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像构成元素主要有哪些内容
林格伦讲:“一个镜头的结构要受无数因素的支配,不过这些因素总起来可分为三个主要项目:第一是主要形象本身的运动和形式;第二是摄影机和主要形象的相对运动和位置;第三是照明主要形象的方法。”
波布克讲:①、胶片本身──各种不同底片的性能和特征;
②、构图──在一个画面内每一个视觉元素的位置;
③、照明──每一个场面的照明性质和质量。
我们从六个方面讲:①、构图
②、景别
③、角度
④、运动
⑤、照明
⑥、色彩
(六个方面其实是互有关连的,如构图,我们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中主要讨论的是在一个画格中每一个视觉元素的位置。其实它当然还包括照明、色彩等元素。我们之所以把它们分成六个方面,主要是为了讲述上的方便。)
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电影每秒24格)。
本节我们讨论的构图其实就是画格的构图。
我认为:处理好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元素,起码应考虑以下三点,或称三原则,即:①美学原则;②主题服务原则;③变化原则。其中,“美学原则”、“主题服务原则”是就单个画格的构图而言。而“变化原则”则是就整个一部影片的构图而言。
一、美学原则
电影是一门艺术,所以它的构图首先要美,要“艺术”。换句话说,就是要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使人看起来舒服,看起来好看。
怎样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我觉得它不应该仅仅理解为:画格中所拍摄的内容都是一些美好动人的景物:青山,绿水,鲜花,美人……画格中拍摄的内容美,──即“拍什么?”仅仅是画格具有美感的一个方面,它不是全部,还有比它更重要的,就是──“怎么拍?”。“怎么拍?”──即不同的拍法,它可以使美的东西拍出来不美,它也可以使看来平常的东西,拍出来之后,看起来好看。“怎么拍?”是一个形式美的问题。这一节中,我们主要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要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影响的因素很多,诸如: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等等。这是一门专门的摄影构图的学问。我们不能在这里一一细讲(光线、色彩我们后面讲)。我们仅从创作的角度讲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解释)主体与陪体:
①、主体、陪体不能理解为甲在画格中大,乙在画格中小,甲就是主体,乙就是陪体。
②、主体、陪体不能理解为甲在画格中居前景,乙在画格中居后景,甲就是主体,乙就是陪体。
③、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从创作角度讲,一个画格中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应做到以下几点:(待续)
⑵ 电影画面有哪些常见的构图方法
电影画面构图其实有很多种方式,摄影师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画面的成分位置。我们所说的是通常情况下的构图方式。遵循了平衡原则,由导演指引目光到对比最强区域。构图过程中要注意的是:人们习惯从左到右观看,所以右比左重,上比下重。如果影像重心低,画面会平稳很多。单独个体会比群体显得重要,画面倾斜要比画面水平更具有张力。
我认为观影者应该适当了解一些构图的原理,这有利于进一步理解电影,虽然说导演设置镜头时所造成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举个例子,即使你不知道这个构图是居中构图,你也会很清楚这个人重要。但是有些镜头就不好感觉出来,例如《踏雪寻梅》中杀人那一段镜头是倾斜的,不细看不会发觉,除了一些敏感的人会觉得不舒服。这种不舒服就是导演通过影像传达出来的。
⑶ 构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画面均衡,黄金分割,寻找线条,追求简洁。
⑷ 电影海报设计把握什么原则
1、一致原则
我们需要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设计海报就象设计其他任何图象艺术一样,很容易造成混乱。摄影师?所拍的东西未能令人如意。文案人员?他们不到最后一秒都不能定稿。市场营销人员?他们每两分钟就改变一次主意。
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对整个流程有一个清晰的顺序并能够一一落实。海报设计必须从一开始就要保持一致,包括资料的选用、大标题、相片和标志等。一旦没有统一,海报可能会变得混乱不堪,让人难以浏览下去。所有的设计元素必须以适当的方式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协调原则
无论是协调的构图或不协调的构图都能够使海报的版面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因为打破均衡会产生一种紧张的氛围。对于小孩子来说,我们知道要让他们远离那些倾斜的树木、岩石、家具或梯子等这些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东西。
3、延续性原则
当一个设计师应用延续的方式设计,作品中的对象组成一起,引导观众去到另一个位置上。这个方法一般采用线性效果来达到。当我们看到一条线时,我们的眼睛本能地就会跟随着它,想看看这条线会去到哪里。
这个方法可以使海报中的图片引导观众的眼睛去到我们所要传达的信息或品牌上。但如果我们不是用图片,而是用文字构成的图形,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关于电影海报设计要把握什么原则的内容,青藤小编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页面排版、网站设计、图形处理等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平面设计的素材及技巧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⑸ 影视画面构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构图有4个基本要素,分别是主体、陪体、前景和背景。
1、主体。
拍摄主体,是拍摄者想要表现的拍摄对象。一张照片的好坏与否,先看照片的主体是否明确,最好是让观众一眼就能发现拍摄主体。
2、陪体。
陪体是照片中用来衬托主体,还兼顾着平衡画面的作用。如果主体是红花,那么绿叶就是陪体,画面中只有主体会显得画面空旷,画面失调。当然,要表现一个人漂亮,安排一个丑人在旁边就能突出其漂亮。
3、前景。
摄影的前景主要有三个作用:增加画面层次感、引导观众视线和烘托主体。
在拍摄风光照片时,增加地面前景或用近处的树枝形成框架前景,可以明显增加画面的层次感,拉长画面纵深。
4、背景。
背景可以交代环境特点,在拍摄人文摄影题材时,背景对于烘托画面主体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拍摄旅行照片时,一般也需要让风景出现在画面中,交代拍摄地点和环境特征,一般照片中的人物作为主体,风景作为背景。
构图关键要点:
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如此重要,所以要尽可能去突出拍摄主体。
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利用浅景深来虚化拍摄背景,简化画面效果,从而突出拍摄主体。具体操作可以选择开大光圈、靠近拍摄,能够获得很好的虚化效果,条件允许的话利用长焦镜头也是ok的。
还可以借助对比的手段来实现突出主体的目的。如色彩对比,万绿丛中一点红,绿叶衬托,突出花朵;如明暗对比,舞台聚光灯下的人物;大小对比,用人的身高表现建筑物的高大。
⑹ 电影海报设计遵循哪些原则
对齐
最常见的对齐样式是左对齐、右对齐和居中对齐。在电影海报设计中,对齐的法则经常被使用,尤其是文字的对齐,文字是电影海报除图形之外最重要的元素,文字往往包含不同层级的信息,没有对齐的文字信息往往会使观看者失去阅读耐心,引导阅读的功能也不复存在。
比例
比例美是电影海报基本具备的要素之一,电影海报的文字和图形两大主要元素在版面中所占的比例需要符合比例美的原则。常规电影海报往往以图形为主,图形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文字一般所占比例较小,文字和图形一般需要找到适合的空间来进行布局,以符合比例美。
统一
统一主要是指各种设计元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有机联系,从而实现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连贯。统一,是为了使设计的主题突出,风格一致,达到版面的整体完整。版式设计的统一主要包含色调上的统一、字体风格的统一、图形样式的统一、图形和文字在风格上的统一等。
对比
对比,就是将相同或相异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意识区别、配置的构图方式,使之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对比是版式设计中重要的视觉表现手法之一。在版式设计中常见的对比关系有字体的对比、图形的对比、字体和图形的对比等。电影海报在版式设计中,对比是最常用的法则。
留白
留白就是版面中没有配置任何文字、图形的空间。它对突出主体、渲染气氛有重要作用。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留白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电影海报一般都有很多内容需要传达,按理画面应该越满越好,但满的代价,有时候往往与设计师的初衷相背离,往往会给观看者造成视觉疲劳,观看者也很难抓住海报想要传达的内容。
关于电影海报设计遵循哪些原则,环球青藤小编就和您暂时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网站设计、页面排版、图像处理方面比较感兴趣,希望分享的这篇文章可以给您的学习或工作提供帮助。如若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平面设计的素材及技巧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⑺ 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均衡与对称、对比和视点。
1、均衡与对称
均衡与对称是构图的基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均衡与对称本不是一个概念,但两者具有内在的同一性——稳定。稳定感是人类在长期观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种视觉习惯和审美观念。因此,凡符合这种审美观念的造型艺术才能产生美感,违背这个原则的,看起来就不舒服。均衡与对称都不是平均,它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比例关系。平均虽是稳定的,但缺少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美感,所以构图最忌讳的就是平均分配画面。对称的稳定感特别强,对称能使画面有庄严,肃穆,和谐的感觉。比如,我国古代的建筑就是对称的典范,但对称与均衡比较而言,均衡的变化比对称要大得多。因此,对称虽是构图的重要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机会比较少,运用多了就有千篇一律的感觉。
2、关于对比
对比的巧妙,不仅能增强艺术感染力,更能鲜明的反映和升华主题。 对比构图,是为了突出主题强化主题,对比有各种各样,千变万化,但是把它们同类相并,可以得出:
一是形状的对比。如:大和小,高和矮,老和少,胖和瘦,粗和细。
二是色彩的对比。如:深与浅,冷与暖,明与暗,黑与白。
三是灰与灰的对比。如:深与浅,明与暗等。
3、关于视点
视点构图,是为了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的中心点上。视点是透视学上的名称,也叫灭点。 要把视点说清楚,还得从视平线,地平线,水平线这三条线上说起。
视平线就是与眼睛平行的一条线。我们站在任何一个地方向远方望去,在天地相结或水天相连的地方有一条明显的线,这条线正好与眼睛平行,这就是视平线。这条线随眼睛的高低而变化,人站的高,这条线随着升高,看的也就越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这个道理。反之,人站的低,视平线也就低看到的地方也就近了,小了。
按照透视学的原理,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如:高山,建筑等,近高远低,近大远小;在视平线以下的物体,如:大地、海洋、道路等,近低远高,近宽远窄,向上伸延左右两侧的物体。这样,以人的眼睛所视方向为轴心,上下左右向着一个方向伸延,最后聚集在一起,集中到一点,消失在视平线上,这就是视点的由来。 照相机的镜头就是根据人的眼睛和透视学的原理设计的。光圈好比人眼的瞳孔。瞳孔随着光线的明暗收缩或放大,所以用照相机拍出的东西和人眼看到的东西基本上是一致的。在某种意义上讲,用照相机拍出的东西比人眼看到的更为准确。
⑻ 判断一幅好的电影画面构图必须要符合哪些审美标准
评价照片1、照片虚不虚(不是指为了突出主体而做的虚化)2、是否有内容、有神、有新意3、是否有一个主题或想表达的意义4、表现形式是否新颖独特5、构图(构图优美舒服,而不要太在意什么九宫格、黄金线)6、光线(曝光是否准确,为艺术化而做的过曝和欠爆不在此列)7、角度(如果用大家都能看到的角度去看就不成功,别人没有在这个角度看过而你在这里拍摄了,这就是很好的角度)8、影调9、色彩的运用是否得当10、后期制作是增加了还是弱化的图片看到一幅作品的第一眼时,注意体会一下你的注意力落到画面的那个角落。这需要一些训练。非常值得训练训练。同时问自己几个问题:1.吸引我的第一注意力的,是不是照片的主体?2. 吸引我眼神的是什么?3.我的眼睛下一步要看什么?为什么?4.主体聚焦和曝光正确吗?如果不是,有没有理由要虚焦,在这幅照片里这样做是否有必要?5. 背景聚焦清楚吗?曝光正确吗?如果没有,对这幅作品时有利还是不利?6. 主体和背景的颜色看上去自然吗?如果不自然,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7. 照片看上去很平还是有些(景)深度?真实吗?不真实的话,对照片有利还是不利?8. 主体在照片中的位置是不是特别吸引人,或者这样构图分散了你的注意力?总的来说,这样构图对照片有什么样的影响?9. 图片所要表达的或是要冲击的表现出来了吗?10. 照片剪裁的宽些或者紧些有没有帮助?拍摄角度不同会不会有帮助?11.你的评论能否给原作者一些特别的反馈,帮助他提高作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