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苏州河精彩部分在多少分钟
在25分钟开始,前面25分钟只要介绍苏州河的形成和历史渊源,展示一下苏洲河的历史底蕴,全是讲解,真正精彩是205分钟开始节目表演。
B. 剧情片解读之《苏州河》主演:周迅、贾宏声、华仲凯、姚安濂
苏州河
导演: 娄烨
编剧: 娄烨
主演: 周迅 / 贾宏声 / 华仲凯 / 姚安濂 / 耐安
类型: 剧情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德国
语言: 汉语普通话
片长: 83 分钟
又名: Suzhou River
IMDb链接: tt0234837
------上海苏州河上,用摩托车替人送货地马达(贾宏声)接下送接纯真少女牡丹(周迅)的活,两人相处时,牡丹爱上马达,但就在她决定把终身托付给对方时,马达财迷心窍联合黑道朋友绑架了她,令牡丹心灰意冷跳进苏州河里。临跳前,牡丹丢下会变成美人鱼再寻马达的话。
五年后,为自己行为懊悔不迭的马达疑惑牡丹又回来了,开始四处找寻。当在某酒吧里看到扮美人鱼表演的美美(周迅)时,马达认定她就是牡丹,然而美美不过是另一个痴情女子而已。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上海的普通摄像师,以为别人摄影为生,开头是他眼里的苏州河是穿过上海的一条肮脏的河,在河的两岸发生着普通人不同的生活。
马达是一个以送货的黑道邮递员。一次,主户让他送一个小女孩牡丹(周迅饰),这样几次后,马达与牡丹熟识,并产生了爱情。但不久马达被卷入了绑架的阴谋,绑架者企图要挟牡丹的父亲,以绑架牡丹来换取钱财。而绑架者是马达的黑道朋友,他们让马达在送牡丹的路上趁机绑架牡丹,马达不愿意这样做,又迫于朋友压力,只得答应。拿到钱后,牡丹知道自己被骗,绝望之下跳入苏州河,最后一句话是,她将化为一条美人鱼,从此不见踪影。马达因参与绑架也被投入监狱。
送货员马达出于犯罪的目的接近了牡丹,但随之而来的爱情令他手足无措,爱还是不爱,他也想不清楚。在牡丹跳河的那一刹那,也许他明白了什么是爱情--至少是牡丹对他的爱情。马达在出狱后苦苦寻找牡丹,在寻找过程中马达遇上与长得酷似牡丹的美美,以及美美的男友叙述者。一番波折之后,马达终于找到了人间蒸发多年的牡丹,两人重又饮酒,最后意外地死去。这是本片的主线。
相对来说简单得多,主要通过叙述者的自白来完成。美美是世纪爱心酒吧的美人鱼,一类在酒吧的透明水柜中表演的女优。叙述者“我”认识美美之后不久,两人即开始同居。不过叙述者可能一开始并不认为这是“爱情”,从他那反应神速的一句“我们是现在分手,还是做爱之后再分手?”就可以看得出来,新同居时代,同居而已,谁会去想“爱情”这两个字?马达、牡丹死后,美美也离开了。这是影片的辅线。 牡丹是一个没有得到过什么亲情温暖的女孩子,妈妈的早逝,爸爸的荒唐,她早就习以为常,直到遇见马达,她才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当马达欺骗了她,背叛了她的爱情之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她活下去的理由,于是她才可以带着那样从容的表情跳下苏州河。即使后来他们重逢,他们也没有因为喝酒驾车而双双死去,他们还可以回到以前那样吗?答案是肯定的,一切都回不去了,而苏州河成了他们生命的终站,是开始也是结束。
牡丹和美美完全是两种人,却因为有着同样一张脸孔而结缘,家庭背景的不同造成了两人的迥异,却在爱情这一问题上有着一致性,都是想获得一份永恒的爱情,却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伤害,都逃不过爱情的追逐。马达是一开始有目的的接近牡丹,但是在所爱之人的死亡面前,他卸下了假面具,原来他对爱情也是十分执着的,他始终相信牡丹不会死,寻找成为了他活着的唯一理由。 整部电影的色调是灰色的,胶片给人一种粗糙的颗粒感,镜头一直在晃动中展开,旁白叙述更多的代替了演员的语言交流,不知道是不是属于《阿司匹林》那种的旁白电影。我猜整部片子是用8毫米或16毫米的机器拍的,所以,画面的素质似乎不能太较真,有时,镜头的运动和节奏也有一点奇怪,但即使如此,画面的震撼力,还是足够。整部电影的画面风格有一点像岩井俊但比岩井俊二更粗暴。片头一开始那条长镜头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那不是透过镜头看一条河,那是透过一条河,看一座城市,和发生在一座城市中的生死爱恨。
在影片用摄影机记录下在河面上诸多的景象,将镜头对准城市的低层,又是用非常纪实的拍法,这个段落给人以不少的期盼,然而在此段落最后,镜头落幅在水面的倒影上,这暴露了导演的意图:蒌叶并无意在这座城市里寻找一段 历史 ,一种真实,他所关心的,只是破败的城市景观下一个镜像般的爱情故事。
最后,说说两个自己感到特别震撼的镜头,一是牡丹从苏州河的桥上脱手仰面直落入江中,一是马达掀开帷幕的一角看着美美梳妆打扮足有几分钟,两个镜头都是一气呵成拍摄的,娄烨的才华明白无误地写在了这两个出手不凡的画面上。
一直相信周迅有着不俗的演技。虽然没有十分喜欢她,却因为牡丹和美美,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子而感动。那是两朵摄人心魄的花,一朵含苞透亮,清丽纯净,一朵妖娆绽放,妩媚纵情。牡丹的两只辫子,清澈的大眼睛,娇小的身子里面,藏着滚烫滚烫的爱。主动又有点的淘气的女孩,娇嗔天真,她的爱情,炙热诚恳,于是你不忍心责怪她孩子般的任性。
她在下雨的天气去找马达,湿湿的脸上有泪水,她说你是喜欢我的,委屈的腔调叫人心疼。当她得知马达为四十五万绑架自己的时候,失神的表情,心痛的表情,小周演得真好。一路狂奔,我真便宜,喊得声声入耳,撕心裂肺。红色的运动衣,球鞋,长长的辫子,凝成一个清晰的背影。马达追到苏州河边,她说,我会变成美人鱼来找你,接着竟将身子倾了下去。从此不知所踪。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美美在镜头底下,漂亮而自由。散乱的眼神,惊艳的金发,闪亮的眼影。也许她很复杂,也许她很纯粹。绿色的吊带裙子,红色的长袖外套,居然那么华丽。不化妆的脸在夜色里,有少女的气质,但是孤绝而不温柔,头发遮在脸颊上,隐约有种堕落的美。
马达来找她,给她讲牡丹的故事,而她,与牡丹一模一样。这种老套的故事谁相信,更何况是她。不过是一场眼角眉梢的误会,她还是不知不觉陷了进去。像一个诱惑的魔咒。有一天,马达说,牡丹身上绣着牡丹花,你有吗。小周笑笑地说,我怎么会有,我又不是牡丹。可是马上,小周又用低低的声音说,我也有,你信么。镜头切换,小周轻轻地问躺在身边的马达,我是你要找的牡丹吗。但是跟我们想的不一样,美美不是牡丹,马达还是去找真正的牡丹了。而且,他找到了。马达和牡丹死在苏州河边。美美从船上冲出来,很仓皇的一个转身。小周脸上的表情,那么不可思议。头发被打湿了,颊有泪水,喃喃自语,直到昨天还以为他在骗我……
一直以为没有什么牡丹。一直以为……一直以为没有那样的爱情?苏州河,他说,那是一条很脏的河。但是你从中会看到很多东西。
曾经上演过一场独角戏,持续多年的上演,自己是编辑、导演和演员。而他,只是一个形象,一个必须存在在剧目里的固定角色。
是一场规模庞大的自虐。盛放在那些枯燥而苍白的岁月里,点点滴滴的洒在贫瘠的心田,为我筑起一个堡垒来对抗整个世界。偶有甜蜜浪漫的情节突发,而大部分的时光里,我习惯了沉浸在对你的细碎 情感 里,不肯搬离。
而,终究是一场独角戏,我从未曾切实的拥有过你。没有承诺,没有永远。你是你,我是我。交集然后牵绊多年,最终,只是分开。各自继续在自己的世界里前行,无关于彼此,仅有的关联,也只关于回忆。
我不会问你愚蠢的问题。因为我知道,你不会像马达找牡丹一样的来找我。也不会和那个自始自终未曾出现在画面里,用低沉声音来讲这个故事的男子一样需要着美美一样的需要我。苏州河。一条纵横在 历史 的长河里的河。充斥着故事和垃圾。生活在河上和河边的人,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各色各样的故事,每时每刻都产出众多的垃圾。而又有多少故事可以被影象所记录,那么多的垃圾又会飘向哪里。
所有都不得而知,或者,没有人好奇于此。《苏州河》。粗糙画面,晃动不安分,如人好奇探究的眼睛。探究着别人的同时也探究着自我。是窥视的姿势,因为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是一场灰色夹杂几分昏黄的电影。我总是产生幻觉,疑问这个故事里的故事是否存在,还只是那个说话的男人的编造。即使是在电影的世界里,也应该是有着虚幻和真实的。
或者,美美一次离开后,再也没有回来。于是,他编了一个故事,说给自己听。故事里有马达,有牡丹。只是最后,他们还是蒸发消失在了故事里。
故事里的牡丹,有单纯且偏执的眼神。我并不习惯看周迅扎着两个小辫子,但是我喜欢看她拿起啤酒猛喝,边哭边说:“只有我醉了,你才会让我在这里。”
她坚定的说:“如果,我死了,我也要变成美人鱼回来找你!”然后,笑着,放开双手,如鸟般飞落入苏州河,或许真的,可以变成一条鱼,那也是一条为爱而盲的鱼。我不会问你愚蠢的问题。因为,我不会为了任何人而死。也不会变成美人鱼,回来找你。因为我知道,根本没有美人鱼。
那是关于爱情的故事。所以所有的一切便可以没有依据的有了解释。再不堪的结束都是凄美的官名。
而我导的这场戏里,并没有爱情。爱情于我们,是一件奢侈品。昂贵的连碰一下,都会划伤了手指。
我是一条盲的鱼,在自己的狭小海面翻腾,遇见你的背影,以为遭遇到了通往整个世界的路径。而到最后也只能告诉自己,我是一条,盲了的鱼……
C. 《苏州河》丨一部被禁影片的背后,依旧是谎言
这段话来自《苏州河》里“我”的独白。
爱情是什么?
根本就没有答案。
浪漫。抽象。
模糊。顿悟。
迷幻却令人着迷,明知道会痛,依旧有人愿意飞蛾扑火。
痛了之后,爱情故事还是会继续下去。
念念不忘,闭着眼睛等待下一次爱情。
前段时间朋友让我去看娄烨,说实话我并没有特别大的兴趣。
第一次接触娄烨的电影是2014年的《推拿》,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部影片对我而言其实乏善可陈,不算差,但我也一点都喜欢不上来。
自打《推拿》之后,这还是首次接触娄烨的电影。
我知道他的镜头喜欢晃,但没想到这么晃。开头三分钟关于苏州河的空镜头就让我产生了排斥。
直到电影结束,我才发现原来这三分钟的空镜头实乃全片的点睛之笔。
何为点睛之笔?
一来,三分钟的空镜头诠释了整部影片的基调,灰暗颓败的色调,粗糙的颗粒感画面,以及摇晃的镜头感;
二来,漂浮不定的画面也奠定了这是一部梦呓般的影片,它像是一部“我”的自叙,却游离于“我”之外的话题。
娄烨自始至终没有脱离寻常百姓的爱情故事,他在讲述大家都不愿意面对和承认的爱情,那些海枯石烂海誓山盟的爱情观根本不存在。
所以我们看到美美最后看到死去的牡丹和马达,她痛苦地说:我原来一直以为他是在骗我的。
关于爱情这个操蛋的名词,是电影里经久不衰的话题。但能把故事正儿八经地能说好的,只是少数罢了。
然后她离开了这座城市,离开了苏州河,离开了摄像师“我”。
在她的世界里,根本不存在可以为对方去死的爱情,更别提如牡丹和马达那样的痴恋。
当“我”在闹分手说出“我们是现在分手?还是做爱以后?”的时候,美美就已经对这段爱情产生了彻底的怀疑。
而不单单美美知道“我”在撒谎,其实《苏州河》全片都仿佛像是一个谎言。
影片是主观镜头,旁白也是主观言辞。我甚至感觉的到摄像师口气里那种对世俗的厌恶,对人性的嫉恨。
其实我们可以站在影片摄像师的角度去看待这部电影,假如拿着摄像师的那个人是我们自己,那马达是谁?
马达,其实就是摄像师本人自己,只不过他用自己的镜头去还原了自己的故事罢了。
所以我们看到,在很多摄像师“我”的镜头里,都缥缈而摇晃,像梦呓中的一样:第一次接活,世纪开心馆的酒吧老板所说的话没有一句是完整清晰的;苏州河上的船夫看到坐在河边的美人鱼。
而美美、牡丹,更像是摄像师臆想中的人物。也许美美是真实,也许牡丹是真实的,也许她们是同一个人,只不过摄像师舍不得单纯的牡丹死去,宁愿与其一起去死;他也舍不得美美伤心,所以让她离开消失。
爱情里,总有那么段时间像牡丹那样爱的单纯而偏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像美美一样接受现实,理智而决绝。
马达和牡丹,摄像师“我”和美美。
一段是理想中的爱情;一段是现实中的爱情。
理想中的爱情,可以为对方赴汤蹈火,忠贞不渝,甚至可以一起殉葬;而现实中的爱情,却是质疑,猜忌和谎言。
其实不太想去谈论影片的爱情观,因为总觉得娄烨镜头下的爱情像毒药一样让人释然不了,最直接的反应是对爱情产生心理的排斥。
法国诗人兰波说过:我是我,但我是另一个我。
恋人之间亦如是。一个是灵魂,一个是现实,彼此缺少了对方,在这世界上都是最孤独的人。
马达,最终选择了死去,和牡丹相遇。
你一定在嘈杂的社会舆论中,总能看到爱情里的伤害,家庭里的纠葛。
听多了,看多了,你还相信爱情吗?
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
作为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他始终固执地立足在小众视野内的情节故事。当许多导演已经开始往赚钱的商业片转型时,他依旧还在拍摄《浮城谜事》《推拿》之类的文艺影片,惨淡的票房不言而喻。
娄烨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导演,他的电影主题永远是情和欲。痴迷于他的人,为之疯狂;厌恶的人也对其文艺腔调嗤之以鼻。
而这样的导演注定是悲情的,在国情体制下戴着脚镣跳舞。
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数面临无法过审的命运,他只能选择铤而走险,带着不被许可的作品走向国际舞台,接着国内被禁。
娄烨出品,必属禁片。
这是褒奖,还是无奈?
这就是苏州河。
娄烨镜头下的整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