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再见青春 再见美丽的疼痛 是哪首歌
歌名:再见青春,歌手: 汪峰
词:汪峰,曲:汪峰
我将在深秋的黎明出发, 伴着铁皮车厢的摇晃, 伴着野菊花开的芬芳
在梦碎的黎明出发, 再见, 青春
再见美丽的疼痛, 再见, 青春
永恒的迷惘, 雨会从记忆的指间滑落, 带着血中曼舞的青鸟
带着风中悲鸣的草帽, 从燃烧的风中滑落, 再见
青春, 再见美丽的疼痛, 再见
青春, 永远的故乡, 再见
青春, 再见灿烂的忧伤, 再见
青春, 永恒的迷惘, 我曾随迷失的航船沉没
陷入璀璨虚空的碎梦, 沉入乱欲冰封的深谷, 随烂漫的星群沉没
我看着满目疮痍的繁华, 感到痛彻心扉的惆怅, 听着心在爆裂的巨响
陷入深不见底的悲伤, 再见, 青春
再见美丽的疼痛, 再见, 青春
永远的故乡, 再见, 青春
再见灿烂的忧伤, 再见, 青春
永恒的迷惘
(1)锦上添花电影主题歌扩展阅读:
《再见青春》是由汪峰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歌曲,该曲收录于汪峰2009年7月31日发行的专辑《信仰在空中飘扬》中。
创作背景
继《奋斗》后,又一部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火爆荧屏。由汪峰(右下图)演唱的《再见青春》和《北京,北京》两首主题曲为该剧锦上添花,受到不少80后歌迷热捧。值得一提的是,此两曲并非汪峰新作,却因为《北京爱情故事》而火了。
与青春励志剧《奋斗》乌托邦式的青春梦想不同,《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北漂族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作为该剧主题曲的演唱者,汪峰用他沧桑的嗓音诠释出北漂族对青春和爱情的憧憬与迷茫,让观众大为称赞。
一位网友表示:“《北爱》的音乐是难得的好,许多电视剧往往只有一首歌让人印象深刻,但这部片子里很多歌都非常棒,和故事有着一脉相承的味道。”
事实上,这两首勾勒青涩回忆的悦耳旋律并不是汪峰为电视剧特别创作的,而是过往专辑的曲目。其中《北京,北京》出自2007年发行的专辑《勇敢的心》,《再见青春》则发表在汪峰2009年的专辑《信仰在空中飘扬》中。
Ⅱ 大傻新歌《锦上添花》属于什么水平这首歌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最近,听闻许多香港老戏骨北上直播带货或者在××平台拍短视频维持生计的消息,比如“大师兄”吕颂贤、无线视帝罗嘉良、“四大恶人”之一的黄光亮等,有的带货能力超强比如“石榴姐”苑琼丹,有的人数寥寥还被取笑比如CHM。
如今,大傻哥已经离开我们十二年了,那些年他留下的光和影的故事已经在历史上定格了。我相信,还有很多年轻人,在追寻香港电影曾经的辉煌时,会发现并迷恋上大傻哥,因为经典不会变质,人性的光辉会随着时光的流逝熠熠放光亮。
想您所想,诉您心声。我是那些年一起听过的歌,愿我的努力您能共鸣!
Ⅲ 社员都是向阳花是电影插曲吗
歌曲《社员都是向阳花》是电影《锦上添花》里面的插曲,这是首经典老歌,很好听。
Ⅳ 唐诃的歌中人生
一首优美动听的经典歌曲是可以与世永存并代代相传的。他从抗日的烽火年代唱起,唱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年代,又从新中国建设时期唱到走进新时代。每一个时期都有他的代表作品,这些代表作品都堪称经典。他就是著名的作曲家,《长征组歌》的作曲之一唐诃先生。
唐诃1922年生于河北易州易水河畔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幼受着燕赵文化的熏陶及进步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骨子里养就了一股“慷慨悲歌”的浩然正气。抗战爆发第二年,他15岁就与父兄一起参加了抗日部队。次年他光荣入党。从此,他在人民军队里茁壮成长,从文书做起,历任宣传队长、教育干事、连队指导员、军分区“七月剧社”分队长、军文工团指导员。1952年调入战友文工团任创作组长兼合唱队长、歌剧编剧、总团副团长等职。由于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而自学成才,终于从一个“小八路”成长为一个功勋卓著的著名军旅音乐家。
唐诃自幼聪颖,喜爱音乐。河北保定地区是戏曲的故乡,地
方戏多达26种,加上民间花会的乐曲、学堂乐歌、军歌。他自幼受着音乐的熏陶,并对音乐产生了特殊感情。他五六岁时已能用横笛竖箫吹奏《苏武牧羊》,他的音乐天赋为其以后从事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1940年在抗战烽火中他创作了第一首歌曲《七七之歌》。此后又写了《骂阎锡山》等歌曲,很快在抗日根据地流传起来,几乎男女老少人人能唱。解放战争时期,他写出了《翻身不忘共产党》《穷人翻身谣》等,立即在解放区广为传唱。作为战斗的武器,这些歌曲对发动群众,打击敌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解放后,唐诃调入战友文工团工作,优越的创作条件使他的音乐创作进入了成熟期。1950年,他随志愿军第一批奔赴朝鲜前线,深入生活,创作出了《五音山上英雄多》,这首战歌立即在志愿军各个阵地上传唱起来,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斗志。1953年,他第三次赴朝,以他的所见所闻和战场的素材积累,写出了《志愿军战士之歌》。此歌不仅在军内外广为传唱,而且荣获了华北军区创作一等奖。
1954年,他写出了表现军民关系的抒情歌曲《在村外小河旁》。这首歌一经《歌曲》杂志发表,立即风靡全国,各报刊竞相转载。不但在国内到处传唱,而且还流传到朝鲜、苏联、日本及当时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此歌成了他的成名作。50年后,俄罗斯红旗歌舞团访华演出时,竟用汉语演唱了这首歌,足以表现了这首歌的强大生命力。1958年他又写出了《大跃进的歌声震山河》,以后他把这首歌的旋律用在了电影《锦上添花》片头片尾。1962年,国家进入困难时期,粮食短缺,饥不果腹,为了把人民的情绪呼唤起来,他又创作了《众手浇开幸福花》。这首歌以欢乐明快的节奏立即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热情,由马玉涛在第三届全军文艺汇演唱出后,立即唱遍了全国,而且传至今日,久唱不衰。上世纪70年代,他创作的《打靶歌》《老房东查铺》《连队的歌声》以及一批毛主席语录歌曲,这些军旅歌曲不但在军内受到了部队官兵的喜爱,而且也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军营内外都广为传唱。
进入新时代以来,文艺战线摆脱了“文革”十年的禁锢,走向了繁荣的春天。唐诃的创作激情充分地迸发出来,这一阶段成为他创作的又一次黄金期。1979年他为电影《甜蜜的事业》创作的主题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随着电影的上映,它那优美的旋律立即响遍了祖国大地,老幼传唱,众口一歌。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亚洲音乐教材。同年他为电影《红牡丹》创作的主题歌《牡丹之歌》又一次红遍神州大地,争相传唱,成为时尚。这两首歌经历了20余年后,至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此外,他还为儿童电影《花儿朵朵》《沸腾的群山》等9部影片创作了插曲和音乐,从而确定了他的音乐风格和在中国歌坛上的地位。
除了歌曲外,他从战争年代至今,还写过20余部歌剧作品。然而最让他满意和欣慰的是,他参与了红色音乐经典《长征组歌》的曲谱创作。
1984年,唐诃从战友文工团工作岗位上离休,但他的音乐创作和音乐活动从没有停止过。他经常参与当地群众的演唱活动。对公益事业积极热情,无私奉献。1987年河北在石家庄市隆重举行了《唐诃音乐会》。
这期间他又谱出了《最美是中华》(荣获1994年广播歌曲金奖),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又谱写了《新世纪进行曲》《八荣八耻歌》等群众歌曲。2007年在他85岁大寿之际,他怀着对首都的热爱,谱写出了京腔京韵《东城西城,龙的眼睛》。这首歌在唐诃作品演唱会上演唱后,又一次受到了人民的喜爱。他虽年逾八旬,但宝刀未老。他仍能为人民创作出脍炙人口的好歌。
2007年岁末,《唐诃作品音乐会》在青岛音乐厅举办,唐诃的经典歌曲又一次回响在音乐殿堂里。
唐诃不但是著名的音乐家,还是书法家,他的字体幼时临摹潘龄皋,离休后临草书,并继续临赵子昂行书,他的书法秀丽多姿,丰腴刚劲,饱含着一种燕赵风骨,特别是多年来他潜心研究工尺谱成效显著。工尺谱是我国古代传统的记谱法,是以汉字代表音乐符号,又称作“字谱”。世界上音乐文字只有两种:线谱和字谱。字谱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竖写的乐谱。唐诃将书法字体之旁配上工尺谱,让人们在欣赏书法的同时也可以照谱演唱。他将汉字可以横写、竖写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开创了独树一帜的音乐作品书法。
Ⅳ 锦上添花的幕后制作
《锦上添花》从1962年7月正式开拍,前后历时3个多月,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第一部喜剧片。
影片选择了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六道河镇作为拍摄地,六道河儿火车站就是影片中的小桥车站。60年代的兴隆县民风淳朴、景色怡人,因刚成立人民公社而呈现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景象,而《锦上添花》所要表现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人人心中装着集体利益”的生活内容。
Ⅵ 哪位大神有电影《锦上添花》里面的那首抬木头的劳动号子,韩非写的 很老的一部电影了。。 急求!!
你要的是段志高(韩非)写的那个,还是老解决(赵子岳)唱的那个?
段志高版:搬木头,搬木头!大家齐动手,都、来、都来搬木头,大家齐努力,不怕汗水流!啊搬呐、搬呐、搬呐、搬呐……
老解决版:同志们呐吼嘿,哎——抬起来呀,抬起来呀,抬起来呀!哪呼咿呀嘿,嘿,哪呼咿呀嘿!哟喽哟喽嘿呀,哟喽嘿呀,太阳一出哎照四方啊,抬起那木头往车上装啊。哟喽嘿,这一棵木头哎,粗又圆呐,又盖那个楼房又造船呐……
Ⅶ my fair lady
http://www.salonshow.com/show/prodetail.asp?id=692查了好半天,最接近的了。抱歉!
My Fair Lady-《窈窕淑女》,改编自肖伯那的话剧《卖花女》,原名《匹格梅梁》(Pygmalion),Pygmalion是罗马神,为塞浦路斯国王,热恋自己雕刻的少女像。爱神维那斯被其诚心打动,施法将雕像变成活人与Pygmalion完婚。肖伯那借名以喻剧中的教授。1938年拍过叫Pygmalion 的电影。
箫伯纳曾于1933年访问中国。代表作有《华伦夫人的职业》、《卖花女》等,其作品以机智、幽默著称。他在1925年获诺贝尔奖,在发表得奖感言的时候他说,我在一个河里面游啊游,游到岸边我得到了一个救生圈,开始的时候我多么希望得到没有得到。那时候他已经69岁,但是没有想到他又活了25年,活了94岁。他这种幽默是对付我们很多人生所遇到麻烦问题时候的精神武器,这是所有我们从事艺术的歌手,我们成功时候,可能会遇到很多鲱鱼,他非常的记忆与人,上演的时候,全场一片欢呼,谢幕的时候,地下有人说箫伯纳你太糟糕你在卖弄,所有的人都以为他一定会发火,没想到他说亲爱的朋友,我的观点和你一样,但问题是全场只有我们两个一样,我们还是少数服从多数吧。我们往往就没有箫伯纳这样的幽默,只有他指出了那个喊声极高的人其实是一个极少数,就是这样,他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而不是让大家看到一个发怒的箫伯纳。箫伯纳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窈窕淑女 (1964) My Fair Lady
导演:
George Cukor
编剧:
George Bernard Shaw
Alan Jay Lerner (musical play)
类型:喜剧 / 家庭 / 歌舞 / 爱情 / 剧情
上映日期:1964年10月21日
宣传语:The loverliest motion picture of them all!
剧情梗概:
卖花女伊莉莎.杜利特尔,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乖巧,但出身寒微,家境贫寒。她每天到街头叫卖鲜花,赚点钱补贴家用。
一天,伊莉莎甜美的嗓音引起了语言学家希金斯教授的注意,教授夸口只要经过他的训练,卖花女也可以成为贵夫人。伊莉莎觉得教授说的话对她是一个机会,就主动上门请求教授训练她。
教授的朋友皮克林和他打赌,如果让伊莉莎以贵夫人的身份出席6个月后将举办的大使游园会而不被人识破真相,那么皮克林愿意承担一切试验费用和伊莉莎的学费。
希金斯欣然接受了挑战。他是不甘示弱的,他从最基本的字母发音开始教起。希金斯是个精力旺盛和讲究科学的学者,对每一感兴趣件事都能废寝忘食。他胸怀坦荡、丝毫不怀任何恶意,但他又象孩子一样,毫不顾及他人的感情,对伊莉莎严加训练。
《窈窕淑女》是一部不朽的音乐剧,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其中的歌曲建立起主角人物鲜明的性格和彼此间的关系,不同于其他音乐剧,注重由对白来推展情节。
《窈窕淑女》1956年3月15日首演于纽约马克·赫林格剧院,在百老汇连演了近10年,共上演了2717场,成为50年代最为脍炙人口的音乐剧。从《窈窕淑女》首演开始,就非常清楚地显示出“窈窕淑女”将成为一种现象。它不仅在纽约和世界各国都创造了新的票房记录,还被搬到世界很多国家的舞台上以多种语言进行表演,《窈窕淑女》的唱片销量更是高达500万张。《窈窕淑女》还获得包括最佳音乐剧奖在内的托尼奖6项大奖和3项提名。
这个成功应首先归功于匈牙利的电影制片人盖布瑞尔·帕索,他将他生命中最后两年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寻找能将乔治·伯纳·萧1914年的戏剧《皮格马利翁》改编成音乐剧最合适的人选上。萧伯纳当初创作这部戏剧时就是想以一种讽刺的眼光讲述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取名为“皮格马利翁”正是想用古希腊的故事借古讽今,一位技艺高超的雕塑家完成了一樽完美的雕像后,竟然爱上了“她”。我们在津津乐道于“鲤鱼跳龙门”的神话,感叹于“灰姑娘”命运幸运的同时,也许更应该体会到故事更深的寓意。
这个剧本虽然深受罗杰斯和汉姆斯特恩以及尼欧·考沃德的喜爱,但他们仍然拒绝了帕索。1952年,帕索只好找来了阿兰·杰·勒纳(Alan Jay Lerner)和弗瑞德里克·罗伊维(Frederick Loewe)这对年轻的创作组合。他们获得了成功。
作为罗杰斯和汉姆斯特恩的继承人,作词、剧作家勒纳(1918-1986)和作曲家罗伊维(1904 - 1988)声称保留了他们的艺术风格。
勒纳是连锁商店创始人的儿子,然而他对家族的事业毫无兴趣。他曾编制过广告宣传手册和广播节目,以后,他开始从事歌词的创作。罗伊维是奥地利裔的美国作曲家。1924年罗伊维来到了美国,一度默默无闻地在杂耍戏的创作中工作了许多年。两人注定了只有合作才能在美国音乐剧舞台上有所建树。他们的第一部音乐剧《锦绣天堂》大获成功,为此勒纳获得了纽约戏剧论坛奖,接着他们所创作的《窈窕淑女》、《锦上添花》和《琪琪》也接连获得成功,1951年勒纳所创作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荣获奥斯卡最佳剧本奖。勒纳与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合作过,不过最使他难以忘怀的还是与罗伊维的合作。1956年上演的《窈窕淑女》便是两人最成功的合作。
该剧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商业上均创造了令人惊异的奇迹,除了音乐剧的魅力之外,萧伯纳原著的魅力自然也是其大获成功的原因。
故事以一个“灰姑娘”的主题捍卫了英美文化的精神堡垒——英语,可以说是深具严肃教诲意味。故事发生在爱德华时代的伦敦,伊莉莎是一个美丽但口音怪异、行为粗鄙的街头卖花女,她的穿衣打扮和行为举止丝毫不能引起年轻绅士的注意,当伊莉莎向英俊的贵族青年弗立德出售紫罗兰时,就遭到了对方的拒绝。而自认为是上流社会叛逆的语言学家亨利·希金斯因研究英语的发音和她起了纠纷,不料却启发了伊莉莎学好英语以成为花店卖花女的欲望。从印度前来拜访希金斯的皮克瑞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英语标准教学的科学实验,便与希金斯打赌,看能否在六个月之内把伊莉莎改造成上流社会淑女,在大使馆的社交舞会亮相而不被拆穿。
希金斯接受挑战,开始对伊莉莎展开密集、严格的语言训练,起初有如对牛弹琴,但一经开窍,伊莉莎却进步神速。赛马的日子到了,这是上流社会聚集的场合,人们穿着时髦、谈吐优雅。希金斯为了检验几个月来的成果,也带伊莉莎来到了赛马场。经过严格包装后的伊莉莎吸引了在场很多贵族的注意,通过了初次的语音考验。但是在她为马加油的时候,她那惯常的举止和口音再次显露。伊莉莎非常难过,然而希金斯认为自己的实验离成功已经不远了。在一次大使馆舞会上,伊莉莎艳压群芳,成为上流社会淑女名媛而震惊社交界,并成为全场焦点。许多国家的王公贵族都想一试博得她的好感。青年贵族弗立德更是陷入了对神秘的伊莉莎一往情深中。
脾气古怪的希金斯对自己化腐朽为神奇的成绩雀跃不已,此时伊莉莎发现她的气质和身份仍然得不到真正的统一,纵使她已改变形象和气质,在希金斯眼中依然是一个不被尊重和被忽视的卖花女,或者说是他的战利品。伊莉莎气愤地对教授说:“没有你,每年仍会有春天;没有你,树上仍会有水果;没有你,艺术与音乐依旧能发展;没有你,西班牙的雨仍会下在平原上!”她决定离开希金斯,回到街头去找回自己。
然而,昔日的市友伙伴都把她视为上流社会的淑女而不与她相认,甚至连她那个不负责任的清道夫父亲阿尔弗里德,都因为希金斯的安排而变为绅士,不再是往日无忧无虑的无赖。走投无路的伊莉莎只得希金斯的母亲指点迷津。此时,希金斯正为伊莉莎失踪神不守舍,只是碍于男性自尊不肯认错和吐露感情。怀着矛盾的心情,希金斯回到家里,一边听着伊莉莎的练习录音带,以便回想她的音容笑貌;扬言不再见希金斯的伊莉莎在此时默默地回到他的身边。希金斯高兴而温柔地说道:“伊莉莎,我那该死的拖鞋哪儿去了?”。
将《皮格马利翁》改编成一部音乐剧是相当困难的。主要的问题是歌舞如何能自然地融入喜剧氛围中,另外还有众多小人物的处理上。他们决定更多采用萧伯纳的原著对话,并扩大演出场景。在《皮格马利翁》中,伊莉莎的课程设计得比较短小精悍,然而音乐剧就可以在这上面大做文章,将伊莉莎的进步分为三个阶段。
全剧的前2/3完全集中在希金斯对伊莉莎的训练上,两人之间只有“训练者”和“被训练者”的关系,编导得以在语音训练过程中细腻的刻画英语发音的趣味性,并宣扬高尚文雅英语的阴韵之美。象《西班牙的雨大部分下在平原上》一曲,就充分发挥了语音的音乐性和戏剧性,是全剧中最令人感到愉悦的精华片段。伊丽莎在学习标准英语发音的过程中,突然掌握了发音技巧,她慢慢地说,“The rain… in Spain …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这是一句押韵的话),希金斯教授和皮克瑞上校开始并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等他们反映过来时,三人兴奋地跳起了令人眩晕的探戈舞,最后气喘吁吁地躺倒在沙发上。这段表演成为了西方剧场中最令观众兴奋、激动的场景之一。而剧中另一处感人的场景是,穿着一套爱德华时代睡袍的伊丽莎已经完全出落成一位优雅的淑女时,感动了许多代多愁善感的人们。
赛马场和大使馆舞会两段大场面歌舞,在出色的美术设计烘托下,也让人感到美仑美奂,尤其凸显了伊莉莎的美丽和高贵气质。舞会中安排了匈牙利语言家卡巴西(Karpathy)不断设法刺探伊莉莎身份真相的插曲,使得考验伊莉莎是否过关的高潮更添紧张悬疑的趣味性。
该剧吸收了象征英国贵族社会尊严和地位的音乐、舞蹈元素。同时,勒纳和罗伊维又创作了萧伯纳风格的16首歌曲。其中“我可以整晚地跳舞”(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在你居住的那条街”(On the Street Where You Live)、以及“我已经习惯了她的脸”(I’ve Grown Accustomed to Her Face)尤其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为《窈窕淑女》编舞的是一位来自现代舞界的优秀编导、杰出教师汉雅·霍尔姆。汉雅·霍尔姆是美国现代舞坛的重要人物。她最大的贡献是将德国现代舞的科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引进了美国,为美国现代舞的健康发展输送了新鲜的血液和营养,成为德国现代舞美国化的先驱。正是由于《吻我,凯特》和《窈窕淑女》才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她的才华。她同时促成了音乐剧界的“现代舞”这种舞蹈形式在20世纪30至40年代的崛起。而《窈窕淑女》是她在百老汇最大的成功。
1976年《窈窕淑女》(384场)得以复排,主演乔治·罗斯得到了托尼奖的最佳男主角奖;另一个版本是1981年的复排版。近年,伦敦西区又将《窈窕淑女》重新搬上了舞台。导演是特文·奴恩,编舞是马修·伯耐。由乔纳森·普里斯和马丁·马克卡钦主演。
该剧虽然有多个版本,然而最令人难忘的仍是50年代的舞台版和60年代的电影版,以及它们分别的女主角。百老汇音乐剧《窈窕淑女》在欧美舞台上的大获成功,为1964年同名影片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早在1938年英国的加布里埃尔·帕斯卡制片公司就曾将萧伯纳的名剧《皮格马利翁》搬上过银幕,多少年来一直盛演不衰,加之1956年成功的百老汇音乐剧版本,使得“华纳”公司预见有利可图。1964年,华纳公司首席老板杰克·L·华纳又有惊人之举,毅然创纪录地花费550万美元买下了百老汇的走红音乐剧《窈窕淑女》的拍摄权,并自己亲自担当监制,再度将它改编成歌舞片。
杰克·华纳还特地聘请“女性电影”巨匠,捧红了不少女明星的乔治·库克担任影片导演。片中导演在场面调度和镜头安排上作出了高明的处理。比如在希金斯和皮克瑞回家后大肆庆祝实验成功而无视伊莉莎存在的一场关键转折的戏,伊莉莎在热闹的场面中,一直默默地远远地站在门边和角落,看似一具塑像般,没有一个单独的近镜头落在伊莉莎身上,但她的惊愕和失望却都从肢体语言中表达出来;所以当众人离开房间,她伏地痛哭的画面就格外悲痛动人。影片自此转向了较具社会批判性的主题:争取女性尊严。大男人主义的希金斯借歌唱来宣扬男人的长处,而身份觉醒后的伊莉莎一再对希金斯表达她的立场,希望希金斯可以对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心,把她当成朋友,而不是个实验品。影片的结局停留在伊莉莎回到希金斯家,却没有明显点出是否“有情人终成眷属”,既避免了大团圆的滥情,也为这场“男人与女人的斗争”留下一些想象的空间。
《窈窕淑女》耗资3200万美元,堪称电影史上令人心驰神荡的超纪录奢华巨片、布景富丽,服装华美、考究,宴会、舞会、剧院、赛马场等场面均拍得瑰丽多彩,美不胜收。该片的艺术成就很高,有许多优美的歌曲,因此被提名13项奥斯卡奖。后来同另一部歌舞片《欢乐满人间》展开激烈竞争,终于以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艺术执导、最佳摄影、最佳歌曲、最佳服装设计与最佳音响效果等8项奖,战胜了获得5项大奖的《欢乐满人间》。
不过扮演伊莉莎的奥黛丽·赫本却在同年的奥斯卡角逐中输给了百老汇舞台上的“窈窕淑女”朱丽·安德鲁斯。来自英国的歌舞演员朱莉·安德鲁斯因在百老汇主演了《窈窕淑女》,十分走红。但是在考虑由谁扮演剧中淑女艾丽莎时,老板杰克·华纳仍觉得安德鲁斯名气不大,并认为她“不上镜”,决定换由名气如日中天的奥黛丽·赫本主演卖花女伊丽莎。他们认为,仅凭赫本这个名字就足以使这部电影成功。所以华纳一锤定音,舍弃了舞台上轰动一时的扮演伊莉莎的女星朱莉 ·安德鲁斯,以100万美元的片酬邀来遐迩闻名的奥黛丽饰演伊莉莎。
但凑巧的是,没能以银幕“窈窕淑女”的身份再度辉煌的朱丽·安德鲁斯却应迪斯尼影片公司之邀主演《欢乐满人间》,这部影片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安德鲁斯最终摘取了最佳女主角的桂冠。
《窈窕淑女》中奥黛丽的表演异彩纷呈,游刃有余。无论是朴实粗俗的卖花女还是雍容华贵的名媛,她都演来得心应手,恰到好处,轻歌曼舞更使她充分发挥所长。《窈窕淑女》在奥斯卡的角逐中成绩斐然,她的功劳不可埋没。但在《窈窕淑女》一片获得1964年度奥斯卡史上少有的最佳影片等八项奖之际,在其中作为顶梁柱的赫本却连提名都没有。
真不知当不会唱歌的赫本与奥斯卡失之交臂,而朱丽却因主演另一部影片而获此殊荣时,杰克·华纳会怎么想。
很多人认为奥黛丽没能获奖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上,其一:投票者们认为片中歌曲是别人配唱的,用别人的歌声来为自己配音是“欺骗行为”;其二:电影界人士对在舞台上扮演伊丽莎的大名鼎鼎的朱丽·安德鲁斯未被起用感到愤慨。同情安德鲁斯的气氛传遍了好莱坞,赫本落得要在各个地方接受他们的报复。
这个消息虽然使赫本感到震惊,但善良的本性使她觉得这个结果是公平的,但赫本影迷们对此却愤愤不平,连安德鲁斯也公开表示:“赫本应当获提名”。为缓和众怒,赫本被邀请颁发当届的最佳男主角奖,而该奖获得者就是在《窈窕淑女》中与赫本合作的男主角扮演者哈里森。赫本表现得大度、自信和愉快,并千里迢迢专程从欧洲拍片现场赶来颁奖,还向安德鲁斯表示祝贺,甚至事后给她送去一大束鲜花。而赫本自己则收到了一大扎慰问电报,其中有一份来自好莱坞的另一个赫本——凯瑟琳·赫本,电报中说:“别为落选而烦恼,说不定哪天你会因为一个连提名都不值得的角色而获奖。”在颁奖仪式上,几乎每一个《窈窕淑女》的获奖者都在领奖时说:“我要感谢奥黛丽·赫本的精彩表演。”只有哈里森(Rex Harrison)不知谈什么才好,因为两部《窈窕淑女》里他都是男主角,他在舞台上与安德鲁斯搭档成功,在影片中又与赫本配合默契,此刻他手拿金像不知感谢哪位“淑女”才好,终于,他结结巴巴地说:“我要向,唔……两位窈窕淑女表示敬意”。
Ⅷ 你陪我多少年,花开花落,一路上起起跌跌 出自哪首歌
出自张学友的《定风波》这首歌。
《定风波》
作词:岑伟宗
作曲:高世章
演唱:张学友
十里洋场,成就一生功业
潮起潮落,里里外外都体面
你陪了我多少年
穿林打叶,过程轰轰烈烈
花开花落,一路上起起跌跌
春夏秋冬明和灭
幕还未谢
好不容易又一年
渴望的你竟还没有出现
假如成功就在目前
为何还有不敢实践的诺言
一辈子忠肝义胆薄云天
撑起那风起云涌的局面
过尽千帆沧海桑田
你是唯一可教我永远怀念
锦上添花,不如一蓑烟雨
满堂盛宴,还不如一碗细面
井水一瓢也香甜
有谁一任平生,可以不拖不欠
漫漫长夜,想起那谁的人面
想到疲倦的人间
不再少年
好不容易又一年
渴望的你竟还没有出现
假如成功就在目前
为何还有不敢实践的诺言
一辈子忠肝义胆薄云天
撑起那风起云涌的局面
浪淘尽沧海桑田
你是唯一可教我永远怀念
尝尽了似水流年
你是我心坎里唯一的思念
(8)锦上添花电影主题歌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2012年五月底,歌神张学友在完成了146场「1/2世纪演唱会」之后,立刻埋首于演唱会的专辑后制工作,乐迷们除了耐心等待演唱会专辑,最期待的莫过于能听到歌神的全新作品,而这次在好友刘伟强的邀请下,张学友特别为电影《大上海》献声,演唱主题曲《定风波》。
在制作电影主题曲时,监制刘伟强特别联络张学友,希望他能够为《大上海》献唱。张学友听监制讲解剧情后,即使词曲尚未过目,亦立刻答应为电影演唱这首歌,抽身录制《定风波》这首歌曲。
张学友在录音前做足准备功夫,为了唱出电影表现的情怀,他主动要求刘伟强给他看电影样片,在极短的时间内他就熟悉了整首歌曲。
Ⅸ 《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是什么
1、大家一起喜羊羊—周笔畅
这是最多喜灰迷喜欢的一首歌,大家一起喜羊羊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中的主题曲。同时也是喜羊羊与灰太狼新系列羊羊快乐的一年的片尾曲。
Ⅹ 史上最好听的10首歌曲是哪些
1、同桌的你 -老狼
当初的那些同桌,跟我已经不在一个班里了。却很开心自己在最美的年纪遇上你,并结伴同行。虽然还是学生,但我就是觉得再也不会有人能像你一样,走进我心里那些遥远的角落。感谢你们曾赠我一段美好的回忆。
4、严艺丹 - 三寸天堂
“心乐才女”严艺丹“疤痕体”情歌《三寸天堂》。严艺丹细腻的声音,深情道出了古往今来的连绵爱恋,流露出人世无常的无奈,分别的苦痛掩藏在歌声中,只剩下回忆中的三寸日光。
5、水木年华 - 在他乡
谁都年轻过,心里都保存着一份美好的青春回忆。一首《在他乡》,勾起无数人的青春岁月,青春回忆的闸门瞬间被打开。
6、杨宗纬 - 其实都没有
“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到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我们像没发生事一样/自顾地走在路上。”杨宗纬沧桑的嗓音配上有点凉凉的调调,唱到每一个人心里去。
7、苏打绿 - 小情歌
“这是一首简单的小情歌, 唱着人们心肠的曲折 ”一首简单的《小情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8、梁咏琪 - 短发
“我已剪短我的发,剪断了牵挂,剪一地不被爱的分岔。”女生们是否也曾经因为一段恋情的结束,剪短过你的发?
9、王筝 - 越单纯越幸福
“越害怕越孤单谁的付出多一点/越躲藏越相爱越怕输/越长大越怀念少年时有多勇敢”,确实真正好的爱情,是不费力,不需要刻意讨好;简简单单,越单纯越幸福。
10、 邓丽君-甜蜜蜜
《甜蜜蜜》是邓丽君发行于1979年11月15日的音乐专辑,专辑共收录12首歌曲。从这张专辑开始,伴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发的步伐,邓丽君美妙的爱情歌曲也像春风一样吹进了祖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