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战狼2》《二十二》出征奥斯卡
今年有92个国家/地区报名参选明年奥斯卡外语片角逐,创历史新高。其中《战狼2》将代表中国内地出征。另一部“慰安妇”题材的中国电影《二十二》此前已报名参选本届奥斯卡纪录片单元。
上映了72天的《战狼2》在中国累计票房超56亿元人民币,并且以8.7亿美元的票房成绩位居全球票房榜TOP100第55名。纪录片《二十二》票房过亿也创下中国纪录片票房纪录。
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将于美国时间2018年3月4日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除了《战狼2》,《一念无明》《日常对话》分别代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冲奥”。
㈡ 慰安妇题材《二十二》票房过亿,为何这部电影能够大卖
它是一部非常特别的影片,它与一般的战争片不同,它主要聚焦的是在战争当中很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些受害者,那就是慰安妇。这里的慰安妇不只是包括中国的遭受破坏的女性,还有日本一些非常无辜的女性,都因为这一场战争而卷入了进来,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在我看来这一部影片之所以会非常受欢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了战争的残酷。在战争当中我没有人看到的,只有在这面上所牺牲的人数,因为他看上去更加的体面而又光鲜,但是对于那些在背后受到迫害的人,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选择忽略,甚至是都不能够记起。而慰安妇就是这样的一个群体,在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的那一段时期,中国有20多万的,我不清白你信,被当做了慰安妇,而他们后来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的困苦,有的甚至终身不育,有的精神失常,而有的一直都是一辈子活在痛苦当中,被人指指点点,社会当中对于他们一直都有着一种歧视。
㈢ 《二十二》排片超《战狼2》,四天票房超5500万,为什么能逆袭成功
不仇于过往 不忘于历史
文/梦里诗书
作为一部纪录片来说,《二十二》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电影的技艺,虽然从成片看导演本身的水平实难让人恭维,但能有人愿意去将这段关于中国慰安妇屈辱的历史,忠诚的记录下来,让观众在一群如今已是年过耄耋的老奶奶的身上回望被尘封的往事,不得不说那源于真实的力量给人了以触及心灵的感动。
何为二十二?其所指的并非是青春年少的峥嵘岁月,而是电影《二十二》在完成时仅存的慰安妇人数,相信这个数字也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少,导演郭柯所选取的视角其实非常巧妙,它并没有去过多的引领观众走进那段沉痛的历史,而是用这如今二十二个看似普通,却尤为特殊仅存的慰安妇老人,她们现在的境遇为展开,透过她们如今平静安详的晚年,在生活中回溯着那段沉痛的过往。
当往事重提,镜头前的老人要么无声,要么就会说道“不讲了”,这段惨痛的经历给她们留下的是一生都无法抹平的痛楚,电影在着点于这个核心话题的时候,并没有何般煽情,也没有过多的去纠结于过往,于此中你会慢慢的发现这并不是一部要去宣讲何般主旋律的作品,它所更为专注的是让我们看到一种新生,一种在如此伤痛的经历过往后,仍旧有着“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也要留出这条命看。”的新生。
作为导演,在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后,郭柯并没有让一种源于生活的平静,真正在镜头下变的生动起来,很多时候,只是在为观众罗列着碎片化的种种,对慰安妇这个特定群体的一展仍旧停留于了表现,空镜头的运用用好了自然会是电影的加分项,但却并不应该成为电影唯一的技艺,这种松散的记录方式,其实自觉是与这个题材不想匹配的,不管是深刻也好,平静也罢,电影都欠缺一种力道可言。
虽然《二十二》并非一部完美的纪录片,但它所承载展现的一切却又是那么的厚重,还记得电影中那“希望中国和日本一直友好,不要打仗,不然又会死很多人“直白的话语,不仇于过往,不忘于历史,便是一群历经国难身痛的老人在这部电影中给出的答案。
㈣ 22年中国电影春节档票房口碑双赢,哪部影片的票房是最高的
序言:2022年中国电影春节档票房口碑双赢,《长津湖之水门桥》获得了票房第一。这部电影是由《长津湖《原班人马出演的,也可以看到吴京和易烊千玺,因为这一部电影铺垫的特别成功。所以说有很多人都会去电影院支持,那么这部电影能够获得如此高的票房,相信和每一位演出人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长津湖之水门桥》是非常值得大家去看的一部电影,相信这部电影在看的时候,可以出现一些特别感动的画面。并且也会出现一些特别残忍的画面,大家如果不做好心理准备的话,一定会被这些战争场景给吓到。如果大家还没有去看这部电影的话,那么一定要去电影院支持一下,相信不会让自己失望。
㈤ 《战狼2》和最新记录片《二十二》,谁的票房会高一点
如果是直接看数字,那肯定是《战狼2》多,毕竟近57亿的票房就在那里,在国内还没有哪一部是比得过的;但是如果按制作成本的比例与片子类型来说,应该是《二十二》比较好,毕竟它是记录片,而不是商业片。
《二十二》它能载入史册,如果其他电影的制作还要声明是改编自某事件,它却可以完完全全的说,这就是真事,里面的主角,就是事件的当事人。没有高科技,没有小鲜肉,没有打斗,只有事实。这部电影就这样吸引着观众。
所以说,在票房的数字子,《战狼2》赢了,并且是完胜。但是记录片的高度里面,《二十二》是有一席位置的。
㈥ 如何看待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票房过亿,部分老人子女向导演讨钱一事
2017年暑期,一部关注日本侵华战争中幸存“慰安妇”题材的纪录片《二十二》在全国公映。高关注度和高话题度使该片最终取得了1.7亿票房,成为内地电影市场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纪录片。
该片聚焦的是“慰安妇”这一历史问题,按照这些子女们的逻辑,难道世间所有与受害者沾亲带故的人都能从摄制组的善意中分一杯羹吗?老话讲“无功不受禄”,知著君真不知这些讨要钱财的人的底气从何而来。
如果喜欢小编的话记得点赞哦。
㈦ 《二十二》上映半年之后,导演和老人们怎么样了
还记得去年夏天引起过刷屏效应的那部电影《二十二》吗?
郭柯在《奇葩大会》第二季上分享出的拍摄韦绍兰幕后故事也很感人。
韦绍兰生活清贫,郭柯问她明天没有柴火了怎么办,韦绍兰说:明天再说。
郭柯给她买了个电饭锅,问她会不会用。
老人又很可爱的回答,我可以学呀~
韦绍兰的生活程度,看《三十二》的剧照就知道了
就是这样一个老人,郭柯给了她500元,她转脸就要给郭柯4个红包,分别给4个工作人员,每个红包里都有100块。
郭柯认为这是一种分享,我觉得这里面也有某种尊严。
受过苦难的人,也不一定就会心安理得地接受很多帮助吧?她接受帮助的时候,也想给别人回报。
《二十二》上映后,社交网络上有很多讨论,上次安利的时候我也写了,电影提醒我们,这些“慰安妇”制度受害者,还要承受舆论压力的二次侮辱,周围人用“日本婆”等等词汇来形容她们,让受害者觉得自己有错。
2016年,上海一个当年的“慰安所”遗迹海乃家被媒体曝光可能被拆除,周围的居民居然说这是“妓院”。
他们认为这是耻辱,不是正能量,不能放在学校边上。
学生认为这件事不光彩,不要特别了解,可以了解抗日英雄,不用了解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女性。
去年《二十二》的上映,这桩旧闻也再一次拿出来讨论,在《奇葩大会》里郭柯导演也提到了这件事。
我很意外的是,郭柯有这样的工作经历、这样的立场,他并没有做一个声讨者去骂年轻人不懂事,他反而认为,首先要反思是传播者。
与其去指责,郭柯提倡的是“建设”:正确的认识这群老人,温柔的对待她们,再来好好引导下一代。
本来“慰安妇”历史给我的印象就是悲惨、屈辱的过往,但是《二十二》以及《三十二》让我发现这些老人不是一个符号,是很可爱的人。
郭柯说,抱着同情心去看这些人,“大可不必”。
在“慰安妇”受害者这个话题上,有个问题一直存在:记录伤痛,是历史;但是考虑到受害者的感受,不要二次伤害他们,是做人的同理心;那么究竟以哪个为重?二者如何平衡?
这不光是记录者的问题,甚至也是观众要面对的问题。蔡康永就问他,拍摄时如果受访者不愿意再撕开伤口怎么办。
郭柯的态度是,把镜头下的老人,当作自己的奶奶。
因为他首先考虑是的老人们的感受,他反而得到了老人们最深的信任。
李爱连老人跟摄制组熟悉了之后,在一个儿媳妇和孙子都不在的时刻,让导演组把门关上,讲一段内心深处的回忆。
这当然是一段又吸引眼球又独家的素材,但郭柯选择了关机不再拍摄,只留下女性同事来听。
他说,在那种情况下,如果记录并播出老人不想让儿媳妇孙子看到的内容,就是一种变相欺骗。
在这个大家都想拿到独家故事的年代,郭柯把尊重受访者放在第一位,反而是特别感人的。
《二十二》也给了郭柯很多荣誉,但是郭柯早就说过,会捐出票房收益。
而他本人一直维持着很谦逊自省的态度,说自己被推到了一个位置上,要冷静思考,需要大家监督。
越是得到鲜花和掌声,越要谨慎。
他几乎是战战兢兢地在面对自己得到的赞扬,主动提出,自己要避免成为一个道德绑架者。
为什么要公开提出捐票房呢?郭柯说这对自己也是个鞭策,放话出去,自己就没有退路。
看了这期《奇葩大会》真的觉得郭柯是一个非常温厚善良的人,面对纪录片里的伦理平衡、面对名利,都非常有风骨。给自己提了最严苛的要求,但对不熟悉历史的人,没有批评指责,只有很温和的用行动去感化。
《二十二》从一个冷门的题材发酵为社交网络上的重要话题,跟郭柯本人的善良自省、和他选择的克制表达也有关系。郭柯和同事们选择用温柔的笔触来记录记录苦难,选择了保护受害者,观众也能感觉到这种人性的力量。
《二十二》下映后,郭柯和伙伴们的工作没有中止,他们继续记录着老人们的命运,坚持看望老人,也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这个议题。
电影官微显示今年年初,李爱连老人也去世了,电影中的22位老人仅有7位在世。
一时的票房和话题都会过去,长期的关注和记录才是尽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实、关照现实。
郭柯长期跟踪的这个“慰安妇”受害者话题,不仅是一段历史,也是某一种人性上的思考。他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纪录片拍摄伦理,他帮助和关心这个群体的老人,也从老人们身上获得了很多启发。
他说,老人们最动情的时刻,不是回忆痛苦,而是想到自己家人。
很多我们预想的故事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是不存在的,真正地去触摸那些东西,才能找到答案。
高晓松也说,郭柯自己在记录历史的过程里获得了成长,这是历史温暖的一面。
蔡康永提炼出了郭柯身上的一个珍贵点:他在经历了这么多之后,还是很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疑惑,没有做出那种“了然于胸”的姿态。
他们对于郭柯的解读,也是看这件事的新角度,同样是挺有启发的。
“真诚”看起来简单,真正做到真诚有很多细节上的东西,每个微小的选择都构成了一个人真诚的浓度。
有点意外的是郭柯的最新动向我是在《奇葩大会》里看到的,这个节目之前一直给人的感觉是很热闹张扬的。
节目里有各种特别的人类,有莫名爱上学男旦的小男孩。
有脱口秀演员的自嘲
还有现在经常是热点话题的冯唐上去讲自己的心路历程。
看完了郭柯这期节目,这次我又重新看了一下《奇葩大会》第二季的定位,不是流行的概念和主要追逐热闹,是“特别人类大会”,这个概念确实也撑得起一个多元价值的能量场,装得下如此多种多样的个体。
说起来《奇葩大会》里发言的,也有引起过争议的,但至少这里面每一个认真表达的个体确实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构成了现实的不同侧面,所以把《奇葩大会》当作一个人类样本观察室也挺有意思的。
马东有一句话说得挺好,过去的价值标准是成功,现在不管你到达哪一处,都是一种到达。
也恰恰是因为这种节目没有随大流按照流行热点、噱头来挑选发言人和议题,而是真正去找“人类多样性”给个体表达的机会和空间,才能让郭柯做了一个安静温和有力量的陈述。
㈧ 2017年中国单月最大票房是那部电影
2017年全国电影 总票房达559亿元
2017年中国单月最大票房是那部电影
当然是《战狼2》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生产电影故事片798部、动画电影32部、科教电影68部、纪录电影44部、特种电影28部,总计970部;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42.53亿元,同比增长11.19%;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
据介绍,全年共有13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5亿元,6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影片《战狼2》以56.83亿元票房和1.6亿观影人次创造了多项市场纪录,成为国产电影的突出亮点,中国电影(15.250, -0.12, -0.78%)新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数据对比 观影人次同比增长1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国内总票房已达559亿元。2017年的电影票房最终实现了高位收官。经历了2014—2015年票房的高速上扬,也经历了2016年票房增速仅为4%的“冷静期”,2017年的增幅,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将步向稳健。
票房的欣欣向荣当然值得高兴,但2017年统计算法的变更不能忽视。从2017年开始,网络购票时产生的电商服务费被统计在票房中,每张票大概3元至5元不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务费的综合票房为537.7亿元,分账票房为504.47亿,也就是说全年的电商服务费已超33亿元,这几乎等同于淡季一个月的票房进账了,比如2017年11月票房仅有27亿元。
相比票房总量,观影人次上的回暖更值得关注。2017年观影人次达到了16.2亿,同比增长了18.08%。影院方面,由于中西部和三四线城市影院建设持续增长,让全国影院数达到了9169家,银幕数达到了50776块,稳坐全球第一大市场。这一核心数据证明,中国影市增长的根基较为牢固,内容制作和观众热情双双提升。由此衍生出的高增速,才有绝对的含金量。
贡献主力
国产片收入占总票房54%
从整体上看,2017年国产片还是票房主力军,376部国产片贡献约54%的票房,98部进口片贡献约46%的票房。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国产片占4席,进口片则有6席,不过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是国产片,分别是《战狼2》(56.8亿元)、《羞羞的铁拳》(22亿元)、《功夫瑜伽》(17.5亿元)和《西游伏妖篇》(16.6亿元)。票房前十影片总票房为203亿元,占年度总和近四成。
大片势头虽猛,但纵观近三年,国内前十名影片总票房占比一直维持在30%以上;北美市场前十名电影票房占比一直维持在25%到35%之间。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整体来看,年度票房的金字塔结构是良性市场规律的表现,较少影片贡献主力票房,能带动整个社会对电影行业关注。也有观察人士表达了担忧,中国电影市场过于一直处在“二八定律”之中,即20%的大片支撑80%的票房成绩,“未来中国电影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支持‘八二定律’,支持并推动优质中小成本电影成为票房中坚。”
2017年3月实施的我国首部《电影产业促进法》,对国产片和进口片播放占比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但在国产片和进口片的票房占比上,进口片的单片票房是国产片的3.7倍。比起2016年同期的3倍,差距更加明显。2017年98部进口片中,64部批片贡献了26%的票房,单片平均票房过亿元。
从进口片的表现来看,除了大IP扎堆外,优质口碑的进口批片成为了国内影市的“香饽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高于2016年。尤其是《摔跤吧!爸爸》通过其过硬口碑支撑票房逆袭,最终落定12.91亿元票房,体现出非好莱坞大片强劲的市场号召力。不过,下半年进口批片的扎堆上映又体现出影市的盲目跟风。
有业内人士分析,进口片红利的增强,无疑对于中小成本国产片的制作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对于带有实验性质的中小成本国产片来说,面临的市场挑战将更大。
观众变化
小众电影成逆袭黑马
曾几何时,业内曾抱怨,某些“垃圾”电影有为数众多的拥趸,可一些优质却缺乏话题效应的影片被院线冷落,观众寥寥。让人欣慰的是,《二十二》等小众题材的纪录电影,均票房口碑双丰收。纵观上述影片,其成功秘诀多离不开口碑效应。圈内人和广大观众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不遗余力地给予好评,倒逼院线增加排片,进而使得这些在前期不太被看好的影片在市场中逆袭成为“黑马”。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高价版权改编的作品却票房折戟,再次证明了曾经“大IP+小鲜肉=高票房”的公式不再无条件成立,也反映出观众不再愿为质量不高的作品买单。对此,业内人士的态度也有着明显的转变:从当初的趋之若鹜,到后来的闻之色变,对于IP的开发,业界开始回归理性,且积极找寻更为科学的开发方法。
国内观众对于影片审美喜好的变化,还能从进口影片得以证明:《速度与激情8》《蜘蛛侠:英雄归来》等模式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在中国都不复当年勇,反倒是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以及泰国的《天才枪手》,都在中国取得令人惊喜的票房成绩。某媒体近日关于“8分以下影片首日票房和非首日票房对比”的调查显示,2017年,8分以下影片票房后续增长乏力,口碑对影片开画后的票房走势影响非常明显。这也足以提醒创作者——不要低估观众的欣赏能力。
尽管《二十二》等电影的票房成绩,在动作、喜剧电影霸屏的市场中显得十分渺小,但让我们看到了口碑引领的观影热潮,看到了成熟观众提供的成长环境,这股力量不仅体现在票房上,更体现在中国电影市场上。
相关新闻
元旦档累计票房11.9亿
根据初步统计,元旦大盘报收3.69亿;《前任3:再见前任》1.25亿,累计4.19亿;《妖铃铃》5050万,累计3.01亿;《二代妖精》3740万,累计2.06亿;《解忧杂货店》3240万,累计1.84亿;《妖猫传》2120万,累计4.89亿。
元旦假期最后一天大盘环比回落27%,全国市场在元旦小长假三天累计收入11.9亿,较2017年同期暴涨80%,创下历史最强元旦档。
《前任3:再见前任》环比仅跌4.5%,跌幅远低于另几部国产电影,累计综合票房已破4亿,超过两部前作最终票房之和。
《妖铃铃》和《二代妖精》累计综合票房也分别跨过3亿和2亿。
减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