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才少女电影剧情 天才少女电影剧情介绍
1、剧情简介:弗罗里达中部的一个小镇,七岁的小女孩玛丽(麦肯纳·格蕾丝饰)和她的舅舅弗兰克(克里斯·埃文斯饰)生活在一起,弗兰克是一个修船工人,时不时接一些奇奇怪怪的活儿。玛丽身边有很多对她帮助很大、很积极正面的成人模范,包括弗兰克的邻居罗伯塔(奥克塔维亚·斯宾瑟饰),还有她的老师邦妮(珍妮·斯蕾特饰)。玛丽也是个数学天才,拥有万里挑一的聪明大脑。弗兰克妈妈伊芙琳(琳赛·邓肯饰)相信玛丽属于更适合成人的特殊学校,但弗兰克希望玛丽拥有一个更常规的童年——他相信这么做是尊重他的姐姐——也就是玛丽妈妈的遗愿。这场争论引发了一场关于玛丽未来抚养权问题的法律官司。
2、《天才少女》是由美国福斯探照灯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马克·韦布执导,克里斯·埃文斯、麦肯娜·格瑞丝、珍妮·斯蕾特、琳赛·邓肯等联合主演。
㈡ 天才少女这部电影还是电视剧讲述的是什么
《天才少女》是电影。
电影描述弗罗里达中部的一个小镇,七岁的小女孩玛丽(麦肯纳 格蕾丝饰)和她的舅舅弗兰克(克里斯 埃文斯饰)生活在一起,弗兰克是一个修船工人,时不时接一些奇奇怪怪的活儿。玛丽身边有很多对她帮助很大、很积极正面的模范,包括弗兰克的邻居罗伯塔(奥克塔维亚 斯宾瑟饰),还有她的老师邦妮(珍妮 斯蕾特饰)。玛丽也是个数学天才,拥有万里挑一的聪明大脑。弗兰克妈妈伊芙琳(琳赛 邓肯饰)相信玛丽属于更适合特殊学校,但弗兰克希望玛丽拥有一个更常规的童年——他相信这么做是尊重他的姐姐——也就是玛丽妈妈的遗愿。这场争论引发了一场关于玛丽未来抚养权问题的法律官司。
㈢ 求电影《天才少女》百度云资源
《天才少女》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xDIoeQpvc-EHKqWnka95DQ
《天才少女》是由美国福斯探照灯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马克·韦布执导,克里斯·埃文斯、麦肯娜·格瑞丝、珍妮·斯蕾特、琳赛·邓肯等联合主演。
该片讲述了一个天才小女孩在被发现数学天赋后,舅舅和外祖母围绕孩子的教育抚养问题产生分歧的故事。该片于2017年4月12日在美国上映。
如果资源不正确,或者版本不正确,欢迎追问
㈣ 求电影天才少女 的百度云资源 蟹蟹
链接:
㈤ 电影《天才少女》(转)
我相信大家在中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一篇名叫《伤仲永》的古文,说的是仲永生来天资聪颖,但因为教育不当,最终落了个“泯然众人矣”的收场。
这段故事让王安石无比唏嘘,也常被用来当做论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那么天才到底如何教育?谁能决定孩子接受怎样的教育?天才真的就要普通人的泾渭分明么?
这正是电影《天才少女》想要探讨的问题。
影片中的小主人公玛丽是一个数学天才,她不仅能在算术课堂上轻而易举的心算出57乘135的正确答案而且能准确快速地计算出该数的平方根,除此之外,她在搞懂高等代数后,也正在自己研究微分方程。
拥有这样的数学天赋,就连玛丽的小学的校长都不得不承认——玛丽非同寻常,学校的课对她来说已经失去了挑战。
但是玛丽的舅舅同时也是她的监护人弗兰克则不这么认为,他认为玛丽最不需要的就是强调她的天赋,他更希望她能成为一个简简单单的普通人。
没错,故事在开篇就直接丢出来了一个矛盾——学校认为天才少女玛丽应当去接受特殊教育,而弗兰克则认为玛丽更需要一个普通的学习环境。那么这就引出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弗兰克会甘愿让玛丽“泯然众人矣”呢?
原来,小玛丽的母亲黛安就是一位数学家,她一生都在试图寻找解决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一个描述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动量守恒的运动方程)的方法。
然而有一天她却突然自杀身亡,而把年幼的玛丽丢在了她的弟弟弗兰克家里。
之所以自杀,是因为黛安的母亲——伊芙琳在年轻时为了爱情,放弃了自己的数学天赋,所以她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黛安身上。而正是因为母亲伊芙琳的严厉逼迫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持,导致了黛安心理的崩溃,从而选择了离开人世。
所以,弗兰克作为玛丽的监护人,就绝对不允许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他想用这样“隐藏天赋”的方法来保护玛丽,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她能够获得一个和普通孩子一样的童年时光。
但是,一天,伊芙琳突然造访来看自己的外孙女玛丽。而她此行的目的也非常明确,就是要夺得玛丽的抚养权,让外孙女去完成那个女儿生前没有完成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问题”,以获得非凡的成就,流芳百世。
这和弗兰克的打算可以说是背道而驰,于是弗兰克和伊芙琳就开始上演了一出母子俩对玛丽抚养权的“争夺战”。
起初双方的争论焦点是——能否可以给玛丽一个较好的成长环境?
对于这个问题,弗兰克自知理亏,因为他辞掉了大学老师的工作来到了小镇上给人修船。他和玛丽现在住在一间破房子里,收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并且没有医疗保险。
而伊芙琳则非常富裕,她本就是剑桥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不仅得到了玛丽亲生父亲的授权,可以凭借自己的财力和物力去培养玛丽,同时还有豪华的别墅房间以及玛丽特别想拥有的钢琴。
之后双方的辩论焦点是——玛丽的亲生父亲到底有没有资格拿回玛丽的抚养权?
伊芙琳的目的便是要借用亲生父亲的“最高级的”身份,从弗兰克手里夺回玛丽的抚养权,以此来将玛丽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下。
不过,面对这个突然出现而且对玛丽一点不关心的亲生父亲,弗兰克的律师通过层层发问和步步紧逼,轻而易举的就获得了这一轮辩论的胜利。
而最后双方的辩论焦点是——各自的教育方法是否能给玛丽带来幸福,是否对她来说是最好的?
在这个问题下,双方各有各的理由,并且都无法说服对方。弗兰克认为——玛丽的母亲黛安想让玛丽去做一个正常的孩子,希望她能有自己的生活、能有朋友一起玩耍,希望她能快乐。
而伊芙琳则认为——黛安明白要让自己的天赋发挥应有的价值,并且没有逃避,所以她放弃生命选择自杀,绝不会是因为所谓的童年缺失。
到这里,影片就围绕着双方截然不同的观点去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不再是简单的探讨天才少女的教育模式,而是从“孩子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角度去剖析现代社会教育观念的不同,以及“长辈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是否真的是对他们好”等等,这样更具社会普遍性的问题。
在这场官司中,两方最终达成和解——把玛丽送到一个能让她健康成长的寄宿家庭中去,这样既能给玛丽一个相对自由的生活,同时也能让玛丽得到良好的教育。
年少的玛丽自然是无法理解弗兰克的举动,对把她送到寄宿家庭更是难以接受。弗兰克当然也不愿意失去玛丽,但两人的分别好像已成定局。
所以,原本平静的生活就因为伊芙琳的到来而被打破,舅舅和外祖母竟然最终都失去了玛丽的抚养权,玛丽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孤儿”。
弗兰克因此消沉难过,一直温文尔雅的他甚至爆出粗口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玛丽更是因为被弗兰克“抛弃”而情绪低落。
事态发展到这里看似陷入了一个僵局,但是故事却并不会就这么结束。
在影片最后,弗兰克拿出了黛安的遗物——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的完全证明——交给了伊芙琳,并告诉她其实黛安早就做完了证明,但要求在伊芙琳死后才能去发表。
这件事大大出乎伊芙琳的意料,她突然明白了黛安竟是如此的恨自己,以至于自己毕生想要得到的东西,黛安却非要让她无法如愿。
于是,伊芙琳最终认清了自己当年对黛安所做出的“自私行径”,终于放弃了对玛丽成长的强制干预,让玛丽重新回到了弗兰克的身边,故事也以这样一个美好的结局画上了句号。
估计看完这部影片,有的小伙伴会想到不久前院线的那部口碑佳作《摔跤吧!爸爸》。
如果说《摔跤吧!爸爸》所引发的核心争论在于“父亲让改造女孩迫使她们练习摔跤是否合理,父亲是否有权决定孩子的未来”,那么《天才少女》则是从不同的切入点出发来探讨类似的问题——长辈的教育理念和人生价值观是否都是必然正确的?
伊芙琳控制了女儿黛安的一切生活轨迹,在法庭上,弗兰克的辩方律师询问她黛安是否参加过舞会,得到的答案是——“黛安没参加舞会,这是因为她没上高中”;
再问到黛安是否参加过夏令营,得到的答案仍然是“没有”;
问到是否去过社区泳池,得到的答案是“家里有私人游泳池”;
问到是否参加过女童子军,答案依旧是“没有”。
所以,律师也问出来了我们想知道的问题——那黛安的那些时间都用来做什么了?
伊芙琳的回答是——“都用来学习数学了”。
可见,黛安的生活被数学研究完全占据,几乎失去了所有的闲暇时光。
在伊芙琳的高压教育下,黛安被动接受了没有任何乐趣的童年。甚至是在青春期和喜欢的男孩一起私奔滑雪,都要被母亲抓回来接受“审判”,并且要她发誓从此和男孩断绝联系。
从这个角度来说,黛安不仅失去了人身自由,实际上也失去了精神自由或者说失去了去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权力和可能性。
她没有任何社交经历与实践活动,这也让黛安在遇到玛丽亲生父亲时分辨不出“优质男”和“渣男”的区别,结果一番云雨后她就被抛弃了,成了单亲妈妈。
于是,我们看到,影片表层是在讲天才少女的抚养权争夺,但实际上是在探讨成人世界中的父辈的教育理念与自由意志的关系。
所以伊芙琳与弗兰克争夺玛丽的抚养权,并不是在要回一个“外孙女”,而是在要回一个“天才少女”。换句话说,伊芙琳对玛丽这个外孙女并不是非常在意,不在意她失去了双亲,不在意她是否快乐成长。伊芙琳所在意的是——玛丽能否继承她对女儿的学术成就的期待。
于是,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伊芙琳便能够用自己的“天才教育理念”来限定玛丽的成长。
所以,这种“虎妈”式的教育不禁让我们反思——孩子的成长到底需要的是“强压式”的教育,还是更为宽松的“野蛮生长”?
不过,影片也并未因此就直接去肯定弗兰克的“平庸”教育。
在整个故事设定中,玛丽她自己是自知的,她明白自己就是一个“异于常人”的天才,所以在课堂上,面对老师提出来的简单的数学问题,玛丽显得极不耐烦,甚至不屑于回答。
甚至是面对校长,玛丽也直接站起来告诉她——她要离开。
可见,在这个普通的学校里玛丽过的也并不快乐。这种不快乐不是压抑了她的孩童天性,而是因为她的学识和能力已经远远比同龄人成熟得多,并且无法与当下的教育等级相契合,简单地说就是玛丽上学更像是一种“幼稚的折磨”。
于是,在影片结尾,弗兰克也做出了改变。他将玛丽送到了天才教育学院,让玛丽的天赋得到了发挥,更重要的是,这让玛丽找到了能聊得来的小伙伴,她终于能够和同龄人打成一片。
这样看来,外祖母伊芙琳的出现倒不见得是一件坏事,反而是一个积极的改变——她让弗兰克不得不去接受玛丽“天资聪慧”的现实,避免因为弗兰克的“矫枉过正”而让玛丽陷入另一种不快乐中,也让玛丽没有浪费自己的天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的可能性。
所以,《天才少女》跳脱出了亲子电影中的简单说教,避免了在教育观念对撞下的自说自话,而是通过“天才玛丽”这样一个情节设定,重新审视成人们所谓的“成熟观念”。
毕竟,“成材”不应该靠一味严苛的教育来实现,也不应该以孩子失去自己心底的最纯真的自由为代价,不是吗?
《天才少女》链接:https://pan..com/s/1i4IzvMH
㈥ 《天才少女》影评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天才数学家的女儿在儿童时期发生的故事。
玛丽是天才,她很聪明。本该算加减的她却连大学的数学题都解出来了——这就有了个难题,老师该怎么教她?
男主也就是玛丽的舅舅。他深知玛丽的才能,但因为自己姐姐生前的意愿,还是未能将小小的玛丽送进高档学府。这时候,玛丽的外婆出现了,她想让玛丽去接受这些高等数学。玛丽很小,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干什么——她知道欺负弱小的同学是不对的,当朋友们受到欺负而挺身而出是对的。
伊芙琳带玛丽去了大学中学习,随后伊芙琳和玛丽舅舅产生了分歧——玛丽是应该到大学学习还是在小学她应该在的地方学习?由于玛丽舅舅没钱没势,官司也输了,最后和解让玛丽去寄宿(寄宿只是个幌子,实际让玛丽去宿主家学习数学)。玛丽离开了自己的舅舅和自己的邻居,玛丽很不开心。
她的外婆伊芙琳在大学时智商达到了巅峰,很快就要将一道世界数学难题解出来的时候,她选择了结婚生子。这就导致了她一生的遗憾。
于是在女儿出身的时候,将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女儿的身上,不让她谈恋爱,不让她出去玩,只能在家里想着这些著名学者都想不出来的问题。种种压力,最终逼迫她女儿自杀。
女儿自杀又怎么样,伤心一下自己失去了个亲人,在去看看自己的外甥女?
外甥女刚出生就有着超出同龄人甚至高中生的智商以及超凡的数学能力——只是被自己那个没用的儿子耽搁了。将玛丽放到高等学府,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事业。当我们也看见了孩子有这样的天赋,特别是自己的孩子有这样的天赋,作为家长,会怎么做——一部分家长会让子女去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梦想,因为子女有这个能力去完成,不去考虑孩子们是否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另一部分的就像玛丽妈妈一样,想让孩子变得普普通通快快乐乐,不要去解什么数学难题。
在影片的结尾,玛丽舅舅将玛丽妈妈在世时“没解出来”的数学题给了伊芙琳,伊芙琳看到是震惊的,她从来没有去关心过女儿,连自己女儿是否解出这个数学难题也不清楚……
看完《天才少女》,我就在心疼这个小小的玛丽以后该怎么办,是去学习数学成为一个数学家呢,还是快快乐乐的呆在舅舅旁边,上着普普通通的小学?只要玛丽开心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就好。
㈦ 电影《天才少女》——孩子不是需要父母操纵的机器
1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智商超常的七岁小女孩玛丽,在同龄孩子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她已经在自己研究微分方程,所以她在学校显得格格不入,自己也不喜欢学校。
玛丽跟舅舅弗兰克生活在一起,不知道谁是父亲,母亲黛安在她刚出生不久就自杀身亡,弗兰克虽然没有稳定工作,不过他们两个一直像朋友一样和睦相处。
直到有一天,小女孩的外婆伊芙琳出现了。
伊芙琳发现了玛丽的数学天分,认为不能浪费,必须像孩子的妈妈一样投身于数学的研究当中。在和弗兰克商讨让玛丽跟她一起生活失败之后,伊芙琳请来律师争夺玛丽的抚养权。因为弗兰克没有稳定职业,也曾经因为暴力被拘留,他败诉了。
之后,玛丽跟着外婆伊芙琳整天研究数学,同时也因为弗兰克最后放弃自己而感到伤心不已。
弗兰克其实并不是没有能力才成为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他也和他的姐姐,也就是孩子的妈妈一样,智商过人,只不过想要反抗母亲操纵他们的人生,最后变得自暴自弃。
电影的最后,弗兰克因为太想念玛丽,所以鼓起勇气找到他的母亲,控诉她不能像操纵他姐姐的人生那样,安排玛丽的人生。他认为玛丽虽然智商过人,但是仍然需要体验平常人的人生乐趣,而不是过着除了研究数学以外还是研究数学的枯燥人生。
弗兰克把一条数学方程式的证明过程交给了他母亲,告诉母亲是姐姐交代要在母亲去世之后才公布于世的,而证明那条方程式是母亲为姐姐设下的人生目标。
伊芙琳终于在痛苦中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
2
电影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从未出现的玛丽的母亲——黛安。
一个只出现在照片上的女人。
一个选择了在刚生完孩子的就结束自己27岁生命的年轻女子。
一个终生投身于研究一个数学方程的数学家。
电影的刚开始一直没有告诉我们她为什么要自杀,一个前途无量的数学家为什么会自杀,难道是因为男朋友抛弃了她和孩子吗?
电影里伊芙琳对于女儿的离去和未证明的数学定理感到遗憾,她认为自己的外孙女可以继承女儿未竟的事业。
可是儿子弗兰克用事实告诉她,黛安早在去世之前就已经证明了定理。即使已经证明了,她还是不愿意母亲知道,甚至是希望母亲活着的时候永远都不知道。
这个时候,我们把电影里面所有的细节串起来,终于知道黛安自杀的原因了。
黛安从小就在数学方面展现了极大的天分,用她母亲的话来说,十亿人才会出现一个这样的天才。
于是,黛安从小就被母亲安排了学习数学的道路,被告知证明一个一直没有被证明的方程是她的人生目标。
这个目标其实是伊芙琳自己当年的遗憾。因为她年轻的时候也是研究数学的,只不过后来结婚生子,也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她放弃了数学。
所以她希望女儿,到后来希望自己的外孙女完成自己的梦想。
除了研究数学,她没有经历其他同龄人的乐趣,没有参加体育活动,没有同龄朋友,甚至唯一一次的初恋也被母亲以强硬的手段解决了。
黛安过去的每一张照片,要么是独照,要么是和母亲的合照。这对于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轨迹来说太不正常了,可是伊芙琳觉得她的女儿如此特别,不需要浪费时间和精力来体验平凡的人生,她女儿注定要过特别伟大的人生。
她很孤独,尽管母亲一直陪在她的身边。她除了数学之外的任何意愿都会被母亲否定。她的母亲并不是母亲,因为她给予的不是给孩子纯粹的爱,而是用爱的名义操纵自己的人生。
当她完成了母亲为她设定的人生目标之后,她不知道接下来还要做什么。
她觉得自己来到世上的使命已经结束了,可是她又非常不甘心母亲因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高兴。
她要用结束自己的生命和掩盖她已经成功证明定理的方式进行她唯一一次也是最大一次的反抗。
3
黛安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直按照母亲的意愿活着的她,并不是心甘情愿接受安排的,只是她后来采用了最激烈的方式来反抗,未婚生子和自杀。
她确实给她的母亲以沉重的打击了,可是她母亲一直没有真正明白她的反叛的根本原因。
她的母亲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她认为女儿之所以自杀是因为黛安太软弱。她也认为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软弱,问题多。
总之,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任何问题。
4
作为一名母亲,拥有的权利和力量对于一个弱小的孩子来说是无法抗拒的,为了生存孩子会选择服从。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之后,他才慢慢学会争取自己的权利,这样我们就认为孩子变得叛逆。
很多父母评价一个孩子是否好孩子的标准是:是否听话。
听父母的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父母话的就不是。
父母的话成为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
然而父母的观念就是正确的吗?父母是人,也会犯错。而且,即使跟父母的观念不一致,是不是就代表不正确呢?
难道就没有青春期不叛逆的孩子吗?
有的,有两种。一种是已经习惯听从父母的安排,不曾想过反叛的孩子。一种是在被父母尊重和民主对待的孩子,因为他不需要反叛。
当我们总是在抱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反思自己,孩子的不听话是真的做坏事,还是只是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来行动呢?
电影的最后,玛丽又回到了舅舅弗兰克的身边,继续和弗兰克一起生活。玛丽在大学里和大学生们一起学习,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放学之后会和同龄的伙伴一起玩耍,拥有了自己的朋友。而且,玛丽还是和以前一样,和舅舅平等地谈论人生的各种问题。
5
舅舅弗兰克和玛丽的相处有三幕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幕是夕阳下,他们一边玩耍,一边讨论关于信仰的话题。弗兰克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过也强调只是自己的看法,并不要求玛丽接受,玛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幕是弗兰克和玛丽发生争吵,但是过错方是弗兰克。弗兰克在冷静以后发现自己的冲动伤害了玛丽,所以他立刻真诚地跟玛丽道歉,希望能够得到玛丽的原谅。
第三幕是玛丽知道自己的亲生父亲对她没有任何的关心而感到非常伤心。
弗兰克带玛丽到医院产房的门口,陪着陌生的孕妇的家人等待新生命的降临。在产房外的家人得知孩子顺利诞生的喜悦和感动也感染了玛丽,弗兰克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告诉玛丽,玛丽的出生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少于那些人的喜悦。
玛丽的母亲是不幸的,因为她用了结束生命的方式来报复自己的母亲。
玛丽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懂得尊重她的家人。
当我们把孩子也当作平等的人去对待,或者直接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你会发现,你不会去操控朋友的人生,不会强迫朋友,因为你这么做就会失去这个朋友。
孩子其实也一样。
把孩子当作朋友来对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是很困难的。
因为作为父母,总是认为自己有责任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可是好不好的标准如果都来自于父母自己,而不参考孩子自己的意见,甚至孩子长大了做什么工作,跟什么人结婚,生几个孩子等等决定,都要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那孩子终究只是变成了父母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
因为父母希望自己在自己和世人眼里是成功的父母,所以希望孩子能够听话。
电影里的三幕弗兰克和玛丽相处的场景其实已经告诉我们要怎么做了。
第一,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鼓励孩子自己独立思考。
第二,成人也会犯错,我们教育孩子知错就改,自己也要以身作则。
第三,爱孩子不是挂在嘴边就可以,也不是我们认为是爱就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感受到的爱才是真正的爱。
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延伸,不是父母实现自己理想的继承者,不是需要被操纵的机器人。
孩子是独立的生命,是可以拥有自我选择权利的人。他们的人生我们可以支持,可以引导,唯独不可以的是控制。
㈧ 为何大家会推荐2017年上映的家庭影片《天才少女》
这部电影看了很治愈,很温暖,因为他的舅舅不想她重蹈妈妈覆辙,宁愿她普普通通,也不要当那十亿中的唯一一个,希望再是数学天才也要快乐成长,有爱,有朋友,我想这对新手妈妈们也非常有借鉴意义。
1)教育从来没有定式。是让玛丽放弃天赋过一个普通孩子一般无忧无虑的生活,还是让她早早进行精英教育成长为天才数学家?舅舅和外祖母争论不休、各执己见,闹上了法庭,他们都在用自己的经验为玛丽规划人生,却又患得患失怕会毁了玛丽的人生。其实教育更多的是引导,而不是替她做出决定。只要给予玛丽更多信任、更多沟通,玛丽就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她不需要大人的自作主张。
㈨ 《天才少女》影评
有这样一个女孩,她的妈妈——黛安是个伟大聪明的数学天才,可不知为什么自杀身亡了,在临死前,黛安在房间里告诉Marry(黛安的孩子)的舅舅Frank让他来抚养Marry,黛安告诉Frank希望Marry像其他孩子一样开开心心过每一天。
可Marry却与其他孩子与众不同,在刚上一年级时,Marry就会57ⅹ174的乘法算式,6岁就已经开始研究奥数,拿着外婆给她买的iPad开始研究她母亲未研究完的数学方法,大概上帝就是想让Marry成为一个奇迹,可到了最后……
《天才少女》是由美国福斯探照灯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马克·韦布执导,克里斯·埃文斯(Marry的舅舅Mrank)、麦肯娜·格瑞丝(Marry)、珍妮·斯蕾特(Marry一年级的老师)、奥克塔维亚·斯宾瑟(Marry家的邻居)、琳赛·邓肯(Marry的外婆)联合主演。
《天才少女》讲述美队扮演一名原本波士顿大学助教现在是修船工的Frank Adler在姐姐自杀后领养了外甥女Mary——一位智力过人的天才少女。Mary刚一入学就表现得与众不同,然而舅舅Frank只想让孩子过普通人生活。Mary的外婆得知了少女的天赋,出现在二人的生活里,要将Mary培养成数学天才。于是一场抚养权之争开始了。
艺人: Rob Simonsen、 语种: 英语 、唱片公司: Lakeshore Records、 发行时间: 2017年04月12日、 专辑类别: 原声带、影视音乐,它是一部非常令人感动的电影,它的英文名叫做《Gifted》,翻译过来意思是:天赋,天才的礼物。这部电影在美国家喻户晓,片长101分钟。
现在的家长把自己孩子的未来定的死死的,让我们孩子没有一点点的自由,而此时此刻我们的梦想就这样被大人们捏碎,直到完全失去这个特长。而Marry喜爱奥数,有一次,外婆带Marry去剑桥大学上课,偶尔见发现了千禧年的照片挂在墙上,在外婆的激发下,Marry下定决心说,长大了,她的照片也要挂在那个名人墙上!
《天才少女》激励着我们有梦想就去追求,不要受任何干扰,不要被家长约束!
㈩ 天才少女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天才少女观后感(通用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如果你是个天才,你会选择怎样的人生?或者说你有个天赋异禀的孩子,你会给他提供怎样的教育和生活?电影《天才少女》引发了我的思考。
影片中玛丽就是一位天才,7岁的她就已经可以理解各种高等方程,表现出非凡的数学天赋。她的舅舅知道她异于常人,却仍决定将她送入一般的公立学校,接受普通的教育。
可第一节数学课上,玛丽就感到了无趣,老师的问题对她而言毫无挑战。面对老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她毫不费力地答出,那大大的眼眸中满是坚定和自信。原以为这种天才少女,肯定会桀骜不驯、不可一世。
但在校车上发生的一幕,却颠覆了我的想象。一个男孩儿颤颤巍巍地端着蛋糕上了车,那手工制作的精美蛋糕立刻吸引了车上所有小孩的注意,大家都发出赞叹的声音。男孩儿满脸笑容,可在走向自己的座位却被一个12岁的胖男孩故意绊了一脚。人摔了一跤,蛋糕也毁了。只见玛丽一脸气愤,她从座位上站起来,向胖男孩挥了一拳。
或许我们立刻会联想到“冲动是魔鬼”之类的话语。的确,结果可想而知。这件事惊动了学校,校长严肃批评了玛丽,甚至劝舅舅让玛丽转学。但舅舅的反应却让我震惊。他发自内心的欣赏,认为七岁的玛丽敢于向12岁的男孩公开挑战,说明她具有强大的正义感,而且足够勇敢。因此他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责怪玛丽。倒是因为玛丽对校长不友好的态度进行了教育,他教导玛丽无论怎样都要学会尊重他人。
可玛丽究竟该如何成长?又该拥有怎样的人生呢?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舅舅。他内心深处的恐惧,便是害怕自己选择错误,毁了玛丽的人生。他目睹过数学家姐姐的抑郁、自杀,认为玛丽更应该过上正常的儿童生活,享受简单的快乐。
而玛丽的外婆想争取她的抚养权,打算将她培养成数学家。当双方律师对薄公堂进行辩驳时,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就摆在我们面前,即使是法官也没能做出评判。或许这本身就无所谓对错,只是选择不同罢了。
相比玛丽研究各种高等方程时的专注,我更喜欢她在床上蹦跳着唱歌、在海边张开手臂欢呼、和伙伴拍手游戏时的快乐。她是天才,可也是一个小孩儿。给予她温情的陪伴,让她在爱的阳光下成长更为重要。
当她被外婆关在屋子里,和数学大师们做研究时,她肯定也会想念家中那只有一只眼睛的猫,还有邻居胖阿姨的怀抱,当然更少不了舅舅的疼爱。不然,舅舅看望她时,她不会哭得那么歇斯底里。
好在后来舅舅还是坚持了他的选择。玛丽虽然在更好的学校和成人一起上数学课,但课后还是和普通孩子一样游戏玩耍。我想给予玛丽体验生活的权利,给她充分的自由生长空间,尽力去塑造她健全的人格,对她的成长更有意义。
天赋是上天赐予的宝贵礼物,但不可多得的还有我们的生命。
一个天才少女,在姥姥那儿她是传承母亲数学天分的工具,好像很伟大,但不快乐。而在舅舅那儿她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小女孩儿,每天都与一个普通人一样,过着平凡的日子。
玛丽就是这个天才少女,这是一部电影《天才少女》。我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名字时,心想:天才少女?那讲述的一定是她不平凡的一生吧!她一定为人类的进步贡献了很多。但是直到我看完这部电影时,我才知道玛丽不这么想,玛丽不想当天才少女,她只想当一个普通人,有爸爸妈妈的疼爱,有朋友之间的友情,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但是上天并没有满足玛丽这个小小的恳求,她的家庭被搞得支离破碎,但也不是没有温馨,至少舅舅和这个小外甥女有一个美好的小家。在这个小家里就就能够给予玛丽真正想要的,舅舅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想:如果没有弗兰克,玛丽这境况可能更糟,不!是一定更糟。但是如果弗兰克没有抚养玛丽,弗兰克的生活也会更糟。
每个生命降临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有意义的,大家会欢呼雀跃,恭喜这个小生命的来到,可能玛丽以前不明白,但她现在一定比谁都明白,因为当年她降临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大家也祝福她,我想玛丽一定不希望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天才少女》,她一定更希望影片的名字叫做《快乐少女》。
冲着美队CE去看的这部电影,很小清新,有点文艺,是一部温馨为主,又很难去定义它是属于什么类型的电影?
励志,不可能。虽然主角是大人和小孩,但是小孩是一百万里才有一个的天才,不是靠努力获得成功的例子啊
温暖向,更不是了。弗兰克和母亲伊芙琳之间敌对冰冷的关系让人心寒,玛丽的身世甚至可以说是其上一代人关系不好的直接结果。尽管对天才少女的同样是天才的母亲正面描述甚少,还是不难看出其一生并不平顺的坎坷的经历,在外祖母的眼里学术高于一切,我甚至觉得伊芙琳并不比玛丽的那个甩手父亲好多少,她对玛丽的关心也多是出于对学术的热望,否则在之前的数年,她和外孙女又何以从未相见?整个影片展现的弗兰克的原生家庭就是一种乱糟糟的不正常的感觉。片尾甚至有某种暗示,其实弟弟在数学方面的造诣可能不低于姐姐,但是过于叛逆所以后来去当了哲学老师?
以弗兰克为中心,他的家庭本质是支离破碎的,但他和小侄女玛丽这个小家却是完美而温暖的。整部影片的故事其实很小,概括起来就是给小孩她真正想要的,不要代替以自己觉得什么对她是好的。弗兰克起初很坚定绝不想玛丽走她母亲的路,做一个普通的小孩,但是当玛丽进入普通小孩都要进入的教育系统,他又不坚定了,甚至变得对自己产生了否定,让人唏嘘!情感和世俗伦理之间的矛盾挣扎,也是本片的看点。幸好后来也是因为玛丽,弗兰克作出了人情意义上的正确的选择看完惊叹于家人对一个人的影响,我甚至猜测如果不是要抚养小侄女,弗兰克的境况可能会更糟吧。
在这个电影讲的就是一个天才少女的事,大部分的情节是他姥姥和他舅舅争夺这个天才少女,其中还有他舅舅和他老师的故事。他舅舅想让她和一般小孩一样上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他姥姥想让他继承他妈数学家的遗志,继续论证一个千年猜想难题。
事实上他姥姥是一个专横的人,是一个英国人,当然做事也是英式的。他的舅舅是波士顿大学的教授助理,他妈妈是一个数学家,当然两个都是天才,因为他的姥姥姥爷就是天才,他的舅舅敢于反抗,去当了修船工,在所谓的蚊子苍蝇的大农场居住,他的妈妈得了精神疾病自杀了。其实他的妈妈已经证实了那个难题猜想,只是对自己的母亲有一种憎恨吧。让他舅舅在他母亲死后再发表这个他的论证。这个对天才少女的争斗止于他舅舅将这个论证拿出来换回了天才少女的抚养权,他舅舅认为拿出来这个他的母亲就会去发布,并且维护没有时间顾及这个少女。
这件事的结果就是这个孩子上课在专业的数学课堂上,平时就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相处
我父亲的观念是“儿孙自有儿孙福”我感谢我的父亲,因为他让我知道自己的路要自己走,自己的世界要自己开拓,我的所有决定他没有否认也没成承认,他不会告诉我前边有个坑,因为他知道只有我自己真正知道那有个坑,才会再次遇到它的时候去绕过他,他只需要告诉我正确或者错误就可以了。我们没有玛丽的天赋,玛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不知道;或许玛丽姥姥的路是正确的,或许玛丽舅舅的路是正确的,但是都不如自己去走要正确,因为他们不可能陪伴一辈子,指导一辈子。
的确,玛丽是个天才,但是在学校的数学课上他感觉很无聊,却大胆的承认那个他一直不喜欢的小男孩做的手工作业比他好,还让同学为他用力的鼓掌;那个男孩被其他男孩欺负时她勇敢的出头。可以看出玛丽是一个勇敢,聪明的小女孩,相信自己走的路更踏实吧。
小女孩玛丽从开始就展现了她数学的天赋,和跟其他同龄小朋友的格格不入,这是感觉周围都是的厌烦感,可是我赞同舅舅的做法,虽然她的知识已经超过同龄人甚至成年人,但是她只有7岁而已,需要去学会相处,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她可以为弱小挺身而出,打了欺负小孩的大男孩,也坦白了自己的真心话,接受了原来这群自己厌烦的小孩,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的地方,比如承认的那个小孩做的动物是最棒的。
可以看出小女孩在开头会让人感觉冷漠没有耐心,但是舅舅用女孩在乎的猫猫成为女孩的榜样,希望女孩想猫猫一样不会伤害那些鸟。在争夺抚养权的过程中,女孩对于亲生父亲对自己不闻不问很伤心,舅舅没有过多言语的安慰,而是去医院让她自己见证自己的出生时,亲是像他们一样开心兴奋的,而不是作为拖油瓶嫌弃的存在。
在把小女孩寄养到别人家,和舅舅分别的那段,让我莫名想到了另外一个《我是山姆》那部的父爱稚拙但是真诚和简单,是打动我们的关键。这场分别小女孩的哭泣真的心酸,一种不理解欺骗但是又舍不得分开夹杂的生气。当然最后舅舅终于把小女孩接了回来,外婆也拿到了那份证明过程,当她知道这个真相的时候,她终于回到了那份母亲的角色和心情吧。
最后小女孩和舅舅在一起长大,学着自己喜欢的数学,也没有失去孩子的童真,真好!
在家庭里,父母是重要的存在,缺一不可,但不是不缺就没问题了,争取做个合格的父母,抛却自己原生家庭的伤害,变成更好的自己,教育更好的下一代。
这周看了天才少女电影,实在好看。主要讲了一位漂亮聪明具有超人数学天赋的小女孩玛丽和陪她长大的帅气舅舅弗兰克。小女孩遗传了她母亲的数学基因,她妈妈是数学家但是年轻时就自杀了。
以下对几个小片段表达自己的想法。
环境真能塑造人。其中一个片段玛丽为同班同学报不平打了11岁的孩子流鼻血。在一个调查中她说每周六固定和舅舅看格斗比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她小女孩能把比她大的孩子打到流血的原因。虽然弗兰克不是为了包庇孩子,她为了帮助其他同学打抱不平,只是方式不对,其初衷是好的。如果弗兰克把错误归于玛丽,在她心中的正义可能泯灭掉了。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尊重孩子的想法。其中一个片段玛丽问上帝是否存在,弗兰克实话说不知道,他有自己的看法,有可能是错的,所以为什么要毁灭他人的想法呢。弗兰克很尊重玛丽的观点和想法,而不是把自己的经验强加在玛丽身上,就凭自己走过的路比她多。玛丽或许还小,但是她至少可以保留自己对世界事物的想法,至于结果是好是坏,她可以自己经历体会。
若是一些中国的父母,处于对孩子的`保护,少走弯路,会把自己的经历经验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该走哪条路,若不把自己对的方式方法告诉孩子,还有谁会这么善意对待孩子呢?或许这两种教育没有对错,只是观念想法不同而已。
玛丽具有超人的数学天赋,对于她的上学问题,弗兰克和她外祖母有很大的分歧。弗兰克希望玛丽能够像其他小孩正常的上学,跟同学相处做朋友,过一个小孩该有的快乐的童年。而不是跳级参加各种数学课程。
没人喜欢自作聪明的孩子。记得笑来老师的栏目也说过,没人喜欢被动证明自己退步,不如他人,更何况是一位颇有学问的老师被小朋友证明。
电影中明明是老师自己的数学题目有误无法解答,老师却得意的嘲讽,你们认为具有数学天赋的小孩也不过如此,玛丽最终在外祖母的问话说了原因。想想有时成年人真的很自以为是,连小孩都知道尊重大人,而不是傲娇地炫耀自己的天赋。
生活需要各项平衡的。
只攻学业/事业,没有了家庭亲密关系,会让人绝望到自杀。
只沉溺于亲密关系,忽略事业发展,会觉得自己无能自卑,经济吃紧,最终难以为继。 事业和关系都有一些,平衡发展,比较可持续。 当一个人有某个优势时,会很容易偏激的无限使用这个优势,造成生活的其他项缺失不足。
不平衡的发展,总会使人无法从别的项里得到供给,最终力竭停滞。
这个有数学天赋的女孩只攻数学,缺少关系的滋养,致使心灵干枯、崩溃、自我了结。
生活相对论里面那个只画恐龙的男人,也是所有精力都在专业上,不注重维护亲密关系,生活一定会走的艰难。
郑钧也在节目中苦涩的表露出来对过去只攻事业,忽略家庭的悔恨。如果当初能明白这一点,拿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平衡一下,可能今天不是一个大红大紫的人,但一定有相对顺畅的人生。
所以人生是需要均衡的。哪怕走的慢一点,挣的少一点,也要兼顾家人,爱人,亲人,朋友的关系培养。
金钱,健康和内心能量,这些共同维持了人生能持续走下去。不会停滞,不会走到无路可走。可以高兴的走下去,一直有动力的走下去。
我觉得每一个父母,甚至是每一个人最好都能看一看《天才少女》,因为它多少能给出一些答案:如果你真的爱孩子,你应该怎么做,以及一个人只要真的对孩子好爱孩子,那么这个抚养孩子的人是舅舅还是爸爸,有区别吗?
多说一句:我希望大家看完不要感概怎么别人那么幸运能生一个天才女孩,我家那个小朋友都五岁了笔还拿不好?那是因为人家有一个天才母亲,明白了吗?也不用感叹怎么自己就不是天才,这个世界上有天才,但是太少太少了,不用焦虑,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而已。
在现实中我所看到的很多父母,都像影片中女孩的祖母一样:爱成就大过于爱孩子。她们口口声声都在说自己爱孩子爱孩子,但是却从没有想要孩子们真正要是什么,需要是什么。前几天我还在微博看到一位母亲得意洋洋地谈她如何教育孩子:为了惩罚孩子没有按照她的要求完成任务,她把自己6岁的孩子一个人关在家里,还让她自己做饭,然后其他人就去玩。我不知道她有没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一定要按照她的要求完成任务?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类似的事情,孩子成绩不好,没有考到父母满意的分数,就被父母羞辱惩罚。我知道他们会说“这不都是为了你好,只有取得高分以后才能找一份好工作赚很多钱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是的,这也许没错,但是父母有没有父母,也许这个孩子他就不想过上你说的这种幸福日子呢?他就是想做一个贫穷的人过着四海为家的日子呢?如果你的孩子真的想过这种日子,你还能一如既往地爱他,接受他的平凡吗?
很多人不能。哪怕那个祖母已经把自己的女儿害死了,逼得她自杀,她依旧觉得自己没错,还继续想要把她自私的欲望寄托到孙女身上,逼着孙女上各种培训补习班,想要让她名扬世界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能说是爱孩子吗?这是爱自己爱成就爱地位但绝不是爱孩子。
然而影片中也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如果你一味地只在乎你的成就你的欲望而不管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最终你会得到什么:女儿自杀,自杀前还故意把自己能名扬世界的成就藏起来,嘱咐弟弟要等到母亲死了才发布,以此来报复母亲。
你瞧,其实害人终究害己不是?哪怕你害的人是你的孩子……
影片中的小女孩很幸运,有真正爱他而且很有智慧的舅舅,要不然难保她不会重蹈自己母亲的覆辙。但是很多人没有她那么幸运,所以很多青少年在自杀。
有时候我总是觉得很不公平,父母可以选择生孩子,可是孩子却不能选择要不要出生或者要出生在哪一个家庭。就算是这样,还要一直被自己的父母说:生你还不如生块叉烧。其实我是很想反驳的,那有种你别生啊!
另外,我发现“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用在这部影片也挺合适的。普通人家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独特一点,而天才家的父母却希望自己的孩子和普通人一样。人生处处是围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