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百科 >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早在哪里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早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08-06 22:02:14

❶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介绍

艺术和技术人才,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了中国影视界的佼佼者,他们创作的众多作品,不仅在本土观众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声誉,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载体。 电影摄影专业的教学并不仅仅是单纯地教授专业的摄影技术和技巧,同时还重视培养学生艺术创作的能力和艺术鉴赏的品位。

❷ 北京电影学院的北影渊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电影团摄制了《延安与八路军》的影片后,电影团团长袁牧之奉党中央的指派于1940年夏携带该片的全部底片赴苏联莫斯科进行后期制作。袁牧之在苏联期间考察了莫斯科全苏国立电影学院后,受到了很大启发,产生了中国要发展人民电影事业也需要办一个“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的初衷。
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迅速进展,为迎接全国解放培养和积蓄干部,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的指示,当时,人民电影事业的唯一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从1947年初开始,先后办了四期电影干部培训班,先后培养了520余名干部,其中440名干部参加了电影工作,70余名参加了部队及地方文化工作。这些训练班坚持的办学方向和教育方针为建立中国自己的电影教育事业积累了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周杨、夏衍以及袁牧之、陈波儿等新中国电影事业的领导人,面对旧中国遗留给电影园地的断壁残垣,规划对它的改造、建设和发展时,感到需要一大批演工农兵、写工农兵的电影专业人才。在一时还没有条件办起“中国自己的电影大学”的情况下,委派陈波儿从实际出发规划实施。于是人民电影教育事业开始了它的初创阶段。在陈波儿的领导下,谢铁骊、巴鸿、王赓尧等经过筹划,并经文化部、中宣部和周恩来总理同意,于1950年6月创建了中央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简称表演艺术研究所)。并于7月初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开始招生。 1950年9月14日,第一个大专三年制的演员班38名学生举行了开学典礼。
表演艺术研究所由陈波儿担任所长。所址设在西城区石老娘胡同4号院,后又逐渐发展了三处校舍,即:石老娘胡同9号院、受壁胡同、大成巷等四座四合院,占地面积共3200平方米,房屋使用面积有2000平方米。表演艺术研究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支部,隶属电影局总支,为第8支部。
演员一班于1951、1952年招收了两次插班生,毕业时共有55名学生。
1951年新学年开始,又招了演员二班、编剧班,演员二班有24名学生入学,编剧班有37名学生。
1951年5月,表演艺术研究所改名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简称电影学校)。
在当时,专业教师多是来自解放区、部队和国民党统治区从事革命文艺工作多年艺术家。任课教师先后有:王逸、严恭、谢铁骊、陈怀恺、巴鸿、李露玲、肖龙、石联星、唐远之、耿西、许之乔、王震之、吴天、林艺等。当时在教学方面,开始学习已经介绍到中国来的苏联剧作及表演理论,并编写了《演剧教程》等专业课教材。同时聘请了裴文中、金克木分别讲授《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由王震之讲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史东山和蔡楚生讲授《电影特性》。此外,夏衍、周扬、冯雪峰、陈荒煤、于敏、俞平伯、丁玲、聂甘驾、孙家琇、艾青、老舍、盛家伦等著名文学艺术家,都来校进行专题讲授。
表演艺术研究所时期,专业教师虽不多,教学计划也比较单一,然而讲授的课程却涵盖了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学生接受的知识面很广阔。这一时期,无专门教学设备,条件简陋,练功就在四合院内砖地上,影片观摩要到电影院去买票。教室、宿舍冬天都是烧煤球炉子。学生实行供给制,条件虽艰苦,学风却是团结、紧张、活泼、严肃。
1951年秋,演员一、二班、编剧班先后赴湖北汉阳参加土地改革6-8个月。之后,编剧班又深人石景山钢铁厂参加车间工会工作和石钢工人共同生活了三个月。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以孙明经教授为首的南京金陵大学电影播音专修科、以陈河声教授为首的苏南文化教育学院电化教育专修科、以钱家骏、范敬祥教授为首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动画专修科的师生连同三校的教学设备,调来电影学校。至此,电影学校成为具有艺术系科和技术系科的综合学校。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学校迁入北京新街口豁口外皇姑坟新建的校舍。新校舍占地3.3公顷,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其中排练厅300平方米、剧场(演出、放映1800平方米,教室、实验室600平方米,另在校址南边设置的简易操场15000平方米。
院系调整后,1952年电影学校参加了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开办了新闻摄影专修科、洗印专修科及苏州美专转来的动画专修科三个两年制的大专班,洗印专修科除大专班外,同时招收了洗印中专班;为发展民族地区的电影放映工作,举办了民族地区放映师资训练班。直到1954年,又先后举办了新闻摄影干部训练班、第一期放映师资训练班、俄文专修班等在职干部培训班。
1953年3月,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改名为北京电影学校。
1953年1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99次政务会议上做出决定。“……电影局应积极准备条件,争取四至五年内创办电影艺术学院,培养电影人才,首先是编剧、导演、演员……”。在电影事业管理局制定的电影事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列有在北京电影学校的基础上建立北京电影学院的规划。文化部并根据政务院的决定为解决建院后的师资需要,一方面派一批留学生去苏联和民主德国等地学习电影编剧、电影摄影、电影美术及电影工程;组织专人到苏联考察电影教育;同时聘请苏联电影教育专家来校讲学培养师资。1955年11月由苏联专家B·伊万诺夫、B·卡赞斯基、A·西蒙诺夫、B·安东年柯主持授课,以培养师资为重点举办了导演、演员、摄影、制片四个专修班,学员都是来自各电影制片厂具有相当实践经历的创作和制作部门的在职干部,学制二年。学校同时配备了一部分师资力量协助苏联专家工作并随班学习。
苏联专家在专修班的讲授中,除了理论讲授外,更重视课间影片作业的实习,学校为此在原来演出科的基础上建立了实习办公室,增添了影片实习设备和教学辅助力量。四个专修班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先后拍摄了《小白旗的风波》、《众叛亲离》等九个联合作业影片片断,演员专修班又排演了舞台剧《仇敌》和《第十二夜》。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第十二夜》的演出,并接见苏联专家与学员,对专家的教学和学员的学习成绩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1955年7月,北京电影学院筹建小组“关于筹建北京电影学院工作的报告”,经文化部上报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于7月24日亲自批示给高等教育部并由综合教育司于8月4日正式列人计划。
从表演艺术研究所第一个演员班到专修班这一电影教育的初建的历史阶段,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急需与发展输送了576名名专业的毕业生。这其中,如:郦子柏、印质明、赵联、庞学勤、李孟尧、孙羽、张天民、林汝为、林农、王炎、于彦夫、董克娜、杨静、于洋、张桂兰。李文化、魏铎、沈杰、常彦、阿达等一大批知名的艺术家以及汪流、余倩、刘国典、孔祥竺、韦彰等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1956年6月1日,国务院批准北京电影学校改制为北京电影学院,任命电影事业管理局局长王阑西兼院长,建院后,校址设在新街口外大街的小西天。专业学系设置为电影导演系、电影演员系、电影摄影系和放映师范专修科。同时参加了全国统一招生。三个本科系(四年制)还要进行专业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招收了86名学生。他们正是新中国电影队伍中的第一批本科大学生。放映师范专修科招收了29名大专科学生。三个系的课程设置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讲座课。在共同课方面又分:政治课、文艺史论课、外语、体育课。教材、剧目、参考书目等方面虽也有中国民族艺术教育传统的内容,但教学计划的框架基本上采取的是苏联电影教育体系。 1958年8月,文化部批准建立北京电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
1959年,增设了电影美术系,本科五年制。并进行了招生。
1960年,文化部决定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工程学院的电声、化工、机械三个专业班的新生及教工全部转人电影学院,建立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工程系。
1961年,建立电影文学系,由文化部文化学院转来二年级15名学生学习电影编剧和电影艺术理论,于九月初开学。
1963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撤消后,美术系在校学生转入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美术系(美61届)继续学习。
从1960年到1965年,由实验电影制片厂组织的本科生各届毕业班摄制的联合毕业作业,短故事片20部、71本,纪录片多部。其中《穿山巨龙》、《大木匠》、《父子俩》三部短故事片、《高炉电花》、《装卸之歌》二部纪录片曾在中国国内发行上映。
这一时期,教学对象主流是本科系各专业,但仍坚持着为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在职干部。1959年曾建立过短训部,为各电影制片厂培训了“新闻编导”、“新闻摄影”、“录音”、“洗印”四个专业的学员273名;这一年还举办了表演师资进修班,聘请苏联表演艺术家尼·潘可娃来校任教,1960年8月表演师资进修班结业,演出了苏联话剧《乐观的悲剧》。摄影系举办了“电视摄影干部短训班”、“科教电影摄影短训班”,导演系举办了“科教影片导演进修班”,工程系举办了“放映师范专修班”。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措施,1960年表演系试招收了一届初中毕业生的六年一贯制的两个教学班。
从1960年开始,学院摄影系先后接受了越南、柬埔寨、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派来的学习电影摄影的留学生,导演系也接受了阿尔及利亚的留学生。
1959年3月,北京电影学院接受中共北京市委的委托,由学院实验电影制片厂摄制定期的新闻杂志片《北京新闻》,以反映北京市各条战线的建设、发展的新成就和新人新事,每月两期。与此同时,还摄制了《建设密云水库》及北京工业、北京农业等方面的大型纪录片多部。
《北京新闻》于1960年被评为北京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到1962年秋共发行了63期,由于电影胶片进口锐减,市委决定暂停摄制。
六十年代初期,课程设置加强了史论课的建设,增设了《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艺术概论》,制定了《学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
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电影教育完全陷于瘫痪。1970年5月,全体教职工下放部队农场劳动,接着又把全部校舍房屋、设备、影片资料、图书移交出去,电影学院被扫地出门。
这一时期,电影学校在压力下先后招收了“工农兵学员”的大专、中专、进修班等22个专业班。
“四人帮”被粉碎后,1977年经国务院批准又恢复了原建制北京电影学院。
文化部为迅速重建北京电影学院,1978年3月建立了由副部长王阑西任组长,卢梦、 钟敬之、申伸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拨乱反正,恢复了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录音五个系本科的招生,文学系先以举办进修班主逐步恢复本科招生。举办表演师资进修班,各系并举办干部专修班。为给民族地区 培养电影干部,1981年招收了新疆、内蒙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表演、摄影、美术、录音四个专业的本科班。 1982年7月,罗光达、周传基以观察员身份赴澳大利亚参加 CILECT(国际电影、电视高等院校联络中心)会议之后,学院先后派出考察团考察了东、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电影电视教育的现状。
继学院学术委员会恢复、创办《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之后,建立了电影理论研究室,并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有关电影美学、中国电影民族化的道路、中国优秀影片的创作实践、电影与电视等专题研讨会。教师们先后在《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及报刊、杂志上发表了有影响的论文300余篇。各专业教师先后完成的理论专著有70余种,其中《摄影曝光控制》、《摄影镜头的性能与选择》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国家一级),《元美学》、《色彩学基础与银幕色彩》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987年-1992年间获国家及部级优秀教材奖共9种。
在史论课的建设方面,重建了7个国家的“电影研究”课程以及35门选修课程。
实行“学年学分制”、“二·四制”(按本科招生,两年后根据学分成绩,少数学生按大专毕业,其余继续学习)并在1985年级6个专业的新生班试行。
毕业生在教师指导的毕业演出中,其毕业作业《中彩》、《童年往事》、《随风而去》分别获得国际大学生奥斯卡电影节奖和东京国际大学生电影节的特别导演奖等。

北京电影学院于1984年被吸收为CILECT的会员学校,并于1988年被选为理事学校。1991年6月6日,受CILECT的委托,由学院主持召开了“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电影、电视培训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亚太地区22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个高等影、视院校代表。
1984年,电影学院受权招收硕士研究生,并逐年扩展研究方向和扩大招生人数。此后又同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研究方向为电影历史和电影理论的硕士研究生教学班。
1989年,建立了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培训中心,
1991年5月,学院制定了《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发展规划纲要》。
1992年,学院决定建立“金烛奖”、“北京电影学院奖”,前者为奖励在校工作成绩突出的教师和职工;后者则为表彰学院师生及历届校友在电影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电影作品而设立的荣誉奖,以弘扬电影教育并推进中国电影艺术的提高。奖项分大奖、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美术、录音奖七项,1993年5月5日,举行了首届“北京电影学院学院奖”、“金烛奖”颁奖大会,获奖作品及作者名单以金字镌嵌在校园的金字塔碑上。
1993、1994年,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合作建立了跨校双学位学制班。从1994年开始并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计划。
1995年,与中国摄影家学会合作办学,成立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另外北京电影学院董事会也成立了。
2013年3月,教育部、北京市、国家广电总局签约共建北京电影学院,根据共建协议,北京电影学院还将在通州区建设占地面积500亩的新校区,建成后可保障6000名学生在校学习,将比目前的学生培养规模增加一倍多。
2015年,北京电影学院举行建校65周年庆典活动; 中信国安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电影学院签署了关于联合办学的战略合作协议,北京电影学院相关专业的二级学院将陆续迁址到位于河北香河的中信国安第一城。

❸ 谁知道北京电影学院有摄影专业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于1996年正式建院,是北京电影学院的二级学院,其前身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图片教研室,自1957年北京电影学院建立摄影系以来,图片摄影就是其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简介中这样写着:“建立以摄影光学、化学、数字化处理技术为基础,摄影史、艺术理论为基本的研究对象,以实习拍摄为主的课程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教学宗旨为“专业”二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培养有丰富的艺术修养,知识结构完整、主观能动性强、专业素质高、能把影像与传媒和社会密切结合,适应时代要求,具有民族自尊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北京电影学院围绕这样的教学理念,课程的开设大多是根据社会需求,注重实际操作性。为了使学生更具竞争力,在教学中强调摄影的实用性和摄影与社会的关联,着力于培养学生用摄影的方式来关注现实生活、对当代生活做出反馈和用影像完成叙述的能力。纵观当今的影像时代,摄影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传播,影像的功用也更多的被关注,这样一个教学理念的构成是“顺潮流而动”的。
身处北京的地域优势,使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得以扩大对外交流,快速便捷的聚拢国内外的信息资源为教学做必要的补充,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面对数字影像的迅猛发展,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加大了在计算机和数字影像方面的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进入发展中的数字影像及电脑辅助设计领域,开拓及深化学生对数字影像认识。此外,在DV短片、多媒体技术方面也有相应的课程开设,这些课程设置上的增改使教学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相对全面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具备了应对社会各种需求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中鲜见具有探究影像深层表现空间的作品。这恐怕是紧贴社会需求,迎合市场需要的同时必然产生的一个教学问题。注重技术的严谨和知识的系统又能同时兼顾艺术思维的活跃与张扬,这是艺术教育领域中一个恒久的话题,摄影教育作为与科学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艺术教育,更是无法摆脱这样的困惑。
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2003年的研究生毕业作品中,五位研究生将镜头对准《最后的工业》这个主题展开了各自的表述。他们以个人的视角抓取工业生活的场景与环境,记录和表现了后工业时代的沉重、尴尬和困境中的希望。也许是由于统一的选题和场景的局限(作品均拍摄完成于鞍山钢铁厂),留给个人发挥的余地很小,所以五个人的作品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有些趋同。此外,我们还展示了部分本科生的作业,希望以多样的作品帮助读者全面地、直观地了解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教学特点。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注重摄影的实用性与时代需求的密切结合,近年来,在原设课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和调整。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基础部分、摄影专业部分、艺术学部分、DV短片、多媒体技术等。

招生与就业:
招生(考试):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自建院6年以来,共招收研究生2届;本科生6届、专科升本科学生6届、大专生1届和进修生6届。考试基本分为专业课和文化课考试两大部分。
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每年1月参加学院摄影专业考试,包括摄影理论基础、文艺理论、作品分析、现场拍摄、口试,并参加全国统一文化课考试(文科)。
本科生(学制四年):每年2月末参加学院摄影专业考试,包括摄影基础知识、作品分析,素描、口试。6月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文理兼收),年龄限制在23岁以内,15~20人/年。
专科升本科(学制两年):专业考试:摄影知识、作品分析、口试;文化课考试:艺术概论、政治、外语。30人/年
进修班(学制一年半):每年招生两次。
就业:各界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就业渠道广泛,分布在各大媒体、影视机构和教学单位。大量毕业生进入电视台、报社、杂志社从事摄像师、摄影记者及图片编辑工作;广告制作行业从事商业摄影师、设计师工作等等。

通讯及联络方式:
电话:010-82049041 李老师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 100008

学校概况

北京电影学院是我国惟一培养电影电视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也是亚洲最大、世界一流的电影艺术高等院校。学校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

50年来,逐步形成了以制作专业为主体,教学、创作、科研并重,多学科、多层次的电影教育体系。学院教育体系以高等教育为主,同时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具有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大专续本科生、干部进修生等不同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层次。国际培训中心开展留学教育,继续教育中心开展成人教育,有夜大、函授等多种类别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附设数字技术与艺术研究中心、影视实验中心、电视剧制作中心、理论研究室、学报编辑部、音像出版社、图书馆和青年电影制片厂等部门,为教学、创作、科研和国外求学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学院积极推进教学发展和改革,已经形成了一个面向21世纪的,以培养高水平的现代化影视综合性人才为目标的电影教育格局。多年以来,学院以骄人的业绩,在中国和世界上享有盛誉,吸引了一大批决心献身于电影事业的海内外学子。学院现有教师200多人,其中教授40多人,副教授70多人。一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在电影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领域有较高学术地位和造诣的专家、学者是学院教学和科研的带头人。�

50年来学院有毕业生5000多名,服务于电影电视领域各个岗位,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电视事业的中坚,如谢天、吴贻弓、黄蜀芹、吴天明、谢飞、郑洞天、丁荫楠、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宁、顾长卫、张丰毅、王志文、许晴、胡雪扬等。��

专业介绍�

导演专业�

培养目标:为电影、电视部门培养能从事电影、电视剧导演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影片分析、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美术作品分析、音乐作品分析、文学作品分析、美学原理、艺术概论、电影摄影基础、电影录音基础、电影音乐基础、电影造型、电影声音及电视剧、纪录片、科教片创作基础、剧作、视听语言、表演、导演艺术等。�

表演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独立塑造银幕人物形象的能力、能从事影视表演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影片分析、戏剧名著分析、音乐作品分析、美术作品分析、文学作品分析、电影声音、心理学、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编导概论、影视表演分析、美学概论、影视制作、电影造型、语言技巧、音乐、形体、表演艺术等。�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为电影、电视部门培养能从事编剧工作和电影理论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艺术概论、语法修辞、文艺心理学、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美学概论、影片分析、电影导演概论、电影美学概论、电影剧作、写作、蒙太奇、音乐作品欣赏、电影声音、电影造型、摄影艺术、摄像基础、电影理论基础、世界电影理论史、电影评论、电影电视剧编辑理论、电影艺术大师作品研究等。�

摄影专业(电影摄影方向)�

培养目标:为电影、电视部门培养能从事电影摄影、电视摄像创作及理论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绘画、美术作品分析、摄录像基础、文学作品分析、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影片分析、计算机基础及平面与三维制作、图片摄影、电影胶片应用原理、摄影照明技术、摄影物镜、电影摄影机、照相机结构原理、摄影曝光控制及影调调节、蒙太奇、电影造型、电影声音、摄影造型、光线处理、电影画面处理、故事片、新闻片摄影创作等。�

摄影专业(图片摄影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图片摄影艺术创作、平面广告制作、摄影理论研究、摄影教学及电视摄像艺术创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照相机、镜头及其使用、感光材料应用原理、素描、美术平面构成、照相技术基础、摄影曝光控制、摄影滤色镜及影调调节、摄影构图、摄影光线处理、摄影色彩构成、人像摄影、世界摄影史、广告摄影、电脑平面设计、摄像技术与技巧、摄影美学、图片编辑学、影视画面语言、暗房技术与技巧、媒体印刷与传播、数码摄影技术等三十余门一系列完善的现代化摄影专业课程。�

录音艺术专业�

培养目标:为广播、电影、电视等部门培养能从事录音工作(包括录音导演、录音艺术创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基础、模拟与数字电路、计算机基础、多媒体技术、音乐、钢琴、影片赏析、电影技术概论、体育、外语、专业外语、中外电影史、艺术概论、美学原理、电影艺术概论、电影剧作基础、录音环境声学、电声学、电影声音分析、调音台、专业录音机、电影录音工艺、音频信号处理设备、录音基础训练、录音技巧、电影声音剪辑、电影声音创作等课程和学院安排的其他公共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向全国各电影制片厂、中央及全国各省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中央及各省市政府的文化管理机关和各级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企业、机构以及国营、集体、合资经营的各级影剧院、输送高质量的能从事影视制片管理、发行经营或影视管理理论研究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制片管理学、电影发行企业管理学、电影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影视与法律、影视公共关系学、电影广告与宣传、管理心理学、电子计算机应用、电影观众学、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应用数学、市场营销学,及全部电影艺术概论课程、院定选修课和专业实习课。�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能够从事电影、电视美术设计、特技美术设计、化妆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速写、色彩画、艺术概论、文学作品分析、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影片分析、电影声音、摄影艺术基础、导演艺术基础、蒙太奇、民俗学、电影画面透视学、建筑基础、置景技术、特技美术、化妆造型技巧、电影美术概论、电影色彩构成设计、计算机电影电视美术设计、场景设计、服装道具设计、镜头画面、化妆造型创作等。�

动画专业�

培养目标:为电影、电视部门培养能从事电影、电视动画设计、制作、编导及电脑动画设计、制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素描、线描、速写、装饰色彩、解剖学、艺术概论、文学作品分析、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影片分析、电影声音、电影造型、表演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音乐作品欣赏、计算机、动画基本技法、动画运动规律、动画艺术概论、动画设计、影视动画创作等。�

影视广告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全面掌握广告专业基础知识的影视广告制作高素质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广告美术基础绘画、传统文化、广告摄影(图片、影视)、剪接基础、数码造型设计、广告概论、广告发展史、广告心理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广告作品赏析及拉片、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创意策划、数字化特技、广告制作等。�

附:北京电影学院2004年招生公告�

(普高类本科、高职及大专学历在职人员本科)

�本科招生专业(学制4年):�

1�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电视剧作方向)�

2�导演专业�

3�表演专业�

4�摄影专业(电影照明设计方向)�

5�录音艺术专业�

6�录音艺术专业(影视音乐录音与创作方向)�

7�广告学(影视广告方向)�

8�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新媒体艺术方向)�

9�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管理方向)�

10�摄影专业(图片摄影方向)�

11�动画专业(电脑动画艺术方向)�

12�动画专业(动画艺术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专业(学制2年):�

1�表演专业�

2�录音艺术专业(录音艺术方向)�

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影视管理方向)�

4�动画专业(电脑动画制作方向)�

(报考我院本科、高职的考生均需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中的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文、理科考生兼招。专业考试由我院组织并只在我院进行,从2004年1月下旬报名。)�

�〖JP2〗大专学历在职人员本科招生专业(学制2年):�

1�公共事业管理(录音艺术方向)�

2�公共事业管理(人物造型方向)�

3�公共事业管理(影视管理方向)�

4�公共事业管理(图片摄影方向)�

报考我院大专学历在职人员本科的考生均需政治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年龄35岁以下,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学历,两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单位人事部门出具介绍信的在职人员。考试由我院组织并只在我院进行,从2004年7月报名、考试。�

有关详情请见《北京电影学院2004年(普高类)本科、高职招生简章》、《北京电影学院大专学历在职人员本科2004年招生简章》、《北京电影学院专业介绍及考试辅导》。以上材料面购或通过邮局汇款邮购,每份简章6元(含邮费),每本《专业介绍及考试辅导》15元(含邮费)。(注:2004年招生简章在11月底12月初出售。)

❹ 摄影专业研究生

建议院校:
【北京市】北京电影学院
【山西省】太原理工大学
【上海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辽宁省】鲁迅美术学院
【山东省】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河南省】河南大学
【江西省】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江苏省】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
【重庆市】重庆师范学院/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陕西省】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云南省】云南艺术学院 特别推荐院校:北京电影学院/鲁迅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 有下列疾病或生理缺陷者不能报考:色盲者;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的导线、字母、数码、几何图形、信号灯者。参考资料:http://www.yssylt.com/dispbbs.asp?boardID=34&ID=13989

摄影专业高考怎么参加?

怎么报名?
考些什么?
往年的分数是多少?
有哪些学校有这个专业?
如果高考考摄影的话,北影和中传大,中美,清华美院都可以考虑,
摄影在高考属于艺术类,要提前考专业试,有些学校考素描色彩,
有些学校可能不考,一般专业考试都分理沦和实际操作,理沦考摄影
的基础理沦,艺术理沦和文艺理沦,实践就是给一个题目,让你在规
定的时间内拍摄啦,但是也可能是交作品。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于1996年正式建院,是北京电影学院的二级学院,其前身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的图片教研室,自1957年北京电影学院建立摄影系以来,图片摄影就是其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简介中这样写着:“建立以摄影光学、化学、数字化处理技术为基础,摄影史、艺术理论为基本的研究对象,以实习拍摄为主的课程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教学宗旨为“专业”二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以培养有丰富的艺术修养,知识结构完整、主观能动性强、专业素质高、能把影像与传媒和社会密切结合,适应时代要求,具有民族自尊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北京电影学院围绕这样的教学理念,课程的开设大多是根据社会需求,注重实际操作性。为了使学生更具竞争力,在教学中强调摄影的实用性和摄影与社会的关联,着力于培养学生用摄影的方式来关注现实生活、对当代生活做出反馈和用影像完成叙述的能力。纵观当今的影像时代,摄影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传播,影像的功用也更多的被关注,这样一个教学理念的构成是“顺潮流而动”的。
身处北京的地域优势,使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得以扩大对外交流,快速便捷的聚拢国内外的信息资源为教学做必要的补充,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面对数字影像的迅猛发展,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加大了在计算机和数字影像方面的课程设置,引导学生进入发展中的数字影像及电脑辅助设计领域,开拓及深化学生对数字影像认识。此外,在DV短片、多媒体技术方面也有相应的课程开设,这些课程设置上的增改使教学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相对全面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具备了应对社会各种需求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学生中鲜见具有探究影像深层表现空间的作品。这恐怕是紧贴社会需求,迎合市场需要的同时必然产生的一个教学问题。注重技术的严谨和知识的系统又能同时兼顾艺术思维的活跃与张扬,这是艺术教育领域中一个恒久的话题,摄影教育作为与科学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艺术教育,更是无法摆脱这样的困惑。
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2003年的研究生毕业作品中,五位研究生将镜头对准《最后的工业》这个主题展开了各自的表述。他们以个人的视角抓取工业生活的场景与环境,记录和表现了后工业时代的沉重、尴尬和困境中的希望。也许是由于统一的选题和场景的局限(作品均拍摄完成于鞍山钢铁厂),留给个人发挥的余地很小,所以五个人的作品在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有些趋同。此外,我们还展示了部分本科生的作业,希望以多样的作品帮助读者全面地、直观地了解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教学特点。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注重摄影的实用性与时代需求的密切结合,近年来,在原设课的基础上有所增加和调整。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基础部分、摄影专业部分、艺术学部分、DV短片、多媒体技术等。

招生与就业:
招生(考试):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自建院6年以来,共招收研究生2届;本科生6届、专科升本科学生6届、大专生1届和进修生6届。考试基本分为专业课和文化课考试两大部分。
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每年1月参加学院摄影专业考试,包括摄影理论基础、文艺理论、作品分析、现场拍摄、口试,并参加全国统一文化课考试(文科)。
本科生(学制四年):每年2月末参加学院摄影专业考试,包括摄影基础知识、作品分析,素描、口试。6月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文理兼收),年龄限制在23岁以内,15~20人/年。
专科升本科(学制两年):专业考试:摄影知识、作品分析、口试;文化课考试:艺术概论、政治、外语。30人/年
进修班(学制一年半):每年招生两次。
就业:各界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就业渠道广泛,分布在各大媒体、影视机构和教学单位。大量毕业生进入电视台、报社、杂志社从事摄像师、摄影记者及图片编辑工作;广告制作行业从事商业摄影师、设计师工作等等。

❺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怎么样

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最早开展摄影教育的高校。


起步

为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强学科建设,北京电影学院于1996年2月与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成立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
摄影学院的前身是基础雄厚的摄影系图片摄影专业,该专业是在1986年成立、发展、建设起来的。

50多年来,涌现了大量的影视艺术和技术人才,不仅在本土观众当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中国电影赢得了世界声誉,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载体。

❻ 北京电影学院的摄影学院在本院吗 是海淀区的还是西城区的那个 两个区的学校有什么区别吗

在西土城这,就在电影学院里边,我就是摄院的

❼ 摄影专业大学排名

1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摄影专业开设最早)
2中央美术学院(摄影,人家这是艺术!)
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几万人里挑出来十个专门研究摄影,玩的就是心跳)
4中国传媒大学(影视摄影不多说)
5中国美术学院(历史悠久,师资雄厚)
6鲁迅美术学院(中国摄影第二早?)
7广州美术学院(这几年风生水起,谁让人家富帅多)
8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就是摄影,这不仅仅是人家的口号)
9西安美术学院(因多媒体而生)
10天津美术学院

❽ 北京 摄影专业 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原北京广播电视学院
有两个学院开摄影专业,很多专业开设摄影课。

阅读全文

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最早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