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边城在小说和电影中的人物设置上有什么区别
不同:
小说多次提到“虎耳草”:
第十四节:“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作者借对湘西小城的描写来表达最本真的生活状态,最质朴的人性。可是,也是因为前面景物的美好,才更衬托出结局的悲凉。
电影:没有虎耳草的相关镜头。
关于妓女的描写
•小说:对妓女用了较多笔墨的描写,如: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遇不相熟的人,做生意时得先交钱,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
•电影:旁白中并没有把小说中的人物背景讲清楚。仅用了水手们交谈的几个镜头带过。
剥豆子
电影中爷孙俩正在剥豆子,此时爷爷向翠翠说有人来家里说媒,试探翠翠的态度。翠翠既害羞又激动,手里的豆子一下子都滚到了水里。
小说中并没有相关的描写。
爷爷将逝
•手法不同: 小说:以“假如爷爷死了……”等话语或心理活动做铺垫暗示爷爷将离世
电影:以雷雨傍晚及晚上爷爷的一连串艰难的动作来刻画即将离世的爷爷
•意义: 小说:老人是苗族古老历史文化的象征 ,他的慢慢老去象征着苗族文化的地 位愈加危险。小说表示的是对苗族文化的依恋与惋惜。
电影:电影传达出来的是苗族文化自身艰苦的挣扎。
关于爷爷的死
小说:有详细地描写爷爷的死,把爷爷的葬礼都详细地描写出来,更显出爷爷的悲哀与孤独。爷爷因天保的死造成孙女的悲剧,他又无能为力,不能向任何人求助诉说,只能撒手而去,可以说他是在孤独中死去的。小说除了写出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也通过边民对爷爷与翠翠的帮助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
电影:对爷爷的死轻轻地带过,并没有详细地描述。电影主要突出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
关于白塔
•影片一开始有许多关于白塔的镜头,突出了白塔的象征意义。但小说最后突出描写的白塔重修的情节,影片却没有提及。
•白塔作为小说的一种精神象征,它的重建代表着新希望的出现,而影片减去重修的情节,比小说更具有悲剧色彩。
② 边城影评
《边城》是非常不错的一部电影,剧中人物形象分明,性格突出,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将原有人物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部影片是根据沈从文在1934年写的一部同名小说拍摄的,通过电影细细地感受茶峒里的故事。《边城》是发生在湘西小城的故事,那里鲜有人烟,远离城镇,虽少一些经历繁荣的气息,但多的是淳朴的民风,友爱的村民以及羞涩的爱情。
边城的事是乡土风貌的缩影。不论是老船夫终日来回地渡船,还是翠翠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或是端午节赛船那般喜庆,浸染的是每个边城人对茶峒的眷念,演绎的是他们乐在其中的生活。这边城的一点一滴悄悄指引着我走向心灵深处。
转而一想,在自己幼小的心灵里萌发出了疑惑的种子。难道边城只是世外桃源般的幻影?对比自己的生活圈子与边城截然不同,这不禁让我怀疑边城是否只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空谈?咀嚼着字里行间的文字,我仿佛听见沈从文在抗议:“不,这绝不是空谈。边城是内心的净土,每个人都可以用心构筑。”
③ 边城翻拍的电影水平如何,与书中的精神内核契合吗
边城的整体背景给人一种质朴宁静的感受。我想沈先生应该是想着傩送不会回来了,但想给读者们留下一丝希望,或许他又会回来。人生如戏更胜似于戏。若是翠翠喜欢的是天保,一切会不会不一样。改编成电影的边城与小说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都是很精致的作品,很值得大家一看。
④ 电影《边城》与原著相比有改动吗
没多大改动,都差不多,但是读原文与看电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
⑤ 边城电影和小说有哪些区别
一、《边城》电影和小说的区别:
1、小说多次提到“虎耳草”,而电影没有虎耳草的相关镜头。
小说第十四节:“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作者借对湘西小城的描写来表达最本真的生活状态,最质朴的人性。可是,也是因为前面景物的美好,才更衬托出结局的悲凉。
而电影没有。
2、小说:对妓女用了较多笔墨的描写,•电影:旁白中并没有把小说中的人物背景讲清楚。仅用了水手们交谈的几个镜头带过。
小说里这些写到: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遇不相熟的人,做生意时得先交钱,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
3、关于剥豆子:
电影中爷孙俩正在剥豆子,此时爷爷向翠翠说有人来家里说媒,试探翠翠的态度。翠翠既害羞又激动,手里的豆子一下子都滚到了水里。
而小说中并没有相关的描写。
4、关于白塔:
影片一开始有许多关于白塔的镜头,突出了白塔的象征意义。但小说最后突出描写的白塔重修的情节,影片却没有提及。
5、手法不同:
比如关于爷爷将逝——小说:以“假如爷爷死了……”等话语或心理活动做铺垫暗示爷爷将离世。
电影:以雷雨傍晚及晚上爷爷的一连串艰难的动作来刻画即将离世的爷爷。
二、小说《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边城》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三、电影《边城》:
根据沈从文同名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湘西山区一个偏远的小镇--茶峒城。
中文名:《边城》
上映信息:1984年 中国
导演:凌子风 (Zifeng Ling)
出品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 Beijing Film Studio
获1985年第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获1985年加拿大第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荣誉奖。
⑥ 边城的电影和书有何区别
书是原汁原味的 电影一般会改编
⑦ 电影边城和沈从文的原著内容一样么
大致一样,有一些改动的。
建议你最好看书。
电影经常性的删删减减。
就像《城南旧事》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