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前门附近有哪几家电影院啊消费情况怎么样啊谢谢
大观楼电影院
人均消费: 80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前门大栅栏36号 电话:63030878
大观楼电影院的前身是“大亨轩茶园”。过去戏园就叫茶园,以卖茶为主,看戏不用花钱。这个大亨轩茶园常演戏,据齐如山写的《京剧之变迁》上记述:“旦角曹福寿常演于此,极能叫座。”清末,地方恶棍马子衡到大亨轩看戏,同别人争吵,马子衡行凶打死了人。宛平县(当时北京为顺天府管辖,前门大街东为大兴县,西为宛平县)来人拘捕,此案轰动一时。大观楼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是北京最早的影院。当时的电影,只有影,而无声。清末常进宫为慈禧太后演戏的“伶界大王”谭鑫培,拍摄的中国第一部戏曲片《定军山》就是在大观楼首映的。大观楼放映电影,轰动了北京城,许多人都争着来看无声电影。
Ⅱ 北京电影院的历史背景
在过去北京并没有专门播放电影的场所。首次放映电影的地方就是前门外打磨厂的福寿堂了。1902年一个外国人在这里放映了3部影片——《黑人吃西瓜》、《脚踏车赛跑车》、《马由墙壁直上屋顶》,这是北京人第一次真正看到电影。后来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戏院也开始播放电影,但都算不上是正式的电影院。
北京的第一家电影院,是1913年开业的大观楼。提到这,不得不提任庆泰。他是辽宁人,原是名匠,后来学习了摄影,曾为慈禧太后照相。1905年,他拍摄了《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电影。由于当时抗战的原因,大部分的戏院不能正常开门,就被迫改放电影了。也颇有收获。后来有的场所干脆把二者兼容。因此,北京电影院又有影剧院之称。
有趣的是,早期的北京电影院是不允许男女相邻。影院中一边是男座,一边是女座,中间隔着一人多高的木栅栏,即使夫妻二人也要分座。最早允许男女混杂的是平安影院,因为是洋人经营,观众也是洋人,一般人不敢管。以后渐成风气,其他影院也不开始分座了。
直到抗战胜利,北京解放不久,中央政府从紧张的建设资金中拿出钱来装修了5家电影院。即紫光电影院、交道口电影院、新街口电影院、广安门电影院和花市电影院。
Ⅲ 大观楼影城的影城历史
1905年,任景丰任老板,兼营“丰泰照相馆”、“中西药房”、“木器行”生意。同年,任景丰拍摄谭炎培主演的戏曲影片《定军山》,并在大观楼影戏院公映。《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放映的最早的一部民族电影。
1907年,改为“大观楼影戏院”,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麻风女”。
1913年,前门外大栅栏街的“大观楼电影园”更名为“大观楼电影院”改造重张,正式开业。从此才有了当时北京首家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经营的“专业电影院”。
1927年1月,前门外大栅栏的大观楼重张。
1930年8月1日,大观楼在南城最先实行男女同座,这在当时的影院中引起了轰动,表明了经营者比较先进的经营意识。
1935年,改造设备,安装法国百代(Pathi)35毫米有声放映机。
1941年2月7日,大观楼再次重张,并经过改造建成为南城一家较好的中型影院。
1945年3月,更新设备,使用设备罗拉(Roia)<日>35毫米固定放映机,晋升为主轮影院。
1945年10月3日,大观楼等八家影院同时上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新闻电影”,也陆续上映了一些当时有一定影响的国产影片。还加演曲艺、话剧、,如:尤光照、马三立、赵佩茹、常宝昆、刘宝权、喜彩莲、小蘑菇等知名人物都在这里登台献艺。
1945年10月,大观楼与真光、芮克、蟾宫、亚洲会馆、新新、同乐、中和等八家影院最先一批开始了联合放映。
1955年1月,大观楼作为对私营资本主义改造的试点,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后的影院实行计划经济,基本上是电影公司排什么影片,影院放映什么影片,放映收入按照分成比例全部上缴。
1992年7月17日,大观楼被北京市文化局评为“一级影院”。
1998年2月16日,大观楼成为“北京市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团体会员。
1998年2月,大观楼被宣武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一九九七年度宣武区文明单位“。
1999年3月,大观楼被宣武区精神文明委员会授予“看爱国影片做新时代好少年大观楼杯征文活动最佳活动奖”。
Ⅳ 前门那个 大栅栏里面 有一个大的电影院 建好了没
早就建好了呀 不过票价好象不便宜哦
前几天上演那个新片叫什么来着我忘了
本来我朋友说要去看 结果我看票价太贵了 我就没去
Ⅳ 北京前门附近有电影院么
有个体育馆,没有电影院
Ⅵ 中国的最早的电影院是哪里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哈尔滨首座电影院,也是中国第一家电影院,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12),故址在今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与西十二道街拐角处。创建人是俄国摄影技术师考布切夫。
这家电影院的历史,在中国比北京、上海最早的电影院分别早四至六年,比光绪年西太后七十大寿第一次看电影还早两年。在全世界范围比较,则和号称“世界影院之最”的美国洛杉矶电影院同年所建。
哈尔滨继中央大街创建首座影院之后,又在中央大街、新商业街(今奋斗路)和乌查斯街(今地段街)繁华街区相继开办了马迭尔(1950)、敖连特(1908)、托尔斯泰(1909)、皆克坦斯(1910年前)、新开影戏院(1911)五处,清末之前哈尔滨已有影院六处。
哈尔滨首座、中国第一家电影院的创建人考布切夫,清末之前还摄制过三部记录电影:
第一部记录片《旅顺之战》(以下片名皆系作者所加),摄于1905年,由法国商人瑗杂斯带去京、津、沪放映后,于1906年经黑龙江省交涉局批准到齐齐哈尔租用阔米萨尔戏园放映一月,“皆日俄战攻真迹,枪击炮轰,马驰人行,与生者地无异”。
第二部记录片《安重根刺伊藤博文》,摄于1909年。据地方文献记载:伊藤之死,系被复国仇、雪国耻跟踪而至的朝鲜义士安重根所杀。伊藤来哈目的,原打算同比他早到两天的俄国财政大臣戈果甫佐夫迷议瓜分中国东北问题,不料想刚下火车未走出站台,即遭狙击。当时安重根连发三枪,伊藤博文胸、肋、腹三处中弹,遂即倒地毙命。
第三部记录片《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音xun4)巡狩过哈》,摄于1911年,当时放映于中央大街电影院,从摄制到放映不出旬日。《远东报》称:“每当夕阳西下,公园散后仕女游人相偕去中国大街之电影园聚兴,所演皆赵督来哈新片‘真情毕露’云尔。
Ⅶ 为什么电影院 入场是从后门进 前门出
我个人觉得把,一般从后门进来都是从大厅直接进到电影院放映厅内部吧,出去就是直接走了,要是同门进出的话,这么多放映厅,检票口在前面也没法监督这么多人,要是自己的场次看完了,去看别的场次呢。或者,还有一些别的空间规划方面的考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