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浮士德电影百度云
链接:https://pan..com/s/1ufobrDrLOEA6CuSXtK3dEw
作品相关简介:《浮士德》是由俄罗斯ProlineFilm制作的134分钟剧情影片。该片由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编剧、指导,安东·阿达辛斯基、乔汉内斯·泽雷尔、汉娜·许古拉等主演,于2011年9月8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改编自歌德所著《浮士德》以及托马斯·曼所著小说《浮士德博士》,是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权力四部曲”系列电影的最后一部,讲述了浮士德为了换取权力和美色而将灵魂出卖给了魔鬼的故事。
② 求浮士德电影1926年那个版本的资源导演是F·W·茂瑙
本片高清种子文件,网盘地址如下:
本片公映于1926年,已过50年版权保护期。
③ 如何评价电影《浮士德》
《浮士德 Faust - Eine deutsche Volkssage》是1926年的德国电影,而且还是默片,有配乐,没有对白,对白都打在字幕上了。这个版本忠于原著比较多了,但也只是改变了第一部分。但是有几个明显不同处就需要思考了。
比如上帝与魔鬼的赌约。原著是:天主说:“一个善人即使在它的黑暗的冲动中,也会觉悟到正确的道路。”魔鬼-梅菲斯特说:“我把他慢慢引上我的道。” 赌注是,如果魔鬼赢了,可以随时见天主。
电影是对话: 魔鬼:这个世界是我的。天使:这个世界不可能是你的,人们属于天主。魔鬼:我打赌,我要把浮士德的灵魂从天主那里赶出。天使:如果你能做到,世界就是你的了。可见赌约有雷同,赌注不同。
而浮士德与魔鬼的赌约就更加值得思考了。原著是:老年浮士德终其一身,虽满腹经纶,洞察世事,但终究无力回天。贫穷,孤独,绝望,苟延残喘。“知识的乌烟瘴气,知识的充盈没有带来澄明,反倒蒙蔽了目光。”
浮士德甚至想到了自杀。魔鬼出现了,承诺带了新的生活,广阔的世界。浮士德:“如果我安静下来,游手好闲,虚度时光,那就让我马上完蛋!如果你能谄媚我,诳骗我,使我自得其乐,如果你能用享乐把我哄养-那算我的末日来临!我争这个输赢!”
“如果我对某个瞬间说:停留一下吧,你多么美呀!。。那我就毁灭。。” 赌注是来世的灵魂。
电影是:浮士德为了救被瘟疫折磨的人们,与魔鬼签了一天合约。而后被魔鬼引诱,激发了情欲,爱上了女主。最终为得到女主,签订了终身合同,规定只要满足就把灵魂给魔鬼。
④ 求KINO VIDEO电影公司的资料
说到美国的艺术碟商,一般人首先想到标准(CC)公司,其实美国有追求的品牌还有不少,Kino Video就是比较不错的一个。它也致力于出版经典影片,而且专走冷、偏、刁的路线,靠这招赢得不少关注,像前段时间的巴斯特·基顿和茂瑙套装,甚至还有不少非洲导演的作品。目前市面上出现了KINO公司的几部力作,部部大有说头,且听我慢慢道来。
《黄金时代》 法国,1930年出品。
这部电影来自西班牙大师布努艾尔,是继《一条安达鲁狗》之后又一经典的超现实主义影片。布努艾尔继续和达利合作写剧本,写完后两人就闹翻了。影片以性爱、狂想来对抗世俗,犀利的批判色彩吓得当时的保守派人士慌作一团。这部电影无异于往他们的公厕里扔了颗炸弹,自然引起公愤。
本片当年遭到多国禁映,被禁的原因有很多,大多因为一些稀奇古怪的镜头。比如片中一位美女本来跟帅哥接着吻,可帅哥有事先走,美女感觉孤单,只好很投入地去吻身边大理石雕像的脚趾。影片以一场蝎子大战开始,相当有创意,更毒的是在蝎子厮杀拼斗之时接入坐在岩石上神圣的主教。讽刺还不过瘾,在片尾,布努艾尔索性让人把主教从窗户里直接扔下楼。超现实玩成这样,倒有点像无厘头,但当时人们却完全承受不来。这种电影,不被禁才怪。
影片好像有一条爱情故事做为主线,但这不过是导演用来戏弄观众的借口。此外,对上流社会的嘲讽也随处可见,比如一辆老破马车出现在西装革履的上等人聚会当中,悠得自得地慢慢驶过。自由自在的结构控制,大量生猛的影像和无逻辑拼贴——简直让人怀疑布努艾尔是周星驰的祖师爷。
本片长63分钟,画质一般,毕竟年龄太高;翻译尚可,因为对话太少。版本难得,百分百推荐收藏。
《父亲》 匈牙利 1966年出品
可能国内观众对本片导演、编剧伊斯特凡·萨伯不太熟悉,他可是匈牙利国宝级的电影人物,拍了四十多年电影,得了一大麻袋的电影奖项。这部《父亲》也算他名留影史之作,1967年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获得大奖。在碟片介绍中还把本片与《四百击》和《天堂电影院》相提并论。
影片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儿对自己死去父亲的思念和回忆。他在脑海里编造自己父亲的英雄故事,对同学说父亲是游击队员、医生。电影也借着小男孩的角度,去看周围世界和政治、社会的变迁。可以说这个题材小中有大,被导演表现得既真挚动人,还带有点反思意味。
本片有着出色的摄影,让我在前几分钟内就彻底入戏,而且萨伯的导演手法相当巧妙,通过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主观镜头,把小男孩对父亲的感情表现得真实可信。影片最让人开怀的地方,是小男孩总在回忆里把父亲美化成英雄人物甚至是领袖人物,镜头语言也随之跳跃起来。整部电影清新又不浮躁,还有一个励志的结尾,绝对适合小时候常对老爸不爽、长大后又有点后悔的男人们观赏。
KINO公司很照顾匈牙利电影人的情绪,萨伯的作品一共出过三部。本片长85分钟,画质修复得不错,翻译基本合格。可惜的是没附带花絮内容,但仍值得收藏。
《浮士德》 捷克,1994年出品
“影迷被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从来没有听说过杨·史云梅耶的,一类是看过他的作品并知道自己遇到了天才的。” 这句话出自《纽约客》。几十年来,捷克导演史云梅耶以他梦幻般的超现实动画作品令世界着迷,他的作品不限形式和材料,面包、木头、破布,通通都能出奇搞怪,让人惊叹。
虽然老杨以动画著称,但只要是看过《浮士德》的人,没人敢不认为杨·史云梅耶是个真正的电影导演。这部电影虽然是他尝试真人与动画结合的第二部长片,但已经完全展现他拍非动画电影的深厚实力。《浮士德》的前十五分钟,没有一句对白,全凭纯粹的视听语言吊人胃口、推动故事,妙的是还能把神秘、荒诞的氛围展现得入骨三分,那种奇技淫巧般的想像力让人看后久久难忘。这种导演水准,放到哪里都够得上顶级的。
本片根据浮士德的故事原型,在导演的重新诠释下,背景移到了现代的布拉格街头。故事主人翁只是街上的行人,却被诱到一家怪异剧场的后台扮演成浮士德,并与魔鬼达成交易。史云梅耶用天马行空式的剪辑手法,把真人与动画以一种近乎疯魔的形式融合在一起,最终想表达的依旧是沉重的关于灵魂的思考。但最能影响观众的,还是他强烈的个人影像风格。
KINO公司推出本片,绝对符合其独特品味。片长97分钟,画质不错,翻译尚可。所有钟情新奇古怪电影的朋友们,建议人手一张。
发行的影片卡门在塞内加尔 Karmen Geï (2001)
猫咪少女 Take Care of My Cat (2001)
爱我就搭火车 Ceux qui m'aiment prendront le train (1998)
柯南上尉 Captaine Conan (1996)
蓝 Blue (1993)
维特根斯坦 Wittgenstein (1993)
太不小心 Careful (1992)
L.627 (1992)
加里里的婚礼 Urs al-jalil (1987)
乡村星期天 Un Dimanche a la Campagne (1984)
UTU (1983)
Before the Nickelodeon: The Cinema of Edwin S. Porter (1982)
错误的证人 Fälschung, Die (1981)
铁皮鼓 Die Blechtrommel (1979)
德尔苏·乌扎拉 (1975)
The Maids (1974)
圣保罗的钟表匠 L'Horloger de Saint-Paul (1974)
Coming Apart (1969)
柴可夫斯基 Chaikovskiy (1969)
Eva (1962)
Léon Morin, prêtre (1961)
Bonnes femmes, Les (1960)
马布斯博士的一千只眼 Tausend Augen des Dr. Mabuse, Die (1960)
没有面孔的眼睛 Les Yeux sans Visage (1959)
艾琳娜和她的男人们 Eléna et les hommes (1956)
小逃亡者 Little Fugitive (1953)
惊惧骤起 Sudden Fear (1952)
Pandora and the Flying Dutchman (1951)
乡村牧师日记 Le Journal d'un cure de campagne (1951)
风流剑侠 Cyrano de Bergerac (1950)
不公平的遭遇 Raw Deal (1948)
The Long Night (1947)
血溅虎头门 Brute Force (1947)
罗马不设防 Rome, Open City (1945)
It Happened Tomorrow (1944)
Hangmen Also Die (1943)
开往慕尼黑的夜车 Night Train to Munich (1940)
牙买加客栈 Jamaica Inn (1939)
Sidewalks of London (1938)
毫不神圣 Nothing Sacred (1937)
一个明星的诞生 A Star Is Born (1937)
Tell Your Children (1936)
Maniac (1934)
Liliom (1934)
无粮的土地 Las Hurdes (1933)
吸血鬼 The Vampire (1932)
The Monster Walks (1932)
老黑屋 The Old Dark House (1932)
红楼艳史 Love Me Tonight (1932)
禁忌 (1931)
蓝天使 Der Blaue Engel (1930)
土地 Earth (1930)
月中女 Frau im Mond (1929)
堕落少女日记 Tagebuch einer Verlorenen, Das (1929)
持摄影机的人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1929)
安达鲁之犬 Un chien andalou (1929)
The Man Who Laughs (1928)
船长二世 Steamboat Bill, Jr. (1928)
军中红粉 Sadie Thompson (1928)
间谍 Spione (1928)
将军号 The General (1927)
大都会 Metropolis (1927)
大学 College (1927)
黑奴吁天录 Uncle Tom's Cabin (1927)
It (1927)
万王之王 The King of Kings (1927)
伪善者 Herr Tartüff (1926)
Battling Butler (1926)
The Son of the Sheik (1926)
浮士德 Faust (1926)
歌剧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1925)
灵与肉 Body and Soul (1925)
没有欢乐的街 Freudlose Gasse, Die (1925)
七个偶然 Seven Chances (1925)
尼伯龙根之歌 Nibelungen: Siegfried, Die (1924)
最卑贱的人 Der Letzte Mann (1924)
火星女王 Aelita (1924)
航海家 The Navigator (1924)
待客之道 Our Hospitality (1923)
三种年龄 Three Ages (1923)
钟楼怪人 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 (1923)
血与砂 Blood and Sand (1922)
诺斯法拉图 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 (1922)
罗宾汉 Robin Hood (1922)
The Electric House (1922)
The Haunted House (1921)
奥凡斯风暴 Orphans of the Storm (1921)
三剑客 The Three Musketeers (1921)
启示录四骑士 The Nut (1921)
作为我的妻子 Be My Wife (1921)
佐罗的面具 The Mark of Zorro (1920)
The Saphead (1920)
The Penalty (1920)
Outside the Law (1920)
卡里加里博士 Das Cabinett des Dr. Caligari (1920)
东方之路 Way Down East (1920)
凋谢的花朵 Broken Blossoms (1919)
男人与女人 Male and Female (1919)
与众不同 Anders als die Andern (1919)
琼女士 Joan the Woman (1917)
党同伐异 Intolerance (1916)
海底两万里 20,000 Leagues Under the Sea (1916)
A Fool There Was (1915)
Carmen (1915)
欺骗 The Cheat (1915)
一个国家的诞生 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
Judith of Bethulia (1914)
Tillie's Punctured Romance (1914)
卡比利亚 Cabiria (1914)
Traffic in Souls (1913)
月球旅行记 Le voyage dans la lune (1902)
⑤ 浮士德的制作发行
发行公司:
米高梅 [美国] (1926) (USA) (theatrical)
Continental Home Vídeo [巴西] (2002) (Brazil) (DVD)
Divisa Home Video [西班牙] (2002) (Spain) (DVD)
Grapevine Video [美国] (video)
Kino Video [美国] (2001) (USA) (DVD)
上映日期
奥地利
Austria
1926年9月14日
德国
Germany
1926年10月14日 ...... (premiere)
芬兰
Finland
1926年11月19日
美国
USA
1926年12月5日 ...... (New York City, New York)
美国
USA
1926年12月6日
葡萄牙
Portugal
1927年4月18日
日本
Japan
1928年3月1日
日本
Japan
2005年9月10日 ...... (Filmretrospektive Fritz Lang und Friedrich Wilhelm Murnau)
阿根廷
Argentina
2007年9月19日
⑥ 谁帮忙介绍一下《浮士德》《蝴蝶夫人》
《浮士德》:古诺 Charles Francois Gounod (1818-1893),曲家查尔·弗朗索瓦·古诺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画家,母亲是钢琴家。因此,从小古诺就受到了良好的艺术熏陶。古诺自幼随母亲学习音乐,18岁考入巴黎音乐学院。1839年,他以一部大合唱《斐尔南德》获罗马大奖,从而得到公费去意大利深造的机会。在罗马,古诺热衷于宗教音乐的研究。回国后,他在教堂担任管风琴师与唱诗班指挥,并组织了“古诺合唱团”。他曾经受过宗教神职训练,但他又不肯接受圣职。不过出于对天主教的信仰,他谱写了大量宗教音乐。从1851年起,古诺开始致力于歌剧的创作。他一生共写了12部歌剧,其中最成功的是《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浮士德》的剧本由巴比亚和卡雷根据歌德的同名长诗改编,于1859年首演于巴黎。剧情大致为:年迈的哲学家浮士德十分羡慕青年们的活力,于是祈求魔鬼给他以返老还童的帮助。魔鬼 梅菲斯特·费利斯对浮士德说:如果你肯出卖自己的灵魂,不仅能返老还童,而且还可以得到一个名叫玛格丽特的姑娘。浮士德应允后,就喝下魔鬼的药,果然变成了英俊少年。后来魔鬼又施展魔法,使 浮士德骗得了玛格丽特的爱情。可是,当玛格丽特怀孕后就被浮士德抛弃了。在一次决斗中,浮士德又将玛格丽特的哥哥瓦伦丁刺死。玛格丽特因受刺激而神经错乱,杀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囚。浮士德 见此情,深感震惊,进入牢房要带她逃走。但垂死的玛格丽特已不认得他。这时魔鬼抓住浮士德,要他的灵魂,而天使引导玛格丽特进入天国的歌声使浮士德得到了解脱。 这部歌剧是古诺的代表作。歌剧的音乐成功地描绘了剧中人物的各种性格。第四幕中的《士兵进行曲》,是瓦伦丁与士兵出征归来时唱的,豪迈雄壮,富于动力和生气,反映了士兵胜利凯旋时的喜悦心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著名合唱曲。 《蝴蝶夫人》: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普契尼出生于卢卡(Lucca),1880年他写了颂主弥*(Messa di Gloria),使他的叔叔愿意支持他的音乐学习。1880年开始到米兰音乐学院学习,1883年毕业后一年写了第一部歌剧女巫(The Witches)。1889年被任命写第二部歌剧艾狄加(Edgar),并开始与出版商利歌迪(Ricordi)开始长期的合作。他1893年的作品Manon Lescaut被誉为天才之作。他其中一部最著名的歌剧波希米亚人(La Boheme)1896年在都灵(Turin)首演时不受观众欢迎,这部歌剧以法国作家马格(Murger)的小说《波希米亚生活情景》为蓝本。后来这部作品终为人们接受,并被认为是普切尼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普契尼1900年的歌剧吐斯卡(Tosca)是歌剧的标准剧目。1904年的歌剧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在米兰史基拉歌剧院首演时同样受到非议,但经过普契尼修改后演出获得成功。他的其它歌剧还有金色西方的姑娘(La fanciulla del west)、安祖利卡(Sister Angelica)、Gianni Schicchi等。1924年他未写完图兰朵(Turandot)就逝世了,这部歌剧的故事发生在中国,讲述关于公主图兰朵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旋律来自中国音乐茉莉花。1926年图兰朵由安佛努(Franco Alfano)续完后首演。普契尼曾经讲过:“我写的音乐都是小儿科的音乐。”虽然他的作品不象威尔第的“伟大”,但很多人认为他是意大利继罗西尼之后除威尔第之外最伟大的音乐家。二幕歌剧《蝴蝶夫人》根据美国约翰.朗的小说和大卫.贝拉斯科的话剧改编,由普契尼作曲,意大利伊利卡和贾科萨作词,1904年2月17日首演于米兰的拉.斯卡拉剧院。剧情大意为:天真活泼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人称“蝴蝶姑娘”,委身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婚后不久,平克尔顿回国,三年之间杳无音信。原来,平克尔顿已另有新娶,置蝴蝶夫人于脑后。当他偕美国夫人重登长崎,苦苦等候三年的蝴蝶夫人悲愤交加,在交出了伶俐的儿子后,刎剑自尽。这部歌剧抒情性风格极为强烈,音乐优美感人,成功地塑造了蝴蝶夫人纯洁、温柔、深情、忠贞的动人形象。
⑦ 电影《浮士德》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好看吗
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这部不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