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彼得·格林纳威的人物简介
格林纳威接受的是典型的英国式的教育——“老式学校、专横的训导、对传统的维护、频繁的威吓”——与中国的愤青们想象的不同的是,他十分感谢那种管辖和制度,当他离开学校时,“满脑子装满了英国文学,并对历史萌生了一股热情。从那以后我被促使去作画,并对欧洲绘画感兴趣起来”,这正好驱动了他去Walthamstow艺术学院学习绘画的念头。1957年,还在学习绘画的格林纳威,偶然地看了伯格曼的《第七封印》,从此这部电影不仅改变了电影史而且改变了一个以后会改变电影史的艺术学院学生。
那部电影对他的影响一直延续了下来,格林纳威在电影中孜孜以求的一直是隐喻和象征,但奇塔基(Kitaj)的绘画对他的影响也不浅,他认为奇塔基的绘画“其中融汇着文字、参照、个人神话与公众神话、性与政治。无丝毫枯躁或干瘪,却有一种强大的构图观念与面积观念”。于是时间结构、构图、隐喻与象征便成为我们解读格林纳威的途径,也是他探求的方向。在短暂的画家生涯之后,1965年,格林纳威开始在英国政府情报资料中心处(COI)担任记录片剪辑工作,这段经历使他日后的电影镜头具有一种“标本感”,使他形成了一种极其节制的叙述方式。
格林纳威象阿尔托与布莱希特这些现代主义戏剧大师尊重舞台那样地尊重荧幕,他在电影中做的一切都是在确立电影的语言本体地位:电影尚未达到它的立体主义时代,它像十九世纪末的“沙龙绘画”一样摇摆不定。我对电影工作之所以有浓厚兴趣,是因为我努力设想自己所做的正是电影立体主义的开端。你尽可打破传统构图,打破观念,像布拉克和毕加索一样同时间做游戏。 实际上,目前的电影之所以被形容为“十九世纪末的沙龙绘画”在很大程度上是商业体制的原因,在商业体制中,电影首先被看作取悦大众的东西,然后才是艺术。因票房目的而对大众的迎合一直使电影处于十九世纪小说派生物的地位,这样我们就看到了大量的讲故事的电影,包括那些泛滥的男女故事与拯救人类的故事。在格林纳威的看来,电影首先是它的镜头与时间结构,然后才可能是某一种电影。
与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电影本体理论不同的是,格林纳威认为单独的镜头——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个画面——本身就具有独立的价值,而且他倾向于这么做,在他的电影里,独幅镜头的容量是非凡的,他甚至觉得“那些对绘画感兴趣的人最能理解我对影片中的有关面积、构图、‘栅格’、对称等等的考虑”。绘画对他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单镜头中,而且也体现在整个电影的视觉结构上,在《厨师、窃贼、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亦译为〈情欲·色·香·味〉)中,电影像三联画一样地展开,而只有这样这部电影才具有隐喻与象征的基础。
换一个角度来看,正是格林纳威电影的容量给在这些解释提供了可能,他自己也经常解释自己的作品——当然也是各种各样的——他自己也曾经把《一个Z和两个O》(亦译为〈动物园〉)解释为“‘创世纪’和达尔文之间的对立”。对隐喻与象征的偏爱使得他的电影内容庞杂而思想繁复,在经验主义与科学主义哲学氛围中的他是通过一种他称为经验化的、推理式的思维来构建他的意义体系的,这与塔科夫斯基的超验性、直觉化的象征有本质的不同。
在他眼中,自然主义在电影中是没有道理的,一旦放好了摄影机,一切都变了,电影对他来说是一个讲究经营与雕琢而有具有高度自我意识的人工制品。“我想拍这样一种电影,没有情节,像绘画一样极其关注事物的结构、构造与框架”,这几乎是一种电影圈中的政治立场……我正在为电影、为电影自身的缘故、为电影没必要不得不采用传统的的解说性戏剧、没必要要求观众限入这悬浮的怀疑、或者也没有必要要求这样的事是电影唯一的功能等电影中所包含的思想与观念的能力而辩护。
格林纳威一直在为确立电影的独立本体地位而创作,在他看来这是不容妥协的,他从来不像很多导演那样两头押宝,不像大卫·林奇、卡拉克斯等导演经常做的那样在大众口味与个人追求之间做调和。他是彻底的精英主义者,他的作品只是为了那些具有敏锐的视觉感受力与理解力并且主动地承担再创造任务的观众们准备的,与一切平庸、麻木与妥协毫不相干;作为一个严肃的艺术家,他从一开始就避免了我们看到的不少 “实验性”电影的简陋与粗糙;而作为一个保持探索状态的导演,任何新的技术与媒介对他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可能,当高清晰度数码摄象机出现与互联网普及之后,彼得·格林纳威宣判了传统意义上电影的死亡。
在最近的一部正在“拍摄”的《塔斯鲁波的手提箱》(The Tulse Luper Suitcases) 中,共包括3部胶片电影、1套电视剧、数张CD-ROM和DVD、书籍以及为期四年的网络艺术活动,虽然是一个崭新的方式,但电影却一如既往地充满着智慧的隐喻与迷宫般的象征,并计划史诗篇幅地“编织”出从铀的发现到柏林墙的倒塌这大半个世纪的人类历史。
2. 彼得·格林纳威的格林那威电影作品一览
《安息》(1956-62)
Death of Sentiment
关于殡葬的习俗、制度:墓碑,上面雕刻的东西,人们如何被埋葬,葬礼的方方面面等等。
《火车》(1966)
Train
最后一辆蒸汽列车驶进滑铁卢车站,正好在情报中心处的后面,我花了几天时间在房顶上把它们拍下来,然后组织进曼·雷(Man Ray)抽象的机械芭蕾,全部按具象音乐进行剪辑。
《树》(1967)
Revoliution
美国使馆前的那场反战示威我在场--在英国,这是对越战问题的转折点。我正好有一架机器在手,于是就拍下了所有那些骚乱和人群,然后按甲壳虫乐队的《革命》编剪。
《遥寄自教会的五张明信片》(1967)
Five Postcards from Capital Cites
我开始在欧洲旅行,把我的短片带到各大学电影协会;我带着我自己的16毫米机器,在每个都城拍好多尺。
《区间》(1969)
Intervals
一部抽象作品,试图拍一部无叙事的电影,用13这个数字、维瓦尔第曾在《四季》里用过的和声结构。它是在妻尼斯拍成的,拼合的影像既有来自两年一度的艺术节上的--体现了欧洲绘画的高级文化--又有来自电影节上的,主要是威尼斯那些房间里的涂抹图案(graffiti)。
《侵蚀》(1971)
Erosion
我有一月左右在爱尔兰南部,被那里的悠古景象迷住了。我想找到可拍进电影的地貌侵蚀迹象--海岸,岩表的粉末化--然后把它们编在一起,第一个镜头是最古老的岩石,最后一个镜头是最机关报近的岩石。这颇应合了六十年代土地艺术运动。
《H是房子》(1973,1978年重作编剪)
H Is for House
我结婚了,还有了个小孩,我们常常在瓦尔德度假;我们呆在一个朋友的一幢很漂亮的19世纪早期的房子里。这是最令人神往的地主,可以看到称心如意的、罗曼蒂克的英国风景,颇令人发思西之悠情,遥想罗马天主教史事;英国内战时期各种残虐悲剧都在那里发生。这是一个封闭的乡村,所以有一种浓浓的戏剧和罗曼史味道--为了不枉此番游历,我拍了一系列片子,本片是其中的第一部。它整个儿陷入了命名事物的事儿里--就象在马格里特(Magritte)的后期绘画里,术语命名,为意义和辞语寻觅、确定期客体对象,混乱一团……我作了这份庞大的清单,列上了我能在国内乡村找到的、以字母H打头的每一个事物,当它们被并排在一起时,你会发现各种有趣的涵孩儿。我女儿汉娜正在学ABCD,她的声音在声带上重复头,而且念错了--这是无知者的智慧。它还和天堂(Heaven)与地狱(Hell)的概念及它们如何可互换颇为有关……
《窗》(1975)
Windows
拍于同一地方。我颇惊诧于来自南非的统计资料--政治犯们被从窗户中推出,而其愚蠢的藉口则说他们是踩了一块肥皂失足滑下去的,说他们还以为那窗户是门,等等。我把它弄成一个虚构的东西,想看看任何一个人会从一记扇窗户掉下去的所有可能的理由,我把他压到了3分半钟,并把这骇人听闻的事实置于一颇似田园风光的背景以便制造一种反讽和悖论。我觉得它概括集中了我以后所做的一切方面:它涉及了统计学,它是颇折衷性的,它对风光景色大胆使用,它涉及了死亡--四个特征,此后一直伴随着我。
《水》(1976)
Water
基本上是一部编辑练习片。在撒利斯白雷和谢夫兹白雷之间有五个湖泊,每一个都各有特点。令我吃惊的是英国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莫蒂门·维勒(Mortimer Wheeler),他会在路旁找到一块石头并推演出它的历史;他能为每一个给出的自然物构造一段历史。这是对他那一套的谐谑模仿,我用它来说明一整片美丽的水域风光。本片约5分钟左右,而且也是下一部片子的基础。
《莱克兹水域》(19750)
Water Wrackets
该片出自于我对J. R. R. Tolkein的'Lord of Rings'的热情。我为那块叫莱克兹的地区虚构一帮早期居民。莱克兹是一睡沼泽地,马里奥特人住在山里,还有另一族群住在森林里;我打算对这些神话人物进行一项虚构的、严肃的人类学一考古学研究。
《数字中的古尔镇》(1976)
Goole by Numbers
我来到这座很单调的叫古尔的镇上,它位于我妻子生长于斯的乐约克郡,我仅只记录了我所能发现的所有数字,然而把它们头尾相接地排成一行,尔后再编排进迈克尔·尼曼(Michael Nyman)专门创作的一个曲子里,迈克尔在《H是房子》里跟我首次合作。
《可爱的电话》(1977)
Dear Phone
说的是用电话和滥用电话,以及关于文学于何处驻步而电影于何处起步的那些问题。
《1-100》(1978)
颇类似于《数字中的古尔镇》,但却是根据欧洲城市来拍的,而且大大压缩了。影像取自柏林、巴黎、罗马、佛罗伦萨和布鲁塞尔。
《漫步穿越天堂或地狱》(41分钟;19780)
A Walk through H
我一直醉心于地图和制图。一张地图告诉你去过什么地方,你在哪儿,以及你将去向何方--某种意义上此乃时态之三而合一这也是一种惊人的表意符号,表达的是这样一讯息,它非常有用,而且或许最恰当地说也毫无用场。我父亲最近死了,影片的副标题是'一位鸟禽学家的再生'--我父亲就是位鸟禽学家。他的一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鸟类研究的知识,我很清楚,随着他的死去--就象随着任何一种死亡一样--大量很个人化的资料见闻随之而去了,整个儿如泼水难收。本片说的是一个人在濒临之际踏上旅程,走向任何一个它终止的地方--H或是天堂(Heaven)或是地狱(Hell)。我设计了92张地图来帮助那个人去往那里。整部影片分五个部分,描写了从城镇到偏远荒芜之地的旅程,各种景象互为参照,蔚为大观。
《重铸地貌》(英国艺术联合会,45分钟 1978)
Wertical Features Remake
说的是对国内山川地貌的重新认识。在英国实际上每一块草地都已被踩踏过上千遍;我们已没有自然荒野或象一点儿自然荒野之类的东西。这大概是世界上被画过最多、也被拍照摄影得最多的土地之一《重铸地貌》说的主要就是这个意思。
《崩溃》(185分钟,1975-78)
The Falls
这真是许许多多所有那些我从未拍成的影片--我或多或少未完成的92部影片--的一个大杂烩。某种意义上它说的是这个世界终结的92种不同的方式--当时一个非常浒的社会问题。这也涉及了鸟类知识,它制订出了各种分类和协同关系--我想我受到了品清(pynchon)、卡尔维诺(Calvino)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影响--所有那些庞大宏的、网络全书式的东西。这是拍一部电影的92种不同方法。它包括很多流产的影片,那些我梦想的但又明白永远不会拍成的影片,还有一些访谈和实际上我认识的每一个人的照片--所以它是我家庭关系的一份个人概述,是我既往的一切所作所为的一次总荟萃。我觉得这是我所做的事里最富创意的事;我想当时我并未认识到,可它颇为重要,因为我拍的下一部电影《画家的合同》是一个新的起点。
《神力难违》(泰晤士电视台,35分钟,1981)
Act of God
泰晤士,一家颇为保守的电视台,请我做一个半小时的节目,题目不限。由于我对分类学的举和对资料住处分门别类的念头,我寻找着我能想到的最不可归类的事件或现象--人被闪电击中。我在全国性报刊上登启示征集所有那些被闪电击中而生还下来的人,请他们来接受采访--这就是本片的内容。我本希望得到一引起极有宗教色彩的经历,见到一些认为自己被上帝惩罚的人。他们的大部分回答都是些陈词滥调,不过我们偶然也发现了一些很别的事情--一些姑娘们骑着胖母马走在英国农村的小道上,突然失踪了,路上所剩下的只是一堆母马肉。我把这些事件都串起来,当然了,大家却认为那些都是我编造的。
《赞德拉·罗兹》(信息中心处,15分钟,1981)
Zandra Rhodes
她是一位颇有影响的60年代服装设计师。我到那时已经离开住处中心很长时间,只是由于我声名日长,他们请我回去拍一种人物专题片,反映她的情况和思想态度。对这位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又是一名广为人知的人物,本片作了一次充满感情的评说。
《画师的合同》(英国电影学院,四台,108分钟,1982)
The Draughtsman's Contract
它也许是更具有明星电影的惯有特征。我想那特别的一段时光也随《画家的合同》真正结束了。
《四个美国作曲家》(四台,1983)
关于约翰·凯奇、罗伯特·艾思雷、菲力浦。格拉斯和麦瑞底斯·蒙克的纪录片。
《水花荡漾》(四台,15分钟,录像;1984)
A TV Dante--Canto5
尝试跟英国画家汤姆·菲力浦斯合作的项目。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但丁学者,暗自进行自己的译解,还给他自己的译文弄了个插图本。《地狱篇》写于1300年,但他要从一个后二战的位置去译解。随年代之变迁天堂不断在改头换面,而地狱却大致一直照旧。
《套间内--浴室》 (四台,25分钟,录像,1985)
Inside Rooms-The Bathroom
这是一个系列的开始,对英国人如何使用浴室,作一番不无讥诮意味的思考。最后会有一部半小时的关于起居室、卧室等等的片子。它从未兑现。这是对浴室设计颇带感情的、反讽意味的批评审视--人们在浴室里放些什么,人们在浴室里干些什么,浴室是房子里的隐秘之地,人们在那里陷喻性地、也是实实在在地脱卸下一切而直显原形。
《一个Z和两个O》
(英国电影学院/第四影片公司/综艺公司,112分钟,1985)
A Zed and Two Noughts
《建筑师之腹》
(考兰德公司/丝里影片公司,105分钟,1987)
The Belly of an Architect
《挨个儿淹死》
(第四影片公司/综艺公司,118分钟,1988) Drowning by Numbers
《厨师、窃贼、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综艺公司,120分钟,1989)
The Cook,the Thief,His Wife and Her lover
《魔法圣婴》(未定)
Love of Ruins
关于美狄亚(Medea)神话--杀死自己孩子的母亲。我们现在正在纷纷嚷嚷辩论流产堕胎问题。美狄亚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她杀死孩子的时候那孩子只有两岁半;我想澄明,一个独立的女人出于一整套我想让观众信服的理由而夺走她自己孩子的生命,是正当的。它在地中海一带的十个外景地拍摄,其中还有一个次本文背景,即对遗迹废墟的那种非常英国式的罗曼悠思。这个次本文中女人是一个考古学家。
《遇见了自己的人》(未定)
The Man Who Met Himself
简直就是另一个古典神话--阿波罗和那喀索斯的改写,神和为争得自己是最好的音乐家而闹个不可开交的人。神赢了,大肆复仇,扒了他的皮以一解心头之恨。它反映出了我们所有人心中的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精神。我想获得一些我在《一个Z和两个O》里没有讨论充分的思想,涉及的是一个人在遇见自己时所发生的事。我们会对此作何感想?我们会惊恐万分,喜出望外?我们会想去杀了他或拥抱他?这是一部魔幻的、玄学的影片。我所有的影片都是未必发生的,但没有一部是不可能的。是之谓也。
《普洛斯贝罗书籍》(1991)
参加1991年夏纳电影节,根据莎士比亚传奇剧《暴风雨》改编。
《枕边书》(1999)
《8又1/2女人》(2000)
《塔斯鲁波的手提箱》( The Tulse Luper Suitcases) 上 映: 2003年05月24日 ( 法国 )
3. 值得看的经典影片
always
公寓,法国
sherk
二手狮王
Ice age
Madagascar
Don’t bully ants
Happy feet
Black notebook
constantin
蜘蛛侠3 Spider-Man 3
怪物史莱克3 Shrek 3
十三罗汉 Ocean's Thirteen
神奇四侠2:神奇四侠和银影侠
冒牌天神2 Evan Almighty
谍影重重3 The Bourne Ultimatum
<<蝴蝶>>
< 情陷红模仿>
《逃之夭夭》
<红与黑>
<埃玛>
<浓情巧克力>
<红白兰三部曲>
<伊冯娜的香水>
legend of the fall
autumn in new york
芳心不在家 伊人秀发如醉,待我心之所归
公寓
一个声音( 曼侬)
两小无猜
新桥恋人
蒂姆波顿:剪刀手爱德华
斯皮尔伯格:逍遥法外
昆廷.塔伦蒂诺:杀死比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
惊情四百年
托纳托雷:天堂电影院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吕克.贝松:碧海蓝天
安东尼明格拉:英国病人
冷山
赛尔乔.莱翁内:美国往事 西部往事 大卫芬奇:七宗罪 米洛斯·福尔曼:莫扎特传 雷德利斯科特:末路狂花
理查德·林克莱特:日出之前
日落之前
英格玛.伯格曼:第七封印 芬尼与亚历山大
弗朗索瓦.特吕弗:射杀钢琴师 朱尔与吉姆 爱德华·瑞克:燃情岁月 爱德华 兹维克:光荣战役 诺曼-犹维森:飓风 波兹-亚金:冲锋陷阵 约翰.麦克蒂尔南:虎胆龙威系列
凯文·科斯特纳:与狼共舞
汤马斯 麦卡锡:心灵驿站
阿方索·阿雷奥:云中漫步 让-保罗·拉帕诺:屋顶上的轻骑兵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可饶恕 克里斯托弗·诺兰:记忆碎片 布赖恩-辛格:非常嫌疑犯 大卫林奇:穆赫兰道 科恩兄弟:冰血暴 纳森·德米:沉默的羔羊 奥立弗·斯通:天生杀人狂 沃尔特·塞勒斯:中央车站 米歇尔·冈瑞: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简·坎皮恩:钢琴课 伊万·萨姆埃尔:两小无猜
阿伦.雷奈:去年在马里安巴德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云上的日子 维姆.文德斯:柏林苍穹下 贝尔托鲁奇:巴黎最后的探戈 彼得.格林纳威:枕边书 迈克.尼科尔斯:毕业生 罗曼.波兰斯基:钢琴家
让-雅克.阿诺:情人
米尔乔 曼切夫斯基:暴雨将至
帕特里斯.夏洛尔:玛歌皇后
盖·里奇:两杆大烟枪
拉斯.冯提尔:黑暗中的舞者
4. 请问,在哪里可以找到英国导演彼得·格林纳威的详细资料
彼得·格林纳威 1942年出生于威尔士的Newport,在Wanstead长大。后来,格林在Walthamstow艺术学院学习绘画。60年代初期,他开始写小说,还有一些短剧。从1965年开始,他在信息中心办公室当了11年的编剧。从1978年开始,他逐渐收到英国电影学院的财政支持。后来拍摄出一些相当成功的影片,比如《一个Z和两个O》。他后来的影片知道《枕边书》都是由Netherlandish Kees Kasander制片。在1991年,他开始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办一系列的不同主题的展览。1994年他在慕尼黑、伦敦以及其他一些城市举办有关电影制片与电影语言的讲座。
格林那威电影作品一览
《安息》(1956-62)
Death of Sentiment
"关于殡葬的习俗、制度:墓碑,上面雕刻的东西,人们如何被埋葬,葬礼的方方面面等等。"
《火车》(1966)
Train "
最后一辆蒸汽列车驶进滑铁卢车站,正好在情报中心处的后面,我花了几天时间在房顶上把它们拍下来,然后组织进曼·雷(Man Ray)抽象的机械芭蕾,全部按具象音乐进行剪辑。"
《树》(1967)
Revoliution
"美国使馆前的那场反战示威我在场--在英国,这是对越战问题的转折点。我正好有一架机器在手,于是就拍下了所有那些骚乱和人群,然后按甲壳虫乐队的《革命》编剪。"
《遥寄自教会的五张明信片》(1967)
Five Postcards from Capital Cites
"我开始在欧洲旅行,把我的短片带到各大学电影协会;我带着我自己的16毫米机器,在每个都城拍好多尺。"
《区间》(1969)
Intervals
"一部抽象作品,试图拍一部无叙事的电影,用13这个数字、维瓦尔第曾在《四季》里用过的和声结构。它是在妻尼斯拍成的,拼合的影像既有来自两年一度的艺术节上的--体现了欧洲绘画的高级文化--又有来自电影节上的,主要是威尼斯那些房间里的涂抹图案(graffiti)。"
《侵蚀》(1971)
Erosion
"我有一月左右在爱尔兰南部,被那里的悠古景象迷住了。我想找到可拍进电影的地貌侵蚀迹象--海岸,岩表的粉末化--然后把它们编在一起,第一个镜头是最古老的岩石,最后一个镜头是最机关报近的岩石。这颇应合了六十年代土地艺术运动。"
《H是房子》(1973,1978年重作编剪)
H Is for House
"我结婚了,还有了个小孩,我们常常在瓦尔德度假;我们呆在一个朋友的一幢很漂亮的19世纪早期的房子里。这是最令人神往的地主,可以看到称心如意的、罗曼蒂克的英国风景,颇令人发思西之悠情,遥想罗马天主教史事;英国内战时期各种残虐悲剧都在那里发生。这是一个封闭的乡村,所以有一种浓浓的戏剧和罗曼史味道--为了不枉此番游历,我拍了一系列片子,本片是其中的第一部。它整个儿陷入了命名事物的事儿里--就象在马格里特(Magritte)的后期绘画里,术语命名,为意义和辞语寻觅、确定期客体对象,混乱一团……我作了这份庞大的清单,列上了我能在国内乡村找到的、以字母H打头的每一个事物,当它们被并排在一起时,你会发现各种有趣的涵孩儿。我女儿汉娜正在学ABCD,她的声音在声带上重复头,而且念错了--这是无知者的智慧。它还和天堂(Heaven)与地狱(Hell)的概念及它们如何可互换颇为有关……"
《窗》(1975)
Windows
"拍于同一地方。我颇惊诧于来自南非的统计资料--政治犯们被从窗户中推出,而其愚蠢的藉口则说他们是踩了一块肥皂失足滑下去的,说他们还以为那窗户是门,等等。我把它弄成一个虚构的东西,想看看任何一个人会从一记扇窗户掉下去的所有可能的理由,我把他压到了3分半钟,并把这骇人听闻的事实置于一颇似田园风光的背景以便制造一种反讽和悖论。我觉得它概括集中了我以后所做的一切方面:它涉及了统计学,它是颇折衷性的,它对风光景色大胆使用,它涉及了死亡--四个特征,此后一直伴随着我。"
《水》(1976)
Water
"基本上是一部编辑练习片。在撒利斯白雷和谢夫兹白雷之间有五个湖泊,每一个都各有特点。令我吃惊的是英国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莫蒂门·维勒(Mortimer Wheeler),他会在路旁找到一块石头并推演出它的历史;他能为每一个给出的自然物构造一段历史。这是对他那一套的谐谑模仿,我用它来说明一整片美丽的水域风光。本片约5分钟左右,而且也是下一部片子的基础。"
《莱克兹水域》(19750)
Water Wrackets
"该片出自于我对J. R. R. Tolkein的'Lord of Rings'的热情。我为那块叫莱克兹的地区虚构一帮早期居民。莱克兹是一睡沼泽地,马里奥特人住在山里,还有另一族群住在森林里;我打算对这些神话人物进行一项虚构的、严肃的人类学一考古学研究。"
《数字中的古尔镇》(1976)
Goole by Numbers
"我来到这座很单调的叫古尔的镇上,它位于我妻子生长于斯的乐约克郡,我仅只记录了我所能发现的所有数字,然而把它们头尾相接地排成一行,尔后再编排进迈克尔·尼曼(Michael Nyman)专门创作的一个曲子里,迈克尔在《H是房子》里跟我首次合作。"
《可爱的电话》(1977)
Dear Phone
"说的是用电话和滥用电话,以及关于文学于何处驻步而电影于何处起步的那些问题。"
《1-100》(1978)
"颇类似于《数字中的古尔镇》,但却是根据欧洲城市来拍的,而且大大压缩了。影像取自柏林、巴黎、罗马、佛罗伦萨和布鲁塞尔。"
《漫步穿越天堂或地狱》(41分钟;19780)
A Walk through H
"我一直醉心于地图和制图。一张地图告诉你去过什么地方,你在哪儿,以及你将去向何方--某种意义上此乃时态之三而合一这也是一种惊人的表意符号,表达的是这样一讯息,它非常有用,而且或许最恰当地说也毫无用场。我父亲最近死了,影片的副标题是'一位鸟禽学家的再生'--我父亲就是位鸟禽学家。他的一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鸟类研究的知识,我很清楚,随着他的死去--就象随着任何一种死亡一样--大量很个人化的资料见闻随之而去了,整个儿如泼水难收。本片说的是一个人在濒临之际踏上旅程,走向任何一个它终止的地方--H或是天堂(Heaven)或是地狱(Hell)。我设计了92张地图来帮助那个人去往那里。整部影片分五个部分,描写了从城镇到偏远荒芜之地的旅程,各种景象互为参照,蔚为大观"。
《重铸地貌》(英国艺术联合会,45分钟 1978)
Wertical Features Remake
"说的是对国内山川地貌的重新认识。在英国实际上每一块草地都已被踩踏过上千遍;我们已没有自然荒野或象一点儿自然荒野之类的东西。这大概是世界上被画过最多、也被拍照摄影得最多的土地之一《重铸地貌》说的主要就是这个意思。"
《崩溃》(185分钟,1975-78)
The Falls
"这真是许许多多所有那些我从未拍成的影片--我或多或少未完成的92部影片--的一个大杂烩。某种意义上它说的是这个世界终结的92种不同的方式--当时一个非常浒的社会问题。这也涉及了鸟类知识,它制订出了各种分类和协同关系--我想我受到了品清(pynchon)、卡尔维诺(Calvino)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影响--所有那些庞大宏的、网络全书式的东西。这是拍一部电影的92种不同方法。它包括很多流产的影片,那些我梦想的但又明白永远不会拍成的影片,还有一些访谈和实际上我认识的每一个人的照片--所以它是我家庭关系的一份个人概述,是我既往的一切所作所为的一次总荟萃。我觉得这是我所做的事里最富创意的事;我想当时我并未认识到,可它颇为重要,因为我拍的下一部电影《画家的合同》是一个新的起点。"
《神力难违》(泰晤士电视台,35分钟,1981)
Act of God
"泰晤士,一家颇为保守的电视台,请我做一个半小时的节目,题目不限。由于我对分类学的举和对资料住处分门别类的念头,我寻找着我能想到的最不可归类的事件或现象--人被闪电击中。我在全国性报刊上登启示征集所有那些被闪电击中而生还下来的人,请他们来接受采访--这就是本片的内容。我本希望得到一引起极有宗教色彩的经历,见到一些认为自己被上帝惩罚的人。他们的大部分回答都是些陈词滥调,不过我们偶然也发现了一些很别的事情--一些姑娘们骑着胖母马走在英国农村的小道上,突然失踪了,路上所剩下的只是一堆母马肉。我把这些事件都串起来,当然了,大家却认为那些都是我编造的。"
《赞德拉·罗兹》(信息中心处,15分钟,1981)
Zandra Rhodes
"她是一位颇有影响的60年代服装设计师。我到那时已经离开住处中心很长时间,只是由于我声名日长,他们请我回去拍一种人物专题片,反映她的情况和思想态度。对这位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又是一名广为人知的人物,本片作了一次充满感情的评说。"
《画师的合同》(英国电影学院,四台,108分钟,1982)
The Draughtsman's Contract
"它也许是更具有明星电影的惯有特征。我想那特别的一段时光也随《画家的合同》真正结束了。"
《四个美国作曲家》(四台,1983)
关于约翰·凯奇、罗伯特·艾思雷、菲力浦。格拉斯和麦瑞底斯·蒙克的纪录片。
《水花荡漾》(四台,15分钟,录像;1984)
A TV Dante--Canto5
"尝试跟英国画家汤姆·菲力浦斯合作的项目。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但丁学者,暗自进行自己的译解,还给他自己的译文弄了个插图本。《地狱篇》写于1300年,但他要从一个后二战的位置去译解。随年代之变迁天堂不断在改头换面,而地狱却大致一直照旧。"
《套间内--浴室》 (四台,25分钟,录像,1985)
Inside Rooms-The Bathroom
"这是一个系列的开始,对英国人如何使用浴室,作一番不无讥诮意味的思考。最后会有一部半小时的关于起居室、卧室等等的片子。它从未兑现。这是对浴室设计颇带感情的、反讽意味的批评审视--人们在浴室里放些什么,人们在浴室里干些什么,浴室是房子里的隐秘之地,人们在那里陷喻性地、也是实实在在地脱卸下一切而直显原形。"
《一个Z和两个O》
(英国电影学院/第四影片公司/综艺公司,112分钟,1985)
A Zed and Two Noughts
《建筑师之腹》
(考兰德公司/丝里影片公司,105分钟,1987)
The Belly of an Architect
《挨个儿淹死》
(第四影片公司/综艺公司,118分钟,1988) Drowning by Numbers
《厨师、窃贼、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综艺公司,120分钟,1989)
The Cook,the Thief,His Wife and Her lover
《魔法圣婴》(未定)
Love of Ruins
"关于美狄亚(Medea)神话--杀死自己孩子的母亲。我们现在正在纷纷嚷嚷辩论流产堕胎问题。美狄亚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她杀死孩子的时候那孩子只有两岁半;我想澄明,一个独立的女人出于一整套我想让观众信服的理由而夺走她自己孩子的生命,是正当的。它在地中海一带的十个外景地拍摄,其中还有一个次本文背景,即对遗迹废墟的那种非常英国式的罗曼悠思。这个次本文中女人是一个考古学家。"
《遇见了自己的人》(未定)
The Man Who Met Himself
"简直就是另一个古典神话--阿波罗和那喀索斯的改写,神和为争得自己是最好的音乐家而闹个不可开交的人。神赢了,大肆复仇,扒了他的皮以一解心头之恨。它反映出了我们所有人心中的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精神。我想获得一些我在《一个Z和两个O》里没有讨论充分的思想,涉及的是一个人在遇见自己时所发生的事。我们会对此作何感想?我们会惊恐万分,喜出望外?我们会想去杀了他或拥抱他?这是一部魔幻的、玄学的影片。我所有的影片都是未必发生的,但没有一部是不可能的。是之谓也。"
《普洛斯贝罗书籍》(1991)
参加1991年夏纳电影节,根据莎士比亚传奇剧《暴风雨》改编。
《枕边书》(1999)
《8又1/2女人》(2000)
5. 给我推荐些欧洲或南美的好电影,不要复制的
像中央车站就不属于小众电影了.....属于经典的 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的
小众电影 比如 铁男 下水道----人鱼 索多()玛120天 不可撤销 粉红_+火烈鸟 黑太阳717 .....我觉得你是不会喜欢看的
这些导演本身就比较怪癖 拍出来的东西很多都是社会边缘人群 异类人群等等
给你推介一些经典的电影吧 但是也许不太小众 但是你看懂了 证明你牛
大逃杀
为了培养出忠实效忠于成人、在逆境中坚忍不拔的青少年一代,日本政府出台《B()R》法案。(度娘和谐)
飞越疯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麦克墨菲(杰克•尼科尔森 饰)为了逃避监狱里的强制劳动,装作精神异常,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的到来,给死气沉沉的精神病院带来了剧烈的冲击。
麦克要求看棒球比赛的电视转播,挑战了医院严格的管理制度,受到护士长瑞秋(路易丝•弗莱彻 饰)的百般阻挠;麦克带领病人出海捕鱼,振奋了他们的精神,却让院方头痛不已。
院方为了惩处麦克胆大妄为、屡犯院规,决定将他永远留在疯人院。生性自由的麦克再也无法忍受疯人院的生活,他联合病友,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长”,开始自己的计划:飞越疯人院。
本片获1975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主人公“不自由毋宁死”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度娘和谐)
霸王别姬(这个你肯定知道)
段小楼(张丰毅)与程蝶衣(张国荣)是一对打小一起长大的师兄弟,两人一个演生,一个饰旦,一向配合天衣无缝,尤其一出《霸王别姬》,更是誉满京城,为此,两人约定合演一辈子《霸王别姬》。但两人对戏剧与人生关系的理解有本质不同,段小楼深知戏非人生,程蝶衣则是人戏不分。
段小楼在认为该成家立业之时迎娶了名妓菊仙(巩俐),致使程蝶衣认定菊仙是可耻的第三者,使段小楼做了叛徒,自此,三人围绕一出《霸王别姬》生出.......
。(度娘和谐)
末代独裁 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年轻的苏格兰医生尼古拉斯•哥瑞肯(James McAvoy 詹姆斯•麦艾维 饰)踌躇满志,怀着为穷苦人民救死扶伤的伟大理想来到了贫困的乌干达。在此他结识了医学会的白人同事,美丽的莎拉(Gillian Anderson 吉莉•安德森 饰),深深为之所吸引。
某此集会上,尼古拉斯得以见到乌09干达总统安迪•阿明(Forest Whitaker 福里斯特•惠特克 饰),阿明的言论使尼古拉斯甚为着迷,甚至狂热崇拜。集会之后,他救助了因事故受伤的阿明,并因其苏格兰人身份受到赏识。之后更以总统御用医生的身份走近这位残暴君主……
影片改编自Giles Foden的同名小说,男主角福里斯特•惠特克凭借此片获得第79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奖。 。(度娘和谐)
卢旺达饭店 Hotel Rwanda
影片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保罗•卢斯赛伯吉纳(唐•钱德尔 Don Cheadle 饰)在乱世中开了一家饭店,这家饭店在杀戮如麻的世界中,就像一个绿洲供人休憩,救人性命。事件源于两国元首的罹难:他们分别是胡图族和图西族的首领,同乘一班机,却被意外击落。这样一来,两族人之间的猜忌和争斗开始了,胡图族人开始疯狂杀戮图西族人。
而保罗是一个胡...图族人,他有着图西族的妻子和朋友,为了挽救身边的人,挽救一个民族,他在越来越严重的局势中,奋力救活1000个难民性命,卢旺达饭店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黑皮书 Zwartboek
二()战末期,荷兰的犹太姑娘雷切尔(卡里斯·范·侯登 Carice van Houten 饰)和她家人刚刚逃过死神关口,来不及喘息又遭到德国军船的扫射,只幸存下雷切尔一人。躲避在暗处的雷切尔把叛徒的样子牢牢记在心上,她的一生都为寻找这个人而孤注一掷。
她为了隐藏身份,当了一名歌手,然而阴差阳错竟让她开始了另一条人生道路。游击队队长让雷切尔混进德国阵营中,去搭救他被逮捕的儿子。于是,美丽.......
理发师陶德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受法官塔萍(阿伦`瑞克曼)陷害,被迫流放他乡15年的陶德(约翰尼`德普)回到伦敦后,满心的怒火,只想复仇。他的妻子露西(劳拉`凯利)已经不知所踪,而女儿乔安娜(珍妮`怀森纳)则被塔萍作为养女囚禁在深宅大院里。
陶德遇到了馅饼店老板娘洛薇特夫人(海伦娜`卡特),也是一直爱恋他的女人。在馅饼店楼上,陶德重新开张了他的理发店。渐渐的馅饼的生意好了起来,只是烟筒里不断冒出恶臭的黑烟。理发店的客人也很多,却很少见到有人走出来。那里,陶德一直在等着法官塔萍的到来。
广()岛之恋 Hiroshima mon amour
1957年,法国女演员(埃曼纽尔•莉娃)来到日本广岛拍摄一部宣传和平的电影时,邂逅当地的建筑工程师(冈田英次),两人在短暂时间内忘记各自的有夫之妇、有妇....之夫身份,产生忘我恋情。
然而因为广 岛这块土地的特殊性,两人在......时,女演员脑海中总会闪现若干有关战争的残酷画面,建筑工程师也常令她回忆起她在战时于法国小城内韦尔与一名德国占领军的爱情。电影拍摄结束后,被纠缠的女演员感觉自己唯一能做的,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加投入地把身体交于建筑工程师。
情 人 L'amant
1929年的越南是法国殖民地,简(珍玛琪饰)是一个15岁的法国少女,在西贡女子寄宿学校读书.每逢假期简便回家,母亲办了一所很小的学校,收入甚少.简有两个哥哥,大哥比尔吸毒成瘾且横行霸道,二哥保罗生性懦弱,常受大哥的欺负.一天简一如往常一样告别母亲乘上渡船回学校.在船上遇到一个坐黑色大轿车的阔少爷东尼(梁家辉饰).东尼是华侨富翁的独生子.东尼喜欢这名白人少女便去搭讪,俩人便搭上了.简在寄宿学校里知道有的女生在外**,她也想找个有钱人试试,因此很主动与东尼交谈,上岸后两人逛了西贡,还一起上馆子吃中国饭菜.东尼并用汽车送她回学校.第二天刚放学,黑色汽车就等在校门口了.
简和东尼很快就坠入爱河.东尼把简带到他的公馆,这是中国富人们常用来金屋藏娇的地方.他俩在这里幽会、洗澡、玩耍.有时晚上也不回学校,校方只好通知她的母亲,然而......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有一天父亲(香川照之饰)突然来找阿笙(瑛太饰),告诉他有个素未谋面的姑姑死了,叫他去收拾下姑姑的房子。在河边的破烂小屋里,阿笙渐渐开始了解父亲口中的姑姑,到底有着怎样的一生。
小时候的姑姑川尻松子(中谷美纪饰)经常做着白雪公主似的美梦,她后来成为一名安分的中学教师,却因百口莫辩的误会被辞退了,之后和一作家同居,作家却因为太爱她而选择自杀,死前留下遗言:生而为人对不起。这件事对松子打击极大;之后与该作家的事业敌人同居直至,又忍受不住去找对方妻子的诱惑,结果惨遭抛弃;又是当上浴室女郎,甚至还杀人入狱,然而不管有意无意,她从不放弃生活的希望。不管生活再怎样破碎,她仍然本能地生存下去,这生存本身,足以打动任何人,包括阿笙。
绿里奇迹 The Green Mile
狱监保罗(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饰)这天迎来了一位不平凡的杀人犯――约翰•考夫利(迈克•克拉克•邓肯 Michael Clarke Duncan 饰)。约翰因杀了两名幼女被判死刑来到了这座著名的冷山监狱,监狱里有一片称为“绿里”的绿地,绿地那头就是刑场。
约翰不仅不像想象中的凶残,相反,他出奇的温厚、机智。约翰的到来给狱中的各人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老囚犯特里沃的小老鼠注入了生命的强度,给特里沃最后的人生带来最后的慰籍;神奇的拯救了被病痛折磨的保罗和马琳达;将金保斯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保罗这些天也从约翰身上看到了人生的真谛。
约翰行刑的那天终于到了。
我很喜欢看 南非 还有 德国二战时期的影片
南非的上面2部已经介绍给你了
二战 主要就是黑皮书 钢琴家 辛德勒的名单 红殷桃
剧情片我估计大多你看过了 像肖申克救赎
香水 也很好看
6. 彼得 格林纳威的电影在哪可以下得到
http://www.verycd.com/topics/87854/
7. 枕边书的幕后制作
【关于电影】
从《动物园》到《厨师、窃贼、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格林纳威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钢铁般冰冷的美学诉求和容不得任何感伤情绪的残酷。作为一个导演,格林纳威一直在严酷的逻辑和盲目的暴力中寻找他的激情,尖刻而锋锐地剖析着这个世界。所以,很难想像他在《枕边禁书》中竟然流露出了温情。尽管这部电影和他以前的作品一样有冰冷和智力表现癖的特点,但故事所承载的浪漫和结局的柔软,让人忍不住怀疑,格林纳威是不是真的要转变他对世界的态度了。
一如既往,《枕边禁书》依然被一种格林纳威典型的仪式感所包围,但似乎并不成功。作为故事线索的书法变成了装饰,尤其对一个东方人来说,电影对书法的强调丝毫不会给人以愉悦,相反有庸俗化的危险。很显然这是格林纳威对东方的误读,他不可能真正了解东方真正的精神所在,只能流于浅薄,满足于异国情调的自我安慰。
电影的叙事也显得平庸,矫饰。视觉效果虽然柔软精致,构造了大量重叠的蒙太奇效果,但只是些氛围化的东西,虚假而不自然,充满了伪文艺的味道。演员们似乎是爬上了一辆公共汽车,被售票员格林纳威所奴役,变成了一堆不诚恳的符号。相较而言,格林纳威早期的电影更为坚实有力,各种电影元素都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用他特有的方式颠覆传统的电影观念,尽管有以虚无反抗虚无,以暴力反抗暴力之嫌。
【关于导演】
彼得·格林纳威1942年4月5日出生于英国威尔士。最早就读于森山公学,后来进入沃尔瑟姆福雷斯特艺术学院。从20世纪60年代,他开始制作自己高度实验性的电影。格林纳威的电影为他带来了巨大国际声誉,也为他带来了广泛的争议:风格主义、精英主义、蒙昧主义、智力表现癖和厌女癖,各式各样的帽子纷纷戴在了他的头上。
格林纳威认为大部分电影都是空洞感伤的,包括很多实验性的艺术电影——这些所谓的艺术电影和好莱坞的主流电影一样,为格林纳威所蔑视。自1982年拍摄《画家的合同》之后,格林纳威执导了一系列表现贪婪和黑暗具有视觉颠覆性的影片,他的电影内容坚深,形式多样,叙述语法与主流的单一性方式大异其趣,具有不可辩驳的实验性和深度。尽管从未取得过好的票房成绩,但格林纳威还是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的观众。
格林纳威最著名的一部电影是《厨师、窃贼、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这部电影以惊心动魄的人类自我吞食结尾,混合了性、裸露欲和对英国撒切尔主义的尖刻批评,堪称一部卡夫卡式的讽刺寓言。这部电影粗暴乖离,在美国也引起了极大非议,和菲利普·考夫曼的《亨利和琼》,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的《捆着我,绑着我》一起被列入臭名昭著的NC-17级,导致热心的影迷只能在少数几个小剧场欣赏该片。1993年拍摄的《魔法圣婴》更是突破了格林纳威的极限,因此至今在美国没有进行过商业放映,几乎没什么人看到过这部电影。
大量精心雕琢的画面表现出的日本宫廷生活的东方情趣,当然还有大量展示的人体与书法结合的美。最特别的当然应该算是十三章“人体书法”《枕草子》的展现过程。
【影片分析】
影片以日本宫廷女官清少纳言描述宫廷生活的名著《枕草子》为背景,以一名在人体上书写的日本女书法家诺子为主人公,展现了以书法美为代表的东方情趣,以及东方式的压迫及反压迫。影片中的情节发展,几乎都与东方书法和《枕草子》有关。诺子在父亲的熏陶下,接受了身体的书法,甚至认为这是唯一的书法。在母亲的熏陶下,诺子接受了《枕草子》,并以现代的清少纳言自勉。少年诺子接受着东方美学的意境和旨趣的培养。诺子最初只是一个身体书法的接受者,这是她东方女人的命运。或多或少象征男性性征的毛笔一直在征服着肌肤,这是笔与纸的关系,也是男与女的关系。
诺子婚后在自己家中纵火,是她对父权(父权的代表是出版商而并非自己的父亲)和夫权的反抗。而在独立生活之后,她才逐渐由“纸”变成了“笔”,成了自己生活的主宰。而出版自己的“枕边书”,成了诺子挑战世俗、挑战父权、挑战自己的行为,她和出版商共同的双性恋情人谢朗成为她的第一本书。影片中十三章《枕草子》书写、出版的段落,和《七宗罪》颇有点相似,最后在收到“死刑者之书”之后,出版商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既完成了自我解放的胜利,又终结了父权的继续,也为这种广义概念上的父权对自己父亲的侮辱报了仇。这和格林纳威在著名影片《厨师、大盗、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中最终结果,也有共通之妙。
英国著名导演格林纳威早期拍摄过很多试验性很强的短片,后来又长期为标榜另类风格的英国电视四台拍摄影片,所以他的影片一向以风格手法怪异著称。他学生时代的绘画经验又使得他的作品追求画面的精良与视觉上的冲击力。这两点,在这部影片《枕边书》中得到了加强与融合。
格林纳威的所有影片都情节怪异离奇,这部影片也不例外,诺子在人身上书写十三章《枕草子》,然后交给出版商的情节实在令人匪夷所思。而出版商在见到最后一章“死刑者之书”之后,竟然心甘情愿交出性命。这些极度风格化的情节和细节很难令人接受,但在经过格林纳威更加风格化的画面表现之后,反而显露出迷人的美感。不过在短暂的视觉美消逝之后,面对空空的银幕,影片中的一切又是那么令人迷茫。
影片拍摄手法中最大的特色,是创造性地运用画中画的手法。这些形状、位置、大小变幻不定的小画面和整个大画面之间构成多种视觉和结构关系,大部分是与大画面书法对位的小画面说明,还有很多是回忆的画面,也有类似于叠画的电影语言功能。多功能、多层次的大小画面的嵌套与并列,形成复杂多变的语言风格和画面表现力,这是格林纳威在影片中进行的一项电影语言的试验。
影片的故事如何,表现了什么,这虽然是一部影片必备的重要元素,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格林纳威这部影片的故事性面对大量充满东方情调的精制画面和实验性的电影语言,已经退居到次要位置,只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适合的载体而已。在众多主流的故事性影片中,格林纳威的这部《枕草子》令我们看到了一部精彩而富有启发性的“另类”电影。
《枕边禁书》以两位时代相隔、内心却有默契联系的女性的日记为叙述主轴,大量运用电脑新科技,将各个年代、各种时空发生的时间以“画中画”的形式在同一个电影平面展开,开掘出前所未见的电影语法。有些时候我们明显感觉可以用切换处理的镜头,他都以“画中画”的形式代替,平行蒙太奇在他的电影中成了“平面蒙太奇”。透过“画中画”,观者、剧中人,以及隐藏的电影导演位置是相等的,观众所看到的人、事物无意不是透过导演之眼在观看。
格林纳威是第一个在电影中大量运用“画中画”技术的导演。大小画面使时间、空间的跳跃成为可能。大小画面中的影像可以是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点、彼此相关的事件,如大画面是出版商与杰罗姆在出版商家中做爱,小画面是诺子返家四处寻找杰罗姆不着,(打破了平面蒙太奇的对剪常规)诺子因此驾车前往出版商家中(大小画面至此空间结合为一),她来到落地窗外看到大画面中的景象,伤心而去。而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如10世纪宫廷女官清少纳言与20世纪90年代清原诺子的命运交相呼应,导演以同一银幕中的大小画面处理。发生在不同时间重复的事件,如诺子两次到出版社(相隔20年),同时出同一银幕的不同画面上。
在一个大画面中创造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小画面,其大小及位置可以随心所欲改变调整,这种技术早已运用于电视。《枕边禁书》使用电脑处理影像科技,将影像一层层叠上,每一层影像可以是发生于不同时空的事件,但彼此又关联着,或互为因果,或表达同一事件,将同一个主题——性主义的书写加以变化、重复、互相结合,影像与本文既疏离又杂糅的结合。格林纳威以精确的剪辑、精心设计的故事结构、丰富的创造力及想象力将银幕上多个画面在叙述语法、电影形式的各种可能性上作了多样化的呈现,这种时间、空间跳跃颠覆了主流电影单一性的时间顺序。尽管有很多观众没有这样的电影习惯,它在影像和叙事上的高度实验性和颠覆性造成观众读解的吃力,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得到这样的判断,彼德·格林纳威的“画中画”的使用有着明显的叙事策略,它要突显的是银幕的存在、电影导演的存在,进而对电影即物质现实的复原进行了质疑。当然,在这里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要表达:女性的位置。
简评:
编导彼得·格里纳韦认为“肉体与文学”是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主题,令人兴奋而且赏心悦目。影片中有不少在肉体上写字的裸体镜头,但影片拍得非常清雅,与一般的裸露片大异其趣。
【访谈】
《枕边禁书》——肉欲与书写
克利斯朵夫·豪索尼:你的大部分电影都深深渗透着西方文化历史的影子。是什么促使你冒险转向东方的?
彼得·格林纳威:好吧,从《厨师、窃贼、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开始,我花很长时间拍了三部电影,主要是关注幽闭中的欧洲。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给我很多参考,包括这种艺术形式对性和暴力的使用,当然还有夸张的表现手法。我把它们和一些状况做了比较,尽管这些比较能不能被观众理解还有争议。这几部电影之后,我打算拍一个三部曲,从《普罗斯佩罗的魔典》开始,到《魔法圣婴》,本来还有一部电影,是关于恋尸癖的。所有的演员都要超过65岁,因为我想使用英国的一些不错的演员。我们的预备资金非常少,再者,这是一部关于恋尸癖的电影,因此我们需要补充的资金非常多,所以我想偷偷拍这部电影,这样外界就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了。65岁以上的演员、恋尸癖和故作神秘的拍摄对投资者来说是个好主意。所以我稍稍改变了一点方向,从书架子上找出一个剧本,这个剧本是我1984年写的,当时就叫《肉欲与书写》。
东方有书法艺术,写的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日本的书法与文学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来的,有差不多长的历史。文本和影像,纠缠的爱欲一下子就交织在了一起,于是我就有了主意,考虑把书法作为一个隐喻。很多年以前,我偶然读到了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这是一部女性文学作品。我必须要说,《枕边禁书》和《枕草子》并没什么互相解释的关系,但是这本书确实给了我启发,我发现生命最终要依靠的两种力量:肉欲和文学,而且,迟早我们会被这两种力量所激发。这样,一部电影的基石就有了,就是文学与肉欲的狂欢。这种本源性力量表,你看到文学就看到了肉欲,看到肉欲也就看到了文学。这就是电影的主题,自我放纵与内心的骚动。
克利斯朵夫·豪索尼:你过去的电影让我震惊的是你总是陶醉于在狂暴中直接裸露未经装饰的身体,《枕边禁书》有了新的发展--很显然,你在这部电影中一直在修饰那些身体,让他们漂亮起来。
彼得·格林纳威:我想我需要考虑肉体存在、肉体性、裸体和裸露(裸露是邪恶的,但是裸体只是一种展示),我需要把这些想法渗入我的电影。但是,不可避免,每一次我们都会碰上不同的想法。如果你看过我的《动物园》的话,你就会发现电影的主题很简单,就是关于腐朽与堕落的--好的,对很多人来说,这部电影肯定是丑陋的,英国的电视中挤满了自然史节目,这类节目有一个事先假定的观念:世界是某种未知力量安排给我们的一个美好的放纵的地方,而我们,只是一群观众。但是,任何一个进化论者,生态学者,或者环保主义者都知道硬币是有两面的:我们不仅要面对生,还要面对死;不仅要享受成长,也要忍受衰败。
这部电影对呈现非常关注。诺子身处两难:她是不是能找到一个恰好是好情人的优秀书法家,或者找到一个恰恰是优秀书法家的好情人?或许你已经明白了“身”与“思”在这部电影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找到了完美的结合点,就是这种肉体的无常感,我也想搞明白自己是不是能很好的平衡这几种矛盾的情感
8. 英国导演 彼得.格林纳威 代表作
格林那威电影作品一览
《安息》(1956-62)
Death of Sentiment
"关于殡葬的习俗、制度:墓碑,上面雕刻的东西,人们如何被埋葬,葬礼的方方面面等等。"
《火车》(1966)
Train "
最后一辆蒸汽列车驶进滑铁卢车站,正好在情报中心处的后面,我花了几天时间在房顶上把它们拍下来,然后组织进曼·雷(Man Ray)抽象的机械芭蕾,全部按具象音乐进行剪辑。"
《树》(1967)
Revoliution
"美国使馆前的那场反战示威我在场--在英国,这是对越战问题的转折点。我正好有一架机器在手,于是就拍下了所有那些骚乱和人群,然后按甲壳虫乐队的《革命》编剪。"
《遥寄自教会的五张明信片》(1967)
Five Postcards from Capital Cites
"我开始在欧洲旅行,把我的短片带到各大学电影协会;我带着我自己的16毫米机器,在每个都城拍好多尺。"
《区间》(1969)
Intervals
"一部抽象作品,试图拍一部无叙事的电影,用13这个数字、维瓦尔第曾在《四季》里用过的和声结构。它是在妻尼斯拍成的,拼合的影像既有来自两年一度的艺术节上的--体现了欧洲绘画的高级文化--又有来自电影节上的,主要是威尼斯那些房间里的涂抹图案(graffiti)。"
《侵蚀》(1971)
Erosion
"我有一月左右在爱尔兰南部,被那里的悠古景象迷住了。我想找到可拍进电影的地貌侵蚀迹象--海岸,岩表的粉末化--然后把它们编在一起,第一个镜头是最古老的岩石,最后一个镜头是最机关报近的岩石。这颇应合了六十年代土地艺术运动。"
《H是房子》(1973,1978年重作编剪)
H Is for House
"我结婚了,还有了个小孩,我们常常在瓦尔德度假;我们呆在一个朋友的一幢很漂亮的19世纪早期的房子里。这是最令人神往的地主,可以看到称心如意的、罗曼蒂克的英国风景,颇令人发思西之悠情,遥想罗马天主教史事;英国内战时期各种残虐悲剧都在那里发生。这是一个封闭的乡村,所以有一种浓浓的戏剧和罗曼史味道--为了不枉此番游历,我拍了一系列片子,本片是其中的第一部。它整个儿陷入了命名事物的事儿里--就象在马格里特(Magritte)的后期绘画里,术语命名,为意义和辞语寻觅、确定期客体对象,混乱一团……我作了这份庞大的清单,列上了我能在国内乡村找到的、以字母H打头的每一个事物,当它们被并排在一起时,你会发现各种有趣的涵孩儿。我女儿汉娜正在学ABCD,她的声音在声带上重复头,而且念错了--这是无知者的智慧。它还和天堂(Heaven)与地狱(Hell)的概念及它们如何可互换颇为有关……"
《窗》(1975)
Windows
"拍于同一地方。我颇惊诧于来自南非的统计资料--政治犯们被从窗户中推出,而其愚蠢的藉口则说他们是踩了一块肥皂失足滑下去的,说他们还以为那窗户是门,等等。我把它弄成一个虚构的东西,想看看任何一个人会从一记扇窗户掉下去的所有可能的理由,我把他压到了3分半钟,并把这骇人听闻的事实置于一颇似田园风光的背景以便制造一种反讽和悖论。我觉得它概括集中了我以后所做的一切方面:它涉及了统计学,它是颇折衷性的,它对风光景色大胆使用,它涉及了死亡--四个特征,此后一直伴随着我。"
《水》(1976)
Water
"基本上是一部编辑练习片。在撒利斯白雷和谢夫兹白雷之间有五个湖泊,每一个都各有特点。令我吃惊的是英国历史学家、人类学家莫蒂门·维勒(Mortimer Wheeler),他会在路旁找到一块石头并推演出它的历史;他能为每一个给出的自然物构造一段历史。这是对他那一套的谐谑模仿,我用它来说明一整片美丽的水域风光。本片约5分钟左右,而且也是下一部片子的基础。"
《莱克兹水域》(19750)
Water Wrackets
"该片出自于我对J. R. R. Tolkein的'Lord of Rings'的热情。我为那块叫莱克兹的地区虚构一帮早期居民。莱克兹是一睡沼泽地,马里奥特人住在山里,还有另一族群住在森林里;我打算对这些神话人物进行一项虚构的、严肃的人类学一考古学研究。"
《数字中的古尔镇》(1976)
Goole by Numbers
"我来到这座很单调的叫古尔的镇上,它位于我妻子生长于斯的乐约克郡,我仅只记录了我所能发现的所有数字,然而把它们头尾相接地排成一行,尔后再编排进迈克尔·尼曼(Michael Nyman)专门创作的一个曲子里,迈克尔在《H是房子》里跟我首次合作。"
《可爱的电话》(1977)
Dear Phone
"说的是用电话和滥用电话,以及关于文学于何处驻步而电影于何处起步的那些问题。"
《1-100》(1978)
"颇类似于《数字中的古尔镇》,但却是根据欧洲城市来拍的,而且大大压缩了。影像取自柏林、巴黎、罗马、佛罗伦萨和布鲁塞尔。"
《漫步穿越天堂或地狱》(41分钟;19780)
A Walk through H
"我一直醉心于地图和制图。一张地图告诉你去过什么地方,你在哪儿,以及你将去向何方--某种意义上此乃时态之三而合一这也是一种惊人的表意符号,表达的是这样一讯息,它非常有用,而且或许最恰当地说也毫无用场。我父亲最近死了,影片的副标题是'一位鸟禽学家的再生'--我父亲就是位鸟禽学家。他的一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鸟类研究的知识,我很清楚,随着他的死去--就象随着任何一种死亡一样--大量很个人化的资料见闻随之而去了,整个儿如泼水难收。本片说的是一个人在濒临之际踏上旅程,走向任何一个它终止的地方--H或是天堂(Heaven)或是地狱(Hell)。我设计了92张地图来帮助那个人去往那里。整部影片分五个部分,描写了从城镇到偏远荒芜之地的旅程,各种景象互为参照,蔚为大观"。
《重铸地貌》(英国艺术联合会,45分钟 1978)
Wertical Features Remake
"说的是对国内山川地貌的重新认识。在英国实际上每一块草地都已被踩踏过上千遍;我们已没有自然荒野或象一点儿自然荒野之类的东西。这大概是世界上被画过最多、也被拍照摄影得最多的土地之一《重铸地貌》说的主要就是这个意思。"
《崩溃》(185分钟,1975-78)
The Falls
"这真是许许多多所有那些我从未拍成的影片--我或多或少未完成的92部影片--的一个大杂烩。某种意义上它说的是这个世界终结的92种不同的方式--当时一个非常浒的社会问题。这也涉及了鸟类知识,它制订出了各种分类和协同关系--我想我受到了品清(pynchon)、卡尔维诺(Calvino)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影响--所有那些庞大宏的、网络全书式的东西。这是拍一部电影的92种不同方法。它包括很多流产的影片,那些我梦想的但又明白永远不会拍成的影片,还有一些访谈和实际上我认识的每一个人的照片--所以它是我家庭关系的一份个人概述,是我既往的一切所作所为的一次总荟萃。我觉得这是我所做的事里最富创意的事;我想当时我并未认识到,可它颇为重要,因为我拍的下一部电影《画家的合同》是一个新的起点。"
《神力难违》(泰晤士电视台,35分钟,1981)
Act of God
"泰晤士,一家颇为保守的电视台,请我做一个半小时的节目,题目不限。由于我对分类学的举和对资料住处分门别类的念头,我寻找着我能想到的最不可归类的事件或现象--人被闪电击中。我在全国性报刊上登启示征集所有那些被闪电击中而生还下来的人,请他们来接受采访--这就是本片的内容。我本希望得到一引起极有宗教色彩的经历,见到一些认为自己被上帝惩罚的人。他们的大部分回答都是些陈词滥调,不过我们偶然也发现了一些很别的事情--一些姑娘们骑着胖母马走在英国农村的小道上,突然失踪了,路上所剩下的只是一堆母马肉。我把这些事件都串起来,当然了,大家却认为那些都是我编造的。"
《赞德拉·罗兹》(信息中心处,15分钟,1981)
Zandra Rhodes
"她是一位颇有影响的60年代服装设计师。我到那时已经离开住处中心很长时间,只是由于我声名日长,他们请我回去拍一种人物专题片,反映她的情况和思想态度。对这位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又是一名广为人知的人物,本片作了一次充满感情的评说。"
《画师的合同》(英国电影学院,四台,108分钟,1982)
The Draughtsman's Contract
"它也许是更具有明星电影的惯有特征。我想那特别的一段时光也随《画家的合同》真正结束了。"
《四个美国作曲家》(四台,1983)
关于约翰·凯奇、罗伯特·艾思雷、菲力浦。格拉斯和麦瑞底斯·蒙克的纪录片。
《水花荡漾》(四台,15分钟,录像;1984)
A TV Dante--Canto5
"尝试跟英国画家汤姆·菲力浦斯合作的项目。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但丁学者,暗自进行自己的译解,还给他自己的译文弄了个插图本。《地狱篇》写于1300年,但他要从一个后二战的位置去译解。随年代之变迁天堂不断在改头换面,而地狱却大致一直照旧。"
《套间内--浴室》 (四台,25分钟,录像,1985)
Inside Rooms-The Bathroom
"这是一个系列的开始,对英国人如何使用浴室,作一番不无讥诮意味的思考。最后会有一部半小时的关于起居室、卧室等等的片子。它从未兑现。这是对浴室设计颇带感情的、反讽意味的批评审视--人们在浴室里放些什么,人们在浴室里干些什么,浴室是房子里的隐秘之地,人们在那里陷喻性地、也是实实在在地脱卸下一切而直显原形。"
《一个Z和两个O》
(英国电影学院/第四影片公司/综艺公司,112分钟,1985)
A Zed and Two Noughts
《建筑师之腹》
(考兰德公司/丝里影片公司,105分钟,1987)
The Belly of an Architect
《挨个儿淹死》
(第四影片公司/综艺公司,118分钟,1988) Drowning by Numbers
《厨师、窃贼、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综艺公司,120分钟,1989)
The Cook,the Thief,His Wife and Her lover
《魔法圣婴》(未定)
Love of Ruins
"关于美狄亚(Medea)神话--杀死自己孩子的母亲。我们现在正在纷纷嚷嚷辩论流产堕胎问题。美狄亚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她杀死孩子的时候那孩子只有两岁半;我想澄明,一个独立的女人出于一整套我想让观众信服的理由而夺走她自己孩子的生命,是正当的。它在地中海一带的十个外景地拍摄,其中还有一个次本文背景,即对遗迹废墟的那种非常英国式的罗曼悠思。这个次本文中女人是一个考古学家。"
《遇见了自己的人》(未定)
The Man Who Met Himself
"简直就是另一个古典神话--阿波罗和那喀索斯的改写,神和为争得自己是最好的音乐家而闹个不可开交的人。神赢了,大肆复仇,扒了他的皮以一解心头之恨。它反映出了我们所有人心中的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精神。我想获得一些我在《一个Z和两个O》里没有讨论充分的思想,涉及的是一个人在遇见自己时所发生的事。我们会对此作何感想?我们会惊恐万分,喜出望外?我们会想去杀了他或拥抱他?这是一部魔幻的、玄学的影片。我所有的影片都是未必发生的,但没有一部是不可能的。是之谓也。"
《普洛斯贝罗书籍》(1991)
参加1991年夏纳电影节,根据莎士比亚传奇剧《暴风雨》改编。
《枕边书》(1999)
《8又1/2女人》(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