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评价电影《信条》(TENET)
原标题:《信条》:一篇物理学论文的影像表演
注:本文有剧透,但不影响欣赏电影
去看《信条》前,它的“难懂”已经闻名全球了。建议观众观影可前先把电影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理论和假想了解一下(比如熵、祖父悖论、平行时空),对于看电影还是大有帮助。第一遍能够大概看懂电影在讲些什么,第二遍就可以更认真地观察电影中出现的种种的细节。毕竟第一遍要完全看懂《信条》,对谁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信条》海报
《信条》海报
但也不必有太大压力。《信条》有一个平稳易懂的开局,甚至说前75分钟有些微微的冗长和无聊,直到出现那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追车动作戏。诺兰是玩转类型片的高手,他的电影总是多种类型元素的融合,具有很强的商业性。譬如《盗梦空间》,科幻外壳底下是好莱坞传统的怪盗电影;《信条》亦然,科幻包裹着好莱坞传统的特工片的内核。
诺兰在采访中也将《信条》定义为特工片
诺兰在采访中也将《信条》定义为特工片
前90分钟,基本就是按特工片的类型走:主人公获得了一个任务,然后飞往世界各地执行这个任务,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获得一个搭档,与搭档并肩前行,解开了谜团又出现了一些谜团……直到最终任务完成。
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男主角
约翰·大卫·华盛顿饰演男主角
但从电影一开始,《信条》就埋下科幻的引子,只不过在最后一小时才彻底引爆——观众才发现,不爆则矣,一爆就是核弹级别的,信息量爆棚,这里暂且不表。从科幻片角度看,《信条》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学的概念来包装故事,以物理学的学说为根基,对世界的样子进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
“熵”是理解《信条》一个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正常的自然规律下,事物遵循的是“熵增”原理,即粒子从有序向着无序发展。比如常温下一个面包只会从新鲜到腐烂,而不会反过来。但《信条》在科学基础上假想了“逆熵”这一情形,在一个“逆熵”的时空中,这里的时间规律不是从有序到无序、从过去到未来,而是从无序到有序、从未来到过去,面包从腐烂变成新鲜,飞去出的子弹按原轨迹回到弹匣。
逆熵的子弹
逆熵的子弹
《信条》中,一个人通过时间机器可以进入一个“逆熵”状态,不断倒回到过去。通俗地理解,《信条》隶属于科幻电影中很大的一个分支:时间旅行。《信条》的故事底本是一个特工通过时间旅行执行任务,有人想要借助时间旅行毁灭世界,主人公所隶属的TENET肩负拯救世界的使命。
只不过有了逆熵的设定,《信条》中的时间旅行与以往我们所熟悉的时间旅行电影有所不同。常见的时间旅行叙事主要是这两种,一种是《十二猴子》(1995)、《环形使者》(2012)、《前目的地》(2014)等的环形叙事,主人公进入时间的河流,回到过去想要逆转未来,却发现“The future is history”(《十二猴子》),无论几次重回过去,时间的河流不可逆转。另外一种是《时空线索》(2007)、《源代码》(2011)、《明日边缘》(2014)这一类型的,时间呈分岔式,主人公回到过去就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相对而言,这两种时间旅行都较好理解,因为无论主人公第几次回到过去,过去时空的运行规则与当下一模一样,无论是主人公还是观众都不会有接受上的难度。
《信条》与它们截然不同。它的时间旅行是基于逆熵,这就包涵了至少两个层面的不同。第一个层面,逆熵世界的运行规则与当下的世界是反着来的,人是逆着走,车是倒着开,打架动作是反着来,时间往回流,果成了因。当主人公经由时间机器进入逆熵状态,他的行为仍然是正向,但整个世界在倒流。这形成强烈的陌生化效应,不仅电影中的主人公感到懵逼,观众也是头一回在电影中看到如此奇观。
轮船倒行,波浪从有到无
轮船倒行,波浪从有到无
第二个层面,就是逆转时间的逻辑。以往的时间穿越电影对此大多语焉不详或者简单带过,创作者并未把它当做一个“问题”来深究。于是你看《明日边缘》中阿汤哥饰演的凯奇少校倏忽地就回到了过去。但《信条》中,怎么回到过去、想要回到过去哪一个点背后,有一套相当复杂、缜密又严谨的逻辑体系。
电影中的时间机器,有红、蓝两边,中间隔着透明玻璃。红进蓝出,是从熵增进入逆熵,时间逆流;蓝进红出,是从逆熵进入熵增,时间正向流动。
时间机器也不能让你想回到过去哪个点就回到哪一个点。举一个容易理解的例子。今天下午三点你参加了一场考试,下午五点结束,但你失利了,只考了60分,你事后知道了答案,想考个100分。现在是下午五点,你想回到两个小时前,也即下午三点重新考试。你从时间机器进入逆熵状态,不是一下子回到两个小时前,而是你得老老实实跟着时间倒流两个小时,这时你看到的世界也是反着来的,你得戴上特殊口罩才能呼吸。倒流两个小时后,你再从时间机器的蓝门穿过红门,进入熵增状态,你就回到了下午三点,世界的运行是常态化的,你开始“第二次”考试。
《信条》搞晕观众的地方来了:当未来的你回到两个小时前,此时的世界里有几个你?
两个。一个是过去的你,正在完成只有60分的答卷,
㈡ 电影信条是哪个上市公司投资的
拍摄公司是传奇影业,但是资本市场有他运作的规律,这种重大ip作品,基本上万达,腾讯,暴雪,华谊这些公司都会有投资的,这种投资不一定是谁拍摄,也会有宣传,平台推广。基本上以上这些公司都会分一杯羹。还有传奇已经被万达收购了。
㈢ 诺兰新片《信条》全国公映后,人们对此的评价如何
诺兰的新片《信条》开启了全国公映,根据某专业平台数据显示,《信条》想观看的人数达到了6万多人,票房开映一天就迎来了“开门大红”的票势,这对在疫情特殊期间的观影票房来说,是十分高额的票房了。而在观众的评价中也是一致对这部影片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好评,多数看完影片的观众表示:"太值了"、"今年看过的最好电影",一致好评的影评区直接反映了《信条》的精彩程度。
诺兰拍摄的影片基本给人一种“看完几遍,都不知道到底讲了什么,还得再看一遍才能理解”的观影效果。
《信条》主要是讲述了在一次CIA任务中主角“假死”后接受了一项更危险的任务,就是通过科学家的技术,从射出的子弹枪膛回到过去的时间,也就是“逆转时间”的时间概念,回到过去告诉人类,人类可能会因为“逆转时间”而导致全人类的灭亡,同时通过和另外小伙伴一起合作和部署任务,在逆转了时间后,回到过去,抢走了反派手上的时间炸弹,保护了全人类。
乍一看,这就是普通的科幻间谍电影片,但是实际上走进影院会给观众意想不到的效果,诺兰的电影,让喜爱他的影迷一听就有一种好看的预感在里面。
㈣ 《信条》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是讲述什么故事的
电影信条由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夫·诺兰执导,电影根本设定则是:时间逆转。
之后主角接近俄罗斯军火商夫人并得知两夫妻感情不和,同时夫人告之她与丈夫最后一次快乐时光发生在越南度假时,后来丈夫则用一张假图和儿子抚养权对她进行威胁,之后主角与她约定,自己帮她解决问题,而她则帮忙引荐其老公。
之后主角与尼尔以及帮手一起用飞机炸毁了自由港仓库,并趁乱潜入内部毁掉假画,并在仓库中发现时光逆转传送门。而在传送门内发现了一个逆向人和一个正向人,主角则看到了正向人的长相。之后接近成功接近俄罗斯军火商并去希腊旅游。期间又发生种种剧情让主角了解到自己另一重身份则是从未来而来的人,并再次招募了自己,而自己才是此番行动的策划人。
㈤ 电影《信条》里的神奇建筑都是哪些生活中的建筑
9月4日,电影《信条》上线了!
早在几个月前,#诺兰新片炸了真飞机#就在热搜上掀起不小的浪花。作为诺兰职业生涯中规模最大最具野心的作品,《信条》不光炸了飞机,还带着演员辗转七个国家取景。
剧情交给专业的人讨论,我们就给大家扒一扒《信条》里那些标志性的建筑。
《信条》的名字来自于一块出土自庞贝古城的塞托方阵(The Sator Square),时间大约定位在公元一世纪。
这块石板上写的是一首拉丁回文诗,大意关于时间之轮的旋转,而几个单词本身也是正逆相应。片中也致敬了出土地庞贝古城,女主一直想陪儿子去玩的地方就是庞贝古城。
庞贝古城略呈长方形,有城墙环绕,四面设置城门,城内大街纵横交错,街坊布局有如棋盘。重要建筑围绕市政广场,有朱庇特神庙、阿波罗神庙、大会堂、浴场、商场等,还有剧场、体育馆、斗兽场、引水道等罗马市政建筑必备设施。
作坊店铺众多,都按行业分街坊设置,连同大量居民住宅,构成研究罗马民用建筑的重要实物。富裕之家一般均有花园,主宅环绕中央天井布置厅堂居室,花园中有古典柱廊和大理石雕像,厅堂廊庑多施壁画(见庞贝壁画),是古典壁画重要的遗存。
庞贝古城为了解古罗马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古城的壁画对欧洲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影响甚大。
庞贝遗址表现出来的城市格局理念更是现代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庞贝的道路布局是现代建筑师称之为“棋盘式”布局,两横两纵的道路分割成9个区。以阿波罗神庙和丘庇特神庙组成的长方形中心广场,构成了广场的轴线。轴线的出现大大提升了城市的规则性和艺术特征,又是两千年前人类智慧的一大创举。
还有很多没列举出来建筑,就不给大家一一列举了。言而总之,诺兰的新片《信条》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如果想体验这样一场烧脑的视觉享受,也想感受电影里的建筑之美,或者想考验一下自己的“逆思维”,不可错过。
㈥ 《信条》在国内上映了,这样的信条你能看懂吗
近日,《信条》在国内正式上映了,在豆瓣有8.4的评分,还收获了很多5星好评呢,要知道打五星好评的电影可真的是很少呢。好莱坞大作《信条》早就让影迷期待上了,满分导演诺兰新的作品到底有多烧脑大家看看《盗梦空间》就知道了,《盗梦空间》真的看的很爽,一共有好几层梦境。
《信条》电影就是讲述了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了,但是主人公穿梭在全球各地,在开展特工活动,他要揭示“信条”的谜并且要完成一项超越了真实时间的神秘任务,是由约翰·大卫·华盛顿、罗伯特·帕丁森、伊丽莎白·德比茨基和迈克尔·凯恩等主演的,它的预算成本超过了2.2亿美元(约合成人民币是15亿元),也是诺兰至今成本最高的原创电影,而且依旧是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信条》影片全长大约有3个小时。
㈦ 信条难懂吗
20年来,大概很少有一个导演像诺兰这样,每一次出新片,影迷就好像过节一样,迫不及待在互联网每一处地方讨论,试图破解他的电影之谜。
为什么?
因为诺兰电影的观影门槛实在有点高,毫不夸张地说,大部分人看一遍根本无法看懂全部内容,也很难串起影片中的所有细节。
图为诺兰在电影《信条》拍摄现场。
而且这一门槛还在逐年加码。如果说《盗梦空间》的门槛高度是一棵树,《星际穿越》是一栋楼,那么诺兰的新作《信条》就是喜马拉雅山。
既然这么“烧脑”,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这个问题其实不难回答,毕竟,能真正拒绝诺兰的人,又有几个?
电影《信条》剧照
时间的魔术
诺兰爱玩时间概念,老粉早已见怪不怪。
从处女作长篇《追随》开始,诺兰的作品就是对时间这一概念的反复拓展和深化。比如《盗梦空间》中,区隔开每一层梦境的方法,就是下一层梦境的时间比上一层要慢十倍;《敦刻尔克》中,陆上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时被剪接在一起;直到最近的这部《信条》,更是将“逆时而行”作为核心的科幻概念演绎出整个故事。
电影《盗梦空间》剧照
如何施展这样的“时间魔术”?诺兰有两大“法宝”。
其一,是台词的密度。
诺兰的电影有个传统,依靠大量台词说事儿,借角色之口推演“时间魔术”背后的科学原理,交待剧情线索,所以看诺兰的电影是很辛苦的。
你需要盯着字幕,再回想两遍。至于电影赖以生存的画面构图、镜头关系、空间运动,似乎都不如琢磨台词含义来得重要。
其二,是一种激进的蒙太奇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将两段完全不同的时间剪辑到一起,创造出一种新的意义出来。
这种蒙太奇策略在电影中具体表现为画面和声音的自由组合:例如,《盗梦空间》里空间折叠的奇思妙想。
《信条》里“逆向时间倒流”的剧本设定:人物在各个时间线上的活动都是与时间逆向流动的。例如,身边的人会倒走,飞鸟会倒飞,火焰不会烧伤你,而是冻伤你。
在画面和声音的自由组合中,帮助识别时间流向的视觉标记,判断人物“时态”是否逆转的场面信息,这些本该详述的细节,诺兰却有意无意地能省则省,他的电影像万花筒一样的变幻莫测,营造出一种“烧脑”的效果。
《盗梦空间》里旋转的陀螺就是一个重要的视觉标识。
不过,一旦我们通过冥思苦想实现“顿悟”,最终理解了诺兰电影这一套精密的“时间魔术”构造和精巧的情节设计,就会产生了一种类似于“惊异
㈧ 诺兰新片信条过审,导演是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信条》是由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动作惊悚片,是 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根据自己的原创剧本进行拍摄,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克里斯托弗·诺兰此次将采用IMAX和70mm胶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拍摄 。该片以“时间逆转”为引,聚焦国际间谍活动的世界,是一部悬疑动作大片,讲述了整个世界的存亡危在旦夕,特工利用“时间逆转”,努力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主角遇上一桩超越时间的间谍任务,“时间流反向,而我们现在在这里,是否意味着此事从未发生?”这是诺兰打造过的规模最大的电影,制作成本超2.2亿美元。
㈨ 诺兰新片《信条》炸飞机场景为真实拍摄吗
诺兰新片《信条》炸飞机场景为真实拍摄。著名导演能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片《信条》近日放出了多则预告,预告中呈现出的烧脑场景和大片级的特效场面令观众期待不已。在片中,男主角对话里提到了"炸飞机"的举动。
预告中,也呈现出了这一幕。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这个被炸的飞机机身庞大,从建筑中间穿出,爆炸的时候有巨大的火球产生,场面十分震撼。
男主角约翰·大卫·华盛和媒体透露,这个场景并非通过特效制成,而是炸了一个真正的飞机。被炸掉的飞机是波音波音747 X1,为了拍摄场景而真的炸掉飞机,剧组这个操作可谓是大手笔的举动。
(9)电影信条在哪里拍扩展阅读:
《信条》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约翰·大卫·华盛顿、罗伯特·帕丁森、伊丽莎白·德比茨基、肯尼思·布拉纳、迈克尔·凯恩等联袂主演。在此前与《娱乐周刊》的对谈中,诺兰表示《信条》是一部跨越多国、多类型合并的谍战动作大片,同时也是他拍摄过规模最大、最具野心的电影。
能够拍出有口碑的大片电影,这和诺兰的拍摄态度是分不开关系的。为了最好的效果,尽量保证最真的拍摄,这样的拍摄态度,值得许多导演学习。
电影《信条》计划于2020年7月17日在北美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