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末代皇帝》讲了什么
该片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
1988年,该片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效果、最佳原创音乐等九个奖项。
角色信息:
(1)爱新觉罗·溥仪,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从小自我尊大,没人管教。三岁登基当了宣统皇帝。辛亥革命后被废除。几经辗转后他变成了日本军国主义扶持上台的“傀儡”,1945年,他又成了苏联红军的俘虏。最终改造成为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
(2)婉容,作为溥仪的正统皇后,她具有贵族的血统,接受过西方教育。溥仪一心想复辟清朝,对她不管不顾,使她自甘堕落,吸上了鸦片,和溥仪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3)文绣,一个从封闭走向自由的代表。以照片入选皇妃,早婉容一日迎娶入宫,以便大婚时跪迎皇后。她家原来只是一个没落的满清贵族,她自己也是一个很封闭的女人,但是后来接受了新的知识和观念,意识到自己追求幸福的权利,终于争取到和溥仪离婚,迎来了自己的自由。
(4)庄士敦,1919年,英国教师庄士敦作为溥仪的外籍老师受聘入宫,14岁的溥仪开始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在庄土敦任教的4年里,他备受溥仪的敬重,师生情谊深厚。后来跟随溥仪逃亡天津并一直照顾到1931年。
(5)监狱长,战犯管理所所长,照顾溥仪并帮助溥仪改造自己的思想,有着极大的热心和耐心,然而在文革的时候他被红卫兵迫害批斗,溥仪认出他并想帮助他,却被红卫兵一把推到地上。
2. 三道大门之下,溥仪被推着往前走,《末代皇帝》究竟在表达什么
其实主要还是想表达在朝廷衰败的那种时刻,整个社会以及领导者的一些反应,用来督促人们努力发展。
3. 《末代皇帝》香港重映,《末代皇帝》有何特别为何受到如此追捧
因为这部《末代皇帝》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一代人,先不说这部影片斩获了多少个奥斯卡奖项,光是说到中国人的情怀,那么将其重新修复再次上映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末代皇帝》这部影片,是由三家公司,分别为意大利、英国和中国的电影公司共同制作而成的,而导演是赫赫有名的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由香港著名影星尊龙领衔主演。
二、影片的主题内容关于这个影片的介绍,仅仅只有一句话:
这是一部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
影片确实是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但是影片独特的拍摄手法展现出来又不仅仅是这些。它体现出一个巨型王朝在没落且走向终结之时的垂死挣扎,相当令人震撼。总之,要是有机会,还是要去看看这部影片,它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实在是太大了。
4. 如何评价电影《末代皇帝》
《末代皇帝》是一部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导演的传记电影,讲述的是我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一生,影片表现了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扭曲,溥仪的一生就是扭曲的一生。
本部电影以倒叙的独特手法来描述,影片一开始就是溥仪作为战犯被押回中国,他感到此行危机重重,甚至有可能会失去生命,因此,他躲在卫生间中想要自杀,在自杀之前,他想起了自己的一生。
溥仪三岁的时候,就被慈禧太后从醇亲王府接进了宫中,自此,成为了最后一位皇帝。但是,此时的溥仪还真真的就是一个小孩子,不知道皇帝这个位置到底好还是不好、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满朝文武,而且,这些在他看来还不如小小的蝈蝈好玩。当然,溥仪也不需要怎么处理朝政,他只需要乖乖的当个傀儡就行了,一切有慈禧太后和大臣来处理。
溥仪慢慢的长大了,可以成婚了,有了自己的妻妾,但他还是只能当个傀儡,不能插手朝政。再后来,清廷被灭,他也从皇帝变为庶人了。这时候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完全不能接受自己不再拥有皇帝的身份,从而开始了复辟清朝的道路,为此,他与日本合作,成为了伪满洲的“皇帝”,成为了日本的傀儡。
与此同时,他也与自己的妻子越行越远。日本侵华终究失败了,溥仪逃到了苏联,被苏联政府抓住,后又被遣送回国,这又是影片的开始。溥仪自杀没有成功,后被改造,改造成功后又被放了出来,和普通人一样生活着。
5. 求详细列一下《末代皇帝》电影的历史背景和历史重要事件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14
6. 观《末代皇帝》有感300字
写作思路:要直接简化任务语言。在叙述中,我们要把直接叙述变成间接叙述,尽可能简化人物语言。这样,即使情节连贯,又使语句“简练”。
我想说,看完这部电影后,最大的感觉就是恍如隔世,我仿佛就像溥仪那样经历了60余载的人生,从清末登基,到伪满登基,再到建国后的思想改造,60年仿佛白驹过隙,回顾起来历历在目,然而,都像是一场梦。
终其前半生,溥仪都在皇权笼罩下不得逃脱。小时候被困在紫禁城,长大后被困在新京长春,皇帝这个名号就像是一条麻绳,把他捆绑得紧紧的。
我又想起溥仪小时候,周围的太监都是这么教育他的:你是皇帝,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是一个皇权达到顶峰的时代,整个紫禁城都被一片昏黄的封建气息所禁锢。在这种近乎变态的教育下,小皇帝自然就会生出一副极度自尊自大的性格。
然而,他做了大半辈子的皇帝,却几乎没有掌握到什么实权,终究只是个傀儡,先替清朝背黑锅,再替日本人背黑锅。他做着那个主宰者的梦想,却终究无法企及。
电影中的那个蝈蝈是个喻示,在一开始的时候,它满身青绿。在电影的最后,溥仪拿出了他曾经藏在龙椅下面的小笼子,小红领巾打开笼子,蝈蝈爬了出来,早已变成了一身枯黄(先不谈什么科学不科学)。蝈蝈被关在笼子里一生,得不到自由,当它重见天日的时候,那位曾经做了大半生皇帝梦的人,早已化身成蝈蝈了。
7. 为什么说《末代皇帝》是难得的佳片
本片主要通过插叙来不断反映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悲剧的一生。经历过中国的不同阶段,他所感受的是物是人非和重复离别。而电影通过很多设计来表现和丰富末代皇帝的人物形象。
1)本影片主要讲诉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从三岁起登基做皇帝,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小时候实则听命于皇后太监老臣们,后来成立伪满洲国做了日本人的傀儡,像个木偶一样过着工具人的前半生。最后在抚顺战犯管理研究所思想改造,开始学习过普通人的生活。1959年特赦,他再次进故宫的时候,就要买票了,那曾是他的家啊!
4)本人很喜欢一句话:“我们都像鱼缸里的鱼,想说很多话,却变成一连串的泡泡.....”,完美地照应了溥仪作为一个“傀儡的前半生。本可以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孩童,却被告知自己必须坐上皇位;想做一个真正的皇帝,却发现自己只是一个符号象征;尝试创立一个国家,又被当作民族罪人。全片不断出现的“Openthedoor!"流露出了溥仪的愤怒和无力,虽然溥仪有血有肉,但在历史的长河里,他已被归类为傀儡皇帝。
8. 浅析《末代皇帝》中溥仪的多重悲剧命运
文|梦夕辰
《末代皇帝》真的是一部很老的片子,老到播出至今已有30余年,老到影片的色彩已然不够明亮,可是这些依旧抵挡不住这部片子的锋芒。
从古至今,有关皇室题材的电影一直层出不穷,但却没有一部能够像《末代皇帝》那样给我如此大的震撼。
《末代皇帝》也是第一部获得中国政府允许进入故宫拍摄的西方电影,整部电影长达3小时37分钟,由意大利籍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所执导。
其实说起这个我就很悲观,并且是越欣赏这部电影,我就越悲观,这部电影里涵盖的东西很多,多到我几乎一下子讲不完,不管是从艺术表现形式上,还是从整部电影的构思上,都有太多的讲究了,而这些竟然都是出自于一个西方导演之手。
简单来说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悲剧性的一生,但事实上,仅用一句话是无法将这部电影的涵义表达出来的。
溥仪的悲剧性体现在当他只是一个3岁孩子的时候,被迫当了大清的皇帝;当他渴望做一个真正的皇帝时,被迫告知皇宫之外早已天下大变;当他想逃离皇宫时,被迫关在紫禁城内寸步不离;当他抱有一线生机想要"复国"时,却沦落为勾结日本的战犯;当他心如死灰,一并揽下所有罪责时,却没想到有一天竟获得了自由。
溥仪的一生都在被动着向前,当他脱下皇帝的外衣时,真正的他才显现出来。
276年的大清朝,曾经囚禁了他,却也有着他童年乐趣,如今只能以一名游客的身份参观的紫禁城,以及他皇帝的身份,一切恍如一场梦,梦醒时,便结束了。
历史 的变迁、命运的无奈、人世的无常,溥仪本人,承载了太多。
他是大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但又何尝不是 历史 的囚徒,从皇城到战犯管理所,或许对于溥仪来讲,他所向往的一直都是自由。
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溥仪的悲剧命运。
电影一开始,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映入眼帘,随之镜头转到1950年的那个冬天,溥仪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
在车站的候车室里,溥仪走进一间屋子,屋子里的陈设没有一点生机,就如同溥仪此刻的心境一样,他本想着就这样离开这个世界,却被救了下来,浮现在溥仪脑海中的是他的前半生。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紫禁城是溥仪悲剧命运的开端,也是贯穿他一生的关键环节,躲也躲不掉,逃也逃不开。
那一年,他才3岁,他一心想要父亲带他回到家中,但是从此伴随他的只有紫禁城的青砖红瓦,他跌下统治地位的时候年仅6岁。
他的悲剧命运来自于他身份的矛盾,他即是大清的皇帝,在 历史 洪流中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但他却没有掌过一天国家政权。
他一心想要逃离皇宫,去往心心念念的西方,却如同身陷囹圄,不得自由。
溥仪真正的成长在哪?在他的乳娘被送出宫的那一刻,将溥仪对于乳娘心理上和生理上的依赖全部切断,而他即便是拼命地追在轿子后面,也终究闯不出那一道宫墙。
第二次溥仪要出宫,是因为他的生母死了,他想出宫看自己的娘亲一眼,谁知又被挡了回来。在宫内他是皇帝,可就连他自己都知道,自己早已不是皇帝。就在这里,他把那只养了好久的小白鼠摔死了,死了就不用再被困,死了何尝不是一种自由。
从来没有人问过他的意见,他想出皇宫时,被囚于宫内,在他毫无准备之时,又被迫出宫。 当他走出紫禁城的那一刻,城楼上插上一面军旗,所有人都在欢呼,意味着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皇帝制度被推翻了,从此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可是溥仪心里却没有什么波动,他不知道这一切对于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就像当初他听说自己已经不是皇帝时,嘴里一遍又一遍念着的那句:我不明白。
1924年,溥仪被赶出皇宫,终于以为自由将至,却被日本关东军蛊惑欺骗,企图复国,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元首,再一次身陷囹圄,一关便是14年。
溥仪本来是亡国之君和叛国罪人,最后却又成为了改恶从善的典型,他的前半生命运无疑是富有悲剧性的色彩的,但是又不能简简单单将溥仪这个人定性,这便是他的矛盾所在。
溥仪十五岁那年,同时迎娶了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绣,他的婚姻悲剧也由此拉开了帷幕。
婉容相貌秀丽,思想也颇为先进,溥仪对她也有些好感,只是讨厌无法自己做主选择妻子,并且那个时候溥仪还小,对情爱之事并不了解。
后来,溥仪被赶出皇宫,去往天津,婉容竟染上吸毒,并与他人生下孩子。
而淑妃文绣,在出宫之后接触到了外界一些新的思想,不愿意同婉容共侍一夫,顶住了诸多压力,与溥仪离婚,获得了自由。
在《末代皇帝》中只讲述了溥仪的这两位夫人,但据说溥仪一生共娶了5位夫人,与前四位都是悲剧婚姻,而第五位妻子因为是溥仪自己选的女人,二人感情融洽,也算恩爱,在一起度过了五年时光。
遗憾的是,溥仪一生无子。
但是不管溥仪的爱情是不是悲剧性的,也体现出了,溥仪对自由恋爱的向往。
只不过从小和乳妈过于亲密,无论是生理还是心里都对乳妈产生了强烈的依赖,以至于他自己都分不清什么是爱。
自古以来,对 历史 人物的评说都离不开 情感 ,不管什么时候,爱情都是宝贵的,让人喜,也让人忧。
溥仪的一生经历了辛亥革命,清朝灭亡,五四运动,军阀割据,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一系列 历史 事件。
或许有人会说溥仪幸运,因为没有几个人能亲身感受 历史 ,但是一个出生在封建 社会 的人,要一步步走向共和,一个自小受西方观念影响的人,要在改造中一点点转化自己的思想,一个被人伺候惯的人,要在工作中获得衣食住行,这个过程的复杂与艰辛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在战犯管理所中,溥仪被要求交代自己的罪行,他一直生活在回忆与现实的交织里。从他的回忆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溥仪的回忆也是有选择性的,他更愿意回忆起一些对于他来说美好的记忆。
他的第二位老师庄士敦与他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存在,一方面将一些西方的观点传递给溥仪,另一方面也给我们这些看客的心里一丝丝安慰。
在庄士敦的陪伴下,溥仪学会了骑自行车,戴上了眼睛,希望能够自己做主成了婚,不想再逃跑而是要反抗,所以割了辫子,将太监全部遣散,学会了打网球。
虽然溥仪在之前一心想要逃出皇宫,可是冯玉祥违背优待清室的条约,将溥仪赶出皇宫,这是溥仪不能接受的。
没有了权利,又被挖了祖坟,溥仪与国民政府讨公道,却一无所获。所以他想要复国,更想要报仇,在对国民政府绝望的时候,日本对溥仪又拉又捧。
溥仪同意了,1932年,溥仪从天津去了东北,成为了傀儡,这也就有了"叛国罪"。
对 社会 的不满,也是造成溥仪悲剧性命运的原因。
在战犯管理所中,溥仪回忆自己去东北这一段记忆时是说,日方绑架了自己,他知道这不是事实,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也不想承认自己叛国,他觉得自己那个时候是身不由己吧。不是日方绑架了他,是 社会 现实绑架了他,可说出来,谁又能信呢?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大一些,我们可以看出来,在很多悲剧性的作品中,其中的 社会 背景无一不发生在动荡之时。新旧交替的时代,旧事物总是要被新事物所取代,你不甘也好,意图改变也好,难免不受到冲击和碰撞,人的命运便不由得自己了。
如果可以选择,溥仪也宁愿待在那深宫一辈子吧。
若是他真的在那悠悠高墙之中一辈子,也就没有今天的《末代皇帝》了。
变迁不管要经历多少波折,总归是前进了。
溥仪的苦难、挣扎、抗争、反省和转变引发了巨大的悲剧感,我们在为其叹息的时候,其实也能从更深的层次上感受到人世无常和命运的无奈。
相比于幼年时期和青年时期生活的暗淡与囚困,溥仪晚年的处境还是比较平顺的,他也接受了自己,接受了时代。
在影片的末尾,溥仪去到那个曾经的家,曾经的牢笼,如今却只能买票才能进入的地方。
面对问他是谁的小男孩,溥仪笑着说:自己以前就住在这里。并且从太和殿的龙椅背后拿出了一个蛐蛐笼子。
这个笼子第一次出现是在溥仪登基的那天,这个笼子困了他太久,如今终于可以放下了,这一刻,他才是真的自由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溥仪的悲剧命运不单单是他个人的,其背后蕴含着 社会 矛盾和 历史 矛盾,一切都不可避免,既让人唏嘘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梦夕辰,教育学硕士,高考报考志愿填报师,学业规划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特殊教育教师,一直在提升自己的道路上奋力前行!
9. 如何评价《末代皇帝》
个人来说整部剧还是可以的。
从电影意象上来看,牢笼和门的反复出现,其实可能预示着这个片子真正将到的是自由与束缚的主题。溥仪生在一个外在紫禁城,内在皇权的牢笼之内,这是大家为他打造的。他一开始总想要出去看看,获得自由,大家却不让。但等到真的有一天,他被迫离开了这个牢笼,却发现自己内心在乎的,是这个他童年时代拼命想要挣破的——即自己皇帝的身份。所以当日本人找到他时,他放下自由的生活,心甘情愿的走向了伪满洲国的皇宫,重新被关了起来。但随着日本战败,一切成为了泡影,他作为战犯被关进监狱,但他仍觉得自己是皇帝,执意要担负起日军犯下的所有罪行。漫长的生活后,当他被放出来时,不管是被迫、被监狱长感召或是自愿,他终于平静地放弃了自己皇帝的身份。他用一角的门票重新回到了紫禁城,拿出蝈蝈放出来,脸上却充满了释怀的微笑。因为此时他已经和蝈蝈一样,从自己皇帝的身份中爬了出来,终于自由。
遗憾的是,他那时候距离生命的结束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