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电影的来历是什么
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的产生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的快门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根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 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生物学家马莱从这里得到启迪。他试图用照片来研究动物的动作形态。当然,首先得解决连续摄影的方法问题,因为麦布里奇的那种摄影方式太麻烦了,不够实用。马莱是个聪明人,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在1888年制造出一种轻便的“固定底片连续摄影机”,这就是现代摄影机的鼻祖了。从此之后,许多发明家将眼光投向了电影摄影机的研制上。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 当然,19世纪末电影的诞生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产物,在电影诞生之前,许多发明家已经为电影的诞生做过艰苦的工作和基础性的贡献。除上面所提到的科学发明家外,还有许多,如美国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等。而斯坦福与科恩的打赌事件如同使这些科学技术糅合在一起发生巨变的催化剂,迅速导致了电影综合技术的出现和产生,使电影这门伟大的艺术叩响了20世纪的大门。 传入中国的过程 有人认为,如果要谈电影,就要上溯到我国汉代出现的灯影戏及之后出现的皮影戏。但是,真正有意义的电影,不是发明自中国,而是科技发达的近代欧洲。1895年12月28日,法国卢米尔兄弟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咖啡馆放映成功之后,正式标志着电影时代的来临。 既然中国与电影的发明无缘,那中国电影发展就由电影放映开始。1896年,卢米尔兄弟雇用了二十个助手前往五大洲去放映电影。就是这样,电影这种拥有艺术和商品双重价值的文化产品,在西方商人扩大市场商业策略推动下,传入了中国。随后,很多欧美商人见中国的放映业有利可图,纷纷来华投资。他们经营放映业,修建及发展连锁式影院,甚至在中国建立电影企业,摄制影片。 中国电影百年历史 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1896年8月11日法国商人在上海徐园“又一村”茶楼内放映的“西洋影戏”。 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中国第一座电影院——1907年第一座电影院平安电影公司在北京长安街建成,由外商经营。 《定军山》片断 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公司——1909年美国人布拉斯基久慕上海这块生财富地,不远万里来到上海香港路创办亚细亚影戏公司。这是中国土地上的第一家影片摄制公司。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由郑正秋、张石川导演的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此片是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开张后的第一部作品,首开家庭伦理剧之先河。 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1921年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拍摄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 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1922年1月由顾肯夫、陆洁创办的中国第一本电影刊物《影戏杂志》。 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1922年3月郑正秋、张石川等人创立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担任校长,培养电影人才。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电影剧本——1924年,洪深创作的《申屠氏》在《东方杂志》发表。 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1930年12月3日联华公司出品的影片《野草鲜花》上映,该片以蜡盘配音的方法配制了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寻兄词》。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 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铁扇公主》完成,公映后受到好评。 中国美术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影片——1956年木偶片《神笔》获第八届国际儿童影片节儿童娱乐片一等奖。 中国第一部剪纸片——1958年万古蟾导演我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为美术影片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电影——1962年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故事影片《魔术师的奇遇》。
满意请采纳
㈡ “影”的主笔是什么
老谋子是摄影师出身,摄影要素有用光、色彩、构图、运动, 他对色彩最是敏感。
斯皮尔伯格说:“我不懂中文,但通过色彩,我看懂了张艺谋的《英雄》。”
从明亮鲜艳的《红高粱》到黑白水墨的《影》,色彩,成为他电影的第一性,是造型,是情绪,是象征。既成为美学,也饱受争议。
张艺谋的调色盘
在他的电影里,红色最醒目,如图腾一般镶嵌存在。
“秦晋两地即陕西和山西在办很多事情时都会使用红颜色。他们那种风俗习惯影响了我,使我对红颜色有一种偏爱,然后我又反过来去表现这种红颜色。”
《红高粱》里的“红” 《红高粱》里的“红”
《红高粱》的红色被他用到极致。
红盖头、红轿子、红衣鞋、红高粱酒、红日和红血泊,浓郁饱满的红色先是带来酣畅淋漓的野性美,最后又倾泻而出全染了悲壮。
《菊豆》就在染坊里做文章。天青和菊豆偷情,红染布上下翻飞,禁忌情欲全然释放。
最后天青儿子天白弑父,红染布再次坠入染池,红色的标识意义从欲望沦为了死亡。
《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红灯笼是叙事的“麦高芬”,用点灯、灭灯、封灯,推进故事。在封闭的灰黑宅院和在禁锢的封建礼教中,红灯笼指向了女人、身份和权力。
《黄土地》的黄是张艺谋参与电影的初始原色。在他的色谱里,总喜欢将红黄相结合,就如同他老家陕西那黄中透红的高坡土质。
《菊豆》里的红布就和黄布一道被高高晒起,又一道被全部烧尽,点明温暖和激烈。
而巩俐一开始身着的那套黄衣裳,指向了肉身裸露和情色诱惑。
张曼玉和章子怡在《英雄》里的胡杨林里对决,飘洒的金黄树叶和两人身着的红衣在刀光剑影中尽显潇洒和凉意。
《满城尽带黄金甲》里的皇袍凤袍金得发亮,菊花被赋予反抗意象。政变失败,黄色就被血色染了红。
蓝绿色在《十面埋伏》里成为人物服装的主色。
翠绿竹林中,章子怡身着绿色长袍和斗篷,十分亮眼。两个捕快,刘德华一身墨绿,金城武一身蓝紫,各自沉稳有心计。
《金陵十三钗》教堂里的那束蓝光是全片的主色调,学生们也身穿灰蓝色衣裳,加重了战争时期的肃穆和沉重感。
赤橙黄绿青蓝紫,张艺谋的电影图谱从早期明亮的单一色块到《英雄》开始做混合。
《英雄》以红绿蓝白黑五色做叙事区分;《三枪拍案惊奇》尽管俗艳,一人一色;
《金陵十三钗》的一块彩色玻璃牵引出一场女性悲剧,倪妮一身祖母绿成抢眼异色,而一出“秦淮景”,各色旗袍成群混搭。
就算《长城》还是采用了好莱坞大片惯用的橙青色色调,老谋子还是会用五色军装、皇袍、绿兽去镌刻上自己的色彩印记。
《山楂树之恋》《归来》《影》,老谋子也渐渐放下对鲜艳颜色的过度迷恋,向灰白的浅色调靠拢。
《山楂树之恋》和《归来》都发生在70年代,那是蓝白灰和绿军装的时代,电影色调朴素淡雅,彩色不能再喧宾夺主。
《山楂树之恋》的“素” 《山楂树之恋》的“素”
新片《影》,是一出置景于水墨画里的舞台戏剧,偏向黑白的画风是张艺谋全新的美学选择。
“疯狂”的色彩
为了这些颜色,张艺谋和他的团队可以用尽招数。
《菊豆》出现的染布颜色有红黄、粉绿,蓝黄等,美术组特意做了色谱去跟随故事的推进,每天挂上不同颜色的染布做选择。
《英雄》里的书法馆,是先给打上底色,再用红鞋油涂抹、打蜡,最后用砂纸反复打磨,费尽功夫。
服装指导和田惠美为 《英雄》实验各种面料的染色法,她每天泡在染坊,目的是要染出54种不同的红色。
《英雄》张曼玉和章子怡在黄树林决斗的戏美到令人窒息,但在拍摄时,由于不能摘掉取景地树上的叶子,张艺谋只能出奇招,发动老乡捡拾树叶。
树叶还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特级的叶子颜色最金黄,一级的叶子偶然散落进入视线,二级的在背景飘落飞舞,三级的则铺在地上。
《十面埋伏》的主色调是“敦煌色”,主要是红绿蓝,为了打造牡丹坊的富丽堂皇,美术指导霍廷霄曾透露,牡丹坊柱子有200多根,真木手工雕刻的窗四五百扇,宫灯50多盏,牡丹坊整整搭了两个多月。
张艺谋为了《十面埋伏》里的漫天金黄效果,号召人马到以盛产葵花而闻名的乌克兰买花种,又雇了80多个当地花农播种、照料,无奈长成不好,最后改地拍摄。
美术指导奚仲文从香港、法国买来特殊布料,为《黄金甲》特意制作龙袍凤袍。
周润发的龙袍用金线钉满18K金片,重达40公斤,巩俐的凤袍则有20多公斤,而周润发的那顶黄金盔甲由金属镀金制作,头盔重量甚至比龙袍还要重。
《金陵十三钗》剧组为了那一窗玻璃的颜色,更是费尽周折。
张艺谋对美术指导种田阳平提出的要求是“玻璃要尽量薄透一些,阻光率不能太高。涂料里面不要加有机的质感太多”。
美术组试制了很多块彩色玻璃都达不到导演要求。颜料太厚影响玻璃的透光度,太薄色彩又不够艳丽。
为了这块玻璃,美术指导种田阳平想了好几个月,调试了各种颜色样本,最后才过关。
色彩有戏 ,土味美学?
张艺谋的色彩美学是用高饱和度的单一色块或混合色块去突出景观和人物的造型奇观,去渲染环境氛围,去调动心理情绪。
视觉原理上,人的眼睛有红-绿、黄-蓝和黑-白这三种色彩感受细胞。张艺谋擅长用这几对互补色去制造对比。
《秋菊打官司》的开场就以颜色冲突作为视觉调度。
在一群身着蓝绿黑衣服的人群中,我们先是被头戴紫色帽子的秋菊妹妹所吸引,然后才看到走在她后头的秋菊,她头戴绿头巾,身穿红棉袄,大红大绿,立马吸引了注意。
红与绿,矛盾又激烈,一如秋菊的遭遇和态度。
《我的父亲母亲》里,章子怡一袭粉棉袄在黄绿色的山间奔跑,偶然出现的一抹红色,制造了一丝暖意。《山楂树之恋》《归来》也是如此。
《英雄》里,当无名叙述真相,飞雪、残剑迎来死亡命运,主色变为白色,忧伤而宁静。
当场景再度切回秦王宫殿,又是威严强悍的黑色占据了画面。黑白两色对立起了故事里的假象和真实。
张艺谋的电影色彩,不是自然的,生活的,而是被艺术化而夸张变形的。
“我和美工师一起,常常不惜工本,不顾事实。《菊豆》的染布,《红高粱》的酿酒,《大红灯笼》中,很多地方是不真实的,我们要超越真实。”
30年代以前,黑白电影会用调色、上色等染色技术在胶片上添上颜色,但电影不只是要出现色彩,而是用色彩去创造戏剧性。
老谋子对颜色费尽心思,但他的色彩美学却也常常被批评是“土味美学”,“形式化”。
特别是从《英雄》开始,当他的电影色彩进入历史的宏大叙事,往往就抢了风头,人物沦为苍白的符号,顾此失彼的问题败露突出。
五颜六色的《三枪》和《长城》,更多是表面上的眼花缭乱。《十面埋伏》的颜色使用过度夺目,肆意挥洒。
一言难尽的《三枪》 一言难尽的《三枪》
《英雄》以不同的色块意象暗示故事段落,但当这些单色调轮番出现时,角色置身其中,一个个都成了被动的无意识工具。有了华丽的造型,缺了撼动的灵魂。
《影》的色彩美学,是张艺谋的一次转变。他不像《英雄》《长城》等商业大作里那样直接粗暴地使用各种明亮单色。
以黑白两色为主,但不是只有黑白,还有人的肤色和武打对决中一次次渗透而出的血色。
这些颜色互不争抢,它们一体成形,就连血色这么好的发挥空间,老谋子也不会再重回《黄金甲》那般特意加重它的红。
《影》的形式美感是拿捏得当有分寸的。
所有的人事物都在《影》里被融进一副烟云舒卷水墨图里,人物各个穿有水墨花纹的衣服,仿佛随时就会随雨融化。它营造了濛笼水墨淡如烟的氛围,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而戏剧情节就被封闭在一段虚拟的水墨历史时空之中。
水墨色彩有形,也有戏,但它不刻意去强调其中黑色与白色的象征意义,而是如同故事里的真身和影子,主公、子虞和境州那种对立又互为表里的复杂关系,暗暗传递出阴阳黑白的美学价值。
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水墨色彩里,张艺谋的内容叙述十分得当。他扬长避短,对于国家利益和政治权谋的复杂斗争,做了减法,一切只点到为止。“影子”境州暗流涌动的成长转变和人性厚度才是他的主笔。
这便是《影》高明的地方——人的戏剧价值,才是电影色彩的最大价值。
㈢ 电影《厉害了我的国》里解说词有句诗词,山河什么,桑田什么
诗句为:“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出自“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长安古意》。
一、原文:
长安古意
唐代:卢照邻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
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百尺 一作:百丈)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
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
楼前相望不相知,陌上相逢讵相识。
借问吹箫向紫烟,曾经学舞度芳年。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生憎帐额绣孤鸾,好取门帘帖双燕。
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
片片行云着蝉鬓,纤纤初月上鸦黄。
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
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御史府中乌夜啼,廷尉门前雀欲栖。
隐隐朱城临玉道,遥遥翠幰没金堤。
挟弹飞鹰杜陵北,探丸借客渭桥西。
俱邀侠客芙蓉剑,共宿娼家桃李蹊。
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啭口氛氲。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弱柳青槐拂地垂,佳气红尘暗天起。
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
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
意气由来排灌夫,专权判不容萧相。
专权意气本豪雄,青虬紫燕坐春风。
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惟见青松在。(惟见 一作:唯见)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二、释义:
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
王公贵族的车子纵横在贵族家外,络绎不绝。
有雕着龙的华美车盖,车盖上的凤嘴挂着流苏的车子从早到晚穿行于长安。
飘摇着的虫丝有百尺长,都绕在树上,一群娇小的鸟儿朝着花啼叫。
成群的蜂蝶飞在宫门两侧,绿色的树,银色的台子,在阳光下映出许多颜色。
府第的阁道、交窗上刻着合欢花的图案,两座望楼连着的房脊的双阙上像金凤垂翅。
梁家的画阁高大入天,汉武帝建的铜柱高耸触云。
楼阁上的仕女与别人相对望而不知对方是谁,路上相逢又会知晓对方?
问她们可曾吹箫,她们答说曾经学习舞蹈度过花样年华。
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就是死了也心甘情愿;只要能和心爱的人厮守在一起,愿做凡人不羡慕神仙。
比目和鸳鸯真是值得羡慕,只是君看不见他们成双结对。
最恨帐前绣着孤鸾,愿将门帘贴上双飞的绕着花木梁的燕,帷幔和翠色的羽被被撒上郁金香料。
鬓发如浮动的轻云,把它梳成蝉翼般的式样,在额头涂上嫩黄色新月状的图形。
一个个额头涂着嫩黄色新月状图形、唇红齿白的美女随车出游,她们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轻浮子弟骑着白底青点的马,盘龙纹的铰链圈着车里坐着歌女。
不久御史府前静得可以听到乌鸦的叫声,廷尉府门前的树上有雀鸟想休息。
车上隐约可以看到府第旁的豪华道路,车上的帷幕隐没了远处坚固河堤。
有人在杜陵北打猎,有人在渭桥的西边刺杀官吏,后来带着宝剑的刺客都被吸引入住妓院,和妓女共宿。娼客日夜想着妓女,她们婉转的歌声和身上散发出的香气充溢着房间。
娼客每晚都和漂亮如月的妓女行乐,到早晨骑着马像行云。
娼客脚下的路连着妓院,长安街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与市场相连接。
孱弱的翠柳、槐枝垂在地上,车马杂沓的热闹声音也在夜晚响起了。
禁军的骑队来了,他们在妓院饮酒。妓女美丽的衣裳为他们而解开,舞蹈也为他们而跳起。显贵的人做起将相,左右在皇帝身边而不相让。
权贵将相容不下贤臣,处处排挤他们。
专权的人自以为是英雄豪杰,骑着马得意洋洋。妓女认为自己的舞蹈之技优于千古,枭雄认为自己的富贵超过五公。
世间的事必定会有大改变,昔日的豪华府第,只见几棵青松。
汉代扬雄,仕途失意后,甘于寂寞,年年岁岁潜心著书,终于以文章名世。
只有凄静的南山一些桂花在纷飞,点点打在人的衣上。
(3)电影以汉代唐扩展阅读
《厉害了我的国》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票房信息
一、创作背景
新中国的建立,标志了中国人民站起来;新时期的发展,带动了中国人民富起来;新时代的到来,则标志着中国人民正在强起来。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节点上,以“强起来”为主题的大型政论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走进了电影院,并且以近3亿的票房成绩,创造了影院纪录片的票房纪录,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现象级的舆论热点,为新时代的到来奏响了电影序曲。
这部政论性纪录片提供了大量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新信息、新观念,同时给观众带来了情感上的冲击和精神上的共鸣。这一方面显示了电影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和聚集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电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电视台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对政治宣传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新媒体传播的积极引导,从而使这部带有鲜明政治教育功能的纪录片,成功地进入了市场化传播渠道。电影的感染力与传播的有效性相互结合,共同将一部主旋律政论性纪录片送到了观众面前,产生了超乎预期的传播效果。
这部纪录片的感染力,来自于其对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道路的坚定肯定,来自于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准确把握,也来自于其将新闻性、文献性、政论性与抒情性融为一体的美学风格,既大气磅礴又娓娓道来。
影片中,精准扶贫的年轻藏族女干部动员群众脱贫搬迁的细节,FAST工程总工程师临终前的最后一次采访等等,都为宏大主题提供了有血有肉的事例。事实、数字、影像共同完成了大国崛起、中华复兴的主旋律表达。许多观众在观影后,都在互联网上、社交媒体上表达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厉害的事实,为厉害的国家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表达。
二、主要内容
从内容上看,这部纪录片并没有面面俱到地去展示中国各方面的工作、变化和成绩,而是充分利用影像表达的优势,重点采用了“顶天立地”的结构设计,前一部分重点叙述“国计”,后一部分重点关注“民生”,用国计民生的合力阐述了中国正在强起来的新时代主题。
影片的前半部分用恣肆汪洋的视听冲击力和细节饱满的数据、事实,呈现了近5年中国在科技、建设,特别是重大国家工程、“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路、桥、车、船、港、大飞机、深潜、航天……场景、设备、工程、技术以它们的恢弘气势,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国力,也展示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特色。
在对国家尖端工程、重大成就展示之后,影片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主线,集中展示了近5年来中国在精准扶贫、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生态和环境保护、教育、文化等众多民生问题上所出现的新变化。“发展不落下任何一个人”,“让所有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
影片中用了大量的纪实段落、新闻画面、现场采访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许多人看到“也门撤侨”的真实片段时热泪盈眶,真切地感受到每个中国公民身后都是强大的祖国。国家的强大,终极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福祉,这一部分对于民生改善的生动呈现,前后呼应,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正意义,也阐述了中国强起来的深刻内涵。
三、票房信息
截至4月27日,《厉害了,我的国》全国票房已突破4.74亿元,这是中国电影市场上纪录电影的最好票房成绩。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人构成了《厉害了,我的国》的观影主力,数据显示,该片的观众中,20岁至29岁的观众占比为55.5%。
截止2018年3月1日22:00,预售票房突破6000万人民币。该片以8.2%的排片和40%的上座率,在上映首日收获了4132万人民币的票房 。
截止2018年3月5日,该片总票房突破1亿元,观影人次达到300万。
截止2018年3月8日,该片总票房突破1.7亿人民币 。
截止3月11日,该片票房突破2.3亿人民币,成为中国首部票房破两亿的纪录片,并且是中国影史纪录片票房冠军 。
截止3月16日,该片上映15天票房突破3亿人民币 。
截止3月26日零点,该片上映25天票房突破4亿人民币。
㈣ 求中国电影发展史
1 前言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2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三次高潮
2.1第一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
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当时红极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以后的3年内,为满足观众的要求,《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连今日的美国巨片《蝙蝠侠ⅰ》、《蝙蝠侠ⅱ》、《蝙蝠侠ⅲ》都会感到汗颜。《火烧红莲寺》说的是,湖南的浏阳和平江两地为争码头而引发械斗,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红莲寺庙等。剧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烧红莲寺》的连续18集,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以后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制作了两集,从而使《火烧红莲寺》总共拍了20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2.2 第二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此后,虽然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还继续在生产,但作为群体性的武术动作片创作、拍摄、效应等逐步减退了。
2.3 第三次高潮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由中国内地所引发的武术动作片与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即相比较而言,在叙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3 武术动作片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在整个武术动作片中出现了许多代表人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从以下几点探讨。
3.1李小龙
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李小龙从武术的咏春拳开始创造截拳道,而后进入影视圈,轰动世界影坛。从而使中国武侠电影又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李小龙作品有童年时期的作品《富贵浮云》、《细路祥》、《人之初》、《雷雨》、《人海孤鸿》;1969年《丑闻喋血》;1971年《唐山大兄》;1972年《精武门》;1973年《猛龙过江》、《龙争虎斗》;1973年《死亡游戏》(未完)。
在李小龙的电影中尤其是《唐山大兄》这部武术动作片,是由香港嘉禾电影公司所制作。该片成功塑造的中国英雄人物“唐山大兄”带动了中国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市场,主角李小龙由此而成为了一代国际电影巨星。
3.2 成龙
出生于1948年的成龙,数十年的从影使其成为全球的公众人物。他的电影有很多,基本以《警察故事》系列、《醉拳》系列为他奠定了武术动作片的地位。此外,具有影响力的电影有《群龙谱》、《A计划》、《蛇形刁手》、《奇迹》、《红番区》、《霹雳火》、《简单任务》、《我是谁》、《一个好人》、《尖峰时刻》等等。成龙1995年就获得了香港浸会大学的荣誉社会学博士。他的《醉拳ⅱ》赫然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被评为十大电影佳片。成龙热心于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尤其是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当形象大使。
3.3李连杰
1996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李连杰作品专辑展映”,出现了异常热烈的哄动场面,反映了李连杰已成为继李小龙、成龙之后在欧洲备受瞩目的中国功夫明星。李连杰的武打动作,除了传统的中国功夫之外,又加入了好莱坞的动作特技效果。李连杰成功地打入了德国、比利时、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
李连杰作品有1982年《少林寺》;1984年《少林小子》;1986年《南北少林》;1988年《中华英雄》;1989年《龙在天涯》;1991年《黄飞鸿》;1992年《黄飞鸿ⅱ》、《笑傲江湖》等;1993年《狮王争霸》、《方世玉》、《太极张三峰》等;1994年《洪熙官》、《精武英雄》及2004年《英雄》、2005年即将上映的《霍元甲》等。
李连杰的身价随着其名声业越来越高,从1982年《少林寺》的数百元,到1996年香港龙祥电影公司与永胜娱乐公司签下了《黑侠》、《黄飞鸿ⅵ》等三部片子,达到了3600万港币;而以后的影片也在千万美元之巨。
3.4 其他代表人物
《武当》中的司马剑(赵长军饰)、《塞外奇侠》中的卓已航(原文庆饰)、《武林志》中的东方旭(李俊峰饰)等。在众多的武术动作影片中,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影片可以说是达到了武术动作之最。而饰演《黄飞鸿》的演员也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武术动作片名演员。如成龙、李连杰、洪金宝、元彬、甄子丹、赵文卓、王群、邱建国等;还有不少其他名星。如谭永麟、刘家辉、梁小龙等。在这其中《黄飞鸿》中的黄飞鸿(关德兴饰)。1940年开始,关德兴饰演《黄飞鸿》,一直到1970年,整整演了99部以《黄飞鸿》题材的电影。
4 中国武术动作电影的发展趋势
从《定军山》到《卧虎藏龙》再到2005年周星驰《功夫》、徐克的《七剑》的中国电影百年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到武侠电影的发展趋势。
4.1重视电影节的评选与奖项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电影节有3000多个,而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的国际A级电影节一共是11个。在这林林总总的电影节中,其中奥斯卡是国际A级电影节中举足轻重的国际电影节,同时也是商业性最强的电影节之一。中国的电影界对此十分重视与关注,如张艺谋近年来的每一部大片似乎都剑指奥斯卡,而且都是与武术动作片有关的电影。
对于中国电影来讲,奥斯卡不仅仅是一个在世界面前亮相的好机会,更是一个争夺世界电影市场的契机。参加奥斯卡,得奖不易,既使获得提名也同样具有意义。而如果获得奖项,则对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提升和世界电影市场的定位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001年的73届在奥斯卡的奖项,称为中国武术功夫电影的《卧虎藏龙》再一次使中国武术动作片亮相全球影坛。《卧虎藏龙》是由李安导演的,李安有着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美国的生活经历。而整个剧组有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的演员以及美国和马来西亚的华人演员组成。在获奖的时刻,舆论界称其为“世界华人的电影艺术成就”。
在奥斯卡的奖项提名中,《卧虎藏龙》得到了10个奖项的提名。最终得到了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美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原作音乐奖等4项大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在国际A级电影节奥斯卡中的举足轻重的奖项。
有意思的是,这部配英文字母的华语片还在美国引发了学中文的热潮,甚至有的学校将《卧虎藏龙》剧本当教材用。
2005年,中国电影有了一个崭新的评选活动——中国电影排行榜。排行榜4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提名。我们发现最佳制片人中的5部电影有2部是武术动作片,它们是《功夫》和《十面埋伏》。其中《十面埋伏》有3个项目的提名。
4.2电影市场的票房价值杠杆
从票房价值来看,《卧虎藏龙》仅在北美就达到了近2 亿美元的票房、台湾的会宇多媒体以8位数即千万元的价格取得了《卧虎藏龙》全球独家动画版权、包括碟片和商业性合作的授权等,《卧虎藏龙》得到数亿美元的收入是毫无疑问的。
同样,《英雄》在2004年的7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之后,在美国两个周末的票房达到了1800万美元,最后在全球达到了1.7621亿美元的票房奇迹,而《英雄》在国内的票房收入仅占其中的17.24%。《十面埋伏》的海外版权被“索尼经典”购买了以后,其票房突破了7200万美元。来自影片发行方中影发行放映分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7月29日开始放映的徐克的《七剑》,全国首个周末三天票房总计2600万元人民币,这个成绩和《头文字D》的首周票房基本持平。同时头3天在东南亚已取得过4000万的票房成绩,发行负责人翁立表示,“从《七剑》的首周表现来看,总票房达到七八千万难度不大。”因此《七剑》的中国电影排行榜估计也将是前列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电影排行榜以电影的票房收入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
4.3娱乐性的武术动作片将异军突起
《我的功夫女友》被誉为2005年的中国“首部现代功夫喜剧”。它糅合了浪漫、搞笑、功夫、励志等多种元素。《我的功夫女友》是继韩国影视明星张娜拉的电视剧《明朗少女成功记》创下收视高峰,并捧红了张娜拉的亚洲小天后地位之后的又一巨作。圈内人把其称作是中国版的《明朗少女成功记》。虽然由于档期的原因,张娜拉最终未能出演此剧,但《我的功夫女友》将中国功夫与喜剧的结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许多海外的影片商也看好该片,希望引进现代功夫喜剧《我的功夫女友》影片。
2005年3月香港引进内地的首部电影叫《精武家庭》。它是集武打、动作、喜剧温情于一体的武术动作电影。该片由成龙监制,“成家班”参加了全部的拍摄工作。总投资为4000万元的《精武家庭》有惊险的跳楼场面和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而香港另一武术动作片的明星洪金宝也在2005年的4月推出了“洪式”的喜剧功夫电影《龙威父子》。《龙威父子》取景于云南和广西一带,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壮观的瀑布河流更衬托出了中国武术动作影片的传奇色彩。
在2005年的贺岁片市场里,以周星驰为主演的,作为新年贺岁片的中国功夫电影《功夫》展现了“电脑功夫”和武术真功夫的结合。此外,影片使这贺岁功夫片不同于普通的功夫片。《功夫》一片投资1.5个亿港币,片中仿效了不少好莱坞影片的经典段落,十分抢眼。
沉寂了3年以后的徐克又推出了武侠巨片《七剑》。该片目前拍摄完毕,已经于2005年7月29日与观众见面。
徐克认为,剑是兵器之王,象征着中国武侠文化的精神,剑中蕴涵着侠义的风度和修养,并且有一种浪漫荡漾在其中,无论在攻击时和防守时,你会发现那其中藏有哲学。关于剑,徐克认为有很多内容可以发展,一招一势让人们重新认识剑,剑不仅仅是一个打斗的工具,它应该有七种精神,有七种颜色。
虽然《七剑》一直被称为2005年最受期待的香港电影。但是,一部《琴魔》日前在香港试映后,有抢走《七剑》的风头的趋势。《琴魔》是一部古装武术动作片,耗资数千万,光道具“天音琴魔”就花费了10万以上。业内人士评论,《七剑》和《琴魔》这两部动作片的竞争,将带动整个香港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复苏。
4.4 武术与中国电影发展的互存互进
中国电影的发展离不开武术的源泉。武术的全球化宣传与推广离不开中国电影。在《定军山》成功拍摄之后100年的中国电影风风雨雨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始终与中国武术发展互存互进。
20世纪70年代,功夫巨星李小龙使世界认识了中国武术,形成了一个中国功夫的热潮。
80年代,李连杰的《少林寺》掀起了全国的武术浪潮,据不完全的统计,在《少林寺》及其他武术动作片放映之后的数年内,全国的武术业余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竟达到了万所之多,少林寺的所在地,河南登封地区有100余家武术学校。其中有不乏规模较大和档次较高的武术学校。比如塔沟武校的习武学生超过了万人等。同时,全球的武术热也再一次升起。
2001年获得奥斯卡4项大奖的武术动作片《卧虎藏龙》,无论在全球电影界的影响力、票房收入的市场因素,还是在中国电影和中国武术的宣传与推广,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
在中国电影发展的100年中,武术动作片的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仅仅有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地位,扩大电影的市场效应的作用,而且更有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宏扬民族精神的教育作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电影进行宣传,从而使中国走向世界,使世界认识中国。如奥斯卡、如嘎那、东京电影节等等是中国影片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再如电影《霍元甲》的放映,使无数国人为之倾倒,从而使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的自豪感大大提高。
中国电影是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桥梁,中国武术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源泉。两者的互存互进将永远延续下去。
5 结语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其内容繁多,门派林立,表现形式多样,具有极大的健身价值和技击价值,同时更富于娱乐价值。电影正是反映人们的文化精神生活的一个体现,而武术动作电影又在电影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武术能够与电影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双方的发展。
㈤ 电影的起源时期是什么时候 电影是怎么诞生的
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放映了的影片《火车进站》,标志着电影的诞生。卢米埃尔兄弟因此被称作“电影之父”;《火车进站》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电影。
㈥ 哪些电影或者电视剧有汉代、唐代街景的能看的清楚街道或者房屋的建筑格局的,还有就是关于蹴鞠的
神探狄仁杰,唐宫美人天下,美人心计都有,街景的话神探狄仁杰中最多
㈦ 我想问问一部动画片,我91年的,那部片子大概上个世纪的吧。是一部中国的传统剪纸动画片,但感觉像皮影哈
剪纸片是借鉴南宋流传至今的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美术电影片种。它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制成平面关节纸偶。环境空间由绘制的纸和天片,贴在前、后玻璃板上构成背景。拍摄时,将纸偶放在玻璃上,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把分解的动作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形成活动影象。
1957年初,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之一万古蟾带领陈正鸿、詹同、刘凤展、谢友根、车慧及杜春甫、胡进庆等试验小组成员,经过一年多研制,于1958年9月在美影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此后,艺术家采用各种绘画和造型手段,形成了绢像画像砖风格、装饰画风格和水墨拉毛风格等不同艺术风格的剪纸片。
从1958年到1995年,美影共摄制剪纸片101部。
一、五六十年代的剪纸片
1958年,美影艺术家们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引下,研制成功了具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和民间色彩的剪纸片,为中国美术电影增添了一个新品种。从1958年至1965年,美影摄制剪纸片共16部。
1.《猪八戒吃西瓜》
《猪八戒吃西瓜》编剧包蕾,导演万古蟾,摄影陈正鸿,1958年9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取材于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讲述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途经荒山野地,大家又饥又渴,便在一座破庙前歇息。唐僧派孙悟空去找食品,回来时见八戒只顾自己吃西瓜,就用法术变成西瓜皮一路跟着八戒,让八戒摔了不少跟头,八戒只好在师父面前承认了错误。
1957年春由万古蟾带领的试验小组,开始筹备试拍,他们自己动手,用木头做成摄影台架子,每拍一个镜头,都用人工将粘有人和景的玻璃板抬上或抬下,这样拍一个镜头,摄影师和工作人员都要上下数次爬木架。操纵时由于人物没有定位,拍出来的人物动作很抖动。第一次试拍没有达到预期效果。1958年初,第二次全部重拍,大家针对第一次易动的教训,献计献策,把人物运动的幅度、速度、力度及运动的轨迹都事先做好记号,控制在摄影表预先设计的运动范围内。经过日夜奋战,终于在同年9月底获得成功。
[《猪八戒吃西瓜》]
2.《渔童》
《渔童》,集体改编,万古蟾导演,1959年美影制完成。影片讲述老渔翁在黑夜冒着风浪出海捕鱼,只捞了一个绘有渔童的古老鱼盆。他把鱼盆带回家。深夜,渔童从盆里跳出,垂钩钓鱼,溅出的水都变成了珍珠。洋教士得知后,勾结官老爷要霸占这件宝物,遭到渔翁的痛斥。为了不让鱼盆落入洋人之手,渔翁在公堂把鱼盆摔碎,这时渔童从盆里跳出,甩起钩竿把洋教士扔进大海。《渔童》是继中国第一部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之后的第二部剪纸片。影片内容健康,人物性格鲜明,充满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中国风格。影片取材于张士杰搜集的农民起义军义和团的民间故事,它表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精神,歌颂了劳动群众的勇敢和智慧。为了塑造渔童和老渔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摄制人员冒着七级大风浪,到蚂蚁岛去体验生活,到幸福院同七、八十岁老渔翁座谈,到幼儿园观察天真活泼的小孩的形象,还到普陀山观看一些庙里的金童玉女,才把神话色彩的渔童和老渔翁形象肯定下来。该影片于1980年5月荣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二等奖。
[《渔童》]
3.《山羊与狼》
《山羊与狼》导演胡雄华、沈祖尉,摄影游�,1960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凶狠的大灰狼借口小山羊喝了它河里的水,嚎叫着要在晚上吃掉它。小花猫、小刺猬、小猴和小象想出了打狠的好主意。在小动物们的密切配合之下,一只恶狼终于遭到了灭亡。它讲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启发孩子们要认识狠欺人、吃人的本性,只要团结起来,就可以消灭恶狼。这是一部黑白片,充分显示出中国民间剪纸和皮影的艺术特色。
4.《人参娃娃》
《人参娃娃》由包蕾根据张士杰原作改编,万古蟾导演,摄影王世荣,造型设计胡进庆,1961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财主胡刮皮的小长工小虎,在一次排水时巧遇人参娃娃,从此两个人成了好朋友。人参娃娃为了帮助小虎还债,送他一棵人参。胡财主见后,逼问小虎人参来历,并强迫他去找人参娃娃。小虎知道财主没安好心,当夜悄悄地去告诉人参娃娃,不料被偷偷跟踪的财主一手抓住人参娃娃的辫子,小虎猛扑过去咬住财主的手臂,财主一松手,人参娃娃遁入土中,财主怒冲冲地把小虎推进峭壁边沿。在这危急关头,人参娃娃出来解救了小虎,并和小虎一起将财主埋在泥土里。这部剪纸片在塑造人物形象、刻划人物性格方面比较成功,尤其是人参娃娃又白又胖、光屁股、穿着红兜的形象和济困夫危、团结互助、富有正义感的性格,令人喜爱。该片获得1961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第四届莱比锡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和1979年埃及第一届亚力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1963年获中国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二名。
[《人参娃娃》]
5.《丝腰带》
《丝腰带》改编金之平,导演钱运达,摄影段孝萱,1961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根据河北地区带有寓言色彩的民间故事改编。描写一老汉,在清早拾粪时捡到一条丝腰带,便想入非非,一味梦想好吃、穿好、住好,最后在梦里栽了一个大跟斗,头脑才清醒过来。影片采用漫画的风格,由温画家韩羽担任人物设计。人物造型粗看“稚拙”,却耐人寻味,动作揉和着一些京剧程式化动作,与京戏音乐相配合,别具风格。1963年获第二届电影“百花奖”第五名。
[《丝腰带》]
6.《金色的海螺》
《金色的海螺》改编包蕾,导演万古蟾、钱运达,摄影王世荣,1963年11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金色的海螺》是根据阮章竞的同名抒情长诗改编,描述打鱼青年经过种种考验,终于与珊瑚岛上的海螺姑娘共同生活的故事,说明坚贞不移的精神最终定能战胜一切邪恶。影片人物造型生动,栩栩如生,背景设计色彩优美,镂刻精细,海底珊瑚仙岛的景色尤为迷人,成功地体现了剪纸片的艺术特点和民族风格。该影片于1964年4月获印度尼西亚第三届亚洲国际电影节“卢蒙巴奖”。
[《金色的海螺》]
7.《红军桥》
剪纸片《红军桥》编剧林蓝,导演钱运达,美术设计柯明,摄影徐俊田,1964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是根据湖南一个民间传说改编的,讲述1930年红军从江西向湖南浏阳地区进军,胖财主和瘦财主纷纷逃命。逃跑时还把浏阳河上的便桥烧毁了,妄图阻挠红军前进。红军进村后,和老百姓一起很快就修起了一座新桥。人们为了纪念红军,特地在新桥上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刻着“红军桥”3个大字。影片不仅内容好,色彩美丽动人,尤其在气氛渲染上,斗争场面的描写上都相当写实。人物造型吸取了皮影的艺术特色,充分运用了剪纸的特长,还有略近漫画的夸张,使人物有血有肉,既有革命传奇的色彩,还有浓厚的民间风味。
[《红军桥》]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剪纸片
“文化大革命”中,美影仅生产剪纸片7部。
1.《东海小哨兵》
《东海小哨兵》剧本集体讨论,潘国祥执笔,胡雄华导演,金志成摄影,1973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根据浙江省温州地区同名瓯剧改编。描写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东海前哨等地少年儿童与国民党派遣的特务进行斗争的故事。影片通过路遇敌人,识破假面、巍然对敌、合力聚歼等几处斗争场面的描写,刻画了主人公小红的机智勇敢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形象。1974年该影片获南斯拉夫第二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荣誉奖状。
[《东海小哨兵》]
2.《金色的大雁》
《金色的大雁》编剧冉丹,导演特伟、沈祖慰,摄影唐益楚、柴莲芳,1976年4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讲述藏族少年和他的小伙伴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坏人进行斗争的故事。这部影片受“文化大革命”的极“左”思潮影响,违反剪纸片的艺术规律,想用剪纸的艺术手法去追求真人表现的逼真效果。结果,没有取得成功。但在运用夸张形式塑造少年英雄形象和其他人物形态方面,主创人员作了努力,下了功夫的。
[《金色的大雁》]
3.《长在屋里竹笋》
《长在屋里的竹笋》编剧黄新心,导演胡进庆、周克勤,摄影蒋友毅,1976年9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剪纸片。把中国山水画运用到剪纸片的制片工艺上,创造了水墨剪纸片,丰富了美术片的样式。影片描述姐姐秀秀和弟弟葵葵为了一只长在屋里的竹笋要不要归还生产队集体而发生矛盾,在姐姐热爱集体思想的教育下,姐弟俩高高兴兴地把竹笋挖出来交给生产队。影片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风格,受到行家们的好评。
[《长在屋里的竹笋》]
三、新时期的剪纸片
1977年至1995年,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极大地调动了美影广大职工创作生产的积极性,摄制剪纸片77部计117本,其中系列剪纸片3部38本。
1.《狐狸打猎人》
《狐狸打猎人》编剧金近,导演胡雄华,摄影游涌,1978年11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讲述狐狸披着狼皮,把年轻猎人吓得丢枪逃命,后来幸亏老猎人赶来打死了狐狸。影片构思新颖,把猎人打狐狸的常规颠倒过来,变成了狐狸打猎人,既奇特、有趣,又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该影片1980年6月荣获南斯拉夫第四届萨格拉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奖。
[《狐狸打猎人》]
2.《刺猬背西瓜》
《刺猬背西瓜》编剧顾汉昌,导演王柏荣、钱家锌,摄影柴莲芳,1979年10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述刺猬母子俩上山采野果,发现了一只大西瓜,刺猬妈妈用老办法,把西瓜背在背上,结果刺戳破了西瓜,连自己也陷进西瓜里,后来还是小刺猬用推的方法把西瓜背回家。它告诉人们办事不要墨守陈规,要善于开动脑子。影片中展现的田园景色优美,刺猬形象活泼可爱。
[《刺猬背西瓜》]
3.《丁丁战猴王》
《丁丁战猴王》编剧欧阳宇平、余又晨、胡进庆,导演胡进庆,背景伍仲文、沈同春,动作设计吴云初、薛梅君、查侃、姜菊芬,摄影唐益楚,1980年6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美影拍摄的第一部科幻美术片,也是中国第一部科幻美术片。影片描写丁丁学习认真,掌握着象征科学知识的金钥匙,孙悟空不相信丁丁的本领,要与丁丁比高低。他们经游太空、潜海底的反复较量,猴王终于甘败下风,并要求丁丁教他科学知识。影片诙谐幽默,富有哲理,用孙悟空与丁丁比武接连失败的事例,告诉人们“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影片在摄影中特技运用比较多,形式也较新颖,有些特技在美术片中第一次运用。如海底比武一场戏,以黑丝绒为背景,用一只8瓦日光灯管小台灯(冷光代表丁丁)与一只15瓦钨丝灯(暖光代表孙悟空),交替接触。并利用戏装闪光片的余料闪光粒,粘在背景、道具上,再加上灯光角度,摄影机转动等手法,产生了特殊的光怪陆离的海景,从而收到了海底大战的银幕效果。
[《丁丁战猴王》]
4.《猴子捞月》
《猴子捞月》编剧凌纾,导演周克勤,摄影蒋友毅,造型设计阿达,1981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根据民间流传的“水中捞月一场空”的寓言改编。导演针对幼儿童观赏的心理特点,采用“简单、明快、生动、有趣”的样式格调和具有中国民间水墨拉毛的猴子造型,使影片增添了强烈的儿童情趣。该影片1982年8月获加拿大第六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儿童片一等奖,1987年5月获保加利亚第四届卡布洛澳国际喜剧电影最佳短片奖。
[《猴子捞月》]
5.《南郭先生》
《南郭先生》编剧熊耕发、钱家锌、王柏荣,导演钱家锌、王柏荣,摄影柴莲芳。1981年5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根据战国末期《韩非子·南储说上》中的寓言《滥竽充数》改编的。影片描写战国时期,齐宣王爱听吹竽,要300人合奏,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混进竽乐队里,滥竽充数。后来新王继位,喜欢听独奏,南郭原形毕露,逃之夭夭。影片主题思想深刻,告诫人们一是不混,二是要知人善任。影片主创人员选用汉代画像砖和石雕作为人物造型背景设计的依据,显示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间色彩,既古朴,又大方,既典雅又浑厚,既妙在含蓄又异常鲜明,既有古代艺术气氛又有现代艺术手法,是一部比较成功的影片。该影片1982年4月获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
[《南郭先生》]
6.《鹬蚌相争》
《鹜蚌相争》编剧顾汉昌、墨犊,导演胡进庆,摄影耿康,1983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根据《国策·燕策二》中“鹬蚌相持”的寓言改编,描述鹬蚌原是好朋友,老渔翁几次都没有捉到它们,后来它俩为了一条鱼争吵翻了,鹬啄住了蚌,蚌夹住鹬,各不相让,老渔翁因而捉住了鹬和蚌。影片突破了剪刻技法,采用水墨拉毛风格,制出鹬有毛茸茸的感觉,一寸长的脖子上装有36个薄型关节,活动自如。整个影片墨韵清新优美,洋溢着诗情画意,既富于哲理又具有中国艺术特色。1984年该影片获第三十四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银熊奖”,评委评论这部影片时说:“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获奖,是因为它出类拔萃地成功。”同年,该影片获南斯拉夫第六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南斯拉夫国际青少年电影中心动画片特别奖和加拿大第七届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鹬蚌相争》]
7.《小八戒》
《小八戒》编剧欧阳宇平,导演金雪林,摄影耿康,背景刘凤展,1983年12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是根据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关人物故事改写的,讲述小八戒捡到钱罐,老八戒据为己有。在孙悟空的教诲下老八戒认识错误的故事。影片使用贴布的方法制作形象,即用一般平布染上各种颜色制作。这种方法有别于一般剪纸片用纸镂刻剪裁的做法。贴布的形象色彩鲜艳而富有民间风味。这是中国第一部贴布剪纸片。
[《小八戒》]
8.《老鼠嫁女》
《老鼠嫁女》编剧包蕾,导演王柏荣,摄影柴莲芳,1983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述黑老鼠娶妻,为满足岳父、岳母索取财礼,偷了桂圆、鸡蛋和麻油之后,又去偷奶油蛋糕,陷入岳父、岳母设的圈套,被关进了老鼠笼。影片以黑色为背景,象征老鼠正在黑夜中偷窃。全片没有一句对白,只用音乐和效果配合,时时发出“吱吱”的鼠叫声,十分形象和饶有趣味性。
[《老鼠嫁女》]
9.《火童》
《火童》编剧王瀛,导演王柏荣,摄影王世荣,1984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取材于云南哈尼族的民间故事,描写深明大义的明扎为了千百万乡亲的生死存亡,一人进入深山与妖魔搏斗,夺回了被抢走的火种。当他带回火种时,全身着了火。他以自己生命换来了人民的光明世界。哈尼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小英雄,以“明扎”作为火的代称。这部影片把敦煌壁画、民间剪纸与现代绘画的表现技法揉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色彩浓重、线条流畅、画面饱满的装饰画的艺术风格。该片于1985年3月获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同年8月获日本第一届广岛动画电影节C组一等奖。
[《火童》]
10.《草人》
《草人》编剧何郁文,导演胡进庆,摄影柴莲芳,1985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写渔翁以假为真设草人和以真为假扮草人,终于捉住偷鱼水鸟的故事。这部影片采用工笔画结合羽毛画的艺术方法,是对传统剪纸片的一个突破。影片中老汉和草人披的蓑衣采用清代画家任伯年《群星拜寿图》中工笔画法,在透明纱上勾画出一万六千多根蓑草,水鸟即用鸡身上的真羽毛经过制作一片片贴上去,使水鸟栩栩如生。影片在“以真为假、以假为真”及“以静制动、以忍制胜”之间展开了有趣的戏剧性冲突,是本影片立意所在。影片1986年8月获广播电影电视部1985年优秀影片奖,1987年8月获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C组儿童片一等奖。
[《草人》]
11.《葫芦兄弟》
《葫芦兄弟》(1~13集)编剧姚忠礼、杨玉良、墨犊,导演胡进庆、葛桂云、周克勤,摄影吴华荣,1987年5月美影摄制完成。这是中国第一部系列剪纸片,是根据中国民间传说编写的。它描写红、橙、黄、绿、青、蓝、紫7个葫芦娃,为救出被蛇精抓去的爷爷,凭着个人的本领,先后深入妖洞与蛇精搏斗,但都一一败退下来。后来在爷爷和山神的帮助下,7个葫芦娃连成一条心,团结一致消灭了蛇精。该影片故事情节曲折、惊险,人物造型新奇,节奏强烈,音乐明快,加上风、云、水、光等特技使用,引人入胜。该影片1989年获广播电影电视优秀影片奖、童年奖、红花奖,1989年获首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电影奖提名,1992年春获埃及第二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铜奖。
[《葫芦兄弟》]
12.《智斗乌鸦》
《智斗乌鸦》编剧胡进庆,导演胡进庆、吴云初,摄影耿康,1992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描述乌鸦偷叨老熊家的肉,小狐狸竭力阻拦,老熊误以为小狐狸也参与了偷肉,将其训斥一顿。小狐狸巧妙施计,从小乌鸦口中夺回了老熊家的肉,物归原主,老熊十分内疚,称赞了小狐狸。影片采用水墨拉毛工艺制作人物,造型优美。
[《智斗乌鸦》]
13.《葫芦小金刚》
《葫芦小金刚》(1~6集)是系列剪纸片《葫芦兄弟》的续集,编剧墨犊、姚忠礼,导演胡进庆、沈祖慰、葛桂云,1993年美影摄制完成。影片讲述葫芦7兄弟变成葫芦小金刚后继续同前来报复的蛇精(被葫芦兄弟化为7座山镇压在山峰下)的妹妹青蛇精之间斗法,直到群妖歼灭。续集除了继续保持民族风格和浓郁民间色彩外,导演特别强调:“置死地而后生,置绝处又逢生”的艺术安排,影片获1991年度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1993年获第五届“童牛奖”和第二届全国影视动画展播荣誉奖。
[《葫芦小金刚》]
14.《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1~13集)编剧凌纾,导演沈如东、伍仲文、龚全福,摄影邱小平,人物造型刘泽岱,1995年6月美影摄制完成。影片《十二生肖》描述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2只动物,为保护人类和动物生存,分别与自己相对应的霹雳精、独角精、黑凤婆、呼噜怪、倒海魔王、九头怪、绿鼻鬼王、混天妖、长爪王、三眼女妖、红毛怪、冷血公主等12个魔鬼作斗争,最后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人们就把这几种动物作为人类生肖,以此作为纪念。影片告诉人们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影片在人物造型上吸取中国民间年画风味,在背景上采用水墨渲染和装饰画派民族风格。
[《十二生肖》]
楼主你说的那部应该在里面。
㈧ 求一部90年代初的古装武打电影名
我看过的,很早的片子了,叫《九天玄女》,优酷上可以找到
[08-20][中国][神化][九天玄女][DVD-RMVB/355MB][国语/无字幕]
影片名称】九天玄女(又名:蛊咒传奇)
【做种时间】三天(请下完的朋友帮忙做种,发扬bt精神!)
【影片导演】黎俊杰
【影片编剧】罗星 吴克忠 郭伟钟 赵国基
【影片主演】邓翠雯 黄衍 白英 朱宝意 谷峰
【影片类型】神化
【影片地区】香港 大陆
【上映时间】1990
【影片语言】国语
【影片字幕】无
【内嵌水印】无
【影片长度】83min
【影片大小】355MB
【影片来源】DVD
《蛊咒传奇》的故事,是根据川北一民间神话传说改编。传说古时有个万恶不赦的邪魔,到处残害人民。当时传说有位狐女,她可能就是“九天玄女”的化身,只有她才女才能征服邪魔解救众生,果然她得到了一名热心少年的帮助,几经艰辛万苦,以信心和不屈的毅力,达成了惩恶扬善的目的,让人民愉快的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