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推荐一部你认为适合放假一家人看的影视剧
1、《父母爱情》
梅婷主演的《父母爱情》这部剧在豆瓣上的评分挺高的。这个这部剧播过几次了,却依然很受观众喜爱。很多网友评论说:全家人都爱看这部剧。
前段时间热播的《都挺好》这部剧虽然剧情有点虐心,但这部剧也很适合全家人一起看。有网友评论说:感觉这部剧有点教育意义。
Ⅱ 介绍几部好看的电影
《岳父的反击》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38e5euQFRU8Lha9knR-rKw
岳父的反击的剧情简介· · · · · ·
家事律师markus发现假期艳遇的对象lena怀孕,他以为终于能如愿拥有自己的家室。他决定花多点时间来了解lena,毕竟两人相识的时间不长,然而lena的父亲hartmut对女儿的新男友似乎没什么好感。markus来到鲁尔区营地参加hartmut的50岁生日派对.hartmut竟动员营地所有人来整markus,他与未来的岳父即将展开一场爆笑的大战。
Ⅲ 求一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西班牙的)
051 一颗剧毒的爱欲之果——《布拉格男妓》
片 名: Mandragora
译 名: 布拉格男妓
导 演: ( Wiktor Grodecki )
主 演: ( Miroslav Caslavka) ( David Svec) ( Pavel Skripal) ( Kostas Zerdolaglu) ( Miroslav Breu) ( Jirí Kodes)
上 映: 1997年06月06日 葡萄牙
对 白: 捷克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olby SR
时 长: 126
类 型: 剧情
分 级: 德国:16 英国:18
剧情介绍:十六岁的马列克离开了那个沉闷的小镇生活,到了漂亮但是却很背叛的布拉格街上,在这个城市里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他很快就被一个皮条客引诱了,这些皮条客把他们卖给那些来这里的游客,因为他们大胆和有市场头脑,他和他的朋友大卫想自己干。但是一不小心他们染上了毒品,把自己给废了,他们过着地狱般的生活,他们等待的只有希望……
这是一部深刻揭露欧洲色情行业残酷内幕的影片,去除影片中情色的部分,这其实是一个很质朴甚至有些木讷的电影,粗糙的影像像极了以前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风格,镜头冷静而冷酷,带领观者直视那一幕幕的悲剧不可避免上演(看得我真的很心痛)~~应该说,这是一部很传统的电影,没有刻意在拍摄手法上玩花样,也没有复杂的情节结构来推动,相反地,它很安静,安静的让人感觉可怕,即使是影片中看来非常露骨的情色描写(比如强奸戏的拍摄,捏XX的描写),它也是冷静的,写实的,完全不带有一丝遮蔽,这种直面的惨淡虽让人观看时不适,但又会被牵引下去,这样就牵出这部影片的两大特色(我个人观点),台词和叙述以情动人。导演虽极力控制,但在影片当中,你还是能时刻能感受到导演情绪的起伏暗涌,可以感受得到,他还是在带着一种愤怒而又惋惜的情绪讲述着马列克和大卫这两个男孩子的悲剧,这两个男孩子悲剧的根本起源竟然是来自于生存的本能需求,为了生存,他们肆无忌惮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和身体,他们的生命就在那贯穿影片的鲜血中一点点走到尽头~~
PS:这部影片的篇片名Mandragora,曼佗罗草,在医学上是一种麻醉剂,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植物。据说:把它拔出时,它的叫声会使听到的人发狂。它的叶子气味很浓,会使嗅到的人失去说话的能力。(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曾有这样的句子:像曼佗罗拔出土面那样尖叫,那声音使听到的人发狂……)
052 胡搞瞎搞原来也可以这么NB——《疯狂店员》
片 名: Clerks.
译 名: 疯狂店员 | 无事生非
导 演: ( 凯文·史密斯 Kevin Smith )
主 演: (布莱恩·奥哈罗兰 Brian O'Halloran) (杰弗·安德森 Jeff Anderson) ( Marilyn Ghigliotti) ( Lisa Spoonhauer) (简森·米尔斯 Jason Mewes) (凯文·史密斯 Kevin Smith)
上 映: 1994年03月25日 美国
地 区: 美国
对 白: 英语
颜 色: 黑白
声 音: Dolby 单声道(Mono)
时 长: 92
类 型: 喜剧
分 级: 冰岛:L 澳大利亚:MA 新加坡:M18 阿根廷:13 澳大利亚:R 加拿大:16+ 加拿大:18A 芬兰:K-12 德国:12 香港:III 以色列:16 新西兰:R16 西班牙:18 英国:18 美国:NC-17 美国:R 英国:15 加拿大:14A
Clerks (USA) (alternative spelling)
Clerks X: Tenth Anniversary Edition (USA) (DVD title)
cLeRKs (USA) (poster title) ·
剧情介绍:丹堤在便利店当收银兼文员,才来当天他正值休假,打算舒舒服服地大放松,谁知老板一个电话要他立即返工。他惟有连记赶回到店里开铺,噩梦随即开始,首位要对付的是反吸烟狂魔,接着是女友惊心动魄的往事告解。手忙脚乱之际还要招呼邻铺任职录影带中心的老友兼死敌伦度,还有屋顶上曲棍球混战,原来便利店可以是如此缤纷。
这部影片堪称喜剧电影类型的翘楚,它的产生本身就带有一点传奇色彩,导演凯文.斯密斯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就喜欢插科打诨,当他在前辈,独立电影《城市浪人》的导演的作品下感染投身电影时,他还是个一文不名的毛头小子,他通过转让漫画收藏等手段筹集了9000美元上了电影学院,四个月后又退学,之后的一个冬天,一个月的时间内,写出《疯狂店员》的剧本。1994年,为了开拍《疯狂店员》,他向老板申请,借到了其工作的便利店夜间店面的使用权,然后通过信用卡和向亲朋好友的借贷,前后投资27575美元,花费21天拍摄,后期也是凯文在隔壁录影店完成的,就是这么会被许多学院派正统人士嗤之以鼻的草根电影,在当年的圣丹斯电影节和戛纳影展上却大放异彩,得奖无数,因而可以说,这是一个奇迹,一个属于所有立志成为导演的青年才俊的童话梦想~~
回到这部影片上来,对这部电影我只能用NB来形容,采用黑白影像的风格首先就让人耳目一新(那个年代),再加上粗糙的影像处理(跟DV没啥大的区别,有时甚至能看到摄像机的存在),滑稽、荒诞以及大量不可思议的元素充斥银幕,两个小时下来,你只能说,买高,原来电影也是可以这样拍滴~~其次,充满美国人特有的冷幽默和精辟台词(不知为何会让我想起《老友记》的感觉),具有典型的恶搞之后现代主义风格(现在好像流行这么说),常常会让你的脸蛋自觉不自觉的抽搐,很多笑料都是让你顿下后才能反应过来,而人家导演早就推着多米诺骨牌跑到前面去了,那种感觉就像是,你走在路上被人猛敲一棍子,过了5分钟你才反应过来是自己的脑袋被别人打了一样,呵呵,看这种片子你真的会觉得自己的智商倒退不少,不过,WHO CARE,咱就是爱看,也许就有高雅人士说这俗气,品味低级,但这种俗气其实正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闷搔的生活一样可以成为爆发的源泉~~~~
PS:导演在喧闹荒诞当中其实是充满了睿智和敏锐洞察力的,那种自我嘲讽的感觉其实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顺便提下,这部影片中的录像带小店员颇像我们国家十年前的那些售货阿姨们,这种题材如果能换成这样的背景,大概唤起的共鸣会有更多~~还有,我很喜欢这部片子里的那些摇滚乐,虽然叫不出名字,但是真的很NB~~~最后还要罗嗦一下,这部影片中的那只猫实在太太太酷了~~~~~
058 在天马行空的世界里翱翔——《黑店狂想曲》
片 名: Delicatessen
译 名: 黑店狂想曲 | 妙不可言 | 熟食店
导 演: ( 让-皮埃尔·热内 Jean-Pierre Jeunet ) ( 马克·卡罗 Marc Caro )
主 演: ( Pascal Benezech) (多米尼克·皮隆 Dominique Pinon) ( Marie-Laure Dougnac) (让·克劳德·德夫斯 Jean-Claude Dreyfus) ( Karin Viard) ( Ticky Holgado)
上 映: 1991年10月06日 美国
地 区: 法国
对 白: 法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olby
时 长: 99 min / Spain:95
类 型: 喜剧 剧情 爱情 科幻
分 级: 冰岛:14 冰岛:16 新加坡:NC-16 阿根廷:13 澳大利亚:M 智利:18 芬兰:K-16 德国:16 西班牙:13 瑞典:15 英国:15 美国:R
剧情介绍:本片的风格属于超现实的幻想喜剧,没有明确的时空背景,只知道故事中人因经济萧条,以吃人肉维生。开肉店的屠夫拥有一栋房子,里面住了几户怪里怪气的“自已人",他们都希望吃到别人身上切下来的鲜肉,若没有新鲜“货源"的话,,他们宁愿牺牲自已人也在所不惜。前马戏班小丑路易本是他们的囊中物,不料屠夫的女儿爱上了他,并助他逃过一劫。
“黑店”这个题材总是带给人无限的创作力,而再加上“狂想曲”,创作者就能更加无拘无束,天马行空了,这部影片就是这样一部极具个人特色,同时又不讲道理,不讲逻辑的佳作,充满了法国人特有的夸张与精致的幽默,如果不是后半部份洞穴人的情节处理有些拖沓,这部电影完全可以扛起杰作这个大旗。具体上,这部电影的典型“热内式标签”包括:A、色调。油黄的色调与那个油迹斑斑、污浊肮脏的大环境相得印张,在视觉上首先就带给人极大的冲击力,颜色的铺张使用,联系在《天使爱美丽》中那甜美得有些让人发晕的奇特景象,背后隐藏的就是一种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B、人物设计。在这个上面,首先,热内会设置一个奇特的中心人物,这个人有别于常人,绝对让人一眼难忘,而同时地,他又会创造一堆人出来,这堆不知道算配角还是龙套的人物往往都细腻准确,个性十足,比如这部电影里那个神经质的女人,设计一堆自杀机关却怎么也死不了的;C、对生活的热爱(略带神经质)。这虽然是一部带有黑色电影印记的片子,有时也会觉得可怕,但是却始终洋溢着一种特别的积极态度,没有在黑暗的主题上过多沉迷,而是呈现出一种传统的法国诗意主义的浪漫气质,在某些程度上来讲,这是一种变形的古典主义,将艺术拖下神坛,亲近大众~~
不过,这部电影最出彩的地方,还是在于其无处不在的律动性,最最最经典的当属屠夫做爱时的那一段流畅剪接,影片在同一时空中自由翱翔,做爱时的震动与钟摆的动荡、油漆工的来回粉刷、老太太打毛线的节奏,女子拉提琴的缓急有序相互对应,以做爱为中心,速度越来越快,每一个人也越来越疯狂,到高潮到来时,这一切集中爆发到HIGH的最高点,然后戛然而止,不带有一点拖泥带水,这一切宛如一场层次分明的交响乐演奏会,在层层推进中达到最精彩处,当一曲终了,观者却还久久沉溺于刚才的节奏无法自拔,这样的观影感受,一个字形容——爽!!!!
PS:此片还值得一提的就是影片开头字幕上的演职人员介绍表的设置,导演鬼才的使用了一个长镜头,将演职人员的名字,采用了生活中的实物展示,特别生动有趣,很适合影视专业的学生去学习。这是后记~~~~
059 当天才爱上天才——《罗丹的情人》
片 名: Camille Claudel
译 名: 罗丹的情人
导 演: ( Bruno Nuytten )
主 演: (伊莎贝尔·阿佳妮 Isabelle Adjani) (杰拉尔德·德帕迪约 Gérard Depardieu) ( Laurent Grévill) ( Alain Cuny) ( Madeleine Robinson) ( Katrine Boorman)
上 映: 1990年03月15日 美国
地 区: 法国
对 白: 法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olby SR
时 长: France:175 min / USA:158
类 型: 传记 剧情
分 级: 西班牙:13 阿根廷:13 智利:14 芬兰:K-8 韩国:18 瑞典:11 英国:PG 美国:R 西德:12 新加坡:NC-16 澳大利亚:M
剧情介绍:卡蜜儿为一天才洋溢之美丽少女,对雕塑有无比热情,与雕塑大师罗丹年龄相差虽大,却无可就药的相恋共同创造许多不朽之艺术作品然而罗丹始终割舍不了对追随许久的情妇的情愫使一向追求完美的卡蜜儿无法忍受,终于趋于毁灭。
这是我归纳的阿佳妮的“疯子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另外两部依照时间排序是《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和《着迷》 ),如果说《阿》强调的是一个“疯”字,《着》则强调的是一个“狂”字,而在《罗丹的情人》中,“灭”就成为其精神的核心,这个灭字是在疯狂的基础上进一步毁灭而来,因而也便有了更加具有摧毁性的震撼效果~~看《罗丹的情人》,我脑子里浮现出的第一反应就是元稹在《离思五首·其四》写到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沧海,即苍海,大海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她,对于卡蜜尔而言,与罗丹的相知相识相恋便让世间一切变得不再重要,与罗丹的这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于她而言,是蜜酒也是毒药,在曾经的沧海远去之后,卡蜜尔站在无水的岸边选择让记忆之海将自己吞没,直至拖向深渊。我最难忘的是其间两个片段,第一是卡蜜尔在火车站送别同学倍感孤独时,抬头看见罗丹在远处眺望,那一刻,卡蜜尔脸上的表情脆弱到让人怜惜,当她张开双手向自己的神跑去时,那个才华横溢,个性如火的她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个需要爱的天使,让人(男子)情不自禁产生对她的保护欲,也正如此,她接下来的命运才会如此让人叹息~~第二个镜头,就是她崩溃的标志性场面,在罗丹家下面丢石头的场面,阿佳妮用层次感极强的歇斯底里的演出将这一幕悲剧推向了高潮,当卡蜜尔一边扔石头一边高喊罗丹名字的时候,那个懦弱的男子只是将他贴在阴影中,一言不发,而窗外的卡蜜尔则越来越疯狂,最后抱头仰天长啸罗丹的名字,可以这么说,她那一声长吼之后,我的心被这个女人彻底撕裂,以至于对她最后画展的怪异举动和结尾终老疯人院的凄凉变得麻木,我的神经乃至灵魂在这个时候确实有了脱壳的感觉~~
这是一部拍摄了五年的电影,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是为阿佳妮拍了五年的电影,没有阿佳妮就不会有《罗丹的情人》,卡蜜尔的故事也不会如此打动人心。阿佳妮在这部影片中奉献出迄今为止最出色的演技,她将卡蜜尔从少女演到中年,中间层次感极强,将一个执着于爱情和艺术、纤弱与坚强性格并存的天才女子的一生娓娓道来,塑造出她为爱而生、又为爱而灭的感人形象,特别是与罗丹分手后两人的爱欲交缠、及至由爱生恨、由恨导致毁灭的铺陈描写,相当细腻。在这部影片中,已经不能用演员这个词语来形容她,她成了卡蜜尔,她就是一个为爱而生的艺术女神,最难忘片中罗丹为她做脸部雕塑,在弱黄的光线中摩挲她的脸庞的情景,卡蜜尔清纯的眼神中透着深深的忧郁与坚定,那一刻艺术与性(朦胧的)达到完美的统一,成为一种永恒,也是在这一刻,阿佳妮成为所有男人心目中最完美的情人~~~~所有看过这部影片的人都会毫无救药的爱上卡蜜尔.克劳黛,而她却爱上一个本不该她爱的男人,在她为他幻灭的时候,所有爱她的人的心也碎了~~~
PS1:本片虽然故事让人惊心动魄,但可贵的是,导演没有跟着疯狂,也不用任何新潮视听手法来吓人一跳,故事讲得冷静、稳重、清晰,风格深沉而典雅。另外,片中在细节上颇为用心,片头卡蜜尔出场的第一个镜头其实已经预告了她的最终命运,阴沉的天空、不可思议的举动、与泥土的亲近,给整部电影定下了基调。黑色,沉重压抑的黑色,喻指着卡米尔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但又背负了一辈子的重。影片采用了低调摄影,大部分戏都发生在晚上,即使是白天,也多处于昏暗中,连主人公的服装也以黑色为主。于是银幕前的我们,也被这无边无际、没有终结的黑色所吞没,融入了女主角那凄惨痛苦的生命中。当卡米尔吃力地抱着一箱沉重的泥土从矿区匆匆走过时,她得忍受着矿工们如同看怪物般的眼神。显然这个场景具有暗示意味:卡蜜尔,——一个女人,侵入了矿区——一片男人的天地,她是“不正常”的。这就是她在这个世界上的定位:在众人,或许可以说是在男权社会的“众人”眼中,她就是一个“怪物”。
PS2:伊莎贝尔·阿佳妮偏爱饰演那种个性复杂混乱的角色,据说和她动荡不幸的童年有关。为了把卡蜜尔·克劳黛的故事搬上银幕,阿佳妮亲自说服了克劳黛的后代,使他们相信片中绝没有中伤女主角和她的哥哥——法国名作家保罗·克劳黛之处;而她自己,据说“在拍摄过程中,几乎濒临疯狂的边缘”。影片为她赢来了第三座恺撒最佳女主角奖杯(她目前一共4次获得恺撒最佳女主角奖)和一个不错的情人(不是罗丹的情人而是阿佳妮的情人)——影片的导演布鲁诺·努伊顿,两人生有一子。
060 最好的和最坏的——《不可撤销》
片 名: Irréversible
译 名: 不可逆转 | 不可撤消 | 无可挽回
导 演: ( 加斯帕·诺 Gaspar Noé )
主 演: (莫妮卡·贝鲁奇 Monica Bellucci) (文森特·卡赛尔 Vincent Cassel) ( Albert Dupontel) ( Jo Prestia) ( Philippe Nahon) ( Stéphane Drouot)
上 映: 2003年01月24日 美国 更多地区
地 区: 法国
对 白: 法语 西班牙语 意大利语 英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数字化影院系统(DTS) 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 Digital)
时 长: 97 min / Canada:99
类 型: 犯罪 剧情 惊怵
分 级: 秘鲁:18 阿根廷:18 葡萄牙:M/18 巴西:18 冰岛:16 澳大利亚:R 奥地利:18 丹麦:15 芬兰:K-18 法国:-16 德国:18 香港:III 爱尔兰:18 意大利:VM18 日本:R-18 荷兰:16 新西兰:(禁映) 新西兰:R18 挪威:18 新加坡:R(A) 新加坡:R21 韩国:18 西班牙:18 英国:18
剧情介绍(很简单)一个在毒品中迷幻的男人,为了报复妻子被强暴,展开了一系列的复仇……
首先可以确认的一点是,这样的一部电影,它决不是拍给普通观众而看的,它既不是为了娱乐,也不是为了说教,它纯粹就是导演Gaspar Noé拍给自己的试验电影,而这种有些随心所欲的创作风格,在呈现真实直观略带创新的风貌同时,也会显得尺度把握上的过度与失控。影片宣称,时间改变一切,时间的轮回交织着不可躲避的命运,一切似乎早已注定,不可逆转,除去这层隐形的外衣,这部片子真正的主题还是性与暴力,这两点在片中被发挥到了极致。片子开头,在“直肠”酒吧中,疯狂的马高斯与怀疑是强奸自己女人的男子厮打在一起,最终不敌并被扭断手臂,当他即将被对方XX的时候,他的朋友,一向冷静的皮埃尔却突然冲出来用灭火器将那名陌生男子击倒,然后一下两下。。。。二十三下,那名男子的头颅就在灭火钢瓶的重击下一点点变形,这种残暴,这种震撼性,绝非《杀死比尔》里那种喷红墨水可比,不过这还不算完,在这瞠目结舌一幕过后,镜头一转,我们才发现真正的凶手原来就在一边津津有味观看着,简言之,他们杀错人了,而这种绝妙的讽刺无疑让这种残酷更加冷血,但我对导演把这二十三下原封不动呈现的拍摄手法持有意见,有点为了暴力而暴力的感觉~~~不过刚才那些跟后面的地下走廊鸡奸戏比的时候还要差了很多,我看大家提到的都是9分钟的施暴戏,但我看到的,从开头到结尾,一个镜头(如果没看错)应该是15分钟,那么长的时间就是为了让你看一场惨烈无比的鸡奸殴打全过程,受害者当时还怀有身孕,这种暴力突然而且令人发指,虽说每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有暴力因子,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只要是正常人,就不会不感到怒发冲冠的感觉,对事件本身也对导演(你叫贝鲁奇穿那么性感去走地下通道本身就是诱发犯罪,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导演扮演的是上帝之手的角色)。不过对于这一切没来由的暴力,导演在开头借着一个肥琐的老头口中做出辩解,“没有所谓坏的行为,只有行为本身。”而对这句话的理解,套用奥斯卡.王尔德的一句话,“并不存在道德或不道德的书,只有写得好或写得差的书”或许更容易让人接受一些(只是相对而言)。
不过,这依旧还是一部充满张力的电影,而特立独行成了它最佳代名词。生命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也正因为如此,暴力对于生命的摧残才会显得如此触目惊心,不管你喜不喜欢这样一部影片,一旦看过,记忆便不可撤销~~~~
PS:片中强暴戏过后,那个男人翻身时显现出来的生殖器描写(不是很明显)是电脑PS上去的~~~~~
额额额,木看过,不过 = =总有可以帮助你的地方吧..........
Ⅳ 要电影。有张力的。没看过的。就给分。至少说十部。
1《上帝之城》——真正的血腥,巴西的爱与恨
2《搏击俱乐部》——巧妙的结尾
3《美国丽人》——随风飘扬的塑料袋
4《穆赫兰道》——一开始就骗了你
5《戏梦巴黎》——我只能高呼“我们是一伙的”
6《震撼性教育》——看了我也很震撼
7《记忆碎片》——挺有张力的
8《梦之安魂曲》——看的我虚无缥缈的
9《我爱菲利普莫里斯》——别样的越狱,别样的爱情,别样的传奇
10《嫌疑犯X的献身》——很曲折的故事,很曲折的爱情,绝对值得一看
11《碧海蓝天》——经典的片子,一个人的碧海蓝天
12《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少年情怀+美女坎坷,看到最后都不忍心了啊
13《21克》——21克,人死后灵魂的重量。
14《禁闭岛》——千万别被莱昂给骗了
15《无姓之人》——选择,其实没的选
16《末代独裁》——乌干达上的罪恶
17《露西亚的情人》——真实,梦境?
18《成为简奥斯汀》——爱情,有时候一次就够了
19《赎罪》——在时代面前没有人是罪人
20《Boy A》——完美的瑕疵,人可以忘记过去,但过去没有忘记你。
21《你妈妈也是》——无敌的青春,让人羡慕至极。
22《深蓝即使黑》——可以感叹命运的不公,但也让人越发体会人性的坚强。
23《钢琴教师》——看第一次时,让人非常不适,只能惊叹他人的控制会让人变得不堪。
24《钢琴课》——爱不需要语言。
25《海上钢琴师》——1900的传奇人生。
26《月球》——看到我都呆了,惊叹男主角的演技。
27《朗读者》——感动,感叹,感激。
28《英国病人》——在错误的时间里,遇到了对的人。
29《活色生香》——很久以前看的,但现在想起时还是意犹未尽。
30《回归》——巧妙的故事,是爱的回归。
31《罗拉快跑》——相当有意思的拍摄手法,不过我更爱罗拉那一头艳丽的红发。
32《情人》——看了原著才看的电影,只能说梁家辉演的真的很有韵味。
33《香水》——也是看了原著才看的电影,看后对男主角制造人体香水的技艺惊叹,不过男主角实在是有些命途多舛。
34《一枝梨花压海棠》或《洛丽塔》——还是看了小说才看的电影,虽没有了新鲜感,但如果没看原著的话,应该不错,女主角将那种萝莉的感觉演的很到位。
35《沉默的羔羊》三部曲加前传——看的我心惊肉跳,绝对符合你的要求。
不知道你喜欢什么类型的,所以写了很多,有爱情,悬疑,剧情,文艺,战争等等。虽然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不过我都看过,呵呵,希望你看后喜欢。
Ⅳ 在<hello,树先生》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在树住院后 萍萍<何洁饰 帮树换眼布 树问什么握住她的手不放
这个电影很牛
你能问问到这一点 说明你看的挺仔细的 这是一部非常饱满的电影 有很多隐喻 呼应
最牛的是开放式结局
你问道这个问题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隐喻
先假设一个前提:就是电影中的树先生最后疯了(个人觉得没有疯),如果他疯了,那对树先生刺激最大的就是树先生父亲和哥哥的死 树先生的哥哥是被流氓罪害死的 而树先生的老爹在树先生的幻觉中是被数先生掐死的(电影没有清楚的交代树先生的老爹是怎么死的)。说明两人的死对树先生触动很大,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这个流氓罪(其本质是流氓罪出现的社会背景)。但是在树先生的幻觉或者说回忆中,维护了当时风气的父亲却是一个阴沉恐怖的形象,而因为犯罪而死的哥哥却是一直一阳光开朗的形象出现。树先生拉住萍萍的手是因为书现身年近不惑,对性正常的渴望。但是电影中这个小小的情节,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树先生对于“流氓罪”的不认同。更重要的要结合电影,是电影整体的基调对当年的社会氛围的不屑和鄙视。用这种粗俗、鄙陋的方式才能最有力的表达树先生的愤慨和整部电影的整体基调中的一部分。
整部电影很少有废话,你注意到的这个情节很不简单。要是把电影整个分析一遍,我估计我能出本书了。我再简单的给你说几个隐含的剧情吧,你会把贾樟柯惊为天人,当让整部电影改变了我对王宝强:只会演脸谱是人物(耿直的青年)的看法。
一下为我自己总结的一点点电影中的看法:电影里还有很多隐喻和隐含的剧情。
1 、电影的开始部分有一个树先生蹲在树上的镜头,而电影的后半段又有多次树先生蹲在树上和哥哥对话的桥段,这隐喻了树先生其实一直活在放荡的哥哥的影子下,这让树先生一直以为自己也是一个像哥哥一样潇洒玲珑的人。
2 、树先生眼睛被电焊灼伤了,因为没钱医治树先生的视力变的越来越差,树先生去要相亲,先在眼镜店里配眼镜,其实不是为了相亲打扮自己,而是他想通过配眼镜的方式让自己的视力恢复的更好一点。可树先生发现眼镜解决不了问题时,眼镜就没有在电影中出现。
3 、树先生疯掉之后,一共算了三次名。
( 1 )第一次,树先生吃早饭听到了救护车的声音,树先生未卜先知的知道小庄出事了。
电影前半段已经隐喻了小庄出事是必然的,小庄隐忍、压抑的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安分守己,从不抗争,即使自己的房子离煤矿很近(从树先生和小庄的听到爆竹后的反应,可以看出小庄受到煤矿作业的影响要比一般人大的多,以至于只能无奈而又从容的叹息一声 “ 矿上又放炮了 ” ),危及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小庄也没有勇气像别的村民一样去找村长摊牌,因为小庄是矿上的工人,小庄还要靠这煤矿吃饭。
小庄是树先生村里为数不多的朋友,是电影中出现的树先生的第一个寄托 —— 哥哥。所以听到救护车声,树先生理所当然的担心了小庄的安慰,推测到了小庄的意外(当年 “ 哥哥 ” 被吊死的时候一定也有救护车乱来过)。
( 2 )第二次,树先生预测到了 21 号停水。
这就更简单了,停水停电中国拆迁办的惯用伎俩。树先生一直在关注阳光新城的建设进度(直到停水时,树先生还在看着阳光新城的报道,见到素未蒙面的韩明,树先生就知道他的老板姓贾),当新城即将竣工,搬迁可以开始的时候,树先生知道煤矿老板要采取行动了,树先生只是通过二猪的嘴巴向贾老板传了个话, “21 号,你停水吧 ” 。贾老板也就将计就计,借着树先生这个大仙的嘴巴,在 21 号把水给断了。这件事中二猪和村长并不知道其中的猫腻儿,也解释了后来树先生请来何仙姑让二猪下跪的合理性。
后来在树先生臆想哥哥和嫂子在炕头上亲热着,并和自己说话时,连电也断了。树先生成了村里的钉子户,二猪把韩明带来跟树先生见面,美其名曰让树先生算一卦开业的时间。其实树先生和眼前的韩明都明白:树先生能算个屁卦啊!树先生索性说了那句 “13 月 18 号开业 ” ,韩明也维诺的应承着,并塞给了树先生一个大红包。树先生和贾老板的对话很有意思,贾老板把树先生当疯子,在树先生眼里他贾老板又何尝不是疯子啊: “ 这么糟蹋我们村,祸害我们老百姓,你丫怎么不开发开发原子弹啊,你丫有能耐上他吗月球啊 ......”
( 3 )第三次,树先生跟自己的 “ 哥哥 ” 说,小梅一定会回来。
小梅是树先生对生活仅剩的寄托,虽然他们并不相爱,虽然小梅是个聋哑人,虽然小梅沦落风尘,但是他们还没有决裂。树先生把自己最后一次预言,幻化成了自己对生活仅存的希望,树先生丢掉了工作,失去了友情,失去了亲情,眼睛瞎了,房子没了 ....
可是最后一次,树先生算错了,树先生可以合理的推算出先前几次事态的发展,这说明树先生并不是个傻子,他有生活的更好的能力和智慧。可是树先生更需要的是心灵上关怀。当一切都变的不重要了,说树先生疯掉了不如说树先生自己潜意识里选择了逃避与自己越发背离的生活。
最后树先生无奈的选择了死亡(树先被羞辱后生和忆贫的对话也隐喻了树先生会选择死亡的结局“活着没意思”!更为有趣的是这个被树先生叫做忆贫的称谓在电影中只出现了一次,他的原名叫“陈xx"这说明这个人物除了是树先生寻求出路的一个媒介也是树先生对生活小小的寄托和信仰,在树先生被羞辱时最真切帮助树先生的正是此人,也印证了这一点,所以当忆贫生活出轨并事态败露时,树先生的信仰又一次坍塌了) 最后的镜头,树先生走在公路边的高堤边上,镜头跟慢慢跟随着树先生和小梅的脚步,慢慢的走出镜头 ......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个人理解,这部电影真的很牛
细细品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