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评价音乐剧《埃文汉森》(Dear Evan Hansen)
音乐剧《埃文汉森》(Dear Evan Hansen)非常的优雅和富有诗意,歌词感人肺腑,音调舒缓耐听。该剧获得2017托尼奖最佳音乐剧男主角、最佳音乐剧女配角、最佳音乐剧剧本、最佳原创音乐、最佳编曲奖,以及第60届格莱美最佳音乐剧专辑奖。
故事背景: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男孩和两个家庭的成长。主角埃文·汉森是一名美国高中生,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社交。 媒体在故事线中的出现,以及充满facebook及twitter的截图的舞台布景,也仿佛是在呼应着这个时代的沟通方式与问题。
Ⅱ 有谁知道关于音乐的电影内容;是一个小男孩很有音乐天赋很会弹吉他
八月迷情
一见钟情的背后,往往都是无尽的苦果和数不清的等待……12年前,华盛顿广场某个被月光笼罩的美丽夜晚,莱拉·诺瓦切克,一个从小就被父亲保护过度的大提琴手,希望可以从让人透不过气的紧密盯防中稍稍松一口气,跑到屋顶的她却偶遇背着吉他、英俊且魅力十足的爱尔兰歌手路易斯·康纳利。在街头歌手演奏的《月宫舞》徐徐萦绕的旋律中,莱拉和路易斯相遇并迅速坠入爱河,音乐成了他们能够分享的共同语言,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情感维系是真实不可否定的,可惜的是,却很短暂。在两人共度了一个浪漫到让人意乱情迷的夜晚之后,尽管莱拉不断地表示抗议,可是她的父亲却坚持甚至强迫她继续举办音乐会,害得她不能履行去见路易斯的承诺。相爱的人如果太在乎对方,就很容易产生误会,路易斯沮丧地认为,优秀且家境丰厚的莱拉对自己的爱根本就没有他想象得那么深沉,因为心碎而丧失了勇气,路易斯发现自己没办法继续创作和弹吉他了,最终,他放弃了音乐,离开了这块伤心地。而莱拉,也失去了今生的爱人,几个月后,一场车祸还夺走了她那未出生的宝宝。转眼10多年过去了,不知真相的莱拉和路易斯一直生活在各自的悔恨与伤感当中,他们并不知道,其实莱拉的孩子并没有死,而是被她的父亲偷偷送走了。如今那个名叫埃文·特勒(即之后的,奥古斯特·拉什)的小男孩已经有11岁了,不仅勇敢活泼,还具有非同一般的天赋--任何发生在他周围的声响,到了他的耳朵里,都变成了美丽的旋律,只要他站在麦田间,甚至能将微风扫过麦穗的沙沙声变成宏大的交响乐,显而易见,奥古斯特是一个天生的作曲家和指挥家。虽然是以孤儿的身份长大的,奥古斯特却坚信他的双亲仍然活着,而且就像他对他们的迫切希望一样,他们也需要他。下定决心去寻找自己的父母,奥古斯特离开孤儿院只身来到纽约,却在纽约的街头迷失了方向。这时,奥古斯特被一个在街头演奏的孩子所吸引,并跟在他的身后,来到了一所废弃的菲尔莫东大剧院,他发现,这个暂时的避难所还有许多像他一样无家可归的孩子,一个被称为Wizard的神秘人保护着他们。那一晚,奥古斯特第一次拿起吉他,随即无师自通的他,就即兴为大家表演了一曲。
一个从未受过音乐训练的小男孩,竟然可以释放出如此具有激情的旋律,这让Wizard惊讶不已,于是他为奥古斯特设计了一系列的表演计划……奥古斯特并没有觉得Wizard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因为他相信,他的双亲就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某个地方,如果他们听到他的音乐,一定会找到他的。那个时候的奥古斯特还不知道,他期盼的“寻找”,已经开始了。莱拉的父亲终于将真相告诉她,原来她以为已经夭折的婴儿竟然还活着……莱拉发了疯似地找到社工理查德·杰弗里斯,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找到失散了11年的儿子。而远走他乡的路易斯,因为仍然无法对莱拉忘情,也回到了他们当初相遇的地方。莱拉、路易斯和奥古斯特,他们虽然因为生活的无奈与欺骗,而被迫分开,可是他们之间通过爱和音乐建立起来的联系却从未断过,他们终将找到彼此,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生命才有可能完整。《八月迷情》讲述了一个来自爱尔兰的年轻但天资非凡的酒吧歌手(乔纳森·里斯·迈耶斯饰)与一名年轻的女大提琴家(凯丽·拉塞尔饰)在纽约市的华盛顿广场相遇,并迅速坠入爱河,但却立即被迫分开,两人的一夜情产物——奥古斯特·拉什也因此成了孤儿。10年后,长大了的奥古斯特(弗雷迪·海默饰)只能在纽约街头卖艺为生,后来由于得到神秘陌生人Wizard(罗宾·威廉斯饰)的相助,奥古斯特开始利用其非凡的音乐天赋来寻找在自己出生之日被迫分离的父母。
Ⅲ 有没有人看过《蝴蝶效应》这个片子
蝴蝶效应1 英文名:TheButterflyEffect 导演/编剧:埃里克·布雷斯EricBressJ·麦凯伊·格鲁伯J.MackyeGruber 主演: 艾什顿·库奇AshtonKutcher饰埃文·泰瑞博 艾米·斯马特AmySmart饰凯勒·米勒 凯文·施密特KevinSchmidt饰少年兰尼 米罗娜·沃尔特斯MeloraWalters饰安德里亚·泰瑞博 类型:剧情/科幻/惊悚 发行:新线NewLineCinema 上映日期:2004年1月23日 简介: 男主角埃文·泰瑞博(艾什顿·库奇饰)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大学生,唯一和普通人不同的是从童年时代起,就写日记不停记录他每日生活中的全部细节。某天,埃文忽然读到了那些记录中的一部分,顿时,那些已经被他自己埋葬在内心最深处许多年的黑暗记忆又再次被唤醒,那是改变了他整个少年时代的不堪回首往事。机缘巧合,埃文忽然发现自己可以通过一直搁在床下那些写着当年记录的日记本回到过去,进入自己当年的身体。也许这些落满灰尘的日记本可以让他从此摆脱所有不愉快的记忆,抱着这样的想法,埃文回到过去,力图改写历史,以为这样就可以治愈他受伤的记忆,让他和所爱的人们能从此之后幸福生活。他制定出无懈可击计划,执行起来也小心翼翼。但等他一旦回到现实,却发现一切都已面目全非。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损失惨重的改变,而他最亲密的那些朋友的生活已经南辕北辙。特别是他的初恋女友凯勒·米勒(艾米·斯马特饰),他们是儿时玩伴,在经历了长久的漠然以对之后,发现彼此还是相爱。为了弥补自己的错误,埃文只好一次次的回到过去,但每次总有些小事件在他不注意时层出不穷地发生,之后一连串连锁反应,到底让他和他朋友们的生活更加彻头彻尾的改变。于是埃文一次次尝试,他们的生活也就像高速火车一般刹那间从山顶冲下,树林或者河流在窗外一掠而过。凯勒从女招待到学生会主席再到落魄吸毒者。她的命运和他一样不停改变。 据说《蝴蝶效应》的结局有两个: 一个是导演加长版的结局: 埃文看到的家庭电影是埃文的母亲即将产下埃文,进入历史的埃文决定自己结束这一切,他用双手掐住了脐带,结束了自己刚要开始的生命,现实的生活中没有埃文,凯莉跟汤米被离婚后的母亲监护,远离了她那个有着变态嗜好的父亲,自然也就没有了以后的各种事件。 另一个是剧场版的结局:埃文看到的家庭电影是第一次认识凯莉的聚会,回到从前的埃文骂了凯莉,他与凯莉没有成为好朋友,凯莉跟汤米的监护权也由母亲得到,工作后的埃文在街上偶遇凯莉,但却没有相认。最后凯丽和埃文擦肩而过的情节很独特,他们好像有默契的回头张望,而又放弃般的回过头去踏上各自的道路。结尾的似曾相识的迷离结束在oasis的《Stop Crying Your Heart Out》的歌声中久久回响。 蝴蝶效应2 导演:约翰·R·莱昂耐迪 John R. Leonetti 编剧:麦克尔·D·维斯 Michael D. Weiss 主演:吉娜·赫尔顿 Gina Holden 埃里克·里夫利 Eric Lively 马尔科姆·斯图尔特 Malcolm Stewart 埃莉卡·杜兰斯 Erica Durance JR·波恩 JR Bourne 达斯汀·米利甘 Dustin Milligan 林赛·麦克斯维尔 Lindsay Maxwell 类型:剧情 / 科幻 / 恐怖;片长:92分钟;国家/地区:美国;对白语言:英语 发行公司:新影线 New Line Home Video 上映日期:2006年10月10日 美国 剧情介绍:一次车祸造成尼克的未婚妻茱莉亚伤重死亡。伤心欲绝的他,却发现自己突然拥有了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的能力。他决定要用这项能力,回到过去改变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希望竭尽所能挽回未婚妻的生命,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却总是引起更难以想像的连锁反应,最后,他终究要面对人生有得必有失,而且充满未知数的真相…… 《蝴蝶效应》影评、四个结局及续集 《蝴蝶效应》是部非常经典的影片,我看了好几遍很喜欢,越到后来越发人深醒。当初看到影片名称的时候,就感觉是个有内容的片子。不像我的一位好友买这个片子为的只是看到主演是艾什顿·库奇。。 影片的灵感来源于著名的混沌理论"蝴蝶效应"。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芝(Lorenz)于1960年代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他说,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洛伦芝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这个绝妙的概念被新线公司搬上银幕,两位一直呆在幕后的编剧高手埃里克·布雷斯和 J·麦卡·格鲁勃,曾一起执笔《死神来了2》的剧本,这次他们终于捧出了完全属于自己的第一部剧情长片《蝴蝶效应》。“我们每个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幻想自己能够改变过去好使目前的状态更好些,或者希望过另一种生活、成为另一个人”,麦卡·格鲁勃说,“这部电影反映的就是这种想法,以及假如我们真这样做的结果”。 本片一共有四个结局: 影片既将结束的时候,又回到了影片的开端:埃文跑进他的医生的办公室(此次改变历史的结果让他的日记不复存在),想通过家庭电影的画面最后一次改变历史。在这里,导演一共安排了四个结尾。 这个是导演版的结局:生命开端时:埃文看到的家庭电影是埃文的母亲即将产下埃文,进入历史的埃文决定自己结束这一切,他用双手掐住了脐带,结束了自己刚要开始的生命,现实的生活中没有埃文,凯莉跟汤米被离婚后的一母亲监护,远离了那个BT父亲,自然也就没有了雷管事件。埃文的母亲后来生了一个女儿,打破了这个只遗传给男孩的能力。其实这个导演版结局才是原本剧本的最终结局,它使为爱而牺牲的主题更显崇高和伟大,而且更为凄美感人。但后来由于新线公司担心这个惊世骇俗的结局里情节和画面会引起部分公众和舆论的不安,因此最后公映时被改为现时剧场版的那个。 剧场版的结局:各自成长、各走各的人生路,是埃文看到的家庭电影是第一次认识凯莉的聚会,回到从前的埃文骂了凯莉,他与凯莉没有成为好朋友,凯莉跟汤米的监护权也由母亲得到。工作后的埃文在街上偶遇凯莉,但却没有相认。 另两个结局也是按剧场版的结局设定的,《蝴蝶效应》剧场版的另外一个结局: 尾随(55秒),埃文遇到凯利后,返身去追凯利。 《蝴蝶效应》剧场版弃用的大团圆结局:结识(53秒),是两个人相认。 蝴蝶效应3: 前传,根据《蝴蝶效应理论》改编,图书版的《蝴蝶效应3》已在美国上市,第三部是一部前传性质的电影。 剧情预告: 伊万是一个患有暂时性失忆症的孩子,他的童年在德州的一家孤儿院度过,孤儿院的院长,是一位叫做珍妮佛的修女,她给予伊万无私的母爱和照顾,突然有一天,珍妮佛在伊万的生活中消失了,随后厄运降临在伊万的头上。孤儿院被一家商业慈善公司收购,由于伊万的年龄过大,被剥夺了上学的名额,并且被送到一家医院打工,伊万在医院里结实了护士丽曼,两人产生感情。 直到有一天,他惊奇的发现修女在很多年前已经去世了,而且有证据标明,是他亲手杀了珍妮佛,伊万的生活彻底的破碎了,他陷入无尽猜疑和悔恨之中,当他看到儿时修女为他拍的影集时,他发现了自己的能力,并且决定回到过去,找出事实的真相
Ⅳ 电影《蝴蝶效应》一直没看太明白,谁能介绍下大概的剧情
大学时期,第一次看《蝴蝶效应》,叹为神片。时隔多年以后再看,依旧感到震撼!
电影剧情十分开放,完全可以做两个极度相左层面的解读,这既是电影经典的体现,同时也是很多人对这部电影不理解的原因。
如此猜测,并不是毫无根据,埃文最后一次重读日记,回到过去其中有一幕场景,拿着刀站在厨房,与电影开篇第一段人生中的埃文,拿着刀站在厨房,形成了相似的吻合!
两段联合起来,就是埃文的真实人生经历,而中间的一切都是埃文自己的错觉!
Ⅳ 天才私生子的声梦奇缘,始于12月17日,结局如何
每个人的生日就像一个密码,仿佛所有的生活变量都包含在内。是的,在你出生的那天,你所有的未来都已经决定了。只要你定下了人生的道路,他给大家定下的可能就已经很精彩了。
"埃文:出生于1995年12月17日."
已经隐形11年了,这三个人苦苦思索了11年。命运用他们共同的思想支撑着埃文的精神世界——“我有家庭。”所以,如他所愿,如他所信,如他所说——他有一个家。
生于12月17日:诗情画意的心,不妥协的信念,永不放弃的美好向往,都来源于命运赋予这一天的信心和爱。
Ⅵ 音乐剧《致埃文.汉森》电影版预告发布,这部影片讲述了什么事情
音乐剧《致埃文.汉森》该剧获得2017托尼奖最佳音乐剧男主角、最佳音乐剧女配角、最佳音乐剧剧本、最佳原创音乐、最佳编曲奖,以及第60届格莱美最佳音乐剧专辑奖。
为了安慰这个伤心的家庭,埃文决定圆一个巨大的谎——他正是康纳唯一的挚友。没想到却引发了一系列始料未及的事……
从另外一个一个角度我们从埃文身上看到一个社恐患者,或是一个孤独的“隐形人”,面对周围的人、和心仪的人、和家人是如何处理关系,更重要的是处理和自己的关系。
首先埃文在学校里并没有朋友,也没人在意他。而在康纳死后,他却意外受到很多的关注。
恰恰关注他的人都有着各自的小心思,比如同学阿兰娜一心想借着“康纳计划”成为领导者,另一方面世交杰瑞德则希望通过康纳周边产品捞点儿零花钱。虽然不能说他们没有心,但更明显的,他们更多的是想到自己有没有受到关注。
或许回学校前的那个暑假也是康纳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和埃文一样,他可能也和他的心理医生谈过了,医生说,你回学校以后要抓住机会,与某人建立联系。这也是他主动提出在埃文的石膏上签名的原因。但所有的努力还是失败了。他一次次出现在埃文的幻想里,是真心希望这个来不及结交的朋友能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吧……
Ⅶ 电影《蝴蝶效应》
要理解好这层意思,先要理解“蝴蝶效应”这个专业术语的由来。
蝴蝶效应指的是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芝(Lorenz)于1960年代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他说,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洛伦芝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而这与电影剧情中密切相关:伊万在过去改变的每一件事,当他回到现在时都发现它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而且损害更加严重,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为了弥补错误,伊万又再次返回过去试图消除痕迹,但事与愿违,他的所作所为只能再次导致现实世界的渐趋崩溃。于是反反复复,他奔波于日益混乱的过去与现实之间,直到不可挽回的结局。伊万试图改变过去,希望能与他暗恋的凯蕾一起幸福生活的梦想,也成为了泡影……
合二为一,你就不难发现以上二者的共通之处。
Ⅷ 电影 蝴蝶效应 讲的是什么
伊万在小时候经历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损坏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在童年可怕记忆的折磨下,伊万请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医生鼓励他把发生的事情一件件详细记下来,但是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
于是反反复复,他奔波于日益混乱的过去与现实之间,直到不可挽回的结局。伊万试图改变过去,希望能与他暗恋的凯蕾一起幸福生活的梦想,也成为了泡影。
《蝴蝶效应》是由埃里克·布雷斯、J. Mackye Gruber执导,艾什顿·库彻、艾米·斯马特等主演的科幻片。该片于2004年1月23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讲述伊万在小时候经历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损坏了他原本完美的人生的故事。
2005年,该片获得第31届土星奖最佳科幻影片提名。
Ⅸ 八月迷情电影剖析 心理学方面
【摘要】电影是视听艺术,如何将画面和声音结合起来,已经有了大量的实践。但在研究方面,目前的文献大都从声音的功能、性质等方面来讨论,很少有文章分析声画是如何结合的。本文试以音乐剧情片《八月迷情》为例,对该影片中的声画结合方式加以剖析。
【关键词】《八月迷情》 声画结合 音乐剧情片
人天生就是“视听”动物,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声画结合的美景。电影是视听艺术。一部视听结合杂乱且不会引起美感的电影显然不会被大众接受,那么什么样的视听结合才是美的呢?本文对电影《八月迷情》中的声画结合方式作一剖析。
《八月迷情》是华纳兄弟公司于2007年出品的音乐剧情片。埃文是本片的小主人公,他的父母因音乐相识相爱,但却因为等级观念无奈地分开了。由于外祖父的安排,埃文的母亲(莱拉)直到父亲去世才知道自己的孩子还在人世,所以拾起荒废已久的大提琴,期望用音乐找到自己的儿子。同时,埃文的父亲(路易斯)勇敢地面对自己心灵深处的渴望,重新与音乐为伴,终于在埃文开音乐会的时候,一家人团圆了。
影片一开始,观众伴随着风声听到一个男孩的声音。“听!你听到了吗?那个旋律,我在哪儿都能听到。”这时,屏幕上出现了字幕,每一个名字都被太阳光照射,反射出白色的光芒。大提琴渐渐加入,给人一种温暖且宁静的感觉。“那旋律在风中,在空气里,在阳光下。”接着,我们看到了广阔的天空,一大片绿色的稻田,看不到边际。渐渐听到了风声,风吹动麦苗发出的声音,昆虫的叫声和音乐声,节奏越来越快。埃文在麦地里尽情地享受着“自然协奏曲”,他挥舞着手臂,摆动着身体,和周围的环境完全融为一体。埃文张开双臂时我们能听到滑翔的声音,麦苗因风的吹动形成了波浪,这时我们听到弦乐在不停地渲染着色彩。埃文的每一个动作、麦苗的每一次摆动都会引起声音在节奏甚至是方向上的变化,加上摄影机拍摄角度和景别的不同,令人心旷神怡。这正是电影中声画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产生的效果。
声画结合(声画同步和声画对位)符合音乐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告诉我们:长音使人感觉空间宽阔,短音使人感觉空间狭窄;长音使人感觉心情平和安静,短音使人性情急躁、不平静。有规律的节奏运动,容易使人与物理的机械的运动发生联觉,而不规则的节奏往往是表现人的情态活动。音越强,情感体会越强,音越弱,情感体会越弱。①声画同步,在相同的方向上加强电影的表现力。
第二处精彩的声画配合出现在影片的26:44分到第29:00分处。这一次只有少量的音乐,大部分是节奏鼓点和音效。由一串风铃作为引子,镜头转入埃文的脚步特写,他踏着金属网盖,每一步都踏着节奏,突然闯入的地铁鸣笛声预示着“城市交响曲”就此拉开帷幕。随着风声的闯入,画面(繁忙的街道和埃文不知不觉随音乐摆动的双手)快速地切换,有的镜头只是闪了一下(很像切分音)。在此过程中,声音越来越丰富,由起初的风铃、汽笛和风声,逐渐加入了工厂生产的声音,鸽子拍动翅膀的声音,滑板的声音,焊铁的声音,甚至有广播里说唱乐的声音。声画的结合生动地描述了一个繁忙的街道,这对塑造小主人公音乐神童的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杂乱无章,被大多数人认为是噪音的声响在埃文看来却是如此美妙。
成功的关键在于节奏重音的运用。节奏重音是声音或画面的一个或多个节奏点与画面或声音的节奏点重叠。②开始的地铁声是明显的重音,它与埃文突然听到后的惊异在同一剪切点。从那之后,我们看到画面切换明显加快,即使需要推拉镜头也是快速的,每一个声音的出现都会有声源镜头。
影片中还有一处使用了重音方式,在开头的6:33分处,莱拉演奏的古典乐响起,7:07分处,路易斯的摇滚乐切入。古典乐的节拍重音在第一拍,而摇滚乐的重音在第二拍,按理说,这两种音乐形式的节拍不符,要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不太容易,但这正是影片声画结合的巧妙之处:7:07分处用了一个重音把两种音乐衔接得天衣无缝,同时画面从莱拉转换到路易斯,为之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剪切方式打下了基础。接着,镜头不停地在莱拉和路易斯之间切换,摇滚乐中加进了古典乐,不仅使乐曲另有韵味,也为两人的感情发展预热。
影片中为解决人物的出场问题,采取了以音乐为向导的方式。大家都知道,在故事中,每一个重要人物的出场都会推动情节发展。电影也是一样,所不同的是,作为一部以音乐为卖点的电影,是以音乐引出人物。街头卖艺的小男孩阿瑟第一次将埃文真正带入了音乐世界。阿瑟是以歌声出场的,我们在画面上只能看见埃文因丢了重要联系号码变得惊慌失措,他不懂得如何躲避车辆,眼前纷繁的景象令他不知所措。这里依旧是画面的快速切换,只是声音发生了很大变化:不是有规律的乐音,而是完全变成了嘈杂声。但通过背景音乐,我们可以隐约听到一个男孩的声音,阿瑟登场了。这是用声音连接画面,用声音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影片的1:03:05处用了同样的处理方式。夜晚,车水马龙的街道,背景音乐响起:“朋友不停告诉我,没有爸爸没关系……”。歌声作了处理,有些回音,就像是上帝的指引,似乎在告诉我们:埃文是为音乐而生的,他最终会因音乐找到双亲。接着,他又一次追寻着歌声来到一所教堂,在这里,他认识了给他提供就读世界名校机会的音乐家,迈出他寻根之旅的关键一步。
描述心情是音乐的强项。音乐所表现的艺术思想及表达情感的作用,是其他的艺术形式所不能及的。在影片的1:11:11处,篮球重重落地的声响又一次出现。埃文和着篮球的声音弹奏了三个音,大提琴再一次响起,越来越快,象征着思绪在埃文脑海中快速地穿梭,我们还能听到埃文谱曲时笔尖在纸上摩擦的沙沙声;画面时而是他思索的镜头,时而是乐谱的特写,时而又是窗外篮球比赛的画面。为了将这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联系起来,影片用了一个技巧:运动员失误了,球没有被接到,而是从他的头顶飞了过去;这时埃文的思绪也打住了,他匆匆划掉刚刚写好的乐曲。就在这时,音乐声突然降调,速度减慢,就像是播放器没电了似的,但瞬间便恢复了。接下来的场景声画对应:画面中摆动的跳绳对应乐谱中弧形的连线,并列的秋千对应并列的和声,跳绳的脚步对应钢琴键盘上下跳动的特写。为了表现埃文与生俱来的音乐才能,把两件毫不相干的事物结合得如此巧妙,体现了制作者的匠心。
影片声画结合的精妙处还体现在影片的结尾。演奏会上,莱拉再次奏响了大提琴,她期望儿子能够听到;路易斯站在久别的舞台上接受观众的欢呼声。大提琴首先响起,接着小鼓和吉他也响了起来,路易斯唱到:“你在原地不停徘徊,你想争取,你想退缩……”。画面从莱拉切换到路易斯,再到埃文,他正被迫在街头卖艺,同伴正在数钱。镜头继续切换到莱拉,然后是路易斯:“我要找到你,我要找到你……”。这时,我们看到埃文对同伴说:“我必须离开,这次我不会回头”。同伴回答:“你的父母听不到你,也许他们已经死了”。埃文头也不回地冲了出去,试图摆脱束缚自己的一切,他要找到自己的父母。画面上再次出现路易斯:“这是你第一次看清事实,睁开眼睛吧”。同伴回答:“你没地方可去”。路易斯:“我要找到你”。莱拉不时地朝台下看,她在倾听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埃文迷路了,他在地铁通道换气处听到了母亲的琴声。莱拉坚定的琴声不仅给了自己力量,也给了埃文希望,而路易斯在演出结束后因看到音乐会的广告也赶到了现场,一曲终了,一家人终于团聚。
通过对影片中几处声画结合场景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影片中声画如何结合才能产生美以及声画结合的重要性。首先,声画结合能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如引导重要人物的出场等。其次,能渲染气氛。如开场的麦田景象等。第三,能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创作者运用了重音、节奏,将自然声响穿插到音乐中,古典与流行乐的结合等方式,我们也相信未来的电影还会有更多的表现方法。
Ⅹ 请问在《蝴蝶效应1》中饰演埃文(男主角)童年也就是七岁时的小男孩是谁
---------------------------------
姓名:艾什顿·库奇
性别:男
英文名:Ashton Kutcher
生日:1978年2月7日
星座:水瓶座
国籍:美国
地域:欧美
身高:190cm
---------------------------------
生平介绍:艾什顿·库奇,29岁,好莱坞一颗冉冉升起的新秀明星。也许你已经通过很多途径认识了他,如果你一时想不起他,让我给你一些提示:他是福克斯(FOX)电视台热门喜剧影集《That '70s Show》中傻瓜凯尔索(Kelso)的扮演者;他在音乐电视系列节目《Punk'd》中以“整治”名人出名;他荣获了美国青少年观众票选大奖(Teen Choice awards)中的5项大奖,其中包括最热门男影星与最佳电视喜剧男演员。如果这些都还不能让你对他有印象,那么黛米·摩尔最新男友的这个称号应该可以帮助你唤起对他的记忆了吧。
---------------------------------
其它:一半是天才,一半是傻瓜
艾什顿·库奇的表现从他的另外一档电视节目《punk'd》中也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来。他的精彩表现,让这款节目成为有线电视网中一档热门节目,而“punk'd”也成为了一个新的流行语。在这档节目中,所有名人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被天才的各种玩笑戏谑的手法乖乖被整,让观众得到极大的满足。而导演这场闹剧的人,正是艾什顿·库奇。
《punk'd》展示了艾什顿·库奇独特的人格魅力。观众们喜欢他,而且不像一般的喜剧明星,仅仅因为搞笑作怪的本事而受欢迎,库奇给人的印象是既能逗你开怀大笑,同时又很酷。如果你只看过之前的《That '70s Show》这套剧集,可能会觉得库奇是个百分之百的傻瓜,这正是库奇演的角色的样子,迈克尔·凯尔索,一个傻得可爱的高中男孩。
这套备受欢迎的喜剧第六季将在十月份播出,传闻说库奇将以500万美元的身价一直演到2005年。
不过无论凯尔索这个形象如何成功,库奇本人可绝不是傻瓜。生活中的他以机智和自信出名,在被星探在酒吧中发现并被邀请参加“爱荷华新面孔”模特大赛之前,是爱荷华大学生化工程的高材生。
如果当初没有被星探发现,库奇的生活将会是怎样呢?对此,库奇回答说:“也许我会去麻省理工之类的院校去修读我的硕士学位,去学遗传工程。那样我也会非常高兴。事实上不论做什么我都会很高兴,但是从事表演行业无疑是所有这些中最让我愉快的了。”
他的这番表态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可以那么痛快的离开学校,义无反顾的签约成为一名模特。当了一年的模特之后,他飞往洛杉矶为电视剧试镜,当时有两套剧集都看中了他,其一是NBC电视台的正剧《Wind on Water》,而库奇明智的选择了《That '70s Show》。大银幕之途 傻瓜凯尔索的成功,为库奇迎来了第一个电影机会,在2000年的《猪头,我的车呢》(Dude, Where's My Car?),他再次扮演一个傻兮兮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塑造的成功又为他带来了下一个机会、米拉麦克斯的喜剧片《老板的女儿》(My Boss's Daughter)。
虽然《老板的女儿》这部片子早早被拍摄出来,但是却被不停推迟上映。也许是米拉麦克斯知道这部影片实在缺乏卖座的条件,才会等到库奇名声渐响才开始准备将它投向市场。就连米拉麦克斯的老板Bob Weinstein都承认这次影片推迟是为了寻找一个更好的市场卖点。在2003年8月22日上映的《老板的女儿》一片中,库奇扮演了另外一个同样喜剧化的角色,一个通过一系列闹剧去努力赢得自己苛刻老板女儿芳心年轻人。这一次他将不仅仅是演员,而且还是制作人之一。
本片的导演大卫·祖克表示:“他(库克)的确是个人物。他拥有加利·格兰特一般的天才,他将是一部电影的头牌演员。而且,当你不幸与他一起出席一个地方,毫无疑问,你会因为他的风头而变得在众人眼中透明。”
---------希望对你有用---------------------------------