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958年的金门炮战,至今还有三点影响
1958年夏,美英等帝国主义分别出兵约旦、黎巴嫩,中东风起云涌。乘此机会,蒋介石再次在军事上挑衅。
为了惩罚湾湾,声援中东,教训美帝,解放军于8月23日17点30分开始炮击金门,也称“八二三炮战”。
第一波炮弹急袭,一次性发射了几万发炮弹,金门顿时陷入火海之中,3个副司令当场负重伤,随后不治身亡。
俞大维受到轻伤,胡琏匆忙逃进“太武洞”,国民党士兵惊慌失措,将官不知所踪。
9月7日,美军和国民党军联合舰队出现在金门岛附近,意图打破封锁。解放军奉命开火,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结果美舰掉头就跑,根本不管蒋舰。
10月初,解放军宣布解除封锁,改为“单打双不打”,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直到1979年中美建交为止。期间,共有4次大打,83次中小打,4000多次零星炮击。
双方海军舰艇和空军也多次战斗。
1.摸清了美蒋合作的成色。 炮战一开,美军根本不管老蒋死活,掉头就跑,所谓的美蒋共同防御协定,不过是废纸一张。至此,形成了我方、蒋方、美方三方复杂尖锐的微妙形势。
毛主席为美划出了红线,不得军事介入,美方乖乖执行。
2.与中东国家关系突飞猛进。 金门炮战,有力地支援了中东地区、阿拉伯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行径。美国因此将驻地中海的第六舰队的半数舰艇紧急调至台海附近,中东地区的军事压力为之大减。
因为这段并肩战斗的光辉 历史 ,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突飞猛进。例如金门炮战后不久,中国就与伊拉克建立了外交关系。
3.金门菜刀声名鹊起。 由于炮战时间之久、发射至金门岛上的炮弹数量之多,岛上的居民弹壳取回打造成菜刀,因此催生了著名的品牌——“金门菜刀”。
因制造炮弹的钢铁质量极佳,用之打制出来的金门菜刀也特别锋利。那些年,在金门服兵役的台湾青年返乡时必定会带上几把炮弹做的菜刀作纪念。“金门菜刀”也因此声名鹊起。
❷ 电影天堂dyttb.net怎么打不开
可能是升级了
❸ 八二三炮战斗的原因是什么
1958年8月23日,宁静的福建前线突然万炮齐海中,从而揭开了长达4个多月空前激烈的“金门炮战”序幕。一时之间,金门地区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当局和美国政府三方围绕这弹丸之地开了一场既激烈又微妙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
毛泽东决定以大炮教训美蒋。8月23日毛泽东正式下令开始对金门进行大规模炮击,炮火中,美舰逃到公海。
1958年8月23日拂晓,福建前沿阵地,伴随着指挥员的一声“开始炮击”命令,金门岛上烟雾迷漫,弹片横飞,通讯立刻被完全破坏,指挥中断,官兵伤亡惨重,驻防金门的三个副司令赵家骧、吉星文、章杰也当即毙命。炮战一直持续到9月4日,在国际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❹ 金门炮战是哪年开始哪年结束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17
❺ 金门炮战进行了多长时间
15年!
❻ 八二三炮战的详细
金门炮战(又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台湾称八二三炮战)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国共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的战术行动,因此被称为炮战。开战原因历来有数种说法,有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此次炮击系为攻取金门而发动之战役,也有谓开战不为攻取金门而是为防止台独,另有认为毛泽东发动炮战是为阻止苏联与西方国家和解,同时此战反映了中国内部政局及毛泽东的心理状态。
有的内容限制不让发表,详细内容进网站看吧!
参考:http://ke..com/view/503773.htm
❼ 请问大佬有八二三炮战 1986年由柯俊雄 Chun Hsiung Ko主演的百度网盘资源吗
链接:https://pan..com/s/1lNyqTPevaoh0Z76V2aBX7A
《八二三炮战八二三炮战》
导演:丁善玺
编剧:赵彬、丁善玺
主演:柯俊雄、孙亚东、黄仲昆
类型:剧情、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1986
片长:109分钟
又名:金门炮战、TheKinmenBombs
"八二三炮战"是1958年发生在台湾海峡的一塲战事,亦是大陆易手於国共双方唯一一次的正面冲突.
据史实当年是一塲海陆空总动员的大规模战争,影片重点放在步兵预官排长黄克敏,炮兵上校指挥官齐良臣与蛙人中尉分队长魏中和分别领导的步兵,炮兵,蛙人三个兵队作战情况。
❽ 哪里看电影电视剧资源最全
现在的资源谈不上最全,都差不多,很多电影电视剧zd的网站都有,现在的电影电视剧网站基本都是一个爬虫程序写的,全网内资源爬取然后解析,各大影视的会员电影都可以看,基本全网资源都有,只不过很多网站都是满屏容的广告,我给你推荐一个稍微好点的网站吧,线上专业客这个宫中好上面有个无广告的网站,你可以看一下
❾ 金门炮战的过程
战前准备:
在金门炮战之前,解放军已经对金门岛进行了周密的部署。解放军前线总指挥叶飞上将调集炮兵部队17个炮兵营组成莲河地区炮群,15个炮兵营组成厦门地区炮群,又以海军岸防兵的6个海岸炮兵连配置在围头、厦门、莲河等地,负责对料罗湾进出舰艇进行打击和封锁。解放军所用火炮有152加榴炮、155榴弹炮、122榴弹炮以及130海岸炮等各型火炮,总计439门。同时,福建沿海的民兵也动员起来,配合解放军炮兵部队进驻,和正规部队共同战斗,各个炮位都配属了一定数量的民兵。
早在7月初,解放军参战部队就开始向福建沿海地区集结,秘密开进。除了炮兵部队,海军、空军部队也进驻福建。其实,早在1955年,忙完了朝鲜战场作战任务的空军主力就计划南下转场福建,但是由于为了表示对台湾的和平意愿,空军暂缓入闽。到了1958年,形势直转急下,且战备机场都修建完毕,空军主力转场进驻福建,开始为夺取制空权做准备。海军除了加强海岸炮兵的战备任务,为了在近海夺取制海权,除厦门本地原有驻扎的海军炮艇外,东海舰队鱼雷艇六支队一大队12艘鱼雷艇在上海装上火车,海军官兵集体改穿陆军军服,将运送鱼雷艇的军列改装成“陆军新兵专列”秘密走陆路抵达厦门,并在厦门海域进行战备。
而台湾方面,1958年8月初,台湾当局也宣布台澎金马地区进入紧急战备状态。8月7日和8月14日,两岸空军在台湾海峡上空发生激烈空战。8月20日,蒋介石亲自抵达金门岛,对金门守军进行激励。此时,距离金门炮战全面爆发只有三天时间。
大陆方面,严阵以待的解放军炮兵部队时刻准备着炮击命令。解放军通过提审俘虏等各种侦查手段,获得金门岛部队大致分布和金门防卫司令部驻地信息。金门防卫司令部所在地位于金门岛最高峰太武山南侧,火炮难以击中,解放军炮兵部队则在内地寻找一类似高的山头进行模拟炮击,获得诸元数据后准备进行射击。
炮战过程:
八二四海战
8月24日解放军海军鱼雷艇于料罗湾击沉军租商船“台生”号(民生公司所有之战车登陆舰),并重创“中海”号战车登陆舰(LST201)。“台生”号上至少有200人阵亡。中海号阵亡8人、受伤12人。在返航途中,175艇中弹负伤掉队,被击中沉没。艇上艇员大部分牺牲或被俘,只有五人游回大陆获救。这一剧情被改编为著名故事片《海鹰》,一时全国闻名。
炮战发生之后,为了回应解放军的猛烈攻击,美国国防部在8月24日将第七舰队布防于台湾海峡,此后第七舰队协助台湾当局海军补给金门,并且与台湾当局空军、台湾当局海军陆战队、台湾当局陆军举行一连串防空两栖作战联合演习,并派驻F-100战斗机及胜利女神导弹营至台湾,同时也成立作战指挥中心。
8月25日以后,国军企图维持金门的海上补给,利用夜晚运补。而解放军则以舰艇与岸轰,企图维持封锁。
料罗湾海战
自八月二十三日大规模炮击后,解放军炮兵炮击点逐渐收拢弹着点,集中打金门的西村、沙头两机场和料罗湾,意图困死金门岛。在解放军炮兵和海军的封锁下,机场完全不能起降,金门岛15万军民的补给全靠料罗湾的海运。
9月1日,由马公启航准备运补金门的台湾当局海军巡逻舰沱江号,在9月2日与解放军在料罗湾发生遭遇战,史称料罗湾海战,沱江号在此役遭到重创,但仍成功达成运补任务。在战斗中,鱼雷艇队对敌舰目标判断失误,放过了绝佳的战机,在混乱中174、180两艘鱼雷艇相撞沉没。
9月8日,解放军持续向金门群岛发射53300余发炮弹,其重点指向金门新头码头,途中解放军海岸炮兵第150连的炮火击中正在卸货中的美乐号中型登陆舰(LSM242),官兵死伤11人,登陆舰则中弹引爆船运军火烧毁。金门驻军炮兵于下午一时三十分开始还击,共发射10100余发,迄六时三十分,解放军受压制而停止射击。
美国介入
自9月2日料罗湾海战后,9月3日起,美国海军开始为国民党海军提供武装护航,但不进入原有的三海里。紧接着,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中国领海为12海里。在外交上,中美两国开始了政治博弈。我政府宣称,没有允许,外国舰船和飞机不得出入我国领海和领空。 面对封锁,金门岛物资逐渐紧缺。双方除了继续进行炮战外,还在台海上空进行频繁的空战。9月24日,国民党空军使用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击落解放军空军歼5战斗机一架,首开全世界空空导弹击落战斗机的先例。
9月15日,在华沙举行的中美大使级会谈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王炳南提出要求蒋撤出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则承诺一定时期内不进攻台湾,王炳南要求“中国政府声明,直接威胁厦门、福州两海口的,为国民党军队所占据的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必须收复。如果国民党军队愿意主动地从这些岛屿撤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不予追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要求台湾方面撤出金门马祖等沿海岛屿的要求下,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以美国政府名义表示美国政府曾以金门岛群、马祖列岛并不在《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的防御义务之中因而要求台湾当局放弃金门,并允诺提供当时美国陆军5个师的标准装备作为补偿并提供运输工具供金马地区军民后撤。但此要求被蒋介石所拒绝。美国遂通过第三国表示可能在保卫台湾外岛的战役中使用战术核武,美国同时支援国军重装备。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警告北京不可触发美苏核武对抗。
美援台八吋炮
9月中旬,美军支援国军六辆203公厘口径的M55自行火炮,俗称八吋炮,由国军陆军第1军炮兵607营接用,在台湾实行一周的熟悉训练后,分两梯次自左营军港由国军海军美字号运输舰运到澎湖。9月18日和21日,国军启动“轰雷计划”,由美军和国军合作运送八吋炮前往金门。为分散风险,仍分两梯次进行,每次由三艘国军海军通用登陆艇(LCU)各装载一辆M55,LCU又停置于美军一万吨级船坞舰(LSD)中,在国军军舰护航下驶往金门。美军船坞舰在离金门3浬处停泊,三艘登陆艇接着航向金门,在炮火中抢滩上陆。
9月26日,第一批三辆M55首次投入战斗,摧毁围头地区炮阵地,下午四点,围头近海岸边的阵地火炮后撤,M55以火力追击。9月29日第二批三辆M55投入战斗,主要攻击大嶝及莲河炮阵地和工事。9月27日国军炮兵607营第三梯次抢滩成功,金门增加6门M2牵引式八吋榴弹炮,至此金门国军共有12门八吋长程重炮。
对于国军八吋炮的战果,国共双方有不同的记载。在台湾方面,当时俞大维得到战报,称国军观测和射击准确,围头解放军炮位工事散飞火炮破碎,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八吋炮一个多小时的射击中,彻底歼灭解放军40几处目标。台湾当局和国军因此士气大振。金防部司令胡琏也记录:“只是一百多发的奇袭射击,眼看到敌岸上炮毁人亡、烟幕冲天。我军官兵久处敌人弹幕压抑,至此欢声雷动。”当代台湾军史作家分析,12门八吋炮到位后,国军取得火力上的优势,其影响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在炮战上转为劣势,无法再以炮战封锁金门或削弱其防守态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考虑到在政治上已有收获,又不愿冲突升高引发美苏势力直接投入战场,乃至使战火延伸到华南地区,因此接连宣布“停火一周”、“停火两周”、“单打双不打”,降低冲突能量。
在大陆方面,报告文学作家沈卫平提出,他查阅大量当时厦门前线的作战文书、电报往来、情报分析、战斗简报和总结,对金门使用203榴炮情况只有个别资料提到寥寥一二笔,重视程度远逊对待台湾部署“屠牛士”地地导弹和“响尾蛇”空空导弹,以及美国航空母舰特混舰队。9月16日之后,解放军厦门前线的炮兵火力从未减弱。9月26日之后的战斗损失统计,也未见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同时他访问参战士兵与民兵,受访者多表示大陆方面的炮工事相当坚固,加之203榴炮的命中率很有限,同时金门方面为避免曝露203榴炮位置而未频繁使用。沈卫平总结道,“203榴炮的抵达,无疑增强了金门的防务,但并未改变火力方面大陆强金门弱的总体态势;该型巨炮肯定给大陆制造过麻烦,但麻烦则肯定不像台湾所讲的那样邪乎。”
国际反应
金门炮战开打后,国际间和美国内部的舆论因为担心区域冲突升高为大战,多反对台湾当局坚 守大小金门和马祖等外岛,也反对美军介入。9月11日,英国外相塞尔文·劳埃表示,美国协防外岛乃至使用战术性核武显然会有连锁反应的危险,而台湾当局自外岛撤军则可加强其国际地位。9月29日,美国参议员约翰·肯尼迪称美国须防卫台湾,但必须摆脱外岛。新西兰总理Walter Naoh建议台湾自外岛撤军,而由国际间保证其地位,成为一个独立而中立的国家。10月1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台湾当局将众多部队布防在金门不是好办法,但国军不能在敌军压境的状况下撤退。
10月21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飞抵台北与蒋介石会面,杜勒斯表示要突破大陆的炮轰封锁必须动用核子武器,蒋介石最初表示或许可以考虑使用战术性核子武器,但当得知必须动用相当于广岛威力的核弹时,便表示不愿因为使用核武器以引起世界大战或将美军卷进大规模冲突。杜勒斯指出美军支援金门在政治上的困难与限度,并向蒋介石提出若干条件,暗示台北当局接受“两个中国”的解决方案。杜勒斯离开后,蒋介石和其子蒋经国会商,决定与北京接触、降温。蒋氏父子秘密派人传话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说,如果大陆持续炮击,台湾不得不自外岛撤军,中国就有分裂之虞。美国学者陶涵认为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把金门当成台湾与大陆连系的枢纽,在这点上双方默契一致。
冲突降温
10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彭德怀宣布,“基于人道立场,对金门停止炮击七天”。10月13日再宣布停火2周。惟至10月20日下午,解放军称因美方军舰参加对台湾运补船团护航,宣布停火无效,并于当日下午四时开始,恢复炮击,迄黄昏时止,共射击11,500余发,国军炮兵亦于下午五时集中七个营之火力,予以反击。10月25日后解放军放弃强攻,双方炮兵在此时仍持续炮击作战。随后解放军方面宣布采行“单打双停(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的方针持续炮击,隔年1月八日至十五日,一连五天均无战事,十五日,解放军突又作零星扰乱性射击。
自此以后,每逢单日,则仅有小规模之射击,或发射宣传弹,国军亦常利用单日对大陆进行零星射击,或发射宣传弹,至于大规模之炮战,则从未再发生。
后期炮战与单打双不打
金门炮战之后二年(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发动较小规模的六一七炮战、六一九炮战,尔后采“单打双不打”方式陆续鸣炮,直至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建交为止。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声称金门炮战为一场不求杀伤和占领,而是政治意义高于军事意义的战争。
❿ 金门炮战为什么被成为奇特的战争
金门炮战,又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台湾称为八二三炮战,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国共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战术行动,因此被称为炮战。炮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国民党军队随后开始反击。炮战初期,解放军打击岛上军事目标,后期重点封锁海运线,以围困金门。在炮战初期,国民党军队猝不及防,损失惨重,随着战事继续,逐渐恢复战力。 并得到美国海军护航,维持金门补给线,甚至利用M55式203毫米榴弹炮反击及瘫痪厦门车站内的补运单位。炮战期间,双方海军舰艇和空军也多次战斗。10月初,解放军宣布解除封锁,改为“单打双停(逢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单打双不打)”,逐渐减少攻势。大陆方面维持单打双不打状态,直到1979年中国大陆和美国建交为止。金门炮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一部分,也是国共双方陆海空军迄今最后一次大较量,此后双方军事冲突局限于海上,并逐渐停止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