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强烈推荐必看的美剧
1、《老友记》
《老友记》(Friends)是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出品的系列情景喜剧,由大卫·克莱恩、玛尔塔·考夫曼担任主创,凯文·布赖特、Gary Halvorson、迈克尔·莱拜克等执导,詹妮弗·安妮斯顿、大卫·修蒙、柯特妮·考克斯、丽莎·库卓、马特·勒布朗和马修·派瑞主演。
该剧讲述了居住在纽约的莫妮卡、钱德勒、瑞秋、菲比、乔伊和罗斯三男三女作为彼此最好的朋友,在同一屋檐下生活的日常故事。
故事背景设定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纽约麦迪逊大街上的一家广告公司里,以一群广告人的事业、生活为中心,展他们追寻“美国梦”过程中的种种遭遇,折射出二战以后美国在60年代(准确来说是50代末—70年代初)社会、经济、政治的一系列剧烈变革。
⑵ 广告狂人S01E06: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郑愁予先生有一首著名的诗作《错误》,里面描写了一位佳人日夜等待心上人归来的春闺情思,写到最后笔锋一转道:我达达的马蹄声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原来这首诗描述的是游子的遗憾,他注定天涯漂泊,注定不属于那个温馨的家、不属于温柔的爱人。在看《广告狂人》的第六集时,我的脑子里只能想出这句诗——我不是归人,只是过客。
本集以色列旅游局要求S&C为他们进行广告设计,以吸引美国游客到以色列旅游。以色列是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当时距离以色列复国还不到20年,二战、屠杀和流浪的阴影依然笼罩着犹太人,以色列局势的复杂动荡与社会秩序的混乱使Don等人实在想不出到以色列旅游有什么可供发挥的卖点,而在讨论中提到的“犹太女人”又让他想起了Rachel Menken,于是他借着讨论公事的幌子把Rachel约了出来。
Don与Rachel谈起以色列和犹太人,但两人关注的重点不太一样。Don一直试图避开所有惨痛的历史,开掘犹太人生活的其他方面,而Rachel无法表示这些历史无法回避。接着就有了这段对话:
连续几代的四处流浪与艰难图存使犹太人从动乱的故乡连根拔起,深深扎根在世界各处,即使灾难最终结束,他们也回不去了,因为他们的整个人生已在新的土地上重建,故乡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另一个陌生的地方,而且是心灵的归宿,如同“乌托邦”,在那个地方没有漂泊异乡的孤独,没有他人的排斥,他们对此很向往,却明白自己永远到不了那里。
Rachel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如同对待“乌托邦”。她曾说过,她不结婚的原因是从未遇到爱的人,但现在她爱上Don了,却还是不敢追求幸福。后来她在和姐姐打电话时,姐姐劝她不要在意那些细节,好好享受浪漫,她却说“好的事情总是没有将来”。
在Rachel身上,我感受到一种没有归属所带来的无力感。没有什么能永恒长存,平静美好的东西,比如故乡,比如真爱,自己或可感受它们,却无法永远留住它们。对它们来说,她不过是个过客,短暂的欢愉过后,她还是要继续自己孤单的旅程。
这一集的其他情节也处处体现着这个主题:
本集二老板Roger与秘书Joan的恋情浮出水面,Roger抱怨自己不想再偷偷摸摸,希望Joan自己租一间公寓,这样他们就可以相处更长时间;可是Joan觉得两人可以只享受相爱的过程,不希望Roger过多介入自己的生活,而且自己不想离开合租的室友,因为室友很整洁,还可以陪伴自己。Roger听了这话,下一次约会时给Joan买了小鸟当宠物,还特别酸地说小鸟在动物中算干净的,意为让鸟陪着你就好啦,你快自己租房!!隔着屏幕都闻到醋味。他们的确很爱彼此,但Roger有妻子和孩子,Joan以后也会像所有姑娘一样结婚、组建家庭。她不属于Roger,他们的欢爱不能永远继续下去,Roger明白这一点,所以抑制不住自己的失落。
Don在下班后去找情人Midge,两人正在前戏,突然有客人敲门,是Midge的朋友Roy,他和Midge一样走嬉皮士路线,两人关系很好,总在一起。Don对此不爽,忍不住要示威,于是Roy一进门就看到Don坐在Midge的床上,正在脱掉鞋子——他在炫耀自己与Midge的亲密。(艾玛,我笑死了!)后来三个人一起去酒吧看表演,Don时刻像个小男孩一样炫耀自己的成功和富有,宣示自己对Midge的主权,只要Midge和Roy多说一句话,他就一副恨不得把Roy拎开的样子。如同Roger明白自己不能永远拥有Joan一样,Don也明白自己只是Midge生命中的过客,总有一天会离开,他实在不想面对这一刻的到来。
本集所有的遗憾和忧伤都在酒吧歌手的歌声中结束,歌手低沉的嗓音不断唱着:We remember thee,remember thee,remember thee,Zion……Zion是是耶路撒冷的一个迦南要塞,也泛指锡安山、耶路撒冷、犹太人、以色列土地等,有“天国”之意。这首歌给予每一个在身体或感情上流离失所的人温柔的抚慰。伴着Babylon的悠扬旋律,Rachel仍在她的商场里奋战,Roger把Joan送出门,Betty正与Sally玩游戏。这一刻突然有种“天涯共此时”的意境,所有人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但彼此之间的爱与牵挂,却跨越了时空,永远地联结着他们之间的纽带。其实,何必强求永恒?不论是彼此的归人,还是过客,在所有相守的时光,两人都曾到过天堂。We remember thee,这就足够了。
值得兴奋的是,本集开启了主要剧情的另一条线:Peggy的文案撰稿人之路。
S&C为Belle Jolie(妙龄佳人,化妆品公司)的口红做宣传,他们的口红简直有几百种颜色,创意人员不知如何下手,就召集公司里所有的姑娘试用这些口红,进行头脑风暴。当所有女孩都兴奋地试用各种颜色的口红时,Peggy因为没有拿到自己喜欢的颜色而一个人坐在一旁。结束后,Peggy帮忙收集大家用过的纸巾(为了统计哪种颜色最受欢迎),在把纸巾篮递给文案撰稿人Freddie Rumsen时,Peggy开玩笑说,这是给你的一篮子香吻。对文字极其敏感的Freddie很惊喜,又问Peggy为什么不再试用其他颜色的口红,Peggy回答说,自己不想成为一百种颜色中的一个。Peggy的文字和理念都让Freddie感到惊艳,最终和Don商量好,决定让Peggy负责写妙龄佳人的广告文案。这对当时的女性来说是很难得到的机会。
我很敬佩Peggy,她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永不妥协。其他的姑娘都追求着外表的美丽,随波逐流地将结婚生子作为自己最后的归宿,以自己是女人为借口,放弃思考,放弃争取,如同一整盒口红中的一支,千人一面,浑浑噩噩,而Peggy明白自己不想成为其中之一,她只希望自己是一千种颜色中独特的一种,一旦失去,就没有别的颜色可以代替。Peggy看似性格倔强孤僻,不够合群,但我觉得她才是真正内心通透的人。她放弃了别人无意义的认同与赞美,却赢得了自己的人生。
服装环节!本集的服装很多,但常常一晃而过,截图无能。不过出镜最多的两件足够艳压群芳了。
Rachel的套装,里面是一件印花衬衫,饰品很有特色:
Rachel一闪而过的蓝色上衣,亮点依然在夸张的饰品上:
Joan本季最经典的一件裙子,只有她的身材才能撑起这么美的衣服。鲜艳的裙子配豹纹大衣,黑色手包:
片尾曲:Babylon,歌手David Carbonara
S01E06片尾曲
⑶ 《广告狂人》的大结局是什么
唐把自己的车送给了刚刚认识的少年,留下自己落寞地坐在路边。在大结局的开头,他在波利维尔盐洼上疯狂飙车,速度惊人。之后他向车主指出了这车需要改进的地方,车主戏称:作为无车一族,你对车也太过了解了。
对于《广告狂人》的粉丝来说,琼的决定并不让人感到意外。她从肯(Ken Cosgrove)那儿了解到Dow Chemical最近正在制作一部电影短片,急需一位制片人。经过考虑,琼决定接受这个职位。她想说服佩吉(Peggy Olson)辞职过来和她一块儿干,不过佩吉很显然有自己的打算。
《广告狂人》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WgLFDlhRaSfHaMdcisxjug?pwd=270q 提取码:270
⑷ 如何评价《广告狂人》
个人感觉这是一部上世纪60年代New York版的《花样年华》。男人们西装革履,发型永远一丝不乱,浅斟着杯中物,吁出氤氲的烟圈;女人们以优雅为严肃的己任,办公室Girls、家庭主妇(绝不同于《疯狂主妇》)、职业艺人、自由艺术家们粉墨登场,上演美国六十年代的服饰秀和神态秀。
近几十年来,Madison大街饱受行业不景气的折磨,广告业的内容也早就发生了改变,没有多少公司能继续像几十年前一样,只靠投放商业广告和印刷广告所获的佣金过活,更没有多少广告人能再象Don一般潇洒地工作。昔日的黄金产业到了今天仍然赚钱,且花样百出,但1960年充斥着那个行业的情调却已几乎丧失殆尽。所以怀旧与感伤、理想与幻灭、远去天堂的声与色……成就了《Mad Men》在部分人心中的分量。
⑸ 《广告狂人》讲述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对于现在的美国社会有什么影射吗
美剧《广告狂人》不是收视热门,但自开播以后,在全美各大颁奖典礼上,收获甚丰,可以说是拿奖拿到手软。对于这点一般人也许难以理解,不过,只要对二战后,西方及美国社会有着大概的了解的观众,然后仔细观看影片,绝对会为此剧所倾倒,无不会敬佩编剧,导演,演员的才华。美国各大电视电影颁奖,可以说当今美国财富集团和社会中产阶级价值的体现,而其对《广告狂人》的认同,恰好代表了当今美国主流社会对剧片反映往昔峥嵘岁月的一种肯定,也可以说其是美国“主旋律”的典型代表。何谓美国“主旋律”,也许我们可以从剧片中,似乎有意无意展现的一些细节,可以窥视到一些端倪。
种族矛盾
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中的种族主义随处可见,白人和黑人之间的冲突,也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进一步启蒙和黑人经济地位改善,逐渐黑人出现有规模地要求实现公民平等权利的抗议,乃至暴力冲突。《狂人》讲述的本是广告人的生意故事,正因如此,那些看似无意的展现种族矛盾的生活细节,充满真实感,极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年轻的总统肯尼迪意气风发,但黑人依然不具有和白人同等上学的权利,南方黑人要求进入白人的学校,引发冲突,肯尼迪也只能说民众要遵守法律,这无疑是为白人辩护,因为法律往往是对白人有利,对黑人不公的具有明显偏好的裁决工具。公司开电梯的工人是黑人,做保姆的是黑人,麦迪逊大道上著名广告公司的中上层,基本见不到黑人的身影。一位稍具身份的白人男士,如果和一位黑人姑娘交往,往往会成为他人的笑料。而种族平等的观念,在那个时代可能是少数白人“先知”人物所具有的观点,在大多数白人看来,黑人天生就应比白人低劣的观念根深蒂固,更甚者有不少黑人也认为自己的肤色注定了一生的背负。但剧中的一位白人广告策划人不顾众人的讥讽与黑人姑娘交往,并且为其争取正当权利,也隐喻着种族矛盾并不是不可化解的,陈旧迂腐的观念是也是可以改变和抛弃的。这也恰好证明了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黑人权利运动价值所在。
今年美国总统大选,黑小伙奥巴马获得胜利,无疑证明了美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剧中再现的那个时代,如今看来,也为人们思考今日某些看似正取无误的理念,提供了一些借鉴,因为他告诉观众,无论谁,作为一个存在着的人,是有其局限性的,所以在对待他人的利益诉求和政治追求时,不能是一味地以过去观念看得今日的世界。我想这也是美国人想表现的一种“主旋律”,所有的大道理和宣扬美国的价值取向都不动声色地融入剧中,没有任何大道理讲出来,让观众觉得别扭,不舒服,仅仅是有选择性还原事实的真相,从观众的共鸣中,达到宣传价值观的目的。
女权主义
无论西方,还是东方,女人受到的社会束缚远远多于男人,在男权社会,社会的道德和舆论多是维护男人的权利。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及西方世界,女权主义运动逐渐进入高潮,越来越多的女性要求与男人相等的权利,女人不在是男人的附属品,男女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广告狂人》中所展现的,是当时的女生面临的两条出路:家庭主妇,或是在职场苦苦挣扎。
男主角Don Draper的妻子就是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妇,而公司职员女人能做的只是接线员和秘书,参与策划和决策都是男人的事情,但其中一位不服输的女性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做到文案策划的职务,但是这一切都是靠牺牲女性天性的权利而获得的,要将一切争取的雄心隐藏在心中,平时打扮要中性化,而且要忍受同事们之间的骚扰玩笑,男人在工作是的种种不良喜好,她都得容忍,但是她不能表现出任何让男人觉得需要容忍的事情或举动。工作中的女生是靠男人才有更多创造的机会,女人似乎能与男人在一起工作,应心存感激,如此,才能显示男人的价值和地位。
剧中的女职员都是小心翼翼的工作,男人们则喝着红酒,大谈特谈成人笑话和风流故事,以展现自身的魅力。这也难怪六十年代末期,女性主义者们为一头羊加冕,用以讽刺被选中的美国小姐,并设置了自由垃圾筒,将乳罩、腹带、紧身褡、假睫毛一类的东西扔进垃圾筒。并由于传媒的大肆敌意报道,“烧乳罩”不仅成了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而且成了女性主义的象征。不过,其实没有烧乳罩,可能是乳罩是女性的最佳形象代表吧。
虽然,时间过去四十多年,但今日在职场上,性别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不过,此后美国的女权运动开展的轰轰烈烈,也体现了美国的多元价值观,社会思想更加的开放,虽然美国人的内心深处,大部分依然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教徒,但他们也能容忍异端,女人男人在碰撞中谁也离不开谁地相处着。
两大阵营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阵营正式确立,美国是资本主义的大佬,是力证其所追求的价值是正确的前沿阵地。《狂人》中无时不出现阵营对立的背景,主人公经历过朝鲜战争,并且差一点死于战场。广告不仅是为了提高生活品的销量,导弹武器也是广告营销的对象,武器如何通过广告宣传,使政府采购,使民众在正营对决保持信心,这时,广告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花更多的钱买武器,军火商赚取更多的钱研制武器,是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保持自信的有利条件。
古巴导弹危机,当时的美国民众犹如惊弓之鸟,而美国媒体的特色此时已经现行出来,新闻报道中像观众和听众提供更多的是战争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多大,在我们看来,完全是“长敌人勇气 灭自己威风”,民众整天听到这些消息,吓得无处可躲。美国媒体坚持报道事实原则,而不仅仅是宣传工具的作用表现的非常明显。最后的结果,是美国人取得了此次较量的胜利,苏联人在美国舰艇的监视下,乖乖地将武器运回去。这说明什么?按照社会主义的话语体系表达,叫显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苏联的解体,是不是可以说注定了的结局?当然,美国人从来不会这么说,他们只会整天讲自己哪里哪里有出现了危机。
除此之外,如同性恋,两代人价值观的转变等等,生活中的细节无不展现出一副史诗画卷。更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音乐,跳跃的布鲁斯,带着都市的生活节奏;乡村摇滚精神领袖鲍勃•迪伦,清脆的吉他声,干净的嗓音和富有哲理的歌词,完全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如此种种,怎么能不让今日的美国精英喜欢呢,他们是怀念那个创造辉煌的时代,他们或者见证过,或者那时出生,留下的童年回忆;他们更期望从过去借鉴经验和反思,在未来的价值追求和利益博弈中依然独占鳌头。所以说此剧为美国“主旋律”,也就不为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