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湄公河行动》中的娃娃兵是怎么来演的真的都是小孩子吗
电影《湄公河行动》的“娃娃兵”是拍摄地的泰国小演员表演出来的。那“娃娃兵”到底是不是电影故作嚎头杜撰出来的呢?其实,在“金三角”地段,娃娃兵是真实存在的。
1999年,美联社公布了一张照片,一个头发稀疏干枯的小男孩,深沉老练的叼着一枝烟,一副跟年龄不符的表情,他叫卢瑟。后面那个眉清目秀长得像女生的,叫约翰尼,是卢瑟的哥哥。
千万别小瞧这个略带羞涩样的约翰尼,他10岁就成为首领,在泰缅边境地区制造了多起恐怖事件,曾带领着多达数百人的队伍屡败缅甸政府军。1999年10月,惊动一时的劫持泰国医院500多名人质事件,就是他干的。
他们被称为“匪首娃娃”、“魔鬼娃娃”。
二人在投降后,泰国官方公布了两兄弟在泰国难民营中生活的照片,后来下落不明,各种说法都有。
《湄公河行动》在拍摄之前,导演林超贤研究案件资料了解到,现实中毒枭们确实养着一些“娃娃兵”,他们对孩子洗脑,不听者用各种手段恐吓,更有甚者逼着他们吸毒,让他们彻底效忠自己,做了很多惊心动魄的事情。在电影里设制这个情节,由于太过残忍,所以在审查过程中也是几经周折,最终能够成功保留下来。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是两个小孩玩轮盘赌,当一个小孩不幸被爆头时,旁边的孩子们却洒着沾满鲜血的钞票大笑。所有这些震撼人心的场面,激起了观众的共鸣:对孩子的痛心,对毒贩的仇恨!
《湄公河行动》中有一场描写娃娃兵的戏,揭露了毒品对于未成年人的危害。
在这段戏中,小孩们把玩枪支、捧着酒吹瓶、甚至还有抽烟镜头。这让很多人怀疑这些镜头到底是不是真的是孩子演的,如果是,会不会给他们留下心理问题。
而根据导演的描述,这些演员确实都是在当地找的孩子,那么拍摄这种设计到暴力问题的戏,究竟会不会给孩子们留下阴影呢?
答案是不会的,因为我们看到的镜头都是剪辑拼凑的,在拍戏现场,一段戏可能要经历好多NG,所以对于小演员来说,他们都是碎片化表演,甚至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而且拍戏现场的氛围和影片展现出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小演员并不会感受到如此压抑的氛围。
而像《熔炉》这样的涉及性侵的电影,甚至会在某些敏感镜头里,用成年人替代小孩,或者采用分镜头剪辑,而且会在拍摄完成后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所以只要剧组有心留意这方面的问题,就完全可以让真正的孩子来演某些特定场景的戏,并且采用各种方法规避对孩子的心理伤害。
(文丨皮皮电影编辑部:张昌锦)
在缅北,因为战乱,因为毒品,因为贫穷,因为生存。有不少的小娃娃,特别是孤儿,在当地
军阀的招募下成为青少年突击队,也就是娃娃兵。
一但从军,眼前的娃娃就是一群杀人的机器,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只有服从,只有杀戮。
一个给我开过车的驾驶员,也是佤邦领导的保摽,他跟我说:他是孤儿,他八岁就参军了,十岁就去就去读军挍,现在已是二十多年的军龄了。
对我们,
领导的朋友,他还是很友善,他说:我们有时太饿了,顿顿水煮白菜,训练负荷大。要死啰。他做了个假死的动作。我也知道他们一个营长,薪资是二百人民币。但我在赌场见过一个管监狱的连级干部吧,他那一晚上就输了一百二十万人民币。
当然,别在佤邦犯法,放高利贷要坐水牢戴脚链,差民工工资也坐水牢,打驾斗殴坐水牢,偷盗抢劫那就凶了,直接宰手砍脚。但赌和嫖那里是合法的,政府要保驾护航。
对中国人,有钱的,关系好,所有辖区之事,一个电话搞定。我开始过几个捡查站军人持枪敬礼。没钱的,或输光钱的中国人那就不一样了,千万别惹他们。那地方叫你失踪,也就是你捏死一个臭虫。
娃娃兵没看见他们上课读书,但我了解到这些娃娃都有老师教,因为很多以前的娃娃兵,现在都是"民地武`部队的骨干了,中国话说的很好,我们说什么他们都听的清楚,他们一说话我们一句都听球不懂。
有个娃娃兵跟我炫耀的说,我们从小就要学会开车,你们中国娃娃行吗。当着一车军人我不好说。但心里默默地:儿子,先学数理化,走遍全天下。
是的,全是当地的小娃娃演的.
但是与你想象的不同,小孩子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演什么电影,里面演了什么剧情。
比如说,找个小孩让模仿一个镜头。
整个场景其实非常轻松,但是后期加了剧情衔接和背景音乐后,就显得狰狞了。
我不喜欢演戏,真实版的最好不过
真的是小孩子演的。而且应该是当地生活在混乱环境中的小孩儿,不然那种痞痞的对生命一点都不敬畏的感觉是很难演的这么真实的,之前看林超贤导演的某个采访,说选用的基本都是当地的小孩子。电影拍摄中这一类的情况比较常见,,小孩本身并不知道整部电影的内容与自己扮演的角色,只是按照导演布置的要求去演,现场氛围不同于荧幕前的效果,电影播出后通常也不会让他们去看的。不过上帝军首领真是演得活灵活现,神态到位的很,简直惊呆……
小孩演痞子,并不会对他们有坏影响,只要提前告知他们演的是反派角色,剧里的这些小孩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他们好孩子在生活里不能这样就行了。如果小孩演坏人就一定会对心理不利,那么白雪公主儿童剧也不能排了,因为有个小孩要演坏皇后。
应该都是泰国的那些演员演的,那些演员演的逼真,真实。但我觉得要这种角色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一些性格什么的?
《湄公河行动》中,彭于晏和张涵予炸裂的演技固然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但影片中驻扎在糥卡老巢的那群稚气未脱却满身戾气的娃娃兵,他们的表现着实是触动人心。
花骨朵儿一般年纪的他们,本该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可如今却沦为毒贩们杀人不眨眼的工具,熟练地把玩着手枪,不羁的吸食着香烟;
当着人体炸弹;
熟练地拿枪扫射,可以看出来对面的特种兵都愣住了,想不到应该是纯洁可爱的孩子,却在瞬间变成了“阎罗小鬼”;
玩着赌命 游戏 ,眼神中透露着对生命的不屑。
如此令人诧异的场景,不禁让观众们怀疑:他们真的都是小孩子吗?
是的,这群娃娃兵都是小孩子,只不过这些孩子都是林超贤导演请来的泰国当地的临时演员,并非是真实的娃娃兵。孩子们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按照导演布置的要求去进行表演模仿的,对于影片的内容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他们不知情。
而电影中所呈现出的娃娃兵们面目狰狞、心狠手辣的画面大都是靠后期制作及背景音乐渲染的。播出后通常是不会让这些孩子们去看的,所以手枪、香烟、毒品这些危害他们的“恶魔”,他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暂时来说对他们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影片中的娃娃兵虽为演员扮演,但现实生活中他们是真实存在的。
在金三角一带,有的家庭为了生计不得不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毒贩,任由孩子被摧残。这些从小被抓去的孩子,被洗脑,被毒品控制着,彻底沦为毒枭的利刃。
他们没有幸福欢乐的童年,有的只是血腥残忍的记忆,杀人越货,贩卖毒品。在他们的眼里唯有金钱、毒品、嗜杀能让他们感到快乐。
娃娃兵在《湄公河行动》展现的残忍麻木的一面除了告知观众毒贩是 社会 的一大“毒瘤”外,更多的是强调了毒品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之大,孩子必须远离!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恋小暖)
\n
在《湄公河行动》中,那些本该无忧无虑的天真孩童们却成为了一枪爆头的赌徒、冷血杀手、吸毒圣斗士、人肉炸弹,几场娃娃兵的戏份,一幕比一幕让人震撼,毒贩将小孩训练成杀人工具,他们眼神呆滞、出手狠辣,如同变异成了地球上的另一个可怕的物种,记得片中有一幕镜头慢慢扫过一群站立的儿童,最左边的抽着烟,定定地盯着拍摄镜头,他的眼睛里有着对于全世界的厌弃吗,让人不寒而栗。
真的是小孩子演的。而且应该是当地生活在混乱环境中的小孩儿,不然那种痞痞的对生命一点都不敬畏的感觉是很难演的这么真实的,之前看林超贤导演的某个采访,说选用的基本都是当地的小孩子。电影拍摄中这一类的情况比较常见,,小孩本身并不知道整部电影的内容与自己扮演的角色,只是按照导演布置的要求去演,现场氛围不同于荧幕前的效果,电影播出后通常也不会让他们去看的。不过上帝军首领真是演得活灵活现,神态到位的很,简直惊呆……
\n
整个场景其实非常轻松,但是后期加了剧情衔接和背景音乐后,就显得狰狞了。
\n
在《湄公河行动》这部影片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些稚气未脱却满身戾气的娃娃兵。毒贩们将小孩子训练成杀人机器,让他们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成为了冷血杀手。
记得有一幕,镜头慢慢地扫过一群脏兮兮的孩子,他们面无表情十分冷漠,眼里全然没有孩童的天真,而是对世界的厌弃。最左边的一个孩子还娴熟地叼着一根烟,挑衅般地看着镜头。
还有一幕,当郭旭击倒一名毒贩后,一名大概八九岁的小孩突然冲出来,娴熟地从包中掏出枪对着郭旭开火,毫不拖泥带水,郭旭最后靠截肢才活下来,治愈后也只能坐轮椅。这些娃娃兵,抽烟、吸毒、杀人,冰冷又麻木,不禁让人怀疑导演找来了真正的金三角童子军出演。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娃娃兵都是一些当地的小演员“表演”出来的。在家长的陪同拍摄下,他们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模仿,并不知道电影内容和剧情,拍摄的过程也是十分轻松。
电影里的狰狞很大程度上还是靠后期制作和背景音乐。虽然影片中娃娃兵是演的,但却是取材于真实的生活,而并非编造。
在金三角一带,娃娃兵是真实存在的。小孩子从小就被毒贩们抓去,被他们洗脑、用毒品控制,最后彻底沦为毒枭的利刃,帮他们杀人越货、运输毒品。警察多次深入毒贩的老巢,也曾遇到过这些娃娃兵。
2. 小时候有看过一部关于超人的电视剧,请问下叫什么名字
《超人前传(Smallville)》讲的是还没有成长为后来超人的克拉克-肯特少年时代的故事。剧集题目Smallville,是克拉克所乘飞船降落的小镇,一阵绿色陨石雨和他一起降临到Smallville,从此小镇上就陆续开始有十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克拉克必须要和形形色色受陨石雨影响而获得力量的人群打交道,同时还要竭力掩饰自己的特异能力。他和年轻的莱克斯-卢瑟(Lex
Luthor)建立了友谊,遇到了两个女孩克劳伊(Chloe)和拉娜(Lana),在她俩中间左右摇摆为难。随着剧情的发展,莱克斯-卢瑟也开始不负众望地从克拉克的挚友向注定要成为超人天敌的坏蛋发展。
3. 卢瑟和是什么电影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
莱克斯·卢瑟(头号反派人物)
4. 有一部很早的美国的电影或者电视剧
《超人前传(Smallville)》讲的是还没有成长为后来超人的克拉克-肯特少年时代的故事。剧集题目Smallville,是克拉克所乘飞船降落的小镇,一阵绿色陨石雨和他一起降临到Smallville,从此小镇上就陆续开始有十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克拉克必须要和形形色色受陨石雨影响而获得力量的人群打交道,同时还要竭力掩饰自己的特异能力。他和年轻的莱克斯-卢瑟(Lex
Luthor)建立了友谊,遇到了两个女孩克劳伊(Chloe)和拉娜(Lana),在她俩中间左右摇摆为难。随着剧情的发展,莱克斯-卢瑟也开始不负众望地从克拉克的挚友向注定要成为超人天敌的坏蛋发展。是一部早期美剧.
5. 关于小时候看过的一部电影,电影里一对夫妻收养了一个外星小孩,小孩是超人,大概剧情如下
你要找的是《超人》(Superman,又名The Man of Steel) 概要 超人出生在克利普顿星,外星名“卡艾尔”(Kar-El)。当他还是婴儿的时候,被他的父亲“乔艾尔”(Jor-El)和母亲“拉娜”(Lara) 单独放进太空船中,当他乘坐的太空船离开时,他出生的星球发生大爆炸。他的太空船...降落在地球。被美国堪萨斯州斯莫尔镇(Smallville)肯特农场里的一对夫妇收养,改名为“克拉克·肯特”(Clark Kent)。长大后,他在大都会市做记者。 还有这个《超人前传(Smallville)》讲的是还没有成长为后来超人的克拉克-肯特少年时代的故事。 剧集题目Smallville,是克拉克所乘飞船降落的小镇,一阵绿色陨石雨和他一起降临到Smallville,从此小镇上就陆续开始有十分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克拉克必须要和形形色色受陨石雨影响而获得力量的人群打交道,同时还要竭力掩饰自己的特异能力。他和年轻的莱克斯-卢瑟(Lex Luthor)建立了友谊,遇到了两个女孩克劳伊(Chloe)和拉娜(Lana),在她俩中间左右摇摆为难。随着剧情的发展,莱克斯-卢瑟也开始不负众望地从克拉克的挚友向注定要成为超人天敌的坏蛋发展。
6. 美版葫芦娃电影叫什么名字
美版葫芦娃电影叫《伞学院》。
超英剧集《雨伞学院》于2019年2月15日美国首播。《伞学院》改编自荣获艾斯纳奖的热门漫画和图画小说,该书由杰拉德·威(创作编写、加布里埃尔·巴绘制,由黑马漫画公司出版。
剧情简介
在1989年的同一天,四十三个婴儿莫名降生,而这些随机成为母亲的女性之前未有任何怀孕迹象,亦无任何关联。其中七个孩子由亿万富翁实业家雷金纳德·哈格里夫斯爵士收养,他创建了伞学院,并培养自己的“孩子”来拯救世界,但事情并未按计划进行。
在他们的少年时代,这个家庭分裂了,团队也解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六位幸存的成员已经三十几岁,他们因为哈格里夫斯去世的消息而重聚。
卢瑟、迭戈、艾莉森、克劳斯、万尼亚和五号共同破解父亲神秘死亡的谜团。但由于个性和能力各异,这个关系疏远的家庭再一次濒临破裂,更不要说末日将至的威胁了。
7. 如何评价杰西·艾森伯格饰演的莱克斯·卢瑟
把沉着冷静穿着黑西装光明正大忽悠人的莱秃演成了疯疯癫癫满嘴絮叨的小丑,这不是演技的问题,杰西演技很好。但是不要说是DC粉,哪个看过漫画了解莱秃的都不会买他的帐
8. 莱克斯●卢瑟是什么电影里的人物
超人的死对头,高智商的光头罪犯——莱克斯·卢瑟Lex Luthor。
请采纳,如有问题请继续追问和讨论。
9. 酷儿电影的一部标准的酷儿电影
《海德威格与愤怒英寸乐队》(2001)
即使按照以上提出的所有酷儿电影的分类标准来划分,《海德威格和愤怒英寸乐队》都可以算得上是一部酷儿电影,尽管电影中的角色没有一个人直接宣称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该片融合了多种类型,从而形成风格杂糅的特点——一部分是音乐片,一部分是演唱会电影,部分是(虚构化了的)传记片,所有这些风格和类型都对性、毒品、摇滚乐、全球政治、创业神话、以及个人身份政治说展开了讽刺性评论。影片集中表现了一位朋克摇滚乐手,他完美地创造出了一个性别和身份处于游移不确定状态的人,名叫海德威格。这个人试图找回被别人冒名顶替去了他/她作为音乐明星的地位,而这个冒名顶替者是一位更为成功(而且更为传统的)的摇滚明星。影片通过几个音乐的段落,讲述了海德威格现时在柏林东区出生,这个小男孩起初名叫汉瑟尔,然后他实施了一次改变性别的手术,目的是为了嫁给一位名叫卢瑟的美国大兵,这样他就可以从冷战的铁幕中逃离出来。然而,这次变性手术“搞砸了”,汉瑟尔——现在名叫海德威格——遗留下了一点“垮部残痕”,也就是影片名称所谓的“愤怒英寸”。(另外,海德威格的伴奏乐队也是以“愤怒英寸”这个名号而著称的。)来到美国之后,海德威格遭到卢瑟的抛弃。随后,海德威格同一位名叫汤米·斯派克的十几岁男孩成了朋友。这个人因为演唱海德威格的歌曲,而且得到了海德威格的指导摇身一变而成为著名的摇滚歌星,并且改名为汤米·灵知。接下来,汤米为了保持一种较少酷儿怪异特征的明星身份,他开始疏远海德威格。该片很大的篇幅都是在讲述海德威格如何试图重新联系上汤米——为的是重新获得被汤米剽窃去的他/她的名望和身份,从而让重新找回“完备的”自我。
海德威格和愤怒英寸乐队最初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在纽约,以一系列易装秀的面目登场演出,其中的创办人兼主演约翰·卡梅隆·米歇尔为海德威格这个人物作了一些意念设计。后来这些演出配上了斯蒂芬·特拉斯科的音乐兼填词创作,从而进入了百老汇外围地区的演出。这样的演出很快成为了评论界的热点和时尚讨论的现象。由此改编的电影版仍是由米歇尔主演并导演的,制片方是由在1990年代独立的酷儿电影浪潮当中制作了很多相关作品的克里斯蒂·瓦琴的“杀手电影公司”(Killer Films)担任。影片主要依据舞台剧最初的想法扩展开来,表现海德威格在一场音乐会中扮演角色,为此他/她经历了一次感情爆炸式的情感垮塌危机。影片在叙事场景展开的同时结合了音乐、歌曲和一些纪实的片断,另外还有动画场景和观众跟着一起的合唱(“跟随那跃动的假发!”)。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法,影片既吸收同时也颠覆了好莱坞传统形式和内容的某些概念,由此形成的风格上的特征非常符合大多数酷儿电影制作的特点。
《海德威格与愤怒英寸乐队》奠定了酷儿理论的一个核心命题:那就是欲望和身份——无论是种族的还是性别上的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不是什么静态固定蕴含特定本质的东西,而是一种流动游移变化的状态,并且是由一系列的扮演组成。影片本身就是由一组接一组的表演构成,海德威格的着装和行为——更不要提他/她的性别和身份——一直是处于流动变化之中。歌曲“盒子里的假发”颂扬了海德威格假头套转变人身份的力量:他可以是“中西部午夜的应召皇后小姐”,也可以是“1963蜂窝小姐”,或者还可以是“电视上的法拉·弗谢特小姐”。(影片在表现这段音乐场景的时候,海德威格建在拖车上移动的家变成了一个舞台。)海德威格的身份变得模糊不清,溶入了“周五男人”伊扎克和她的门生汤米的某些特征。为了进一步强化酷儿欲望和身份的游戏感,伊扎克这个男性角色是由女演员米拉姆·肖饰演(在舞台剧版本的演出当中,米歇尔兼饰海德威格与汤米两个角色)。影片的最后,海德威格把他/她的假发扔给了伊扎克——这个女人饰演的男性角色现在要演一个女人——并且在接下来遇见了汤米,这个场景可以堪称音乐的典范。汤米意识到了自己从海德威格那里拿走的东西,而海德威格开始意识到她/他已经是很完整的了,不需要再去找寻自己迷失的另一半。影片最后一个画面是赤身裸体的海德威格——或者说是汤米?或者说是米歇尔?——直接从镜头前走开,从而进入一个充满各种可能的新世界。
有关社会性别和生理身份的另类模式非常生动地在“爱的根源”这首歌里得到了体现,根据柏拉图在《Symposium》书中的观点,而产生了对人类性欲的神话解释。在这首歌当中,海德威格描述了人类是怎样由最初的四条腿,四条胳膊和两个头的生物组成,其中包含了两个男人,或者两个女人,或者是一男一女“背靠背的粘合在一起”。随着这首歌在叙事上的发展,众神对这种合成的人类感到生气,于是决定通过将他们彼此对半分开来当作惩罚,由此既创造出了同性恋和异性恋爱情,而“孤单的两腿生命”极力想找回完整的自我——有的时候是短时间内——通过做爱的行为来实现。这首带有叙事意味的歌曲在电影中是通过一段动画的形式来表现的,其中展现了男人和女人们,众神和人类们,恐龙和蜥蜴群天然无缝地相互转化,变来变去。该片通过动画的方式来把这段过程视觉化,从而突出了我们过去在描述人类性欲和身份时候的各种标签和分类之间的这种酷儿联系。正如海德威格在另外一首歌所指出的种种这样的分类,“桥河墙之间没有多大的差别/没有我在中间,宝贝,你将什么也不是。”(14)
影片《海德威格与愤怒英寸乐队》因为滑稽和警醒兼备,神思与反讽并重,从而在批评界大受欢迎并且获得了许多赞誉和奖项。但是《海德威格与愤怒英寸乐队》在美国的发行受到了限制,主要是在一些大城市范围内的独立艺术性院线上映。该片DVD的发行,使得影片和许多其他酷儿电影一样,才得以在边远的一些城市中看见。这部电影属于边缘化的制作,因为它是在主流美国电影工业好莱坞体制之外制作出来的。本书余下来的部分将会充分展示,好莱坞对酷儿内容和酷儿风格的电影的态度经常是沉默寡言。即使到了21世纪的开端,好莱坞仍旧坚持着异性恋中心主义的话语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