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比较两部电影点评作文题目
电影评论的目的在于分析、鉴定和评价蕴含在银幕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社会意义、镜头语言等方面,达到拍摄影片的目的,解释影片中所表达的主题,既能通过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帮助导演开阔视野,提高创作水平,以促进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又能通过分析和评价,影响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从而间接促进电影艺术的发展
电影评论的内容是多样的.有着重评论影片的题材、主题、人物或它的社会意义,也有专门论述不同片种、样式或影片的艺术风格、造型表现手段和电影语言的运用的;有对某一时期、某一流派的电影创作进行专题评论的,也有为著名的电影导演、演员等电影艺术家撰写评传的;既有在报刊上对当时上映的影片或某种创作问题写专栏评论的,也有对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的影片进行评论的.由于读者和观众的欣赏境界或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既需要供电影专业工作者研究用的专题论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观众欣赏水平的影评文章.
Ⅱ 《偷自行车的人》&《十七岁的单车》,两部电影的比较
《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十七岁单车》虽然跟他一样也是关注社会底层贫民生活,但是我觉得两者看似想像,但实至千差万别,非常的不好写,因为在电影内涵和表现手法上还有场面调度上,很多的不同,尤其是《偷自行车的人》把一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开山之作,跟十七岁单车相比,只会把十七岁单车弱势化,我建议你应该 找两部相当的电影做比较,电影的比较不是对剧情、社会内涵的单一比较,有很多其本身特有的艺术性在里面,比如场面调度、电影语言,你这两个差太多,写的再好也只是社会意义而不是纯粹的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他们当时喊出的口号是“把摄像机扛到街上去”,你可以拿偷自行车的人跟现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电影做比较,这样切入点好入
Ⅲ 如何写一篇比较两个电影的论文 需要写作细节和写作结构(包括开头,正文,结尾。主要是写作结构)。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01a97f8df8f5a336
Ⅳ 要两部电影,是中国与外国的,进行对比,不过这两部电影的内容要一样,或者是论文
这个好办啊!看看《无间道》(1和3)让后在看看美国版的《无间风云》这两个电影的故事情节基本都是一样的!
Ⅳ 为什么每年的论文题目都是《廊桥遗梦》和《偷情桥》
终于完成论文了,这是我目前写的最长的东西! 回想起自己找资料的艰辛 发给以后的同学共享吧!引言在世界电影史上,以婚外情为题材、探讨爱情与义务主题的电影众多,可是,由于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此类型电影,早已存在一个被受众期待、被设定的结局,所以很难获得艺术的再次突破,特别是关于中年人的婚外情故事,更多只是在单调地重复家庭温情、社会伦理。但是,在20世纪却突现了两部不同一般的婚外情电影,一部是美国《麦迪逊之桥》(又名《廊桥遗梦》),它细腻的情景描绘以及对社会伦理的尖锐质问,获得了空前成功与热议;另一部是法国《偷情桥》,这部晚四年推出的作品,则充满了法国的浪漫精神与欧洲的文艺腔调。 (一)简介《麦迪逊之桥》(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是1995年根据美国畅销书《廊桥遗梦》(Robert �6�1 James �6�1 Water著)改编而来的电影,由著名导演Clint Eastwood亲自执导并主演。 影片讲述了,在1956年的夏天,一位过着传统乡村家庭生活的、意大利裔家庭主妇Francesca Johnson(Meryl Streep饰演),在丈夫与孩子们外出参加比赛时,遇到一位来当地拍摄廊桥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Robert Kincaid(Clint Eastwood饰演),之后二人迅速地坠入爱河。他们相处的四天,成了各自人生的转折点,但是却没有交汇。直到晚年,Francesca将这段经历用日记记录下来,并且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她死后将骨灰与Robert同葬,而地点就是他们萌生爱意的廊桥。 这部电影直接描写了中年人的婚外情生活,Francesca与Robert之间的爱是情爱、性爱与爱情的和谐统一。虽然影片情节单调、进展缓慢,但是,通过两位演员精湛的演技,将那弥漫的爱意、一生的认定以及分别的焦虑刻画的真实细腻、淋漓尽致。虽然两人的爱是如此肯定且不可取代,但是为了维系家庭,Francesca放弃了与Robert出走,选择了将这份爱珍藏在心中。直到Francesca去世后,通过她生前所写的日记,才将这份爱公之于众,并在获得子女谅解后,完成了她与Robert合葬的心愿,在挥洒的骨灰中,Francesca终于得以全面地、彻底地拥抱了自己的爱人和爱情。 而拍摄于1999年的《偷情桥》(Un Pont entre deux rives),在时间跨度上虽没有《麦迪逊之桥》那么长久,但同样保证了故事题材的完整性、主题的鲜明性。 故事发生在1962年的诺曼第,Mina(Carole Bouquet饰演)是一名建筑工人Georges( Gérard Depardieu饰演)的妻子,她不是典型的家庭主妇,她喜欢看电影,为了家庭的生计,她坚持要出去打零工。比起丈夫,她更喜欢与自己15岁的儿子一起消磨时光。由于种种机缘,她认识了来修桥的外地工程师Matthias(Charles Berling饰演),两人一见钟情,在儿子的鼓励下,很快开始了自己的婚外情。直到被Georges( Gérard Depardieu饰演)揭穿。而后,Georges的威胁、恳求都没有阻止Mina抛子弃夫的出走行动。影片结尾,夫妻二人加油站的偶遇,美丽的Mina重获新生,显得更加迷人自信,而Georges也从婚恋挫败中走出来,最后两人各怀心愿,迈向不同的方向。 该片情节看似波折起伏,可表述方式却是异常的平静,就连Georges在听到Mina与Matthias的叫床声,也没有做出过激的举动,只用一句话“我连把你的脑袋拧下来的心都有” 一带而过,然后平静地离开。 影片中浓郁的浪漫气氛、洒脱的人文情怀,以及心酸的黑色幽默,都使得这部影片少了一些反省的深刻,却多了一份哲学的人文思考,它更像是法国人对《麦迪逊之桥》的致敬,向世人宣布人性至上、真爱无敌。 (二)理论阐述与影片分析 凡�6�1第根认为,“相同主题学的作品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但不并妨碍拥有同一思想却选取不同结论的倾向。” 《麦迪逊之桥》与《偷情桥》,两部相同题材、同一主题的影片所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观念。Francesca放弃爱情,坚守婚姻义务;Mina奔向爱情,抛弃婚姻义务。但是,两者的选择却得到了肯定。如果说,文学作品之间的不同,取决于作品的内容与意义,而内容与意义的不同,则表现在主题与观念。那么何谓“主题”? 图松在引论中提到:“(人们)为什么要经常不断地为祖先的传说编制目录呢?是为了研究其历史,沉思其无穷兴衰的奥秘,也为了理解其自身的奥德赛,其中有的至高至贵,同时也往往具有深刻的悲剧性.每一个忠实与正义的心灵中,都有一个安提戈涅……这些英雄在我们心中,我们也在他们心中:他们同我们共命运,而我们发现自己反映在他们形象之中……我们的神话和传说中的主题具有多重效用(polyvalence);它们是人性的标志,是人类悲剧命运的理想形式、人性现状的指征。” 根据以上解释,主题虽是抽象的,但在某些作品中,主题却被实实在在地与人物绑在一起,不再飘忽不定,人们可以抓住它,而人物就是最好的捕网。人物将抽象的主题具化成与之对应的观念。影片中,具体化主题的人物,显而易见地,就是Francesca和Mina。 Francesca和Mina与传统的红杏出墙者相比,两人都没有令笔者产生厌恶的感觉,反而在笔者看来,Francesca似悲壮自省的自我牺牲者,而Mina则似冲破传统束缚,勇于行动的先锋。她们都勇于担当,是爱情与婚姻中的英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这部作品和以往的作品在处理题材的方式上不一样。以往的作品,多以题材引出情节,固守于特定的框架内,注重情节的完整性,以情节来阐释主题、却忽略了人;而这两部电影是则以题材来加强人物形象,再用形象的独特性来深挖主题。在这两部电影中,都痛斥了婚姻义务对爱情的束缚、对人性的压抑,但是也都肯定了两位女主角的最终选择。更有意思的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大众对她们的选择又给予了她们不同的时代定位。 1、 影片中的时代定位: Francesca是实际的典型,而 Mina是理想的典型。 Francesca生活在60年代的美国乡村,一提到60年的美国,多数人想到的是摇滚乐、吸毒、性反常、堕胎、裸奔、迷恋怪癖和追求荒诞的嬉皮文化等,而这些都属于反文化运动。其实,Francesca这位传统妇女,才是当时美国主流文化的代表,所以说,在影片时代中,Francesca是实际的典型,是守护家庭、恪守婚礼誓言的实际典型。 而Mina却是理性的典型。Mina生活在70年代初的法国小镇诺曼底。在法国的1965到1980年间,家庭危机是一个热门的话题,这时候也是女权主义与先锋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Mina的出逃,也有对这两种文化潮流的肯定。在影片时代中,Mina是理想典型,是出逃成功并获得幸福的理想典型。 2、上映后的时代定位: Francesca是想象的典型, Mina是实际的典型。 根据《20世纪70年代对今日美国影响》:“1978年的美国,百老汇上演了一场戏,戏剧主题在今天看来显得有些古怪,讲的是男女混住的宿舍里所发生的一切荒诞的事。这正是七十年代美国年轻人价值观的典型反映,说明了性解放所带来的变化在俗世的平凡生活中又是如何体现的,没有比婚姻更能反映这种变化的了。1910年,已婚家庭占全美家庭总数的80%,1970年,仍有69%的人已婚,自那以后,这个数字急剧下降,到2000年只剩下52%。” 再看法国,“法国现代家庭结构的特点之一是独居者人数大幅度增长,丧偶者、离婚者和独身者构成的单身家庭占家庭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尤以年长者为最。巴黎仿佛成为独身者的首都,平均每二户人中就有一户是’单身户’”。 20世纪所兴起的女性解放、女权主义、性解放、先锋精神等随着全球化进程,渗透到了世界各个角落,它们的本意是尊重人性、解放妇女,但是,却渐渐地成为解构家庭的另一推动力。21世纪,是一个信仰丧失、家庭破裂、男女关系混乱、同性恋剧增的世纪,这个被经济关系扭曲、被工业机器大生产异化的时代,人们大多奉行利益至上、利己主义、及时享乐的观念,大多数人都为自己想得过多,他们的自私也变得理所应该、他们的贪婪更加肆无忌惮,而自我牺牲却被忘得一干二净。社会上到处都是出逃的Mina,而Francesca却成了人们昔日怀念的对象。所以说,在影片发行的21世纪,Mina是实际的典型,而Francesca却成了理想的典型。 不仅如此,从上你会惊奇地发现,Francesca和Mina时代定位居然是互相循环的。这种循环时代定位,再次说明了爱情与义务并不是两个矛盾,而是一个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他们之间对立统一,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社会婚姻的状态,就由它们中占主要地位的那一方决定。20世纪后期的社会,婚姻家庭的状态就像那摇摇欲坠的比萨斜塔;到了21世纪,婚姻家庭的风崩离析就变成一股不可阻挡势流。这其实就是爱情与义务,这两个主次方面在进行的转换与重心偏移时,在人类社会中的显像表现。 图松在亚类主题研究中的英雄主题,也提到了类似观点,即那些所谓的英雄角色“由于适应性强、变化性大、有多种效用,不受叙述框架的约束,�6�1�6�1�6�1�6�1�6�1�6�1能够把自身结合进某一世纪的思想特点和习俗趣味中去,能够实际上呈现出各种甚至是极端矛盾的意义,能够通过包容一切变异,使自身适应当代生活的各种细微差异。这样主题学就同时成精神史。” 这两部电影女主角的选择,不就是人类婚姻精神史的一个侧面吗?他们从服从到反抗,再从放纵到收敛,不就是人类精神史重复的最好证明之一吗?精神的重复,反映到客观世界中,就是社会思潮、思想主义的循环往复。这所有一切,又再次论证了人类的历史是重复的。 (三)总结综上所述,借助图松对主题学的研究理论,笔者通过分析两部影片的中女主角的的形象与时代定位,发现片中婚姻与义务的主题冲突都集中在了这两位女性人物的思想冲突上,其实质就是对遵从人性与坚守婚姻道德的纠结。同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大众对于婚姻与义务的选择、或大众的审美需要也是不同的。这体现在,影片所设定的60、70年代,Francesca是实际的典型,而 Mina是理想的典型;而影片发行的21世纪,Francesca是理想的典型,而 Mina是实际的典型。这种选择怪圈、或审美怪圈,其一说明了爱情与义务并不是两个矛盾,而是一个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他们之间对立统一,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换,且它们的每一次转换与重心偏移都给人类社会的家庭结构带来了变动;其二也是人类精神史循环往复的表现,人类行为重复的结果。所以,只要人类社会一直存在,爱情与义务将是永恒不变的社会文化主题。
Ⅵ 论文两部作品的对比探究怎么结构
??摘要一般包括以下几部分:
1、研究背景和意义;
2、全文的总体思路概括;
3、主要研究成果(分条叙述,是重点,清晰告诉别人你都研究出什么来了);
4、创新之处(也很重要,言简意赅,你与别人研究的不同之处,证明你不是抄袭);
5、关键词
如报考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论文对摘要有明确的要求:
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不超过500字。
?一篇学术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
1、问题的提出;
2、选题背景及意义;
3、文献综述;
4、研究方法;
5、论文结构安排。
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
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
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
??
Ⅶ 高分 英语论文 电影
1.通常建议写一部电影,比较深入,资料相对好查一些,如果你想写两部电影除非是想进行对比,一般是中西对比比较多。5000字不算多,等你写完了,导师再改一下就剩不了多少了。据我所知,以电影题材写论文一般都归类在文化方向里,个人觉得比较好写,有兴趣就好,不然会很痛苦。
2。我是学英文文学的所以推荐你两部电影,喜福会,红字,因为有解读性所以可以随意选个角度写。
3。肖申克的救赎我很喜欢,建议你对照原版小说来写,可以从主题,写作手法,技巧入手。比如,除了大家熟知的信仰和希望以外,你个人还理解到了什么,发掘出了什么内容。可以分析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监狱的制度化可以使人恐惧抵抗,但最终却无法摆脱离不开监狱生活,无法融入正常社会。还可以分析人物,社会影响等等。
英语论文有个关键,就是你的thesis statement(主题)你的论文到底要说明一个什么结论。有了这大方向,你只要分开些观点,论据这里还包括引用,解释介绍一些概念,大体论文就出来了。总之,希望你享受这个难得的过程!may you success!
Ⅷ 夏洛的网书与电影对比论文谁有 比较主题思想和创作手法的差距两千字以上 好可以加分
比较书与电影的区别:
1.电影里头多了三处镜头
①.多了然放烟花,
②.多了两只乌鸦,
③.在学校报名动物比赛。
2.少了书上三处内容:
①.少了21页,母鹅欢呼的叫声,
②.少了,本来是母鹅说哪一块板松了,结果是威尔伯自己撞过去的,
③.少了威尔伯滑雪。
3,我觉得电影里头多出来两只乌鸦的镜头很好。因为那两只乌鸦被稻草人吓倒了,所以我觉得很好玩。
4,书里母鹅欢呼的叫声不应该删除。因为少了那句话,我觉得不那么精彩了。
-0- 只能这么多 2000字好难,可以参考
Ⅸ 求一片论文, 关于新旧电影画皮比较 ,1000字以上
这里有1000多篇画皮的影评,楼主你可以自己去找找合适的:
http://www.mtime.com/movie/59588/commen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