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主角 > 电影军垦战歌主题作词曲

电影军垦战歌主题作词曲

发布时间:2022-08-18 07:38:33

Ⅰ 有哪些纪录片是讲新疆的只要是和新疆有关的都可以

《中国哈萨克》1983年,成为中央电视台《兄弟民族》栏目开播的第一部纪录片,编导施生田,赵群力《家住沙漠中》新疆电视台1994年出品,入选德国格廷根人类学电影节、北欧人类文化电影节、布鲁塞尔电影节,编导纪林。

《亚心和牧羊人》新疆电视台1999年出品,获第八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篇大奖,编导宁照宇,何明。

《野马之死》新疆电视台2000年出品,获第1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编导谢勇。

《卡拉麦里的冬天》新疆电视台2001年出品,获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编导谢勇。

《山玉》新疆电视台2002年出品,入围第九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编导刘湘晨。

《doreme》新疆电视台2002年出品,入选德国格廷根电影节、法国国际人文电影节,并作为格廷根电影节的闭幕影片之一,编导纪林。

《天池人家》新疆电视台2002年出品,获200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社教节目短纪录片一等奖。

《湖》新疆电视台2002年出品,获2002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社教节目系列片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骏马”奖纪录片类一等奖,编导魏圣泽。

《阿艾石窟之谜》新疆电视台2003年出品,获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编导纪林。

《回家的路有多长》新疆电视台2003年出品,获第21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作品奖、最佳摄像奖,2003年中国“横店影视城”杯纪录片自然与环境类金奖,编导孙昆,石峰。

《一个都不能少》新疆电视台2004年出品,获2003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电视社教节目短纪录片一等奖。

Ⅱ 雷良萍简历

是《边疆处处赛江南》八一厂出品描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纪录片《军垦战歌》插曲之一。原唱:雷良萍 作词:袁鹰,作曲:田歌

Ⅲ 电影插曲经典老歌专辑有哪些

《映山红》、《蝴蝶泉边》、《延安颂》、《Sealed With A Kiss》、《Yestoday Once More》

Ⅳ 电影军垦战歌里的插曲分别是什么歌名

中华儿女志在四方 《边疆处处赛江南》 是吧???

Ⅳ 白炎的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进军西藏的老战士、军事教育记录片的开拓者、军旅诗人、原西藏军区副政委、西藏军区党委常委、副军职离休干部夏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8月25日13时4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夏川,原名卢镇华,又名卢向晨,曾用名白炎,1918年7月出生,河北平山县人。1932年考入河北省立正定中学,1935年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1936年5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革命队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8月参加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在八路军野战政治部民运部工作,改名夏川。9月到延安抗大学习,12月编入抗大—分校,1939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40年调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历任宣传股长,随军记者团主任,宣传科副科长、科长,宣传部副部长、部长,旅、师政治部主任,军宣传部长。1950年2月奉调二野五兵团十八军任政治部宣传部长,执行进军西藏任务。1952年西藏军区成立后任宣传部长兼文化部长。1955年8月调任总政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6年后,1981年再次奉调进藏,任西藏军区副政委、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西藏文联名誉主席。1983年离休,为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西藏文联名誉委员。
1988年8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夏川少年时代就很喜欢进步文艺,特别是新诗。在上高小时,他曾在天津《益世报》小朋友周刊上发表过习作,受到老师的赞扬。上初中时,在天津《大公报》小公园副刊发表过散文《骄阳下的人们》,受到学校的奖励。中学时就开始阅读进步书籍,16岁时发表了第一首歌颂社会最底层劳动人民的新诗《挑水夫》。17岁在北平上新闻专科学校时就积极参加北平学联的秘密活动,参加了北平进步青年的文艺活动,成为当时平津诗歌运动中产生过积极影响的刊物《诗歌杂志》同仁中的热心成员。1935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北平的—二·九学生游行示威活动,一二·九运动以后便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革命队伍一—一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6年,因组织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同学参加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绝交,讨伐冀东伪政府的—二·—二学生游行示威活动,被学校开除。
1937年,夏川到山西太原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在太原国民师范的军政训练班第九连学习,后编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三大队七中队。参军后,夏川积极从事宣传文化工作,他编写了《决死队队歌》,还以笔名白炎写了《武装保卫山西》歌词。这首气势磅礴的战斗歌曲,曾经响彻整个华北战场,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的抗日热情。2005年又被选为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歌曲作品在北京演出。经历过当年抗战生活的老年人,几乎都唱过或听过这首歌曲。著名剧作家陆柱国在为《夏雨集》写的序言中不无感慨地说:“我和夏川同志相处三十多个年头,其中大半时间是直接在他的领导之下工作,竟然不知道我在儿童时代最爱唱的这首歌词,原来是出自他的笔下。”
1938年9月,夏川冲破国民党的百般刁难、盘查,顺利地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并在抗日军政大学五大队报到,唱起了“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的抗大校歌,1938年12月22日,抗大总校副校长罗瑞卿同志在甘泉召开动员大会,宣布中央决定要成立抗大一分校挺进敌后,并说明了建立分校的目的和意义。夏川和战友随即进军延长,于25日正式成立抗大一分校,1939年1月东渡黄河,1月21日到达晋东南,2月23日举行抗大一分校第一期开学典礼,开始了正规的学习生活。5月份,分校政治部调夏川任宣传科长,后到文工团担任支部书记,从此,他一手拿枪,一手拿笔,一边战斗,一边写作。在文工团他写了《文工团团歌》,在抗大一分校他写了《学习歌》他写的《把鬼子赶出鸭绿江边》(久鸣曲)这首歌,也曾经鼓舞过千千万万的革命青年投入了抗日队伍,和《大刀进行曲》、《流亡三部曲》、《义勇军进行曲》一起成为当时学唱最为广泛的抗日歌曲代表作。1940年夏川奉调八路军第二纵队政治部,做部队的政治工作。1941年纵队政治部成立了随军记者团,夏川担任了随军记者团主任,后又历任宣传股、科、部的正副领导,旅、师政治部主任,军宣传部长。他在这个期间写的诗歌和报道《血战苏村》、《沙区劫后》等,热情地讴歌了八路军那些宁死不屈,顽强奋战,前仆后继的英雄战土,控诉了日本强盗实施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在解放区文学史册上留下了永放光芒的篇章。
1950年2月,在二野五兵团十七军任宣传部长的夏川遇到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张国华希望夏川到十八军来,进军西藏。当时,夏川32岁,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十几年的战争生活,备尝艰辛,历经险阻,刚刚进入贵阳,有了一个可以过上安定生活的机会。但是夏川却丝毫没有考虑个人的得失,立刻答应张国华军长的邀请,调十八军任军政治部宣传部长执行进军西藏任务,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本色。正由于这种革命军人所具有的忠诚和责任感、使命感,使他无论在艰苦卓绝的进军途中,还是在到达拉萨之后开展复杂、细致的统战工作,都作出了突出成绩,得到上级和广大指战员的赞许。进藏路上,他和战友们一起爬雪山趟冰河,为了能和沿途的藏族人民交流,他带头学习藏语,吃糌粑,喝酥油茶。昌都战役时,他率军工作组与五十二师参谋长李明、副政委阴法唐一起带154团执行穿插任务,参加了北线千里大迂回的作战,很好地达成了作战预期目的。1952年西藏军区成立后任宣传部长兼文化部长。在统战和宣传工作中,他不但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也和许多上层爱国人士交了朋友。1954年他带领一个小分队执行总政下达的电影拍摄任务,克服高原反应,上到六千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麓,把五星红旗第一次插到喜玛拉雅山上。
1955年8月调京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协助厂长分管全厂各片种的创作。 1958年5月八一厂实行分片和管理后,夏川主要负责组建并领导军教片室和科教片室全面工作。1960年春,遵照总政指示,将科教片人员与设备顺利移交中央文化部新建的北京科影厂后,又负责领导八一厂纪录片的全面工作,直到1966年“文革”开始。“文革”后恢复职务及分管八一厂军教片、纪录片的工作。在他领导的各种影片的创作拍摄过程中,他虚心学习,认真摸索,很快成了电影创作的内行,特别在他主管军教片、纪录片的创作、拍摄中,成绩突出。他组织选题的军教片《奇袭武陵桥》、《越海捕俘》、《丛林战》、《步兵打坦克》对推动部队军事训练和全面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广大官兵的热烈欢迎。特别是他提议并主抓的生动体现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思想的民兵传统教育片《地雷战》(1962摄制)、《地道战》(1965摄制)等影片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几十年久映不衰,家喻户晓,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他组织拍摄的新闻纪录片《将军当兵》、《英雄战胜北大荒》、《向毛主席汇报》、《伟大的战士—雷锋》、《绿色的原野》、《军垦战歌》等都真实反映了军队的面貌,激励了部队的士气,展现了感人肺腑的军民鱼水情。他还亲自给纪录片《硬骨头六连》和《我们都是神枪手》写歌词,并为厂内外的故事片写了很多影评文章,发表于各大报刊,是八一厂写影评最多的一位厂领导。
夏川调到北京工作后,他那一颗心却并没有离开西藏,凡是有关西藏的任何一条新闻、一部作品,他都极为关注。当他离开西藏已经26年之后的1981年,已进入62岁花甲之年的时候,却怀着异乎常人的勇气和热情重返西藏,“愿在边卡度余年”,决心要把他的毕生精力献给西藏人民。
第二次进藏任军区副政委期间,他兼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仍主抓全区军内外的宣传、文化工作。他多次下部队,深入基层,到边防哨所……他曾经两次到海拔5300公尺的高山哨所查果拉,在极度缺氧的情况下,去看望鼓舞了那些“立足雪山,放眼天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英雄战土,并为他们写下了赞颂的诗文。
在他的组织、主持下,西藏筹备成立了文联,他任西藏文联名誉主席;召开了西藏首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创办了《西藏歌舞》杂志,出版了《藏族作者小说专辑》,并亲为作序;举办了五省区藏族文学座谈会;为推动西藏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83年9月,65岁的夏川从西藏军区副政委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回到首都北京。他是一个心情开朗而且具有高度热情的人,更没有忘掉姚雪垠、魏传统等挚友们的叮咛:“耐得寂寞耐得寒,不忧身残忧志残。春光总是年年好,挥笔走龙洒江天。”寂寞正好尽情地燃烧,冷清自有哲思的欢畅,他心里升起的是“放尽余热”,再做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
1984年4月,他为《新文学史料》撰写了《(诗歌杂志)和(海风诗歌小品)》的文章之后,接到战争年代冀鲁豫军区老领导赵健民的约请,全身心地投入了编写《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的任务。并且又和志同道合的战友一起成立了文艺组,负责组织编写《冀鲁豫解放区文艺丛书》,执著地让自己的晚年在文苑中尽情放射出光和热。
多年来,他和战友们一起对一个一个的选题进行反反复复的研究,有时还要跑图书馆、档案馆、资料室,从那堆积如山的书报中查阅资料,经常每天伏案六七个小时,对自己负责编审的书稿一词一句地斟酌和做必要的修改。他的书房,成了一个编辑部。
为了赶时间完成编撰计划,夏川有时比在职还忙、还紧张。1987年,他已年近古稀,去贵州商谈落实一本丛书的出版事宜时,突发心肌梗塞,经医院紧急抢救,才度过一劫,愈后仍坚持继续工作。他经常因心绞痛发作而住院。亲属和战友们都劝说他:“你已是一个年老体弱的人,过去该干的事都干了,千万不要再当‘拼命三郎’了!”但是乐观精神和责任心仍然支撑着他做完了一件又一件事。对于编辑出版计划内的事,他做起来就放不下,甚至把病房当成了工作室。在组织编辑冀鲁豫解放区文艺丛书的时候,有一次,夏川因病住在解放军总医院治疗,还时刻想着编写和出版方面的事情。在二十多天住院的日子里,他写给编辑和作者的信件就有三四十封之多。
夏川特别赞赏老战友马冰山在重访冀鲁豫战地时写的一首诗:“平原百战八春秋,壮压倭奴肯叩头。迟死吾侪天有意,老人惟爱不闲牛。”并以此自勉。他对亲友说:“拼命三郎我是不会当的,就当一头离而不休的‘不闲牛’吧。”
离休以后,夏川在文苑辛勤耕耘,成绩斐然。他参与编辑出版的书籍有《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大事记》、《冀鲁豫解放区文艺丛书》、《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资料丛书》、《一二·九诗选》等达1 8本之多,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或史料价值。在此期间,他还整理出版了自己的诗文集《夏雨集》、《战地草》、《雪域放歌》。
他经常关注普通群众的生活状况和所思所想,惦记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在老家平山县发起扶贫助学活动时,他一人就负责了十个孩子的学费并和十个儿童及其家长建立了书信联系,经常寄去孩子们需要的书籍。他还时常怀念抗战时期山东的老房东。在编写《中共冀鲁豫边区党史》期间,特地抽时间专程去寻访看望。
夏川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多次受批判,被揪斗,但他始终对党忠贞不渝,坚信党和人民群众,无论逆境顺境,始终义无反顾地全身心地投入党、军队和人民的事业,为党和军队的文化宣传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力量。

Ⅵ 边疆处处赛江南的歌词 边疆处处赛江南的歌词简单介绍

1、《边疆处处赛江南》歌词如下:

人人都说江南好

我说边疆赛江南

哎来来来

赛呀赛江南

朝霞染湖水

雪山倒影映蓝天

啊呀勒

黄昏烟波里

战士归来鱼满船

鱼呀鱼满船

牛羊肥来瓜果鲜

红花如火遍草原

哎来来来

人人都说江南好

我说边疆赛江南

哎来来来

赛呀赛江南

林带千百里

万古荒原变良田

啊呀勒

渠水滚滚流

红旗飘处绿浪翻

绿呀绿浪翻

汽车飞奔变成娟

棉似海来粮如山

哎来来来

伟大的领袖

领导我们永远向前

革命大旗高高举

天山南北红光闪

啊呀勒 啊呀勒

红光闪 红呀红光闪

各民族兄弟干劲冲天

要让边疆处处胜江南

哎来来来

哎来来来



2、《边疆处处赛江南》是由袁鹰作词,田歌作曲,雷良萍演唱的歌曲,亦是电影《军垦战歌》的插曲,该曲创作于1965年。

Ⅶ 1973年左右,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安徽白湖农场军垦纪录片,谁有

或许是叫《军垦之歌》

Ⅷ 给爷爷下载一些老歌

如果是30后,那么应该是到了青年时期,也就是二十五、六岁开始喜欢流行歌曲,因为人到了这个年龄,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阅历,才能对歌曲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小时听的只是耳音,而没有理解。应该是这样吧,他二十五、六岁的时候是1960年左右,这个年代的歌曲大多来自电影,我可以给你推荐最经典的10首电影插曲:
1、电影《第一列快车》插曲:社会主义好;
2、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插曲:草原之夜;
3、电影《草原晨曲》插曲:草原晨曲;
4、电影《雷锋》插曲:学习雷芳好榜样;
5、电影《钢铁巨人》插曲:工人阶级顶天立地;
6、电影《军垦战歌》插曲:中华儿女志在四方;
7、电影《红旗渠》插曲:敢叫日月换新天;
8、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
9、电影《枯木逢春》插曲:重逢;
10、电影《年轻的一代》插曲:我们是年轻的一代;
以上10首是描写解放后的中国的大好形势的,再推荐一些其他题材的歌曲:
1、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发表于1958年《儿童音乐》创刊号)
2、我是一个兵(1950为朝鲜战争而创作的)
3、让我们荡起双桨(第一部儿童电影《祖国的花朵》的插曲)
4、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
5、歌唱祖国(被誉为“第二国歌”)
6、敖包相会(同样也来自”草原上的人们“,这部电影在当年好像挺火的)

上面是我自己琢磨的比较好的、经典的,下面是大全:

春寒
欢颜
明月
橘颂
绒花
小路
远航
半屏山
大风歌
橄榄树
红星歌
回延安
花溪水
卖花帽
岷江行
思乡曲
太湖美
小松树
雁南飞
映山红
祝酒歌
北京颂歌
湖光山影
马背摇篮
太阳岛上
小城故事
在水一方
洞庭鱼米乡
高飞的海燕
海上南泥湾
海上女民兵
红棉摇篮曲
苗岭连北京
绿岛小夜曲
青春啊青春
青春的旋律
青春多美好
泉水叮咚响
我爱梅园梅
西西里柠檬
幸福在哪里
心中的玫瑰
乡间的小路
小号手之歌
一束小白花
永远不能忘
红太阳照边疆
我爱你,中国
雄伟的天安门
阿佤人民唱新歌
把我的奶名儿叫
打起手鼓唱起歌
大海一样的深情
红星照我去战斗
海防战士爱海岛
假如你要认识我
井冈山下种南瓜
金珠玛米亚古都
军民团结一家亲
妈妈,看看我吧
妹妹找哥泪花流
满怀深情望北京
满山红叶似彩霞
满载友谊去远航
生活是这样美好
手捧鲜果献亲人
松溪河水盘山流
挑担茶叶上北京
我爱北京天安门
医疗队员到坦桑
银球飞舞花盛开
渔家姑娘在海边
月朦胧,鸟朦胧
永远和你在一道
祖国一片新面貌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丁香花说:我爱你
歌唱敬爱的周总理
洁白的羽毛寄深情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送上我心头的思念
拖拉机开进苗山寨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愿亲人早日养好伤
想起周总理纺线线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我们的明天比蜜甜
周总理,你在哪里
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西沙,我可爱的家乡
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
生命是一朵盛开的玫瑰
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
心上人啊,快给我力量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夏尔巴的歌声飞向天安门

Ⅸ 边疆处处赛江南的创作背景

这首红色革命歌曲创作于60年代的中国。当时的背景是积极开拓边疆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曲作者田歌向记者介绍这首歌创作中的一个小插曲。1964年,一批名人为《军垦战歌》到新疆实地采风时,田歌作为纪录片指定的曲作者,没有一同到兵团第一线去采访。当时田歌因为歌曲《草原之夜》的创作而成名不久,觉得自己对新疆兵团的生活非常熟悉,然后就根据袁鹰作的词,自己在乌鲁木齐的家里写曲。当年杨导的评价:好听是好听,就是感觉内在还不够,好像不能打动人。年轻的田歌当场就把曲稿撕掉,毅然的说:“我下去体验生活!”

阅读全文

与电影军垦战歌主题作词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fter3免费完整下载 浏览:946
监狱暴力犯罪电影 浏览:568
韩国电影爱情片打电话邂逅 浏览:817
北京送快递小哥电影 浏览:640
金希贞的全部韩剧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285
以前有部电影里面有个女鬼 浏览:548
木星上行国语版在线免费观看 浏览:421
《飞夺泸定桥》电影 浏览:478
1905下载的视频在哪个文件夹 浏览:972
美片 浏览:150
外国一个电影骑着发火的摩托 浏览:1000
晚上我经常和我的父母一块看电视英语 浏览:631
韩国阿强和阿珍是什么电影 浏览:312
看电影九排 浏览:308
天主教宗教题材电影 浏览:417
二战电影虎虎虎国语版 浏览:332
战斗机 电影 浏览:937
成龙教外国小孩功夫电影叫什么 浏览:672
看电影怎么英文怎么翻译软件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