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背水一战 的主角是谁
韩信。
公元前205年,韩信偷袭魏王豹,灭掉魏国。10月,刘邦又派他与张耳率几万军队向东继续挺进,攻击赵国。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
赵王赵歇和赵军统帅陈余立刻在井陉口聚集20万重兵,严密防守。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车对大将陈余说:“韩信这次出兵,一路上打了很多胜仗,可谓是一路威风。
现在他又乘胜远征,企图攻下赵国,其势锐不可挡。不过,他们运送粮食需经过千里之遥,长途跋涉。现在我们井陉山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进,汉军的粮草队必定落在后面。
这样你暂时给我3万人,从小道出击,拦截他们的武器粮草,断绝他们的供给,汉军不战死也会饿得半死。你在这里坚守要塞,不与他们交战,他们前不能战,后不能退。
用不了几天我们就可活捉韩信。”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
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
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然后韩信又派出1万人沿着河岸背水摆开阵势。背水历来是兵家绝地,一旦背水,非死不可。
陈余得知消息,大笑韩信不懂兵法,不留退路,自取灭亡。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韩信、张耳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靠拢。
陈余则指挥赵军拼命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这时韩信埋伏的2000轻骑兵,见赵军倾巢出击,立即飞奔驰入赵营。
拔掉赵国的全部军旗,换上汉军的红旗。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这时汉军两面夹击,赵军大败。
士兵们杀死了陈余,抓获了赵王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
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
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1)井陉口战役哪个电影扩展阅读:
背水一战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èi shuǐ yī zhàn,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意思是: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
示例:为了成功,你必须有一个“背水一战”的态度。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在艰难情况下跟敌人决一死战。
近义词:
1、勇往直前
意思是勇敢地一直向前进。用作谓语、定语、状语。
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示例: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让我们年轻一代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2、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同敌人作一次你死我活的战斗。多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事的一种精神状态。古时用来形容两军打仗时对战斗胜利的渴望与决心。
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
示例:敌人连连失败,后来把后备队也调了上来,准备孤注一掷,和我军决一死战。
3、孤注一掷
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
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孤注一掷了。
示例:在这生死关头,他选择了孤注一掷。
『贰』 井陉之战对楚汉之争有什么意义韩信是如何逆转劣势的
井陉之战对汉方势力提高了极大的士气,也使得楚方士气十分的低落。井陉之战中韩信率领着万余人马攻打占据了井陉口的赵国二十余万人马,实力悬殊巨大,同时这场战争的胜利也提高了信心不足的汉方士兵的士气。
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的胜利,给予了汉军极大的士气鼓舞,同时也让楚军对己方实力产生了的错误判断。虽然这场战争对局势上产生的影响甚微,但是对双方军心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叁』 井陉之战中能够以少胜多的韩信,究竟是凭的什么
井陉一战,是韩信统兵以来第二场经典战役,也是与声称精通兵法的大将军陈馀对阵。但是很遗憾赵国大将军陈馀这次的对手是“兵仙”韩信,对手太过于强大。总的来说,双方实力差距还挺大的,陈馀倾赵国之兵有20万,而这时候韩信的军队,被刘邦以加强荥阳城防为由,抽走了其大部分的精锐,手里只有几万老弱士卒。因此,从兵力的数量与质量上看,井陉之战这一仗是不太好打。但为何韩信又偏偏打赢了呢?
陈馀最大的错误,是没用李左车之谋,于井陉设伏,失去了制敌的先机。陈馀用兵也有问题,大军出发后,营垒大开,让汉军2000名轻装骑兵轻易冲进去。还有,带兵多年的陈馀,居然无法组织溃兵反击,夺回营垒。这也说明其领兵之能,是有点名过其实了。试想,战败后的赵军,从人员数量上看,仍然多过于汉军,若这时陈馀组织溃败之兵,仍杀回营垒,汉军的二千名士兵能顶得住吗?
井陉之战,韩信只带兵数万,打败了赵军20万。韩信之谋:首先收集情报,得知赵军无埋伏之意,大胆进军;接着派出奇兵,于赵军营垒附近潜伏;然后派一万士兵出井陉口列成不合常理的背水战阵;然后大军从井陉口大摇大摆地出来,吸引赵军主力;又假装败退,进入战阵拖住赵军主力;二千名事先埋伏的汉军迅速破垒换旗;情报战、奇兵战、疑兵战、心理战、勇气战混合运用,因此而大败赵军。
『肆』 井陉之战简介
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1],是楚汉战争中汉大将韩信指挥的,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一带对赵军的一次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在这次战役中,韩信以不到3万的劣势兵力,背水列阵,奇袭赵营,一举歼灭号称20万的赵军,阵斩赵军主将陈余,活捉赵王歇,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势。
『伍』 围魏救赵.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纸上谈兵.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
[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这就是历史典故[破釜沉舟"的由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战斗到底的决心
围魏救赵就是孙膑指挥齐军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军.援救赵国的著名战役.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
[背水一战"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背靠江河作战.没有退路.比喻决一死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靠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靠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靠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明朝刘如孙根据这个有名的历史故事.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朝野犹夸纸上兵".后来.人们便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只会空谈教条.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陆』 背水一战的井陉之战,为何会说是军事史上的奇观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代的英雄人物最令人向往,一是秦末汉初,二是东汉末年,这两个都是乱世,可也是乱中有序的。这两个时代的人物是许多中国人最熟悉的,人名、地名、战役等张口就能说出。今天笔者就来讲讲秦末汉初的一场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的战役——井陉之战。秦末汉初是文献记载最详细的中国大变世,夏商周三代的血缘贵族基本上被一扫而空,登临统治阶层的多是布衣黔首,用现代话说就是草根阶层掌握大权。刘邦集团战胜项羽集团,即意味着平民胜过贵族,而楚汉争霸中井陉之战是极为关键重要的一战。
第二:赵军兵力有二十万之巨,韩信仅三万余的兵马,兵力之悬殊。本来俘虏的代军和大将曹参及其麾下兵马,被担心韩信势力膨胀、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的刘邦调往荣阳的正面战场,理由是正面战场需要。第三:韩信军东下攻赵,必须越过太行山,穿过井陉口,方能抵达赵国。《吕氏春秋》有云:天下九塞,井陉其一,亦曰土门关。四周高峰,中间低洼,有一条小道蜿蜒穿过。若是有敌军利用井陉口,韩信部很可能落得复全军覆没、战死沙场的结果。第四:韩信军远离后方作战,孤军深入敌国腹地,没有支援,没有良好且稳定的军粮物资等供给,千里行军士卒疲惫,还是客场作战。
『柒』 背水一战的主人公是谁
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 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
背水一战,又称井陉之战,发生于汉高祖三年(前204年),汉军和赵军在井陉交战,汉军大将韩信利用赵军主帅陈馀轻敌之心,摆下兵家大忌的背水阵,鼓吹本军将士奋勇作战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调两千轻骑趁隙夺取赵军军营并在军营内插满汉旗。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