国货”二字在中国人的心中是何等的回肠荡气。
1949年6月2日,青岛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走过五十年风雨的中山路洗刷了历史的尘垢,光彩亮丽,百业俱兴。改革开放后的十余年里,中山路上现代商厦拔地而起,老字号们风韵犹存,“逛街里”的青岛人也不再满足到“谦祥益”扯几尺洋布,到“劈柴院”吃碗面条,而是进则时装店,入“肯德基”。洋荤已不仅是洋人的了。
入夜,迎着徐徐的海风,再看今日的中山路,“亮化工程”的片片霓虹已将中山路燃化成光明缤纷的川流。

老 街 故 事—湖北路

德占青岛初期,在欧洲人居住的青岛区修建了东西向的KroprinzStr街,中文写作依列女街,日占时期改叫滨松町,中国收回青岛后才叫湖北路。
1898年,任巡洋舰队司令的普鲁士亨利王子到青岛,驻青德军官兵向他提出想有个娱乐场所,为满足这一要求,在依列女街建了一座水兵俱乐部,亦称海员俱乐部、水师饭店。从日本占领青岛的1914年一直到1945年,这里都为日本居留民团占用,它是日本在青岛的侨民组织,日本投降后又成为美国海军俱乐部。几十年里青岛人从它旁边走过,却不能自由地走进高高的大门。解放之初,这里做了共青团青岛市委员会的办公楼,做了主人的青岛人才得以自由进出这座老楼。
它的南面曾是著名的西餐厅梦香饭店,后拆除建了七层大厦,楼下是一家老字号的华壹氏药房,这家药房原在四方路上。
水兵俱乐部的西边,原有一座大楼,楼下也有一家西餐厅,叫“Café Flossel”,分别译为佛劳塞尔、夫老司、富罗斯,初为咖啡店,生产供应面包、点心,中文写作“德国面包房”,后以牛排、啤酒著称。著名作家洪深、梁实秋在他们的散文中都写到过这家西餐厅。楼上曾是公民报社,主笔胡信之是一位有正义感的进步人士,1925年“五卅”运动中,公民报》仗义执言,代表工人群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罪行,胡信之被捕,与共产党员李慰农一起在团岛英勇就义。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邮政储金汇业局,解放后长期是中山路邮局,原公民报社曾是青岛电车厂筹备处,现在拆除建了百盛大厦。
旧青岛有几家汽车行,业务很广,既销售汽车、汽车零件,修理汽车,也经营出租汽车。较大的汽车行有两家,一家大美汽车行,在湖南路(已拆建为海信光学眼镜行),一家永泰和汽车行,在湖北路、河南路口,解放后一度是汽运公司一个车队的所在地,后拆建为交通局的宿舍楼。永泰和的隔壁曾是金城电影院,是一家专门放映好莱坞影片等西方影片的影院,楼上、楼下两层,共450个观众席。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西方片源中断,这里也曾演过话剧,电影明星顾兰君来青岛时在这里演出过,解放后还活跃在银幕上的孙景璐曾在这里主演过《日出》。解放后,金城电影院迁往东平路,这里改建为宿舍楼。
金城电影院的隔壁曾是一家英文报社,出版英文日报《TsingtaoTimes》,中文称《青岛泰晤士报》,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青岛市党部接管了设备,出版《民言报》(英文版)。
再往西便是德国人建的警察署,中国人叫它巡捕房,它有高耸的钟楼,是青岛五大钟楼之一,现在是青岛市公安局。
湖北路4号曾是一家私人医院寿康医院,院长是刘菊如。湖北路上还有一家医院,曾叫妓女保健所,又叫性病防治所,属于卫生局,主要为妓女查体、治性病,是旧社会的特殊医院。
湖北路31号,长期被称作“吴公馆”,是吴郁生的私宅。吴郁生清末任过军机大臣,来青岛后筑宅于此,淡泊人生,不问政治,以经诗、书、画自乐,并皈依佛门号为居士,小鱼山上曾有他写的“回头是岸”牌坊。他多次游崂山,并编写了《崂山》一书,被收为商务印书馆《中国名胜》丛书第二十二种。
青岛开埠后,上海人士来青工作、经商的很多,在湖北路西端建了几座上海石库门式的民居建筑,一楼、一底、一阁楼带一厨、一卫为一个单元。著名作家艾芜及夫人来青岛时曾在这里住了一年,生了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创作了《南行散记》等作品。
日本陆军的特务机构,在日本统治青岛时期已在青岛开展间谍活动,联络点在湖南路14号,机关长是谷狄华雄。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特务机构以“梅公馆”的名义迁至湖北路2号,除日本人外,有社会局、财政局等机构的中国人进出,他们是华籍特务。前几年,拍过一部电影《梅花公馆》,内容大多是写济南“梅公馆”的,但电影内景、外景全拍于青岛安徽路12号,这时曾是“盐田公馆”(青岛方面特别根据地司令部情报部)。商河路上还有“青山公馆”(海军特务部)。

98威海路

台东镇,由台东一路到台东八路,形成一个长方型的“口”字,从登州路到海泊桥的威海路从中间穿过台东镇,从而形成了一个“中”字。
早期的青岛工厂,以日商资本为多,主要在辽宁路周围和四方一带,而工人居住多在台东镇,威海路是台东镇通向两个工业区的主干道。刘少文的《青岛百咏》中曾两次诗咏这一带工人生活。
垂鞭一一问工厂,东镇逶迤到四沧。三万弟兄齐泪洒,年年辛苦为谁忙。
“自台东镇逶迤到四方,皆工厂荟萃之区,率为日人有。工人二三万,劳顿终年,所入无几,却恨年年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也。”
尺余高髻足纤纤,踯躅长街意未堪。是处高楼临大道,沉沉鸳鸯梦初酣。
“……女子则恃工厂,远者距厂十余里,夜半即兴,趋跄而往,至则鹄立门前或坐卧树下,天尚未明也!变良苦矣!”
青岛以纺织厂为多,而纺织厂中又有八成工人为女工,过去不收有孩子的女工,所以青岛人叫女工为“工厂大女曼”,她们日工作12小时,加上往返路程,十分劳累,所以家务事由父母来做。许多“工厂大女曼”由威海路步行,冬季头裹长布,手持饭盒,三五成群,说说笑笑,苦中作乐,是威海路一道街景。
自长春路至海泊桥一段,威海路两侧集中了十几家木厂,由于是木厂,院樯是废旧木料的栅栏,院子里、人行道上都堆放着许多原木和木料。过去是人工解木,一上一下拉大路,这活十分辛苦,却是男工的天下。
威海路南段相当于台东区的中山路,主要部门都曾在威海路有分支机构。如中国银行在中山路,台东办事处在威海路;物华金店总店在中山路,分店在威海路……解放后新华书店总店在中山路,分店在威海路。原台东警察署也在威海路。
威海路中段曾有平民市场,也曾叫大陆市场,有几条小街巷,还有艺人演出山东琴书、茂腔。距平民市场不远还有一个新兴市场,长年经营的店铺有七十多家,包括旧货业、经工、手工业产品。
威海路上的“新华里”,虽然也叫“里”,但它和一般“里”不同,实际上相当于西镇的平民院,是一个大杂院,里面主要是平房,与“里”的格局完全不同。
新华里内有小商店,还有一家说书场,本市优秀评书演员王宝亨等在这里说“蔓字活”———长篇大书,如《三侠剑》、《大八义》等,每晚最后留一个大的“扣”———悬念,吸引观众第二天再来听。
抗日战争后期,日伪军节节战败,山东广大地区成为了抗日根据地或抗日游击区,战火燃至青岛附近,青岛当局十分恐慌,从镇江路沿长春路到5号炮台建了一道防线,大部分路口封锁,在威海路、长春路口设“卡子门”,有伪军站岗,看到所谓的“嫌疑犯”便上前搜查,有的伪军借机勒索。晚上则关闭卡子门,使百姓们无法通行。
解放后,威海路进行了拓宽,建了过街人行天桥,路两则的老房子已全部被拆除建了新楼,后又在威海路、台东一路口建了当代广场。
青岛区划调整后,台东区撤销并入市北区,市北区提出了“商业兴区”,威海路一带被规划为市北区的商业区,也是市的商业中心。

G. 青岛有几家放立体电影的电影院

1红星影院位于中山路61号,是青岛市最大的电影院,1921年建,原名中西大戏院,又称过中国大舞台电影院、福禄寿大戏院、福禄寿电影院、新闻电影院。1966年改名为红星电影院,有座席1 070个(楼上390个、楼下680个),放映设备齐全,有放映座机两台,能放映包括立体电影在内的各种规格影片。 2中国电影院位于中山路97号,是青岛历史上第一家由中国人开办的电影院。1931年建,原名山东大戏院。有座席860个(楼上300个、楼下560个),放映设备齐全,有放映座机两台,能放映包括立体电影在内的各种规格影片。 3东风电影院位于市场三路22号,1919年建,原名电气馆,解放后为友协电影院。60年代更名为东风电影院。有座席600个,放映设备齐全,有放映座机两台,能放映包括立体电影在内的各种规格影片。 4红旗电影院位于东平路62号。前身为金城电影院,院址在湖北路,建于30年代初期。1963年金城电影院拆迁,搬至东平路。1966年更名为红旗电影院。有座席650个,放映设备完善,有放映座机两台,能放映除立体电影外的其他规格影片。 5胜利电影院位于锦州路58号,1940年建,原名东洋剧场,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为胜利电影院,1966年改名为红光电影院,1980年又改为胜利电影院。有座席819个(楼上180个、楼下639个),放映设备齐全,有放映机两台,能放映包括立体电影在内的各种规格影片。 6大光明电影院位于台东一路53号,1958年建。有座位1 029个(楼上196个、楼下833个)。放映设备齐全,有放映机两台,可放映包括立体电影在内的所有规格影片。 7台东电影院位于云门一路28号,1939年建,原名慈光电影院,青岛解放后更名为台东电影院。有座位700个,放映设备齐全,能放映包括立体电影在内的各种规格影片。

H. 揭阳金城大地电影院

《非常完美》 8月14号上映
电话:0663-8274866

I. 揭阳的金城电影院有没上映《超级战舰3D》

已经上映很久了,要看就快去,是3D的,流沙那边也有上映超级战舰,不过效果没有揭阳的的好。

阅读全文

与金城电影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