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席演讲追求自由的亡命徒观后感
龚彦《让他人表演》 我很喜欢她带给我的感觉 淡定平和 坚定但不激昂 但说服力极强 词汇量极大 整个演讲基本没有重读的词汇余世存《失格》 我看的第一个一席演讲 当时有一种被雷劈了的感觉 作为心有小梦想 但与现实对接不上的苦闷小青年来说 他的演讲让我明白 勇敢地做少数派 坚持自己 别在物化浮躁的时代失去做人的资格蒋程宇 <回归 一公斤的创造> 沉浸在讲者自己的领域里 把抽象的物理以3 idiots 里 兰彻的方式予以趣味性的理解和解答 但是由此发出的疑问 很让我颤栗 我们只需要做一个螺丝钉 我们只是一个消费者么? 也是他让我明白 我想追求的人生应该是 内心丰盈 有创造力 有行动力马良 <我的移动照相馆> 以自己的方式 记录平凡人的生活 原来照相不仅可以美化 还可以照进灵魂朱赢椿 <慢慢慢下来> 朱老师设计的书 在南京的先锋书店看过好多 不同于一般的做书 朱老师的设计很有意思 就跟知乎的瞎扯一样 幽默得很狡黠 听他的演讲 也非常的有意思 能一花见世界 一叶见宇宙的观察者 萌萌哒蔡朝阳 《以自由看待教育》 作为一个老师 却自己在坚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 将被僵化的教科书洗傻的 洗白 带着镣铐跳舞吧 就跟迅哥儿说过的 铁房子还是要撞的 就跟理想与现实的鸿沟一样 总要想办法 一点点做出改变 一点点搭建桥梁 实现自己人生的模样(不好意思,说多了)李曼华 《当我们老去》 叙述的话题值得关注 关注老龄的人们值得敬佩童启华 《一个做包子的》 简单平实 有意思 不装Xvivek 《笑自己 自己笑》 好有趣的一期 一直笑下来 很好玩的一个人 有特别会自嘲的魔力,他的故事和态度 对我们原本就习惯正经的民族性格,,是一个启发 可以这样有意思的生活 可以这样笑别人 笑自己秦明 《无声的证词》 法医 在TVB里看过的,想起来让人有点想远离的概念 但是这个简单、幽默的人 告诉你一个平凡人对自己职业的解读 他热爱 他认真 让人难忘 钦佩 有多少人在自己的职业里读到了神圣的含义 并愿意毕生守护呢 他做到了 陆小璇《炸弹、树木、黄金 》 同是学景观的 她做的事情 应该是真正在把自然与人类连接在一起 用景观去修复战争的创伤 满溢对自然的关怀和对人文的关怀才是景观从业者的初心 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我们都忘了 我们做了一堆什么乱七八糟给这世界胡德夫《时光》 叩问生命和时光的旋律 刻在我的心上凌绝顶《为同志服务》 没怎么看过 国内同志群体在公开场合为自己发声 虽然不了解这个群体 但是我尊重他们 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不同价值观和性取向的人为自己发声 多元自由吧 世界才不是一个样子的老树画画《做一个梦》 讲者很直接很幽默 心老大了 看看觉得 时光沉淀给一个人的如果是这种状态 也可以渴望衰老了沈飞《逢场做个戏》 之前看电影《文科恋曲》才知道即兴表演的含义 演讲后半段的表演非常有意思 即兴表演的精髓是说yes 永远也不说no 人生也是 前面的没法决定 即成事实 与其抱怨 不如痛快说yes 接纳过去 接纳自己 再积极向未来去寻找办法 去精彩起来TANGO 《无里头与无意义》 他是在朋友圈传播已久的一系列脑洞大开的漫画的作者 作品集是《睡不着》 我喜欢他的作品和无羁想象 买了很多本送朋友钱海英 《为热爱而生》 今晚就是看了她的这期,突然灵魂就颤栗了 说得有点矫情 但是鸡皮疙瘩就全起来了 一个人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是可以从脸上读出幸福的 虽然 我不知道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更没有找到实现的途径 还是要摸索,尝试下去 希望有一天 那种由心底里氤氲的幸福能绽放在我脸上 还有好多没看到,目前这些~基本没有在知乎答过题,才疏学浅只能给别人点赞,但是一席确实给我打开了一扇窗 就跟知乎一样 写下我对一席真实的感受 在此感谢一席带给我的那些灵魂颤栗和鸡皮疙瘩 也希望能为更多的人打开一扇窗 人文、科技、白日梦
B. 一席关于自然种菜的是哪期
龚彦《让他人表演》 我很喜欢她带给我的感觉 淡定平和 坚定但不激昂 但说服力极强 词汇量极大 整个演讲基本没有重读的词汇
余世存《失格》 我看的第一个一席演讲 当时有一种被雷劈了的感觉 作为心有小梦想 但与现实对接不上的苦闷小青年来说 他的演讲让我明白 勇敢地做少数派 坚持自己 别在物化浮躁的时代失去做人的资格
蒋程宇 <回归 一公斤的创造> 沉浸在讲者自己的领域里 把抽象的物理以3 idiots 里 兰彻的方式予以趣味性的理解和解答 但是由此发出的疑问 很让我颤栗 我们只需要做一个螺丝钉 我们只是一个消费者么? 也是他让我明白 我想追求的人生应该是 内心丰盈 有创造力 有行动力
马良 <我的移动照相馆> 以自己的方式 记录平凡人的生活 原来照相不仅可以美化 还可以照进灵魂
朱赢椿 <慢慢慢下来> 朱老师设计的书 在南京的先锋书店看过好多 不同于一般的做书 朱老师的设计很有意思 就跟知乎的瞎扯一样 幽默得很狡黠 听他的演讲 也非常的有意思 能一花见世界 一叶见宇宙的观察者 萌萌哒
蔡朝阳 《以自由看待教育》 作为一个老师 却自己在坚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 将被僵化的教科书洗傻的 洗白 带着镣铐跳舞吧 就跟迅哥儿说过的 铁房子还是要撞的 就跟理想与现实的鸿沟一样 总要想办法 一点点做出改变 一点点搭建桥梁 实现自己人生的模样(不好意思,说多了)
李曼华 《当我们老去》 叙述的话题值得关注 关注老龄的人们值得敬佩
童启华 《一个做包子的》 简单平实 有意思 不装X
vivek 《笑自己 自己笑》 好有趣的一期 一直笑下来 很好玩的一个人 有特别会自嘲的魔力,他的故事和态度 对我们原本就习惯正经的民族性格,,是一个启发 可以这样有意思的生活 可以这样笑别人 笑自己
秦明 《无声的证词》 法医 在TVB里看过的,想起来让人有点想远离的概念 但是这个简单、幽默的人 告诉你一个平凡人对自己职业的解读 他热爱 他认真 让人难忘 钦佩 有多少人在自己的职业里读到了神圣的含义 并愿意毕生守护呢 他做到了
陆小璇《炸弹、树木、黄金 》 同是学景观的 她做的事情 应该是真正在把自然与人类连接在一起 用景观去修复战争的创伤 满溢对自然的关怀和对人文的关怀才是景观从业者的初心 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我们都忘了 我们做了一堆什么乱七八糟给这世界
胡德夫《时光》 叩问生命和时光的旋律 刻在我的心上
凌绝顶《为同志服务》 没怎么看过 国内同志群体在公开场合为自己发声 虽然不了解这个群体 但是我尊重他们 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不同价值观和性取向的人为自己发声 多元自由吧 世界才不是一个样子的
老树画画《做一个梦》 讲者很直接很幽默 心老大了 看看觉得 时光沉淀给一个人的如果是这种状态 也可以渴望衰老了
沈飞《逢场做个戏》 之前看电影《文科恋曲》才知道即兴表演的含义 演讲后半段的表演非常有意思 即兴表演的精髓是说yes 永远也不说no 人生也是 前面的没法决定 即成事实 与其抱怨 不如痛快说yes 接纳过去 接纳自己 再积极向未来去寻找办法 去精彩起来
TANGO 《无里头与无意义》 他是在朋友圈传播已久的一系列脑洞大开的漫画的作者 作品集是《睡不着》 我喜欢他的作品和无羁想象 买了很多本送朋友
钱海英 《为热爱而生》 今晚就是看了她的这期,突然灵魂就颤栗了 说得有点矫情 但是鸡皮疙瘩就全起来了 一个人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是可以从脸上读出幸福的 虽然 我不知道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更没有找到实现的途径 还是要摸索,尝试下去 希望有一天 那种由心底里氤氲的幸福能绽放在我脸上
C. 一席的节目播出
一席现场NO.01 2012.08.26王盛林《创客的世界》王晓星《拯救缂丝》余世存《失格》韦凯元《普通人的音乐梦想》小鹏《那束微光,就是梦想》文大川《最后的漂流?》布莱恩·温斯顿《「信息革命」可曾存在》表演嘉宾:洛兵一席现场NO.02 2012.09.22楚人怀玉《一个创业者的妥协与希望》杨鹏《没有纹身的纹身师》丁丁张《人生需要揭穿》汉字叔叔《生命的冒险》庄羽《致我已逝去的青春》耀扬《厨房的秘密》一席现场NO.03 2012.10.28何峰《最好的礼物》范立欣《一种关注》李博《本我的出口》潘勋卓《最美丽的未来》蒋程宇《回归:一公斤的创造》郑杰《聪明的病人》王秋杨《苹果十年:公益的脚步》一席现场NO.04 2012.12.01涂子沛《数据开放与公民精神》吴元新、吴灵姝《守望蓝印花布》任鑫《我的精益创业》舒义《创业8年》魏军《当船帆升起》大冰《赶着音乐放牧》顾森《追逐语言的规律》表演嘉宾:赵雷 大冰 《南方姑娘》等一席现场NO.05 2013.01.12孙庆伟《草原的伤疤》孙春龙《没有回家的士兵》孙维泽《行动吧》马良《我的移动照相馆》张强《医·生》蔡仕伟《守艺精神》龙春林《花木间的神明》朱赢椿《慢慢慢下来》表演嘉宾:赵照 釜辰 《慢慢的》等一席现场NO.06 上海场 2013.03.10蔡朝阳《以自由看待教育》洪启《歌声中漂泊的羊》李大维《鱼便便的魔力》孔祥东《音乐是什么》成公亮《流动的传承》苏运升《房子的革命》陈能场《生病的土地》一席现场NO.07 2013.03.30晏礼中《享年》张晓松《口袋里的蓝调》姜振宇《微表情》黄小山《垃圾里的哲学》乔小刀《本真》陈统奎《再造故乡》魏明辉《废现》胡家祺《无人机快递》一席现场NO.08 2013.04.20老锣《找到自己的声音》王一扬《时装不装》苏阳《土的声音》黄继新《社交时,我们在干什么?》贾伟《上上之道》梁鸿《看见“看不见”的中国》赵希岗《剪纸的故事》
一席现场NO.09 香港场 2013.04.28杨兆泽《红鼻子的故事》邓敏琳《剩食香港》崔允信《独立是一种态度》一席现场NO.10 2013.05.18钱海英《为热爱而生》李远江《发现身边的历史》庄雅婷《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童启华《一个做包子的》李曼华《当我们老去》朱志伟《字体的力量》李淼《越弱越暗越美丽》高磊《硬件创业》一席现场NO.11 2013.06.22张玫《革命生产两不误》龚彦《让他人表演》黄一峰《我的自然生活》王川《动画电影的工业实践》朱进《我们为什么仰望星空》陶冶《陶身体剧场》方柏林《过剩时代的学习》罗伯特.K.惠特曼《追缉国家宝藏》表演嘉宾图尔逊《行者乐队》一席现场NO.12 2013.07.20殳俏《人与食物的美好关系》蒋磊《从做BBS到做衣服》古奇《静下心来过家家》宁舟浩《身边的时代》刘畅《雕虫故事》表演嘉宾阿勒《前世爱而不能》一席现场NO.13 2013.08.18何力《不只是活下来》秦明《无声的证词》饶平如《平如美棠》于晓丹《细节里面有魔鬼》卢中强《民谣在路上》潘昊《从1X1,000,000到1,000X1,000》傅国涌《寻找真相就是寻找未来》芭芭拉·W·萨亚德《重新认识我们的性》表演嘉宾戏班乐队《时辰》一席现场NO.14 2013.09.07邢山虎《游戏人生》刘夙《黛玉花与五毛草》皮三《我希望能永远保持错误的力量》林曦《无用之美》一席现场NO.15 2013.10.20黄永松《传统风物宜子孙》史蒂夫·汉森《289段乡音》毛向辉《为什么不》老贾《我有一块田》吴金黛《大自然音乐的飨宴》一席现场NO.16 香港场 2013.11.03林奕华《故事的缺席》范宁《流逝的人本》邝颖宣《动物情书》一席现场NO.17 2013.12.08徐铭恩《3D打印人体器官》海弟《木头人海弟》范宗沛《一天》熊亮《墨水叙述生活》许宏《考古队长》严实《Y染色体携带的历史》一席现场NO.18 2013.12.21张帆《一个节日的诞生》贾樟柯《事实的重塑》陆小璇《炸弹、树木和黄金》周智勇《了不起的周先生》彭怡平《从History到Herstory》万玛尖措《大地舞者的香巴拉》齐漠祥《千锤百炼》奚志农《野性中国》表演嘉宾马頔《凝而忧》《南山南》《孤鸟的歌》一席现场NO.19深圳 2014.01.12刘庆元《无形的战线》胡德夫《时光》吴立新《四十米深蓝》周云蓬《行到水穷处 偏要大声唱》Chris Barden《领养小铺》刘庆元《无形的战线》一席现场NO.20 2014.03.02老树画画《做一梦》凌绝顶《为同志服务》沈飞《逢场做个戏》齐柏林《看见台湾》朱晓雨《只有足球可以》南瓜《不轨音谋》一席特别场 克里斯·安德森《新工业革命》迈克尔·桑德尔《金钱不可买的东西》马克·赫斯特《荒唐的欢乐水泵》凯文·凯利《未来3000天》
黄睿《涂鸦大学》
D. 为什么《星际穿越》书架上有这些书
日前,随着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影片《星际穿越》的大热,其中诗歌、物理原理等各种细节都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在电影开端,少女墨菲试着解密看似随机从书架上落下的书,她坚信她所称之为“幽灵”的东西正用书来传递信息。
事实上,诺兰确实别有用心:他为墨菲的书架所选择的书,不仅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相符,也传递着他自己的理念世界,从这些书目也可以看到,正是这些文学作品启发了诺兰的电影构思。少女墨菲的书架,上面的书看似是随意的道具,被有心的网友翻出来,原来这些“道具”里传递了很多信息,被称为导演诺兰的“心机”。
这些作品启发了这部电影
有网友表示在电影上映前的预告片截图中也发现了6本书,并且靠这6本书琢磨出诺兰是要讲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有人说,这些书是导演诺兰别有用心的结果,他为墨菲所选的书不仅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相符,也传递着他自己的理念世界,甚至从这些书目也可以看到,哪些文学作品启发了诺兰导演这部电影。
不过,科学松鼠会成员猛犸则告诉华商报记者:“书架的布置应该是和人物背景契合,它暗示了主角的阅读喜好,男主人公并不甘心做农民,他还是渴望做工程师、宇航员的知识分子,剧中有句台词,他不属于大地,属于地球之外。就是这个意思。”
网友“胖胖”说:“我个人认为书是人类文化的传承工具,电影里用书架上的书来传递来自五维空间的知识用来拯救人类是有引申含义的。”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夏烈也认为:“导演用这个情节告诉大家,家里的书架恰恰是最神秘的东西,是主人公女儿说的那个幽灵。书承载着人类文明和记忆,在片中他们最终沟通的渠道就是一个书架,站在书架两端的是父亲和女儿。”书评人蔡朝阳谈到诺兰这些书与时间有关的话题,他认为:“人类有寻找永恒的冲动,人类所有的关注都是关于永恒和时间的,知识对世界的解释有很多种,科学控用科学来解释,文学家用文学性的语言、哲学性的语言来象征和隐喻,都是一种对世界的看法。大家讨论的是时空,人类,永恒,表面是科幻电影,其实是提出哲学命题,导演也不负责解释,因为电影、文学表现的往往是科学尚未证实的东西。”
书中大量的隐喻,知识不够看不懂
这份书单对大部分人来说是相对陌生的。伊恩·班克斯《捕蜂器》、玛德琳·英格的《时间的皱纹》、艾勃特的《平面国》……看到这些书名,北京万圣书园的创始人刘苏里笑着说他没看过,有些只听过。“我三年前看过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看不懂,有点像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芬尼根的守灵夜》,大量的隐喻,知识不够看不懂,知识够也不一定能看懂。”
记者将这份书单发给一些书评人,都看过的几乎没有。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夏烈告诉华商报记者:“这些书按种类来分,第一类是硬科幻,是标准物理学方面的学术著作,还有科普著作,专业度高,要有比较专业背景或者长期阅读科幻的背景才能看懂;第二类是软科幻,以科幻为背景的悬疑小说、言情小说等,这类书一般以科学幻想为背景,在一个异度空间或者科幻背景讲一个故事;第三类是文学大师留下的世界文学经典,比如博尔赫斯、马尔克斯,这类书的特征是具有幻想力,比如博尔赫斯的《迷宫》,本身就是充满悬疑的。”
科幻文学会是未来主流文学样式
从电影《盗梦空间》开始,导演诺兰的科学癖已经开始影响很多人的欣赏习惯,乃至阅读习惯。“导演是个有科学癖好的人,从书中我们就能看出,一个是关于宇宙学,一个是物理学,虽然两者关系很接近,但有区别,还有一个就是潜意识,心理学,而他广泛持续的阅读,也影响了他的整个导演思维和导演艺术。”夏烈认为这其实蕴含着另一种倾向,就是未来主流文学样式的变化。“科幻文学、奇幻文学和生态文学,我认为他们会是未来主流文学样式。当国内外科幻小说一‘合谋’,这个潮流就起来了,原因是中国观众和读者,原来的阅读层次太旧了,言情,武侠,还有网上的小白文,它们对智商的挑战是不高的,起到满足我们休闲和娱乐的作用,当大量充斥在网络上之后,则会物极必反。读者需要来挑战智力、有些难度的作品,科幻小说,尤其是硬科幻,有一种刺激感,逼着你努力去靠近它。”
另一方面,夏烈认为跟时代发展有关,“科学猜想离我们越来越近,每个人如果不研究科技与时代的融合就落伍了,整个世界的生活都在跟科技融合,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必须感受科技,了解科技,这是有前兆的。比如科学松鼠会能够嵌入到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中就是一个例子。转型早就开始了,大家也不要急躁,大片的直接刺激,书籍的隐喻等等,自然而然会给你补课,加上新媒体大量转载的知识点,也会让我们学习得更快。”
但夏烈强调了一点,“唯一要提醒的是,创作科学幻想性的作家在中国太少了,像写《三体》的刘慈欣这类的更少,而且他出身理工科,希望更多的人,有兴趣和能力参与进来,这很重要。”
E. 自由散漫、无聊发呆,为什么在家长眼里就成了虚度光阴
近期各大中小学都已进入期末考试,或是期末冲刺阶段。大小测验,成绩排名,更是成了家长们最后一波的焦虑。
一分之差,落人之后,都会成为假期再加一门补习班的正当理由。孩子卷面上的分数成了比公司单位绩效更让人焦虑的事实。这其实是将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评价标准过早地投射在了孩子身上,自由散漫、无聊发呆,在家长眼里就成了浪费生命、虚度光阴。
“在很多次演讲中,我都问过听众,爱的反面是什么。多数家长会回答,是恨。我不以为然。因为爱与恨,属于同一种情感,无非是硬币的两面。我说,爱的反面是控制。有控制有依附,没有自由,而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
爱是生命的自由状态,也是给予孩子一段从容成长的时间。
今天,FUN声的声音来自我们FUN声群的四位小伙伴:MM、Savanna、小蝶和阳阳。她们为大家分享的是2018年1月3号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端推送的《孩子,你有权一生虚度光阴》(撰文:蔡朝阳)。
MM Savanna 小蝶阳阳
《孩子,你有权一生虚度光阴》
BGM:Ravel:Adagio Version 2,Largo
学书法是菜虫自己的主意。大概因为班级里有个同学在学,并且向他炫耀可以写春联,于是此虫也强烈要求。不过呢,书法是要每天练习的,菜虫虽拜了师,但并不在家勤练,我也随他,无非也看作一种玩。
当然有人会问,学书法有什么用。学书法有什么用?这其实也考验我,但我总是认为,艺术啊,游戏啊,就是没有用的,如果一定要有用,那学书法确实不如学杀猪——后者确实也是一种技能。
当然人是有价值感的,文艺老爸此前半辈子最大的痛苦就在于这个价值感。有时夜深,文艺老爸会自我追问,为什么,究竟这个价值感来自何方。你不停地寻觅,你难以将息,坐卧不宁,你究竟是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一直追问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现在我认识到,这仅仅是因为,这个责任是被赋予的。
菜虫,今天我要明确地告诉你,你有权拒绝那些被赋予的责任,你有权一生虚度年华,只要你自己愿意。而书法呀,电影呀,诸如此类的艺术,就是为了我们虚度年华而准备的。有一种人生的选项,就是做一个完全无益于世道人心的人,完全无益于人类文明进步的人,你只需要游手好闲,虚度时光。如果你选择安静地写字,不是为了说明写字有多么牛,而是你完全可以浪费自己的生命,你完全有权利,去做毫无意义的事情。这是你的第一权利。
当然,也还有一种可能,也许终于有一天,因为不断的自我追寻,你发现自己原来也领受着天命。这才是你自己的天命。可是,一个人领受天命,既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也是一件悲惨的事情。幸运的是,你将会找到自己的人生;悲惨在于,这样,你恐怕就再也不能让自己荒废时光了。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你欣然发现,一生的使命就是虚度时光。
但既然老爸选择了生养你,老爸就要为你担负老爸的责任,这个责任之一就是,我要明确告诉你,你不必活在虚妄的责任感里,你不需要出人头地,不需要平步青云,不需要宝马轻裘,你有权一事无成。
这是你与书评君共同打造的一档声音栏目,每周二和周五准时与大家见面,让我们一起尝试用声音做点好玩的。每阶段FUN声会提前预告一个主题。希望你能围绕这个主题,选取一本你最爱的书或文章,并在其中找到你最愿意分享的段落,朗读出来,录成音频。让你的声音在FUN声放声。
尹平 讠
本期主题
书评君
书 口
一直以来关注书评君的你,心中一定有一篇文章,让你对书评君念念不忘。所以这一期,我们希望你在《新京报书评周刊》上选出一篇你最爱的文章,把其中你最愿意分享的段落,朗读出来。我们很期待藉由你的分享,能让更多的人听到书评君的声音,你的声音。参与方法如下:
1
主题选择
根据我们每阶段预定的主题,选取一本你最爱的书或文章,并在其中找到你最愿意分享的段落,朗读出来,用录音设备录制时长为5分钟左右的音频。
2
标准规范
开场介绍请统一为,“阅读需要主张。大家好,我是……今天我是书评君的声音”。录制时请保持周围环境安静,并非常推荐自己配乐。音频格式以mp3、wma最佳。
3
自我介绍
写一段话,简短介绍一下你自己,还有这本书以及你为什么选择它。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同我们分享更多有关这本书或这段声音背后的故事,我们很想听。
4
投稿方式
把音频文件和介绍文档发至邮箱,邮件正文末请留下个人微信号或联系电话,邮件标题请以“主题+书名(或文章名)+姓名”统一标识。
如果你的声音被选中,我们还将邀你加入FUN声群,让我们一起用声音做点好玩的。
新一期主题“书评君”仍在寻声。我们期待,FUN声下一个声音就是你。
FUN声
阅读需要主张
微信公众号ID : ibook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