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百科 > 萨达姆女战俘的电影

萨达姆女战俘的电影

发布时间:2024-06-22 05:19:57

① 求一部伊拉克战争的电影,名字忘了

《夺金三王》

本片的故事其实从波斯湾战争结束才开始。四名美军因为从伊拉克战俘的屁眼中发现了一张萨达姆秘密碉堡的地图,决定偷偷到碉堡夺取一批抢夺自科威特的黄金,只要此举得手,退伍回国就可以高枕无忧。他们本来以为此行轻而易举,不料各种意外接踵而至。

本片用玩笑嘲讽的口吻和夺宝冒险动作片的包装来检讨波斯湾战争,把好莱坞主流片拍出了另类趣味。本片对美伊双方在这场战争所扮演的角色作了相当深入而有趣的分析和批判,四名主角的个性亦塑造得鲜明有趣。在镜头和音响处理上本片还有一大特色,便是将“子弹穿肠过”的威力十分形象化地呈现在银幕上。
这个故事原可拍成主题严肃的战争冒险片,但导演戴维罗素坚持自己的独到见解,以不露痕迹的高明手法,让观众看不到沉重使命,反倒是运用大量动作场悔敬面、尖锐的嘲讽笑点、夸张的桥段,创造出一种属于新世代的动作喜剧。罗素的剧本很不平凡,他藉由四人至陌生国家作战,历经深入沙漠寻宝的冒险过程,才让他们了解到每只枪管的背后都存在另一个人的生命,进而尊重这场战争对当地人民的意义。戴维的故事透过这四个人的观点,粉碎美军的战争的态度,并阐述了他们在旅程中,对战争的崇高使命由忽略转为了解的过程。
导演表示,片中的大部份情节几乎都是真实故事改编,海珊从科亏特手中偷得黄金一事也非捏造。他认为这会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背景,让这些在战场上没机会表现的军人,自辟战场,只为寻宝回家过好日子。同时发展出令人省思、娱乐效果并重,剧情十足的动作战争片。

《锅盖头》

讲述的是一场没机会开枪的战争,主角和队友们始终找不到一个能够射击的目标,于是,战场这种适宜大肆宣泄荷尔蒙的场合,变成了强制禁欲的修道院。片子的气氛可想而知,正如伊拉克人焚烧油井燃起的漫天黑烟一般,压抑、沉重、枯燥。不过,这一切的背后,战争的残酷仍旧可见。士兵们不期然地闯进一条高速公路,棚返路面上寂静无人,但堆满了汽车残骸。士兵们漫步其间,好像撞进一个荒唐的地狱。说地狱,因为那里显然经历了猛烈的炮火袭击;说荒唐,因为那里太安静了,看起来就像一个远古战争的化石场。

如果给第一次海湾战争找一个象征物,大概没有比这条公路更合适的了。

现实中,它就是著名的“死亡之路”,即连接科威特城和巴士拉的80号公路。1991年2月26日至27日夜间,美军从空中和地面对沿着这条公路撤退的伊拉克车队进行了猛烈的轰炸。轰炸的结果,便如《锅盖头》中陆战队员所见,把这条公路变成了人间地狱。轰炸造成的伤亡数字,至今仍众说纷纭,从数百到十万,都有人主张。

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战场正是如此———交战的双方很少能面对对方,一方的攻击全靠远程火力甚至精确制导火力来解决,另一方处处被动挨打;一方尽力避免伤亡,另一方上天入地也无处逃生;最终,一方以阵亡126人的代价结束战斗,另一方的伤亡数字,大概永远都无人知晓。战场外的善恶,历史自有公论;战场上的情形,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战争方式的演变会改变许多东西,改变的关键则在于距离。无人机、巡航导弹、精确制导炸弹,以及卫星电视、网络,这些都是战争中利用距离的手段。距离给士兵们带来安全,也给旁观者带来安慰,当然,只是漠然和错觉式的安慰。两次海湾战争中,高科技手段的使用,似乎降低了战争的残酷程度,至少,公众所能见到的残酷程度被降低了。特别是第二次海湾战争,几乎是一场全程电视直播的战役,电视这边,观众看见美国大兵散步或者飙车一般地攻城略地,一切都是如此真实,一切又都如此虚假。战争仍旧残酷,只不过你不大看得到罢了。

《拆弹部队》

电影的主角是个有些疯狂的家伙。本来,拆弹部队配备有机器人,虽然不是所有场合都好用,但好歹能创造出一些安全距离,而这个家伙从来不屑于使用机器人,每次都是亲自上阵的。

拆弹是一个很特殊的工作,碧和慎既需要技术,也需要赌运。即便能够辨清每一个起爆器的走线,你也不能保证周围没有窥伺的敌人正在按下按钮。电影里,主角每一次都能够从鬼门关全身而退,现实中,我记得早先看过一则新闻,称英军在阿富汗的头号拆弹手不幸殉职,三百次以上的成功记录戛然而止,在他之前,排位第二的家伙早已罹难。

全身而退也不是没有代价的。电影为主角塑造了一种深不可测的心理,虽然这是好莱坞战争片的惯常手法,但此时此人的心理状态,已经全无———譬如,《战争启示录》中库尔兹上校那种残酷的崇高感。拆弹手的心理,只是让人觉得悲凉、苦涩、无可奈何。战争形式的改变,早晚也会影响到人心。

埋设炸弹与拆除炸弹,这场博弈,已经不是典型的战场行为。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前,经常需要拆弹部队的地方,是巴以和北爱尔兰。在那里,“占领者”,他们的敌人,还有中立的人民,都紧密地缠绕在一起。炸弹会造成不分敌我的杀伤,而爆炸产生的影响,则波及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这已经不再是军事斗争,而是事关政治、文化、心理的全面战争。海湾战争之后,伊拉克的状况也正是如此。在这种战争中,没有比直面炸弹更短的距离了,因此,这大概最适宜用来象征美国在后海湾战争时期的处境。

从沙漠风暴到如今,从《锅盖头》到《拆弹部队》,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循环:当时以为能够遥遥操纵来解决的问题,最终发现,还是得直接面对。

而在今天,他们要从那里撤出了。

② 求现代战争电影

绝对反映1990年以后的现代战争题材电影!!!

深入敌后
剧情介绍:
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的战争片,年轻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克里斯和同伴迈克驾机飞越波斯尼亚上空,按惯例进行地面拍照时,他们的飞机突然被不明身份的武装力量击落,正在克里斯发出呼救信号时,迈克被杀害了。克里斯在陌生的土地上逃亡,努力向拯救地靠近。路上,他无意中发现了大片的墓地。他意识到自己和迈克在飞机上一定无意中拍到了什么秘密,这也是他们被击落、迈克被谋杀的真正原因.....

深入敌后II:邪恶轴心
剧情介绍:
一组在朝鲜执行绝密任务的海豹突击队员,他们计划摧毁一处导弹发射场,避免可能的核打击。但是任务意外流产,四个队员发现自己陷入敌后绝境,为了逃出生天,他们不得不打败威胁到他们生命,他们的同盟国和整个世界的邪恶份子。

太阳之泪
剧情介绍:
美国海军下属“海豹”特种突击队接到命令:去非洲的丛林地带营救一位支援当地医护工作的美国医生莱娜(莫妮卡·贝鲁奇饰),突击队队长沃特斯(布鲁斯·威利饰)亲自率领一个小分队前去执行这个任务。
海豹小分队很快在非洲丛林腹地找到了正在为当地难民们提供紧急医疗服务的莱娜医生,就在突击队员们按照命令营救她回国时,莱娜医生却坚持要把她照看下的70位难民一起带出边境,否则她誓死也不会离开这里。
在这个叛军盘踞、且充满着种种未知危险的原始丛林中,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危险,看着坚定地选择了和自己的病人生死与共的女医生,沃特斯队长该如何抉择?

锅盖头
剧情介绍:
在美国,“锅盖头”(jarhead)这一称呼经常被用于称呼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每个新兵入伍后,都会迅速被理成这种发型。本片改编自安东尼·斯沃福德的海湾战争回忆录,以死亡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身手不凡的狙击兵在海湾战争中的经历。
影片根据安东尼·斯沃福德两年前最畅销的海湾战争回忆录改编而来,通过一个有幸平安地从海湾战场上归来的陆战队士兵之口讲述了美军作为多国部队的主体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遭遇和所见所闻。

美国战士
剧情介绍:
2004年4月是美军伤亡最大的一个月,士兵巡逻时经常会被武装分子袭击,其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了爆炸装置、步枪、肩抗火箭筒等,影片以一队很倒霉的巡逻士兵的一天为故事情节,在一次例行巡逻任务中,遭受伏击的士兵被迫将平常训练技巧搬上战场,然而意志坚定又占尽地理优势的阿拉伯游击队与他们展开殊死搏斗,在巴格达不同地点从早上6:00一直苦战到晚上6:00,两次弹药耗尽,生命岌岌可危……

三个好汉
剧情介绍:
海湾战争结束了,三个士兵盘算回家发财去。准尉阿奇.盖茨还有两周时间就要退役;军士特洛伊.巴洛刚做父亲;他们的头儿埃尔金则正从底特律去休他的四个月的假期。 三个士兵受命去夺回被萨达姆.侯塞因从科威特窃取的大量黄金,而且不能惹任何麻烦。在他们去执行任务的途中,目睹了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
布什总统怂恿伊拉克市民去推翻萨达姆,并保证美国政府将大力提供支持,但当有人真的行动起来时,等待他们的只有无助的死亡。 面对伊拉克所发生的的真实的一切,他们面临了一场人性的挑战,士兵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究竟是谁?正在做什么?

火线勇气
剧情介绍:
在波斯湾战争的夜袭行动中误击已方坦克的装甲部队指挥官纳森尼尔.沙林上校,在美国军方刻意掩盖丑闻的情况下调回华盛顿,担任授动部门的闲职。他奉命审核女上尉凯伦.华登的授动案,不料在调查过程中却发现几名不同身份的军人对华登因公殉职的真相人言人殊。
到底她是具有无畏勇气的英雄还是懦夫呢?沙林本人对同僚之死的内咎心理仍未稍减,却又受到新闻记者对误击真相穷追不舍,在心力交瘁之下,他决定不顾一切追寻军人的荣誉。

黑鹰计划
剧情介绍:
1993年10月3日,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街头。
由美国陆军三角洲部队和游骑兵部队的120名特种精英组成的特别行动小组受命深入摩加迪沙完成双重使命:为当地群众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同时捉拿索马里军事政府的两名高级将领。
意外发生了,由于准备不足和情报错误,美军陷入了包围。更遭的是,两架运送美军的黑鹰直升机被索马里军队击落,其中一架黑鹰上的全部官兵当场死亡,另一架黑鹰的驾驶员陷入索马里军队控制区。被隔绝在摩加迪沙街头的美军一方面焦急地等待救援部队,一方面又要想办法解救黑鹰上的队友。
黑夜渐渐降临。在充满敌意的城市中,这一小队美军仿佛风雨飘摇中的孤舟,随时会遭遇灭顶之灾。他们与索马里军队发生了激战,结果美军有18人阵亡,73人受伤,索马里军队有上百人阵亡。一场原本计划1小时完成的突击行动,变成了15小时的漫长煎熬。
经验丰富的三角洲部队老兵和年轻的游骑兵部队官兵在并肩作战的过程中,弥补了彼此之间的隔阂,领悟到战友之间生死之交的兄弟情谊,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③ 拯救女兵林奇的简介

7月9日,《华盛顿时报》和《纽约时报》提前披露了这份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
“女英雄”其实未发一枪.
在伊拉克战争中,19岁的美国女兵杰卡西.林奇的英勇表现一直是美国媒体津津乐道的内容。她的遭遇曾碰裤槐被渲染为美军在伊战中遇到的最惨烈的一幕:林奇在部队遭遇伏击后顽强抵抗,直到打完了两支左轮手枪中的所有子弹,继续遭遇枪伤和刀伤,才成为伊军俘虏。而此后美军特种部队从伊拉克医院里救出林奇的抢险场面,更是堪比好莱坞大片的精彩情节.
然而,美国陆军教练和教务指挥部在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后,完成了一份长达15页的调查报告。据《华盛顿时报》和《纽约时报》提前披露的内容,该报告称,林奇与另外一名女兵皮斯特瓦在此役中受伤是因为一起车祸.
作品思想
2003年3月21日凌晨1时(当地时间20日晚20时),在对巴格达首轮空中打击15小时之后,美国陆军第3机步师开始向伊拉克境内炮击。随即,该师的主战坦克和步战车,在攻击直升机的空中支援下,从科伊边境快速北进。地面战斗未遭遇伊军大规模抵抗,两天后即挺进至幼发拉底河畔的战略重镇纳西里耶。一旦越过这道天险,250公里之外的巴格达指日可下。
此时此地,风头正劲的山姆大叔忽然趔趄起来。据凤凰卫视报道说:美军分辨伊军和平民的办法,就是看对方是否穿军装或拿着武器。所以,伊拉克正规军士兵往往把武器藏起来并脱下军装,以避免和美军正面接触。当美军离开之后,这些伪装成平民的伊拉克士兵,又拿起武器袭击美军的补给部队。3月22日,美机步3师第507机修连在赶往大部队途中,拐错弯走向了纳西里耶。不少穿着便服的伊拉克军人,把AK-47冲锋枪和迫击炮藏在衣服里,开着货车追赶这支机修连队。近战中,12名美军官兵或被毙伤,或被俘获。在被俘人员中,一等兵杰希卡.林奇很快成为举世瞩目的神话主角。
19岁的林奇是一位金发碧眼的漂亮姑娘,穿上戎装的她身材修长,笑脸可人。林奇来自西弗吉尼亚州巴勒斯汀镇,这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区。也许正是因为乡风纯朴的缘故,林奇看上去清秀腼腆,十分惹人怜爱。一时间,林奇成为美国媒体的追捧焦点。她的各种照片纷纷登在报刊的显著位置,她的命运让美国人焦虑不安,并很可能爆发为更大规模的社会骚动。白宫敏感地认识到,这种情绪正使它面临严重威胁。
事实上,在林奇获救前,美军统计有14名士兵失踪,7人被俘虏。2003年3月23日星期天,阿拉伯半岛电视台播放了在纳西里耶被俘的5名美国战俘图像,使全球观众为之屏息。电视同时播放了4具美军尸体,其中2具尸体前额中弹,有一具尸体两眼之间爆裂开花。同一天时间里,美国人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友军造成伤亡的报道,看到机修连遭到埋伏的报道,又看到美军战俘的报道。这一天是伊拉克战争打响以来,最令人沮丧的一天。
于是,继3月20日、21日全美反战大游行之后,3月23日,纽约街头又出现反战示威传单,强烈抨击布什政府的帝国主义行径,谴责出兵伊拉克的真实目的不是为了人权而是为了石油。3月28日, 纽约的反战人士阻挡了第五大道,200人由于在洛克菲勒中心外躺在地上阻碍交通而被逮捕。据不完全统计,开战8天以来,全美有超过2000名反战示威人士被捕。
当布什知道有美军士兵被俘虏的消息后,情绪到了最低落的时期。他不仅要面对国际社会的压力,还要忍受国内持批评意见人士的质问。据白宫工作人员透露,那几天,布什常常一个人坐在电视机前,关注来自各方媒体的消息。为扭转不利局面,白宫立即做出反应,全面启动战时应急机制。一方面,当CBS首先在美国境内转播美军战俘录像之后,五角大楼马上要求CNN等电视网不得播放这一录像带。另一方面,在半岛电视台播出美军战俘画面的同一天,美国军方突然通知媒介将直播乌姆盖斯尔的战事。从前线传回的画面上,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人们惊叹现代科技让战争变得如此透明。但是纯闹,这并不能让美国民众忘掉他们心中的痛:漂亮宝贝林奇。
美国一家地方媒体《官方信使报》这样分析:“当伊拉克战争陷入僵局时,拯救林奇势在必行。美国人渴望福音,营救林奇脱险将鼓舞这个国家的士气。”于是,秘密拯救战俘计划,在美军中央司令部悄悄出台。
当地时间2003年4月1日午夜,美军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分乘直升机和装甲战车,在夜幕的掩蔽下直扑纳西里耶的萨达姆医院笑友。有关这次行动的报道版本很多,其中以CNN的文稿较为原始:
“据消息来源说,经过训练的特工用隐藏式摄像机,拍下医院图像,包括林奇所在病房的位置和突击队员的必由通道。摄像器材由国防部情报局提供,录像情报对这次营救行动极为关键。军方人士表示,录像证实了其他来源情报的可靠性,从而决定将营救计划付诸实施。其他情报来源之一是,一名伊拉克人向美军报告说,林奇被关在这家医院。但这个消息没有得到情报部门的有效证实。还有两名伊军战俘说,林奇受了伤,仍然活着,但不清楚她的确切位置。情报经多方印证后,营救行动着手展开。突击队员们摩拳擦掌,斗志昂扬。他们仅仅凭借对录像资料的分析,便投入了战斗。海豹突击队负责主攻,冲进医院救人,而陆军突击队则负责外围警戒。在附近区域,海军的佯攻行动扰乱了敌方视线,空军提供的直升机将林奇迅速转移。”
随即,美军中央司令部发言人向世界宣布,突击队成功解救了女兵林奇。在现场提供的录像画面上,透过夜视仪拍摄的图像泛着蓝幽幽的光泽。医院里有一些当地的成人和儿童,面对这些从天而降的突袭奇兵,似乎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讶。担架上的林奇只现出朦胧的轮廓,整个行动短促并略显寻常。
但是,随后发布的彩色照片却具有了某种经典意味。一队美军官兵从运输机的后舱门走下,担架上的林奇在绿色军毯下安静地躺着,神色凝重的战友默默向她致意。对角线构图、深色的背景、迷离的景深,烘托出古典主义艺术的崇高气氛(见新华网2003年4月3日新闻中心图片)。
毋庸讳言,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泛美神话!当天下午,布什总统在白宫接听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电话报告,一扫连日愁云:“真是太棒了!”然而就在此刻,正热烈讨论拯救行动的互联网上,首次冷静地出现了一个词:宣传(propaganda)。一位网名叫做“欧洲老客”的德国人,在BBS上冷眼旁观:“事实上,杰希(林奇名字的昵称)是一位19岁的漂亮女孩,她的失踪,使她成为美国政府正面宣传(positive propaganda)的工具。拯救杰希,实际上是为了转运而已。”
尽管白宫和五角大楼都在极力回避含有负面寓意的“宣传”一词,但是营救行动的成功,无论在外宣还是内宣方面,都达到了军方的预期效果。首先,军方向国际社会展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树立起尊重每一位士兵生命的仁慈形象。其次,激发了国内不少人宗教般的爱国热诚,也暂时封住了反对派人物的嘴。此后一段时间,全美境内未再发生大规模示威抗议活动,民间舆论也有了很大改变。弗罗里达州一家名为“百万美国人”的网站,在网上征集到54600余张签名卡片,向林奇表示慰问和祝福。贺卡上写着:“感激你杰希卡,亲爱的一等兵林奇。你在伊拉克的无私服务赢得了所有美国人的感戴,你是真正的美国英雄……你和军中的兄弟姐妹,将感召我们全体。”在其他一些网站的BBS上,也不断出现这样的赞扬之辞:
“我们大家为林奇获救而自豪,而幸福,她是一名英雄!简直难以想象她所经受的恐怖,不管怎样,林奇证明了她的坚毅果敢。”
“刚刚看到消息,林奇身上负有枪伤和各种损伤,头部、臂膀、脊背、双腿、双脚、膝盖都有伤。真高兴她仍然活着,祝福林奇早日痊愈。上帝保佑你们,为美国与自由而战的联军士兵。祈盼你们早归家园,你们都是英雄!”
“现在,林奇不仅是巾帼英雄的象征,也是所有美国战士的象征。她的家庭并不富裕,没有能力让成年子女继续升学。然而,她的家庭勤奋工作,挚信圣主,道德无瑕。林奇兄妹3人参军入伍的事实,证明林奇父母品德高洁,并将这种品质传递给孩子们。我不仅为林奇、更为她的全家感到自豪,他们是美国脊梁的象征,尽管会受伤,但永远不会折断;他们是千千万万个美国家庭的杰出代表。我为我们的军队而自豪,为以德育人的父母们而自豪,为自己是一名美国公民而自豪。我将和你们站在一起。”
911事件后,纽约世贸废墟上的一面美国国旗,曾让美国人的爱国主义情绪空前高涨。一年前的伊拉克战争,白宫也曾面临国内民众的反战危机。但是,五角大楼成功地掌控媒体口径,针对美国民众的文化心理进行宣传策划,借助爱国主义迅速化解社会矛盾。事实上,美国人历来很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将国家精神视为国内各阶层的粘合剂。“林奇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但这里面有许多东西,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和自省
杰西卡·林奇,这是一个或许将被载入史册的美国大兵的名字,因为在她身上演绎了太多的传奇故事。从阵亡的消息传出,到仍然活着的希望被点燃,从海豹突击队教科书般的解救,到伊拉克医生的出现,关于她的一举一动莫不牵动着美国民众乃至全世界的神经。近日,美军公布了调查真相,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我们不禁要问,这是媒体渴望看到事件结果而编造谎言?还是媒体伦为了美国政府的工具?
调查结果展示给人们完全不同于新闻报道的场景:
3月23日,大批美军从纳西里耶向巴格达行进,在600辆车组成的车队最后,就是林奇所在的第507机修连的18辆车。他们的任务是协助第三步兵师。但由于他们的车多是重型卡车,速度很慢,沿途还要不断停下来修理抛锚汽车,所以没过多久,507机修连就被先头部队落下了一大段距离。
开始,他们还跟先头部队保持无线电联系,后来,无线电联络的信号越来越弱,再后来电池用完了,跟先头部队的联络彻底中断。更要命的是上尉特洛伊.金不知什么原因指错了方向,这18辆车的车队在茫茫沙漠中走迷了路。他们连续行进了60多个小时,因为急于追赶先头部队,中途没有睡觉和休息,十分疲惫,这时他们发现其中一辆车的汽油也用完了。然而,更大的危险还在后面:他们已经误打误撞地走进了伊军的埋伏。
遭遇到伊军伏击后,第507机修连车队立刻陷入了慌乱,率领这支车队的军士长罗伯特.道迪和林奇同在一辆“捍马”车上,司机是林奇的好朋友、同一连队的女兵洛里.安.皮斯特瓦,车上还有另外两名男兵。道迪试图重整队伍以便迅速撤退,于是示意皮斯特瓦停车,不料车刚停下来,就被敌方射出的一枚炮弹击中,罗伯特.道迪当场丧生。炮火使皮斯特瓦失去了对车辆的控制,“捍马”以每小时72公里的速度撞到了一辆已经无法动弹的牵引拖车上,后座的两个男兵当场死亡,林奇和皮斯特瓦也身受重伤。
双方交火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本来就缺少实战经验的机修连很多人的武器因为没有适当保养而出了故障,再加上疲劳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伊拉克军队在交火中占了上风。507机修连的33人中有10人当场死亡,包括林奇在内的7人被俘,只有16名士兵突出围圈。
后来,23岁的皮斯特瓦因车祸中受重伤死在纳西里耶一家医院内,成为整场伊拉克战争中丧生的惟一一名美国女兵,也使这次伏击中死亡的美军士兵达到11人。而“一等兵皮斯特瓦遭伊军射杀”的说法不过是谣传。林奇则被伊拉克人从“捍马”车的残骸中救出,并送到医院治疗。五角大楼人士承认:“林奇之所以能够活下来,主要应归功于伊拉克人提供的治疗。”
这次伏击后,507机修连部分士兵的尸体以及被俘获士兵受审的画面出现在伊拉克电视台上。而林奇不在其中,她因而被怀疑成为战争中第一个阵亡的美国女兵。
4月2日,美军中央司令部布鲁克斯准将称:“美国海豹突击队和特别救援小组采取联合行动,4月1日深夜成功突袭了纳西里耶附近的萨达姆医院,救出了10天前被俘的杰西卡.林奇。”战时摄影队甚至记录下了林奇被救的全部经过。消息传出,林奇在西弗吉尼亚州的父母欣喜若狂,美军士气也为之一振,连纽约道.琼斯指数也随之上涨。
19岁的林奇成为美国的女英雄,并引发了好莱坞争抢该素材准备拍摄一部《拯救女兵林奇》大片的热潮。还有多所美国大学表示愿意给林奇提供奖学金,助她实现上大学的梦想。
4月4日,美国著名大报《华盛顿邮报》最早报道了林奇身负重伤仍然顽强抵抗的故事。文章仔细描述了林奇被俘的过程,称林奇虽身负多处枪伤仍继续向伊军开火,直到弹药用光。一名军官还称“当时她打算奋战至死,宁可战死也不愿被生擒”。当伊军围上前来,她还遭到利刃刺伤。此外,她多处身体骨折,被伊拉克人虐待。这一报道被许多媒体纷纷转载。
然而,也有人怀疑林奇故事的真实性。英国广播公司(BBC)一记者首先指出,美军大张旗鼓营救林奇根本没有必要,因为那里根据没有如何抵抗,美国人在用谎言制造一个史诗般的新闻。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记者随后重返纳西里耶采访调查,得出的结论大体相似。随着美国陆军开始调查这一事件,《华盛顿邮报》承认,他们之前关于林奇报道有不实之处。
围绕林奇事件,质疑者的疑问主要集中在几方面:林奇真的“奋勇杀敌”了吗?伊军真虐待她了吗?美军突击队的拯救行动有无必要?全程录像是否精心策划的作秀?
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林奇事件中存在谎言,是谁制造了这谎言?美国军方还是美国媒体?有人指出,整个事件看上去像个精心策划的宣传行动,而从中受益最大的显然是美国军方—一个19岁的美国女英雄形象,一次好莱坞大片般激动人心的拯救行动,鼓舞了士气,也一举帮军方摆脱了当时因战局推进不利而陷入的被动舆论环境。
据《华盛顿时报》和《纽约时报》提前披露的情况,将于今天公布的调查报告仅涉及林奇所在连队遭伊军伏击的情况,而不涉及林奇事件存疑的其它方面。所以,林奇事件的全部真相仍是个谜。主人公林奇本是最有发言权的人物,但她至今保持沉默,没有发表任何言论。
林奇在车祸中多处骨折,经过手术后现正在复原。
【中文名】拯救女兵林奇
【英文名】Saving Jessica Lynch
【导演】Peter Markle 比特马克
【国家】美国

阅读全文

与萨达姆女战俘的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