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急求《真相至上》的影评
《nothing but the truth》(《真相至上》),讲了一个从平凡到伟大的故事。影片叙事和拍摄技巧未见得如何,但导演罗德•拉里所见长的影片内涵构造却十分出色,尤其是从导演系列作品中看出的一脉相承,那是好莱坞所少见的良心。
这部片子乍看是一个记者坚持新闻伦理的故事,但我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非常清楚这并不是全部。在一个没有良心和基本正义的地方,真正的新闻自由、新闻伦理是不可能存在、也不被需要的。
美国新闻法律和相关修正案虽然规定了新闻自由言论自由,但随着近些年来美国国内威胁感的上升,包括爱国者法案在内的许多新通过的法律法规,还是越来越多的开始干涉公民的神圣私人领地,从居所到思想都难幸免。但现在美国法律认为在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记者应当跨过伦理供出信源。现实中许多记者就是这样,甚至一开始就对可能招致麻烦的新闻避而远之。开始时候人们都认为,瑞秋•阿姆斯特朗很快就会在法庭和看守所的高压之下屈服,但这个女人并没有这样做。
我以为整部电影真正的悬念,并不在于谁是那个给记者提供信息的人,而在于这个女人到底能不能坚持到底。
看过影片,最值得讨论的是这几个问题:
1、瑞秋•阿姆斯特朗坚持的是什么?
最开始做这条新闻,是因为需要报道事实真相,这是记者的职责所在,从她跟编辑说这个独家新闻的神情可以知道,瑞秋很激动,也有丝想一举成名的虚荣。毕竟这种能角逐普利策奖的新闻是所有记者梦寐以求的。但是为了虚荣,不值得她背上藐视法庭的罪名被羁押。后来面对特别检察官,面对法官和陪审团,她坚持的理由,是记者有责任保护信源,也有为信源保密的特权。但是特别检察官在法庭上用“国家安全”这个无比堂皇的理由,让她的坚持也没了道理。数月之后,就连瑞秋自己的律师都打了退堂鼓开始劝她张口。
瑞秋打动律师的那番话,说明了一切:她如果知道自己会落到今天这样的境地,作为一个母亲她可能不会做这条报道。但事情走到这一步,已经没有回头路。她必须保密,更重要的是这样做才是对的。
国家虽可气势压人,但她至少可以选择不屈服。一句“国家安全”并不足以消解一切个人权利。将一个保守秘密的记者收监将近一年合理、合法在哪里?这只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对抗。
社会化,是让自然人去重新养成一套行为法则、道德法则,允许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自主选择适用的伦理,从而更适应生存的需要。当一切成为习惯,世代传承的那套根本的道德伦理准则,逐渐动摇甚至消失。一切只剩“相机而动”。
检察官以效忠政府职位的腔调说,这是他的工作,他有充分的权利去做他对瑞秋做的那些事。是不是这样?当然,在某种伦理中是这样,认为对待工作就是要不择手段的去完成,这是社会性对合格社会成员的要求。伦理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变化的那么迅速,以至于有时可能前后相悖。而在分工细密、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这却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了,虽然并不意味着这样做就是对的。
瑞秋的坚持变得不合时宜,甚至有些人搞不好还同意检察官的观点,“她包庇罪犯,就业是一个罪犯。”这都是在社会视角下的判断。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只是一种伦理的结论,更别说这种伦理是衍生的、次级的、蜕变过的。
我们原本是有一套伦理道德体系,就是人内心的道德守则、是良知,哲学上叫做“自然道德”。这种基本的是非感——什么是什么,什么不是什么。是绝对意义上非黑即白的。就好像瑞秋的儿子在车上说的那样“你这是打小报告,打小报告是不对的!”是一种人之初生而具有的直觉。
瑞秋一直在坚持的就是这样的自然道德。她的信源那个小女孩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给出了信息而她答应会小女孩保密。在自然道德判断中,真相值得追求,揭露罪恶与保守秘密是对的;而告密是不对的,背叛违约是不对的。瑞秋只是跟随了自己的良知。
在大部分时候,社会培养我们适应的自主道德与自然道德是一致的,人们感觉不到不妥,但也有很多类似瑞秋遭遇的时候,需要进行艰难的抉择,在这样的时候才能看出人的高下。
2、为了坚持自然道德,多少代价是值得的?
这个问题乍看起来很理性,但实际上没有意义。
对于一个信守自然道德的人而言,坚持不能被衡量。就好像中国前几年那个著名的社会大讨论“大学生救老农民被淹死值不值得?”一样,答案就是——没有值不值得,只有应不应该。救死扶伤、见义勇为,是人应该做的。
我并不否认,自主道德或者说是这个社会上流行的各种道德伦理守则,会更有效率、更“理性”,大部分人都这样做,但这并不会从终极上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瑞秋为了自己的坚持几乎一无所有:自己在监狱里遭到毒打和限制自由、精神严重摧残,一年多的关押后还有两年刑期,她失去抚养权眼看着儿子与自己疏远,丈夫迅速变心。这个女人,这个记者,为了一点坚持,付出太多。她所付出的,甚至超过了人们对于一个记者、一个母亲、一个女人所要求的程度。
最后她干脆把自己的结婚戒指送给检察官当做“战利品”,要知道一年多以前她刚进监狱都不舍得摘下来。婚姻是社会对人的一种安排,而这场婚姻的迅速破裂是因为,丈夫选择独善其身,他的道德是另一种。这正好非常讽刺的说明,“相机而动”的伦理根本不可能有幸福。而导演也借片中律师之口说出自己的意见:这两人根本就不应该在一起。自然道德和自主道德从根本分歧,表面的美满只因未到考验的时刻。
3、告密与告密者
人不应该告密。但许多人都做了这样的事情。在影片中有人告密,在导演罗德•拉里2000年的《暗朝汹涌》里有人告密,在美国的麦肯锡时代有人告密,在柏林墙那边有人告密、在苏联大清洗期间有人告密,可悲的是在中国文革期间,甚至“告密光荣”。这是多么乾坤颠倒的世界?!
我看了章诒和女士的几篇文章,也看了聂绀弩刑事档案,还看过巴金的回忆录,这些我一直知道发生着的事情,还是证据凿凿更让人震撼。
这些人都可以找出一万个理由来,说自己受了压力,迫不得已,说本性并非如此。事实是,他们本性就是如此,告密者的本性都是如此,没有借口。
圣经的“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中国古话说的“血债血偿”,到了现代社会,都被认为是不文明、野蛮。可是文明文雅的方式,就足够伸张正义、足够惩戒罪恶?我们相信法律,只是因为我们选择了社会的游戏规则。可惜这个规则不能面面俱到不说,还包藏权力的私心。
从历史上看,告密者往往生活的很滋润。他们的罪孽,往往可以因为政治的原因而被忌讳或者隐藏。而那些只是自己的信仰和道德伦理与“有权的那些人”不同而被告密的人,做了历史的炮灰。用自然道德直接就能判断,这都是不对的。告密可耻、告密导致他人受伤害的应当承担责任。可不公平也不正义的是,这些人往往逃脱制裁。让善良的人们怎么接受这事实?
在朴素的正义观念、刑罚观念中,“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血债血偿”意味着有罪必究,绝不饶恕。可一涉及政治,现实就龌龊得让人气馁。告密还罢了,对更严重的犯罪,各国政府都还时常期期艾艾。
犹太人没有迟疑过:摩萨德和犹太复仇组织在战后一直追杀纳粹凶手。罪魁艾希曼在阿根廷被抓获送回以色列受审,以15 条罪行判处死刑,尸体焚化沉入地中海;另一被称为“里加屠夫”的赫伯特•库克斯被复仇者击毙在南美某国的犄角旮旯里。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告密,对待人性恶的罪行,情况怎么也不会比现在更差。
4、关于环境和个人选择
为什么选择告密?无非是因为这样生活起来能少一些艰苦、有利可图。
其实选择一直都是存在的,对与错、善与恶、难与易,生与死,这些选择甚至是一望便知的。你大可以坚持自然道德朴素的是非观干净的活着或死去,不去走“捷径”。
出现这样的事情,全怪人自己也不客观,他们生活的社会也难辞其咎。社会允许告密,收容甚至犒赏告密者,才让这种事情不得断绝。甚至说的远一点,告密只是人道德偏差的一种行为而已,还有许多其他。而多少悲剧,都是因为正义不得伸张,都是因为环境和人力交互作用沉入堕落的螺旋。
社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权力运作毕竟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必要的时候当权者就是耍手段、搞高压、混淆视听,无所不作。一方面是自保的需要,一方面只因它有这个能力——暴力(国家暴力)。
我认为,在一个正直良好的环境里,人是可以做出正确选择的。可惜,诚如李敖在《天堂不是我们的》一文中写说:垂死前的苏联老一辈“职业革命家”卢巴雪夫(Rubashov)曾表示:“我们全走了!只留下你们,历史在你们手里,我要能叫你们明白我当年的好梦和一开始就做错的地方就好了……我的儿子,休想能硬把天堂造出来!”这是一句多么凄惨的哀呼!这种哀呼的深刻意义,在于告诉人们,天堂是渺茫的,想在人间造天堂的人,是一场好梦、一场一开始就做错了的好梦,天堂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所以更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环境已然如此,我辈该当何如?
马克思•韦伯讲:“在无数情况下,获得善的结果,是同一个人付出代价的决心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得确信,即使这个世界在他看来愚蠢不堪,根本不值得他为之献身,他仍能无怨无悔;尽管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仍能够说;‘等着瞧吧!’只有做到了这一步,才能说他听到了召唤。”
不管什么时候,这就是有良知、有使命感的公民选择的道路,虽千万人吾往矣,他们会下定付出代价的决心。
5、国家与个人
这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我只想说一点自己的看法:有先贤说,为了自由,人必须始终与国家做抗争。个人选择道德守则都如此困难,我们对国家的期望值便应该放的更低,因为掌控国家的是政治家。
片中仅仅因为爆了国家军方的丑事,女记者便迅雷不及掩耳的被当做“叛国者”、“罪犯”,她拒绝国家意愿,于是在国家机器里受倾轧。一个势力更渺小的个人,与几乎无所不能的国家和政府正面对抗,毫无胜利希望的痛苦会将人吞没。
国家对违背它意愿、阻挡其利益的人,从来毫无宽容可言。美国在911之后的许多行为,都已经赤裸裸的剥夺个人权益,这是国家的膨胀,也是当权者的膨胀。打上叛国者、恐怖分子的标签,国家便可以对其为所欲为,随便关到古巴小岛的监狱施以酷刑,连司法程序都不必麻烦。绝对权力下,必然是绝对腐败。国家时常会混淆自己的权力与权利,必须警惕,必须通过自由负责人的媒体来监督。在中国,尤其是这样。
影片结尾,在不会造成太大伤害的情况下,女记者说出了获得信息的原因,换取减刑三年。她也没有坚持到最后。这是导演本人的通透,现实无奈,电影也不会happy ending.
但重要的是,这个女人在最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了。而只有在困难的时候,才能显出坚持的意义。伟大的人,与他的原则是不分离的。他的自然道德就是他的原则,这些值得付出任何代价。
B. 关于韩国电影《雏菊》的影评,谢谢
说说《雏菊》
看韩剧看多了以后,下一次看到新影片的开头,就知道大概的故事内容了。韩剧的剧情的大陆模式:多角的恋爱关系,三角恋爱之风尤其之盛,防不胜防。但韩剧中的三角故事,却是百看不厌。一如最近一港台导演的《雏菊》,讲的也是一个三角的恋爱故事,却充满了新意。
《雏菊》的背景是美丽的阿姆斯特单,一个古老而又充满浪漫色彩的城市,一个美丽单纯又善良的女画家不经意中成为了杀手的梦中情人。美丽的广场上,年轻又帅气的韩国籍国际刑警利用女画家的掩护作用,静静地观察着犯罪者的一举一动。随着时间的流逝,画家渐渐喜欢上了警察,而警察也渐渐喜欢上了画家。本来这是一个完美的故事。但是,导演却让杀手演绎了故事的关键性的转折。让他搬到了广场上的楼中,静静的观察着画家的言行举止,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这使警察和杀手成为了情敌,尽管警察起初没有察觉。犯罪团伙的出现,是悲剧的开始,枪战,不仅是画家成为了哑巴,而且也使失去了情人——警察。警察被遣送回国疗养,从此没有了消息。杀手从此走进了画家的生活,企图代替警察。尽管之前,画家喜欢一个送她雏菊的人,警察的出现代替了他。而,画家喜欢的人却是警察,因此,杀手走入不了画家的心。一波三折后,警察终于回到了她的身边,但是因为杀手的出现,自认杀手代替了自己,所以选择了离开,这使画家痛的撕新裂肺。为了完成上司的任务,同时为了找出当年向他开枪的那个杀手,他选择了牺牲自己。在走向死亡的路上,他找到了当年的杀手,但是杀手和他并没有相互开火,而是选择了和平。然而,背后的第三者却使警察走向了天堂,而杀手背上了罪名。画家从此更加的沉默,在怀念中渡过每一天,她却同时对杀手产生了内疚的心理时,就作画送给杀手。杀手对她的爱更深了。一年以后,警察的上司用同样的方式,试图引出杀手,破当年的案子。画家在无意中发现了杀手的秘密,非常生气的她,向杀手开枪。杀手并没有生气,而是在她昏迷的时候,选择了离开,同时用画向她展示了当年的秘密。在画家醒来的时候,他奔赴在亡命的屠杀现场。画家醒来后,赶紧拿着画跑到了现场,企图让上司离开。杀手为了保护画家,放下了武器,但是,命运却没有从此改变。杀手的同事开了枪,画家为了保护杀手而替他挡枪。两个生命从此消失了,于是,故事就接近了尾声。在故事的结尾,杀手为了报仇,和自己的所谓的兄弟进行了枪战——————
看到这里,很多人在猜想,杀手死了吗?我认为杀手死,不死,都已经不重要了。故事到这里就已经结束了。在这部影片中,场景简单化到了极致,人物的情感随着雏菊的出现和消失而变化着。不多的故事人物在单一的场景中演着戏,完全没有了曲折的故事情节。悲伤的音乐从开始到结束,一直相伴着。听的人心痛、伤感,而为警察的牺牲而痛苦,而画家的失声而遗憾。
在被美丽的异国风情吸引的同时,故事主人公的善良的人性,也是深深吸引人们的一个因素。如今的社会,人们之间越来越冷漠。但是,在这部影片中,善良的人性却被时时的挖掘出来。当画家掉进小河的时候,杀手亲自动手为她造了一座小木桥。当画家失去爱人的时候,杀手时刻陪在她身边。警察看到画家身边有了男朋友,主动退让等等。这一切的一切,表明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有善良的一面,但是善良的出现,需要激发它出现的场景。我想这可能是《雏菊》的意义吧。
C. 经典悬疑电影排行榜
1.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我的评星:五星 我的影评:
这部片子是大三时看的,看完这部后,觉得经典的阿甘正传像个童话,而这部是真正意义上的现实,并在现实上的突破。哪个人真正得到自由了,为了钱,物质拼命,终究是为了自己身体可以随心所欲,其实人们的终极追求就是自由。只是多数人适应了囚徒,让希望死了,一些人选择了把心埋着跳动着,追求着身体和灵魂-FREEDOM。其实,人生本身不就是一个监狱吗?我们每个人,有哪个不是被社会institutionalized“体制化”的产物?该片的电影原版海报上写着 这样一句话:“Fear can hold you prisoner. Hope can set you free.”这使我想起前段时间的一本畅销 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克服你内心的恐惧,改变你自己,释放你自己。”
2.搏击俱乐部 fight club
我的评星: 我的影评:
大卫•芬奇灵魂之作。诺顿的演技-皮特的魅力。最重要的是整部影片强烈的视觉效果,使你自己身临其境,想到又想不到。一起观看的人说有强烈的颓废感,看不下去,我不这么认为,这种片子见仁见智,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Anyway,推荐:一则极具颠覆性质的社会生活寓言;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纪末的现代启示录;一幕以死亡为主题的黑色喜剧;一部具有社会警示作用的电影,兼具强烈的世纪末情绪和浓厚的无政府主义色彩。
3.蝴蝶效应1 TheButterflyEffect蝴蝶效应
我的评星:4星 我的影评:
很早就听说过这部片子,真正看的时候是在去年,是的,它触及了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人生的某个时候的不同的选择,会带来怎样的不同呢?我们有的时候在想,如果当初选择了另一条路,现在也许会很好,可真的是这样吗?电影不一定给你答案,但是选择就是人生,人生的一部分。
4.电锯惊魂 SAW 系列
我的评星:4星 我的影评:
(*^__^*) 嘻嘻……,这个系列的片子,名字起的很唬人,图片配的更是惨兮兮,以至于我差点就错过这么精彩的片子啊!话说我曾经和某人打赌,如果他能在快结束前十分钟猜到终极BOSS,我就答应他一件事。结果他猜了3个均告失败。因为我看过的推理片子自认不少,也基本能比较快的分析出幕后杀手,可是这部片子我连大概嫌疑人都没猜对。情节的设置足够精妙,悬念也让人吃个饱,更重要的是有深意,让人思考。有人还能从中读出佛学禅意,看到现在你还觉得它仅仅是悬疑和惊险吗?第一二三部比较推情节,推荐所有人。后面两部比较血腥,我大多是闭眼看的,所以不推荐给女生啦。我无比佩服此片的编剧和导演,比杀手还变态。据说从最开始,詹姆斯就想拍摄出一部所有人物和环境都处在危险中的异常残忍的歹毒电影。而影片正是以紧张、复杂、惊险、迷一样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博得了观众的惊声尖叫,强烈的胃肠道反应和独特的人性视角让影片在观众的大脑沟回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5.老男孩 old boy
我的评星:3星 我的影评:
不提这部片子,似乎是说不过去的。试想一个普通人被关到一个地方15年之久,就是囚犯还知道自己为什么被关着。死也不可以,此仇不可不报,可是向谁报?然而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当真的问到那个人时,得到的答案是“你问错问题,你应该问’为什么我要把你放出来’,而不是为什么要把你关起来." 自己的命运完全被掌握在别人手中,彻底的悲哀。
6.阻击电话亭 Phone Booth
我的评星:3星 我的影评: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我都看过这部片子的一些片段,很惨的是,有一次竟然看了结局,悬疑片的大忌啊。终于有机会完整的看一遍,这是一部节奏很快的片子,充斥着大都市的氛围。镜头的把握,场景的切换让人舍不得眨眼。科林法瑞尔的演技真不是盖的,在一个电话亭里完成一部电影的所有。。完美而恰到好处的对白,让电影增色许多。---当你听到公共电话亭里响起铃声时,你会怎么办?你肯定知道是有人打错了,但是本能可能会促使你接听电话。然后呢~
7.致命ID (Identity) Identity
我的评星:3星 我的影评:
看这部片子前,一定一定不要看剧透。也许是我第一次看这种片子,结局是再给我几个机会我也想不到的,喜欢故事性较强电影的朋友可享福了。 观看这部片,就好像是阅读一本有声有色的侦探小说。这部电影既可以满足你的好奇心,可以满足你当侦探的乾瘾,而且又省下翻书的苦恼,很值的。
8.灵异第六感 The six sense
我的评星:3星 我的影评:
这部电影早在当年是经典之作,它的温情面让人差点忘记了它是个悬疑片,而它的结尾后告诉你,不到最后,不要觉得那就是结尾。小演员奥斯蒙是当之无愧的天才童星,从小阿甘开始,他就是我的偶像了,看来我的眼光从小时候就不错。而这部里比较像AI中的他,让人心疼:无助却倔强。看的时候只想把他好好抱着说,我相信所有他看到的,我会和他一起面对。奥斯蒙真是把一个跨越阴阳两界洞察力的特殊儿童演绝了。另外据说海利•乔•奥斯蒙得到柯尔角色的原因有三:首先他是最佳人选;其次他是唯一一位系领带参加试镜的小演员;再者沙马兰因奥斯蒙在试镜前夜一口气将剧本看了三遍而深感意外。
9.记忆碎片 Memento
我的评星:3星 我的影评:
IMDB排名第27,《记忆碎片》注定不是一般的作品,影片的拍摄手法独具匠心,结构精妙,裁剪精巧,是悬疑的上乘之作。人需要活着的目标,即使记忆只有十分钟,但是只要找到理由就有动力,活着。
10.非常嫌疑犯 The Usual Suspects
我的评星:3星 我的影评:
凯文斯派西的《非常嫌疑犯》,经典悬疑推理片,在IMDB排名最靠前。虽然我开始看的时候猜出了终极BOSS,但是,这部片子看一遍是不够的,需要反复的咀嚼。电影以口水金特的叙述为主线,把恐惧和背叛很好的融合了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黑色氛围。电影的结构突破了传统悬疑电影的习惯,处处出乎意料, 张力十足,扣人心弦,以致让人惊呼这部电影是不是拍得太聪明,超出了观众的理解力。
11.一级恐惧 Primal Fear
我的评星:3星 我的影评:
这部电影是爱德华.诺顿的电影处女做。我承认看这部电影很大程度是因为这个,动机不太单纯,呵呵。不过诺顿终究没让我失望。从Fight Club开始关注诺顿到现在,之前说到我心目中的诺顿所扮演的角色,无论正邪善恶,都有一丝儒雅!
现在回头看,这似乎是对他演技的谪贬!
对于发条蜘蛛对于此片的评论:
“在初出茅庐的爱德华诺顿面前,理查基尔就像花瓶。”我举双手赞成!无愧于提名金球与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最风光新人!
D. 电影禁闭岛影评
心理惊悚片Shutter Island深入解析这是一部让人看了脑袋直疼的电影;这是一部颠覆了好莱坞模式的电影……这就是美国名导马丁·西科塞斯掌镜、《泰坦尼克》男主角莱昂纳多主演的心理惊悚片《禁闭岛》(ShutterIsland)。只有智商150以上的人才能一口气将该片看完,而剩下的人会被片中遍布的谜题和悬念绕晕,然后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把碟片磨花。这就足以解释这部晦涩难懂的电影非但没遭遇滑铁卢,反而在今年2月底首映后还相继登顶美国、英国、法国、韩国等国的票房首位,全球票房猛吸2亿美元,因为很多人把看懂该片作为证明自己智慧的一个象征,你需要把思维剖成两半才能从“禁闭岛”走出来,这不是看电影,更像是一个分脑游戏。 分脑故事一部电影两条线索大家有必要了解下《禁闭岛》所设置的时代背景。这部电影设定在冷战初期,一个充满猜疑和妄想的年代。二战阴云刚刚消散,核战争危机笼罩全球。 莱昂纳多饰演的警探泰迪被指派到囚禁和医治有犯罪前科的精神病人的禁闭岛调查一桩神秘的女病人失踪案,泰迪在当警探之前曾参加过二战的欧洲战场,并参与解放了纳粹的达豪集中营,这为他今后遭遇的一系列噩梦埋下伏笔。言归正传,说说《禁闭岛》引起影迷的分歧根源。很多人表示,观影障碍首先在剧情上,网友基本分成两派,争得不可开交。其实马丁·西科塞斯的高明之处就是在同一部电影里讲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 第一个是侦探的故事。泰迪和搭档一起到孤岛精神病院调查女病人瑞秋的越狱案,但他真正目的是借机找一名烧死他妻子的纵火犯莱迪斯,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精神病院对病人实行洗脑和药物控制,所以他决定找出真相。在邻近大功告成之时,他险些被博士洗脑。他只能假装接受“事实”以为韬晦之计。最后他望了望医生手里裹着的手术刀,对助手说了耐人寻味的那句话:“究竟是变成行尸走肉好,还是堂堂正正地死才好”。之后随众人走进灯塔。第二个是纵火犯的故事。泰迪其实就是莱迪斯,由于他患精神病的妻子溺死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他一怒之下枪杀了妻子,面对整个家庭的破裂,他疯了,从而产生幻觉,并在大脑中产生了侦探故事的版本,他的那个警方搭档其实是他的主治医生。最后泰迪清醒过来却无法面对现实,不愿像怪物一样继续活下去,而宁愿承当起一个正常人的责任而选择赴死,假装他没有清醒。他清醒、冷静地走向结局,主动去完成这个壮烈的悲剧。从某种程度讲,第二个故事更应该是电影本身想表达的,你看,莱昂纳多不是在海报中划燃了一根火柴,这不是就在隐喻他是纵火犯吗? 心理游戏一场弗洛伊德的胜利很多喜欢追逐另类、阴暗、悬疑的看片达人都栽到了《禁闭岛》手中,绝非此片很烂,相反是很赞。你要彻底消化该片带给你的隐秘讯息,需绞尽脑汁,这比之前讲述精神分裂病人的电影《搏击俱乐部》或《致命ID》更让人感到头大。 严格说来,《禁闭岛》的突破应该要感谢一个人——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这部电影从头到尾都被弗式的精神病理论所引导和左右,堪称是他名著《精神分析引论》的电影版。电影中有个长得很像弗洛伊德的配角——禁闭岛上的纳尔仁博士,一开始泰迪和他的相遇就是病人和医生般的对话,纳尔仁博士暗示泰迪有很强的“防御功能”,这正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的一个关键术语,指病人潜意识里抗拒承认自己最真实的想法。此后,泰迪不断地做梦,梦到他被烧死的妻子在自己手中变成灰烬,但观众看到的是他妻子肚子上有个明显枪伤,这就再度印证了弗洛伊德《梦的释义》里对焦虑、阉割情绪、抑制和升华等理论的阐述,泰迪之妻就是被他本人开枪打死的,而非烧死。 Shutter Island影评不管怎样,马丁·西科塞斯都是值得尊敬的——虽然有些国人影迷对于他依靠翻拍港片《无间道》而获得奥斯卡奖颇有些不以为然,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位从影四十余年的老导演一直在坚持为观众奉献一部又一部好电影,尤其是在黑帮电影领域,他几乎可以说是除了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之外最出色的导演了。不过,这次在2010年初,他却带来了一部与其喜爱和擅长的黑帮电影风格完全不同的影片——《禁闭岛》。 虽然影片的风格完全发生了变化,不变的倒是仍然启用了业已俨然成为老马“御用演员”的Leonardo DiCaprio的主演。他所饰演的联邦执法官和助手来到一座专门收治重症精神病患者的医院的荒岛上,调查一名女患者逃离的案件,谁知道随着调查的进展,他发现了太多的疑点在内,案情变得扑朔迷离;但是,更为让观众迷惑和惊讶的是,这位联邦执法官来到这座荒岛的目的也不是破案那么简单,他竟然也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和秘密……从影片的内容来看,这是一部典型的悬疑惊悚片,按照以往这种类型片的套路,最终观众也会获得真相,可是这一部影片却出乎了观众的预料:因为最终的真相竟然还是难以发现…… 先抛开令人扫兴的剧透不说,这部影片是老马在拍摄了多年的黑帮片后的一个开拓新类型的尝试。从整部影片的品质来看,这种尝试是非常成功的。当然最为惊悚片,场景的设置是一个重要的部分。这一点,对于作为老导演的马丁,当然不是问题。影片很好的制造了悬疑和惊悚的氛围,无论是在画面的处理和配乐方面,都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影片一开始就是以Leonardo DiCaprio奥饰演的执法官泰迪在海上的痛苦晕船作为开端,一开始创造的就是一种极度不稳定的氛围,之后的荒岛上的精神病院的场景无论在荒凉而混乱的布景还是在展示精神病人的受摧残后的可怖性上,着墨虽不多,渲染却足够。之后在情节的推动之下,随着故事的惊心动魄的展开,导演更多的选取了暴风骤雨的天气和海边悬崖峭壁的场景,来增强影片本身的紧张感和惊悚感觉,而影片大部分时间里的灰色色调的选取也增强了影片的压抑感和悬疑效果,加上黑暗囚室里的绝望情绪的营造和剧中人物身份难以确定的诡异的眼神和对话,配以适时出现的紧张感十足的音乐,影片始终让观众在一种紧张和疑问的氛围中度过每一分钟,甚至一直到影片的最后一秒。作为一部悬疑惊悚片,马丁成功的向世人表现了他的功力绝对不仅仅是限于黑帮片而已。 当然,作为一部悬疑色彩浓厚的片子,故事才是最吸引观众的。本片在这一方面也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务,甚至说还有很多的创新。本来这影片在一些细节上可以延伸出更为深刻的话题,比如主角泰迪作为一名在二战中目睹许多无辜平民的死亡深受创伤的士兵,自己甚至还扮演过枪杀投降德兵杀人者角色,这是对于战争创伤进行控诉的一个良好题材;还有一个就是影片中所提到的泰迪来这所医院的一个目的是探求医院利用无辜病人进行试验的真相,恰恰是与战后“冷战”开始以后麦卡锡主义盛行盲目消灭“共产主义者”带来的罪恶有关,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可是这一次老马铁了心就是想讲一个精彩的故事,其他的都忽略不计。影片在执法官泰迪貌似经历千辛万苦的经历中慢慢寻找真相,就在观众以为他已经找的医院“罪恶”的证据的时候,事情却急转直下,泰迪本身就是这座岛上精神病院的一名患者!本来以为影片到此就有一个结局,可是影片最后泰迪却以一句无比清醒的“野兽般活下去,还是像好人般死去”让故事再次陷入了一个未知的结局中去了。到底是泰迪真的是精神病患者,因为自己的妻儿的惨死而严重精神分裂,制造幻觉,还是这座荒岛上的医院真的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害怕泰迪揭露而逼迫他承认自己是精神病患者?如果再从影片的开头一点点寻找,这两种可能性竟然是都是存在的!影片最终在一个灯塔处结尾,而这一个灯塔却恰恰是影片中最为关键、却从未真正展示其内貌一个地方,也在一定程度上暗示着真相的未曾揭示。在茫茫的大海上,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荒岛上,真相被掩盖了…… 当然,观影有很强的主观性,可能不同的观众,可以从影片的细节中发现很多东西,进而找到真相。不过,对于这种结局非常隐晦的影片,单纯的以“没有明确结局”来指责是短视的。影片追求的就是一种在紧张惊悚氛围内的悬疑,如果观众真的被真相所困扰,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看作是编导的精心刻意之举,将影片中的悬疑色彩进一步延伸到了戏外,使得观众回味无穷。如果真的有人认为自己的找得到真相,那也是一种成就感的体现吧,不过也恰恰表示编导的苦心已经起到了应有的效果。几年前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肯定的科恩兄弟的《老无所依》也选择了一个没有直接表达的结局,引起整部故事发展的那一袋钱到底是落在谁手上?这种谜底,其实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导演想要表达的是一个过程,和过程中人的本性。而对于老马的这部《禁闭岛》而言,真相也许是同样服务于这部影片的悬疑惊悚的特质吧。 最后再赞一句Leonardo DiCaprio的演出,这是他和老马大师的第四次合作了。这位昔日的帅哥已然完全脱去“偶像”的外表,在演技上愈发成熟,尤其是对于饰演这种精神分裂的角色而言,要求极高,不过他的演出还是极为出彩,是这部影片获得肯定的一个重要原因。影片选在奥斯卡颁奖典礼刚刚结束上映,对于Leonardo DiCaprio而言可能是个遗憾,因为距离下次颁奖又要近一年时间,谁也难以保证这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在一年后还会不会被那些评委垂青……
E. 有哪些青少年犯罪电影
10.城寨出来者
高飞、钱小豪饰演一对在犯罪天堂九龙城寨长大的兄弟,这对孤儿兄弟在赌档、毒品、打架中成长,长大后哥哥高飞当上了舞厅经理,念中学的弟弟钱小豪却轻浮惹事,使同学廖丽玲怀孕,被逼坠胎的廖丽玲不幸身亡,这触怒了她的警探父亲王龙威以及一帮歹徒,最后导致兄弟二人都以悲剧收场。
9.山狗
年轻漂亮的少女阿玲跟随哥哥和哥哥的三个朋友结伴到狗牙山郊外露营,没想到遇上流氓五人组,落单在河边洗碗的阿玲不幸被流氓中的四人轮奸。阿玲的哥哥发现后狂追歹徒,也被歹徒推下山间的捕兽洞惨死。阿玲因受了巨大刺激而精神崩溃无法指认歹徒以致法律无法制裁这批流氓,看到罪犯逍遥法外,其父在悲痛至极之下,迫得以暴易暴,向这帮山狗复仇。
8.十三棵泡桐
故事描写小镇女孩何凤与几个男孩子之间难以言述的情感,和发生在她18岁夏天的一段青春故事。何凤是中学里一个遭人白眼的“问题学生”:她留着“板寸”头,穿着皮衣和陆战靴,吉祥物是两把冷冰冰的刀子。刀子和刀子,把青春染成了深色。她所在的高二·一班表面的平静,随着转学学生包京生和金贵的到来而被破坏。富家子弟阿利成了被争夺的羔羊,就像群雄逐鹿,充满了紧张和对抗。何凤和身边的伙伴,娇媚而神秘的朱朱,混血而天才的伊娃,还有强悍而阴沉的陶陶,魁梧而粗野的包京生,以及像印地安人一样朴拙的金贵,都在那个汗腻腻的夏天,欢乐着、疼痛着。
7.三五成群
秀茂坪一班童党打死了一名少年,他们七手八脚将尸体转移,毁尸灭迹……不良青年大王好勇斗狠,与得力搭档阿必两人为维护小弟阿鸡与另一帮不良分子黑仔等人发生冲突,黑仔不敌只得退缩。另一方面,出身泰国区的番薯在垃圾站工作,但游手好闲的番薯将工作推给为人老实木讷的三叔(李健仁 饰),不时对后者施以暴力。番薯为泰国区孩子出头赢得称赞,趁机收小弟建立了自己的势力,黑仔找到番薯要求合作对付大王,结果两人却一起被擅长打斗的大王收编。自此,大王掌控下的“皇朝”党正式成立,一班年轻人整日游手好闲,欺侮三叔,同三叔关系较好的阿鸡心中不平,却因此引来了杀身之祸……
6.童党
在香港九龙城廉价住房区,住着9个12岁到17岁的男女青少年,他们分别是:昏迷及其女友大花猫,大强及其女友猪油糕,大强的弟弟细强,以及小妖、护发素、鸡包仔和薄乐卡。他们终日不学无术,流浪街头,由于缺乏安全感,他们结为朋党,并依仗黑社会势力撑腰无所不为。在一次械斗中,他们因伤了人命,遂集体逃亡,此后,九人在经济上无法维持,处境十分悲惨,在械斗中受了伤也不敢求医。在这种无望的处境下,同伙间开始打架斗殴,互相出卖践踏,甚至为了满足温饱,有的逼迫大花猫和猪油糕卖淫。在绝望中他们向黑社会头子求助,不想反被其出卖,绝望之下,他们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并祸及家人。
5.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
影片讲述了少年陈浩南(谢霆锋 饰)如何走上黑社会的道路。少年浩南和包皮、巢皮、山鸡等自小就是邻居一起长大,几人情同手足。一日,浩南班上的女生被蛊惑仔纠缠,浩南抱打不平,因此得罪了黑社会。为了不被黑社会欺负,浩南几人加入了当地的黑社会老大大佬B的门下。在一次斗殴事件中,浩南杀死了另一个黑帮东升帮的一个老大的弟弟,浩南最终被东升帮抓走了,他最后究竟命运如何?
4.日照重庆
年过半百的航运船长林权海(王学圻 饰)在14年后重返重庆家中,他一心忙于事业,以致接连遭遇两次失败的婚姻,而在他外出期间,25岁的儿子林波(子义 饰)也因在超市抢劫、伤人被警方当场击毙。对林权海来说,这个阔别已久的城市有着太多太多让他难以理解的变化。在此之后,他接连拜访前妻李育英(丁嘉丽 饰)、朋友老金(王奎荣 饰)、老金的儿子昊子(秦昊 饰)、女店员玲子、被劫持的人质竹青(范冰冰 饰)、林波的女友小雯(李菲儿 饰)以及击毙林波的刑警刘成(张嘉译 饰),只为看清儿子真正的面目和内心,以及十数年落转所失落的情感碎片……
3.少年犯
方刚(陆斌 饰)、萧佛(蒋健 饰)和沈金明(王劫 饰)是少管所里新来的三位少年犯,方刚持刀伤人,本性不改,萧佛小偷小摸,惹是生非,只有沈金明是一心一意在此改过自新的。一场意外中,方刚谎称自己吞了剪刀,企图找机会逃跑,然而,当他看到冯队长是如何为了救他而费劲了心机后,方刚被感化了。
女记者谢洁心(朱曼芳 饰)察觉到了表面上吊儿郎当的萧佛内心里其实是个非常讲义气的好孩子,她采访了萧佛,挖掘了深藏在他背后的痛苦往事。谢洁心将这些写进了自己的新闻稿中,希望能够向社会发出提醒,她还找来了萧佛的父亲,希望他们父子能够破镜重圆。
2.学校风云
中五在读的朱婉芳(袁洁莹 饰)与郭小珍(李丽蕊 饰)本是一对儿普通的中学女生,直至帮派分子刀疤试图接近朱婉芳,在校门口殴打一名不良学生致其意外身亡。警官海哥(林正英 饰)要求朱婉芳出面作证,虽然刀疤之大哥潇洒(张耀扬 饰)恶语威胁,但朱婉芳有感温老师(刘松仁 饰)与海哥的正气,终于指认嫌凶。潇洒大为光火将朱婉芳掳走勒索,温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学生。为偿还欠款,朱婉芳与郭小珍打工度日,刀疤从旁默默相助终于令婉芳留意他温柔的一面。不久郭小珍发现男友佐治背叛,伤心欲绝之际遭车祸身亡,朱婉芳的世界,突然间分崩离析……
1.阳光灿烂的日子
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忙着“闹革命”大人无空理会小孩,加上学校停课无事可做,以军队大院男孩为突出代表的少年人便自找乐子,靠起哄、打架、闹事、拍婆子等方式挥霍过量的荷尔蒙。马小军(夏雨 饰)就是这样的少年,他的嗜好之一是趁别人家无人用万能钥匙将其锁打开,溜进去耍玩一番,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少女米兰(宁静 饰)的照片先于其人入了马小军的双眼。通过院里的“头儿”刘忆苦(耿乐 饰),马小军又见到之前在炮局偶然瞥见过一眼的米兰,开始正式将其当作梦中情人,然而在米兰眼中,马小军不过是毛孩一个,她中意的人是成熟、稳重、帅气的刘忆苦。自此,马小军迎来五味混杂的青春期生活。
F. 《悲惨世界》观后感
《悲惨世界》 读后感
在文学界和艺术界的所有伟人中,他是惟一活在法兰西人民心中的伟人。”这是罗曼·罗兰对雨果的评价。青少年的罗兰保存一期《堂吉诃德》画报,上面有一幅“老俄耳甫斯”彩画:苍苍白发罩着光环,他正抚弄着竖琴,为苦难的民众引吭高歌。《悲惨世界》的作者留下的这副形象,也许是大众更乐意接受的。
捧读《悲惨世界》,最突出的感觉,当是厚重之感。同样是杰作,同样又厚又重,读《约翰·克利斯朵夫》,或者读《追忆似水年华》,都没有这种感觉,这种厚重之感,不是拿在手上,而是压在心头,感到的是人类的苦难厚厚而沉重的积淀。不是写苦难深重的书,都能当得起这“厚重”二字。而《悲惨世界》独能当得起,只因这部大书压在作者心头,达三十年之久。
历时三十余年,从1828年起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才终于写完全书,真是鬼使神差,这在雨果的小说创作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部小说的创作动机,来自这样一件事实:1801年,一个名叫彼埃尔·莫的穷苦农民,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满释放后,持黄色身份证讨生活又处处碰壁。到1828年,雨果又开始搜集有关米奥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资料,酝酿写一个释放的苦役犯受圣徒式的主教感化而弃恶从善的故事。在1829年和1830年间,他还大量搜集有关黑玻璃制造业的材料,这便是冉阿让到海滨蒙特伊,化名为马德兰先生,从苦役犯变成企业家,开办工厂并发迹的由来。此外,他还参观了布雷斯特和土伦的苦役犯监狱,在街头目睹了类似芳汀受辱的场面。
到了1832年,这部小说的构思已相当明确,而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基础上,写了《死囚末日记》(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长篇小说,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会现实,并严厉谴责司法制度的不公正。此外,他还发表了纪念碑式的作品《巴黎圣母院》(1831年),以及许多诗歌与戏剧,独独没有动手写压在他心头的这部作品。酝酿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终于开始创作,同时还继续增加材料,丰富内容,顺利写完第一部,定名为《苦难》,书稿已写出将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卷入政治漩涡,于1848年2月21日停止创作,一搁置又是十二年。《苦难》一书遭逢苦难的命运,在胎儿中也要随作者流亡了。
设使雨果也像创作其他小说那样,构思一明确便动笔,那么以他的文学天才,他一定能继《巴黎圣母院》之后,又有一部姊妹篇问世了。或者在1848年书稿写出五分之四的时候,再一鼓作气完成,那么在雨果的著作表中,便多了一部惩恶劝善的力作;虽然出自雨果之手,也能算上一部名篇,但是在世界文学宝库里,就很可能少了一部屈指可数的称得上厚重的鸿篇巨制。
这三十余年,物非人亦非,发生了多大变化啊!如果说1830年,在他的剧本《艾那尼》演出所发生的那场斗争中,雨果接受了文学洗礼,那么1848年革命,以及1852年他被“小拿破仑”政府驱逐而开始的流亡,则是他的社会洗礼。流亡,不仅意味着离开祖国,而且离开所有的一切,包括文坛领袖的头衔、参议员的地位等等;流亡,不仅意味着同他的本阶级决裂,而且也同他所信奉的价值观念、文学主张决裂;流亡,给他一个孤独者的自由:从此他再也无所顾忌了,不再顾忌社会、法律、权威、信仰,也不再顾忌虚假的民主、人权和公民权,甚至不再顾及自己的成功形象和艺术追求。流亡,把他置于这一切之外,给他一个大解脱,给他取消了一切禁区,从而也就给了他全方位的活动空间,使他达到历史、现实和未来所有视听的声音。
雨果在盖纳西岛过流亡生活期间,就是从这种全方位的目光、全方位的思想,重新审视一切,反思一切。在此基础上,他不仅对《苦难》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调整,还大量增添新内容,终于续写完全书,定名为《悲惨世界》。整部作品焕然一新,似乎随同作者接受了洗礼,换了个灵魂。这是悲惨世界熔炼出来的灵魂,它无所不在,绝不代表哪个阶层、哪些党派,也不代表哪部分人,而是以天公地道、人性良心的名义,反对世间一切扭曲和剖割人的生存的东西,不管是多么神圣的、多么合法的东西。
世间的一切不幸,雨果统称为苦难。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的冉阿让、因穷困堕落为娼妓的芳订、童年受苦的珂赛特、老年生活无计的马伯夫、巴黎流浪儿伽弗洛什,以及甘为司法鹰犬而最终投河的沙威、沿着邪恶的道路走向毁灭的德纳第,这些全是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所经受的苦难,无论是物质的贫困还是精神的堕落,全是社会的原因造成的。雨果作为人类生存状况和命运的思考者,能够全方位地考察这些因果关系,以未来的名义去批判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以人类生存的名义去批判一切异已力量,从而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永恒性矛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悲惨世界》可以称作人类苦难的“网络全书”。
1862年7月初,《悲惨世界》一出版,就获得巨大成功,人们如饥似渴地阅读,都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征服了。持否定态度的人则从反面证实这部作品的特殊份量:居维里耶·弗勒里称雨果 “法国第一号煽动家”,拉马丁撰文赞赏作家本人的同时,抨击了他的哲学观点:“这本书很危险……灌输给群众的最致命、最可怕的激情,便是追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的激情……”。也有人指责他喜欢庞大,喜欢夸张,喜欢过分。然而,他这种放诞的风格,添上了“全方位”的翅膀,在“悲惨世界”中奋击冲荡,恰恰为人类的梦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呐喊长啸。
时间和历史和作出了判断,《悲惨世界》作为人类思想产生的一部伟大作品,已为全世界所接受,作为文学巨著的一个丰碑,也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无可争议的不朽地位
G. 电影〈原罪〉的影评
尽管,电影里的朱丽独白时说:这不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和爱有关。可是看完影片,却让人深深记住爱情难以估计的伟大力量。
《原罪》又名《枕边陷阱》一部有着古巴及墨西哥异域风情的美国片子。2001年上映。
一部老片子。一部经典影片。经典的其中之一因为里面有部分裸露的情节。那只是华宴中,开胃的葡萄甜点而已,无伤大雅,并且让人感觉可口怡人,恰到好处。
原罪,人类罪恶的根源。起源于人的本性之中。这在基督教义里有注解。关于亚当和夏娃的最初起蒙。
影片在朱丽两片性感的厚嘴唇的讲述下展开。一个十九世纪未的故事。庄园主路易斯准备和一个邮购新娘结婚。他并不相信所谓的爱情。他只需要一个能够专心生活并能生养的女人就足够了。但是他被眼前新娘的美貌震惊了。他爱上了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子。似乎可以成就一段佳话。一个长相貌美如花却说自己长得很一般;一个富甲一方却说自己是富翁家里的佣人。只是为了不让对方因为相貌和财富而爱上对方。
但是恰恰是这般的煞费苦心,却注定因为相貌与财富而被骗。似乎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他们的新婚生活如胶似漆。直到有一天,路易斯得知银行所有的存款被一卷而空之后。才知道这个新娘是一个心怀阴谋的骗子。他虽然对她恨之入骨。但却为时已晚。自己已经离不开她了。
朱丽,曾是个孤儿,和孤儿院里一起长大的男友比利合伙骗取了路易斯的存款。当路易斯找到朱丽时,她告诉他自己打算和比利一刀两断。所以把钱全部给了比利。她决定和路易斯好好生活。但是内心的罪恶一旦被放逐,却无法说收就收。比利伪装成侦探处处跟踪着他们。心底善良的路易斯一点点套上了心灵的枷锁。朱丽无法摆脱比利的胁迫。她不得不再次欺骗路易斯。也许是为了怕比利伤害自己,也许是为自己的邪恶的心灵找一个理由。在逃亡的路上。她渐渐看到自己狡诈而阴险,而路易斯在感情上却那么单纯无畏。她不想伤害至爱着她的路易斯,但她又无法摆脱比利的威逼利诱。内心的痛苦令她坐立不安。终于路易斯无意中发现了她和比利的一切。他竟然愿意让朱丽完成比利的计划,杀死自己。他痛快的饮下了朱丽给他下了毒的咖啡。最后告诉她:不管怎样,他都是爱她的。后悔不及的朱丽没有及时救到路易斯。当比利追上他俩的时候,朱丽亲手杀了比利。可是路易斯的生命却无力回天。在她面前。两个爱她的人双双躺在她身边。她被叛死罪。
剧情的最后。那两片性感的嘴唇终于讲完了她的故事。狱中听她忏悔的牧师早已感动得泪流满面。
第二天早上。执刑的时间到了。当看守打开铁门,看到牧师穿着朱丽的刑服,假扮她。而她早已不知去向。
然后一段很温馨的画面。在异国印度,女人们翩翩起舞的房间里,轻烟迷漫,一个妖媚的女子出场了。朱丽走向一个赌桌。而桌旁的四人之中。一个就是路易斯俊朗的面孔。他说,他愿意为了爱四处流浪。
我被路易斯的专情所感动。他的爱让他原谅朱丽的多次欺骗。而朱丽,在内心与情感上的纠结中,苦苦挣扎。最终,爱情的伟大,让她得以救赎。
理智也许不允许有这样的场景出现。但是,谁又是内心毫无罪恶感的呢?即使在专情的路易斯身上。一点点落入陷阱的他,最后也会有杀人的举动。而这一切,终将将被人间至爱所解救与原谅。似乎与道德相悖。但是在剧情最后的烟雾迷离的声色场景中。我宁愿相信这一切是真实的。虽然,也许连导演本身也不知道应该用真实还是虚幻来解释这一切。
但是,有些罪恶终是无法原谅。比如,比利的贪欲。
路易斯的忧郁英俊的面孔和朱丽性感迷人的身段,是这部戏的可看点之一,当然裸戏的部分还是可圈可点。至少是一部华美乐章里不可或缺的部分。南美的风情建筑,也成为该片的一个亮点。情节的丝丝入扣,最是动人心弦。在不经意间,一个阴谋展开了。让人痛恨骗子的同时,却为感情的炽烈所折服。
此片,终是很精彩的。
H. 有关<神探>的影评
刘青云在《,神探》里饰演的警察在周围人眼里是个疯子,但其实他并不疯而是具有超能力,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能看见人心里的坏东西”,每个人内心那点真实想法在他面前都无法隐藏。试想一下,假如真有这样一个人站在了我们面前,会不会是件很恐怖的事情,如果真这样觉得,那我们的内心试图隐藏的都是些什么呢。 在电影中,警局同事隐藏的是对神探的嘲讽和谩骂,杂货店小女孩隐藏的是偷或者不偷的内心矛盾,坏人林家栋则隐藏着怯懦狡诈愤怒等七种人格,安志杰隐藏的是孩子般的胆怯,还有神探的妻子,她离开了神探但内心仍隐藏着对神探的关心,这些都异化成另一个人或另几个人出现在神探的视野中。电影通过这样一个疯子的视角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同时也抛给观众们一个思考:如果每个人都心中有鬼而你没有,那到底是谁有问题? 虽然道德规范也曾教育人们要表里如一真诚而不虚伪,但现实社会中的人们恐怕绝大多数还是曾有过言不由衷或者刻意隐藏真实想法的种种体验,或许我们并没有想要害人或者干坏事,甚至说有时候只是为了生存的更和谐才这样做,这并不能说就是错误。其实,人性本身就是复杂的具有多重性格的,用辩证的观点来说人性本身就是矛盾统一的,只不过在环境和欲念的驱使下有时理智占了上风有时却被邪恶的一面主宰。从那些伪善的小虚伪到深藏不露的罪恶,心中有鬼可以有很多种理解。 电影带给人们的思考还可以更多,这也是该片在思想内容上贡献的价值。不过电影并不能告诉观众什么结论或者表达某种鲜明的观点,这其实是灵异题材的局限。灵异片是一种重要的类型电影,其重要特点就是具有超现实的成分,既然是超现实也就是说可以不符合现实逻辑,也不能再用现实逻辑去分析,说白了就是编剧自己设计一种规则和逻辑然后再按这种规则逻辑去编故事。 在本片中编剧设计的规则就是神探有两种超能力,一种是能看到人心里的坏东西,一种是通过模拟犯罪场景可以看到某些真实情景从而能帮助破案。然后电影的其他情节都以这两项规则为基础来设计。这样来看故事的逻辑解释权都在编剧那里,关键看编剧能不能自圆其说了。但从包括本片在内的很多灵异题材电影来看,很难说编剧创造的故事会是十分严谨而经得起推敲的,因为编剧创造的规则和逻辑很难设计的系统而周密,相比起来我们还是更相信造物主给我们这个现实世界设计的这些逻辑。 尽管电影内容只是带给观众些思考,思想内涵并没有多少厚度,但无可否认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从题材和表现形式来看都是很新颖的,这也是为什么杜琪峰和韦家辉的联手能够让众多影迷尤其是银河迷们兴奋异常,银河映象当初开创了香港电影的崭新风格,如今仍总能拿出新鲜的东西,确实值得人们的赞誉。 从技术层面来看这部电影也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尤其剪接上是很有难度的,人格分裂需要大量演员角色的切换,如何衔接顺畅并交代清楚剧情让观众看的明白确实需要下很大功夫,而本片做的相当不错。另外,关于安志杰如何换枪布置现场脱罪的结尾也让不少影迷乐此不疲地分析参与,这种趣味性虽有喧宾夺主之嫌,但能带给影迷一些快乐也不是件坏事。
I. 监狱互扇巴掌的韩国电影叫什么
该影片名字叫《监狱》,具体剧情:监狱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到晚上囚犯们就会出去,将韩国变成犯罪天堂。益浩(韩石圭饰)便是这个监狱里的“王”,他拥有着绝对的权力。
前刑警宋有建(金来沅饰)也是一朵奇葩,以逃逸、毁灭证据、收买警察等罪名入狱。有建特有的生猛性格,让他在益浩眼中格外出挑。益浩渐渐有了个新计划,他要让有建做自己的替罪羊。
《监狱》主要角色
1、宋有建
原是破案率百分百、绰号“地狱使者”的热血刑警,却以肇事逃逸、销毁证据等罪名入狱。但是有建其实是为了追查家人的死因、掌握犯罪组织的实体而以犯人身份潜伏到监狱中。有建火爆的脾气、坚强的意志,让益浩注意到他并将其吸纳到组织中。有建一步步进入犯罪组织的核心并迅速上位,成为了犯罪组织中的重要人物。
2、姜狱长
涉嫌腐败的监狱长,也是益浩的“接线人”,在接到指示后帮助其进行犯罪活动。他和益浩虽然结为同盟,但彼此之间都互相防备,精神上长期处于备战状态。
J. 电影《明天》观后感
《明天》讲述了男主角何一凡留学归来后,发现女友小云染上毒瘾。为了证明毒瘾是可以戒掉,一凡选择了自己也吸食毒品,然后陪小云一起戒毒。但他也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故事注定走向悲剧:小云跳楼自杀,一凡被关进戒毒所。影片《明天》从娱乐场所涉毒问题切入,深入刻画了几位年轻人沾染毒品后经历的身心磨难,用形象的电影语言集中反映了当前新型毒品对青少年的严重危害,对于增强公众禁毒意识,澄清了新型毒品“对身体损害小,不会成瘾”的认识误区,提高抵御新型毒品能力具有强烈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看了《明天》后,对我的震撼非常大。毒品的类别和品种很多,有大麻、鸦片、摇头丸、冰毒等。长期吸食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危害。有的严重损害肺、心脏等器官;有的影响脑,令人精神错乱,记忆力减退;有的减弱体质,使人丧失免疫力……毒品对人的毒害如此之大,它能使人有着双重依赖。唯有八个字应该紧记: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因此我们该做的很多,而且必须从小做起。
然而认清毒品的真面目并彻底与其化清界限需要我们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要及时进行劝阻或报告公安部门。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未成年人是不允许进娱乐场所的,最好是不跟陌生人去那些地方,去的时候,喝的东西要看好,不能随便喝别人给的东西。也唯有将预防毒品从意识转化为行动,再由行动上的拒绝升华为精神上的排斥,从生命的高度去抵制这中食人瘟疫的诱惑,才有可能做到远离毒品而不受侵害。如果说吸毒是瘟疫,那么最容易受传染的是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初升的太阳。但青少年们,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明天的阳光会更加灿烂!让我们大家一起远离毒品,去拥抱美好的明天! 面对毒品,我们不能胆怯,要记住“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我们一定要远离毒品,远离万劫不复的断魂深渊!青春年少的你们面对毒品应提高警惕,要抵抗住花言巧语的诱惑,控制住自己不往这个“美丽”的陷阱里跳!
让我们加强防范意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共同创造出美好的未来吧!
今天,我看了《明天》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关于禁毒的警示教育电影,让我知道吸毒的危害性。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凡留学归来,正与女友甜蜜时,发现女友是一个吸毒的人,他想帮女友戒掉毒瘾,但没有成功。他想跟女友一起吸毒,一起戒掉。可是,他不知道毒品的危害性,也成为了吸毒者。有一次他被公安人员抓去戒毒所戒毒。戒毒成功后,周围的人都远离他,他心灰意冷,又复吸,女友看见一个优秀的青年为了帮她戒毒,变成了吸毒者,很内疚。于是她跳楼自杀,以表示歉意。
看了这部电影,使人有一种悲伤涌上心头。毒品,能摧毁一个有为青年的大好前程;毒品,能带给一个家庭前所未有的灾难;毒品,它是从天堂通向地狱的阶梯。但我们要从另一方面去想,为什么一凡会相信自己吸毒后能戒掉?那是因为他没有正确认识毒品的危害性。为什么他会复吸?因为人们对他冷漠,使他心灰意冷。
毒品对人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应该永远记住八个字:珍爱生命,拒绝毒品。因此我们要自觉的远离毒品,不去一些未成年人不能去的地方,只有将“预防毒品”从意识转化为行动,再由行动上的拒绝升华为精神上的排斥,才有可能做到远离毒品,不受侵害。
一个人的吸毒,会换来一个家庭的悲剧,一个家庭的悲剧可能会是一个个家庭的悲剧,一个个家庭的悲剧可能成为一个国家的悲剧,
明天的路还很长,不要为了一时的快乐而葬送自己的明天。我想这是《明天》对我们最好的忠告吧!
在人生中,我们会被各种各样的善与恶包围着,我们必须分清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哪些是好人,哪些是坏人。当坏人千方百计诱惑你时,不要被一时的假象蒙骗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840年,鸦片和大麻首先来到了中国。鸦片战争从此爆发。鸦片是由提炼缨素而成,可作药用,但含有大量麻醉性毒素,一抽上瘾,人就变得瘦柴如骨,精神萎缩。中国人吃了鸦片后,屡战屡败,使鸦片成为了洋鬼子一大功”。毒品害处多,吸毒就等于自毁前程。1985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勇夺两金一银的健将阿惠因吸毒变得骨瘦如柴,形如‘老妪’。硕士研究生江涛因吸毒倾家荡产,变成了社会上的一个废物……许多例子告诉我们毒品是可怕的,是一个害人的坏蛋。新中国成立后,海洛因又到来了,弄得走私案一桩又一桩,中国人民痛苦不堪。尽管中国建立了许多座戒毒所,但是吸毒者和贩毒分子就更聪明了,更隐秘了。
在这些信息中我们知道:吸毒是不好的,有些人也想戒毒,可沾染容易戒时难啊,大家都在电视里看过,只要毒瘾一来,如果没有在吸毒品,那种痛苦将生不如死,痛不欲生,多少意志坚强的人都忍受不了。我在各种禁毒宣传画上看到,甚至有的人用各种方法来分散注意力,有的用刀割自己的,有用头撞墙的,有把牙刷望鼻孔里塞的等等。难道他们不痛吗?他们也是没办法的,有的人就索性不去忍受,去向父母或亲戚骗钱。骗不到了就去偷、抢、去杀人。有些人吸毒不是故意的而是在毒品贩子的煽风点火下,或是在朋友的推荐下:“你就试一下而已,再说你意志力不是很强吗?没事的。”这样就会有人也这么想结果就去试一试。就是因为这么一试出大事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应该杜绝毒品。
前一段,学校组织我们看禁毒宣传片,那一幅幅不堪入目,血淋淋的图片令人心惊胆战,毛骨耸然.从一幅幅图片里,我知道了许多触目惊心的事实.有人因吸毒而导致家破人亡,有人因吸毒而疯狂地杀害了自己的母亲,为了有钱买毒品,他们偷,抢,甚至杀,严重地危害了社会治安。我看见吸毒的人个个在生死边缘挣扎,他们骨瘦如柴,像狗似的蜷缩在地上,生不如死,他们的惨象是多么可怕啊!
看了这些宣传片,我感触很大,有很多青少年因一时的无知、好奇,在所谓的“朋友”诱惑下,吸上了毒品,误入歧途,以至越陷越深,不可自拔。毒品,就像一只无形的魔手,甚至比任何猛兽更可怕。它不断摧残人们的身心、摧毁人们的意志,为了不受毒发之苦,他们去偷、去抢、甚至去杀人,走上犯罪道路,断送了美好的一生,这值得吗?毒品不但使吸毒者受到伤害,还令他身边的家人朋友为他伤心。难道毒品的危害还不够大吗?我知道的阿丽姐姐,她很美丽,但因为一次好奇,吸上了毒品,从此过着毒品赐给的行尸走肉的生活。父母的伤心、也没有使她回头。是社会的关怀使她毅然走入戒毒所,重新迎接她新的生活。误入歧途的朋友们,赶快离开这个可怕的旋涡吧,靠自己的坚强的意志,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
为了我们的明天,请珍惜生命,拒绝毒品,不要贪图一时痛快,毁掉终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