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上甘岭》的主要情节都是什么
上甘岭》
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
编剧:林杉、沙蒙、曹欣、肖予
摄制:1956年
导演:沙蒙、林杉
作曲:刘炽
类型:故事片(黑白)
主演:高保成
徐林格
刘玉茹
1952年秋,朝鲜战争进入最后的关键阶段。美国侵略者竟在板门店谈判休会期间,调动六万多兵力,在三八线附近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取上甘岭阵地,进而攻占五圣山,用武力获得他们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坚守上甘岭阵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与敌人浴血奋战,打退了敌人二十多次的疯狂进攻。此后,他们又根据上级指示,退入坑道坚守阵地,拖住敌人,使之无法前进一步。在坑道里,他们遇到了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不仅与外界的联系被敌人切断,而且缺水缺粮,生存艰难。但为了祖国、为了朝鲜人民,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坚守了二十四天,从而赢得了时间,使中朝军队取得了大进攻的胜利,并使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美国侵略者被迫重新坐下来谈判,无可奈何地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朝鲜人民得到了和平。
Ⅱ 歌曲我的祖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电影什么的主题曲
《上甘岭》。
《我的祖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战争故事片《上甘岭》的主题曲,伴随着这部家喻户晓的电影唱响全国,沉淀为一代人的共同文化记忆。
这一时期诞生的文化成果丰饶,是时代的重要剪影,营造了百花齐放的文化生活,点亮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贡献着磅礴的精神动力。
歌曲《我的祖国》是故事电影片《上甘岭》的主题曲,创作于1956年。它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首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抒情歌曲。在创作这首歌词真挚朴实,旋律婉转轻扬的歌曲过程中,不仅渗透了中国音乐工作者的艰辛,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歌曲介绍:
《我的祖国》虽然是一首“红色”电影的主题曲,但从歌曲的歌词上看,它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也没有歌颂领袖的伟大。
而是通过平白如话的话的歌词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物产丰富、山河壮丽的祖国,歌颂了勤劳热情、胸襟开阔的人民,由此引申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意义。歌词看似朴实无华,实则立意深刻,词境独特,不可不谓是微言大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上甘岭
Ⅲ 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是什么
《英雄颂》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但那首插曲《我的祖国》由于格外出名,反被误认为是该电影的主题曲
Ⅳ 电影上甘岭主题曲《英雄颂》的歌词
《英雄颂》
狂风呼啸,大海翻腾
朝霞燃烧,山麓昂胸
狂风呼啸,大海翻腾
朝霞燃烧,山麓昂胸
狂风呼啸,大海翻腾
朝霞燃烧,山麓昂胸
壮志的祖国儿女,为世界
为和平,赴汤蹈火
去做英勇的斗争,壮志的祖国儿女
为世界,为和平,
赴汤蹈火,去做英勇的斗争
硝烟滚滚,火势熊熊
杀声呐喊,铁石飞崩
硝烟滚滚,火势熊熊
杀声呐喊,铁石飞崩
硝烟滚滚,火势熊熊
杀声呐喊,铁石飞崩
一样一样冲,一样一样进
勇敢的战士,轰不动炸不倒
舍生忘死战斗在上甘岭,舍生忘死战斗在上甘岭
用生命保卫母亲平安,用鲜血换取大地和平
不朽的功绩无比的英勇,巍峨雄壮美丽庄严
像一道长虹横跨在万里无云的碧空,不朽的功绩无比的英勇
巍峨雄壮美丽庄严,象一道长虹横跨在万里无云的碧空
(4)上甘岭电影主题扩展阅读:
1956年,延安时代的战友,《上甘岭》的导演沙蒙找到刘炽,让他承担影片的音乐创作。《我的祖国》在影片《上甘岭》中是首插曲,《英雄颂》才是影片的主题歌。迎着总攻击令的冲锋号,志愿军战士们从坑道里打出来,向前猛冲,直到影片结束。这是一首加入钢琴伴奏多达十多分钟的混声大合唱,刘炽把它处理成一首壮烈雄健的男性美的合唱,表现志愿军威武不屈,惊天动地,英勇顽强,气贯长虹的风貌和气概。
《上甘岭》电影音乐的成功,使刘炽成为电影导演心中的一杰,关键时刻常来找他“捧场”。金山导演《风暴》只差18天就审片,找他写音乐,他拼命似地把音乐赶出来了。王震之导演《三八线》也来找他,刘炽掂掂作品,却谢绝了。他对王震之说:“都是抗美援朝题材作品,我写《上甘岭》已是精疲力尽了。”
Ⅳ 上甘岭内容介绍及其观后感
1.昨天晚上我们看了一部叫《上甘岭》的电影,这个片子主要讲了发生在1952年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义,说是敌人攻打上甘岭主峰,我军三营7连战斗到最后几个人,连长死了,指导员也被炮炸瞎了双眼,坚持到最后把主峰一寸不少的交给了八连,最后八连在主峰坚持,眼看不敌,为了保留兵力,八连被迫退守坑道,在这坑道里八连和其他的友领坑道想办法把敌人死死地困在那里,让他们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最后敌人把水源封死,让坑道里的人不能喝水,但是在这样的地步他们坚持了20多天,最后配合大步队来了一个大反攻,消灭了美军,美国不得不又再次坐在了谈判桌上。
我看了这部电影以后知道了团结就是力量和那种战斗到最后一个都会向前冲的那种为了和平而不怕死的精神,他们7连的指导员双眼瞎了但仍不想离开战场,想多杀几个敌人,这样的精神值得我学习,但我可能不会向他那样去杀敌人,但我在以后的生活上、社会上,要有一个向前的精神,不怕困难的精神。
2.上甘岭战役已经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了,但是,当我们今天再一次观看描述这个战役的电影【上甘岭】时,仍然是无比的震撼,虽然只是为了争夺弹丸之地,对垒的双方却是用生命与鲜血铺就了整个山峦!上甘岭并不是可以据守的天然屏障,但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硬是用手中的钢枪和肩上的头颅抗击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国鬼子无数次冲锋,美国鬼子的炮火将狭小的上甘岭高地翻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就是以【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的豪迈激情坚守住了阵地---上甘岭高地,让一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北推进的战略计划落了空,上甘岭战役成为了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向着有利于中朝部队的方向开始的起点。
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战友之间的友情却是温暖感人的,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是坚不可摧的,战争的最后胜利永远不属于侵略者。
看了影片当中战争场面的描写,看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坚不可摧的战斗意志,让我更加深刻的领会了我们的国歌中所唱到的【-----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多么豪迈,多么真切,虽然上甘岭高地位于朝鲜境内,离我们的国土还很遥远,但是,弱国没有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的抗美援朝,把战争阻挡于国门之外,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好日子。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该永远的记住,有几十万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为了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幸福,将尸体永远的留在了朝鲜的国土上,我们应该感恩我们的战士,我们应该珍惜用先烈的生命换来的安定幸福的生活。
3.电影《上甘岭》讲的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抗击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八连已经在山上坑道里坚持战斗了一个月。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的小分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又得下山去抢水。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了。后来,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自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他们真正做到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此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同学和同学之间一定要团结友爱,而像我平时那样------今天同这个吵嘴、明天同那个打架,根本谈不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就会没有朋友,会变成“离群之雁“。
看完这场惊心动魄的电影,我的心里却久久不能平静,想起在社会上、学校里、家庭里,常常有人不关紧水龙头,造成“常流水”的浪费现象,我气从心头起。今后,我一定要同小伙伴们一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志愿军叔叔学习,要珍惜每一滴水,因为它是用鲜血换来的。
让我们重新捡回那些已经被我们忽视了的东西,让“上甘岭精神”一直发扬下去吧!
Ⅵ 电影《上甘岭》故事情节i
1952年秋,美军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企图夺取上甘岭主峰阵地五圣山。上甘岭战役爆发。八连连长张忠发奉命执行主峰阵地的坚守任务,师指挥所要求他们坚守24小时以待后援。可就在一个上午,敌人竟进攻23次,我军伤亡惨重。敌人继续增兵,师指挥所命令张忠发暂时撤进坑道。第二天,敌人大举进攻五圣山。张忠发命令连队配合其他部队主动出击,打退了大股敌人。师指挥所要求张忠发拖住敌人,使后方争取时间调度兵力,补充弹药。坑道内的战士每天都有伤亡,他们不仅要跟头顶上的敌人作战,还要为生存而斗争。坑道与后方的联系被敌人切断,坑道内严重缺水,战士们相互鼓励、互相关心,顽强地坚持战斗。在朝鲜人民的支援和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他们顽强战斗了24天,让我军做好了大反攻的准备,最后一举歼灭了敌人。上甘岭战役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形势。
Ⅶ 电影上甘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在真实的上甘岭战役中,战斗从第一分钟开始就进入到了白热化。从1952年10月14日直到11月25日,战役结束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遭受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多枚航空炸弹的狂轰乱炸,平均每平方米被反复轰炸过70次,每分钟发射炮弹30余枚。上甘岭的山头因此被永远的削低了2米,面对美军的狂轰滥炸,志愿军前线的指挥员决定让部队躲进通道保存力量,并坚持斗争。
电影《上甘岭》虽然战争场面激烈,但是导演沙蒙认为,《上甘岭》大部分篇幅都是在黑乎乎的坑道里太压抑,应该避免这些刺激的镜头,应营造出一种乐观的情绪。于是影片将坑道环境做了改动,但坑道里发生的故事都是完全真实。
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中国之声推出特别报道《我和我的祖国》,由战场上的十名战斗英雄讲述他们的铁血人生和家国情怀。
Ⅷ 上甘岭的电影介绍
电影《上甘岭》是1956年上映的第一部表现抗美援朝的经典影片,根据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改编,取材于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影片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为熟悉生活,编导人员赴朝鲜前线与战士们一起亲身感受,半年时间中访问了一百多人,记录了几十万字的材料。电影中的插曲《我的祖国》唱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
Ⅸ 《上甘岭》并带了两个什么大大鼓舞了士气上甘岭
两个苹果。
《上甘岭》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战争故事片。由沙蒙、林杉执导,高保成、徐林格、刘玉茹等主演。于1956年12月1日上映。
影片改编自电影文学剧本《二十四天》,讲述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影片评价
影片《上甘岭》的创作者对这次战役进行了高度概括,他们并没有面面俱到地反映这样一个震惊中外的战争,而是通过志愿军某部八连这样一个连队从接收阵地,由防御战转入坑道和最后发起反攻,收复主峰的43天战斗经历,再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热情讴歌了志愿军战士为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除了艺术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功外,在声画结合、场面调度、结构安排和节奏把握上亦颇具特色,反映了新中国建国初期人们对自由、和平、幸福的憧憬和自信。
Ⅹ 电影上甘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上甘岭》主要内容:1952年秋,美军在朝鲜中部三八线附近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企图夺取上甘岭主峰阵地五圣山。上甘岭战役爆发。八连连长张忠发(高保成饰)奉命执行主峰阵地的坚守任务,师指挥所要求他们坚守24小时以待后援。
可就在一个上午,敌人竟进攻23次,我军伤亡惨重。敌人继续增兵,师指挥所命令张忠发暂时撤进坑道。第二天,敌人大举进攻五圣山。张忠发命令连队配合其他部队主动出击,打退了大股敌人。师指挥所要求张忠发拖住敌人,使后方争取时间调度兵力,补充弹药。
坑道内的战士每天都有伤亡,他们不仅要跟头顶上的敌人作战,还要为生存而斗争。坑道与后方的联系被敌人切断,坑道内严重缺水,战士们相互鼓励、互相关心,顽强地坚持战斗。
在朝鲜人民的支援和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他们顽强战斗了24天,让我军做好了大反攻的准备,最后一举歼灭了敌人。上甘岭战役改变了朝鲜战争的形势。
(10)上甘岭电影主题扩展阅读
《上甘岭》角色介绍:
1,张忠发
志愿军某部八连连长,奉命执行主峰阵地的坚守任务,师指挥所要求他们坚守24小时以待后援。张忠发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战士每天有伤亡,能够战斗的人一天天在减少,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顽强地坚持着,终于等到大反攻开始,张忠发率领战士们冲出了坑道,配合大部队一举歼灭了敌人,取得了战役的最后的胜利。
2,师长
整场战役的指挥者,命令张忠发支援七连军队并坚守主峰阵地,原要求张忠发的连队在阵地上能够坚守二十四小时,以待后援,后来命令张忠发部队暂时撤进坑道里去。
3,王兰
部队里的女卫生员,每天给伤员打水、打针、换药、喂饭、洗绷带、查脉搏,有时还要帮助伤员大小便,然而,不管工作有多累,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
4,
孟德贵
指导员,在缺粮断药又短水的坑道里,身受重伤的指导员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里,用他那微弱的声音让王兰对他唱首《我的祖国》,而指导员在战士们深情的歌声中合上了眼睛,带着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和对和平的渴望离开了朝夕相伴的战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