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约翰·福尔斯的介绍
福尔斯是当代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自幼热爱自然,成年后也对自然科学颇有研究。本职是教师,在长篇小说《收藏家》成功之后辞去教职成为专职作家,同时个人还出版了诗集。在长达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约翰·福尔斯留下了六部长篇小说、多部非小说类作品。在1969年出版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他刻画了神秘、对自由的向往等思想行为。在这部小说中,他用十分贴切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语言、对话、文体再现了这一时代,复制了这一时代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电影改编的成功,让约翰·福尔斯在全世界拥有了更广泛的读者。《收藏家》和《魔法师》也被成功地改编成了电影。
Ⅱ 《法国中尉的女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法国中尉的女人》([英] 约翰·福尔斯)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nZDY7Ahz0K-wwTJ8MPzKyw
书名:法国中尉的女人
作者:[英] 约翰·福尔斯
译者:陈安全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8
页数:488
内容简介:
查尔斯无数次地回忆起,他们的第一次相遇。
堤岸边,她面海而立,黑色的衣裙随风飘动,人却如雕像般纹丝不动,仿佛在凝视着大海,又仿佛只是凝视着虚空。
查尔斯认出了她。她是小镇人口中的“法国中尉的女人”,那个被一名法国中尉抛弃的堕落女人。
当她回过头来,查尔斯没有看到预料中的 属于那个时代的庄重、顺从、羞涩;她的脸庞,无论用什么时代的标准或情趣来衡量,都算不上漂亮。
但那是一张令人难以忘怀的脸,一张悲剧性的脸。脸上的忧伤有如林间清泉自然涌出。那张脸上没有狡诈,没有虚伪,没有歇斯底里,更没有伪装。
她的眼睛,像潮水一般湮没了查尔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灵魂,不容于时代,却成为超越时代的永恒存在
她是堕落的象征,是不被同情的悲剧,是他全部的热情与向往,是一整个时代无解的谜,是那个晦暗年代里微弱而动人的自由之光
★《时代》周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牛津大学等英美高校文学课必读书,国际笔会银笔奖、W.H.史密斯文学奖获奖作品
★伊恩•麦克尤恩、A.S.拜厄特、翁贝托•埃柯、王小波推崇的伟大作家,《卫报》称他的一生如同寓言般反映了当代英语文学的发展历程。
★《纽约时报》畅销书,长踞美国亚马逊畅销榜,风靡德、法、美、意、葡、西、俄、波等几十个国家。
★由诺贝尔奖得主哈罗德•品特改编成同名电影,梅丽尔•斯特里普主演,成为影坛佳作。
★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大概是小说史上第一本以商业小说之资,彻底改变小说理论风貌的例子。
★我是福尔斯先生热烈的拥护者。——王小波
★我用《占有》向《法国中尉的女人》致敬,因为它的叙事更贴近角色的感受与内在生命。——A.S.拜厄特
★刚刚开始写作生涯的时候,我就读过福尔斯的作品,他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伊恩·麦克尤恩
★约翰•福尔斯的一生代表了当代英语文学的发展历程。他既是一位讲故事的大师,又为人们展示了超越时代的非凡写作技巧。——英国《卫报》
作者简介:
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1926—2005)
英国小说家。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毕业于牛津大学。出版多部小说、剧本、诗集,还从事翻译工作,代表作有《收藏家》《法国中尉的女人》《巫术师》。其中,《法国中尉的女人》获得国际笔会银笔奖和W.H.史密斯文学奖,并由 英国著名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罗德•品特改编成同名电影,成为影坛的经典佳作。
Ⅲ 福尔斯甘那个电影叫什么
阿甘正传,
福尔斯特甘
Ⅳ 一个女教师死在了自己的房间里,胸口插着一把水果刀。警长福尔一个女教师死在了自己的房间里,胸口插着
睡衣,你学生找你,你穿睡衣吗
Ⅳ 约翰·福尔斯的人物生平
1926年3月21日出生于英国埃塞克斯郡,父亲名叫罗伯特,是烟草商人,母亲名叫格拉迪斯。
1939年在贝特福德中学就读。1943年成为班长,1944年离校。 自幼在伦敦郊外的乡间生活,培养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一种远离人群的遁世心理。他在贝德福德中学的几年对他人生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他在这所非常贵族化的寄宿学校中受到良好的正统教育,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当时这类学校普遍实行高年级学生责罚低年级学生的野蛮的管理办法,他本人曾长期担任学生秘密组织的头领,他所必须充当的社会角色与他个人的心理气质发生痛苦而激烈的冲突。这一生活经历使他深谙等级制度、法律控制的实质,从青年时期开始产生了对一切当权者、组织者的强烈憎恨。
1940年福尔斯举家迁至戴文郡的伊普敦。1944-1945年在爱丁堡参加海军大学短期课程班。1945-1947年担任王家海军中尉,在戴文郡达特摩尔奥克汉哲顿营地训练新兵。
1947年至1949年底,他就读于牛津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其间,他主要学习法语和法国文学,深受法国存在主义作家的影响。毕业后他在法国波瓦蒂埃大学任教一年,又去希腊的斯佩德西岛上一所男子中学任教一段时间,然后回到英格兰。福尔斯认为,他的精神气质和文化背景主要扎根于英、法、希三国,相比较而言,他认为受欧洲文化的影响更甚于英国本上。
五十年代初,福尔斯正式开始他的作家生涯。他说自己之所以从事文学创作,是因为这样可以耽于幻想,可以随心所欲地虚构人物场景和对话,以逃避他所不喜欢的各种外界生活。
1950-1951年担任法国普艾提斯大学英语讲师。与伊丽莎白·惠顿相遇,并开始发表诗歌。1953-1954年担任海特福德郡爱石桥学院英语教师,并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魔法师》,和伊丽莎白·惠顿结婚。
1954-1963年担任伦敦圣古德里克学院英语教师。1960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收藏家》。1963年《收藏家》正式出版并成为畅销书,福尔斯辞去教职,成为专业作家。
1964年,非虚构作品《智者》出版(1968年和1980年两次修订)。1965年《魔法师》在美国出版(英国版出版于1966年),《收藏家》被改编成电影,影片由威廉·惠顿执导。
1966年,和妻子伊丽莎白·惠顿从伦敦移居到多塞特郡的莱姆里季斯。1967年开始创作《法国中尉的女人》。1968年,举家搬迁到莱姆里季斯的贝尔蒙特庄园,《魔法师》被改编成电影,电影脚本由福尔斯本人撰写。
1969年,《法国中尉的女人》出版,荣获史密斯文学奖和国际笔会银奖。1978年,担任莱姆里季斯博物馆名誉馆长。
1981年,《法国中尉的女人》被改编成电影。电影拍摄的主要外景地即在莱姆里季斯。翻译莫里哀的戏剧《唐璜》并在国家大剧院演出。1982年出版长篇小说《尾数》。1983年被艾克斯特大学授予荣誉博士。 1988年罹患中风,从此深居简出。
1990年相伴33年的妻子伊丽莎白·惠顿死于癌症。1997年被东英吉利大学和牛律大学授予荣誉博士。1998年和萨拉·史密斯结婚,被查普曼大学授予荣誉博士。
199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由戴安娜·维庞编辑的《福尔斯访谈录》出版。2005年11月5日在莱姆里季斯家中因心脏衰竭逝世。终年79岁。
福尔斯是一个多产的作家,写作生涯长达40多年。他所创作的多部小说都是畅销书,而且从不重复同一个内容。但最为批评家和读者称道的还是1969年发表的《法国中尉的女人》。除外,还有《巫术师》《尾数》等等。他还写过一些短篇小说、诗歌、哲学作品和电影剧本。
他的出版商说,福尔斯“讨厌玩著名作家的游戏。他只想呆在莱姆里吉斯自家花园里。他热爱的是大自然、鸟和花朵,而不是人群”。
Ⅵ 求 法国中尉的女人 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链接,谢谢
《法国中尉的女人》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sypXFH6d-igx8fKnCz1lrg
作品相关简介: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由卡洛尔·赖兹执导,梅丽尔·斯特里普、杰瑞米·艾恩斯主演的剧情片。影片于1981年9月18日在美国上映。该片改编自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同名小说,讲述安娜和迈克都是演员,两人在同一部电影中饰演男女主角,二人戏里戏外发展出的爱情故事。
Ⅶ John Fowles文学地位
约翰·福尔斯 John Fowle(1926年3月31日—2005年11月5日)),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名的英国作家,是当代英国文坛的一个勇于创新的作家。 二战后,欧美文坛新潮迭起,而英国文坛则反其道而行之。一股复古的、崇尚十八、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的作品的潮流在四、五十年代涌起。这是在批判后现代主义之后,向另外一个极端的倾斜。多数评论家对此颇多非议,认为这种风气保守、狭隘,缺乏新意。福尔斯是六十年代英国作家逐渐摆脱传统的束缚的突出一例。有的评论家称他为“后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是“后现代小说”。后现代主义的一个特点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有明确的表现:它明确地告诉读者:小说纯属虚构,只是一种文字游戏或幻象,邀请读者步入这个虚构世界。而《法国中尉的女人》用十分贴切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语言、对话、文体再现了这一时代,复制了这一时代的小说。
作为一个存在主义者,福尔斯在他的作品中宣扬人在一个荒诞、丑恶、冷酷的现实世界中为获取存在和自由而陷入的焦急不安、彷徨和痛苦。他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在作品中表现得极其鲜明。《收藏家》中的米兰达因失去自由而死去,《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为了保持自由和独立而拒绝了查尔斯的求婚。福尔斯的作品是二战后的英国小说中异军突起的杰作,他使得当时对英国小说的保守和虚伪性颇多微词的评论家们刮目相向。
Ⅷ 阿甘正传的全部英文台词
1、I don’t know if we each have a destiny, or if we’re all just floating around accidental—like on a breez .
我不懂我们是否有着各自的命运,还是只是到处随风飘荡
2、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面对的一件事
3、If you are ever in trouble, don’t try to be brave, just run, just run away.
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你就跑,远远跑开
4、If God intended everybody to be the same, he'd have given us all braces on our legs.
如果上帝要让人人都一样的话,他会给每人一双脚撑。
5、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哪种。
Ⅸ 那里有下美国电影《克隆人》的,不是那个克隆人的进攻
片名:克隆人/克隆高校
原名:Ken Follett's The Third Twin
年代:1997年
编剧:辛迪·梅耶斯
导演:汤姆·麦科洛林
主演:凯莉·麦吉丽丝、杰森·盖德瑞克
剧情:
珍妮·费拉米博士受聘到琼斯福尔斯大学任职,她的课题是从遗传的角度研究犯罪。虽说她提出了导致犯罪的种种遗传特质,但却相信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可以抵消这些不良遗传因素的作用。为证明这一点,她要考察不同环境中长大的同卵双胞胎,如果她能找到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个是罪犯,一个是良民,她的理论就有说服力了。她设计了一个检索程序,这程序可以搜索档案数据库,将一对对孪生子从人海里识别出来,据此她可以选定感兴趣的人来受试。史蒂夫便是她的一个受试者,一个很理想的研究对象,因为他的孪生兄弟是个罪犯,他则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可是珍妮的研究以及她本人很快陷入了一连串的麻烦中。她所在的校园里发生了一起强奸案,受害者就是她的好友,据这位好友的指认,罪犯正是史蒂夫。她疑惑这是他的孪生兄弟所为,可那人正在监狱里服刑,根本没动过窝。更奇的是,这对双胞胎根本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他们的生日也不一致。由此,珍妮被引入到一个扑朔迷离的谜中去了。史蒂夫要洗刷他的罪名,还要弄清他的身世之谜,珍妮则要澄清她的困惑,推进她的研究。
然而自从她的顶头上司伯林顿在她的办公室里偶然遇见了史蒂夫之后,她的研究突然间变得阻力重重。先是一家报纸披露了她的课题,指责她的研究侵犯了隐私权,紧接着校方以保护学校声誉为由勒令她中止研究,伯林顿干脆将她解雇。她的办公室被搜查;她受到匿名电话的威胁;当她追踪线索到埃文坦诊所时,发现那里的一些医疗档案刚刚销毁……一连串的怪事使珍妮意识到,她的研究已经让她卷入到一个重大的秘密中去了。
她越是想弄清真相,她的处境就越是危险,而她的疑团也随之越滚越大。当她找到了第二个与史蒂夫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时,她疑惑她面对的不是什么孪生子,而是试管婴儿,可随后的调查中,她又找到了第四个,第五个……最后竟找到八个,她终于明白了,这是克隆人!至此,一个重大的阴谋也就昭然若揭了。
现在找不到资源了
迅雷 BT 电驴 都找不到了
Ⅹ 有文艺复兴的历史电影么按时间顺序。
1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最著名的宗教历史事件是圣巴托罗缪惨案,以此为背景的《玛戈王后》颇为精彩,大仲马写过的人物,由阿佳妮扮演,出神入化。
2 王室的故事,西班牙女王胡安娜的倒霉命运《狂野之爱》;英国历史上最短命的女王简《九日皇后》;自然还有鼎鼎大名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还可以和写他父亲--英王亨利八世生平的电影《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个情人》一起参照研究。
3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多版本,有西班牙拍的,还有苏联拍的。
4 文艺复兴的巅峰人物--莎士比亚,关于他的生平野史有《莎翁情史》,可以从中看到当时剧院的环境和演出的模式。有许多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名角汇粹的《仲夏夜之梦》,剧本严格按照原作,但把背景换到了近代,一样好看。描写命运和性格双重悲剧的《麦克白》有好几个版本。《哈姆莱特》也有多个版本,以奥利弗爵士主演的老电影《王子复仇记》最为经典。莎翁的其他名作也有电影版本,比如根据《李尔王》改编的《一千英亩》,苏联版《奥塞罗》、《第十二夜》等。根据舞台剧改编的《理查三世》、《亨利五世》、《无事生非》等等蔚为大观。
5 文艺复兴中的地理大发现非常激动人心,可以看史诗性电影:《哥伦布》。
6 维加的名剧《羊泉村》,电影叫《羊泉镇》,索菲亚·罗兰主演的老片。
7 《米开朗基罗》虽然是好莱坞老片,但有罗曼·罗兰的同名传记为基础,充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