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经典影片《天堂电影院》宣布确认引进,你看过这部电影吗
我看过《天堂电影院》这部电影。
电影的开端,由电话一头母亲所在的西西里岛,切换到多多事业有成的罗马,带领观众慢慢接近成年的沙维图迪。在罗马的第一个镜头便是罗马的标志性建筑摇下,到正在开车的有着成熟魅力的沙维图迪。回到家后,镜头跟随沙维图迪的步伐,依次走过玄关、客厅、卧室,带领观众也这样一步步的走入了他的生活。
宽敞舒适的大房子,精致讲究的装修,气派的落地窗。无一不体现出沙维图迪事业的成功。而与女友谈话中“你母亲把我当成了别人”,也体现出他生活的状态,感情生活不稳定,也为后面他初恋情人的出现做好了铺垫。
沙维图迪几次开灯关灯,光线的变化,暗示了他接下来情绪的波动。当从女朋友处得知艾弗特的死讯时,虽然故作镇静,但随着摄影机的推进,多多的镜头由中景变到了特写,推进的镜头也走入了多多的内心,导演把几个惊雷闪电的光与窗口的太阳光用相似蒙太奇手法结合起来,带领观众自然而然地接近沙维图迪的回忆。视觉上的震撼让观众感受到沙维图迪内心的颤动。
广场象征着小岛上人们的生活状态,真真切切地展现了人们的生活气息。这里是往事的见证,是每个人的童年,是一段青少年的光阴。广场上,女人们排队接水,踩着房车,捻着羊毛;小贩叫卖着;男人给孩子理着发,给毛驴剪着毛;小孩们追逐打闹,捉弄贴海报的人。广场上不断喊着“广场是我的”的疯子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睡在广场上的疯子,站起来大喊。疯子位于画面的上方,人群在下方。看似高爱国在上,象征着一个疯狂暴力的独裁者。而紧接着的画面是,人群在前景,疯子在后景。在人群的嬉笑声中,疯子掉入了人群的缝隙。体现了独裁者终将被人民打败。
B. 《天堂电影院》中的“疯子”形象代表了什么
就是那个广场上的疯子? 我觉得是代表多多故乡的代表,他和天堂电影院同时是故乡的代表.30年后多多回来,回味过去,发现自己其实没有真正离开那里.而那个疯子也正是他对家乡回忆之一
C. 试分析《天堂电影院》中疯子的形象
《天堂电影院》这部影片,是一部缅怀电影历史以及个人的 在中外电影史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或疯或傻的人物形象。但是“疯子”绝不是一个轻易、或随意就出现的形象。他们往往要负载一些特殊的意义。比如,英国影片《简•爱》中的疯女人、德国电影《锡鼓》中的疯子、日本电影《乱》中的小丑、英国影片《哈姆雷特》中的奥菲莉娅…… 在《天堂电影院》里,那个常常叫嚷着“广场是我的”的疯子,也具有不同寻常的象征意义。
“广场”本来是一个属于大家的公共场所,疯子却企图独占,把人们都赶走。当大家都在为老影院毁于大火而伤心时,疯子却在人群中又跳又笑,喊着:“哈哈,全烧光了,你们看不成电影了。”疯子,是一个站在人民对立面的狂妄的邪恶的独裁者,但他的“独裁”是没有力量的,最终将被人民扫进历史的垃圾箱。导演对疯子的几次出场是这样处理的:
疯子首次出场,是猛地出现在镜头前,他成为画面的前景,而广场上其他人成了后景,两相对比,疯子的形象是有力量的。但是,他的地位很快就急转直下,在画面上,疯子转过身向后景跑去,他在画面上占的面积迅速地由大变小。他所代表的那种力量,看来也不过是外强中干而已。另一次出场是在人们聚集在广场上看电影时,笑声惊醒了睡在一个平台上的疯子。他爬起来大喊:“广场是我的。” 这时的画面构图是:疯子在画面上方,而人群在画面下方,疯子似乎是高高在上的。可是,紧接着下一个画面是:疯子在后景,人群在前景,疯子陷入人群的缝隙里,疯子的地位再次一跌而下。
在衰败的“新天堂电影院”被炸毁的一场戏中,疯子又出现了(在人类历史上,邪恶的力量大概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 不过这次他的力量就显得更衰落了:他拖着垃圾袋从人群中穿过,嘴里嘟囔着:“广场是我的,广场是我的。” 没有一个人搭理他。当他向前走时,街道上挤满了汽车,他不得不从汽车中间绕行了。
情感历程的怀旧之作。
D. 天堂电影院中的广场上的一个疯子六次喊广场是我的有什么隐喻
那个疯子从开头到结尾出现的次数不多,但是每次都说同样的台词,广场让人联想到宽阔,自由,无拘无束,是想表达意大利人民战后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的生活
E. 5篇观后感《天堂电影院》好看吗讲了什么
《天堂电影院》是一部经典佳作,豆瓣评分高达9.2我为大家带来几篇《天堂电影院》观后感供大家阅读。下面是我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一
元旦休息了两天,持续的冷空气终于凝结为片片落下的雪花,2018年末迎来了武汉的第一场雪,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雪。中雪从29日夜晚一直下到30日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因身体欠佳,我无心也不能走出门外欣赏这难得的雪景。从阳台望去,可以看到雪花纷纷扬扬,楼下地面上早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连成一片,分观、耀眼。
百无聊赖中我从电视中翻出高分电影之一《天堂电影院》,片长近2个小时,还好,一直卡卡卡的网络还算争气,居然没有卡,让我顺利看完了这部影片。
《天堂电影院》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该片讲述了由萨瓦特利·卡西欧扮演的多多,喜欢看放映师艾佛特放电影,在胶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影片所讲述的是一个成长在意大利南部小镇中小孩子的童年和一段无果而心碎的初恋故事。多多是个古灵精怪的小孩子,而艾佛特则是“天堂乐园戏院”的放映师,因为对电影热爱,使得他们建立起来亦师亦友的感情,成就一段非凡的忘年情。
放映师艾佛特是小男孩多多精神上的引领者,在多多的童年、青少年、成年,甚至是老年,一直带领着多多成长。在他死后,他留给多多一个礼物:一盒胶卷,似乎遗忘和阻断的三十年慢慢地回忆在功成名就的老年多多心中回忆起来。
童年的多多不仅喜欢看电影,还喜欢看放映师艾佛特“剪”电影:在40年代的意大利小镇上,电影在放映之前都要经由牧师检查,把认为观众不宜的镜头(比如接吻戏)严格地剪掉之后,才可以放映。所以,观众每当发现接吻镜头又被删去了的时候,就会全场起哄、甚至吐口水;而放到煽情的段落,观众们又会集体嚎啕大哭,总之电影院里总是热闹非凡。随着所放映的影片中剧情,带给小镇人们无限的快乐和忧伤。
多多在艾佛特不注意的情况下,把一些剪辑掉的胶片收集起来,和他的爸爸(战争中阵亡)和妈妈的合影一起藏到他的小盒子里。他的理想就是成为像艾佛特那样当个电影放映师。他每天来放映室跟艾佛特学习电影放映。好心的艾佛特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电影,搞了一次露天电影,结果胶片着火了,多多把艾佛特从火海中救了出来,但艾佛特双目失明了,不能继续放电影。多多成了小镇唯一会放电影的人,他接替艾佛特成了小镇的电影放映员。
多多渐渐长大,他爱上了银行家的女儿艾莲娜。初恋的纯洁情愫美如天堂,这对身份差异的情侣的海誓山盟被艾莲娜父亲的阻挠而隔断了,多多去服兵役,而艾莲娜去念大学。在艾佛特的劝说下,伤心的多多从此离开小镇,追寻自己生命中的梦想。
三十年后,成名的多多(成了一名著名导演)回来向他的老朋友(艾佛特的葬礼)做最后的告别。也找到了初恋艾莲娜,与她相会后,才明白这段错过的爱情一直是彼此一生中的最爱和唯一的爱。遗憾的是他们只能永远的错过了。艾佛特留给他一份礼物,原来是当初被镇上的检查员勒令剪掉的吻戏胶片。看着这些镜头,多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理解了生命中的一切。
耳边响起艾佛特对多多的教诲。每一句都是那么振聋发聩。
“不要在这里呆着,时间久了你会认为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
一个人不勇敢跳出舒适圈子,也只能坐井观天,也只能固步自封。
“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苦。”
电影永远是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着。欢喜和悲伤的结局都可以一次次重新改写。而我们的人生和生活,比电影苦多了,错过的爱就永远错过了。一个人要经历诸多的磨难与困苦才能长大,才能感知生命的厚重与不易。
“不准回来,不准想到我们,不要回头,不准写信,想家时候熬住,忘了我们。要是你失败逃回来,不要来见我,我不会让你见我,懂吗?”
为了梦想,为了事业,为了生活,为了生存,在外漂泊的人们要熬住多少不为人知的孤单与寂寞,忍住多少深夜痛哭的泪水,在心底偷偷地思念分离的亲人、恋人……。梦想的实现,天时、地利、人和、机遇、才华、努力和背景关系等等又需要诸多的条件才能成功。那个曾经为梦想豪情万丈的我们,最终成了一个平凡的人,岁月的洗礼下,甘于平淡,接受平凡。并努力做一个平凡的人。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那些快乐、幸福、悲伤、忧愁的日子,也都深深地埋藏于岁月中。
没有遗憾的青春不是青春,没有遗憾的人生不是人生。
谁是我们思想上的引领者?谁是我们灵魂的摆渡者?如今生活的浪潮把你、我冲散在哪里?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二
《天堂电影院》:别样的风流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时的容颜,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脸上苍老了的痛苦的皱纹,爱你那朝圣者般纯洁明净的灵魂。——叶芝《当你年老的时候》
无论是三十年前还是三十年后,多多都这样一如既往地守护着自己的感情,这不同于象牙塔中的最真挚的情感。《天堂电影院》里的多多从来也没有放下过等待与追求,那是一种任何岁月、任何破坏也无法抹去的永恒的印记。影片的结尾是多多独自一人看那盘童年时禁放的镜头剪辑的放映带,当一个个快乐或悲伤或感怀或调侃或忧郁或深情的接吻镜头在屏幕上纷至沓来时,不禁感叹时光荏苒,年轻时曾拿着摄像机拍艾琳娜的一颦一笑,在无数个夜晚等待艾琳娜的窗子朝自己打开,在三十年后初见酷似艾琳娜的女孩时的心动与刺痛,在海边静静地说出“你还是那么漂亮”,一点一滴都重回心头,我最后理解了片末在只为他一个人放映影片的影院里哭泣的多多。导演在片末的处理确实有其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与震撼力。
这部影片借着淘气的多多来诉说着人们童年的回忆。那是一个单调,平静的小镇子。多多是一个酷爱电影的孩子。人们在多多的身上看到了多多对电影的热爱,他把被剪掉的胶片偷偷拿回家,存放在铁盒子里,和爸爸的相片放在一齐,是什么造成了多多对电影的热爱,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影片开头就自然流畅的阐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单调,乏味,战争刚过后的百废待兴,电影业的刚刚兴起,在一个老旧的电影院里,老人,年轻人,孩子聚在一齐,看期盼中的电影,电影似乎是小镇人们生活中惟一的乐趣。多多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成长,会热爱电影是有依据的。
整部影片似在写多多对电影的追求对感情的追求,是一个个人的奋斗历程的展现;但在我看来,影片却是在透过一个人写一部辉煌的电影史。影片描绘了小镇上空泛的日子,在一天一天中,慢慢提到了多多的父亲,那是一个参战的男人,透过对多多父母的关注,展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感情的葬送,生命的流逝,都透过那不经意的提起完全的表达了导演对战争的看法。而整个电影史也就是这样被展现的。先是老神父审查影片,有吻戏的统统剪掉,人们在这过程中被禁欲思想束缚着;老艾费多变戏法似的将影片投放在广场上那一场戏,人们对电影的热爱表露无遗;在老艾费多眼部烧伤后,戏院变成了新影院,不单是设备的翻新,整个经营体制到审查制度都有了新的改变,人们开始接触到以前所接触不到的电影。多多正式接手放映影片的工作后,片子的资料有了转换,禁欲主义再也不能横行,而在这个前提下,无须经过审查的片子更多地被放映,小镇人们的生活也不再是以前那样单纯又单调。这个时候,影院的影片和观众是呈互动情势出现的。影院里会有这种状况,比如性场面等等。再之后,多多外出寻梦,回来后,记忆中很新的电影院又成了断壁残垣,在那个时候,正是电影业萧条的时候,因此,与我个人而言,最佩服的便是这精巧的构思
,用一个小镇电影院的兴衰来展现一部宏伟的电影史的兴衰,在这之中,还将别有风格的“意式幽默”独具匠心的贯穿始终。不得不说,《天堂电影院》是有其极高的美学研究价值的。
一种欢笑与无忧的美梦,一段醉心又悲哀的感情,说不尽的风流隽永,写尽电影史的激情跌宕,离合悲欢。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三
《天堂电影院》: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比电影难多了
正在为要写一篇这部电影的影评发愁。这样一部出色的电影,它带来的影响是用文字无法形容的。
关于西西里
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就此出生在意大利这个美丽的小岛上。我想这也是他偏爱这个地方的原因。《西西里的美丽传说》的背景就是这个小岛。那里不繁荣,那里不古老,但那里是孕育故事的地方,因为那里的真实质朴的人。在《天堂电影院》的人物主角里你找不到一个所谓的坏人,即使是那个无意中中了彩票的爆发户,他也只是爱炫耀而已。那里的人哭笑都写在脸上,你不用费尽心思去捉摸。这也是为什么这部电影从头到底都是干干净净的,小岛周围就是海,毫无城府的大海,它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一丝瑕疵。
关于电影院
那个时候的人们很可怜,也很幸福。没有灯红酒绿的娱乐城,没有歌舞升平的午夜场,他们只有一个信仰:电影。他们随着它欢笑,随着它痛哭,完完全全沉浸在这个天堂里,而他们不明白,其实,他们的人生就是一部电影。也许不够精彩,也许不够浪漫,但真实,伸手可及。对于镇上的人来说,那里是天堂,对于阿尔弗莱多来说,那里只但是是一部部机器,他自己是一枚齿轮,一刻不停地在旋转,直到有一天,他随着破旧的机器一齐垮掉了。但是对于多多,那里是他向往的地方,有阿尔弗莱多神气的魔法,牧师无谓的苛刻,有人们的欢喜哀愁,像是一个另类的世界。
关于感情
我就明白,长大了的多多会让我失望的。无论他多么帅。因为孩子时那股天真与灵气被岁月抹灭了。他学会了忧愁,学会了倔强,学会了伤害。在他第一次遇到喜欢的女孩时,阿尔弗莱多只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等待的故事。年轻的我们总是不会轻易地放下,哪怕明白自己是错的,多多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这个故事,哪怕他明白结局是悲伤的。当多多决定和女孩私奔的晚上,谁也没有想到是阿尔弗莱多,阻止了他们,他是故意的,让这对恋人各奔东西。眼睛看不见的阿尔弗莱多,心却是那样的清醒。
关于离开
人总是在离开。无论是离开故乡还是亲人,甚至是离开自己,离开回忆。离开是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阿尔弗莱多让多多离开了。他舍不得多多,但更舍不得多多的未来。在的日子只但是是离开的前奏,当多多风尘仆仆满怀期望地回到小镇,眼前的一切让他再也提不起兴致。没有了心爱的女孩,没有了天堂影院,除了离开他还能怎样呢?在我们离开的时候总是以为我们是最值得感伤的人,但是为什么呢?妈妈总是把门开着,怕万一儿子回来了进不来门;阿尔弗莱多把多多的宝贝胶片连成一部电影,即使是昏迷中也一向呼唤着多多的名字~~~
之后,向每个故事的结局一样,我们的多多长大了,成功了,衣锦还乡了,和所有人重逢了,电影院要拆了,广场上的疯子在也不会绕着广场喊“广场是我的”了,导演毫不留情地把一切变化摆在我们面前,使让我们怀念吗,还是让我们做见证?
个人认为:托纳托雷的这部电影堪称是他的经典之作,甚至传世之作,不仅仅仅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哪个时代,甚至不可能被超越,以至于在托纳托雷以后的人生中,再拍不出什么好的电影了。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四
战后冷清的街道、无所事事和无所寄托的人群、无邪天真的孩童、铅灰色有些伤感的天空。难怪我说《天堂电影院》里的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小镇怎样那么眼熟!原先它真的和《玛莱娜》(Malena)一样,出自同一位导演之手!意大利导演吉斯皮。托那多利(GiuseppeTornatore)当初就是凭借《天堂电影院》在国际上屡屡获奖,并奠定其在国际影坛的地位的。拍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这部电影,这天才看到,似乎有些迟,但跟着导演有着自传色彩和怀旧情绪的镜头,惊鸿一瞥了“电影”和电影的放映所经历的一小段历程,也考验了一遍自己,在阅尽千百部电影、自以为心已经是铜墙铁壁刀枪不入之后,是否还会轻易感动。剧中的老放映员曾伤感地说“技术的革新总是来得太迟”,但,看到一部心仪的好电影永远都不会觉得太迟。让我们抛弃权威的仲裁吧,那些直指内心深处、触动灵魂里最敏感的神经的电影永远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正的好电影。
如果说《玛莱娜》中的西西里少年对于年长的美女只有“发乎情,止乎礼”地暗恋的话,那么《天堂电影院》中的多多似乎就根本是为了电影而生,对于电影的热爱也能够尽可能地宣泄。小小的放映窗口竟能够变幻出那么多的人生!光与影交织的就是现实和理想的梦境。对世事的似懂非懂的年纪,但已经开始有等待(等待参战的父亲归来),有执着(喜欢电影),能够挤进电影院看免费电影,这对于多多无异于天堂。----设在教堂里的电影院,是跟上帝最接近的地方。能够说放映员艾佛特影响了多多的一生。多多与艾佛特的友谊便因为“电影”开始,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别人的台词和悲喜中延续,在光影的交替中年华逝去。直到谁家少年初长成,直到前程莫辨的感情的降临。
艾佛特说得没错“真实的生活跟电影是不同的”,感情承载了太多暗藏的条件,仅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拒绝平庸,就必须得放下些什么。《卧虎藏龙》中李慕白对玉蛟龙说:“握紧拳头,里边什么都没有;松开手,你拥有了整个世界。”这样的道理,老人的岁月固然参悟得透,然而怀春的少年哪里会明了这一切?!艾佛特似乎有些无情地将多多推拒在了感情和故乡之外。谁说为电影胶片失明的艾佛特行将就木?他才是真正杰出的导演,他为多多导演出了一幕精彩的人生大戏!小镇失去了一个放映员准接班人,却成就了未来的一个电影名导演。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多多将要经受相思、求之不得的寂寥,但既然不是一切美满都务必和能够象电影中一样轻易地上演,“道是无情却有情”,于是,当初艾佛特那机缘巧合的棒打鸳鸯散也绝对值得原谅了。
电影,就像是母亲手中的线,剪不断,理还乱,牵扯出别离和重逢。艾佛特和多多的忘年友情、多多与情人的半生缘,其实并没有随岁月流逝,还一向尘封在记忆的“天堂电影院”。沧海桑田,离合悲欢,故乡的小镇即使再变,电影院即使不复存在,而这生蕴藏于心深处浓得化不开的浓情,又怎样会和年久失修的电影院一样,某月某日轰然夷为平地呢?!
整个电影的95%,导演都没有哭天抢地地煽情,原以为电影会就这样在淡淡的缅怀中结束。却没料到,在最后,导演来了个重拳出击,砸得我有些猝不及防、晕头转向。-----导演和艾佛特一齐,联手把最精彩的谜底放在最后揭晓!!!“雨飘风同舟,苦中可忘忧,以歌解忧,疑惑我想透”记得有歌中唱道。当看见从前因为迫于教会势力而剪掉的一些接吻画面,被艾佛特重新拼接在一齐,作为给多多的最后礼物,黑白镜头斑驳地出此刻名导演多多的试映厅的时候,人世间最美丽的两性之爱,被剪接和尘封的故事,是电影的历史,也是多多的历史。“层层浮华渐喧,重现碎片段”已经无意去猜度艾佛特的后半生究竟是愧疚还是欣慰,抑或二者皆有之,剧中人得失刹那释然,观者亦尝试再度原谅!象我这样不轻易为电影感动落泪的人居然也在别人的故事里泪流满面。人世间一切都在变,但必须也有些什么东西永远都不会褪色,就如同故乡,就如同不可还原的童年,就如同刻骨铭心的那场初恋,还有那个关切的人。却原先“悠悠浮云望穿,人事看厌倦,惟独情不变”。爱和理想都以某种形式实现了,艾佛特说,那就是-----电影。
吉斯皮。托那多利确实如同童年的多多一样,对电影的倾心溢于每一个镜头,他以电影院放映电影的方式,将镜头对准屏幕,他甚至点出阿伦。雷乃、安东尼奥尼等大师的名,传达了他对大师的致敬,因为电影院是他最初的学堂;然而他似乎更尊敬诸如艾佛特、影院老板这样普通的“编外”电影工作者。电影业受到的冲击,影院没落的忧患也都无声地从镜头中传递。所以我说他是真正酷爱电影、为电影而生的人。“能够大声说出来的爱就不是爱了”。这也是为什么国产电影《花眼》中那个梦呓一般絮絮叨叨地述说自己如何如何热爱电影的电影院领位员这一主角(其实就是导演自己的代言人)除了让人心烦之外,还有就是觉得画虎不成反类犬了。
吉斯皮。托那多利的镜头有着十分独特的美感,他诠释的乡愁不是塔尔科夫斯基镜头下那样氤氩的冷酷仙境,他的乡愁因为“电影”这一确切的事物而具象化了,这个时候的乡愁和怀旧,还不像之后的《玛莱娜》那样空洞和矫情;辅以匀速和对称的美学支撑的画面,使得他的故事有着从容的大气,也是,“天堂”里从来就不就应有局促;不仅仅故事叙述出色,导演还运用了一系列象征的手法,例如海边锈迹斑斑的铁锚(小镇一成不变枯燥的生活)、追赶火车的神父(告别旧世界)、母亲的毛线(时光流转)等等举不胜举。并没有太多让人眼花缭乱的技巧,朴实和真诚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特点。只是有一点我有些不明白,导演为什么之后会让多多与女友在海边真正相见呢?电话亭隔着纱窗相见那幕已经很完美了,倘恍迷离得一若隔世!导演是不是定要忍心残酷地“十分钟,目睹美人年华老去”?我心下有点牵强的解释是,也好,难得有机会当面澄清,盈盈一笑尽把恩仇了。纠缠半生的心结,也最后有了个交代和释怀。
这一点未免看上去有点画蛇添足,令完美打了折扣,但是好片子终究是瑕不掩瑜。我很喜欢这电影!个性是它的结局深深触动了我,选取在高潮中嘎然而止是在冒险和赌博,但是吉斯皮。托那多利,他成功了。
深夜想起来,中国佛说,人活着就是“苦”: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爱别离,求不得皆属“心”苦。意大利人看来比较属于乐天派的民族,也许是宗教信仰的关系吧,再凄苦的年代,再凄苦的等待,在用“电影”表现出来的时候却绝少看得见泪水,他们自有他们“乐”的方式。然而不明白,假如西西里小岛没有电影,没有电影院,那么多多的童年是不是还会有天堂?!
《天堂电影院》观后感五
《天堂电影院》是一部充满怀旧意味的影片,它没有《悲情城市》营造的氤氲蒸腾的悲怆,也没有《美国往事》在时空结构重组上的雕琢探索,导演用一种单纯的方式在情节设置和视觉表达上,不张扬,不渲染,以一种意大利人特有的幽默呈现了一段明朗婉约、温情脉脉的记忆。正如布莱松所说:“一门艺术只有在持续它的纯洁性的时候,才具有真正的力量。”
这是一部自传性色彩很浓的影片,导演有意在回忆中选取了童年多多的视角,而这一规定性就必然在创作过程中对真实历史的选取发生作用。意大利的四五十年代的贫困、落后和猖獗的黑手党活动没有被着意表达,反而在多多的视角中被净化为充满趣味的片断,或许隔着遥远时空咀嚼苦涩会带着齿颊留香的芬芳吧。这一视角的规定性也成就了影片温婉清丽的风格。
有关电影的群众记忆
设在教堂里的电影院,是全镇人的唯一的娱乐文化中心,那里是离上帝最近的地方。为什么导演要将电影院设在教堂呢?在意大利人的生活中,家庭是第一重要的,其次便是教堂。教堂对于意大利人来说,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对教堂既有尊敬之情,同时也把它当作寻找乐趣的地方,教堂是人们社交和集会的场所,是穷人和富人在困境中能够寻求精神解脱的地方。能够说,再没有人能像意大利人那样从教堂里得到那么多,因为没有人能像他们那样对教堂投入那么多。而导演将电影院和教堂进行了一种联姻,使电影和信仰构成了一种同构关系。
F. 《天堂电影院》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天堂电影院》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堂电影院》中,小的时候,多多很快乐,虽然贫困,但他的生活里,有母亲,有老放映员,有傻得可爱的同学,最幸福的事就是看电影。那场火是少年与青年的分界线,放映员瞎了,多多成了新的电影放映员。后来,妈妈老了,老放映员老了,小镇有了新的电影院,同时,多多有了喜欢的姑娘,由于身份悬殊,二人爱情不得圆满。最美好的年龄,遇上最美好的爱情,在窗下等了九十九天的士兵终于离去,多多的青春至此结束。
在老放映员的劝说下,他离开了这个伤心的地方。多年以后,多多成为了著名导演,在母亲的召唤下,回到了这个他一直不愿意回来的小镇。母亲老得身体都已佝偻,老放映员死了,电影院拆了,初恋已嫁为人妇,生下的女儿青春美丽,一如当年那个第一眼就让人心动的姑娘。
母亲说:多多,你并不快乐。
怎么会快乐呢?小时候因闯祸而责骂自己的母亲,把电影放映到墙上让所有人看的放映员,学校里答不出老师问题的同学,把吻戏剪掉的神父,意外横财的疯子,他们都已经不再是当初的模样。纵是漂泊多年衣锦还乡亦不能弥补心中的遗憾。
然我始终相信,离开是正确的选择,小镇有太多回忆,仿佛泥淖让人深陷其中不得自由。如老放映员所说“每天呆在这里,会把这里当成全世界。”无论多多是否离开,都改变不了小镇的变迁,而只有漂泊的人才明白故乡的含义。逝去的一切都回不来,现在的一切终将逝去,这是人必须要面对的。沉溺伤感没有任何意义,人的一生注定是沧桑的,在井底缅怀过去,不如去远方创造将来。只有非常非常努力,才能超脱于故乡,才能承受回忆的重量。就像多多回到罗马,回到自己奋斗的舞台上,看到许多年前的吻戏剪辑,会泪流满面,但那已不再是遗憾。
这部电影刚看了点头,突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都是讲的一个人如何从儿时的窘迫走到现在的辉煌,都是一样的回忆。只是这部电影除了回忆还有后续的情节,这一点又像《三个傻瓜》了。
一部讲述电影人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多多应该是罗马的一个大导演,母亲的电话、艾弗多的离世让他开始回想起从小到大经历过的岁月,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岁月。从小时候迷恋电影底片到希望学会如何播放电影,再到自己拿着简陋的摄影机拍电影,艾弗多这个镇上唯一的放映员给了他很多指导,当然,有些指导不光是电影上面的,更重要的是在艾弗多因为火灾双眼变瞎后把自己所思考的人生道理告诉了多多。例如,离开这个小镇,忘记过去,忘记亲人,忘记他,去寻找更美好的未来。
影片中艾弗多因为那场火灾而改变,而多多也因为一个蓝眼睛的女孩出现而改变,影片中花了不少篇幅来讲述多多如何得到了女方的爱,但最终因为女方父亲的反对他们的姻缘就此结束,这对多多的内心造成了极大的创伤,正如最后多多的母亲说的:你有过很多女人,但你缺少的却是爱。在我看来,多多很可能把爱全部放在了那个女孩身上,从此再也没有像那样疯狂的爱过,至少不会夜夜守候窗前持续一百天。
扯的太远了,还是说说电影标题。没看电影之前我以为天堂电影院是一个象征,也就是一家普通的电影由于发生了一件很感动人心的事而让人们想起了天堂的美好。看电影才知道原来影片中真有一家天堂电影院,不,还有一家继承原址的新天堂电影院。之前的电影院由神父掌管,神父为了让观众洁身自好删去所有片中的吻戏,后来由彩票中奖人掌管,再也没有任何限制,商业化气氛更浓了。影院名称改了,限制取消了,但观众都是一样的,他们到这里来都是为了娱乐,为了放松,这从影片花了不少镜头来展现观众的种种神态和表情动作可以看出,他们来这就是为了享受,随着影片哭哭笑笑,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认为戏院就是天堂。
回忆结束,多多踏上了归程。他为艾弗多送葬,见到了家乡那些曾经熟悉的人,也目睹了新天堂电影院在爆破中轰然倒下。妹妹对他很陌生,他自己在对母亲的谈话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觉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原点,三十年让他失去了不少对家乡的记忆。不过母亲还是理解他的,虽然没有艾弗多那样说话没有任何余地,但也认为他做的对,活在更大的世界里才是明智的选择。
影片最后放到是艾弗多留给多多的一盘放映带,里面全是那些曾经的影片中删减掉的吻戏,多多看着看着就哭了起来。一开始我也很奇怪艾弗多为什么要给多多留这部拼凑起来的吻戏,但回想起艾弗多曾经对多多说的:人生不是一场电影,恍然之间似乎明白了。艾弗多知道多多的感情故事,他知道多多缺少爱,而影片中的那些吻戏却正是爱的体现,他搜集多多小时候看的电影中那些删减掉的反映爱的片段,把它们全部拼接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补全了多多。这只是一种象征,我想,希望多多能感受到爱。当然,这一切都是我的理解罢了,也许我更喜欢认为人生就是一场电影,每个人坐在台下,看着自己的故事在屏幕上放映着,肯定没有多少人愿意自己看的是影片的缩减版,更何况缩减的还是反映真爱的部分,se情说的太言过其实了。
很奇怪过去影片结束的时候都是以“FINE”表示剧终,在现代好像用的更多的是“END”。两个词比起来FINE明显更好,这体现出看电影是一种享受,一种看完后感到精神愉悦的享受,FINE,一切顺利,一切安好,确实有种天堂的感觉。
记得有人说过,电影就是另一种生活,或者说,是另一种生活状态。喜欢电影,因为对艺术的欣赏和热爱,喜欢陶醉于一个更精致的现实世界中,让我哭、让我笑、让我感动。
一杯茶,一份点心,一部电影,三样东西加起来就是一个美好的周末。这个周末,突然想再次重温一下吉赛贝?托纳多雷大导演的“时空三部曲”——《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海上钢琴师》,当然首选的是《天堂电影院》,一部获无数世界大奖的电影,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想不到,再一次重温里面的情节,却再一次被感动得泪流满面。虽然电影没有很宏大的场面,但在电影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刻画的很深刻,将小人物的生活展现在我们面前,简洁的画面,将这些纯朴的感情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震撼。
影片讲述二战的时候,意大利西西里岛一个小镇上的居民和天堂电影院之间的故事。那时,小镇居民生活中唯一的乐趣就是到一家叫做“天堂”的老式影院去看电影,以暂时忘记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因此,都爱往天堂影院跑——在那个年代,成为人们唯一的精神流放地。
故事利用蒙太奇的手法回溯主人公多多30年前的回忆,细腻动人,看得我唏嘘不已。尤其是导演在片中设置的若干小桥段,常常令我有心头一动的感觉。整部影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故事的结局,在罗马的现代影院里,多多独自一人在放映、观赏那盒阿尔弗雷德留给他的胶片。银幕上出现了当年因神父要求强行删除的一系列接吻镜头,这些被阿尔弗雷德收藏连接在一起的胶片,按时间顺序,依次唤起了多多深埋在内心深处的珍藏——故乡、电影、恩师、初恋……不知不觉泪水已悄然流下,大导演的内心依然是那个热爱电影与生活的多多……
花了差不多三个小时把整部影片看完,心灵再一次被震撼。阿尔弗雷德对多多的爱,那句站台上告别的说话——“别回来,不要想念我们,不要为乡愁所牵绊。假如你真回来,不要来见我。不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敬业乐业,就像当年还是小鬼头时,一心一意爱护放映室那样”,还有多多那份对阿尔弗雷德这位是老友亦是老师的悼念,对真爱的执着,对故乡的牵挂,对战争的抱怨,对人性的张扬,对电影艺术的敬意,这一切触动着我的心灵。
我们总是会被什么感动,似曾相识的故事和情感在银幕上变成经典,看电影时偷偷拭擦着眼角的泪水,其实是在重温自己温暖的情感理想。就像中年的多多坐在银幕前观看那些曾经被剪掉的接吻镜头而泪流满面时。怀念和感动充盈内心,是阿尔弗雷德帮助他完成了电影生涯中的一次洗礼,和最重要的一次感动。
再一次的回味整个故事,真的有太多的感慨,这就应验了蝴蝶效应,一个决定足以能改变人的一生!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把握好每一个机遇,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G. 电视连续剧《白鹿原》中,为什么多次出现傻子二豆的镜头
电视剧《白鹿原》已经完结,白鹿原上形形色色人物的命运翻来覆去,令观众们感慨不已。但是在白鹿原上,有一个人物,不论历史的洪流如何冲击,他始终不变,甚至时间也从来没有在他脸上留下痕迹,他甚至都没有老去,这个人就是杨帆扮演的二豆。
白鹿原电视剧播完了,有太多的不舍,看多了小鲜肉是真真的期待老戏骨,好的演员没流量,小鲜肉当道,真希望国内的风气改改,支持支持这些老戏骨不要再盲目追小鲜肉了,白鹿原这样的良心剧不多了。
H. 关于电影《天堂电影院》
艾尔弗雷多希望多多能有好的事业
而儿女私情会毁掉多多的未来
这也是他拆散多多和艾莲娜的原因
而多多看完这些镜头时似乎也明白他的用意
整个电影反映的主题就是爱情与事业不可兼得
艾尔弗雷多拆散多多的爱情,成就他的事业,是对还是错
无法解释的
但完整版里,多多似乎不在乎这来之不易的事业
如果可以选择,他还是希望和艾莲娜
一起过着平淡的放映员生活
爱情与事业?
I. 爱情电影篇:《天堂电影院》—没有结局也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三十年后,多多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暮气沉沉、奄奄一息的天堂电影院,终于在众人面前轰然倒塌。围观的人群里,年轻的面庞上写满了兴奋和期待,因为他们知道,这里将有一个新的开始。而老人们的眼神里,有不舍、有哀伤,还有更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不同的人心中,会有不一样的天堂电影院;不同的观众心里,也会有不一样的《天堂电影院》。在不一样的人生阶段观看本片,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大概就是经典电影的魅力吧。
意大利导演托尔纳托雷因拍摄了多部口碑及票房极佳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而被人们所熟知,他的电影里把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淋漓尽致表现出来。托尔纳托雷不仅细心刻画了人物的真实 情感 ,又把浓浓的艺术感融入电影之中,通过普通人的真实生活来反映 社会 问题,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新锐力量。
1988年上映的电影《天堂电影院》是托尔纳托雷自编自导的电影,被称为是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影片对于生活哲思的诠释,独具匠心的剧作结构,激起观影者内心层层涟漪。托尔纳托雷也凭借这部影片斩获了第6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第47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项世界级大奖。
单纯地从电影内容入手,无法将这部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的魅力解读出来。所以,我今天会从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镜头语言的精准表达,进一步解读这部电影的价值与精彩之处。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会结合自身的观影方式,分享三个电影中常用表达 情感 的方式。
这部电影最令人惊讶的是导演运用了三个时空的交织,三个时空分别为主人公的童年时空、青年时空和中年时空。导演通过主人公多多的成长历程,向观影者展示了一个普通人对爱情、对梦想的追求。如此时空交错式的叙事结构,让观影者好奇于剧情发展的同时,想要一起去寻求最终的答案。
这样的剧作结构常用于交代以前发生的故事。可以说,导演采用这种叙事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它需要仔细区分主、副时空,不然很容易让人产生剧情凌乱之感。多多童年时空、青年时空和中年时空经历精巧的衔接,使剧情的呈现更加完整。
那《天堂电影院》是如何细致充分地区分主时空和副时空,巧妙地扩充电影的信息量,提升这部电影的观影价值?
①主时空:多多的童年时空和青年时空,写实的方式讲述过去的经历
电影的开篇虽然以多多的中年时空进行展开,但这是为了避免电影的叙事过程混乱,因此选择了距离现在时空较近的中年时期作为叙事轴,从而引出影片中的其他时空,更容易使观影者的 情感 被剧情发展所代入。
主时空主要分为多多的童年时空和青年时空两个部分。童年时空里讲述较多的是多多的快乐时光和美好回忆,而青年时空里却添加了很多充满忧伤的时光,因为这时的多多遇到了此生的挚爱,可彼此深爱的他们却不能相守,这铸就了多多三十年的孤独。
在主时空里,导演讲述故事的方式,像是一杯浓香四溢的咖啡,让观影者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多多的回忆里,随着多多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天堂电影院》剧照
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不再坚持最后一天,也不知道,坚持完一百天后,公主会否答应士兵的求爱。一个没有结局的爱情故事,正对应着本片感情线路的发展。不是不能爱,而是爱没有结局!
言归正传,《天堂电影院》这部电影时长有173分钟。这也是我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才知道的。我可能看的是删减版,大约两个小时。本片是1988年在意大利上映,后来得到很多奖项,有奥斯卡最佳外语奖等非常重量级奖项。
《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都堪称影史上的经典,影迷的必修课。
出生在西西里岛的托纳多雷用这三部电影, 构筑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时空长廊,让人穿梭其中,寻觅记忆深处的故乡与 情感 印记 。所以,“时空三部曲”又被称为“寻找三部曲”,或“回家三部曲”。
1988年上映的《天堂电影院》,是三部曲的起点,也是让托纳多雷名声大噪的经典之作。
这是一部有关电影的电影,却也牵出每个人的儿时记忆与乡愁。
《天堂电影院》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不但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获得了戛纳评审团大奖。豆瓣上,《天堂电影院》有9.2的高分。
这是一部不会过时的电影,即便今天看起,你也会被它朴实而充沛的力量所打动。因为,每个成年人的心中,或许都有一座“天堂电影院”。
《天堂电影院》剧照
男主角多多是意大利一个小村庄的小男孩。很调皮的一个孩子。非常喜欢看电影。也正是喜欢看电影,结识了戏院放映员艾费多,一老一少形成忘年之交。
同时,古灵精怪的多多也给生活带来带了许多的乐趣。他几乎每天都要来看电影,向艾费多学习使用电影放映机。
在一次举办露天电影时,不慎发生火灾。艾费多在这场大火里伤了眼睛,失明了。多多为此担任了小镇里的放映师。
《天堂电影院》的剧情始于多多的中年时空,中间贯穿了童年、青年、中年,最终又回到了中年。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年时空的讲述相对较少,更多的是着力描写出童年的纯真与青年的青涩。
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下,导演告别了好莱坞五光十色的绚丽技巧,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去打动观影者,触动每个人的心弦,我想这正是这部电影最难能可贵的地方。主时空故事的清晰呈现,让这部电影的剧情更加耐人寻味,吸引人们去寻找过去时光疑问的答案。
《天堂电影院》中无论是具有写意的镜头语言,还是镜头间采用对比的呈现方法,无一不为这部电影营造了引人入胜的观影情境。让这个电影故事充满了真实的魅力,剧情的发展更为流畅具体。
在我看来,正是这些镜头语言的补充,才将电影中普通人的故事放大,让观影者随之感悟与思考,在多多的人生经历中,去挖掘更多的生活哲思。在电影里导演希望向观众传达一些正向的能量,而这些需要观影者用心发现。
《天堂电影院》剧照
这些年来,又反反复复把《天堂电影院》看了好多遍。感动仍旧是感动,但内心的感觉,到底是不同了。
多年后,在深夜被电话铃声惊醒的多多,知道了阿尔弗雷多去世的消息。已成为著名导演的中年多多,从来不缺鲜花和掌声,当然也不会缺少女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赢家。
但是,他真的幸福吗?
身边的伴侣,没有一个能够抚慰多多的灵魂;事业的成功,似乎也不能填补多多内心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影片的前半段是明媚、温暖的,而后半段,是冷色调的。因为,多多离他的故乡,离他的心灵归宿,越来越远了。
也许,多多想要的生活不是这样的呢?也许,他想要的只是和艾莲娜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呢?也许,就是当一辈子演员也没什么不好呢?
多多成了著名的导演,但或许,阿尔弗雷多才是多多人生的总导演。很多年后,多多才知道,是阿尔弗雷多亲手拆散了他和艾莲娜,尽管,这是为他好。回过头来看,多多人生最关键的那几步,都是被阿尔弗雷多“剪辑”好的。
人到中年、满头白发的多多会责怪阿尔弗雷多吗?他会后悔当年的人生选择吗?我不知道,我觉得多多自己也不知道。
在静静的放映厅里,我看着《天堂电影院》,泪在不知不觉中落了下来。三十年算不算太久,我不知道,但这样的等待让我动容,我本来是准备笑着看完整场电影的,却在退场时泪流满面。
或许,每个人都会害怕等待的落空,就像《天堂电影院》里的老放映师艾弗达讲的那个故事一样,一位发誓用100天的等待来换回一位公主的爱情的男子却在等待后的第99夜悄然离去,“因为他害怕当第100天来临时,听到的是公主拒绝的声音。”他害怕接受这样的结局,所以他选择了离去。与其让希望彻底破灭,还不如让自己存有一丝幻想。
与艾弗达讲的故事中的男子相反,影片中的主人公多多从来也没有放弃过等待与追求,他一直在积极地等待和追求着属于自己的爱情,无论是最初的相遇还是错失后的苦苦寻找……即使是三十年的久别。
三十年后,已成了著名导演的多多,重返家乡见到容貌酷似艾琳娜的女孩子时,那难以言述的诧异、激动和心痛汹涌而至,出现在眼前的仿佛三十年前摄影机中的艾琳娜的形象。酒杯自手间遽然而落,一地晶莹的碎片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终于见面了,在宁静的海边,艾琳娜仿佛有所预知般地来到了多多的面前,他们在 汽车 里寂寞地相拥。“你还是那么漂亮。”多多说。这忽然让我想起了叶芝最著名的一首诗《当你年老的时候》中的两句“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时的容颜,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脸上苍老了的痛苦的绉纹,爱你那朝圣者般纯洁明净的灵魂。”我想这才是世间真正的爱情,超越了时间的遥遥无期,超越了空间的层层阻隔,也超越了生命的无常和冷漠,这是一种任何岁月、任何破坏、也无法抹去的永恒的印记。
影片的结尾是一盘在多多童年时禁放的镜头剪辑的放映带,当一个个快乐或悲伤或感怀或调侃或忧郁或深情的接吻镜头在屏幕上纷至沓来时,我想起了很多很多已经放过了的情节:我想起了小时候好奇地争着要被剪镜头胶片的多多,我想起了初遇时那拿着摄像机拍着艾琳娜一颦一笑的多多,我想起了单恋时在雨中苦苦等待着艾琳娜能打开窗子给他一个微笑的多多,我想起了热恋时看到艾琳娜在大雨滂沱中赶到他身边时兴奋的多多,我想起了因找不到艾琳娜而在艾琳娜家门口狂呼着艾琳娜名字的多多,我想起了悲喜交加时酒杯自手间滑落的多多,我想起了重逢时再次凝视艾琳娜说“你还是那么漂亮”的多多--我终于理解了片末在只为他一个人放映影片的影院里哭泣的多多。
《天堂电影院》讲述的不仅仅是电影发展的 历史 ,也不仅仅是多多的 情感 历程,它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成长。从天真无邪走向浪漫理想,再历经理想实现或者破灭,从童年走向青年、中年,直到老年,从离开家人到重返故乡,我们都在漂泊中寻找停靠,停靠过后又开始漂泊。有希望的产生,也有希望被打破,不变的只是这简单、反复的循环。
《天堂电影院》里的多多, 电影就是他的人生之梦 。
孩童时的多多眼中,投射出光影的放映口,会变成狮子张开的大口,有着神秘与未知的力量。
那时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像艾费多大叔一样的电影放映员。当这个梦想在少年时便已实现,未来却又满是迷茫。
多多经历了长大成人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让他 在不断地失去中变得成熟 。
在不识愁滋味的年龄,多多就失去了战死沙场的父亲,与妈妈和妹妹相依为命。幸好他还有天堂电影院和艾费多大叔。
艾费多又在一场大火中失去了双眼,电影院也经历了第一次的毁坏。
这次失去却让多多成为了新的电影放映员,这不过是他人生的一个小小起点。
多多又迎来了自己的初恋,与银行家女儿的这段地位悬殊的爱情注定徒留伤悲与遗憾。
亦师亦友亦父的艾费多,给多多讲了一个关于士兵追求公主的故事。公主让士兵连续100天守在她的床下就能以身相许,士兵却在第99天起身而去。
多多效仿故事追求到了自己心仪的姑娘,却在服兵役后失去女友才懂得故事的真正含义:如果士兵等到100天公主却毁约,那士兵将心碎无比,前一晚离开却能让公主永世难忘。
这便是人生注定的遗憾。 只有失去才会感悟道理,只有离开才有新的生机 。
只会放电影在小镇困顿一生的艾费多,不希望多多活成他的样子。他像把幼崽养大的野兽,要将多多“驱逐”。
他告诉多多:“ 出去闯荡吧,永远不要回来,不要打电话,不要写信。我不要在这里跟你谈话,我要听别人谈论你 ”。
多多由此告别了母亲,远离了家乡,登上了远去的列车,向曾经在电影里见到的广阔世界进发,一去不回。
多多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将初恋的苦涩埋藏心中,不再眷恋故乡与亲情,飞向更遥远的天空。没有忘却的就是自己心中关于电影的梦,终于成为电影大师。
功成名就的多多独自在城市里生活,多多的妈妈说,每次打电话都有不同的女人接,但感受不到她们的爱。多多再没能找到他最珍视的爱情。
逝去的还有时光。
等多多再度回到家乡,参加的是艾费多的葬礼。一并离去的,还有伴随了他童年的天堂电影院。他抬头望向曾经最熟悉的地方,眼中满是不舍与叹息。
每个人的人生都在得与失中磨砺,就像那些被艾费多剪掉的接吻镜头,只有剪掉它们才能让电影放映,让更多的人看到。
而被剪掉的镜头只能燃成灰烬,或者珍藏于某人的心中。
03 有关乡愁的一切:童年、初恋、友情、亲情
豆瓣上,一位豆友在《天堂电影院》下如此评论:
“每个人的童年,每个人的家乡,每个人的初恋,是最后绵绵长长一直伴随到死,渗透到了血液里灵魂里的记忆和感觉” 。
导演托纳多雷出生于意大利西西里岛,他的作品里总有着西西里情结。《天堂电影院》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都将故事的发生地放在了西西里。
某种意义上,《海上钢琴师》里1900至死都不下去的那艘豪华邮轮,也是一座移动的孤岛。
托纳多雷将他的乡愁融入进他的电影,多多就像是他本人的化身 。
天堂电影院里有多多的童年记忆,有他美好苦涩的初恋情人,有艾费多大叔这样的忘年交。
在电影的导演剪辑版中,还有多多与母亲之间亲情的描述。母亲看似对多多苛刻严厉,但她每天晚上都要等到多多放映回来,看到他睡去才偷偷下去锁上门。自从多多走后,她已经30年没锁过门,干脆把锁拿了下来。
对多多最重要的人,非艾费多莫属。
多多会坐在艾费多的自行车上享受乡村小路的温暖阳光,会在艾费多的指导下学习电影放映,会在没什么文化的艾费多考试时给他打小抄,会跟艾费多一起给没票的人在广场放露天电影,更会在大火中奋不顾身地救下艾费多的命。
艾费多也把多多当成了自己的儿子,教他道理,给他指点迷津。
他不想聪明好学的多多像自己一样,一生的时光都耗在方寸间的放映室,耗在恬静却封闭的小镇。
他要让让多多去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拳脚,甚至牺牲了多多的初恋,他自己也至死再未见多多一面。
如此深沉的爱,永远留在了多多的乡愁里。
在多多的乡愁里,也永远无法释怀自己的初恋艾莲娜。
女孩的善睐明眸皓齿红唇,他在阳台下风雨无阻地守候,放映室里甜蜜的初吻,久别的相思,重逢的喜悦,无疾而终的苦涩。
导演剪辑版中,有讲述多多回到家乡后与艾莲娜的重逢。艾莲娜嫁给了多多儿时的玩伴,就是跟在黑板前答不上题、帮多多运送胶片的那个小孩。
其实,剪辑版的这段交代,反而破坏了初恋应有的意境。
初恋更值得怀念,无需刻意的祭奠。远去的就让他远去,留存在记忆中的才最美好 。
就像多多在家中重新放出年轻时偷拍的艾莲娜影像,洋溢着青春的美丽脸庞在胶片上定格成永恒。
电影里有一个露宿在小镇广场上的疯子。他总是说,这片广场属于自己。对于小镇上的人来说,那片广场就是他们永远的故乡。多多也一样。
多多荣归故里,在破败的天堂电影里踟蹰,回望着自己的青春年少,到处都是自己曾经的影子。
每个人都会有独属于自己的儿时记忆,记忆里都是家乡。 每个人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天堂电影院”,一处承载着儿时梦想和生活印记的“天堂” 。
很多人也跟多多一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更有的人,再没机会回到他熟悉的家乡,它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儿时的“天堂”也不知所踪。甚至有的人,连这份“面目全非”都无缘再见,故乡永远留在了记忆中的远方。
电影结尾,多多回到城市,打开艾费多留给他的礼物。那是30多年前,艾费多剪掉的接吻镜头。在银幕前,多多看着这些接吻集锦,仿佛穿越时光,眼中闪烁着惊喜与悸动的光芒,心中再次泛起涟漪。
这一幕极具触动力。 电影的胶片就像我们脑海深处的记忆片段,往日重现,却物是人非 。
04 结语
不得不说,《天堂电影院》是那种能走进人心中的电影。它用朴实无华的电影语言,简单温情的故事,触动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多多的饰演者,孩童的可爱机灵,青年的英俊深情,成年的沧桑沉稳,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尤其雅克·贝汉饰演的成年多多,戏份和台词都不多,却把那份历经世事还要克制内心波澜的感觉诠释得入木三分。
多年以后,雅克·贝汉又在另一部异曲同工的经典电影中,饰演了主人公的成年时候,这部电影就是上映于2004年的《放牛班的春天》。
J. 看过《天堂电影院》的请进
因为外面的世界更广阔,艾弗达一直不想要一个小镇将他束缚住,他有能力飞得更高,而能够阻挡他的,有亲情友情爱情,家人是支持和理解他的,艾弗达叫他不准回来不准想我们不准回头不准写信不准妥协忘了他们,放不下的,只有艾莲娜.为了让他寻得更广阔的海洋,艾弗达进行了一个欺骗,这正是他爱他的表现,电影也因此而精彩.
小时候,多多就对那些片段很感兴趣,但艾弗达曾百般阻挠,多多收集的一些也被烧了.所以他这样做是圆多多小时候的一个梦.
导演将疯子象征一些社会上的上层人士,自以为高高在上,却得不到人民的支持,是可笑的,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